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陛下!”对着天启皇帝磕了一个头,见天启皇帝挥手,陈洪便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天启元年,三月十九,宜婚丧嫁娶,忌搬家动土。

伴随着景阳钟的响声,许久没有上早朝的大臣们鱼贯而入,所有人都低着头,没有人相互交谈。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早朝肯定要出事情,本来是准备继续张居正案子的官员,这次也打定主意不说话。

前几天,对着一队一队押运囚车的队伍抵达,整个北京城都沸腾了。消息也慢慢的传开,这些人居然是这次沈阳大捷之中发现的,有的通敌卖国,有的甚至还想要打开沈阳城,将沈阳城献给建奴。一时间群情激奋,无数的文人士子聚会茶亭,写诗文颂扬皇上。另一面就是希望皇上严惩这些乱臣贼子,还世间一个清明。这就让无论是太学或者是国子监,无数的士子联名上书,甚至很多学子到午门寇阙请命,一时间北京城群情汹涌。至于早先张居正的案子,已经没有人在关心了!

在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只要有人站出来与不同的意见,肯定是声名狼藉了。哪怕只是稍微质疑一下是否抓错人了,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很快就会与秦桧画上等号了!

所有大臣都低着头,生怕被人发现被人说什么,只有那些世袭勋贵好很多,依旧是有说有笑的。英国公张维迎拉着成国公,两个人有说有笑的往里走,英国公有些幸灾乐祸的道:“看看,看看那些人,平日里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看看现在,一副落汤鸡的模样。像我这样的人,总是被人骂粗人,骂不懂的君子大义,可是我们好歹知道这忠字怎么写。不像有些人,满嘴挂得是仁义道德,满嘴的孔孟之道。可是私底下满肚子男盗女娼,然后通敌卖国,真不知道这圣人之言是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用力的点了点头,成国公煞有介事的道:“就是,就是,还好皇上英明,让这些人无所遁形,也不知道这些人把圣人挂在嘴边上的时候,圣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我要是圣人,肯定得抑郁而死。”

撇着嘴挥了挥手,英国公接着道:“怎么能这么说呢?圣人都死了很多年了,每天被他们挂在嘴上,这圣人肯定是死不瞑目。说不定在阎王那里正大骂呢,让人死后的不得安生,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这两个人看着像是在说悄悄话,可是这声音可一点说悄悄话的意思都没有,凡是路过两个人身边的文官,全都躲的远远的。对于这样的滚刀肉,文官也有一套办法,那就是君子不予小人谋。

“皇上驾到!”依旧是熟悉的人,依旧是熟悉的声音,伴随着陈洪的喊声,天启皇帝缓步的走进大殿里。

坐到龙椅上,天启皇帝接受着大臣们的参拜,一脸笑容的看着下面。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语气轻快的道:“朕登基时间已经不短了,如白驹过隙啊!很多朕登基时候的身影,在这朝堂上已经看不到了,朕心里感慨颇多啊!”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觑,本以为会是雷霆之怒,没想到天启皇帝还是这样的温和的态度。不过也有人心里明白,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天启皇帝笑的越和善,心里就越是生气。

看着下面大臣,天启皇帝沉声道:“众位爱卿,朕多日没上早朝,不知道爱卿们有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虽然天启皇帝很是和善,可是大臣们心里都明白,这个时候如果谁要站出来,那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被天启皇帝打廷杖他们不怕,可是如果被天启皇帝牵扯到别的事情上,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淡然的笑了笑,天启皇帝轻轻的点了点头,颇为感慨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什么话说,那朕就说说。众位爱卿看看外面的天色,天刚破晓啊!很多的百姓和商贾都在家里睡觉,可是众位爱卿却站在这朝堂上,陪朕一起上早朝。”

在下面的大臣脸上扫了一圈,天启皇帝沉声道:“不知道众位爱卿有没有厌烦这种生活?”

见下面的大臣都不说话,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沉声道:“朕昨日听到了一首早朝诗,这是在太祖的时候,一位叫走钱宰的大臣写的。今天朕就说给众位爱卿听听,这首诗这样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颇为感概的道:“朕听到这首诗的时候,心中也是颇为感慨,这做官的确是非常的辛苦。每天起的比别人早,睡的比别人晚,朝廷的俸禄又不高。不要说锦衣玉食的生活,就算是一家人口多一点,都有可能饿肚子。”

下面的大臣都蒙住了,这首诗他们知道,也都能背出来,可是天启皇帝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见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觑,天启皇帝脸色忽然变的严肃了起啦,沉声道:“太祖驱逐蒙元,赶走了鞑虏,含辛茹苦的建立大明朝。在太祖登基之后,本应享受休息的太祖皇帝却没有,依旧每天四更起床,披星戴月的批阅奏折。太祖那个时候,日不暇时,夜不安寝,就是这个样子,太祖皇帝也觉得甘之如饴。”

“众位爱卿,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沉着脸问道。

见没有说话,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了下面的杨鹤,沉着脸问道:“杨爱卿,你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回陛下,太祖皇帝北逐蒙元,披荆斩棘,历尽千辛成就大明万世不拔之基业。太祖深知天下来之不易,百姓生活困苦,所以太祖兢兢业业,勤勉克己!”杨鹤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这几日朕一直在反思,太祖创业艰险,朕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这天下是怎么来的。”

“皇上圣明!”所有的大臣全都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朕今天在这里问爱卿们一句,有没有想不要早起,想要过田园生活。那你今天就站出来,朕成全你,做官实在太辛苦了,人各有志,朕绝不强留!”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却没有一个人说话,有的人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

将目光在所有身上扫了一圈,天启皇帝沉声道:“众位爱卿,都起来吧!”

等到所有热都站起来,天启皇帝面容一整,沉声道:“魏朝,朕让你们查的事情怎么样了?站出来说说!”

“是,陛下。自从接到陛下圣旨,东厂不敢有丝毫懈怠,今查辽东一地,克扣军饷,冒领钱粮之风严重。查知府三人,知县七人,官府各级小吏衙门署官均为克扣战役之执行人,辽阳守军之中,参将两人,游击四人,游击以下军官二十六人,全部都有贪污军饷之事实,查有实据。厂臣奉旨将这些人抄家,抄出物品总价值五百万两,田产房屋不计。经过厂臣顺藤摸瓜,查蓟辽总督刘彻,蓟州参将张彪,保定参将李进极其下属,皆为本次案件参与者。厂臣奉旨抄家,共抄出物品总价值九百万两,田产房屋不计!”魏朝大步的跨出,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

没有理会大臣们吃惊的目光,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道:“骆思恭,你也来说说吧!”

“是陛下,臣奉旨清查辽东通敌卖国案,查沈阳守军之后,参将陆林、张峰为首,涉案将领达三十二人。主使之人乃是辽东督师杨渊,臣已经将杨渊带回了京城,也抄了他的家。在沈阳城,臣查抄物品总价值一千三百万两,房产田地无计!”

听完两个人的话,屋子里顿时响起了吸冷气的声音,谁也没有想到涉案之人会这么多,钱财会这么多。

第二百零七章 登闻鼓

骆思恭和魏朝都说完了,天启皇帝轻轻的放下手中的茶杯,在大殿里扫视了一圈,天启皇帝淡淡的道:“众位爱卿,不知道听完这些,你们有什么感想?朕可是感慨良多,心中的想法也颇多,这样吧!无论哪位爱卿,有什么想法都站出来说说,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陛下,臣觉得这次的案子有待商榷,蓟辽总督刘彻,一项有贤明。早朝多年,颇有功劳,这次的案子臣以为乃是东厂督公魏朝捏造,欲陷害忠良,臣请陛下命三法司彻查此案,以正视听!”第一个站出来的依旧是一个御史,只是知道是一个巡城御史,叫做成峰。

看着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人,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回头轻声的问陈洪道:“这个人是哪里的?”

“回陛下,巡城御史成峰,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是吏部侍郎赵南星的弟子。东林党人,曾经受过蓟辽总督刘彻的恩惠。”陈洪昨天特意温习的这些资料,他就知道今天一定能用上,现在看来自己猜的果然没错。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道:“成爱卿是这个意思,不知道众位爱卿还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说出来,毕竟这是朕登基以来的最大案,朕一定要做到公正严明。”

“陛下,臣以为成御史一派胡言,蓟辽总督刘彻等人狼子野心,贪污军饷,私通建奴。臣以为这些人应该诛九族,本案主犯全部应该凌迟处死,臣相信朝中一定有和这些人勾结之人。臣请陛下严厉查察此案,一定要将所有人一网打尽,全部严惩!”这次站出来的是御史冯三元,他本来是东林党的悍将,现在却是把东林党恨得直痒痒。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淡然的道:“很好,这也算是一种说法,不知道哪位爱卿还有看法?都说出来,朕在听!”

只是冯三元站出来之后,大厅里陷入了一片安静,谁也不想被当成同党。大部分人都是看白痴似的看着成峰,站在他身边的人都想离他远一点。

见没有人说话,天启皇帝面色一整,沉声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什么话说,那朕就来说说。去年岁入三百二十万两,这三百二十万两除了各地的军饷粮草之后,可谓所剩不多。赵爱卿,朕问你,这户部的库房里还有多少银两?”

没有料到事情会找到自己身上的赵兴邦,本来在一边风骚的打个酱油,现在被搅进来忽然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紧张的低着头,在那里沉思,额头上都开始出汗啊!

皱着眉头看着赵兴邦,天启皇帝沉着脸道:“赵爱卿,难道你堂堂户部尚书,连户部有多少银子都不知道吗?”

似乎反映了过来,赵兴邦连忙回答道:“陛下,臣知道,臣知道。去年岁入三百二十万两,除去各地军饷,还有官员的俸禄,加上今年赈灾的花费,户部存银不到三十万两!”

“众位爱卿听到了吗?户部存银不到三十万两,我大明朝一年的赋税才三百二十万两。成爱卿,你说这次的事情是东厂构陷,你去看看,随同押运囚车一起来的,还有运送查抄物品的车辆。沈阳、辽阳、蓟州三地,在这些涉案人员的家里,总共抄出的东西价值白银两千七百万两。这是多少钱?相当于我大明十年的岁入,成爱卿,朕问你。他们这些钱是哪里来的?难道是东厂嫁祸的吗?”天启皇帝猛地一拍桌子,大声的说道。

大殿里一片安静,许久,天启皇帝沉声道:“这件案子是实在的案子,朕也要严惩,无论查到谁的身上,朕都觉得不会手软,希望爱卿们好在为之。”

“臣等罪该万死!”所有人全都跪了下来,大声的说道。

没有理会这些人,天启皇帝大声的道:“为了避免徇私舞弊,朕任命左都御史杨鹤为本案主审,东厂督公魏朝、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为副审,这次一定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跪在地上的杨鹤几个人,同时大声的道:“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起来吧!诸位爱卿,无论有没有参与此事,朕都希望你们吸取这次事情的教训。要安分守法,克己奉公,切不可贪污粮饷,剥削百姓。朕虽然登基日短,可是各地却时有民变发生,虽然规模不大,没有撼动大明的统治。可是众位爱卿,唐太宗有言: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朕相信,在你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难道你们真的就希望看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大明朝灭亡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天启皇帝的语气依旧十分的严肃,最后再一次狠狠的一拍桌子,吓得下面的人身子都是一颤。

扫视了一眼下面的人,天启皇帝沉着脸道:“众位爱卿都是读书人,圣人门徒,虽然有出身贫苦的,可是大多都是诗书传家。你们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农民?正所谓士农工商,这四民里面,士说的就是你们,身份最是尊贵,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起居八座。”

平稳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天启皇帝沉着脸道:“可是在这四民之中,最劳累的却是农民,春天鸡鸣即起。或许很多爱卿觉得自己很劳累,上朝都起的很早,可是农民起的比你要早。每天早起,赶着牛拿着犁到地里去种地。撒下每一颗种子,都希望能够长出庄稼来。好不容易长了出来,有的拔草、中耕。烈日炎炎之下,形体憔悴。终于到了秋天,有了那么一点收成,除了交税之外,还能剩下多少?有的农民自己都没有地,年底还要给人交地租。交不起地租卖儿卖女的有多少?”

下面的大臣此时全都跪在地上,有的人听到天启皇帝话,不禁感触颇深。在这朝堂之上,有很多都是穷苦出身,可是做了官之后,就渐渐的将很多原本的想法忘得一干二净。听到天启皇帝的话,不禁想起年少时父母耕地,含辛茹苦让自己读书,省下一口好的,都要塞到自己的嘴里。那个时候日子虽然苦,可是心里却满是抱负。曾经发誓要做一个清官,让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能有饭吃。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真的就抛到脑后去了,自己真的还是自己吗?

“一旦遇到水旱虫灾,全家大小都是不知道怎么办,可是这些做官的人呢?有几个能够感念农民之艰辛的,大多都是剥削百姓,横行地方。你们知不知道,老百姓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你们难道不觉得羞愧?”天启皇帝的声音依旧很是低沉,语气也是颇为沉重的说道。

“在你们这些人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那些农民是怎样挨饿受冻,怎样居无定所的。吃草根,啃树皮,卖儿卖女,这些事情都不是你们能想象的,可是这天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朕告诉你,这样的事情多了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那就是民无以遂其生,民无以遂其生则亡国有日已。朕今天就把话说白了,从今天开始,无论是谁,无论是贪污军饷,还是肆意盘剥百姓。朕都会严厉打击,只要朕知道,有一个惩治一个。朕把丑化说在前面,众位爱卿好自为之,到时候可不要怪翻脸不认人。既然都认为官是为了自己做的,千里当官只为财,那朕就告诉你,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启皇帝冷冷的看着下面的人,大声的说道。

大臣们在地上跪了许久,天启皇帝才让他们起来,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低着头,在心里不住的盘算了。他们明白,这次天启皇帝要动真格的了,有得是恐惧,有的则是高兴,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

许久,天启皇帝都没有说话,大殿里的气氛也是尴尬到了几点。终于天启皇帝再一次看口,声音也平淡了很多,“这些话朕说道这里,朕相信有些爱卿听进去了,有些爱卿觉得朕在讲笑话。这天下这么多的官,贪官也是数不胜数,想要抓的完,纯属痴心妄想。朕不多说什么了,众位爱卿拭目以待,相信很快就有结果的!”

“臣等不敢!”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所有的大臣齐声道。

“朕准备设立登闻鼓于午门之外,左右两侧个一面,登闻鼓是为天下百姓而设立的,作用是让天下的百姓有处告官。只要是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想要告官的百姓,全都可以敲到登闻鼓。如果有人胆敢阻止人敲登闻鼓,无论所谓何罪,本人凌迟处死,夷三族!朕希望众位爱卿好好的想一想,朕今天说的话!”天启皇帝喝了一口茶,接着道:“明日张贴皇榜,设立登闻鼓,通告全天下!”

虽然口中说的是公告天下,可是天启皇帝也知道,现在也就能传遍京城,不过眼前也够了。

缓缓的站起身,天启皇帝轻声道:“退朝吧!”

第二百零八章 天启大案

回到后宫之后,天启皇帝疲累的躺在椅子上,对着不远处的陈洪招招手,天启皇帝声音低沉的道:“把皇后找来!”

时间不长,张皇后便端着餐盘走了进来,看到天启皇帝躺在椅子上,张皇后心疼的叹了口气。缓步走到天启皇帝的身边,将餐盘放下,轻轻的为天启皇帝捏起了肩膀。

“宝珠,你端来的是什么?朕现在什么也不想吃,心里有火啊!”轻轻的眯着眼睛,将张皇后的手抓在手里,天启皇帝苦笑着说道。

将一边的瓷碗拿过来,张皇后轻声笑着道:“陛下,妾身也不说这是什么,陛下先吃一口,要是陛下不喜欢,那妾身就吃了怎么样?”

“宝珠都这么说了,朕还能说什么呢?来吧!”天启皇帝欣慰的笑了笑,然后把自己的嘴缓缓的张开。

把瓷碗端起来,崴了一小勺,张皇后慢慢的将勺子放到了天启皇帝的嘴里。

勺子进嘴,天启皇帝就觉得一阵冰凉,接着便是一阵清香,然后就又是一阵清凉。将东西咽下之后,天启皇帝就觉得整个身子都清凉畅快了很多啊!

一下子睁开眼睛,天启皇帝有些沉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是冰镇的莲子羹,妾身知道这几天陛下心情烦闷,便去询问了太医,太医说吃点清凉泻火的东西最好。虽然现在的天气还有些两,可是吃点这个对陛下的身子有好处,只是不能多吃。”张皇后笑语嫣然的看着天启皇帝,再一次崴起一小勺放到了天启皇帝的嘴里。

轻轻的拉住张皇后的手,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颇为感动的道:“宝珠,还是你对朕好,不知道是不是祖宗保佑,朕有你这样一位皇后。”

“陛下,千万不要这么说,妾身是皇上的皇后,对陛下好是理所当然的。况且陛下如此宠爱妾身,妾身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张皇后被启皇帝拉着手,只好把把瓷碗放下,将头靠在天启皇帝的肩膀上,柔声的说道。

许久,张皇后娇声的道:“陛下,妾身不该过问朝政,可是妾身有些担心,朝廷里的事情陛下想要怎么办呢?”

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才慢慢的道:“这次的事情应该能完成朝堂上的清洗,东林党那些人都能清理出去。外面扫掉了蓟辽总督,朝堂内部在把两位尚书和赵南星弄走,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就被清除的差不多。至于地方上的官吏,不用朕去操心,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换了,下面自然也好就换了。只是以后朕要在吏治上下功夫,实行春秋二察,澄清吏治。”

“妾身虽然听不太明白,可是妾身知道,陛下是英明的皇帝!”张皇后双手环着天启皇帝的脖子,贴着天启皇帝的脸颊,骄傲的说道。

轻轻的捏了捏张皇后的小鼻子,天启皇帝笑着道:“你啊!朕知道你的心思,朕这几天要想想辽东的事情了,清扫的事情就交给杨鹤他们几个吧!现在辽东的局势刚好实行朕的想法。”

“无论陛下想要做什么,妾身相信一定能够做到,妾身相信陛下一定能够超过汉武帝!”张皇后笑颜如花的看着天启皇帝娇笑着说道。

天启皇帝散朝之后便回到了皇宫里,朝堂上的大臣们则是一个唉声叹气的,有的则是脚步飞快的向外走,形色匆匆。

来到杨鹤的身边,魏朝笑着道:“杨大人,这案子杨大人是主审,咱家想问问,杨大人是不是先到东厂去,先把那边的案子解救了?”

“魏公公,这审案子讲的可不是先来后到,而是案子的轻重缓急。锦衣卫这边的案子可是非常的重大,非常的紧急,怎么也应该先审理锦衣卫的案子,杨大人你说是不是?”骆思恭缓步的走了过来,对着魏朝笑了笑,语气揶揄的说道。

“不过是抓了一个辽东督师,不知道猖狂的什么,我们查到了蓟辽总督,到现在也没有说什么!人啊!就不知道谦虚两个字怎么写,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不会做人了!”皮笑肉不笑的看着骆思恭,魏朝的语气中则满是嘲讽。

见到二人如此,杨鹤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看样子这次这个主审可不好做。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杨鹤沉声道:“两位大人,杨某虽然没和二位打过交道,可是也明白二位都是为陛下办事。杨某这次身为主审,两位应该不希望杨某到皇上那里说点什么吧?”

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都是一声冷哼,他们心里明白,天启皇帝虽然信任自己两个人,可是这杨鹤杨大人也是深的帝宠。在这朝廷里,如果说谁是天启皇帝最信任,最仰仗的臣子,那肯定是孙承宗。如果是锦衣卫和东厂,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可是魏朝和骆思恭也明白,他们和杨鹤属于一个级别的。相比于孙承宗,那肯定是差很多,可是如果和其他人相比,那可是差很多的。当然这里面还有包括一个人,那就是天启皇帝的大内总管陈洪。

“既然两位大人都觉得杨某说的有道理,那么现在就说一说,你们的案子都有什么着急的?”看着两个人,杨鹤颇为严肃的问道。

“大人,锦衣卫这边在杨渊的府邸里面抄出一本账本,这是他走私建奴的账本。上面列举了六家商号,全部都是在京城的。这几家商号和朝廷的官员都有牵扯,所以需要大人下令,将这些商人抄家。通过这些商人,应该能够找到幕后的官员!”骆思恭对着杨鹤一抱拳,轻声的说道。

狠狠的瞪了一眼骆思恭,魏朝颇为不满的说道:“咱家这里也有一本账本,上面记载的都是朝中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兵部的,也有吏部的,还有户部和工部的。最大的是尚书,还有侍郎、员外郎,这些人都参与了克扣军饷的案子,咱家也需要大人下命令抓人啊!”

苦笑着摇了摇头,杨鹤心中不禁有些埋怨天启皇帝,自己现在清流之中的威望已经很高了。这次如果在查一次这样的案子,相信肯定是威望一时无两,看来天启皇帝是非要要自己捧上啊!

沉吟了半晌,杨鹤有些迟疑的道:“两位大人,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谨慎一些,我们还是请示一下皇上,毕竟这样动作有些大了!”

“杨大人,你似乎忘记了皇上在早朝上说的话了,无论牵扯到谁,全部抓起来。这个时候拿这种事情去请示皇上,似乎有些不妥吧!”看着杨鹤,骆思恭沉着脸说道。在他的心里其实有些不满意,这次的案子都是东厂和锦衣卫的功劳,这个时候让杨鹤搅进来,似乎有抢功的嫌疑。

许久,杨鹤点了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事不宜迟,就按两位大人说的。按照账册上的名字,抓人抄家,不过两位大人,这账册是否真实?”

“杨大人,这个您尽管放心,账册我们都已经交给皇上看过了,人证物证都有。”魏朝看着杨鹤,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颇为玩味的说道。

再一次苦笑着摇了摇头,杨鹤此时明白了,这一切天启皇帝已经安排好了,自己只是需要适当的时候表现一下就可以了。作为一个棋子,杨鹤有做一颗好棋子的觉悟。对着两个人一抱拳,杨鹤笑着道:“那就辛苦二位大人了!”

天启元年,三月十九,这一天整个京城为止震荡,这一天锦衣卫和东厂倾巢而出。商号被封,人被抓,整个北京城一时间风声鹤唳。

相对于这些商人,朝堂上的大臣被抓的人,让所有人的下巴掉了一地。

这一天被抓的官员包括兵部尚书姚宗文、兵部侍郎王三才、礼部尚书孙如游、礼部侍郎钱谦益、吏部侍郎赵南星、户部侍郎常林。这些是大员,包括给事中、员外郎、六部以及内阁的署官,被抓起来的官员总共有七十二人。在这面,最大的一个就是内阁大学士顾慥,这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人物。

整个北京城陷入了恐慌中,官场上的官员也是人人自危,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这一天过去之后,事情仿佛就结束了,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都不在街上巡逻。好多天也没有在发生抄家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北京城又出了一件新鲜事。

天启皇帝放皇榜了,而且一放就是两道,这第一道是安民榜。在皇榜上,说明了抄家抓人的事情,这些人都是官商勾结,私通建奴的人。还有就是贪污粮饷的贪官污吏,天启皇帝发现了这些人的阴谋,将其一网打尽。希望城里的百姓不要恐慌,人已经抓完了,等待他们得是法律的严惩。另外也告诫当官和经商的,好自为之。

虽然看了第一道皇榜,百姓们的心安定了不少,可是看到了第二道皇榜,整个京城的沸腾了。

天启皇帝设立登闻鼓,凡是无处申冤的百姓,想要告官的百姓,都可以敲击登闻鼓。不用害怕官官相护,不用害怕皇亲国戚,一切都由皇上为你做主。

这个消息迅速的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午门前迅速的聚集了无数的人,所有人都想来看一看登闻鼓的样子。当看到屋门左右两侧那个一丈高的登闻鼓,所有的震惊到了。

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拉着一个老者,客气的问道:“老丈,小人不识字,能不能给小人说一说,这么大一个鼓是做什么的?”

“这个大鼓是皇上放在这里的,皇上圣明啊!皇上说了,以后如果有当官的欺负我们,就可以来敲这个鼓,皇上就会亲自来审案。这个就是皇上给了我们老百姓一个告御状的机会,无论是多大的官,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他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皇上就会收拾他!”指着面前的大鼓,老者颇为感慨的说道:“皇上圣明啊!我们的好日子就快来了!”

一时间,整个京师气氛再一次为之一变,虽然案子还没有审理,可是京城的官风却是为之一变。官员勤于政务,带人不在像原来那么傲慢无理,就连收税的城门官对人都客气了许多。平日里的一些常例,现在也不收了,看着那两面巨大的登闻鼓,百姓心里仿佛一瞬间就有了底。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有地方告状了,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欺负自己,有官府给自己做主。就算官府不给自己做主,皇上也会给自己做主。

轻轻的将手里的茶碗放下,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洪,天启皇帝沉声问道:“外面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不稳定的因素?”

“回陛下,外面现在都在颂扬陛下的英明神武,刚刚登基就获得了辽东大捷,现在有惩治贪官污吏,设立登闻鼓,陛下这样的作为可是非明君圣主不可为啊!这几天称赞陛下的折子就没断过,无门外面每天都有磕头的百姓。”陈洪高兴的笑着,一脸兴奋的说道。

淡然的笑了笑,天启皇帝沉声道:“这登闻鼓轻易是不会响的,虽然话是那么说,没有被逼到绝路上,没有百姓愿意告御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