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启皇帝此时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总觉得好像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里了,这些人啊!没一个好对付的。

“杨爱卿,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天启皇帝脸色阴沉的可怕,脸色也变得铁青,站起身子对着杨鹤大声的喝问道。

“陛下,冯御史参劾辽东经略熊廷弼乃是本分,因为这件事情陛下处置了他,今后让我等御史如何自处?臣深受皇恩,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这个时候如果不站出来,上对不起陛下知遇之恩,下对不起属下的拥戴之义。这是为臣的本分,如果陛下要处置冯御史,身为冯御史的上官,臣请带之受罚!”杨鹤此时居然也站了起来,回头看着看站在自己身后的几位御史,眼神十分的锐利,说出的话却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位杨大人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上对得起皇上,对得起下属。为了心中的一股正气,批龙鳞,犯颜直谏。如果皇帝一意孤行,愿意为了自己属下顶罪,这样的上官到哪里去找?

那些投靠过来的人,此时心中一片火热,站在杨鹤身后的御史们,东林党的人或许还有些犹豫,那些无党派的人此时也不再观望,有这样的上官一定要好好的逢迎一下。

天启皇帝缓缓的做了下来,看向杨鹤的眼光中充满了威慑,似乎想要将他一口吞下去!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请陛下收回成命!”这次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请陛下收回成命!”有人一带头,顿时大殿里的大臣跪下来一大半,齐浙楚党,孙党,中立的文官,包括一些世袭勋贵。

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会四

看着下面跪着的大臣,天启皇帝的心里一震恍惚,虽然是自己制定的计划,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会这样的顺利。同时天启皇帝的心里也产生了警惕,如果哪一天这些大臣这样反对自己的政策,那该如何是好?

缓缓的站起了身子,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下了龙书案,来到杨鹤的面前轻轻的将他搀扶了起来,看了一圈跪在地上的大臣,天启皇帝缓声道:“众位爱卿都起来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天启皇帝已经回到了龙书案的后面,看了一眼杨鹤,沉声道:“家有诤子其家不败,国有诤臣其国不亡。杨爱卿忠肝义胆,能言敢谏,没有辜负朕的嘱托,不愧为三朝老臣,朕心甚慰。”

“臣,愧不敢当!”此时大殿里所有人看向杨鹤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肯定是一位名臣了,历史上肯定会留下他的名字,明朝的诤臣。

“爱卿起来吧!这虽然是为臣的本分,可是能做到的却是屈指可数。唐太宗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便言自己少了一面镜子,可见一个诤臣对国家的重要性。今日看到杨爱卿,朕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魏征,朕心甚慰啊!”天启皇帝似乎颇为感概,说出来的也没有让人失望,对杨鹤的赞誉非常的高,可比古之魏征。

轻声笑了笑,天启皇帝又道:“朕虽然圣明不过唐太宗,可也是能闻过则醒的,这次的事情是朕的疏忽,冯爱卿你起来吧!”

冯三元此时心里大定,这次的事情看来自己过去了,看向杨鹤的目光顿时充满了火热,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应该效忠的对象啊!在大殿上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无论是哪个党派的人,齐浙楚党本就想要和孙党结合到一起,他们本就是联合体,自然不在乎多一个盟友。那些中立的官员,此时也看到希望,这就是进身之阶啊!只有那些东林党的首脑,此时的脸色是黑如锅底。

“冯爱卿,这次的事情是朕疏忽,希望以后你能尽忠职守,尽心报国。朕赏你一件斗牛服,以示荣宠!”天启皇帝的赏赐很是丰厚,在整个大殿上拥有斗牛服的官员屈指可数,这可是天启皇帝赏赐的第一件斗牛服!

“臣愧不敢当,定当以死报国!”冯三元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一天,钦此斗牛服,自己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下面所有的大臣此时也是满心的火热,这个冯三元不过是东林党抛弃的棋子,只是搭上了杨鹤的这条线,不但原本的处罚没有了,还得了陛下钦此的斗牛服,可谓荣宠一时,前途不可限量了!

“杨爱卿,你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直言敢谏,御下有方,劝谏得体,实乃国之干臣。朕赏赐给你一件飞鱼服,希望你以后能够好好的为国效力。”笑着对杨鹤说完,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下面转了一圈,缓声道:“众位爱卿,你们记住,只要有功于国的,无论文臣武将,朕不会吝惜赏赐。”

“陛下圣明!”这个时候这些大臣已经看明白了,这位新上来的皇帝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那些心有志气的大臣仿佛被打了强心剂,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此时则有了辞官的打算了。

“好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在说了,接着说一说熊廷弼的事情吧!”轻轻的端起桌子上的茶碗,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看了一下的大臣一眼,说话的语气不带丝毫感情,有仿佛夹杂着很复杂的东西。

下面的大臣则是面面相觑,刚刚就是因为熊廷弼,冯三元差一点就倒霉了,这次还说熊廷弼?不知道又是谁要倒霉了,以后参劾边关的人一定要小心,不然很容易惹上麻烦!

“陛下,臣有本奏!”没有沉静多久,一个人就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道。

“杨爱卿,有什么话经管说!”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科都给事中杨涟。

“陛下,臣以为无风不起浪,辽东经略熊廷弼既然被人参劾,那就肯定是事出有因。无论是被人陷害,还是确有其事,朝廷都因该派人前往辽东查察此事,一来可以证明事情的真伪,二来可以显示陛下的公允。”杨涟的话说的可谓不偏不正,让那些准备看好戏的人全都落空了,毕竟杨涟是东林党的人。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深以为然的道:“杨爱卿说的有道理,众位爱卿还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以为无论辽东经略熊廷弼是否有罪,辽东督师杨渊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实乃公报私仇,希望陛下严惩。”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乃是吏部尚书周嘉谟,说出来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当年杨镐的事情这里的人都知道,此时一想杨渊这么做,确实有些公报私仇的意思!

“周爱卿,杨渊奉旨督师辽东,将熊廷弼押解回京乃是他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熊廷弼确有其罪,那么这件事情杨爱卿做的对啊!”天启皇帝似乎没有赞同周嘉谟的意见,说出的话也是在维护杨渊。

在场的大臣谁也不傻,天启皇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熊廷弼无罪,那杨渊就有罪了。毕竟当年的杨镐弄得萨尔浒打败,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想赖也赖不掉。熊廷弼却不同,那些罪名不算大,就算是真的也就是罢官而已。

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别的意见,那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吧!熊廷弼乃是辽东经略,此时也不能下大狱,就暂时先羁押在府里。查案子的事情,由三法司负责,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陛下圣明!”此时大殿里的大臣,无论哪个党派都希望这件事快点过去,实在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下一个牵扯到的是不是自己。东林党人都是大松了一口气,天启皇帝如此轻描淡写,真是让他们没有想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朝会五

见这件事情定了下来,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扫视了一圈,缓缓的道:“这里有一份折子,杨爱卿,念给众位爱卿听一听!”

听到天启皇帝的话,这些大臣都有些茫然,那些敏感的人此时已经明白过来了。这次天启皇帝召集大朝会,并不是为了熊廷弼,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正题。

“这份奏折是辽东监军太监上的,里边的建议朕觉得值得商量,众位爱卿听听吧!”将奏折交给了陈洪,天启皇帝缓声道。

还是辽东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在心里感慨,这些人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天启爷是一定要将辽东弄个水落石出的。很多在辽东有着利益纠葛的大臣,此时已经有了退意,皇帝如此关注,以后的事情怕是不好办了!

杨鹤则是微微一愣,这本是太监的活,怎么交给自己了?看来天启皇帝是对自己不满了,这是在报复自己,心里虽然腹诽,脸上却是一脸高兴的接了过来。

“臣,辽东监军太监崔福,叩请圣安!臣得陛下信任,监军辽东,时刻不敢懈怠,今有一事,臣觉不妥,恭请陛下圣裁!”杨鹤接过陈洪递过来的奏折,大声的念了起来,“辽东战事频繁,各军将领实心用命,辽东局势倒也稳妥。近日臣却觉有一事不妥,辽东之地将领繁复,悍将无数。辽东督师杨渊,治军虽然有方,可辽东土地广袤,展示颇多,臣奏请陛下派一威服中军之人,提督辽东。”

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啊,这份奏折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对辽东的将士也多为夸奖之词。只是明白人都能听得出来,这是在参劾辽东督师杨渊啊!罪名也不小,明着是说辽东地域广袤,战事颇多,杨渊一个人忙不过来,其实就是在说杨渊没有能力统领辽东,希望皇帝派遣有能力的人到辽东去。

杨鹤的奏折虽然念完了,可是大殿里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此时能够摸到脉的也就是东林党的这些人。其中看到的最明白的要数兵部尚书姚宗文,他明白天启皇帝是要对杨渊动手了,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这位少年的天子的心机不是一般的深啊!不明着说是因为杨渊参劾了熊廷弼,而是弄出了这么一手。

那辽东的监军太监是什么人?那是天启皇帝的家奴,没有天启皇帝的允许他敢说这样的话?况且姚宗文可不相信,杨渊没有打点好这位监军太监,崔福上书参劾杨渊,是谁在背后授意不言自明了。

轻轻的喝了一口茶,天启皇帝淡淡的道:“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经管说来,朕不会治罪的。”天启皇帝笑容看在东林党人的眼里,那就是魔鬼的微笑。

“陛下,臣有本奏!”半晌,大殿里想起了一个声音,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站出来的很特殊,因为他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时候姚宗文多还躲不及呢,怎么会自己跳出来?

“哦,姚爱卿,有什么意见经管说!”天启皇帝轻轻的一笑,和颜悦色的道。

“臣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辽东乃是大明重地,辽东一旦有失则威胁京师,不可不重视。既然三法司要派人前往辽东查察熊廷弼一案,那朝廷也可派一大员前往辽东,查察吏治,整肃边军。如果事情真如崔公公所言,那也好早做打算。如果没有,也可是陛下放心!”姚宗文的话说的中规中矩,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只是姚宗文有些忐忑的看着天启皇帝,这也算是他递给天启皇帝的一份诚意。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缓声道:“姚爱卿不愧为兵部尚书,这个意见提的好,有真知灼见!不知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觉的姚尚书的建议非常好,臣附议!”第一个站出来的左都御史杨鹤,接着便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事中杨涟,户科给事中左光斗。再加上齐浙楚党的大部分官员,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既然这样,那就这么定了吧!既然事情定了,那就要选拔一位能臣干吏,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站在大殿之上的这些人都明白,重头戏终于来了,这才是争夺的重点。东林党能都拿到,那么辽东的事情自然万无一失,这次的损失不但全部回来,还占了很大的便宜。

“陛下,臣推举一人!”第一个站出来的依旧是兵部尚书姚宗文,这次他的目光没有在接触天启皇帝,而是有意无意的看向站在前面的韩旷。

“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经管说来?”天启皇帝似乎很高想,看着姚宗文,迫不及待的道。

姚宗文将心一横,大声的道:“辽东之事乃重中之重,这次前往的人也当为声望与才干兼备的人选。内阁大学士韩旷,威望足够,且精通兵事,臣以为是不二人选。”

天启皇帝的眼睛微微一缩,笑着看了一眼站在前面韩旷,若有所思。

“陛下,臣觉的姚尚书言之有理,这次的事情却非韩大学士莫属,臣附议!”这次站出来的是户部尚书王林光,这位决定辞官的老狐狸,此时还是决定在做一件事情。

“臣附议!”随着他的站出来,朝堂上东林党的人无论官职大小,全都站了出来。

轻轻的眯着眼睛,天启皇帝将这些人的行为看在眼里,心中却是不住的冷笑。

“杨爱卿,你怎么看?”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原本很好说话的天启皇帝这次却没有答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杨鹤,那些没有站出来的官员,此时也将目光看向了杨鹤。

“陛下,臣以为辽东之事既然为重中之重,那这次朝廷派往辽东之人必将是老成持重,且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韩大学士虽然在朝威望很高,可是说道统御辽东驻军,恐怕不太合适,臣有一合适人选。”没有理会东林党人吃人的目光,杨鹤大声的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朝会完

看到杨鹤的模样,东林党人的心都是一沉,这一幕是多么的似曾相识。上一次也是这样,这位一张嘴,东林党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位置就没有了。

“哦,不知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天启皇帝倒是没有理会大臣们复杂的表情,而是满脸感兴趣的看着杨鹤,显然对他口中的合适人选非常的感兴趣!

看了一眼身后的大臣,杨鹤缓声道:“臣举荐内阁首辅大学士孙大人,孙大人历任地方,在军队中也曾任过职。此时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更是陛下的老师,也是当朝的太保。论声望无人能出其右,论能力虽没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能力,可是整肃辽东还是十拿九稳的!”

杨鹤的话是越说越顺,简直可以用口若悬河来形容,只是站在前面的孙承宗却是满脸的黑气。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这次的事情确实非孙大人莫属!”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御史冯三元,这个刚刚倒戈的人,此时便十分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臣附议!”这次跪下的人就更多了,齐浙楚党,孙党,文臣武将一大堆!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东林党人都没有站出来反对,似乎就默认了这样的事情!

天启皇帝轻轻的点了点头,缓声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推举孙爱卿,不知道孙爱卿自己怎么看?”一边说着,天启皇帝便将目光落到了孙承宗的身上。

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孙承宗也没有拖沓,撩衣服跪倒在地,大声道:“臣深受皇恩,誓死报答陛下!”

用力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缓声道:“先生忠君为国之心,朕心明了,朕就将辽东托付于爱卿了。”

“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孙承宗对着天启皇帝拜了拜,这位老大人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这一天,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负了!

等到孙承宗站回去之后,一个人却站了出来,大声的道:“陛下,臣有本奏!”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在一次集中,一起落到了这个人的身上,只是让人没有想到,这次站出来的人很多都熟悉,但是却都没有在意过,因为这个人被提拔的时间非常短,这个人就是现任的大理寺卿邹元标。

“爱卿,有什么事?”天启皇帝似乎有些累了,轻轻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缓声的道。

“陛下,内阁首辅大学士孙大人出任辽东,内阁不可一日无首辅,臣推举内阁大学士韩旷暂代内阁首辅大学士!”邹元标的话不多,可是说出来却让人震惊非常。此时这些人也明白了,为什么东林党人不在争夺辽东的职位了,原来是为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天启皇帝似乎也愣住了,深深的看了一眼邹元标,缓声道:“今天已经决定了很多事情,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众位爱卿回去之后上折子吧!退朝!”挥了挥手,天启皇帝居然抬起身子走了。

这下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这位陛下到底是什么脾气?谁也摸不准脉了,只是有心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皇上。

等到天启皇帝离开之后,大臣们也都向外走,和来的时候不同,此时这些大臣心情都非常的不错。很多人都围在杨鹤的身边,恭喜之声不绝于耳,拍马屁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回到自己的寝宫,天启皇帝连忙招呼太监宫女为自己脱衣服,这衣服穿着实在太累!将头上的平天冠拿了下来,脱下身上的冕服,天启皇帝轻轻的舒了口气。本来一位穿上这个会很帅,此时才发现,实在是太累了。

“陛下,午膳吃些什么?奴才去传膳。”天启皇帝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陈洪小声的道。

“朕现在没什么心情,你让小太监去吧!告诉御膳房,清淡些!”天启皇帝似乎真的累了,有气无力的道。

“是陛下!”陈洪答应了一声,便挥手招了一个小太监,耳语了几句便将小太监打发走了。

似乎有些无聊,天启皇帝将目光落到了陈洪的身上,天启皇帝道:“陈洪,今天的事情朕办的怎么样?”

“陛下自然是英明无比,只是臣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保住冯三元?那个人不但能力低下,且人品太过恶劣,这样的人不要也罢!”陈洪知道这个时候,天启皇帝最需要的是一个人捧一捧,当然不能太明显。

天启皇帝伸手指了指陈洪,笑着笑,缓声道:“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装傻了?拍朕马屁的人太多了,不差你一个!”

见自己的计量被拆穿,陈洪的脸上也没有不好意思,依旧笑呵呵的道:“臣虽然猜到一些,可是还有很多的地方不明白。”

“好吧!那朕就说给你听听。冯三元自然是不算什么,一个小小的御史,东林党抛弃的棋子而已。正如你说的,能力地下,人品低劣,本来就不应该留着。可是你要知道,朕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朝会?为的不过是将杨鹤树立成文臣楷模。”看了一眼陈洪,见他若有所思,天启皇帝便没有在说话。

半晌,天启皇帝才接着道:“那些清流最敬佩什么?那就是诤臣,敢谏之臣,朕就是要树立一个这样的人,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崇敬他!那些清流掌握着言论,朕要把言论抓在手里,就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天启皇帝的此时目光不断的闪烁,他自然明白言论的重要性,这个是一定要抓到自己的手里的。

“在有朕最担心就是辽东了,想要消弭熊廷弼的事情,就只能从参劾熊廷弼的人下手。杨渊太远,姚宗文会有很多人保,只有冯三元是最合适的人选。官不大,而且被东林党抛弃了,这样的人最适合震慑大臣。这样做,不但可以震慑百官,树立杨鹤,而且还能得到一个能让东林党人头疼的人。要知道,在严密的组组织,只要内部出了问题,那么很快就会土崩瓦解。虽然冯三元不过是一只蚂蚁,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冯三元就是那第一只蚂蚁!”天启皇帝说这段话的时候,双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目光。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发

天启元年,一月二十三。这一天本是天启皇帝早朝的日子,可是这一天天启皇帝却没有上朝,而是一早就来到京城城东的城门口。

天启皇帝来到这里的时候,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周围早就被锦衣卫和禁卫围上了,普通人根本就不能接近这里。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尖利的喊声,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下龙辇,走向了站在中间的那个人。

“参加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口中高呼着万岁。

看着周围跪着的大臣,天启皇帝却仿佛无动于衷,缓步的走到一个人的面前,将他轻轻的搀扶了起来。等到这个人站起来,天启皇帝才缓声道:“众位爱卿平身!”

将目光转向面前的人,天启皇帝勉强的笑了笑,沉声道:“先生,朕对不住您!”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诚恳,眼中的神色也是颇为复杂。

看到天启皇帝的模样,孙承宗的眼中一阵欣慰,自己这一生得遇这样的皇帝,真是三生有幸啊!用力的握了握天启皇帝的手,孙承宗大声的道:“陛下,臣今生只希望能看到大明如日中天,此生便了无遗憾了。多年来,臣对辽东之事很上心,如果这次臣不能亲自去,恐怕会抱憾终身。”

感受着手上传来的力量,天启皇帝用力的点了点头,沉声道:“此一去山高水长,先生受累了,朕没有什么相赠的,在为先生添一道助力!”回头看了一眼陈洪,天启皇帝大声的道:“把东西拿过来!”

这个时候在场的大臣才看到,跟在天启皇帝身后的陈洪手里捧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木制的,看上去有些古朴。

轻轻的将盖子打开,天启皇帝在里面拿出了一把剑,一把很特殊的剑。造型上没有什么特别,剑柄的后方挂着明黄的剑穗,剑鞘上刻着三个字,只是有些小,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见的。

看到这把剑,孙承宗的身子猛地一阵,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天启皇帝,紧接着便躬身跪倒,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

缓缓的将宝剑抽了出来,天启皇帝的神色颇为凝重,离得近的人能看到,剑身花纹细凿,图纹清晰,剑身一面刻着腾飞的蛟龙,一面刻着展翅的凤凰,而且剑身上还纹饰着北斗七星。

对着天空挥舞了几天手中的宝剑,天启皇帝又将宝剑插回了剑鞘里,看了孙承宗,大声的道:“内阁首辅大学士、太保孙承宗奉旨提督辽东,朕特赐尚方剑,受你先斩后奏,临机专断之权!”

“臣,请剑!”孙承宗将自己的双手举了起来,大声的道。

所有的大臣都跪了下来,心里虽然震撼,可是却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找麻烦。不过这些人对孙承宗可谓嫉妒不已,尚方剑啊!先斩后奏,临机专断。

将手里的剑轻轻的放到了孙承宗的手里,天启皇帝接着道:“先生起来吧!朕就将辽东托付给爱卿了。”

孙承宗走了,同行的还有三法司的人,还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注意的人,这个人就是兵科给事中杨涟,新任的辽东巡抚。在孙承宗的影响下,这个本应该很大动静的任免,此时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此同时,天启皇帝将一个人调回了京师,这个人就是原辽东巡抚袁应泰。

看着渐渐走远的人群,天启皇帝的神色颇为复杂,看着湛蓝的天空,心中暗道:“这是自己的第一次大动作,希望能够成功。”

在孙承宗离开的第二天,一只商队由京城东门离开了,这只商队很大,足有上千人。这样的队伍在京师很少见的,一百多辆马车,延伸出很远。领头的是一位锦衣卫的千户,四个百户,这只商队装载着火器厂刚刚生产的紅夷大炮,还有小号的弗朗基大炮。

在领头的锦衣卫的千户身边还有一个人,长长的胡子,暗红的脸膛,正是本应被羁押在家的熊廷弼。

“他们都走了吧!”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洪,天启皇帝沉声道。

“是,陛下,都走了!”陈洪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少有人知道,宫里可能就是自己知道,就连东厂的魏公公都不知道。

“事情告一段落了,朕也该处理一下宫里的事情了。”天启皇帝的情绪似乎不是很高,说起话来也是满脸的苦涩,仿佛在想着极为为难的事情。

只是陈洪的眼睛却是一缩,心里猛的一沉,一种不好的预感慢慢的在心里升起。跟在天启皇帝身边这么长时间,见过天启皇帝高兴,也见过天启皇帝生气,陈洪发现了天启皇帝一个特点。这位少年天启在极度生气,想要罢免或者杀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用右手的大手指抚摸剑柄。抚摸的越用力,越频繁,就说明他要办的事情越大。天启皇帝此时就是不断的抚摸着剑柄,虽然脸上的表情很是从容,可是陈洪却觉察到了一丝不寻常。

“去将李岚找来,还有客氏和魏朝,朕有话要说!”天启皇帝的声音有些冷淡,里面似乎隐藏着很多的东西,说这些的时候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是,陛下!”虽然知道有事要发生,可是这些却并不是自己该问的,这个时候还是小心些为好。

辽东,沈阳城,南城的一个小院,内堂。

锦衣卫这次派到辽东的负责人是白衣书生党寒,此时这位正面无表情的坐在大堂上,眼睛微眯着看着下面的人。

“怎么样?事情有消息了?”轻轻的喝了一口茶,将手中的茶碗放下,党寒面无表情的道。

“回大人,东厂的人已经出发了,一行七人,卑职已经派了十个人在后面跟着,在三里之外就是大人说的葫芦谷!”那人一抱拳,声音有些沙哑,却不带丝毫的感情。

缓缓的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折扇晃了晃,党寒笑着道:“这差事可真是累啊!终于可以回京了,我们也走,在等下去东厂的人就跑了。如果这次带不回那个人的人头,指挥使大人肯定没好果子吃,我们就等着吃瓜落吧!”说完便带着那个人快步的走了出去。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劫杀

初春的辽东依旧寒冷,地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道上的路也很是不好走。如果不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少有人会在路上行走,毕竟战乱连年,路上的土匪也是不少。

在沈阳城西,有一处非常的险要的地方,叫做葫芦谷。因为两侧都是山崖,这里就成了唯一的通路,在山谷的谷口,谷中央以及出口处都非常的窄小,看起来就要像是一个倒着的葫芦,所以这里就被称为葫芦谷。

清晨的阳光刚刚升起,阳光还没有照进葫芦谷,这里显得有些黑暗,却也是非常的宁静。只是一群人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山间的鸟兽都沸腾了起来。

“我们快速的通过葫芦谷,到前面的出口处等着那群龟孙子!”这群人身上的都穿着夜行衣,脸上也都蒙着蒙面巾,背后都背着刀。每个人都端坐在马上,眼中凶光直冒,在领头之人的招呼下,这对人马快速的冲过了葫芦谷。

这群人渐渐的没有了声息,葫芦谷里也逐渐安静了下来,似乎这些人就没有出现过。

不知过了多久,再一次来了一群人打破了葫芦谷的宁静,相对于前一批人,这次的人更像是游山玩水来的。七个人,七匹马悠哉悠哉的在路上走着,显然是不着急。

轻轻的打了打马,看了一眼身边的男子,魏忠贤缓声道:“王档头,这次的差事办的漂亮,回京之后,干爹一定会有重赏的。”

“多亏了魏公公英明,以后还要多靠魏公公提携啊!”王档头对着魏忠贤抱了抱拳,虽然心里瞧不起,可是这脸上却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反而充满了讨好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