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鉴定师-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午一开场,瓷器的价格便又创造了新高,一个老收藏家拿出来的一件德清窑黑釉羊尊,因其形体比例宛如尺画,又把绵羊那种温顺的性格表达得十分传神,而且那一层黑釉不仅其如漆,而且釉层的光亮感也十分不俗,最终达到了六百万的高价。

    德清窑的黑釉瓷在第二场也曾出现过,那是方右铭创下七百多万高价的一件黑釉四系鸟钮盖缸,不过那件原始青瓷器在工艺上已经达到了原始青瓷的最高水平,而且个头也比羊尊要大,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其价格比起这件来说便高出了不少。

    这件黑釉羊尊虽然备方面部不错,但是在整体工艺上来讲,也只是威熟青瓷的上品,还没有达到六朝时代顶尖的水准,所以给出的这个价格也算非常合适。

    随着古玩圈参赛者的出场,鉴定师、收藏家、古玩商粉墨登场,每个人拿出的都是自认为最好的藏品。

    一个小时之后,童冬阳再次出场。

    童冬阳的名字一经工作人员叫出来,观众席上便爆发出热烈无比的掌声,不少人甚至都是站起身来,疯狂的鼓着掌。

    毕竟在前两场上童冬阳所拿出来的瓷器那都是价值不菲,加起来已过千万,虽然第二场并没有拿到第一,不过在大家看来,却是具有冲刺超千万瓷器的人选之一。

    童冬阳抱着的箱子比较宽大,让人感觉上似一件高度不高,但是挺宽长的东西,但是整体的尺寸又不是很大,所以大家都在窃窃私语,不知道他这次要拿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宝贝。

    待到工作人员帮忙将箱子小心的打开来,童冬阳慢慢从中取出了一件青釉人骑兽烛台。

    烛台,在六朝时期又被称为骑兽器,是因为在当时比较流行将烛台制成人骑兽的造型,因而得名。

    这件烛台不过20厘米高,一个男子骑在麒麟之上,双手握着麒麟之角,头上戴着网纹卷沿的高帽,帽子中间显然是空的,可以用于插蜡烛。

    这骑兽的男子深目高鼻,颌下有须,衣服上装饰着圈点纹,是很典型的六朝胡人造型,身下麒麟则伏卧于地,龇牙嗔目,既显出了骑者的风范,又显出麒麟的凶猛,形象十分生动。

    就在众人啧啧称奇的时候,没想到童冬阳的手又伸进了木箱子中,从中又拿出了一件造型相似的人骑兽烛台来。

    这件烛台同样高20厘米左右,男子的造型和前者几乎一模一样,同样是身穿胡服,深目高鼻,颌下有须,衣服上装饰着圈点纹,头戴高帽,帽子中空可以用于插蜡烛。

    只是他身下的骑兽变成了一头飞狮,这飞狮仰首蹲卧,双目圆睁,张口露齿,颔下有须,项背分别披着鬃毛,腹部两侧刻画有羽翼,四足屈于腹下,尾巴呈蕉叶状。它胸部凸出,身体弯曲,臀部翘起,体态矫健神俊。

    这两件烛台显然是一对,就这样并排放在桌上,顿让场中的人发出阵阵惊嘘声来,且不说这造型是如何的丰满逼真,如真似幻,好象每个人都能够看出制瓷师傅用手将这造型捏出,脑袋里幻想着那副胡人骑兽的英武图案,光是这通体施着的青黄色的釉,便显得相当饱满完美,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岁月历练过的痕迹。

    烛台这东西在六朝时期肯定是家家户户都用过,六朝时期的瓷器虽然主流为南方青瓷,制成品也多以汉人为主,不过,在东汉时期,由于匈奴的分裂,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降,帅众内迁,导致了大部分的胡人迁入中原之地。

    从东汉开始后,魏、晋时期,随着匈奴不断的分裂,更多的胡人迁入中原及南方,所以在六朝瓷器中,也出现了不少反映胡人生活的瓷器。

    只不过,由于胡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所以这样的瓷器本身数量就颇少,更别提如此具有神韵的瓷器了,这样的瓷器能够得到一件已经是罕见了,没想到童冬阳竟然能够凑威一对,其中所耗费的心血是难以想象的。

    众人纷纷讨论,不知道这一对烛台究竟会提升到何等价格,很多人甚至都处于了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相比于这些人,参赛者虽然也有激动的成分,但是大多数都显得十分平静。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收藏家,对心性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收藏瓷器,如果听信卖家吹嘘出来的故事而贪了心,见啥买啥,那就只有吃亏的份,所以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首先便要心静。

    然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不止是新手,很多老手,在遇到一件相当难得的瓷器之后,往往便会陷入走火入魔的状态,不买下来便不过瘾,夜里是魂牵梦萦。

    而且因为古玩本身的利润和增值空间极大,所以不少新手就沦陷为了购物狂,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的赝品,这样的事情在古玩圈子里天天都发生着。

    而能够坐在这里参赛,能够拿出一件数百万的瓷器,看上去简单,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苦练啊。

    赵卓这边也是在细细的鉴定着,以他现在的眼力和知识,不仅能够从瓷器本身的特征上判断真假,更可以从瓷器上散发出的古韵来进行判断。

    几分钟后,他便将两件烛台鉴定完毕,淡淡一笑道:“好一对辟邪烛台,场比赛算是煞费苦心了。”

    纪小帆也颔首道:“是啊,一头狮子,确实颇有神韵啊。”

    童冬阳为了这那一头麒麟,赵卓却笑道:“那可不是狮子,乃是辟邪啊。”

    “辟邪?”纪小帆希奇道。

    赵卓笑着解释道:“辟邪是中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钮、钟钮上常用辟邪为形象。在六朝时期,辟邪形象的雕刻作品十分盛行,很多王公贵族的坟墓前便列有辟邪,来表现其身前的显赫地位。象这种雕以辟邪的烛台便被称为辟邪烛台,在六朝时期特别是西晋时期的特有器物,这对烛台最特别的地方便在于使用了胡人形象,加上这辟邪,其主人应该是当时胡人中颇有身份地位的贵族了。”

    纪小帆听得这才恍然大悟,纪渊在后面含笑道:“小帆,鉴定东西不能光靠在鬼市里面混,虽然能够练出一身的眼力,不过却欠缺了大量的知识,古玩的价格并不仅仅在于其古玩本身,而在于如何利用古玩来推测出其背后的价值,若是光落眼于古玩而忽略了其背后的东西,那么你估出来的价格也就和真正的价格相差甚远了。”

    纪小帆听得连连点头道:“爷爷,我知道了,日后一定会好好读读书,把眼力和知识融合起来。”

    崔世烟却在一边笑道:“纪老,小帆的知识在年轻人一代算是不错了,我在小帆那个年纪,可还是没摸到门道呢。怪就怪我这师弟,就象石头里蹦出来一样,天知道他怎么什么东西都知道?”

    听得崔世烟这么一说,景瑶便不由莞尔道:“崔馆长说得对,和赵卓在一起呆久了,连我都觉得知识实在太匮乏了。

    纪小帆顿时松了口气,讶然道:“原来连景小姐也有这种感觉啊,我是跟着赵大哥去了几趟鬼市后,后面去了都不太敢支声了,真真假假他是一眼看出来了,真是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啊。”

    众人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赵卓则是一脸苦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六十五章 贵器层出

    相比起赵卓几人毫无压力的闲谈,童其州的眉头却是微微皱了一下,似乎没料到童冬阳手里有这么好的东西。

    童家和方家的几个参赛者一看这情况,也都纷纷傻了眼,自知不敌的摇了摇头,童冬阳虽然只有三十来岁,但是过人的手腕却是在圈子里出了名的。

    当然,若是这烛台是一模一样的一对,估计他也可能把砸掉其中一个,这样一来不就成孤品了么?

    评委们也被这一对辟邪烛台所震撼,也都认为拥有此物的主人乃是六朝时期的胡人贵族身份,几经斟酌之后,评委说出了最后的评估价格,为八百八十万!

    话音一落,会场里顿时发出阵阵惊嘘声,目光全都集中在了童冬阳的身上,虽然那件瓷器并不是自己的,但是一个个也感觉心脏砰砰狂跳着,斗瓷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拿瓷器来进行比赛,而是让观众目睹着一个个千万富翁的诞生。

    才三场比赛,已经出现了数个手中瓷器超过千万的参赛者,在场没有人不为之动容的。

    童冬阳嘴角也不由一咧,对这个价格显然也是颇为满意的,毕竟第二场比赛的最高价也不过七百五十万,这一对辟邪烛台足足高出了一百多万,第三场第一名的桂冠便已是囊中之物了。

    童冬阳下了台之后,紧接着便是随后的参赛者出场。

    只不过,因为前面出现了这天价的辟邪烛台,不少本来神彩飞扬,准备大露一下身手的参赛者都一下子没了底气。

    来这里参加斗瓷节的人,无非就是两种,其一是想让手里的藏品拍个好价钱,因为这斗瓷节和普通的拍卖行不一样,拍卖行吸引的人虽然多,但是在口碑上却不及斗瓷节,尤其是几个评委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由他们共同鉴定出来的东西那几乎就不可能有赝品出现。

    但是,在平时你要想单独找到这几个评委鉴定,那就没那么容易,这就无形中赋予了拍卖品额外的含金量,再加上斗瓷节的名声在外,不少外地的商人也都是慕名而来,所以在后面的拍卖会上一定能够拍出更高的价格。

    其二,无非就是想要博个名气,露露脸。

    对收藏家而言,有的人喜欢将自己收藏的东西束之高阁,不轻易示人,任谁也甭想看到这些藏品的真容,但是有的人呢便喜欢把藏品展示给其他人看,越值钱便越想让入知道,当然所看的人也多是古玩圈子里的人。

    这倒不是他们不懂得财不露白的道理,而是能够将耗费心血从万千赝品之中挑选出来的珍品展示于人,这是一个收藏家所特有的自豪感。

    藏家们纷纷亮出手中藏品,只是价格上离这一对辟邪烛台相差甚远,似乎六百万和八百多万之间就象一个断层,谁也没有办法把足够弥补这断层的藏品塞到里面去。

    在不久后,童其州也终于出场了。

    童其州已经是两度失利,第一场虽然拿出了慈禧御用的青龙瓶,但是却敌不过童冬阳的张之洞釉里红方瓶,得了第二名。

    第二场,所拿出来的青釉莲瓣纹盖罐稳稳的压住了童冬阳的双龙兽耳青瓷罐,然而,位置还没坐热,便陆续被方右铭和陈才远的藏品所击败,最后拿了个第三。

    不过,作为童家三大产业之一的童氏玉石贸易公司总经理,童其州的身份还是引得了众人的关注,这一场,他所拿出来的乃是一件青釉褐彩双头鸡首壶。

    中华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甚至于在汉代曾经将鸡形容成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西晋、东晋的墓葬中有大量陶瓷鸡和鸡舍出土,以鸡为装饰的瓷器盛行一时,鸡首壶就是其中一种。

    鸡首壶乃是因其壶嘴作为鸡首状而得名,创烧于三国末年,在西晋到唐朝初年都十分流行,双头鸡首壶出现在东晋时期,显得别具一格。

    此壶为盘口,两个鸡首并列位于颈部,壶腹鼓起,平底,在鸡首后方有一弧形柄连接着口沿。

    比起普通的双头鸡首壶,这一件壶的鸡首烧制得十分精细,甚至于眼睛和头冠上都点上了褐彩,让人顿觉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让人称道的还有它的釉色,其釉色淡青,还有种有晶莹光洁感,莹润如玉。

    其釉层厚而均匀,胎釉结合牢固。

    而一般的六朝青瓷,其釉不但薄而且淡黄,或者是绿中发褐,色泽很少有这样的滋润感,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釉层就算拿到唐朝时代也算是十分上层的釉色了。

    在唐朝以前的瓷制品,瓷器入窑焙烧时,釉汁因流动性过大而下流,在器物下部凝聚成蜡泪状或玻璃珠状,被称为垂釉,但是这件瓷器几乎就没有垂釉现象,显得十分的饱满均匀,并且没有斑点,没有剥落,工艺也颇为上层。

    至于这瓷器的年代,便很快的被断在了西晋年代。因为西晋时期,制瓷已成为南方一项新兴的手工业,从瓷土的洗选,拉坯成型,挂釉到入窑烧造,分为多道工序,由多人组合完成。当时优秀的制瓷匠师们已掌握了釉中氧化铁的恰当比例,并基本控制了还原焰的烧威气氛,所以能够烧出色调稳定、匀净无瑕的作品来。

    不过,这件双头鸡首壶虽然造型别致,釉色上层而饱满,但是其总体价值依然比不过贵族曾经使用过的辟邪烛台,最终这件瓷器的价格被评估为了七百五十万,离后者差距了整整一百万。

    听到这价格,童其州也只是淡淡笑了笑,只要是古玩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斗瓷节的前三场那都是用来预热的,真正天价级的藏品那就是要到后三场才会出现。

    而且,比起前三场高价瓷器很少出现赝品来说,后三场高价中出现赝品的几率则大大的增强了。

    后三场分为唐五代时期瓷器、宋朝瓷器和元明清时期瓷器,这三个阶段都是制瓷的高峰期,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仿瓷品,加上其高价位的诱惑和现代造就的能以假乱真的高仿品,在历届斗瓷节上,都不乏出现数百上千万的藏品被鉴定为是赝品。

    所以说,相对于前三场而言,三四百万的差距根本不值一提了。

    所以,纵然到如今来说,童其州已是三度失利,但是却没有丝毫的担心,他脚步沉稳的下了台,回到位置上时,还不忘夸奖了身边的童冬阳几句,虽然大家貌合神离,但是有些事情却还是要做给外人看看的。

    这件双头鸡首壶虽然填补了六百万到八百万之间的断层,但是在随后的比赛中,却显得有些独树一帜。

    没过多久,有个相貌颇为稳重的中年鉴定师,拿出了一件让众人惊艳不已的黑亮釉龙柄龙首壶。

    虽然六朝时期以动物为柄为首的壶类不少,但是以龙为柄的却是未曾见过,光这龙柄便已是孤品,更何况还有个龙首昵?

    谁都知道龙乃帝王之家的象征,这在六朝也是如此,再加上这龙柄龙首壶的黑釉宛如黑漆一般,便被不少人认定为是德清窑烧制出,由皇家专用的物品。

    场内是议论纷纷,争论不停,很多人都认为这件瓷器的价值能够超过那件八百万的贵族烛台。

    然而,这件瓷器最后却被评委鉴定为是赝品。

    那个中年鉴定师听到这事情后,脸顿时变得煞白,扑通一下子就晕倒在了地上,主办方连忙叫来医务人员,将他送往医院。

    这过程中,便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件瓷器是这个鉴定师花了两百多万从外省的一个文物贩子手中收购来的,说是刚从王陵里挖出来的货,而那段时期确实刚好有六朝某王陵被盗掘的消息,这个鉴定师立刻找人借了一百多万,将自己存款里的钱也都取了出来,买下了这件瓷器。

    可怜这个鉴定师在做鉴定这一行已有十个年头,一向也算是谨慎得很,哪知却阴沟里翻了船。

    众人听得不由唏嘘不已,颇有几分同情,不少人也好象泼了一盆凉水,从狂热中清醒过来,毕竟做古玩这事情,高利润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呢。

    没过多久之后,便轮到方右铭上台了,方右铭拿出来的是一组鸟形杯,杯子大小一致,但是上面的飞鸟造型备不相同,又有着相似的神韵,也成为了场中的亮点。

    不过,这一组鸟形杯在外形上始终没办法和辟邪烛台相比,最终价格也只有六百多万,童冬阳的一对辟邪烛台一直处于最高位,任谁也无法和他相比,不久后,陈才远也上了台,他拿出来的一件越窑青瓷器颇为罕见,无论在造型还是釉色上都十分别致,然而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评委们也只给出了七百多万的价格,童冬阳仍1日稳稳的站在第一位上,傲视群雄。

    时间过得飞快,又是半个小时过去,终于轮到赵卓上台了。

第六十六章 阴阳眼进化

    赵卓一上台,便立刻让场中的气氛又热烈了起来,第一场,他拿出的仿珐琅彩真假难辨,就连评委也都纷纷离席,把不少人惊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场,他拿出了阳羡青瓷,地地道道的紫砂器,也是让人大开了眼界,虽然这两件瓷器都未评估到天价之列,但是却十分少见。

    赵卓这才抱上来的箱子并不大,仅有30厘米高的样子,随着他将箱子打开,观众们都屏住呼吸,准备看个究竟。

    然而,当东西一展露出来的时候,坐在前排的参赛者们则是一个个倒抽了口凉气,不为别的,只因为赵卓拿出来的竟然是一件青瓷莲花尊!

    蓬花纹路出现在瓷器上面,首见于六朝时代的瓷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使得佛教得到扶持,蓬花题材无处不见,在第二场和第三场的藏品中,各种莲花碗、莲花熏炉,蓬花茶具等等,都应有尽有。

    然而,莲花尊却和这些都不一样,它是南北朝青瓷中的一种特异作品,器型一般高有50…70厘米,高的甚至能够达到80多厘米,其不仅器形高大,造型也相当别致,一般尊上都贴有龙纹或者飞天,肩部还有粗壮的复式耳,从肩部、腹部到底座,有着成堆的莲瓣。

    而最重要的是,为了表现莲瓣、忍冬、菩提、飞天等带有佛教色彩的图案,工匠用尽了浑身解数,堆望、刻划、模印……六朝青瓷的装饰技法,几乎全部被用在了蓬花尊之上,所以比起同时期的六朝青瓷而言,青瓷莲花尊是一种装饰得近乎繁缛的青瓷艺术品,其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颠峰,更有“青瓷之王”的美誉,不少青瓷莲花尊一经出土便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不过,赵卓这一件青瓷莲花尊却好象是缩小版的一样,个头不过30厘米高,但是造型却分明就是莲花尊的造型,而且那釉色光洁青翠,宛如碧玉一般。

    普通观众不认得青瓷莲花尊,只为它那繁琐的装七布而啧啧称奇,参赛者和评委们则是眼睛睁得大大的,想要看分辨这小型莲花尊究竟是不是赝品。

    在众人分辨的时候,赵卓也没有闲着,这件青瓷莲花尊其实是在比赛前一天他才从鬼市上淘回来的。

    和普通入鉴定古玩,必须要对其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观察不一样,有着一双阴阳眼的赵卓,拥有看穿古玩灵气的能力。

    深藏于地下的古玩,灵气自然而聚集于器中,出土后也久之不散。而且,赵卓如今所见有灵气的古玩数量已有上百件,他甚至能够根据灵气的浓度、大小等来推断出瓷器的大概年限,由此推断出来的结果比起从造型、工艺等分辨出的结果更加准确。

    这件小型的青瓷莲花尊也有着颇为浓密的灵气团,因为那天赵卓在鬼市上淘宝时已吸收了不少,体内灵气处于饱和状态,所以他便没有对这件瓷器动手。

    如今站在台子上,赵卓也知道就算评委要分辨,那也要耗费不少的时间,所以他便趁着这机会钻进了灵气空间,将那团浓密的灵气团吸入了体内。

    灵气团一经吸走,本来构造出的灵气空间也紧跟着迅速的消失,赵卓的意识回归本体,待到睁开眼睛再看这青瓷莲花尊的时候,他豁地吃了一惊。

    这件本来已经被吸走灵气的青瓷莲花尊上竟然散发着淡淡的灵光,宛如星尘点点,游历在瓷器周身。

    赵卓忍不住暗嘘了一声,旋而又立刻镇定下来,认真的思索起来,如果这件莲花尊上本来就有灵光,那么自己该在吸取灵气前就应该能够看到,然而,这事情却发生在吸取灵气之后。

    赵卓豁地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双阴阳眼又进化了!

    阴阳眼的进化并不是第一次,早在几个月前,因为不断吸收灵气,阴阳限便获得了过目不忘的能力。

    后来虽然灵气混乱,在老中医的治疗下好转过来,又修炼了九甲磐石劲,如今体能是不断的提升着,也许正因为到达了某个临界点,阴阳限发生了再次日勺变化。

    赵卓此时才真正镇定下来,他定眼朝着这青瓷莲花尊看去,那些淡淡的灵光就好似夜晚里萤火虫的光芒一般,环绕在这莲花尊的周身,宛如有着生命一般。

    赵卓伸出手去,一指点在了游过的一点灵光之上,刹那间,有一种电流般的感觉从手指处清晰的传来,眨眼间便钻进了大脑里。

    赵卓的眼前豁然间出现了一副场景,清晨时分,在一片窑场的木棚下,细雨蒙蒙的下着,一个古代的窑工身披蓑衣,坐在凳子上,手上拈着笔,捧着一件素胎,熟练的在上面勾画着图案。

    画面渐渐的拉伸,原来窑场里并不止是一个窑工,还有着几个、十几个、二三十个窑工都坐在这木棚下,每个人的手里,或者面前的桌上都有着一件灰白色的素胎,有的仰望天空,冥思苦想,有的正在素胎上细细的勾勒着。

    这场景一闪而过,赵卓几乎觉得好似做了一场梦一般。

    会场里所有人白勺目光都集中在这青瓷莲花尊上,反而忽略掉了赵卓的表情,唯有墨灵发现了他的异常,询问道:“大哥哥,你怎么了?”

    赵卓心里还没有定论,摇摇头笑了笑,然后毫不迟疑的伸手点在另一个灵光之上。

    又是一股电流传来,赵卓眼前豁地又出现了另一副场景,这件青瓷莲花尊和众多大小不一的莲花尊都放在空地之上,一个工头模样的古代男子正将一件件瓷器拿起来检查,发现其中一件有裂纹,便将其放在一边,而完好的则放在了木箱子里,由人将其搬到马车上。

    画面依1日一闪而过,赵卓微微蹙起眉头,伸手又点在了飞过的灵光之上。

    场景又回到了窑场的那个木棚下,又是那个窑工,此时,他正坐在凳子上,那件素胎经过雕刻、堆望、模印,已经成了一件灰白色的莲花尊,他从小碗里舀起一勺青瓷釉浆蘸在了莲花尊上,然后迅速拿起一根竹筒,将釉浆吹散。

    赵卓神色严肃的一指指点在这些灵光之上,每点一点,灵光便会传递来一片场景,而凡是被点过的灵光并没有消失,而是光泽黯淡了一下,游动的速度也缓慢了不少。

    而赵卓也渐渐的明白过来,这些灵光所传递来的东西,竟然是这件青瓷莲花尊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每一点灵光都代表着一段极短的经历,而且循序不一,赵卓也是一连看了十几个片段才将这些东西组合起来。

    而这些记忆中,出现得最频繁自勺便是在窑场时的场景,无论是窑工的制画琢器,还是蘸釉吹釉,或是镟坯挖足、入窑烧制,都历历在目。

    不过,在烧成后装上马车送离窑场之后,记忆片段便就减少了许多。

    赵卓却是背后出了一身冷汗,心头唏嘘不已,他很清楚阴阳眼经过第二次进化后,竟然能够看到青瓷莲花尊所承载的过往。

    都说万物有灵,但是他亦未料到这莲花尊竟然还能够承载如此多的记忆,虽然还不清楚这些记忆为什么烧成前比较多,烧成后比较少,但是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赵卓的预料。

    他随即想到了更深的一层,或者,并不只是这件青瓷莲花尊承载着记忆,可能有着灵气存在的古玩都可能承载着这样的记忆。

    唏嘘之中,他便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墨灵,墨灵听得也是眼睛睁得大大的,没料到还有这种事情,毕竟她也是纯粹的灵体之身,却看不见古玩上有着灵光的出现,足见这双阴阳眼的特别之处。

    不过,墨灵想了想便道:“大哥哥,我或许知道为什么烧制前的记忆会比较多,而烧制后的记忆比较少了。”

    “那是为什么?”赵卓连忙问道。

    墨灵认真说道:“万物都有灵,但是能够看到灵的却只有少数人,但是灵却不因为人看不见而不存在。瓷土在地下呆了千万年,早就凝聚灵气,所以在制作过程中,窑工们所倾注的心血被它们感知,便自然而然的沉淀在了它们的记忆中,但是烧威之后,它们却只被当成商品来交易,除非有收藏家将其当成珍品一样同样付出心血,否则是不会成为记忆的。”

    赵卓听得便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脑海里浮现过刚才那窑场上的片段,那些窑工的神情是如此的专注,一笔一画都没有半点的轻浮,虽然那个年代是如此的贫穷,但是对他们而言,能够烧出一件瓷器却是最为自豪的事情了吧。

    而后来的收藏家,牟利者多,倾心者少,仅仅是将这件青瓷莲花尊当成货物一般,所以在上面承载的记忆是少之又少了。

    这么一想,赵卓便不由一笑,他虽然买下这青瓷莲花尊也有私心,不过也着实是被这瓷器的美态所吸引,买回来的当夜便认真的把玩了一番,啧啧称奇不已,不知道这样的喜欢是否也能作为片段化为一点灵光呢?

第六十七章 蹊跷事件

    赵卓和墨灵小声的探讨阴阳眼新的能力,场内场外的人也都在对这件小一号的青瓷蓬花尊议论纷纷。

    其实这莲花尊一出来,便已经有一些老资格的鉴定师断言这是一件赝品,虽然第一尊蓬花尊出土仅有四十年的时间,余后又出土不少同类瓷器,无论是南朝北朝都有,但是无一例外的便是高大的造型。

    而这一件瓷器比起最小的莲花尊都矮了二十多厘米,赝品的可能性极大。

    不过,很快又有人认为这绝非是一件赝品,原因也很简单,莲花尊的工艺代表着南北朝时期瓷器的最高工艺,尤其是其装饰艺术,几乎集合了当时各种装饰技法,要想仿造出赝品绝非难事。

    两边人马各执己见,唯有纪渊等人镇定得多,虽然不清楚赵卓什么时候弄了个莲花尊过来,但是却深信他的眼力。

    最后,评委们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再次离席,一个个凑到近处,仔细观察起这件青瓷莲花尊来。

    一般来说,工艺越复杂的瓷器,仿制起来露出破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就象这件青瓷莲花尊,从口沿到底座,包括多层仰覆莲花瓣、团花、菩提叶、飞天、龙纹等各种纹饰,工艺也包括了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等,只要一个地方出现了破绽,那么整件器就绝对是赝品。

    评委们也都不敢掉意轻心,很仔细的认真鉴定着,六个评委,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将这件瓷器鉴定完毕,确定乃是南朝时期的真品之作。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童冬阳的眉头也不由得狠狠一皱,人的名树的影,在青瓷界,这莲花尊可是如雷贯耳,这一件瓷器便绝对有可能冲击辟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