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一官原本是在澎湖给荷兰人当翻译的,可是李旦又派自己去了南京,这样一来反倒是日本的消息自己却不了解的。看着战船上的口子,郑一官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自己机警,恐怕自己就死在日本了。真是不知道自己那个义兄是怎么想的,这么大的事情也不通知自己一声!

被郑一官称为义兄的乃是颜思齐,在沿海赫赫有名的大海商,或者说是赫赫有名的大海盗。明万历四十年,颜思齐遭宦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其实就是海盗)。数年后积蓄渐富。其间,思齐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泉州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志士。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头目)。

经过多年的经营,到了天启四年,颜思齐已经是颇有家业了。当时日本政权更迭结束,德川家的第三位将军德川家光登上了大将军的位置。在德川家光看来,这些外来的商人是日本越来越贫穷,对这些商人没有什么好感。

德川家光甚至认为,大明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的对外政策,那就是严厉的海禁。历史上等到德川家光武力统治全国之后,德川家光便下令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在这次闭关所过之后,日本彻底退出了海上贸易,一直到近代的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佩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激起日本人民的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最终引发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在战争中打败了幕府军,德川庆喜率军开城投降,统治了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彻底垮台。制定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的,便是这位幕府将军德川家光。

在他看来各地大名能够反抗自己,多半是因为海上贸易获利,从而壮大了实力。这也是德川家光闭关锁国的另外一个原因,这样的想法直接决定了他的政策。

明天启四年,颜思齐等因不满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时”。

众推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驶至九州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陈衷纪建言:“吾闻疏球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原本郑一官也是要参与这次造反的,不过他被李旦派到了南京,反而错过了这次的事情。毕竟还没有到造反的时机,他着急回到日本,自然也有这件事情的原因。不过他也没想到事情居然会被泄漏,自己到了日本差点被抓住。

现在颜思齐到了台湾,郑一官自然也是要去的,毕竟他的家眷也在那里。不过位置最好澎湖现在被荷兰人占领着,想要有好的发展,自己一定要将荷兰人赶走。不知道颜思齐的近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不过郑一官现在心里有一个很大的谜团,自己的义父李旦为什么不告诉自己这个消息。这么大的事情,自己的义父不可能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不告诉自己?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和颜思齐的关系?

忽然想起了李旦在厦门的时候对自己说的话,看来义父还是知道一些,可是不知道自己和颜思齐是拜把子的兄弟。毕竟自己等人是要造反的,自然不会到处张扬。这样想来,自己的义父没有对自己说,也是有情可原。

在为李旦开脱之后,郑一官的思绪又到了台湾,不知道那里怎么样了!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思齐率船队柢海湾,在笨港(今台湾北港)靠岸。思齐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乃率聚伐木辟土,构筑寮寨。是时,土番以为外敌侵犯,聚族攻击。思齐遗人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今新港),思齐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垦荒需要资金投入,颜思齐挑选了一批有航海经验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的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如今到了天启五年的一月,颜思齐在台湾所做之事已经有了成效。慢慢的他们在台湾站稳了脚跟,要将这里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在这个时候,郑一官坐着船来到了台湾。

听说郑一官来了,颜思齐第一时间便来见郑一官,在这几个拜把子兄弟中,颜思齐最喜欢的就是郑一官。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武艺也是仅次于自己。不过有一点,颜思齐也十分的佩服,那就是郑一官的智谋。

“一官,你终于来了!为兄我等的你好辛苦,你不在日本,所谋划之事泄漏,全赖为兄啊!当时贤弟走时让为兄提防小人,可是为兄还是让小人暗算,为兄对不起贤弟啊!”一见到郑一官,还没等他说话,颜思齐就拉着他的手,不住的说着。

与郑一官不同,颜思齐的长相更像是一个海盗,黝黑的面庞,手脚满是老茧。走在路上也不穿鞋,裤腿高高的卷起,整个人透着一股海水的咸味。

笑呵呵的听着颜思齐将事情讲述了一片,郑一官才缓缓的开口道:“大哥,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进到了心力,事情不成也没什么。再说如果不是日本失败,大哥会想到台湾来?小弟看来,这是一个开万世基业的好地方!咱们有了这里,那就算是有了根基,以后就是你我兄弟大展拳脚之时了!”

“还是我兄弟会说话,比他们强多了!兄弟,走,咱们今天不醉不归!”颜思齐顿时大笑了起来,对于自己开创的地盘,他的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只是其余人拍马屁的功夫远不及郑一官,只有郑一官才能让他不厌烦,反而很是欢喜。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向前走,人便越聚越多,听说郑一官回来了,所有人全都到了这里。杀牛宰羊的,酒也是越喝越多。

将喝多了的颜思齐送了回去,郑一官信步的向着自己的住处走了过去。他已经打听好了,自己的家眷就安排在这里,生命无忧。

有一个妇人在院子的门口站着,显然是在等待着郑一官。一身和服让她看上去很是娇媚,脸上没有像日本女子涂的吓死人,反而和大明的女子差不多。这个人就是郑一官的妻子翁氏,这样打扮是因为郑一官喜欢。

在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正是翁氏所生的儿子,不过几个月了,还没有见过郑一官。

快步的走过去,看着熟睡中的婴孩,郑一官忍不住伸出手指在他的嘴唇上点了点。似乎有多感应,小孩子抿了抿嘴,然后便睁开了眼睛。

看到郑一官的脸,孩子居然没哭,反而伸出双手,示意郑一官抱自己。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发出咯咯的笑声。

“真不愧是我的儿子,一见面就认得自己老子!”一边大笑着,一边将孩子抱了过来,郑一官转过头问翁氏,道:“孩子有名字了吗?”

“相公不在,哪有人给孩子起名字,现在就有个小名福松。妾身希望他像松树一样长寿,又能是一个有福分的人!”翁氏脸上闪过一抹黯然,语气中不知不觉就带了一丝嗔怪。

一边抱着孩子往里面走,郑一官一边都弄着自己的儿子,想了想,道:“孩子还是要有个大名的,就叫郑森吧!枝繁叶茂,哈哈!”给孩子起了名字,郑一官便大笑了起来!

似乎是郑一官的笑声吓到了郑森,小孩子忽然哭了起来,有些声嘶力竭的感觉。郑一官也不着急,反而大笑着说道:“我儿子,就是有力气!”

第六百一十章 招生

天启五年二月,科考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不过天启皇帝并没有在忙碌这件事情。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更何况朝廷有比自己擅长的人,不需要自己越俎代庖。

今年的主考乃是内阁大学士官应震,这位刚刚在从南京回来的内阁大学士,被天启皇帝予以重任。朝廷上下都在忙碌着,天启皇帝此时在则是离开了皇宫,正在视察国武监。

在天启皇帝的身边是成国公,这位国公爷为国武监付出了不少心力,此时他的脸上满是笑容。在成国公的身边,还有其他的大臣,其中最显眼的自然要数徐光启了。在徐光启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在场的人并不是很熟悉,可是天启皇帝却是十分的熟悉,这个人正是徐光启的学生宋应星!

“成国公,这件差事你办的很好,朕非常的满意!”天启皇帝看着成国公,笑着说道。

“全都是托皇上的鸿福,工匠们用命,一切才能这么快建完!”虽然心里很是骄傲,对于天启皇帝的夸奖也很是受用,可是成国公的脸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很是谦虚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没有在接着说什么,而是将目光转向一边的徐光启,沉声说道:“徐爱卿,所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员全都准备好了吗?”

对于这个国武监,天启皇帝可不是希望教授普通的兵法战策,而是要教授新式的火器和战法。让徐光启准备的就是火器,以后凡是研究出新式火器,全部都要拿到国武监试用。同时还要开发新的战术,将研究出来的东西用上,这才天启皇帝最关心的。

“回皇上,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教学器材已经运到了,第二批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等到开学的时候,一定不能够正常的使用。教员也都选好了,总共二十人,全都是对顶尖的!”徐光启笑着说道,同时还回头看了一眼宋应星,这就是他选得老师里面最优秀的。

将目光看向和自己一起来的魏国公,天启皇帝笑着问道:“魏国公,你看这国武监如何?”

“臣关国武监实在是不同凡响,皇上英明无比!”自从回到京城,魏国公一直很是担心,害怕天启皇帝趁机找自己的麻烦。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天启皇帝没有丝毫的动作,又听了定国公的话,知道事情过去了,魏国公这才松了一口气。

天启皇帝没有在说什么,他知道魏国公的话言不由衷,这不过是一个学校而已,刚建成,什么东西都没有,哪来的不同凡响。没有拆穿魏国公,天启皇帝回头又将目光转向了孙承宗,沉声说道:“孙爱卿,你觉得这国武监让你来做祭酒怎么样?教授兵法的将领由你来选择!”

虽然是询问意见,可是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坚决,脸上也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有些丧气,要知道这可是一份好差事。不过看到天启皇帝的神色,却没有敢在开口,而是将目光集中到了孙承宗的脸上。

“既然皇上心重,老臣自然遵旨!”孙承宗知道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到也相信自己能做好,便一脸坦然的接受了。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祭酒之位自然是非常的重要,不过这司业之职也非常的重要。魏国公,这左司业就让你来做吧!”

“是,皇上!臣遵旨!”魏国公连忙行礼,脸上没什么表情,可是心里确实乐开了花。

国武监的官职并不高,祭酒不过是从三品,司业更是从四品。可是大明的官职是不能用品级来衡量的,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五品,可是谁敢将内阁大学士当成五品?虽然都有各部尚书的虚衔,可是见面之后还不是要尊称一声大学士!

这个国武监,从天启皇帝这么重视来看,这里以后肯定会是大明将军的要来。一想到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学生,魏国公怎么能不开心?原本以为自己是被削减了权力,恐怕以后就要坐冷板凳了。真的没想到天启皇帝居然给了自己一个大甜枣,有了这个大甜枣,自己也能放心了。

又想了想,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个右司业就先空着吧!想必以后便会有人来的。”

“皇上,国武监的考试要在武举之后,不知道皇上想要招收多少学生?”既然做了这个职位,孙承宗就不想尸位素餐,见天启皇帝没有在任命的意思,便直接开口问道。

“三百人!第一批学生招收三百人!”天启皇帝也知道这三百人是杯水车薪,可是也只能招收三百人,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啊!

点了点头,孙承宗面容严肃的点了点头,虽然新建的国武监很大,可是天启皇帝说招收三百人,那就一定有道理。

“对了,孙爱卿,这国武监和武举不同,他是每年一次。另外朝廷在职军官的子女,可是享受随时入学的待遇,这一点算是一项福利吧!”天启皇帝想了想,又对孙承宗嘱咐道。

“是,皇上,臣记下了!”孙承宗先是一愣,不过接着便点了点头,这个福利只能让军官更心向朝廷,是一个收拢人心的好办法。

一行人又走出去挺远,天启皇帝又开口说道:“孙爱卿,朕弄出了一套管理办法,等一下回去之后你和朕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缺陷。”

“皇上,臣觉得这种事情集思广益效果更好,是不是让人在军机处议论一下?”孙承宗没想着自己参与,一旦有了什么纰漏,那责任全是自己的,皇上是不会错的。官做到他这个地步,一定要知进退,否则很难收场。

“好,就按照爱卿说的办!”天启皇帝点了点头,同意了孙承宗的说法。

参观了完了国武监,天启皇帝又带着人去了国子监,应该说是扩建之后的国子监。新建的国子监,天启皇帝任命了徐光启为祭酒。

整个国子监非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文学院,一个理学院!这是天启皇帝早就想好了的,一方面单纯的培养文官的人才,另一方面看培养能够搞理工的。

针对于文学院,天启皇帝想要选取那些科举不中的士子,培养之后给他们一个出身。这些人不是出自科举,全都是天子门生,没有座师就是自己。这些人便是天启皇帝为自己新政准备的班底,第一批班底!

如果没有真正支持自己的人,就算自己实行了新政,到了地方上肯定也是面目全非。自己需要培养出一些真正支持新政,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官队伍。

从大明朝建立内阁制之后,历代皇帝便开始了与文人政权的斗争。无论是嘉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还是万历皇帝无颜的抗争,都是这个范畴以内的。

文人讲究的是士人与皇帝共治天下,天启皇帝倒是不反对这个,可是这些士人说一套做一套。天启皇帝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班底,一个好的行政队伍。

皇上打掉一批文官,科举会再选出来一批,这样文官的援军是源源不断的,皇帝却只有一个人。皇帝扶持宦官,扶持太监,可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对于天启皇帝来说,国子监培养出来的官员,本身就与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出身不同,这样就存在着矛盾。

自己可以平衡这样的矛盾达到制衡,另外自己可以在这里给他们灌输一下观念,一些自己想要给他们灌输的观念。

“皇上,这国子监也只招收三百人吗?”徐光启陪着天启皇帝走在路上,一脸凝重的问道。

徐光启也没想到天启皇帝会将这个差事交给自己,不过他知道理学院,似乎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更合适了。虽然对差事没什么看法,可是对于招生人数,徐光启一直觉得有些少。

“文学院依旧招收三百,没有限制,所有人都可以来参加考试!”对于全都来报名的现象,天启皇帝是不用担心的。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那个自觉的,另外他们读书人十分的尊重,不会因为好奇就来捣乱。

天启皇帝给文学院三百人的名额,想必理学院也是这些,这就让徐光启送了一口气。脸上也带着笑容,道:“皇上,理学院的三百人招收,让臣来做主考可以吗?”

这一点徐光启非常的看重,如果是别的人,他还真的就不放心。

这一点不光是徐光启知道,天启皇帝心里也十分的清楚。这个考试只能让徐光启自己来,别人还真的不合适!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这件事情就交给爱卿了,爱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似乎想起了什么,天启皇帝接着说道:“爱卿,理学院不必遵守三百人的名额限制,爱卿自己做主就好!”

一边的魏国公一愣,没想到天启皇帝对国子监如此宽容。看了一眼身边的孙承宗,见他没有说话的意思,魏国公也没有开口说什么。

第六百一十一章 计划和谋划

天启五年的科举终于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学子都奔赴京城,争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鱼跃龙门,非常形象的形容词,天启皇帝就是这么理解的。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很是平稳,天启皇帝也比较清闲。

不过在辽东,这个寒冷的冬天非常的难熬,虽然到了二月份,日子依然不好过。多尔衮坐在屋子里,面无表情的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陷入了一种神游天外的境界。

“大汗,你找我?”莽古尔泰从外面走了进来,自从沈阳之战受伤之后,这样的天气莽古尔泰非常的难熬。整个人的脸色看起来也不是很好,透着一种颓废。这种颓废不光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五哥,坐!”多尔衮笑着招呼蒙古尔泰,让人安排好了座位,才关心的说道:“五哥,你这伤没事吧?我这里有个汉人的郎中,要不然让他给你看看吧?”

莽古尔泰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也不会辜负多尔衮的好意,笑着说道:“一到了冬天就不好过,让大汗担心了!不过没有什么大事情,慢慢的就习惯了。”

“五哥,你知道父汗走的仓促,弟弟我年纪还小,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仰仗五哥的。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蒙古人的那边已经对我们离心离德了,我和大玉儿的婚事一拖再拖。下面的部族头人们,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已经开始不满意了!”多尔衮脸上闪过一抹凄苦,自己父汗在位的时候,一切都是好的。

下面的人不明白,不知道大明朝已经变得强大了,一切和原来不一样了。他们只知道跟着父汗能够吃饱饭,跟着自己却要饿肚子,多尔衮很是无奈。可是自己作为大汗,一定要让这些人吃饱肚子,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汗。

“大汗,我们的日子确实难过,天气越来越冷,狩猎也没有什么收获。走私的东西很难运过来,大明的边关查的很严。不用大明来攻打我们,这样下去,用不了一年大金肯定会内乱。”莽古尔泰十分的清楚,自己的父汗武力统一了女真各部,当活着都成为了问题,这种武力压制就不再是可怕的东西了。

“大贝勒还好?”多尔衮没有回答莽古尔泰的话,而是忽然严肃的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大贝勒,在大金指的只能是一个人,那就是代善!当初可是汗位的热门人选,不过现在只能蜗居在家里。

“大汗放心,大贝勒不会在这个时候捣乱,毕竟没了大金,大贝勒也就不是大贝勒了!虽然大贝勒觊觎汗位,可是这是父汗的决定,大贝勒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莽古尔泰心中一凛,自己这个小弟弟又试探自己。

原本对于父汗选择多尔衮,莽古尔泰心里多少也有些不服气,不过相比于代善他更喜欢多尔衮。不过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代善已经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弟弟绝对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年纪虽然不大,可是心智确实一等一的。父汗选择多尔衮,的确是有他的道理。

“五哥,我想东进朝鲜,你觉得可以吗?”多尔衮脸上再一次恢复了平静,仿佛刚刚问话的并不是自己,自己一直都在谈论这件事情。

“劫掠吗?我们现在的位置很尴尬,朝鲜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东进朝鲜,大明朝肯定会偷袭我们,恐怕得不偿失啊!”莽古尔泰想了想,还是皱着眉头说道。

多尔衮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沉声说道:“我要假意东进,引大明朝的军队出来。只要到了这里,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打败大明朝的军队。当年的萨尔浒,父汗在那种情况下都能够打败明军,我相信我也可以。”

没有理会莽古尔泰,多尔衮接着说道:“朝鲜只要派少量人马去劫掠就行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劫掠物资。主要的战场还是要放在我们这里,我们要打大明朝一个措手不及。只要将辽东的军队歼灭,让他们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我们变能挥师朝鲜。”

“挥师朝鲜?”莽古尔泰有些发愣,不是劫掠朝鲜吗?怎么又成了挥师朝鲜了?

“本汗要将朝鲜纳入大金的控制,让朝鲜成为大金的大后方!不但能够补给物资,还能够提供战力!朝鲜临海,我们可以同倭国做生意,也可以和海外的海商做生意。只要有钱,在那里什么都能买到!”多尔衮脸上带着一种意气风发的气概,与刚刚的模样判若两人。

对于与海外的人做生意,莽古尔泰还是知道的!海外的那些洋人什么都有,粮食、武器,据说还能买到大炮!一旦有了大炮,在攻打大明的城池就有了家伙了!

“大汗,不知道大汗想要什么时候动手?”莽古尔泰也觉得多尔衮的话可行,连忙开口问道。

“现在是二月,按照前两年的天气来看,大雪开化怎么也要四月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劫掠足够的东西了!这个季节与明军对战,我们也是最占据优势的!”多尔衮很有信心,他已经充分的了解了大明朝的火器。虽然很是犀利,可是火枪在冬天会被冻住。春天雪化开的时候,非常的容易受潮,一旦受潮就打不着了!

莽古尔泰缓缓的点了点头,脸上兴奋的表情慢慢的敛去,最好略有些伤感的说道:“大汗,五哥有伤,不能为大汗出力了!”

“五哥,你这话说道哪里去了?明朝的开过第一功臣不是徐达,而是李擅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没等莽古尔泰开口,多尔衮接着说道:“这就说明能打胜仗的将军好找,可是能够将后面的事情安排的妥帖的却更难得。五哥,你是本汗最相信的人,你在这里为本汗居中调度,本汗一定能够打胜仗。”

“大汗如此信任,莽古尔泰定当尽心竭力,为了大金的将来!”莽古尔泰用手敲击着自己的胸口,大声的说道。

在莽古尔泰和多尔衮密谋的时候,澎湖也有一伙人在密谋,为首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澎湖的军事指挥官韦特。在他的身边还有四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他的副手布莱尔。

另外的三个人并不是军事指挥官,而是三名理事,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对于韦特没有将大明国的市场打开,三个人很是不满意。这次再一次向韦特提出了武力解决,通过无力迫使大明朝同意,签订条约!

对于这些人,韦特也没什么办法,他们经商都是好手,可是真的论起打仗,那都是白痴。不过自己还得罪不起这些人,他们都是东印度公司大股东的代表。在股东会里非常的有话语权,自己和他们想比差的太远了。

“韦特,对于我们的提议,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坐在下手的赖德文似乎失去了兴趣,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赖德文虽然是荷兰人,可是他有一部分高卢蛮族的血统,整个人开起来很是健壮和粗犷。不过这个外表和他的内在不同,这是一个狡猾如狐的人!

“赖德文理事,我认真的考虑了你们的意见,我觉得我们还是不适合与大明朝直接开战。”韦特在这一点上十分的坚决,因为他看不到战胜的希望,对于大明朝那支刚刚建立的海军,韦特也是十分的忌惮。

“韦特,你应该知道雷约兹司令在这里执行的是什么政策,他是如何开发了这里!你作为这里的第二任舰队司令,如果不能扩大成果,那你就是一个无能的指挥官!我会向董事会提交意见,让你调回荷兰去!”赖德文一点也不客气,站起身子,大声的说道。

在心里将赖德文咒骂了一顿,可是韦特的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道:“雷约兹司令的事情,我是非常清楚的,在我到这里之前,我还见过雷约兹司令。当初雷约兹司令也没有向大明国直接宣战,他雇佣了大明国的海盗,让他们劫掠大明的商船。我们荷兰人才有了进入这里的理由,这次才是事实!”

“韦特,我不是和你说雷约兹司令的做法,我是在意你的态度!雷约兹司令选择的是武力,而是却在这里龟缩,这不是策略问题,这是态度的问题!”赖德文也一点不肯退让,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要将这件事情解决掉,逼迫韦特出兵。

“上帝啊!赖德文,你冷静一下!我说我们荷兰人不能与大明国宣战,可是不代表我们不能雇佣其他人!要知道在这大海上,从来不缺少亡命徒,更不缺少想要捡便宜的人!”韦特脸上闪过一抹诡异的笑容,接着说道:“我们要试探一下大明国的反映,试探一下他们军队的战力!”

赖德文做了下来,温文尔雅,完全没有了刚刚的急躁,不紧不慢的道:“你决定动用武力就可以了,至于怎么打,我说过那是策略,我要的是你的态度!既然你有了态度,那策略你说的算!”

第六百一十二章 布莱恩在台湾

天空压得很低,黑乎乎的,似乎要下雨了!海浪拍击在岩石上,发出震耳的轰鸣声。海风也变得越来越大,里面的咸味也越来越重。

一个人站在礁石上,任凭海风吹打着自己,一身青色的长衫被海风吹的猎猎作响。海浪溅起的海水,不时的落到这个人的身上,不过他却仿若未觉。目光看向远方,低沉而深远,整个人透着一股凌厉之气。右手慢慢的握住了腰间的战刀,似乎随时准备出击一样。

“一官,一官!”声音从远处响起,一个人快步的跑了过来,直奔站在礁石上的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来到台湾的郑一官,回头看了一眼向着自己跑过来的程昱,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慢慢的松开握刀的手,静静的等着程昱跑过来。

“一官,你快回去一趟吧!大当家那里来了一些人,似乎是找你的!”程昱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打扰到了郑一官,脸上带着几分急迫的说道。

微微皱了皱眉头,找自己的?谁知道自己在这里?在说找自己说什么?看了一眼气喘吁吁的程昱,郑一官沉声问道:“你知道是什么人吗?他们找我做什么?”

“做什么不知道,不过其中有荷兰人,好像有什么大事情要商量。”程昱摇了摇头在,这个他就真的不知道了,脸上也没有了刚刚的得意。

缓缓的点了点头,居然是荷兰人!郑一官脸上带着几分冷笑,这些人全都是喂不熟的狼崽子。与他们打交道,不得不小心一些啊!不过郑一官心里也明白,自己这边暂时还没有和荷兰人翻脸的资本。

想到这里,郑一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