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吟了片刻,道:“等到国武监建成,朕会在国武监的门口立一块碑,将所有参与建造的人名全部刻在上面。朕要让所有国武监的学子都记住你们,让大明朝的历史记住你们。”将目光转向成国公,天启皇帝笑着说道:“爱卿,那个时候你就不是以成国公的身份名垂青史,而是以国武监的建造者,这不是靠祖上的余荫,而是你自己实打实的功绩!对大明朝的功绩,对天下的功绩!”

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军

成国公这次是真的激动了,对于几位国公爷来说,他们是世袭的国公,与国同戚,很少有赏赐能够打动他们。不过人生在世,怎么也离不开名利二字。对于利没有了喜好,那么名自然就成了唯一的追求。

国公爷也不例外,天启皇帝的话说到了成国公的心坎里,连忙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的道:“臣定当尽心竭力,绝对不会辜负皇上对臣的希望。”

伸手将成国公扶起来,天启皇帝笑着说道:“祖上的福荫自然能够让爱卿地位不凡,衣食无忧,不过有些东西还是要自己获取的。”

“谢皇上教诲,臣自当铭记于心!”站起身子,成国公一脸感动的道。

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周围的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不必羡慕成国公,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位爱卿,把手里的事情都做好,朕到时候自有封赏!”

在场的众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无论是太祖皇帝还是成祖皇帝,封赏国公爷很多,可是真的留到这个时候却只有面前的这几位的。掌握实权的就只有魏国公和黔国公,如今有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好了,诸位爱卿已经累了一天了,今天就到这里吧!爱卿们都回去,朕也要回宫去了!”天启皇帝已经觉得有些累了,看来这身体还是要好好锻炼,不然免不了做个短命皇帝。打定了主意之后,天启皇帝笑着和众人说道。

“臣等恭送皇上!”众人目送着天启皇帝离开,脸上全都松了一口气。有的人则是被身边的人搀扶着,显然他们也累得够呛。这些人的年纪都不小了,天启皇帝在的时候可不敢露出这样的神色。

接下来的几天里,京城和朝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引人关注的便是内阁首辅大学时刘一璟提出的改革国子监方略。在这里面,刘一璟详细的陈述了国子监建立的目的以及作用。用更为丰富的资料,说明了现在国子监和以前的不同,证明了国子监的腐朽。

在这场论证中,刘一璟着重论证了应该更好的发挥国子监的作用,使其成为官员培训上岗的学校,尽可能的避免发生书生治国的现象。要让天下的士子明白,不是读好书圣人之言,就能做好官的。当然这不是刘一璟说的,这是天启皇帝自己的打算。

其实在看了刘一璟的奏折,天启皇帝的心思便活络开了,原本的一个想法再一次被勾了起来。那就是在这个时代建立一所大学,一所涵盖各学科的大学。不过这个有点难,看来这是一个机会啊!

在经过长达半个月的争论之后,天启皇帝下旨在京城建立国子监,位置在京城的南郊。为了节省开支,天启皇帝画出一块皇家园林,命人在那里进行改建。

虽然反对声不少,可是很快便被压了下去,毕竟这是内阁首辅大学士提出来的,又有天启皇帝支持,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天启皇帝的政策自然是实施了下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不过在十月中旬,天启皇帝要去天津港。目的也非常的简单,在这里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大明朝的新式水师在这一天宣告成立了。

十月初八,历史会记住这一天,自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朝终于再一次有了自己的水师舰队,真正的能够大海战的水师。为了区分和水师的区别,天启皇帝正是将这支水师命名为大明朝海师,当然也可以被称为海军。

站在新建的码头上,天启皇帝的身后是跟随来的众位大臣,海面上则是飘荡着二十艘刚刚列装的新式战船。大明的黄龙旗随风飘扬,一个个健壮的海军士卒一脸严肃的目视前方。手中拿着新式的火器,脸上的深情非常的严肃。

“戚爱卿,俞爱卿,大明朝的海军能有今日的模样,多亏了二两将军,朕重重有赏!”天启皇帝看着一边的戚继光和俞咨高,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都是为人臣子理所当为,臣等不敢居功!”戚金连忙躬身施礼,脸上带着恭敬的道。

差异的看着戚金,天启皇帝没想到戚金也会说出这样的话,看来这是早有准备啊!天启皇帝没有理会戚金,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一位老者,声音柔和的道:“沈爱卿,这么大年岁了还在为国奔波,朕心中不忍之于又十分疼惜。不过海军需要爱卿,大明需要爱卿,朕更需要爱卿!”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一把年岁的沈有容,这么长时间的操劳,这位原本就年纪不小的臣子更显老态。不过和上次天启皇帝见他不一样,此时的沈有容精神非常的好,远不是当初能比的。

“皇上,老臣残躯能为陛下驱驰,那是老臣的荣幸,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明海军成军,那是老夫的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件大事里来,那是老臣祖上有德。曹操有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臣虽然年纪不小了,愿为皇上肝脑涂地!”沈有容脸上十分的激动,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看着这个模样的沈有容,天启皇帝知道这位老大臣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不过听着那发自肺腑的话,天启皇帝的眼圈有些发红,有些人一辈子不求什么,真的只希望能够为百姓做些事,为国家做些事。这些人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真是的最值得尊敬的人。

“能得爱卿,乃是朕之幸事,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为国尽忠效力!”天启皇帝拉着沈有容,颇为动情的道:“戚金和俞咨高虽然领兵多年,毕竟不熟悉海战,还希望爱卿多多教导!”

“皇上放心,臣自当尽力而为!”沈有容连忙躬身施礼,道。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到了最后一个年轻人的身上,一身五品官的官服让他看起来非常的精神。剑眉星目,眉若朗星,这是一个真正的美男子。这个人正是俞咨高的师叔,俞大猷的小师弟,五品转运使张玉坤。

对于这个人无论是戚金还是俞咨高,又或者是沈有容都是非常的赞赏,可以用赞不绝口来形容。沈有容甚至称其排兵布阵无一不精,编训军卒也是十分的在行。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张爱卿真是长了一副好身板,这样子可真是不错。”

张玉坤没想到天启皇帝会这么说,脸上顿时有些发红,尴尬的道:“皇上过奖了!”

笑着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张爱卿,朕知道你身怀不世之才,不过朝廷举才自有其规矩,朕相比你应该很清楚。不过朕却是为才是举,绝不会埋没了你。不够朕一人知道你有才能没用,你要让朝廷百官和天下人都看到才能,朕绝不会吝啬高官厚禄,让爱卿青史留名。”

听着天启皇帝的声音,张玉坤平静的心忽然掀起了些许波澜,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恭敬的对天启皇帝行了一礼,张玉坤道:“皇上放心,臣都明白!”

虽然现在的官职是五品转运使,可是张玉坤却知道这是天启皇帝看重自己的表现。自己这个转运使你是负责海上转运,自己转运什么现在还不知道。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知道。自己在海军里的地位十分的特殊,这个官职不过是让自己行事更加的方便。

天启皇帝的话张玉坤自然是听明白了,朕相信你有才能,可是光有才能没用,还要有功绩。不光是给朕一个人看,还要给所有人看,只有那样朕才能升赏你,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虽然天启皇帝的话说的很官方,可是张玉坤却知道,这是天启皇帝在安慰自己,不希望自己因为一个五品官而不满。这让张玉坤十分的受用,无论自己的官职是什么,天启皇帝对自己的这份看重非常的难得。

将所有的官员安抚了一片,天启皇帝便在这人登上了旗舰龙腾号,参观了一遍之后又进行了几次试射。出海简单的试航了一下,一行人便转回了码头,带着人回了京城。

天启三年,北方无论是鞑子还是建奴都没有大的动作,朝廷上下一边安定。天启皇帝各项改革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京城的军制改革终于在年底完成了,暂时还没有看出效果,除了天启皇帝每个月都要支付一大笔军费。

成绩最好的要数火器厂和武研院,无论是新式火器的研发,还是改进都有长足的进步。经过再一次的扩大规模,碎发枪的生产也走上了正轨,可以说一切欣欣向荣。

国武监和国子监的建造已经都走上了正轨,因为钱粮充足,工程的进度很快。大明一十三省的军师改革方案已经拿出来了,现在差得只是天启皇帝一道实行的圣旨。不过在这个时候,天启皇帝却下旨给东厂和锦衣卫,内容也非常的简单,改组锦衣卫和东厂。

第五百三十六章 地震和兵变

对于天启皇帝改组锦衣卫和东厂,关注的人非常多,可是真正发表看法的人却非常少,毕竟这是天启皇帝的亲军,不会有太多的人插嘴。

这次改革最重要的是人员选拔,天启皇帝严格的限制了锦衣卫和东厂对地方行政的干涉,而是将锦衣卫和东厂转变为类似后世国家安全局一样的机构。虽然明面上的职责缩减了很多,可是权力却并没有被消减掉,反而更有增加的趋势。不过对于人员的考核和选拔做了详细的规定。对锦衣卫和东厂的职责增加了更多详细的划分,让他们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启三年的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体的改革措施虽然没有进一步的实行,不过却也有了比较圆满的开始。

天启四年的大朝会上,天启皇帝宣布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事改制的圣旨,这一点百官都是早有准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不过首先改革的是北六省,由军机大臣大臣定国公全权负责,军机首辅大学士孙承宗把握大的方向。

一时间朝野上下都开始了忙碌,大明朝这个巨大的国家机器开始了全速运转。整个朝堂上下一片忙碌,丈量屯田土地,清退和选拔武将,全部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起来。经过一年的建设,辽东半岛的金州和山东半岛的登州,两座造船厂已经走上了正规。大明朝的海军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开始了大规模的扩编和整训。

天启皇帝相信,不出两年,大明朝便有了成规模的海军,加上陆军改制,大明朝的武力将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各种新式军械的应用,新式战法的研发,也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消化这些东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不过头已经开好,其余的也只是时间问题。

端坐在朝堂上,天启皇帝听着大臣们不断的奏事,一件件的处理着朝廷发生的大事情。对于这些事情,天启皇帝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启奏皇上,扬州巡抚乔英甲上书,天启三年十二月天启三年十二月十日申时四刻,南直隶的应天、苏州、松江、凤阳、泗州、淮安、扬州、滁州等六府二州俱地震,扬州府尤甚。扬州倒塌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应天墙垣摇动,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高淳地震有声,屋宇倾、水泛溢,句容瓦坠屋覆。常州、镇江、扬州,声如巨雷,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淮安府湖水翻房宇动。泰州墙垣摇动,江河皆啸。常熟墙屋俱摇,行者皆仆。东刹浮图亦摇倒其顶,城内外地面多裂。崇教兴国寺,塔顶斜倾。吴江、震泽、嘉定、江都、通州、泰兴,吴淞所,常州府宜兴,俱震声如雷。松江府华亭、上海、南汇守御所、以沙堡、无锡、靖江,俱屋宇摇动,武进坏屋湖水皆飞。应天府、上元、江宁、六合、吴县、江阴、丹阳、金坛、丹徒、溧阳及江西,同日皆震。”说过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内阁首辅大学时刘一璟站了出来,脸上带着沉痛的样子说出了一个满朝哗然的消息。

对于这件事情天启皇帝早就知道了,这次扬州乃是地震中心,可以说扬州城毁了大半。虽然心里对天启末年的小冰川期,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天启皇帝还是没想到,一上来就是这样的大灾难。

无奈的揉了揉自己发胀的额头,天启皇帝看着刘一璟,道:“刘爱卿,这是天灾啊!赈灾之事刻不容缓,扬州乃是江南重镇,不可有所缺失。不知道内阁是否拿出了赈灾策略?”

“启禀皇上,奏折到了内阁之后,臣与几位大学士已经商议过了,这件事情必须要严肃对待。内阁商讨出了几条意见,第一朝廷应派遣朝中重臣前往主持赈灾事宜,以安定地方民心。第二朝廷应严厉打击借灾难发财的不法商人,对于囤积屈居之人,全部予以治罪。第三则是在各省筹集赈灾粮,无论是朝廷出钱购买,还是地方借贷,一定要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粮食。”刘一璟恭敬的行了一礼,将自己的办法拿了出来。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种事情内阁一般都处理的规章制度,现在朝廷不那么穷了,赈济上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天启皇帝心里却在为另一件烦忧,那就是朝廷又要没钱了。

无论是军制改革,还是建造国子监和国武监,火器厂的扩建和增加新的造船厂,这些都是花费颇多的大项目。这次赈灾的花费肯定也不少,看样子自己又要想办法赚钱了。

“刘爱卿,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筹集钱粮之事马上开始进行。这次派去的赈灾大臣便交给户部的官爱卿吧!另外朕会派遣锦衣卫和东厂在旁协助,对于那些不法商贩就交给他们处理吧!”天启皇帝没有在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而是自己做了决定。

大臣们也没有反对,赈灾本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入果自己去还好,或许会有些灰色的收入。现在天启皇帝派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如果自己敢收东西,那天启皇帝那里第二天就会知道。

很多人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户部尚书官应震,显然这个差事不好办,少有纰漏那就是大罪。受灾之地,灾民遍地,如果有乱民趁机闹事,那就是赈灾不利,肯定会被治罪的。

不过很多人都失望了,官应震不但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满,反而脸上带着喜色,大步的走了出来,神情激动的道:“皇上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绝对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爱卿放心大胆的施为,如果有什么苦难随时向朕求救!”天启皇帝满意的看着官应震,笑着说道。

对于官应震的反应,天启皇帝心里自然是很清楚,这么长时间以来,天启皇帝还是很了解这些大臣的。官应震这个人功利心并不是很重,可以说是真正的儒家子弟,心里满怀着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抱负。他一直以张居正为榜样,一心要为民作些事情。

不过官应震和那些书呆子不同,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手腕,是一个实干型的官员。可以说经过天启皇帝的挑选之后,如今朝堂上的各部堂官都是能成臣干吏,拉出去都能独当一面的。

这件事情安排完了,天启皇帝目光在众位大臣的脸上扫过,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吗?”

“启奏皇上,今早兵部八百里急报,杭州发生兵乱!”兵部尚书的熊文灿一句话,朝野上下再一次哗然,没想到扬州刚刚发生地震,杭州便出现了兵乱。

天启皇帝也是眉头大皱,事情有这么巧?现在朝廷上下对于军事都是格外的关注,北七省的军制改革刚刚开始,杭州居然就出现了兵变。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详细说来!”

“是,皇上,奏折上说杭州有诸生家张灯,不慎火起,延烧房屋,九营兵卒乘乱而起,抆钱塘门外更楼十座。当时有杨把总,约束营兵勿予乱,被各兵捆绑还营,悬之高竿,欲以弓箭射之,两游击好言抚慰乃定。至于其他的情形暂时还不清楚,杨把总如今在家革职代参!”熊文灿应了一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朝堂上这次没有人在开口了,事情傻子都看得出有问题,当兵的谁没事发动兵乱,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更何况这些九营兵不抢劫,不勒索,跑到钱塘门外烧了十座更楼,这明显是智商有问题。这么大的事情,最后推出来的不过是一个把总,简直是在开玩笑。

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笑着说道:“这份奏折很有意思,不知道这是哪位爱卿上的奏折啊?”

很多人都听出天启皇帝语气中的不善了,这个上奏折的人要完蛋,这是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很多人都忍不住咒骂,这个人难道是白痴吗?现在朝廷正在推行军制改革,这种兵变的事情明显就是火上浇油,谁敢隐瞒?何况天启皇帝对军队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很多人都在心里不断的念叨,我不认识这个白痴,不认识这个白痴!

“回皇上,上这份奏折的乃是浙江巡抚李道!”熊文灿面无表情的说出了一个名字,很多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也有人脸色变得很是难看,其中就有刑部尚书吴亮嗣。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拿过王承恩递上来的奏折,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道:“这件事情应该归军机处管,不知道魏国公有什么看法?”

魏国公世朕南京,掌管着南京守备大营,可以说是南方军队第一人。不过此时这位国公爷的脸色可是非常的精彩,一阵红一阵白的,心里不断的咒骂着。不过天启皇帝问话,魏国公也不敢不说,只好一边走一边琢磨。

第五百三十七章 老狐狸

慢慢的走了出来,魏国公面色很是凝重,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很是怪异。大臣们谁也不敢出声,很多人都是眼问鼻,鼻问口。天启皇帝虽然笑呵呵的坐在龙书案后面,可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位少年天子已经是出离愤怒了。

在这个全国推广军制改革的当口上,扬州地震,杭州兵变,这是在给天启皇帝上眼药。无论这件事情起因如何,参与的有谁,这次肯定会有人倒霉。

“启奏皇上,扬州率属于南直隶,杭州则是属于浙江,两地虽然相距很近,可是现在就断言这两件事情之间有所联系,臣以为不妥。扬州地震乃是天灾,杭州兵变则是人祸,可以说天灾之后有人祸。可是天灾无可预料,人祸却有迹可循,以可以说是有心人刻意安排。臣觉得赈灾之事乃是首要,至于杭州兵变,现在已经平定,那便可以稍微延后处置!”魏国公说的很慢,一边还观察着天启皇帝的脸色,对于这位少年天子,魏国公也是敬畏有加。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也觉得魏国公说的有道理,想了想,道:“既然爱卿有这个看法,不知道爱卿可有什么主意?”

见天启皇帝的情绪有所缓和,魏国公顿时松了一口气,至于解决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沉吟了片刻,魏国公开口道:“皇上,臣觉得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刚刚的决断不应该有所修改,至于杭州之事,臣倒是有些想法。现如今朝廷在北六省的军制改革已经推行了下去,南七省应该也可以实行了。臣觉得应该让一名能臣干吏前往南京,一来主持军制改革,二来可以彻查杭州兵变案。”

在场的众人看向魏国公的目光中都多了些东西,以前以为天启皇帝将几位国公爷安排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不过是因为祖上余荫以及在军中的地位,实际能力并不怎么样。抱有这种想法的大臣很多,可以说大部分的文官都这么想,可是魏国公这一番有理有据有主意的论述,让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很多人的眼光中都带上了谨慎,看来以后文武之间的争斗,恐怕没有自己等人想的那么容易。这些外面看起来的大老粗,一个个都是老狐狸。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魏国公一脉世镇南京,世子自然被着重培养,能力自然是没问题的。平日里看起来粗枝大叶的,不过想要糊弄他,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笑着看着魏国公,天启皇帝有些揶揄的道:“那不知道爱卿以为派何人前往南京合适?”

这个问题一出来,所有人都觉得气氛一松,不过也有很多人皱起了眉头。目光全都集中到了魏国公的头上,要知道南京可是魏国公的地盘,让魏国公推荐人选,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啊!

“皇上,魏国公世镇南京,臣身为中军大都督,对南京诸事颇为了解。臣奏请皇上让臣前往南京,主持军制改革以及彻查杭州兵变案!”魏国公给出的答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有的人不禁鄙视起魏国公来了,这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站在大殿最前面的孙承宗此时却点头笑了起来,魏国公果真不是一般人,这个答案看起厚脸皮,可是真的论起来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首先魏国公世镇南京,无论是地位还是威望,那都是当朝最合适的。天启皇帝询问魏国公这个问题,魏国公如此回答,正好在彰显了其一心为国,没有私心的心胸。如果魏国公顾左右而言他,那肯定会引起天启皇帝的猜忌。

笑着看着魏国公,天启皇帝顿时笑了起来,大声的道:“魏国公果然尽忠报国,敢于任事,当仁不让!非常好,这件事情朕就交给爱卿去办!”

“臣谢皇上,皇上放心,臣一定将事情办好!”魏国公连忙躬身施礼,虽然刚刚说话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此时也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魏国公,这次的差事你把黔国公世子呆着吧!让他跟着你历练一下,黔国公将他交到朕的手里,朕自然要好好的栽培他!”天启皇帝笑着看着魏国公,开口道。

魏国公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明白了天启皇帝的意思,一来是让黔国公世子锻炼一下,二来则是让他帮自己的忙。虽然魏国公府很是有权势,可是毕竟有够不到的地方。黔国公世镇云南,在南方的势力自然很是深厚。躬身对天启皇帝行了一礼,魏国公恭敬的道:“臣明白,定当尽心竭力,不过臣有件事情,希望皇上能够准许。”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笑着说道:“爱卿有什么尽管说,只要是朕能够做到的,绝对不会不准!”

“皇上,此去南京情况复杂,臣怕稍有差池将事情办不好,所以臣奏请皇上派一队锦衣卫随行。一来可以震慑宵小,二来可以协助臣查案!”魏国公面不改色心不跳,一脸真诚的道。

不过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相信魏国公话的人都是刚入官场的菜鸟。魏国公在南京权势熏天,几十万大军皆听从魏国公调遣,还用锦衣卫去震慑宵小?有哪个宵小不开眼赶去招惹魏国公?至于第二个理由那就更可笑了,这次魏国公乃是去主持改革军制的,至于杭州查案不过是小事情。天启皇帝看重的也是对军制改革的影响,而不是这件案子本身。

这个看似没用的要求,却让所有人都开始佩服起魏国公了,这不是要锦衣卫协同,这是在给天启皇帝吃定心丸。毕竟魏国公在南京领军,这次又是主持军制改革,要说天启皇帝没有顾虑,那才是见鬼了。

可是即便是有了顾虑,可是天启皇帝也不会派人去监视魏国公,那样反而显得小家子气。天启皇帝虽然不说,可是不代表别人不会挑拨离间,不代表天启皇帝心里没有隔阂。现在魏国公主动提出来,看似是自己请求天启皇帝,其实是让天启皇帝名正言顺的派人跟着自己。这样不断破解了天启皇帝的猜忌,反而还显得魏国公毫无私心,公忠体国,给天启皇帝的印象绝对非常好。

天启皇帝深深地看了一眼魏国公,看来自己以前确实小瞧这些国公爷了,一个个果然是老奸巨猾。不过天启皇帝对于魏国公的做法是十分欢喜的,笑了笑,道:“既然爱卿有这个请求,朕自然准许!”

“臣谢过皇上!”魏国公顿时松了一口气,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无视那些看过来的目光,脸色丝毫不便,正义凛然的站在那里。

天启皇帝笑着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语气温和的道:“众位爱卿,还有没有人有本上奏?”半晌也没有人说话,天启皇帝站起身子道:“既然如此,那就退朝吧!”

第二天一早,魏国公和官应震便离开了京城,大明朝的南方注定要有些变动了。

不过两个人还没到,事情也不是很清楚,京城倒是和往常一样,时间很快就到了二月。二月初一这一天,天启皇帝收到了一份奏折,上书的人乃是福建巡抚商周祚,事情也是很让天启皇帝关心的事情。

将手里的奏折放下,天启皇帝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茶水,慢慢的喝了一口。

“皇上,要是累了就歇歇吧!奴卑让人给皇上端一些吃食来,大明朝这么大,事情是处理不完的!”心疼的看着天启皇帝,王承恩在一边小心翼翼的道。

天启皇帝摆了摆手,笑着骂道:“这是佞臣,居然劝朕荒废朝政,你说朕该怎么处置你?”

仔细看天启皇帝的样子,王承恩知道这是天启皇帝在和自己开玩笑,便笑着说道:“奴卑可没这个胆子,奴卑也是为了皇上的身体着想。皇上是自古少有的圣明之君,心中装的是天下事,装的是乾坤,岂是奴卑计划话能够左右的了得。”

笑着指着王承恩,天启皇帝无奈的道:“真不知道是何谁学的,太会拍马屁了,不过说的有些道理。自古明君都有自己的坚持,哪里是常人能够左右的。好了,去把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和军机处的几位大臣找来,朕有事情和他们商量。”

见天启皇帝态度坚决,王承恩便没有再说什么,恭敬的道:“是,皇上,奴卑这就去办!”说着转身走了出去。

天启皇帝端坐在龙书案上,伸手点指一边的一个宫女,道:“你过来,给朕捏捏肩膀!”

“是,皇上!”宫女脸色微红,快步的走到天启皇帝的身边,轻轻的捏了起来。

天启皇帝则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原本想要休息一下,不过很快便响起了鼾声,天启皇帝睡着了。

王承恩很快便回来了,不过见天启皇帝睡着了,王承恩又蹑手蹑脚的走了出来。压低了声音对几位大臣道:“诸位大人,皇上睡着了,这几日皇上很是劳累,希望诸位大人能够稍带片刻!”

第五百三十八章 揍他

几个人看了一眼王承恩,脸上顿时闪过一抹担忧,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开口道:“王公公,皇上是不是身体抱恙?要不要传太医来?”

看着几个人紧张的神色,王承笑了笑道:“诸位大人多虑了,皇上的身子没什么事情。只是最近国事繁忙,皇上过于操劳了,有些累了。原本皇上想要休息一下,可是内阁递上来一份折子,皇上便命咱家去找各位大人。不过这么短的时间,皇上却睡着了,皇上确实太累了!奴卑不知道那是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过奴卑觉得让皇上休息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