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折,上奏天启皇帝。

只不过朱燮元不会想到,天启皇帝早就知道能打赢,可是现在天启皇帝可不想动。九镇的军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天启皇帝可不想这个时候节外生枝。能够保持平稳是重要的,一旦军队成型,那才是最好的时机。不会有丝毫的意外,一举犁庭扫穴。

接着又听取了几位将军的建议,朱燮元脸上一直带着笑容,等到所有人都听完了,朱燮元才开口道:“诸位的意见本帅都知道了,现在心里也有了计划。”说道这里,朱燮元就闭嘴了,伸手将一边的蓝色令旗拿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所有将领都站了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令牌,这是王命旗牌。身为辽东督师,朱燮元也有王命旗牌,那是可以先斩后奏的。王命旗牌是一套蓝色的令旗和一块圆形的令牌,这代表着朱燮元要宣布命令了。

“左良玉听令!”拿起了一面令牌,朱燮元第一便叫到了左良玉,面容也是十分的严肃。

“卑职在!”左良玉赶忙走了出来,刚刚他的提议被驳斥了回来,原本以为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了,没想到第一个叫到的就是自己。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可是左良玉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朱燮元缓缓的点了点头,将令牌交给一边的旗牌官,大声的说道:“左良玉,本帅命令你率领一支奇兵,沿着开源铁岭一线行动。主要是观察建奴的动向,寻找可以偷袭的战机,牵制建奴的动作。如果有战机,便果断出击,但也不可以贸然行动,置大军于险地!”

“是,大帅!”左良玉听到这个命令,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是一脸的兴奋。这种能够主动寻找战机的差事,一直是他最新欢的。只要有好的机会,赶上一票,那绝对是功劳到手了!

点了点头,等到左良玉走了出去,朱燮元又拿起了一面令旗,道:“曹文昭听令,本帅命令你带一万骑兵,一万步兵,虽本帅兵发朝鲜。一定要击退建奴在朝鲜的人马,有可能的话全歼了他们!”

“是,大人!”曹文昭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了令旗,转身出去了,整顿自己的人马。

伸手又拿起一面令旗,朱燮元接着安排,道:“贺世贤听令!”

“卑职在!”贺世贤连忙走了出来,现在的辽东就数他的官职最高,当然是在武官里面。此时听到有自己的事情,连忙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喜色。要知道贺世贤对于打仗是情有独钟,这一段时间把他都闲坏了!

“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人马守卫沈阳,本帅不在沈阳的这段时间里,沈阳城便全部交给你了。你切莫辜负本帅的信任,如有闪失,你提头来见!”朱燮元的语气十分的严厉,沈阳是不能有闪失的。

贺世贤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这算什么差事?守卫沈阳城,贺世贤可不相信谁能攻破沈阳城。想到城头上的那些火炮,那是建奴能攻破的?不过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说别的,点将的时候那就代表了大帅的权威,谁敢不听,那就直接拖出去砍了。

连忙恭敬的抱拳,贺世贤大声的说道:“大帅放心,卑职一定将沈阳城守好了!如果有强敌来犯,卑职一定与沈阳城共存亡!”

众人的目光都有些怪异,虽然知道贺世贤心有不满,这是生气的表现。可是这个时候没人敢笑出来,大家只能强忍着。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燮元似乎没有听出来,大声的说道:“好!贺将军说的好,就是要有这种精神!不然怎么打胜仗,本帅很放心的将沈阳城交给你了!”

“好了,其余人负责协助贺将军,现在都各自的忙去吧!”朱燮元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出去,单独的将朝鲜的使者朴正熙留了下来。

“朱大人,现在建奴大举入侵朝鲜,兵多势大,您只带两万人马,这是不是有些少了?”朴正熙实在是有些不放心,这两万是实在是太少了。

笑着摇了摇头,朱燮元安慰道:“朴大人,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我们这几年和建奴打仗,你们应该知道一点吧?我们可都是打赢了!现在这些都是百战精兵,两万人足以啊!”

见朴正熙艰难的点了点头,朱燮元接着说道:“不过有一件事情,朴大人需要先回国禀报国王陛下。我们这次出兵比较着急,所携带的粮草肯定是十分有限的。你们需要给我们提供一些,以方便我们随时采买啊!”

朴正熙也不是傻子,朱燮元的话他自然能听的明白,连忙摆手道:“大人放心,粮草我们自然会准备,至于采买之言,大人切莫再提。这次天兵出兵朝鲜,乃是解朝鲜于水火,我们提供一些粮草还不是应该的。”

见朴正熙如此上道,朱燮元笑着点了点头!

第六百二十二章 奇袭汉城

打马走在朝鲜的土地上,多铎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整个队伍都洋溢着劫掠后兴奋的神色。在他的身边则是与他同行的阿济格,这次出兵朝鲜便是由他和阿济格领兵。

原本多尔衮计划在春天便出兵朝鲜,可是事与愿违,因为选将的问题,一直耽搁到了现在。很多人都支持大贝勒代善领兵,可是却遭到了多尔衮的反对。他绝不会轻易的将兵权交给代善,现在显然还没到那个时候。

不过多铎领兵却年纪太轻,最后将多铎和阿济格作为领兵的将领,为了这个决策,多尔衮很是废了一番功夫。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三个人是一奶同胞,说到信任,多尔衮自然是相信这两个人。

阿济格和多铎也没有让失望,在翻过长白山之后,后金军队势如破竹。连下十数座城池,劫掠无数,后金骑兵似乎一下子找回了当年的自信。几次对大明的战争下来,全部都是大败而回,后金的士气一时间跌落到了谷底。因为天启皇帝对走私贸易的封锁,后金的日子日渐艰难。

不过这次对朝鲜的战争,似乎为八旗子弟找回了自信,这一路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北汉江春川城外二十里的山林里,阿济格指挥着五千骑兵在紧锣密鼓的伐木造筏。不时大声的呼喊着,阿济格的脸上的带着几分急迫,毕竟时间不等人。

“贝勒爷,我们真的要直接奔着汉城去?虽然坐木筏很快,可是我们的战马怎么办?难道全都要放在这里?”一个统领走到阿济格的身边,恭敬的给阿济格行了一礼,脸上带着疑问和几分畏惧的问道。

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要知道八旗弟子只有骑在马上,那才是强大的存在。如果舍弃了马匹,他们便什么也不是了。作为步兵,虽然八旗子弟作战依旧勇悍,可是战斗力却并不高强。

看了一眼这个统领,阿济格皱了皱眉头,这次自己这些人掠夺朝鲜,可不单单是冲着物资来的。自己这些人还带着一些政治人物,那就是要给朝鲜人一个教训,一个背叛自己的教训。如果能够杀死仁祖和西人党,让拥戴自己的朝鲜国王蹬位,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这样的目的,他是不会对这个统领说的,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阿济格沉声说道:“这件事情已经决定了,我们不过是去打个前站!我们的战马会有多铎的人照看,我们不过是去五千人,你不用担心。”

虽然抱有这样的政治目的,可是阿济格在和多铎商议之后,觉得攻破汉城,是对朝鲜最大的打击。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将朝鲜搅乱,让大明以为自己的主力在这里。如果让大明人认为自己后方空虚,那么多尔衮的计策才有实施的余地。

阿济格和多铎商议之后,觉得奇袭汉城,绝对是一个好办法。无论能不能将汉城攻下来,这并是一定要做到的。至于自己的后路被断,阿济格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他不认为有人能够追得上自己的骑兵。哪怕明军真的兵发朝鲜,自己这些人不过是抢了就跑,他们那自己也没办法。

“大哥,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一身戎装的多铎走了过来,面色略微有些凝重的说到。此时的多铎虽然还很年轻,可是整个人却透着成熟。经过几次战争的洗礼,多铎已经从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因为是一奶同胞,阿济格又是老大,多铎和多尔衮私下里都称呼自己为大哥。阿济格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至于其他的态度,他也不在意。缓缓的点了点头,开口道:“速度很快,再有两天就可以了!不过我们此去只有五千人,有没有战马,面对汉城的朝鲜军队,恐怕会吃亏啊!”

这一点是阿济格一直担心的,虽然朝鲜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可是毕竟人数众多。自己这边不过五千人,可是汉城的守军却有四万人!如果真的打起来,自己这些人不能从容的逃跑,恐怕下场不会太好。

“大哥,朝鲜人不敢出城!再说你们没必要和他们野战,找一个好的地势,筑好工事,以逸待劳就行了!弟弟虽然没有你们的速度快,可是一定会尽快赶去,让他们大吃一惊。”多铎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在他看来朝鲜人的军队就不能叫军队,说是乌合之众更为合适。

他们只敢龟缩在城内,不会冲到城外来,多铎从心里就没看得起他们。如果说多铎有什么担心的,那就是明朝的军队了!如果他们不上当,不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而是直接兵发朝鲜,自己这些人才会遇到麻烦。

不过麻烦也就是麻烦,那是绝对不会有危险的。自己或许正面对站打不过大明朝的军队,可是自己要跑,他们也拦不住自己。况且在野外自己未必没有机会打赢。前几次的战败,全都是因为八旗子弟进攻大明朝。

阿济格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多铎说的有道理,朝鲜人的军队还能叫军队。如果能够攻破朝鲜,那这次绝对能够满载而归。

“大哥,你一定要将汉城尽可能的封锁,不要消息传出去。我会直接奔赴汉城,让朝鲜王室没有反应的时间。如果一步一步的赶过去,到时候面对的恐怕就是朝鲜各地的勤王军队了!”看了一眼阿济格,多铎按着自己腰间的刀,嘱咐道。

笑着看了一眼多铎,阿济格拍了拍他的肩膀,不以为意的道:“大哥又不是第一次出来打仗,还要你交!好好的做好你的事情,不要在路上耽误了,不然事情会变得很麻烦。”

看着大哥和善的目光,多铎心里一暖,坚定地点了点头,道:“大哥放心,一定不会有问题!”虽然表面上很淡定,可是多铎的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所以才会出现刚刚的情况。不过在听了阿济格的话之后,多铎的心情显然平和了一些。

多铎和阿济格正在紧张的准备着,明军此时刚刚渡过鸭绿江!对于朱燮元来说,这次的战斗是他的立威之战,心中自然也是十分的看重。因为一定要打胜仗,所以他也并没有要求明军急行军。

此时的天启皇帝则是正在看着军报,正是来自辽东的军报,上面详细的记述了朱燮元的作战计划。同时还有朱燮元给天启皇帝的意见,便是出兵评定建奴的计划。

将手里面的奏报放下,天启皇帝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孙承宗,笑着说道:“先生,你对朱燮元的策略怎么看?”

“皇上,臣没什么意见!皇上目光如炬,用人非常的合适,朱燮元的确比熊廷弼更适合做辽东的督师。这次的事情可以单纯的看成建奴的劫掠,也可能看成是建奴的陷阱。无论怎样,朱燮元的布置都是无懈可击的。”如果说孙承宗当初对天启皇帝任用朱燮元为辽东督师,心中存有疑虑,可是现在确实疑虑尽消。

虽然此时的辽东兵强马壮,可是想要依靠辽东的人马平定建奴,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就算能够做到,肯定也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显然是不符合当下的情况的。更何况在这个时节对建奴大规模的宣战,显然也是极不合适的。

朱燮元的大局观非常好,不追求一时的得失,能够看的很长远。在大功劳的面前,依然能够保持自我,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在孙承宗看来,如果是熊廷弼坐镇辽东,这次恐怕就会直接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

朱燮元一方面自己出兵朝鲜,一方面在辽东安排了左良玉,同时还有贺世贤坐镇沈阳,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全都能够应付的过来,如果换成自己,孙承宗恐怕也会这么做。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先生谬赞了,不过朱燮元的做法,还是让朕很满意的。不知道先生对后面的计划怎么看?关于那个出兵平定建奴的意见。”

“皇上,这件事情或许能够提上日程了!毕竟这几年辽东兵强马壮,京营人马也都训练有素。只有集中优势兵力,一举荡平建奴,当不成问题。”孙承宗略微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也可以等到军制改革全部完成之后再行动,毕竟朝廷还是需要大军来稳定人心的。”

孙承宗的话说的很客气,可是天启皇帝却听明白了,毕竟军制改革触动的是军方的利益。一旦有人铤而走险,朝廷的军队可以用来威慑,更可以用来平叛。看来孙承宗对西北的事情还是不放心,天启皇帝也收到了一些密报,定国公在西北的军制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

主要问题出现陕西和山西,不过天启皇帝也不担心,这是自己早就预料到的。相信过一段肯定会有好转,天启皇帝有这个自信。对着孙承宗笑了笑,天启皇帝轻声的道:“先生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还是先放一放吧!建奴已经是刀下肉了,什么时候动手都是一样的。”

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棕的决定

夜晚的汉城灯火通明,城头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燃烧的火把发出噼啪的响声。整个城市已经陷入了安静,此时汉城的人全都沉浸在恐惧中,无论百姓还是大臣。对于一座刚刚经历了政变的城市,人心很是不稳。更何况现在建奴又打来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汉城的王宫里,此时更是灯火通明,所有人进进出出的,每个人的脸上的神情都很是凝重。朝鲜国王李棕正在大殿上来回的走动,一边走还一边说着:“怎么办?怎么办?现在怎么办?”

对于李棕来说,自己当国王还是不错了,可是让自己治理这个国家,他是没有这个能力。最从登基以来,他一直做着美梦,整日醉生梦死的。在听到建奴进攻的消息之后。李棕也没有着急,只是派人到大明朝去求援了。

在李棕看来,大明朝乃是自己的宗主国,自己对大明一直也是礼敬有加,大明一定会派军队来救自己。而且他也相信,大明朝一定能够打赢建奴的军队。自从天启皇帝登基以后的战役,全都是以大胜告终的。

不过当他听说建奴的军队出现在汉城城下的之后,李棕顿时垮了,整个人都没了主意。看了一眼下面坐着的大臣,李棕哭丧着脸道:“诸位爱卿,你们倒是想想办法啊!”说着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沈华林。

此时的沈华林才是西人党的领袖,朝廷中的领议政大臣,地位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

朝鲜的党争主要是在西人党和东人党之间展开的,西人党主要是以住在汉城府西方的沈义谦为首,支持者称西人党,他们支持朱子学中李栗谷主气説。东人党则是则是因为他们的首领金孝园的住在汉城的东面,则成为了东人党。

这两个党派全都打着儒学的名义,争夺朝廷的权利。虽然朝鲜国家很小,可是党政的激烈程度,与大明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司宪李珥在世时两派相安无事,在他死后两派开始斗争。东人党开始掌握政权,西人党以郑汝立谋叛为由攻击他们夺权(己丑狱事)。1591年西人党在立世子问题上失脚又被东人党攻击,东人党重掌政府开始肃清西人党。

万历朝鲜战争前,西人党黄允吉与东人党金诚一被派日本探测丰臣秀吉动向,因两人结论不同而无法抵御进攻。因为党争而误国事,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在光海君被拥立后西人势力衰弱,为了夺回权利,西人党拥立仁祖。这便是刚刚经历的任祖反正,西人党也因此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不过第二次礼讼中南人党主张被接纳,西人党势力为之一扫。一直到1680年肃宗因恐怕南人党势力扩张南人大量逐出朝廷称为庚申换局,西人党重掌朝政,后对肃宗外戚态度不同分裂成老论派与少论派。

此时坐在下面的西人党领袖沈华林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其实他的心里很清楚。以朝鲜的军力,想到抵挡建奴的骑兵,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要说作战了,恐怕追都追不上,这仗是没有办法打的。

原本以为建奴不过是为了劫掠一番,没想到他们居然跑到汉城来了!当沈华林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便愣在了原地。他并没有派人去和建奴作战,毕竟打输了实在是不利于自己巩固地位。如果让他们抢够了,自然就会离开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沈华林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在用这个办法了,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自己,沈华林轻轻的清了清嗓子,缓缓的开口道:“国主,现在建奴的人马已经出现在了汉城城下,臣心中百感交集,连夜想了几个办法!”

李棕此时早已是六神无主,听到沈华林居然有办法,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道:“沈爱卿,有什么主意快说啊!事情过去之后,孤王必定重重有赏!”

沈华林依旧面无表情,恭敬的说道:“国主,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汉城已经不安全了,国主身系朝鲜,乃是国之根本。如此陷入险地,实在是不应该,所以臣以为国主应该离开汉城。”

一边的众位大臣都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现在兵临都城下,这位领议政大臣第一个策略居然不是出兵,反而是让国王逃跑。

其实沈华林也不想这么说,不过他深知李棕的品性,这位国主太怕死!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要不然自己这些人也不会选择让他做国主了。将他送走,一旦有什么疏漏,自己也还可以转圜。

顾不得其余大臣怎么看,李棕感激的看了一眼沈华林,不愧是自己的心腹大臣,在这种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安全。这样李棕十分的满意,点了点头,道:“沈爱卿,有什么策略接着说吧!”

“国主,臣觉得皇上可以将王室迁往江华岛,建奴总有千般能耐,他们也到不了江华岛,这样一来可保王室无虞。国主应该退守汉山城,一来稳定军心,二来等待各地勤王军队的到来,国主便可以率领军队解除汉城危险。”沈华林看了一眼李棕,心中微微一笑,看来自己对这位国主心里把握,真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国主,在您离开汉城的同时,下旨给各地的守军,让他们带兵到汉城勤王!建奴虽然能征惯战,可是人数毕竟是少数,只要大明天兵一到,自然能够大获全胜!”沈华林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不过他没有去看李棕,而是将目光在众位大臣的脸上扫过。

此时的李棕哪有心思观看沈华林的动作,恨不得现在就离开这里!

一边的大司宪朴政论实在是听不下去了,猛地站起身子,大声的道:“国主,臣有本奏!”

朴政论乃是朝鲜的大司宪,官职相当于明朝的督察院左督御史!因为独立成体系,朴政论并没有因为政变受到牵连,西人党为了稳定局势,也没有去招惹这位大司宪。

自从李棕登基以来,朴政论已经看不下了!原本的光海君在位的时候,朴政论对光海君的政策略微微词。因为光海君摇摆不定的政策,显然有对大明背信弃义的嫌疑,这让诗礼立身的朴政论有些不满。

不过光海君一心想要广大朝鲜,在朴政论看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对于东人党的一些主张,朴政论也十分的支持。不过西人党上位以来,不断的清扫东人党的人,手段很是狠辣。政策也变成了对大明谨守君臣之礼,至于东人党的政策,无论好坏,全都不用。

朴政论对于西人党很是不满,同时对李棕的懦弱无能,更是怒其不争。此时见兵临城下,西人党居然要逃跑,一旦他们走了,汉城必将沦陷!

汉城的百姓怎么办?想到生灵涂炭,战火纷飞,朴政论觉得心口都在疼。等到李棕让自己说话,便迫不及待的道:“国主,汉城乃是朝鲜之根本,这里有兵四万!建奴不过区区两万人,更何况汉城是坚城,粮食也充足。国主应在汉城鼓舞军心民心,誓与汉城共存亡,方能保住汉城,守住朝鲜啊!”

李棕并不是一个残暴的国王,对待大臣也很是有容忍度,可是听了朴政论的话,还是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什么叫于汉城共存亡?汉城没了,自己就要死啊!汉城虽然有四万人马,可是那都是什么人马?真当自己不知道?

见李棕阴沉着脸,沈华林顿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连忙站起来,大声的斥责道:“朴政论,国主乃是国之根本,你居然欲将国主限于险地,你居心何在?圣人有言,忠君爱国,你这是不忠!你枉为国君之臣,枉为圣人门徒!”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沈华林栽赃陷害自然是有一首,几个大帽子扣下来,李棕的脸色已经越来越黑了!对这沈华林摆了摆手,道:“沈爱卿,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你下去尽快安排,孤要尽快赶到汉阳去!”

“是,国主!臣还有一言,既然朴大人有意与汉城共存亡,那不如将汉城交给他守卫。朴大人既然这么有信心,想来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甚至能够打败建奴!”见李棕没有处置朴政论的意思,沈华林顿时心生一计,面容严肃的说道。

“好,果然是好建议!让议政府拟旨吧!”李棕看了一眼朴政论,缓缓的点了点头,道。

“国主,既然王室都要离开汉城,臣觉得应该调遣足够的军队进行护卫。现在汉城有军队四万,臣请调三万人马,随王伴驾!”沈华林看了一眼朴政论,嘴角带着冷笑说道!居然敢攻击自己,这次一定要杀鸡给猴看。

李棕很是怕死,把自己看得比什么都中,见沈华林事事都为自己着想,便笑着道:“这些事情你看着安排吧!孤相信你!”说完便向后面走了出去,边走边道:“孤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第六百二十四章 冰释前嫌

李棕离开了,大殿上的大臣也都陆陆续续的走了出去了,沈正林看了一眼朴政论,嘴角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很多官员走到沈正林的身边,一时间马匹声四起。

沈正林成了大英雄,仿佛是力挽狂澜的大忠臣,一边的朴政论却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原本的大司宪,仿佛成了落水狗,谁也不在搭理他。在很多人看来,朴政论不可能守得住汉城,仅凭一万人,无异于痴心妄想。现在最重要的是拍沈正林的马屁,让他带着自己一家走,谁也不想死在这里。

对于周围的事情,朴政论似乎都没有看到,耳朵里也仿佛什么也听不到了,整个人呆立在了那里。看着空空如也的王座,朴政论心中无比的悲凉,这就是自己的国家,这就是自己的国王!

当初仁祖反正,朴政论并没有做出反对,反而是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可是现在他后悔了,非常的后悔!西人党和李棕,绝对不是好的当政者,他们会把朝鲜带入深渊。此时的朴政论心中很是复杂,最后只能化为一声极为复杂的叹息。

直到宦官来驱赶朴政论,这位大司宪才慢慢的回过神,脸上带着无比的落寞,佝偻着身子,向外面走了出去。整个人带着一股迟暮之气,仿佛瞬间衰老了,精气神被人抽走了一样!

站在高岗上,阿济格的脸上的带着笑容,右手按着腰间的战刀,目光炙热的看着面前的汉城。这些天来到汉城之后,阿济格最后一丝担心也放在了肚子里。汉城的军队龟缩在城内,任凭自己对周围进行劫掠,怎么样都不出城。

“贝勒爷,汉城里面似乎有动静啊!”一个统领来到阿济格的面前,恭敬的行了一礼,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没有回答统领的话,阿济格目光依旧望着汉城,面容严肃的说道:“怎么样?粮食筹集到了吗?大队人马这几天应该就到了,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回贝勒爷,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次的速度很快,朝鲜人没来得及坚壁清野,我们筹集了很多的粮食。兄弟们原本以为汉城的军队会出兵,没想到他们龟缩在城里,真是一群软蛋。”这名统领显然是一个好战分子,对着汉城的城墙狠狠的吐了口口水,很是不屑的说道。

“好了!”打断了统领的话,阿济格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

统领转身刚刚离开,阿济格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因为他看到汉城的城门开了。一队队的朝鲜士兵走了出来,在门口摆好了阵势。

先是骑兵,然后是步兵,在门口排列好了防御的阵势。看到这一幕,代善微微皱起了眉头。

“贝勒爷,要不要小的带人冲一下?”刚刚安个统领再一次转了回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显然是想将这个功劳揽在自己的怀里。

回头看了一眼统领,阿济格毫不客气的抬起脚,猛地给了他一脚,大声的道:“你个不开眼的奴才,你自己看看,那足足有三万朝鲜人!我们只有五千人,五千没有马的八旗子弟,你想让他们去送死嘛?”

阿济格也不傻,他看得出来这些朝鲜人明显不是来攻打自己的,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们要跑了!对于这一点阿济格早就习以为常,很多时候兵临城下,还没等攻打,朝鲜人就开城投降了!或者在八旗子弟还没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跑了!

双手紧紧地握着,阿济格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些朝鲜人绝对可以一鼓而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八旗子弟,他还是缓缓的松开了手。现在整个大金,只能凑出四万人的军队,这已经是大金的极限了。

经过几次对大明战争的失败,大金的损失非常的大,能够保持四万战力,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这次为了保证劫掠的成功,多尔衮分出了两万人给自己,无论结果如何,阿济格觉得自己一定要把这两万人好好的带回去。

自己现在没有马,如果有马,阿济格相信自己一定会进攻。可是五千步卒,正在这三万人的面前,恐怕会损失的很惨重。直到最后,阿济格也没有下出击的命令,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这支队伍远去。

“你带着几个人,远远的跟着这是队伍,看着他们去哪里了!”阿济格回头看了一眼被自己踹过的统领,淡淡的吩咐道。

经过这些天的劫掠,阿济格还是掠夺到了一些马匹,虽然不是什么好战马,甚至还有骡子,可是勉强还是能组建一个斥候队伍的。

“是,贝勒爷!”统领咬牙切齿的走了下去,他自然不敢怪阿济格,自然将所有的怒气都放到了这支朝鲜人的身上。

看着逐渐远去的队伍,阿济格的脸上带着一丝冷笑,你们想跑,我倒要看看你们能跑到哪里去!阿济格现在只是期盼大队人马快点到,骑上马,自己能追上最好不过了!

李棕跑了,汉城危机,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明朝援军的营帐中。朱燮元看着手中的情报,脸上带着浓浓的诧异。这些建奴这是要做什么?劫掠也不用跑这么远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