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崇焕看着于大通,面色丝毫不变的道。

见于大通又要说话,袁崇焕赶忙道:“远的不说,单说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致使府库充盈。设立市舶司,东南沿海不复倭寇之患,这都是改革的成效,于大人难道视而不见?”袁崇焕一脸的笑容,玩嘴皮子,自己还真就没怕过谁。

一边的于大通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的没有在说出什么,袁崇焕这几个帽子扣的都不小。从太祖到万历,于大通顿时哑口无言。

“袁大人,改革的优劣谁也不敢肯定,袁大人何以如此言辞凿凿?历史上改革之事颇多,可是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人?改革不易,臣请皇上三思!”于大通退下来,一边的吏部主事张承鱼占了出来,恭敬的道。

袁崇焕本想在说话,可是没等她开口,后面的督察院左督御史们阳鹤便站了出来,道:“张大人此言差矣,改革成败勿论,究其根本乃是国之政策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如不改则亡国不远矣,无论成败,皆要推行改革。现如今军事荒废,各地士卒十去七八,军中贪污腐败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政治的地步。想当年太祖定鼎中原,大明军事之盛,元蒙鞑子望风而逃。”

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杨鹤接着道:“现如今兵事颓废,辽东建奴猖狂如此,难道诸位大人视而不见?如今皇上乃盛世明军,改辽东军制,一扫辽东颓势,辽东方才有此大胜。臣请皇上成立军机处,同时在全国改变军制,仿效辽东!”

杨鹤的话将大殿上的人都震住了,谁也没想到杨鹤居然会发表这样的意见,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成立军机处已经是出格之举了,现在居然要改革全国军制。不过很多人也明白,辽东军制改革卓有成效,推行军制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不过现在实习军官何其多,如果真的全国改制,恐怕会出乱子啊!很多大臣都出来劝谏,一时间早朝仿佛成了菜市场,吵得很厉害。

天启皇帝一脸平静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的大臣,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这么长时间,天启皇帝早就习惯了如此早朝。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天启皇帝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啪!狠狠的一拍龙胆,大声的道:“都给朕闭嘴!”随着一声响,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天启皇帝指着下面的大臣,道:“一个一个成何体统,都是读圣贤书之人,成何体统。朝堂上是你们吵闹的地方吗?以为这里是酒楼?你们都是酒客?”

“皇上恕罪,臣等罪该万死!”这一幕一点也不新鲜,大臣们自然知道怎么配合,连忙跪倒在地。不过大多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没什么大不了。

天启皇帝也知道只能这样,摆了摆手,道:“军机处之事就这样定下来吧!内阁仿照内阁写一个章程出来,朕看看之后在定。至于军机大臣,诸位爱卿都回去想想,下次廷议便推举内阁大臣。不过朕把话说在前面,这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不同,不限文武,有能者居之。退朝!”说完天启皇帝便站起身子走了出去。

大殿里的大臣们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没有了刚刚激动地模样,仿佛刚刚争吵的不是他们。

站在首位的孙承宗脸上带着笑容,成立军机处的事情天启皇帝在私下里已经和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商讨过了,这次大朝会不过是走个形式。虽然争吵严重,不过官职最高的也就是左督御史杨鹤了。

不过孙承宗倒是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那便是兵科给事中袁崇焕。虽然给事中不过是五品官,可是谁也不敢小瞧这个官职,那可是皇帝的近侍。看来天启皇帝将袁崇焕放在这个位置,也是有考量的意思啊!孙承宗如是想。

“袁大人,不知道能否和老夫聊聊?”孙承宗笑着看着袁崇焕,道。

没想到是孙承宗,袁崇焕顿时一愣神,连忙施礼道:“下官见过大人,不知大人有什么事情垂询,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面对孙承宗这位大明官场第一人,袁崇焕丝毫不敢施礼,身子微躬的站在一边,等待着孙承宗问话。

走在路上的大臣有意无意的看向这边,孙承宗的一言一行可都是非常的惹人关注。不过孙承宗却毫不意思,伸手将袁崇焕扶起,笑着道:“袁大人不必拘礼,老夫就是想和袁大人聊聊军机处的事情。”

“大人深思远虑,下官不敢班门弄斧!”袁崇焕从没有接触过孙承宗,此时便有些不敢开口。

“袁大人,老夫并不是不能容人之人,袁大人有什么想法但讲无妨。老夫观袁大人似乎意犹未尽,老夫愿洗耳恭听!”孙承宗似乎没有放过袁崇焕的意思,脸上带着笑容,眼睛微眯着看着袁崇焕。

实在是推不开,袁崇焕自然不会再推,笑着说道:“既然大人由此雅兴,不如让下官做东,找一个地方下官陪大人好好聊聊?”袁崇焕此时也是仗着胆子,小心翼翼的看着孙承宗。

“这样啊!如果袁大人不嫌弃,那就到老夫那里去吧!”孙承宗笑了笑,看着袁崇焕道。

“下官求之不得!”孙承宗的府上可不是谁都能去的,袁崇焕赶忙答应下来。

第五百三十章 布置

时间慢慢的过去,转眼间便到了三月份,京城虽然已经有些春天的意思了,可是气氛依旧有些低。大明朝这一个月来变化不小,不管大臣们愿意不愿意,军机处已经正式建立了。

这个凌驾于六部之上的衙门,已经在内阁对面的宫殿开始办公了,这个没有敢忽视的衙门已经开始行驶自己的权利了。不过大臣们谁也没有想到,首辅军机大臣的人选便是孙承宗,他的调任足以让人看出天启皇帝对军机处的重视。

如果说孙承宗的调任让所有人吃惊,那么接下来几位军机大臣的认命,则是让朝野都为之震动。其中排名第一位军机大臣乃是定国公徐希,接下来乃是魏国公徐弘基,第三位乃是大名鼎鼎的黔国公木昌祚,第四位乃是英国公张维贤,最有一位则是成国公朱纯臣。

这几位国公乃是大明朝仅存的几位国公爷,这一次全都被天启皇帝抬出来了。一时间朝野上下震动非常,可以说是举朝哗然,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文官集团的反对声,前所未有的激烈。

不过谁也没想到,天启皇帝对于反对的奏折一概留中不发,闹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天启皇帝只能在军机处中增设的给事中的职位。当然这些职位都是由文官担任,名义上是诸位军机大臣的助手,实则是文官集团安插在军机处的钉子。

圣旨已经在半个月前下去了,接下来便是等诸位军机大臣进京了,在京的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倒是都没耽搁,第一天便上班了。至于在南京的魏国公和云南的黔国公恐怕还要等些日子,不过军机处的职责已经开始旅行了。

天启皇帝的暖阁中,以孙承宗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都恭敬的站在下面,等待着天启皇帝说话。这是军机处成立以来,天启皇帝第一次将几个人叫到这里。

对于几位国公来说,此时心中可以说十分的复杂,自从永乐之后,武官在朝堂上逐渐失势,诸位国公爷也早就成了摆设。除了领兵世镇云南的黔国公和南京的魏国公,早就没有了实权。

打量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几位国公爷,天启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其实天启皇帝的心里也不想用这些人。尤其是成国公朱纯臣,李自成兵围北京,就是这位与国同戚的成国公打开了朝阳门,将李自成放了进来。与誓死不渝的黔国公木天波差远了,其余的几位国公除了定国公的后人战死,其余的也都投降了清朝,可是那些都是他们的儿子或者孙子,只有朱纯臣是他本人。

大明朝的武官早已经没落了,想要找出有地位的非常的不容易,想要提升武将的地位,首先要有几个人镇场面。在天启皇帝看来,这五位国公,无论能力如何镇场面是在合适不过了。在天下武人的眼中,这些人就是武官的代表。天启皇帝重用他们,就是告诉天下人,武官的地位不一样了。

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几位爱卿除了孙先生,全都是与国同戚的国公,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一点朕非常的清楚。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同心戮力,为了大明朝。”

“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个人连忙跪倒在地,这几个人年纪都不小了,自然不会笨到挑衅天启皇帝的权威。更何况自从登基开始,天启皇帝展现出来就是强势的一面。

虽然心里不想用这些人,也打定主意早晚将这些人换掉,可是现在还是要靠他们。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诸位爱卿,军机处已经成立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要办了。几位爱卿听好,这是军机处的第一份差事,希望诸位爱卿不要让朕失望,都起来说话吧!”

“谢皇上!”几个人恭敬的站在一边,等待着天启皇帝说事情,他们心里都清楚,如果第一件事情都办不好,那么军机处不过是笑话。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转过头对一边的英国公道:“英国公,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办。朕准备将驻京所有的军队进行改制,挑选精装,选拔将领。朕会派孙传庭和你一起,希望爱卿不会让朕失望。”

“是,皇上!臣决不辜负皇上期望,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国公面色丝毫不变,可是心里却非常的清楚,天启皇帝既然说派孙传庭和自己一起,那么意思已经十分的明显了。

将目光转向一边的定国公,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定国公,朕希望你将北六省的军队情况好好的整理一下,朕不是要表面上的东西,朕要知道真实的东西。这件事情朕派锦医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协助你,希望你也不要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明白了!”与英国公不同,定国公有一副武人的样子,话不多,可是总能够让人放心。

天启皇帝低着头想了想,这次的目光去却落到了一边的成国公身上,笑着说道:“成国公,这最后一件事情十分的重要,朕希望你能担起来,有关大明的百年基业。”

“皇上又是尽管吩咐,臣自当尽力而为。”成国公脸上带着差异,刚刚天启皇帝交代的可都是大事情,不知道给自己的是什么事情。

“朕打算在京城成立一个国武监,地位和国子监等同,招纳全国各地的武人和将领后代。传授他们武艺以及领兵作战的战法,为大明朝的军队培养出一批新的军官。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朕会让工部尚书袁可立和你一起做,千万不要马虎啊!”天启皇帝想了很久,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成国公来办,毕竟有袁可立在一边,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成国公没想到天启皇帝给自己的居然是这样的差事,虽然天启皇帝说的重要,可是成国公怎么都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重要。不过他也不敢有丝毫的耽误,连忙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办好。”

事情都交代的差不多了,天启皇帝的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笑容转向了一边的孙承宗,严肃的道:“先生,这几件事情都不是小事情,先生就居中调停吧!朕就不多说什么了,想必先生也明白怎么做。”

“是,皇上,臣明白。”孙承宗脸上表情丝毫不变,他自然明白这是天启皇帝让自己盯着这几位国公。想来这几位国公也能听明白,彼此心照不宣。

这次的事情算是彻底交代完了,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到了一边的王承恩的身上,沉声说道:“王承恩,徐爱卿还没有来吗?”

“回皇上,徐大人已经在外面了!”王承恩恭敬的躬着身子,语气轻缓的道。

舒了口气,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撩起衣服跪倒在地,道:“臣徐光启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徐光启,摆了摆手,道:“爱卿免礼平身!”等到徐光启站起来,天启皇帝接着道:“徐爱卿,朕今天找你来有几件事情!”

“皇上吩咐!”徐光启神色间没有丝毫的变化,对于他来说,天启皇帝只会交代自己能办的事情。至于自己不能办的事情,天启皇帝从来不会找自己来。

略微沉思了一下,天启皇帝开口道:“以后爱卿就不要在做内阁大学士了,去军机处做个军机大臣吧!相比于内阁,朕觉得爱卿更适合军机处,不知道爱卿以为如何?”

“回皇上,臣并无异议。”这种事情天启皇帝根本不用询问臣子的意见,现在为了也是给徐光启一个尊重的态度,并不是要和徐光启商议。

“另外以后火器厂就挂到军机处的下面,朕在京郊重新画出一块地,那里新建一个大规模的军械厂。以后火器厂分为两部分,研究新的武器和生产要分开,朕把工部和兵部的将作监全都划过来。具体怎么做,爱卿自己掂量着处理就好。”天启皇帝盯着徐光启,严肃的道。

这件事情不是小事,徐光启其实早就想这么做了,不过一直颇有顾虑。现在天启皇帝既然提出来,徐光启顿时有些激动的道:“臣明白,一定将事情办好!”

点了点头,对于徐光启的办事能力,天启皇帝自然是放心的很。想了想,又开口道:“造船厂那边怎么样了?”这件事情天启皇帝也十分的关心,这里面可是牵扯一个很大的计划啊!

“回皇上,现在造船的进度已经走上了正规,大概一个半月能够造出一艘战船。火器厂交给戚将军的战船已经有七艘了,到年底之前应该能达到十五艘。这已经是极限了,在多恐怕没有办法了!”徐光启自然知道天启皇帝在想什么,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饭要一口口的吃,想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那是不可能的。

第五百三十一章 步伐

看着有些无奈的徐光启,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略微沉吟了一下,道:“徐爱卿,在辽东半岛的金州和山东半岛的登州,在建两座造船厂。朕准许爱卿在朝廷各地抽调人手,一定要尽快将这两地的造船厂建起来。至于怎么做,造什么样的战船,爱卿自己把握。”

出乎天启皇帝的预料,徐光启的脸上兵为露出开心的模样,反而皱着眉头道:“皇上,臣觉得是不是在考虑考虑?”

微微一愣,天启皇帝没想到徐光启会这么说,不过天启皇帝也知道,徐光启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开口道:“爱卿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朕不会让爱卿为难。”

徐光启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皇上,无论是建造战船还是建造火器,全都花费颇多。现在国库刚刚有些起色,臣觉得是不是等两年在建造?”

虽然徐光启的话说的很是委婉,可是天启皇帝却明白了徐光启的意思。大明朝没钱,或者说天启皇帝没钱,如此大规模的建造,徐光启真的很担心朝廷负担不起。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徐爱卿,钱的事情爱情不用担心,朕绝不会差你一分钱,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爱卿要好好的落实。”

“是,皇上,臣定当尽心竭力!”天启皇帝走这样说了,徐光启自然不敢再有什么犹豫,恭敬的行礼道。

天启皇帝笑着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事关大明朝的前途和未来,希望诸位爱卿同心戮力,不要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等定当尽心竭力!”几个人连忙躬身施礼,在天启皇帝的示意下,转身走出了宫殿。

看着众人走出去的身影,天启皇帝伸了一个懒腰,脸上的带着几分期望。如今已经是天启三年了,希望自己这一番布置不要出什么问题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明朝这台国家机器开始了快速的运转,最直观的便是城郊那庞大的工程。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全都在议论这件事情,天启皇帝建立国武监。

要知道大明朝有国子监,那是这个时代文官们的学校,虽然很多武勋世家的子弟也在那里读书,不过那是要走仕途的。现在建立了国武监,天启皇帝重武之心谁都看得出来。这让很多武人看到了希望,同时很多人也都在跃跃欲试。这场好武的风暴,随着消息的传开,很快便扩展到了全国。

军机处的建立,则是让很多手握兵权的人看到了希望,现在虽然只有几位国公爷,可是天启皇帝已经传下话了,以后武将都有入军机处的资格。另外各地的武将全都划归了军机处直辖,虽然时间上短,可是武官们也看到了希望。

武将的地位开始抬头,虽然文官们不愿意看到,可是武将们确实非常的高兴。虽然这只是个开始,可是很多人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强武弱的局面肯定会改变过来。

文官们虽然颇多微词,可是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有几个人虽然上书弹劾,可是全都被天启皇帝下了诏狱。当然用的不是弹劾的罪名,而是其他的罪名,锦医卫和东厂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朝中也有很多文人清流,其中还真的就有没有把柄的,虽然这样的人很少,可是到底还是有几个的。这让天启皇帝大喜过望,在考察过能力之后,全都被天启皇帝外调了。

在天启皇帝的强力推动下,朝中的这波改革逐渐的推行了下去,虽然还没有见到成效,可是已经开始进行了。

时间很快便到了五月,云南的黔国公终于进京了,不过来的不是当代的黔国公木昌祚,而是他的孙子沐天波。天启皇帝便将沐天波传到了宫里面,对于这位大明朝的忠臣,天启皇帝还是非常的好奇的。

在清军南下之时,南明朝廷已经要灭亡之际,沐天波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投降,反而保护着永历皇帝逃到了缅甸。后来缅甸国王派人抓捕明朝文武官员,共计四十二人。这四十二人里,只有沐天波锤死十几人之后,力战而亡。

此时的沐天波不过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看起来朝气蓬勃,见到天启皇帝之后,撩起衣服跪倒在地,道:“臣沐天波,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皇帝走到龙椅上坐下,摆了摆手,道:“免礼平身!”等到沐天波站起来,天启皇帝才接着道:“这次朕召黔国公进京,封以军机大臣,不知道黔国公为何没来?”

在大明朝,文官总是会出现抗旨的事情,无论是皇上还是大臣都已经习以为常。想要借着这个名扬天下的人,那是大有人在,天启皇帝也不在意。不过武人就不同了,但凡抗旨不遵,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见天启皇帝面色阴沉,沐天波连忙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道:“启禀皇上,家祖年岁以高,身体也不是很好,云南到京城路途遥远,恐怕很难走到京城。原本家祖是准备写折子陈情的,可是未免皇上有所误会,才派臣前来的。”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对于这点天启皇帝是知道了,沐昌祚确实已经老了,恐怕也没有几年好活了。沉吟了片刻,天启皇帝缓缓的道:“是朕思虑不周,黔国公为大明镇守云南,有大功于国啊!”

“皇上,沐家世代沐浴天恩,乃是皇上对沐家最大的恩德。镇守云南本就是沐家的职责,不敢贪功。”沐天波连忙躬身施礼,恭敬的道。虽然远在云南,可是沐家在京城也有耳目,对于这位少年天子的所作所为也是一清二楚。

沐天波心里十分的清楚,不要看面前的皇帝年轻,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可是无论是手腕还是威势,那可都不是先帝可比的。面对天启皇帝,沐天波可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深深的看了一眼沐天波,这个少年果然不简单,天启皇帝眉头微蹙着,道:“既然黔国公不能来,那世子怎么也没来?反而将你派来了?”

心里叹了口气,果然和父亲说的一样,天启皇帝定然要问的。按照道理说,自己的爷爷不能来,那就要派父亲来,现在自己来了,难免天启皇帝心里不舒服。

“皇上,家父虽然年纪不大,可是身体却不太好,这些年一直是疾病缠身,实在不利远行。家祖将臣派来,乃是希望臣能够在圣驾之前,陈明缘由。”把话说到这里,沐天波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爷爷不能来,父亲也不能来。

偷眼看着天启皇帝,沐天波很担心触怒了天启皇帝,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自己到京城来的原因。如果上书陈情,恐怕黔国公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天启皇帝也会觉得沐家有割据云南之心,那事情就大条了。

不过沐天波白担心了,天启皇帝的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因为天启皇帝早就知道。虽然沐天波说的很像假话,可是天启皇帝知道这是真的。无论是前世的记忆,还是锦医卫东厂的密报,沐天波都没有说谎。

沐昌祚很快便会死去,沐启元也没活几年,不然沐天波也不会那么早接任黔国公。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算是认同了沐天波的说法,道:“朕知道了,朕会派人到云南去慰问黔国公和世子,沐氏一门乃是朝中柱石,朕自然十分的看重。”

“谢皇上恩典!”虽然天启皇帝派人去,有不相信沐天波的感觉,可是沐天波却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沐天波的心里很清楚,这样的话说给自己听,自己都不一定相信。现在天启皇帝派人去,自己和皇上都能放心,当着自己的面说出来,那就是对沐家最大的信任。

笑着看着沐天波,天启皇帝语气轻缓的说道:“年轻人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朕观爱卿英武非凡,这次就不要回云南去了,在京城做一番事业吧!”

“承蒙皇上器重,臣敢不效死力!”沐天波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在云南混吃等死可不是他的愿望。原本以为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有这样的机会,沐天波自然不会放过。

“朕把丑话说在前面,这军机大臣可没你的份,那是朕给黔国公的官位。黔国公的爵位你能够接替,这军机大臣的身份,可是不能接替!”天启皇帝刚刚不过是做做样子,此时见沐天波没有让自己失望,顿时心情大好,笑着说道。

沐天波一愣,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连忙说道:“皇上,臣年纪尚轻,资历浅薄,不过是依赖祖上余荫。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臣不敢觊觎。不过臣还年轻,想来会有那么一天。”

看着意气风发的沐天波,天启皇帝微微一愣,大笑着道:“好,好,年轻人就要有这样的气魄,朕等着那一天。军机处现在事情很多,正是用人之际,你就到魏国公的手下做些事情。朕已经将东南七省的军事交给了魏国公,你不要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沐天波顿时心中大喜,他对自己非常的自信,自己一定能够干出成就。自己要告诉所有人,哪怕不依靠祖上余荫,沐天波也不比任何人差!

“好,去吧!好好干,不要让朕失望!”天启皇帝面带笑容的下了逐客令。

沐天波给天启皇帝行礼之后,大步的向外走去,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

时间转眼间到了七月,夏日的炎炎的京城,树叶都被晒的卷了起来。皇宫大内到时凉爽很多,天启皇帝坐在龙书案后面翻动着手里的奏折。

“皇上,这是冰过的寒瓜,现在吃刚刚好!”王承恩端过一个瓷盆,里面放着很多的冰块,正中间却是一个不小的西瓜。

放下手中的奏折,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笑着道:“让人切了吧!现在天气热,你让人给后宫的娘娘们送一些去,不要落下了。”

“皇上放心,奴卑已经派人去了,想来娘娘们已经吃上了!”王承恩恭敬对着天启皇帝笑了笑,一边让一边的小太监去切西瓜。

“皇上,魏国公和定国公求见!”陈林快步的走了进来,恭敬的对天启皇帝的行礼,道。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接着脸上便露出了喜色,笑着道:“让两位爱卿进来吧!四个月过去了,想必两位爱卿已经有些结果,朕可是一直在等着啊!”

“是,皇上,奴卑这就去将两位国公爷带进来!”陈林自然不敢怠慢,外面等着的可不是别人,那是大明朝的两位国公爷啊!

功夫不大,魏国公和定国公便在陈林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两个人谁也没有下跪,行礼道:“参见皇上!”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么热的天,两位爱卿依然不辞劳苦,朕心甚慰。又很是疼惜,两位爱卿要保重身体啊!”

“多谢皇上关心,天气虽热,我们的心更热。这乃是事关国脉的大事,臣等自然不敢稍待。”说话的是定国公,一脸的严肃。

魏国公和定国公可以说是两个人类型的人,定国公为人刻板,一丝不苟,十分的严肃。魏国公则是大大咧咧,什么时候都满不在乎。这两个人在一起可以说十分的让人无奈,不过他们同出一脉,同气连枝,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能调和的争执。

天启皇帝笑着看着王承恩,吩咐道:“到凉亭里去吧!让人把寒瓜也送过去,朕要和两位爱卿聊一聊!”

“是,皇上,奴卑这就去准备!”王承恩自然不敢怠慢转身带着人下去安排了。

天启皇帝带着魏国公和定国公来到宫里面的一座凉亭,这是天启皇帝最喜欢避暑的地方。无论天气怎么炎热,这里都会有凉风吹来,让人很是舒服。

伸手指了指亭子中的石墩,天启皇帝笑着说道:“两位爱卿,坐下说吧!今日朕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正好陪两位爱卿好好的聊聊。”

“谢皇上!”两个人也不矫情,来到石墩边便坐了下来。他们都是国公,也是皇亲,真要论起来都是天启皇帝的长辈,自然不会像一般臣子那样。

拿起一块寒瓜,天启皇帝笑着说:“两位爱卿尝尝,这寒瓜可是朕的最爱,用冰凉一下,当真是消暑佳品。”

两个人也不客气,伸手拿过一块西瓜便开始吃,显然是习惯了这样的待遇。

天启皇帝三个人谁也不说话,直到将第二块西瓜吃完,天启皇帝才笑着说道:“虽然朕希望两位爱卿到宫里面多坐坐,不过想来两位爱卿也是有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朕希望的事情啊!”

“皇上,已经四个月了,虽然皇上没有催促过,可是我们心里也着急。虽然魏国公平日里乱来惯了,可是国家大事上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的!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大明朝南七北六十三省的军队情况。军机处已经商讨过了,军制改革需要注意什么,这里面也都全都写了注释。”定国公将一份厚厚的纸张拿出来,面容严肃,一丝不苟的道。

天启皇帝顿时有些好笑,难得定国公打趣魏国公,更难得是还弄出一副十分严肃的样子。

一边的魏国公做在那里傻笑,定国公是他的叔叔,他是不敢顶嘴的。心里虽然不平,可是对这个古板的叔叔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傻笑恐怕是最好的办法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看着定国公,严肃的道:“这份东西给孙先生看过了吗?他有没有说什么?”

定国公心里一动,看来自己没想错,天启皇帝对孙承宗很是看重,这军机处就是要以孙承宗为首。不过对于孙承宗,定国公的心里没有丝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