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握天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苏?”隆徽皇帝不解地看着她,心中却是一紧。
“陛下,臣妾一直以为,您是一仁君,即使发生了让臣妾十分难过的事情,臣妾也以为,那与您无关,可是,现在,臣妾才知道,您是一位出色的皇帝!”紫苏轻缓地说着,隆徽皇帝没有打断她,也没有故作不解,只是淡淡地苦笑。
“为什么?”他笑着问道,紫苏也笑了:“陛下,我是永宁王府的掌权人啊!”
永宁王府,元宁的第一名门,与皇室的关系是最紧密的,这一切都只是表面上的现象,无人知晓的是,元宁皇朝震惊天下的秘毒无不出自永宁王府,从圣烈大皇贵妃起,永宁王府的掌权人无不精于用毒,紫苏也不会例外!
隆徽皇帝轻叹:“朕用尽心思也没瞒过你啊!”身为元宁的皇帝,他岂不知对紫苏下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为了皇朝,他还是勉力一试,用了好大的功夫解除她的戒心,又用了一沾即中的秘药,可是,还是没成功。
“陛下,您是一位明君,因此,臣妾不相信,您会如此轻巧地放过臣妾——您对人心的揣摩真的……”紫苏淡淡地回应他的话。
执掌王府的三年中,除了世态炎凉,紫苏更明白人心的复杂,因此,无论隆徽皇帝说什么,她都抱着一丝怀疑,毕竟,一切都还有转寰的余地,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就可以废立储君,她也是不得不防,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陛下,臣妾自认,入宫以来,对得起您!无论臣妾以往是否让您难堪,臣妾都对得起您了,您让臣妾一生只能有玄颢一个孩子,就是玄颢,也是臣妾好不容易保住的,而臣妾从未向您报复,所以,今天,臣妾不打算死!”紫苏冷言。
“若是朕要你陪葬呢?”隆徽皇帝同样冷言。
这一次紫苏轻轻地笑了:“陛下,您的遗诏有两份,完全相反的两份,可是,在臣妾走进来的时候,只有一份了!”
“呵……”隆徽皇帝放声大笑,直到笑得泪流满面,他还在笑,紫苏也没有制止,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等他的笑声渐渐平息。
“朕做了该做的一切,朕已经尽力了!”隆徽皇帝轻轻地对自己说,紫苏也听到了,看着他一脸解脱之后的平静,她默然低头。
隆徽皇帝对她笑道:“紫苏,朕死后,把清音水阁毁掉!为朕陪葬吧!”
紫苏点头。
“你似乎并不好奇?”隆徽皇帝看着她平静的神色,有些怪奇。
“方泽,字向明,河荆方氏的庶子,是您在东宫时的侍卫。——谢老告诉过臣妾。”紫苏回答,“云贵妃与他有五分相似。”对于一个皇帝,能称之禁忌的,也只有宠爱佞幸,即使那个人并不是佞幸之辈,只要被上位者格处地宠爱,也会被人视为佞臣,方泽的悲哀就是得到了一个太子的爱,无法拒绝,那就只能面对死亡了。
“是啊!谢老是朕的老师!”隆徽皇帝想起,在那段日子里,谢遥不只一次地提醒过他,不要因为小事而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那时,年少轻狂的自己并未在意他的话,直到变故发生,自己才明白那个老者的一片苦心——疼爱自己的父皇虽然痛心疾首,但是,终是没有宣扬此事,只是命太子妃秘密地处决方泽。
“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面对死亡!”闭上眼睛,隆徽皇帝疲惫地摆手。
紫苏行礼退下,没走几步,便听到隆徽皇帝再次开口:
“紫苏,谢谢你!”没有利用这件事!——他没有说出口。
紫苏却明白,她停下脚步,沉默了一会儿,道:“臣妾很佩服您当时的选择!”
谢遥告诉她,当年,端宗气极,要他立刻放手,非关其他,只是这种事,就算端宗不在意,下臣也会因此置疑他是否有资格正位东宫,毕竟,他只是长子,当时的皇后已有子嗣,而他一直被端宗视为唯一的继承人,绝对不能因此有失,那时,端宗的意思很清楚,先调开那人,待他登基,一切都随他,可是,隆徽皇帝坚持不肯,不愿让自己的感情与权力扯上关系,端宗让他好好考虑,可是回到东宫,他便想带方泽远走高飞,端宗因此大怒,将他软禁在御书房,直到处死方泽之后,才放他回东宫。
走出朗清殿,紫苏长叹了一声,走下台阶。
隆徽十八年三月二十七,隆徽皇帝驾崩,遗诏命谢遥、尹朔、永宁王、湘王、齐朗为顾命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后裁决。
后世史家都认为,仁宗皇帝并非贤明圣君,甚至有人夸张地说,他一生最明智的决定便是文端皇后摄政,因此成就了元宁皇朝的盛世之治,但是,细心的史学家也发现,文端皇后一生都对自己的丈夫心怀敬意,不容他人有丝毫诋毁,也许就如她对自己的儿子所言:“先帝生来就被视为储位的不二之选,但是,他太仁厚善良了,虽然用全部的勇气来承担帝王之责,可是,终究用不来帝王绝学!”
只是谁能知道,当紫苏看着清音水阁化为化烬,沉入太平湖,她想到的却是谢遥讲述的故事——隆徽皇帝远比别人想的有勇气,即使自己的梦想是禁忌,他也愿意付出一切来守护,宁可放弃别人钦羡的东西,也许正是那梦想破碎时沾染的血迹,使他可以清醒决断,却永远无法做到狠绝。
随着清音水阁一起消失的还有隆微皇帝曾经的那段经历。

第一章 小楼夜雨(上)
《元宁史记·湘王世家》
湘王云珥,字乐显,端宗嫡长子,母贤敬皇后陈氏。王少年英姿,精于兵法,二十拜将,经略南疆,三年大成,南民皆赞王贤达,然贞敬皇后偏心仁宗,端宗亦无废立之意,王无缘帝位,仁宗幼年丧母,贤敬皇后有母养之恩,与王情深契阔,托以西南,临崩又嘱辅弼重任。
元宁立国以来,皇位的传承除了依照嫡庶之别,同时也非常注重长幼贤愚,每一位君主在确立储位时都是十分审慎的,但是,因为元宁皇朝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区分,寒门与世族有着不可逾越的差别,皇帝在很多时候必须考虑掌握着实权的世族的意愿,以保证国家与皇朝的安定,因此,可以说,元宁的每一位君主都有着削除世族的打算,至少想让世族在政治上失去影响力,无法干预朝政,正因如此,他们在选择皇储时大多选择年长的皇子,甚至会选择自己的弟弟,尽最大的可能使与世族关系密切的后妃无法直接干预朝政,所以,虽然元宁皇朝的后宫女子拥有很多的权力,但元宁皇朝的历史上,真正临朝摄政的后妃却是少之又少。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研究,元宁皇朝临朝摄政的后妃有五位,分别是世祖的嫡母章德皇后、宪宗的养母钦仁太妃、德宗的生母显成太后、顺宗的生母文端皇后和景宗的嫡母恭和皇后,这五位后妃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女性,摄政期间都做出了不凡的政绩。——章德皇后的气度可以包容天下,钦仁太妃的慈爱之心如大海一样广博,显成太后具有一凌天下平定江山的智谋,恭和皇后拥有淡定沉着永不言败的坚韧,因此她们可以在危机四伏之际掌握权柄,也让皇朝可以安稳地过渡,并且不断前进发展,只有文端皇后让人无法评论,只能说她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女性,也许只能如后世最著名的学者陈观所言:“她是我们至略国最好的皇后。”
最好的皇后!
铲除异己,改革制度,重用酷吏,扩张领土,甚至被怀疑杀死亲生儿子的文端皇后仍被认为是最好的皇后,因为,无论任何情况,她都是清醒地面对一切。
“不为私情所动,不为权势所迷,不因聪慧而具自负之意,不因抱负而起贪婪之心。”——陈观是如此评说的。
而陈观也不得不承认:“文端皇后的统治充斥着阴谋与血腥,有着无可回避的杀伐之气。”
一切杀伐都在紫苏的身边发生,天下苍生虽得安宁,但是,她的身边却是争伐不止,而这一切在隆徽皇帝的丧期尚未结束时就开始了。
当议政厅的承旨将国玺与御印送到紫苏面前时,她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从今往后,自己就是元宁皇朝裁决军国大事的决策者,直到她的儿子亲政,而丧期中,太子尚未即位,自己也没有临朝摄政,因此,玺印皆入内廷,定了定神,她挥手让容尚宫收下玺印,并让承旨入宣政厅待命。
“政出内朝,事属非常,还请娘娘早定大典之日,告正朔于天下!”顾命大臣晋见时,谢遥从容地上奏,隔着白色的纱帘,紫苏微微点头,正要同意,却看见齐朗与永宁王都有些不平常的神色,不由心中一紧,话到口边,又换了一番说辞:
“陛下丧期未满,本宫不过是未亡人,哀痛尚无以排遣,如何决定大事?各位都是先帝寄以厚望的重臣,这些循例而行的事就按旧例进行吧!”
“臣等遵旨,待占卜之后,臣等再行上奏!”尹朔连忙出声,谢遥也没什么表示,永宁王与齐朗也恭敬地行礼领命。
紫苏心中微讶,却也没有动声色,淡淡地问道:“湘王何时能到?”
湘王身为平南大将军,责任重大,,再加上隆徽皇帝的病情恶化太快,因此,虽然隆徽皇帝早已命其交接防务于副将,迅速回京,他也没能及时赶回。
谢遥想了一下,才上前回答:“按行程计算,湘王殿下明日即可抵达成越。”
紫苏也不是真的关心此事,便虚应一番,让他们退下,谢遥却躬身行礼道:“皇后娘娘,臣希望向娘娘禀告一些事例,请娘娘准允。”
紫苏却是有些惊讶,道:“也好,景潮,你也留下来,关于先帝的丧仪,本宫有些疑问。”
“是!”齐朗应承,尹朔与永宁王则向紫苏行过礼便退出长和宫。
不明白紫苏为何留下齐朗,谢遥踌躇一下,但是,最后,他还直接问道:“皇后娘娘,您为什么不想定下大典之日?”毕竟是从小看着紫苏长大,谢遥也不太客套。
紫苏心道:“我也想问呢!”口上却只是笑着道:“谢老,确立大典之日是有制可循的,本宫也不可事必躬亲啊!”
“皇后娘娘,老臣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湘王?”谢遥叹息,“湘王的才识出众,他一回京,一切都会有变故,所以臣才希望早定计划,您却……”
紫苏的眼神一冷,却只是不在意地道:“谢老多虑,湘王就是再如何厉害,也不能违背祖制家法,谅他也不敢违背先帝的遗诏!”
谢遥欲言又止,沉默了好久,才道:“也许是老臣多虑了!不过,还是请您三思!老臣告退!”
“景瀚,怎么回事?”谢遥退出之后,紫苏便问齐朗,她身在宫中,很多动态都无法了解,虽然能猜到谢遥有问题,却无法明白详情。
齐朗犹豫了一下,有保留地回答:“娘娘,权力的威严总是诱人的,最高权力更是有无数人想分享。”他同样是世族出身,很多事是无法明言,不过,说到这一层,同样了解世族的紫苏也就明白了——她是最佳的傀儡人选。
“我知道了!”紫苏没有多说。
在隆徽皇帝遗诏中指定的五位顾命大臣中,谢遥、永宁王和齐朗都与紫苏关系密切,尹朔是寒门出身,一向不愿牵涉进任何斗争,处事以中立为要旨,而湘王是唯一的皇族,是慈惠太后的亲子,拥有极高的学识与谋略,也是手握兵权立有战功之人,也可以说,他是隆徽皇帝在无可奈何之下,唯一能用的制衡之术。
现在,紫苏同样需要这个制衡。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只有皇太子登基首诏尚未议定,所以,娘娘,还要再等一会儿五位大人才会来晋见。”长和宫的总管赵全恭敬地禀告紫苏。
紫苏没有说什么,轻轻地挥了一下手表示她已经知道了。
此时,隆徽皇帝的丧期尚未结束,紫苏身穿丧服,殿中垂着白纱,以便外臣晋见,但是,此刻太政宫总管孟涛正跪在那里,似乎已经有一阵子了。
赵全默默地退下,面对此时淡漠的紫苏,他还是有一丝惧意,对这个主子,他有着太多的不解,但是,他从未怀疑自己的眼光,他相信她一定可以让自己显赫起来。
紫苏的手指轻扣着雕饰盘龙环凤的扶手,眼中有一丝阴冷淡漠,隔着白纱,她望着跪着的孟涛。
“娘娘……”孟涛忐忑地开口,想知道她到底有何打算。
“孟涛,你是谁的奴才?”紫苏终于开口。
孟涛一惊,但是仍镇定恭敬地回答:“皇后娘娘,奴才一直服侍皇帝,自然是陛下的奴才,您怎么这么问!”
“是吗?”紫苏冷笑,“本宫想知道,是谁将三皇子的死讯告诉陛下?”
“是……”孟涛刚想说话,就被紫苏大声打断。
“难道你想说是本宫吗?”紫苏气愤地起身,手重重地拍上扶手,“孟涛,到底是谁让大臣来找本宫的?又是谁在本宫到昭信殿之前就将这个消息告诉陛下的?你将本宫当成什么人了?你那点心思一定要本宫挑明了说吗?”
“娘娘……”孟涛大惊失色。
“你不过是太后安排在陛下身边的人,居然敢说自己是陛下的奴才!”紫苏收敛怒气,冷冷地言道。
孟涛的额上开始出现冷汗,双手紧紧地按在地上,却没有多少力气能止住身体的颤抖。
“本宫最厌恶自以为是、逾越本分的奴才!”紫苏冷冷地训斥,“你最好记住!”
“不要以为可以左右逢源!”[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退下吧!”
“是………”孟涛慌忙退下,离开长和宫。
紫苏轻轻松了口气,招过赵全详细询问:“五位大人还未达成一致吗?”
“是,娘娘。”赵全躬身回答,“似乎是湘王与其他大人的意见不同。”
“湘王是吗?”紫苏点头,让他退下。
湘王阳云珥与隆徽皇帝是一同长大的兄弟,一向关系密切,即使慈惠太后与皇帝之间产生嫌隙,也没有影响他们之间一丝一毫的情谊,不过面对铲除自己母后势力的谢遥等人,他似乎就不是那样洒脱了。
“皇兄的遗诏中并没有提到母后摄政,谢相,难道本王有说错吗?”湘王望着谢遥,并不打算让步。
“皇太子才刚满四周岁,请问湘王要让殿下如何处理国政?”谢遥向他解释此举的原因,“就算是再如何聪慧,未行冠礼的男子也是无法独立地发号施令的,这是律法。”
“所以,皇兄才选了顾命大臣,就是要我们在此之前好好教导太子,代替他处理国事。”湘王针锋相对地提出反对意见,不过,谢遥毕竟曾是他的老师,言语之间,他还是带着恭敬之意的。
“身为臣下,怎么可能代替君主呢?湘王,您这话可是大不敬啊!”永宁王笑道,但话语却不是说笑之辞,“而且,这也是有先例可循之事,您为什么不同意呢?”
“本王不同意的原因就是永宁王同意的原因。”湘王冷言,对永宁王丝毫不留情面。
“永宁王,母后摄政对你们永宁王府最好吧?你该知道避嫌吧!”他冷冷地对夏承正道,让夏承正的脸色立变,十分难堪。
“湘王,你这话太过分了!”齐朗淡淡地言道,“永宁王与你一样是一品一等王爵,又是陛下遗诏中指定的顾命大臣,只要是顾命大臣在做的事,他有什么必要避嫌?倒是您,执意反对理所当然之事,让人不禁猜测您的真实意图!”
“你有什么资格说话?”湘王冷言,“你真的认为自己够资格当顾命大臣吗?不过是个办事不牢的小子!”
“臣的确是年纪最小,不过,那又如何?现在是五位顾命大臣议事,臣与湘王并没有任何不同——都是陛下指定的顾命大臣!”齐朗也动气了。
他们从上午就开始讨论新帝的登基首诏,现在天都快黑了,仍然没有结果,而明天就是登基大典了,他实在没有多少好脾气可以面对一直和他们唱对台的湘王。
“你……”湘王气极,正要发作,尹朔见情况不对,忙上前打圆场:
“大家都别争了,湘王,您说了这么久,臣也没听出您到底是什么想法,您不如说出您的想法,让大家讨论一下。”
的确,湘王一直只是说母后摄政不能用,但到底要如何,却是一个字都没说,这会儿,也该说出来才对。
“自然是由顾命大臣决定一切,上报皇帝与母后即可。”湘王说出打算,想将皇后排除在决策人之外。
“无稽之谈!”永宁王首先反对,而且,口气也很差,显然是对刚才的事耿耿于怀。
“什么?”湘王气极地瞪着他。
尹朔也是一脸不赞同,他委婉地说:“陛下的遗诏中明言,军国大事由皇后裁决,您的想法与遗诏不符,不太好。”
“无论如何,由皇后垂帘摄政才是最好的办法。”谢遥还是坚持原本的主张,尹朔等人也点头附议。
湘王冷哼一声,近于不屑地说道:“各位似乎忘了,文端皇后也还不到十八岁!难道说,你们要将国事交给一个年轻的小女孩吗?”
“皇后娘娘的确也是很年轻。”尹朔中肯地开口。
“那又如何?”永宁王平心静气地开口,“就算是显成太后,又何时曾真正做出什么决定呢?母后摄政本身就是为了避免君主权力的旁落,也是为了在权臣肆无忌惮之时能够有人出面处理,更重要的是,自从章德皇后开垂帘摄政之例起,每一位垂帘摄政的后妃都是接先帝遗诏裁决军国大事之人,陛下遗诏已然明言,可见先帝也是希望皇后娘娘能够垂帘摄政的!而且,皇后是永宁王府的郡主出身,最起码的判断力还是有的!——湘王殿下应该不会怀疑这一点吧?”
“本王只是觉得,将国家前途交到年轻的皇后手中,实在是无法安心。”湘王叹了口气,不再坚持了。
谢遥笑道:“还有我们啊!湘王,只要我们五人同心协力,一起辅助皇后娘娘,元宁一定能够强盛繁荣的!”
举重若轻、绵里藏针是谢遥一向的器度。
面对都不放松的几个人,湘王也只得同意“母后摄政”。
五位顾命大臣总算在天黑前到长和宫晋见文端皇后,向她禀告所有事情,紫苏沉默地听着,并未有任何疑问,似乎对他们的决定全无异议,湘王没有等她发话便禀告,要去向慈惠太后请安,便先行告退了,事情说完,尹朔也告退了。
“听说尹相从不卷入任派别,看来并无虚妄之处啊!”齐朗不禁感叹。
“没错。”谢遥点头,“尹相一心只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对名利上的事,倒是不放在心上。”
“那湘王呢?”紫苏问道,“他是只求公义的人吗?”
显然是问在朝时间最长的谢遥。
谢遥不知该怎么说,答得非常谨慎:“娘娘,湘王是陛下最为信任的兄弟,对于权力名位,一直以来也并不看重,可以说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人物,不过,可能是与臣等及娘娘有些误会,他的心中有着抵触的情绪。”
“不错。我看他是为反对而反对。”永宁王也无奈地摇头,在战场上,他也曾与湘王并肩作战,明白他的为人。
“为了陈氏家族吗?”紫苏明白了。
“那就请谢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吧!”她淡笑,“你们五人还是要和睦才好!”
“是!”谢遥应承下来。
“可是我怀疑,是否会有效!”齐朗觉得不是很乐观,“他的背后还有慈惠太后,她可不是会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慈惠太后那里由我应付!”紫苏自然也不会轻忽这位长辈的影响力,不过,“湘王和太后要分开来对待,至少,现在,你们不要太与他计较。”
“臣等明白了。”三人齐声应道。
“谢老,时间不早了,您先回去吧!”紫苏微笑着对谢遥说,“我和大哥他们再说会儿话。”
谢遥笑着起身,行礼告退。
江山代有人才出!现在也用不着他这个老头子事必躬亲了!
“将纱帘收了吧!”紫苏下令。
“陈氏家族已经不复往日了,难道娘娘还是在担心吗?”夏承正对妹妹神色间的担忧有些不解。
紫苏淡笑着对他解释:“大哥,母亲还活着时,永宁王府是谁在当家?”
“是母亲啊!”夏承正理所当然地回答,正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却又顿时恍然大悟。
“虽然说皇后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我真正能控制的范围,又怎么比得上在皇宫中数十年的太后呢?”紫苏说得轻描淡写,却又无比冷漠,“再说,辛苦经营了几十年,到最后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她怎么会甘心?”
“宫中的事,臣等是有心无力,娘娘只能自己来了!”齐朗笑说,倒不是真的担心。
“那么,是不是让英王与兴王尽快返回封地?”夏承正提议。
当年隆徽皇帝封长子为英王,次子为兴王,三子为瑞王,俱是二品王爵。
元宁皇朝的王爵分为五品,皇子受封时是依照母亲的地位区分品级的,但是只有立有战功的王才能拥有一品的王爵,依照战功,一品王爵分为三等,现在的王爷中只有湘王与永宁王是一品一等王爵,不过,永宁王是元宁皇朝开国功臣所受的爵禄,除非犯下叛逆大罪,否则就始终是一品王爵,而且在历代永宁王中只有三位未能立下战功,而不是一等王爵。
“按照旧例,大行皇帝丧期结束,回京奔丧的皇子必须返回封地,让宗人府去处理这件事就行了。”齐朗进言。
“我也是这么想的。”紫苏赞同,“这种事情我们还是不出面的好。”
“臣明白了。”夏承正听懂了她的意思,知道该怎么做了,“臣这就去安排。”
PS:既然各位都如此说,正文我还是以每天一章的速度更新。

第二章 小楼夜雨(中)
永宁王一走,大殿内就剩下紫苏与齐朗了,两人似乎一时间找不到话题,殿内一片沉默,紫苏没有让齐朗走,但又久久地没出声,不过最后,她还是先开口了。
“景瀚,听说你还没有将姨母接来京的打算,是吗?”用家常事开口应该好些吧?紫苏暗忖,对于自己将要说的话,她还没有把握。
“臣想,还是等国丧结束之后再将母接来。”齐朗从来不急,低着头平静地回答她的话,从入仕途以来,他与紫苏之间一直恪守礼制与君臣之分,询问应对更是极为刻板,鲜少有以往那种默契,尽管也曾为她谋划,可是他明白,紫苏已经可以独立策划许多事了。
紫苏在心中无奈地叹息,她何尝不明白随着身份的改变,一切都已不同,可是,她需要找回那种幼时的默契,因为在摄政的过程中,她需要齐朗:“那么你的婚事呢?”至于其他,她明白那会太过奢求。
齐朗心中一紧,没想到她会问起这个问题,但是,他还是回答了:“臣母退了婚书。”其中的缘故他也不明白,但是,隐约知道是卢家得罪了母亲。
“姨母还是如此直率啊!”紫苏微笑,齐朗的母亲从来乐天直率,看不顺眼的人与事向来是直言不讳,占住道理,不管是谁,都让人家下不来台,是位很令人尊敬的长辈。
“娘娘过誉了。”齐朗会心一笑,明白她的意思。
“长辈肯定都有值得敬重的地方的!”紫苏笑道,“就像谢老、湘王……”
“娘娘,湘王不能说是您的长辈吧?”齐朗提醒。
“也对!”紫苏点头,“小时候的习惯了!”她不由失笑,看见齐朗也轻轻摇头微笑,心中略略平定。
思忖了一番,紫苏看着齐朗的眼睛认真地开口:“景瀚,你知道陛下为什么选你为顾命大臣吗?”齐朗只是少府令,虽然亲近皇帝,但并非枢密重臣,品阶也不过正三品,托孤顾命,怎么也应该有他,可是隆徽皇帝却把他的姓名加入顾命辅臣之中。
“臣不知道。”齐朗如实地回答,当时听到遗诏,他还真不敢相信呢!
“因为你有安邦定国的才华,如果我猜测得没错,陛下从一开始就很欣赏你,只是当时,他失去了心中的平衡。——他毕竟是位明君。”紫苏很敬佩地说道,“其实,这三个月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如果,我没有入宫,陛下应该就不会失去一贯的平衡,他会做得很好。”
紫苏的话语间流露出浓浓的忧伤,也很自责。
齐朗想到隆徽皇帝曾经对自己的策论大加赞赏,不禁也很感激他,但是对紫苏所说的后半段话却有不同的见解:“世族的确有很多不好之处,历代君主都想削弱世族的力量,陛下想完成这一事业,他就该已经料到其中的困阻,仅仅因为您就失去平衡,陛下不太理智。”居于上位就应断绝私情,以天下为大爱之在。
“这倒是!”紫苏点头,“但是,我始终很佩服他。”居于上位并非他所愿,但是,至少,他是个有勇气的人,不像自己。
齐朗不太明白,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紫苏并没有说出她真正的意图。——也许是多年来的习惯了,即使很清楚齐朗对自己的忠诚,紫苏仍会绕上一大圈才说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领教几次后,齐朗也就明白了!幸好,两人都有绝佳的耐心。
不想再在这些事纠缠,紫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
“景瀚,陛下曾问我为何入宫,我只说了一个答案。”紫苏轻轻地诉说自己的想法,“至略是个伟大的国家,可是,我们却经历了近三百年的苦难:圣清灭亡之后,先是内乱,各个地方,只要稍要实力的人都想称霸一方,到最后,却是外族来统治,不,那不是统治,只是纯粹的奴役,但是,民众却顺从地忍耐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所求也不过就是吃饱穿暖,家门平安而已!直到那奴役的痛苦再也无法忍耐了,民众才揭竿而起,阳氏的祖先在那场动乱中获胜,可是,却也依靠了强大的臣属,在很多事情上不得不妥协,以换取皇朝的稳固!不过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的,最重要的是,民众对皇朝并没有全心的的信赖,他们不相信元宁能够与外族相抗衡,即使元宁的军队取得再大的胜利,他们仍在恐惧!”
“两百年的屈辱始终烙印在民众的内心,还有寒族与世族的严格区分,普通的民众怎么会真正拥护这个皇朝呢?——元宁皇朝的基础是摇晃的!”
紫苏停顿了一下,目光紧紧地锁着齐朗的眼睛,齐朗惊讶的神色没有任何掩饰。——这是他当年说过话啊!
“我一直记着你说过这番话。这也是我入宫的原因之一。”紫苏坚定地说道。
“娘娘……”齐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如果,他的话是她入宫的原因,那么,他以后应当如何面对她呢。
——“我要让至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我要让元宁成为最传奇的皇朝;我要让我的名字在千秋万代之后仍被人记得!”
——“我也要!我也要让我的名字流传千古!”
千载史册耻无名!
最初的出发点永远是最简单的!简单透明如最纯净的水晶!
——何等脆弱易碎的水晶!
——梦想之所被称为梦想,就是因为那个想法与现实有巨大的落差。
“景瀚,我没有告诉陛下,因为,我当时已经无法坚定自己的心了!一切都与我们当年的想像不同!我找不到坚持的理由!”紫苏的情绪有些激动,她不得不停下,以冷静一下,这时,齐朗才开口说话:“娘娘,我们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很多时候,世界先改变了我们!——也许只有那样,我们才有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当年的梦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光彩,遥远得只剩下一个影子,甚至让人有时会怀疑它是否存在过,因为,他们都必须首先面对现实。
“只要我们没有超越自己心中的道德防线,任何手段都无所谓,是吗?”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