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孙承宗的话戚金就一愣,看着孙承宗手上的圣旨,有些不知所措。难道这是皇上给自己的圣旨?想想也不可能,轻轻的拿过圣旨,缓缓的打开,戚金认真的看了起来。

许久,戚金缓缓的将圣旨合上,将圣旨交回到孙承宗手上。恭敬的站在一边,戚金一句话也没说。

笑着看着戚金,孙承宗语气颇为玩味的说道:“戚将军,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微微一愣之后,戚金语气颇为凝重的说道:“大人,这件事情卑职就不说什么了吧?大人深的皇上信任,事关重大还是大自己拿主意比较好。”

见戚金颇为谨慎,孙承宗颇为无奈的笑了笑,语气黯然的说道:“戚将军,对于戚家军的遭遇,老夫早有耳闻。朝廷确实有做的不妥的地方,这点是谁都没有办法否认的。不过老夫也有话说,当今皇上虽然年少,可是圣明得很。陛下登基时间尚短,一直以来又是诸事不断,一时疏忽了戚家军的事情。不过没关系,老夫在写奏折的时候会为戚家军请功,老夫什么都不用说,只要看到戚家军的名字,皇上肯定会重用的。”

听着孙承宗恳切的言辞,戚金心里微微一愣,不过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淡然的笑了笑,戚金语带感激的说道:“大人,戚金多年磋磨,已经没有了年少时候的轻狂。现在人到中年,所求也不多,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就好。”

孙承宗微微一愣,他实在没有想到当年意气风发的戚金,现在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看到戚金平和的目光,孙承宗心里一阵明悟,戚金不是没有锐气而是内敛了许多。显然这么多年的磋磨,没有让戚金的锐气消磨掉,反而成长了不少。

略微沉吟了一下,孙承宗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缓的说道:“戚将军,这件事情我们就不要在说了,以后我们拭目以待吧!现在还是说说眼前的事情,对于向外出征的事情,戚将军你怎么看?”

见孙承宗直意问自己这个问题,戚金轻轻的皱了皱眉头,迟疑的说道:“大人,不知道您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似乎意识到戚金真的不打算先说,孙承宗缓缓地点了点头,语气低沉的说道:“这件事情老夫一直都在思考的,不过一直也没想好。朝廷很重视这次的事情,建奴突进长城已经是非常丢人的事情了。在这个时候皇上还能克制得住,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对于皇上这样的少年天子来说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难得了。”

听到孙承宗的话,戚金缓缓的点了点头,当看天启皇帝那句将在外君命所不受的话语,戚金就知道这是一位了不得的君主。毕竟无论是在大明朝,还是在历史上,这样的皇上都是非常难得的。

看到戚金点头,孙承宗知道他赞同自己的意见,便接着说道:“虽然无论我们怎么做,皇上都不会怪罪我们的,可是老夫心里也明白。如果这次能够出击成功,对皇上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能够彰显皇帝的威严。可是老夫的心里也在担心,一旦这次的出征有了什么闪失,那损失就大了。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大明朝可谓精锐丧尽,现在刚刚恢复一点元气。如果真的一战断送,又不知道要恢复多少年了,老夫实在不想去冒这个险。”

戚金缓缓的点了点头,对于孙承宗意思他自然明白,现在大明朝的实力却是不足以出征。在没有骑兵的情况下,贸然的深入草原大漠,在没有粮草补给的情况下,失败机率实在是太大了。

“戚将军,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现在可以说来听了吧!”看着戚金,孙承宗笑着说道。

“大人,卑职赞同大人的观点,大人的想法是对的。卑职在边镇多年,对蒙古鞑子的情况还是了解的,虽然他们这么多年一直再走下坡路。可是在草原大漠还是远强于我大明朝的军队的,毕竟我们没有骑兵啊!如果有一支精锐的骑兵的话,那又另当别论,否则一旦后路被断掉,恐怕就在也回不来了。”戚金知道这个时候可以说话了,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显然他也不赞同出兵。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快的说道:“既然如此那事情这样吧!老夫等一下写一份奏折给皇上,现在我们就静静的等着抓到建奴努尔哈赤的四贝勒吧!”

“是,大人!”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戚金恭敬的说道。

孙承宗和戚金的对话外面并不知道,此时整个军营里无数的人马飞出,向着四面八方不断的离开。

打马走在路上,贺世贤看了一眼身边的满桂,笑着说道:“你就要和我们一起走,因为除了我们,整个军营里面没人能够抓到皇太极。”

对于贺世贤,满桂是非常的喜欢。为人豪爽,武艺也不差,短短的几天时间,两个人已经建立起了不错的交情。听到贺世贤的话,满桂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对于贺世贤满桂还是有些了解的。虽然行事颇为粗犷,很是不拘小节,可是也不是满嘴跑舌头的人。既然他这么说那就一定有他的根据。

笑着看着贺世贤,满桂颇为好奇的问道:“贺将军,这皇太极往哪里跑没人知道,大家不过是凭着运气在寻找,难道贺将军有什么秘诀吗?”

神秘的笑了笑,贺世贤撇了撇嘴,一脸傲然的说道:“其余人找自然是凭着运气,可是我贺世贤可不一样,那种没有脑子的事情就不是我能做出来的。我可是有秘诀的,这是你,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看到贺世贤的样子,满桂大声的笑了笑,对着贺世贤一抱拳,玩味的说道:“既然如此还请将军不吝赐教,也让卑职长长见识,学学东西。”

伸手一指身边的赵率教,贺世贤大笑着说道:“因为我有他,他说这个方向能够找到就肯定能够找到。”

见贺世贤指着赵率教,满桂就是一愣,对于赵率教他也是颇为好奇。不过赵率教和贺世贤不同,虽然平日里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可是无论对谁都有一种淡淡的疏离。

对着赵率教一抱拳,满桂语气诚恳的说道:“赵将军,希望不吝赐教!”

轻轻的挥了挥手,赵率教笑着说道:“赐教谈不上,不过是一些微末道行,既然满桂将军想知道,那赵某就说说。”狠狠的瞪了一眼贺世贤,赵率教才缓缓的说道:“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现在建奴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整个边塞全都戒严。毕竟抓到皇太极是大功一件,这件功劳没有人不想要,毕竟实在是太大了。东西三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都有我大明朝的军队驻守,只要将沿途的隘口和关口全都封锁,皇太极就不要想出去。”

听着赵率教的话,满桂和贺世贤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对于赵率教的话两个人都相信,如果手里有兵有将,皇太极或许能够找一个明军驻守薄弱的地方突出去。可是现在的皇太极就算不是孤家寡人也差不多少,想要通过这条路出去那是不可能。

看了两个人一眼,赵率教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语气淡然的说道:“现在的皇太极肯定想回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只有弄清楚他要怎么回去,才能抓住他。”

两个人再一次缓缓的点了点头,贺世贤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满桂在看向赵率教的时候,眼中就已经带着钦佩了。满桂和贺世贤不同,贺世贤外表粗犷,内心也很粗犷,很少思考太多的事情。可是满桂不同,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满桂有着比常人更加坚强的心,也深刻的明白头脑的重要性。

这么多年,满桂不断的学习大明朝的文化,当然大部分都是兵法。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东西,赵率教已经想到了,显然这个赵率教很是不同凡响。

对着赵率教点了点头,满桂沉声说道:“赵将军说的有道理,在大明朝这里多呆一天都非常的危险,皇太极自然是想着回去。不过我实在是想不出他会去哪里,一旦朝廷下令,我不觉的他能出关去。”

缓缓的点了点头,赵率教对满桂和善的笑了笑,他一直以为满桂和贺世贤是一类人。现在看来很明显不是,不由对满桂和善了不少。虽然现在和贺世贤的关系不错,可是赵率教还是本能的想要避开这一类型的人。

“皇太极想要回去,这边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往西是就是大同。皇太极是不会去那里的,那边想出去也不容易,而且现在长城外在打仗,没有兵的皇太极出去之后也非常的危险。将所有的这些全都排除掉,皇太极能去的就只有东面,恰巧我知道一个能让他脱身的地方,所以我断定皇太极就是往东走了。”胸有成竹的笑了笑,赵率教语气轻快的说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三封奏折

见赵率教刻意卖关子,贺世贤和满桂对视了一眼,同时苦笑着摇了摇头。满桂和赵率教不熟,不好把玩笑开的太大,便不在开说说什么了。贺世贤显然不在乎这个,笑着看着赵率教,贺世贤大声的说道:“你在卖关子,我就把你踹到马下去!”

“这个我们谁把谁踹到马下去还不一定呢!不过这个我可是真的不能说,并不是卖关子。”说道这里,赵率教的神色渐渐的严肃了起来,与其凝重的说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如果我们在方圆十五里以内找不到皇太极,那就是说他已经跑远了。我们是不能抓到他了,可是我大概能猜到他去哪里了,是要报告给大帅的。”

“切,真是!我们两个都是正人君子,怎么肯能泄露秘密?快点说给我听!”贺世贤显然那是没有一点觉悟,看着赵率教大笑着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赵率教叹了口气,语气颇为无奈的说道:“贺将军,正人君子和我们三个就不搭边,对于满桂将军我是非常相信的。你看看满桂将军的长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实,值得托付。”说道这里赵率教上下的打量着贺世贤,嘴角轻轻的撇着,疑似非常的明显。

“我,我怎么了?我长得不实在吗?不值得信任吗?”听到赵率教这样说自己,贺世贤顿时有些激动,胀红着脸大声的喊道。

“这个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贺将军而是仪表堂堂,那可是貌比潘安啊!我是绝对没有别的意思,贺将军千万不要往心里去!”赵率教赶忙挥了挥手,对着贺世贤施了一礼,态度也很是谦恭的说道。

一边的满桂在也忍不住了,看着贺世贤那满脸大胡子,怎么也不像潘安啊!捂着肚子大声的笑着,满桂伸手指着两个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简直就是活宝啊!

“赵率教,居然敢取消本将军,来来来!让我们大战三百回合。”说着拨马就向赵率教冲了过去,不过手里挥舞的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一根木棍。

赵率教指着贺世贤大笑,一边打马飞跑,口中大声的说道:“看你那个满脸胡子的脸,还觉得自己是正人君子,长的就不合格。”看到一边捂着肚子大笑的满桂,赵率教大声的喊道:“满桂将军,走了!已经方圆二十里了,我们该走了!”

微微一愣之后,满桂赶忙打马跟上去,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这两个人不是要甩掉我吧?

几个人回到营地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没有过多的停留,赵率教快步的向着孙承宗的住处走去。

看着自己的面前的地图,孙承宗也轻轻的皱起了眉头,对于努尔哈赤的这位四贝勒他也很好奇。在大战展开之后,这个人不知道怎么就没了,自己对鞑子可是完成了合围的,看来在这之前就跑掉了。苦笑着摇了摇头,孙承宗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抓不到这个皇太极了,撇下一万多大军独自离开,显然是做好准备了。

想一想也是,既然是进行这样危险的进攻,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结果。没有人想起,这位努尔哈赤的四贝勒也不想起,显然他为自己准备了后路。

“大帅,赵率教赵将军在外面求见!”就在孙承宗有些发呆的时候,外面的士卒快步的走了进来,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微微一愣之后,孙承宗就是面露喜色,赵率教一项都是足智多谋,难道是抓到了?平稳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孙承宗缓步的到桌子后面,语气淡然的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大帅!”传令兵恭敬地答了一声,快步的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外面就像响起了脚步声,伴随着脚步声赵率教大步走了进来。来到屋子的中央,轻轻的撩起衣服,赵率教跪倒在地说道:“卑职赵率教,参见大人!”

轻轻的点了点头,孙承宗面无表情的说道:“赵将军,有什么事情吗?拿到你抓到了皇太极?”

“启禀大帅,卑职没有抓到皇太极,不过卑职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帅说。”赵率教脸色非常的凝重,开口对孙承宗中说道。

微微皱了皱眉头,孙承宗知道赵率教不是贺世贤,一项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现在态度如此严肃,相信他想说也不是小事情,便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赵将军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无需隐瞒。”

“是,大帅!现在所有人都在找皇太极,几万人撒出去一直没有消息,所以卑职觉得皇太极可能是早有准备。卑职想了许久,无论皇太极是怎么脱身的,他总是要回到大漠草原上去。所以卑职顺着这个思路想,皇太极肯定要去一个地方,只有那里才能让他悄无声息的回去。”赵率教面色凝重的看着孙承宗,神色颇为焦急的说道,此时他是一脸的严肃。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也是非常严肃的说道:“哪里?”

赵率教没有说话,而是缓步的走到地图的前面,伸出手指在地图上一指,语气肯定的说道:“大人,就是这里。”

看到那个地方,孙承宗的眉头就是一皱,眼睛也是一缩,不得不说那里确实是一个好地方。那里可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啊!如果说这边塞之地能够有一个地方对皇太极是安全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了。

“赵将军,依你之见我们有什么办法吗?难道直接出兵这里?”孙承宗迟疑的看着赵率教,虽然已经知道了,可是他的脑子还是没有转过来。

“大人,那倒不必,皇太极既然敢这么走,肯定是有备无患。我们想要抓是抓不到的,只能交给最擅长的人去做,反正大人都要给皇上写奏折,就顺带着写一笔。”赵率教紧紧的盯着孙承宗,语气轻缓的说道。

思忖了片刻,孙承宗颇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吧!老夫这就去奏折。”

天启元年,八月初一,宜婚丧嫁娶,忌动土搬家。

放下手中的奏折,天启皇揉了揉发胀的额头,轻轻的舒了口气。对着不远处的几个宫女招了招手,沉声说道:“你来过来给朕捏捏肩膀,捶捶腿!”

缓缓的闭上眼睛,享受着几个宫女的按摩,天启皇帝舒服的呻吟了一声。看到桌子上有葡萄,天启皇帝心里微微一动,自己好久没去看李岚了。找了一个漂亮的宫女,天启皇帝语气轻缓的吩咐道:“你剥葡萄给朕吃!”

在一片嫉妒的目光中,那个宫女欢快的对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是,皇上!奴婢这就去。”

慢慢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再一次闭上了眼睛,嘴角还挂着一丝笑容。

“皇上,有奏折到了,分别是来自山东、辽东和遵化的战报,按照皇上的吩咐没有见过任何人的手,直接呈上来的。”王承恩手里拖着奏折,快步的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将奏折向上一举,自己缓缓的跪下。

慢慢的拿起一本奏折,天启皇帝慢慢的坐直了身子,对着身边的几个宫女一挥手,语气轻缓的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陛下!”几个宫女施了一礼,快步的退回去了。

打开奏折先看落款,这都是天启皇帝的习惯,显然天启皇帝对于写奏折的人比走着本身要关注的多。当看到是熊廷弼之后,天启皇帝便缓缓的点了点头。

奏折没什么说的,无非是熊廷弼不准备出兵了,前半部分重点说了一下广宁之战。后半部分大概分为两块,其中一块是请功,另一块是说了一下不出兵的理由。

当看到杨涟的署名之后,天启皇帝轻轻的笑了笑,显然是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发脾气。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忽然想到了什么,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奏折里面说奏折是左光斗带回来的,左光斗来了吗?”

“回皇上,左光斗就在外民候着。”王承恩轻轻的一弯腰,语气恭敬的说道。

皱着眉头想了想,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让他等一会吧!”说完全天启皇帝再一次拿起了一本奏折,轻轻的翻看了起来。

这是兵部尚书熊文灿的奏折,可谓中规中矩,前面先吹捧了一下天启皇帝,然后吹捧了一下朝廷,最后吹捧一下士卒。然后便是请功了,不过其中的两个人让天启皇帝一愣,抓到了闻香门的教主徐鸿儒,另外那个就是闻香门的叛徒。

天启皇帝一没有说话,轻轻的将奏折放下,又拿起了最后一本。不用看落款,天启皇帝也知道这是孙承宗写的,前面的东西天启皇帝看到很高兴。可是看到三屯营之后,天启皇帝就有些激动,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

等到把奏折看我,天启皇帝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走下龙书案,来到巨大的地图前面,天启皇帝就那么静静的看着。

良久,天启皇帝语气凝重的说道:“把骆思恭和魏朝给朕找来。”

第二百八十六章 宁枉勿纵

站在天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微微一愣,刚刚天启皇帝还是满脸喜色,可是现在居然是一脸的沉重。在凝重之中,居然还隐隐的带着几分肃杀,王承恩的心里就是一顿。难道孙承宗那边的战事并不顺利?或者是出来什么问题?

不过王承恩也没有迟疑,微微一顿之后便恭敬的说道:“是,陛下!臣这就去。”说完王承恩快步的向外走去。

天启皇帝目光直直的盯着面前的地图,目光聚焦在一个地方,久久不语。眼中不断的闪着坚定的光芒,似乎在想着什么事情,同时冷光也在不断的闪动。

洛思恭和魏朝走进来的时候,心里也都是惴惴不安,每一次天启皇帝叫他们两个一起来,肯定是有大事情。当看到天启皇帝的样子之后,两个人都是一愣,天启皇帝右手压着宝剑,一脸的肃杀。

看到天启皇帝的眼神,魏朝知道这位少年天启恐怕又要有大行动了。当初自己血洗皇宫的时候,天启皇帝就是这样的眼神,一样的神态。只是现在天启皇帝更加的成熟,目光看起来更加的深邃,让人不敢直视。

两个人同时撩起衣服跪倒,口中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司礼监秉笔太监魏朝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天启皇帝轻轻的眯起了眼晴,手指轻轻的抚摸着剑柄,久久没有说话。

两个人跪在地上也是一动不动,时间不长,两个人的额头上都有了汗水,大殿里的气氛却是越来越凝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启皇帝轻轻的舒了口气,声音平淡的说道:“你们两个都起来吧!”说着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上台阶,慢慢的来到龙书案的后面,轻轻的做到龙椅上。

“谢陛下!”两个人站起身子之后,恭敬的站在一边,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大殿里的气氛非常的凝重,每个人都不敢动,甚至呼吸都放的很轻缓。站在一边的王承恩心里则是吃惊不已,以前在天启皇帝身边,他总觉得天启皇帝还好。可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位少年天子有着不一样的一面,那是帝王的一面。

良久,天启皇帝轻声说道:“王承恩,你带着人先出去吧!真有话要和两位爱卿说。你带着人守在外面,无论是谁,无论有什么事情,全都别让她进来。”

“是,陛下!”王承恩心里松了一口气,显然已经没有自己的事情了。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对着大殿里的太监宫女招了招手,便带着人出去了。

留在大殿里的魏朝和骆思恭都是一愣,两个人对视了一眼,此时二人眼中已经没有以往的纷争,而是满满的疑问。这一幕是多么的似曾相识,两个人的心里都没有了争斗的想法,显然这次是有大事情,搞不好两个人都会被天启皇帝煮了。

“两位爱卿,朕已经有段时间没召见你们了吧?”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语气平淡的说道。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疑问,谁也没有说话,全都静静的听着天启皇帝的下一句话。

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颇为无奈的笑了笑,语气低沉的说道:“其实朕真的不想找你们,因为只要找你们就是有事情发生,而且肯定是大事情,大部分都是不好的事情。”

骆思恭和魏朝同时苦笑,他们自然也明白,锦衣卫还好一点,好歹有一个天子亲军的名字。虽然这个军队的战斗力不用说了,可是毕竟是挂着军队的名字,不过所做的事情风评并不好。

大部分的时候锦衣卫都是和文官集团做对,无论在什么时候,文化人总是掌握着舆论的倒向的。这个时代读书人非常少,普通人想要人字都非常的苦难,而文官就是读书人的代表。锦衣卫和掌掌管着舆论的人做对,风评自然好不到哪去。

至于东厂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名声都不好,东厂监察百官,而且做的大多数都是见不得光的事情。

天启皇帝的神色慢慢变得严肃,看着下面的两个人,天启皇帝声音颇为凛冽的说道:“可是不找你们不行,很多时候朕都有不顺心的事情。能够为朕解决这些事情的人不多,你们是最合适的人选,无论是锦衣卫和东广都是朕最信任的。”

“谢陛下!”两个人连忙对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目光直直的盯着两个人,语气低沉的说道:“朕信任锦衣卫,信任东厂,对你们两个也是信任有加。可是朕把丑话说在前面,你骆思恭不是锦衣卫,你魏朝也不是东厂。大明两百多年,锦衣卫指挥使换了不知道多少,可是锦衣卫还是锦衣卫。东厂的督公换了不知多少,东厂依旧是东厂。”

听着天启皇帝的话,魏朝和骆思恭的神色都是一变,两个人脸上都流下了冷汗。

骆思恭的下面有一个许显纯,天启皇帝很是器重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取代了自己。

魏朝的下面虽然没有人,可是宫里有个陈洪陈公公,这是魏朝一直小心的人。

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两个都是老人。在官场上有一句古话,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人不知道。

天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并没有大规模的撤换大臣和内侍。不过上次辽东的事件之后,朝中已经有了风向,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就是天启皇帝提拔起来的。包括杨涟和左光斗等人,官场上的人也相信,明年科举之后,天启皇帝会大批的提拔新的官员。

可是对于内宦,天启皇帝早就可以撤换了,毕竟每个皇帝都有从小跟在身边的近侍,天启皇帝自然也不例外。这些人尽心尽力的伺候十几年,等的就是这一天,皇上登基也肯定会用自己信得过的人。

不过天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只是提拔了一个陈洪,王承恩也是刚刚提拔的,可是这两个人也都老人。陈洪虽然没有什么地位,可是毕竟也是万历时候的人。王承恩就更不用说了,泰昌皇帝非常信任的一个太监,而且还有不良记录。

如果天启皇帝想要自己提拔自己的人,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天启皇帝的话虽然说的很含蓄,可是魏朝和骆思恭都不是笨人,自然是一点就透。天启皇帝是在告诉两个人,如果不能让自己自己满意,你们两个就都不用干了。

“陛下放心,臣自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圣恩!”对着天启皇帝拜了一拜,骆思恭的大声的说道。

一边的魏朝则是没有说话,不过这位心狠手辣的老太监,眼中不断的闪着冷光。魏朝和骆思恭不同,骆思恭如果回家,多半也能颐养天年。可是魏朝如果下去了,就算被发到南京守灵,恐怕也会死在路上。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以前朕交给你们许多事情,你们两个办的也都不错,对朕有功劳的,朕都记在心里。不过这次的事情朕交代给你们,无论如何都要办成,如果做不到,你们就不用干了。”

听完天启皇帝的话,两个人都是神色一变,神情颇为严肃的看着天启皇帝。

“这次的事情你们两个一起去办,无论谁办成,赏赐一人一半!如果谁也没有办成,那你们两个都不要在做了,朕不养废物!”天启皇帝冷冷的看着两个人,语气里充满了肃杀。

“陛下尽管吩咐!”魏朝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颇为恭敬的说道。

看了两个人一眼,天启皇帝语气低沉的说道:“好好的做事情,朕不会亏待你们的。这次朕要找一个人,一定要找到他,一定要抓到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不知皇上要找的这个人是谁?”骆思恭脸色也是一脸的凝重,听到是找人的任务,心里便是一紧。找人一项是最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最难的事情。天启皇帝如此慎重,肯定是最难的。

把一份奏折扔给骆思恭,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你们自己看吧!”

展开走着,魏朝和骆思恭低头看了起来,等到看完之后,两个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了。

“这次你们两个人有一个人亲自去,至于谁去,你们自己商量。朕给你们密旨,可以调动不多于五千的军队,如果有人阻止,有人妨碍。无论是谁,全都给朕抓起来,哪怕是王爷也不例外。”天启皇帝目光灼灼的看着两个人,语气严厉的说道:“总之一句话,宁杀错,勿放过,宁枉勿纵!”

“是,陛下!”两个人神色一凛,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这次张家口之行,不光要抓到皇太极,还要给朕查清楚那里通敌走私的事情。当然,这件事情是摆在抓皇太极的后面的。”对于皇太极,天启皇帝是一定要把他抓住,这个人不能让他成长起来。

第六卷 冲霄篇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张家口

漫天的黄沙,苍凉的风,风夹杂着黄沙不时吹打在人的脸上,打的人生疼。几里外就是绿草茵茵的草原,可是这一行人却并不走那里,而是在荒漠中艰难的前行。

这对人马的人数并不少,大概有三四百人,却也并不是很多。不过这里面的人却各部相同,有蒙古人、有女真人、还有不少其他的民族,当然最多的还是汉人。

不过这个时候,这些人的打扮都差不多,全都是皮衣皮裤,头上带着帽子。虽然天气不凉快,可是这些人却都捂得挺严实,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兵器。

在这对人马中,除了人特殊之外,最特殊的要数马。每匹马的身上都驮着巨大的包袱,人却都在地上走。

“李头,这次的买卖做完,我们是不是应该歇歇?”一个人中年人来到最前面,皱着眉头看了一眼领头的人,语气颇为凝重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