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塞北军灭掉其他的反日武装,在回头来收拾塞北军这种买卖他们愿意做。
可是塞北是一个自由的地方,这里的媒体收到的控制几乎没有,从来抨击整府的舆论从来没有断过,塞北大力建设公用工程,他们说领导人没有眼光没有能力,滥用民力;大建工业,造成了通胀,他们说这根本是浪费民财,不顾惜民生;塞北军强力雄起去东北作战杨民族威风,他们会说穷兵黩武不管百姓的生死;现在塞北软弱下来了,他们就更抨击了,说领导人是汉奸是石敬瑭是儿皇帝。
这样的舆论煽动了大量的盲目青年,他们整日间在街上大喊口号,遇到个头稍微低点的人就怀疑是日本人,二话不说拉过来盘问说的不好,口音不对他们就敢当成日本人胖揍一顿。连军队本身都受到了影响,许多底层官兵非常激进,给自己的上级施加压力,说全国各地抗日的呼声都这么高了,为什么塞北军不行动。还搞出了什么大签名给赵书礼,要求东进。
政界官员则搞出了什么联名上书,希望赵书礼派人也去参加庐山会议。
赵书礼顶住了压力,庐山会议直到结束塞北都没有去参加,最终庐山会议作出了决议。蒋价石向日本人发出呼吁,希望他们本着和平的诚意,撤出在东北的所有军队,还东北,还中国,还亚洲以和平,否则就是对中国四万万百姓的挑衅,是对全世界和平的威胁。同时像全国民众发出呼声,一旦战争发生,当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保土卫国之责,战至最后一滴血。但是蒋价石始终没有发出明确的意见,对日本是战是和,在模棱两可间。
但是庐山会议还是有成果的,各大军阀旅行了他们的诺言,川军各大派系派遣了十万军队出川,先到中央报道整编,然后就要北上。广西广东组成了联军,有白崇禧任总指挥,北上到武汉集结待命随时北上华北。云贵的军队也到江西报道,编入中央军作战。
因为此种种,蒋价石捞足了声望。全中国都在看着蒋价石的下一步行动,但是蒋价石没有行动,这时候轮到他等了,等塞北军的反应。
而赵书礼还是在等,他在等张学良的归国。
二百四十二节 扩大侵华
张学良已经回国了,他的飞机经过苏联在新疆降落,然后第一时间返回了东北,到锦州接过了万福麟的指挥权。
接下来张学良不停的下令,马占山还好说,他是胡子出身,对东北军忠心耿耿,对万福麟或许不服气,但是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在他看来,只要东北军还姓张,他就愿意付出他的忠心。因此马占山在吉林跟日军的激战是认真地,没有丝毫保存实力的后手。
但是宋哲元就不同了,尽管张学良一到锦州,他立马就表示服从张学良的指挥。但是张学良让他调兵进入出关,他却迟迟不肯,表示现在河北地区同样危机,日本人随时可以从天津攻击过来。现在的整个天津,都被日军占领了,而宋哲元的军队没怎么抵抗。
对宋哲元的表现,张学良没有丝毫办法,他又求助于塞北军,求助于他的义弟赵书礼。可是他派去的使者,并没有得到接见。赵书礼再次避政了。
赵书礼的避政看的懂的人不多,张学良看不懂,其他军阀也看不懂,但是一个人看的懂,那就是蒋价石。因为赵书礼的秘使现在就在南京他的官邸,整天催促他呢。
赵书礼要求蒋价石立刻向日本下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撤出东北的军队,撤出侵入天津的海陆军,否则就意味着战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日宣战了。可是蒋价石却始终不愿意发出这个强烈的通牒,他说如此的话,就把中日都逼入了死地,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他的做法是,向国联申诉,请求国联裁决。
国联确实受理了中国代表的申诉,他们裁决日本人无理,也要求日本人撤军。
但是日本的态度是十分蛮横的,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军人执政了,整府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他们已经完成了法黑斯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已经转产,他们的海陆军都处在历史上的高峰,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这种情况下,指望狂热的日本军人色彩浓厚的整府撤出军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表示对国联裁决的不满,也有不愿意在受制于国联的考虑,日本宣布推出国联。继德国意大利之后第三个退出了国联。
得到日本人退出国联的消息,赵书礼大喜,日本人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国际社会的边缘,这已经为他将来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但是赵书礼等待的张学良东北军还没有出现好的迹象,赵书礼指望张学良立刻整合东北军,接着在东北跟日军发生大规模战斗,然后逼迫日本人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最好是进攻中国其他地区,把七七事变变成全面的侵华,到时候就是全国一致抗日的时候了。可是张学良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无能,看来这几年在西方他没有什么进步,对宋哲元的阳奉阴违,他没有任何办法。同时战略上也是低下无比,马占山在吉林戮战的时候,他在锦州却消极防御,根本不做反击,让马占山孤军奋战损失惨重。反而是把希望寄予外界,既想得到中央的支持,又希望塞北军再次出兵。
可是在赵书礼看来,塞北军出兵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时机不成熟。其实现在他的内心是十分的矛盾的,他寄希望中日战争不发生,或者在晚几年发生,又十分渴望马上就轰轰烈烈的全面战争。不发生战争自然是好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让他立刻马上激烈的发动吧,这看起来十分之疯狂,但其实却是赵书礼理性的思考。九一八的时候,虽然塞北军赢了,但是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老实说要不是九一八,那么塞北的通货膨胀不会像如今这么严重。
他实在是不希望在发生一次短暂的影响经济的战争了,在他看来,要打就要一劳永逸的彻底打垮日本,乘着二战的大势扶摇而上,达到国家崛起的目的。因此他现在就是要等蒋价石的宣战宣言,否则他不愿意出兵。
但是蒋价石还在通过列强国调节,他还是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他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中央军在1927年后,跟苏联决裂,军队中的苏联顾问纷纷回国,蒋价石开始成从德国聘请顾问。赵书礼遇刺后,他更彻底的对中央军进行改制,更加下力气聘请德**事顾问,帮助他编练军队,培养军官。而此时恰逢黑特勒上台,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或者是出于夹攻苏联的考虑,他非常热衷于跟中国的军事合作,派出大量得力人手,从方方面面帮助蒋价石建立德式武装,这些武装名曰德械师。但是现在蒋价石仍然没有准备好,他的中央军现在只有不到十个师的德械师,而他希望拥有四十个德械师在跟日本进行战争。
赵书礼希望全面战争,需要蒋价石来宣战,但是蒋价石希望军备完善后在打仗,现在他希望能和平解决。
这真是死结啊。
尽管一时间各方意见不同意,但是各自却在做着战争的准备,塞北的军队动员令已经下达,军队进入紧急状态。但是外人认为他是要趁火打劫,抢夺东北军的地盘。甚至日本人也在做着跟塞北军同时攻击中国其他军阀的打算,当然日本人不傻,他们也做着塞北军突然攻击他们的预案。
而蒋价石则在南京积极的修筑各种防御设施,打算一旦日本进攻,南京守不住的情况下,也要大力杀伤日军。其他军阀派遣的军队,在中央接受整编和训练,随时准备着上前线。
而日本人也有应对,他们有希望发动全面战争的,这样的焦灼不是军人希望看到的,他们要的是轰轰烈烈来一场大战。但是军方的头目虽然激进,但是他们也是政客,他们的目的同样是利益。如果能用小的代价得到大的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他们也不想费事。因此他们并不想跟中国立刻发生全面战争,他们希望先把东北吞并后,然后以东北为基地,进行下一步的侵略。
这需要中国政府的妥协,于是他们筹划了下一个行动。
他们的目的定在了华北和上海,在华北是为了向张学良施压,让他接受现状。而在上海则就是向蒋价石施压了,让蒋价石打消武力对抗日本的妄想,要让中国中央屈服。
于是华北事变和上海事变发生了。
在华北,他们扶持白坚武组建了华北自治整府,宣布河北省脱离东北军统治,为独立的合法的中国地区整府。在上海,他们的海军陆战队开进了租界,并向租界外有中国驻军的地区前进,步步紧逼中国驻军,这是红果果的挑衅。
对两个事变,媒体纷纷以日本扩大侵华为标题来宣传,中国的民心更加激烈起来。
但是相关势力却做了不同的选择。
二百四十三节 终于开战了
宋哲元声明白坚武整府为非法整府,同时开始做出军事威胁,包围丰台,但是没有进攻这里的日军。反而是私底下跟日本人频繁接触,显然宋哲元最不希望发生战争,他要把他的河北王做下去。
而在上海,从日军海军陆战队8月15日登陆上海开始,上海的国府军就坚决抵抗了,他们没有惯日军的毛病,在他们向中国阵地进发挑衅的同时,就果断的开火还击了。因为蒋价石可不想刚刚获得声望因为一次退让而失去,因此他决定在上海进行有限的抵抗,让日本人打消占领中国领土的美梦。不但要打,还要打胜,这样子才能让日本人得到教训。
蒋价石同时发表了第一个也是被日后认为是中国抗日之始的宣言《自卫抗战声明》。之后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还派出了中央军为数不多的空军部队参战,其中的主力是高志航率领的第四大队,进第一日该大队就击毁了日军18架飞机。
蒋价石发表声明后,日本人紧接着也发表声明:“为了惩罚中**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紧接着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团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中日战争规模再一次扩大。
由于双方都做着在上海逼迫对手退让的打算,因此纷纷增兵。
蒋价石的主力部队第一时间开赴上海,七个德械师尽数投入上海战场,此时已经不是小规模的抵抗了,已经是大会战了,史称淞沪会战。
而日本人也不肯示弱,但是久攻不下,甚至常态上还是对方处于攻势,日军的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开始再次增兵,第101、第9、第13师团从国内调往上海战场,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开始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
而蒋价石也不断调兵遣将,中央军陆续增援。陈诚的第15集团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薛岳的第19集团军,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和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同时在上海作战,作战兵力达到了60万人。
这次战争从1938年8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0月1日,最终以蒋价石撤出淞沪战场所有军队为结束。历时将近两个月,日军先后投入了10个师团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个61师62万的兵力,其中有60%以上的中央军精锐部队和全部德械师,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5万人,己方伤亡22万人,但是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影响了中日两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因为战争的结果让中日双方都终于意识到,全面战争终于爆发了。
双方添油式的投入军队,真的很有迷惑性,让人觉得始终只是冲突而已。尤其是西方人,因为双方都没有宣战,所以更加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冲突,他将会像前两次东北冲入一样,以谈判结束。
可是双方互不相让的增兵行为,让战斗慢慢升级。开始是日军陆战队对阵上海警备部队,接着是日本精锐师团对阵中央军德械师,紧接着是日军大规模增援对阵中央军的集团军群。这种隐蔽的添油加醋式的作战方式,迷惑了双方,最终当蒋价石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下令撤军时损失已经相当惨重了。
而日本人也明白战争爆发了,开始是中下层军人想打,军部上层希望稳妥点,整府则希望谈判,于是几方权衡下才想在上海震慑中国人。可结果是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日本进行了动员令,像101师团就是在动员令下组建的,其军人几天前还不过是预备役而已。动员令一下达,军人的意志就不能动摇了,轰隆的战争机器已经握在了军人的手中。
总结这次战争,当真是奇特无比。双方已经打的不亦乐乎了,可是双方的整府却各自抱着各自的奇特想法,不认为法理上的战争,也就是整府层面相互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会出现。当战斗规模发展到了近百万人的时候,才清醒过来,战争在实际上发生了。
战后不管是后悔也好,懊恼也罢,蒋价石终于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他开始把中国划分为不同的战区,梯次防御步步抵抗,以消耗战对抗日军。第一战区东北战区,张学良为战区司令,总领东北军抗战;第二战区苏鲁战区,宋哲元为总司令,下辖河北和山东的军队;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将冯玉祥请了过来任司令长官,目的是想借助冯玉祥的关系,把过去属于西北军的山东韩复榘、河北宋哲元的部队能拉到上海来,继续下一阶段的防御战,同时任命亲信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其实是为了架空冯玉祥的权力。否则让冯玉祥做苏鲁战区的司令,让他下辖他过去的老部下恐怕更有战斗力;第四战区为南京战区,蒋价石自任司令,防备日军有可能的下一步进攻行动;第五战区广东福建战区,司令为陈济棠,防备日军可能从这里发动的攻击。
而其他地区则因为是内陆,战争暂时无法波及,还没有编入战区序列。但是蒋价石向各个势力都发出了命令,要求配合前方战区作战。要求广西李宗仁部队配合支援广东福建战区,要求塞北赵书礼支援东北战区,要求山西阎锡山支援华北苏鲁战区的宋哲元部,川滇黔军则统一归中央军指挥。
其他军阀还都好说,除了阎锡山依然做着鸡蛋间跳舞,在几方甚至包括日本间玩平衡外,都表示要抗战到底,而阎锡山的做派大家都忽略了,因为他现在掌握着半个山西的势力实在是不足为虑,现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塞北,他们急切的希望赵书礼做出表态。
而赵书礼也终于到了选择的时候了。
在欧洲,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波兰,而英法向德国宣战,赵书礼期待的欧战爆发了。
中国战局的发展也符合赵书礼的心理期许,中日间虽然没有互相宣战,但是双方发表的各个宣言,已经把双方逼到了死角,尤其是蒋价石战区划分过后,抵抗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而日军则不可能停下继续的扩大侵略了。
最重要的是,塞北军已经完成了战前的准备工作。
一共八个军,第一军高凤举为军长,第二军李三江为军长,第三军黎行恕为军长,第六到第八军,傅作义、孙楚、李生达分别任军长,脱欢的蒙古骑兵军和新组建的陈驰的装甲军,全都做好了战前的演练准备,军队士兵状态调整到了战时状态,取消了一切休假,枪弹分发到手中。(可能有人发现,一到八军中缺了第四第五军,这两只军队由杨爱媛和王靖国指挥,现在都投靠了阎锡山,只是阎锡山够谨慎,他没有改变这两个军的番号,因为他仍然宣布自己从属于塞北军。)
1939年10月28日,塞北军终于行动了。
陈驰的装甲军抢到了先锋的位置,因为此前德国闪击波兰的战役,证明了装甲军团的力量。陈驰军从索伦镇出发,在飞机做了第一波打击,确保了制空权之后,装甲军团攻入了东北。
陈驰之后的是高凤举军,度过大凌河进入锦州跟万福麟军汇合,接受东北战区张学良司令统一指挥。黎行恕军则从张家口入关,逼迫犹豫不决的宋哲元部让他们做出抗战的选择,或者是汉奸的选择。
脱欢从外蒙进入了黑龙江,先要汇合在大庆的五万步兵,然后继续南下吉林。他们军的作战目标,是汇合马占山将部分日军拖在吉林,给其他方向的部队减少作战压力。
傅作义、孙楚、李生达军,则作为预备队部署在靠近东北的边境地区,随时准备进入东北作战。
塞北军参战了,目标毫无疑问是日本,这让日本人失望的同时,让中国老百姓终于松了口气,这时候他们却在心里内疚起来,觉得怎么当时能怀疑塞北军跟日本人合作呢,这真是扯淡吗,谁都可能和日本人合作,塞北军也不会啊,这不是他们的作风。
塞北军参战了,把中日战争推向了一个高?潮,而且看他们的样子是选择进攻作战,而不是防御作战,所有军阀都觉得,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二百四十四节 把血流干为止
日本全民欢腾,他们的整府宣布了,进行总动员令。
东京街头一片喜庆,仿佛他们迎来了最重要的节日,当然他们有理由欢腾,因为从明治维新开始,每一次的战争带给他们的都是荣誉。
夜晚也不眠,有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彻夜狂欢,此刻他们也是最受欢迎的人群,无数的小姑娘希望能把他们请进自己的家中。
“自从你们进入这所学校,我们就训练你们的身体和思想。你们每天训练十七个小时,每星期训练七天。你们没有因为任何事情而分心,没有任何东西影响到你们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要走向全世界,让全世界都记住我们。现在我要恭喜你们,你们完成使命的时候到了,去中国吧,那里有你们期望的一切。你们从十四岁开始,经过了严格的选拔才进入了士官预备学校,通过了严酷的考试终于来到了这里,我相信你们都是优秀的,去吧,去海的彼岸,去那美丽壮阔的大陆去证明你们自己吧。”
一所军校中,校长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训话,这些学生将要提前进入军队服役。
一个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就像他们校长说的,他们认为他们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好日子,他们的时代要提前到来了。
这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号称日本的西点军校。每个学生从幼年就开始接受训练,然后经过十几年的训练,他们不懂国际外交,不懂经济哲学,他们只需要懂得战争就好了,他们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最为职业的军官。当然日本还有更高级的军校,陆军大学,但是那里是培养将军的地方,而这里才是日本陆军的脊梁。
现在因为日本宣布进入动员后,他们要进入军队了,加入到新建师团,然后开赴中国大陆作战。迎接他们的是美好的明天,还是永不见日光的炼狱,都无所谓了,因为他们信奉的是,战斗到死,是战斗,过程是战斗,目标和结果也是战斗。他们就是一群战斗的机器,现在他们要奔赴千百年来他们祖先向往的神圣的大陆了,就在海的彼岸。
——————————————————
“反侵略要和平,用顽强的意志狠狠打击日本军阀的迷梦,唤醒日本善良的民众。我们要坚决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包围我们神圣的首都,包围国府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为了四万万同胞的福祉,不惜牺牲我们的生命!”
声嘶力竭的声音从广播中传出来,围坐在广播旁的一杆身着高级军装的将领,认真的听着,然后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蒋价石不是有放弃南京的计划吗?怎么这么信誓旦旦!”
“忘川,这是政治,不是军事!千川把你的烟熄了。”
赵书礼沉声道,这里是塞北军总司令部,围坐在四周的都是高级参谋军官和其他政要。
高千川忙把刚点燃的烟灭掉,露出一个歉意的表情道:“忘记了司令不能闻烟味了。”
赵书礼自从肺部受伤后,烟跟他已经无缘了,稍有点烟味就会剧烈的咳嗽。
“司令,把装甲兵团放在第一线是不是有失稳妥,这可是金贵部队啊。”
宋邦荣看着地图沉声道。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浮,在宋远自杀后,他和贺粹之这两个元老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待遇,从军参谋部升到了总参谋部,任职副参谋长,他们的军衔赵书礼也争取到了少将。但是其他他们更羡慕黎行恕能够继续在军中任职,但有什么比上下消解恩怨,众志成城更珍贵呢,他们对现在的待遇很满意。
“不用怀疑了,德国人不是证明了一切吗!”
赵书礼说道,德国人对波兰的闪击战让世界震惊,他们这个民族似乎总能引领军事的潮流。
宋邦荣犹豫道:“可是那是德军——”
“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的军队难道比德军差?我们军中十年以上的老兵占据了三分之一,而且都是经过数次硬仗的,相比和平了几十年的德军我还是有信心不会输给他们的。”
在一旁的沈瑞麟这时候开口道:“嗯,军事的事情我不懂,那么现在对这场战争列强的态度呢,英法——”
赵书礼打断他道:“不管英法了,现在欧战也爆发了,他们自顾不暇了。法国人就不用指望了,他们必败无疑了。至于英国人吗,他们早已经失去了日不落的精神,苟延残喘等着殖民地去救他们了。”
“那苏联?”
“你指望苏联吗?他们不趁机从我们身上咬下一口肉就不错了,全世界最狠戾、野蛮的民族就是这头熊了。”
“哎!难道谁都指望不上吗,美国呢,罗斯福不是发表了呼吁和平的声明吗。他们会不会介入调停呢。”
赵书礼笑道:“你们太不懂美国人了,这是一群务实的牛仔。当和平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果断扔下马鞭,换上猎枪的。你不是知道美国人正在跟英国就债务问题纠葛不清吗,在这个紧要时候,他们借口一战的债务没有还清不肯在借给英国人钱,这似乎很不地道啊。”
沈瑞麟也笑了,道:“是啊,美国人生意做的真精。他们倒是给英国人指明了一条出路,英国人在美国的资产,呵呵。这下子日不落帝国的家业恐怕要贱卖了。不过我弄不明白的是,美国人似乎对英国人格外苛刻啊,英裔美国人不是占了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吗。他们曾经给战败国德国,给法国意大利都减免过大量的债务,却对英国人死死不放。”
“哼哼,因为大英帝国的金库中还装着从殖民地搜刮的黄金,大英帝国不变卖光女王最后一颗珠宝,他们是不会甘心的。不榨干英国,美国人怎么能成为世界老大呢。”
“哦?司令是说美国人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取代大英帝国?可他们似乎不愿意啊,他们国内不是积极反战吗。”
“呵呵,这就是美国了,民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总有着睿智狡猾野心勃勃的政客,这点上我们中国人是输了一筹啊。他们能出华盛顿,罗斯福,而我们只能出袁世凯,蒋价石这种货色。当然还有赵书礼,哈哈。”
“司令说笑了,可是我看不出美国政客怎么说服民众,恐怕他们没有机会参战啊,不承担义务恐怕战后就没机会取得权利啊。”
“说服民众吗,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欺诈威逼隐瞒真相,什么事情他们都做的出来!这就是美国人,披着基督徒外衣的撒旦。”
沈瑞麟叹气道:“中国人的苦难啊,这场战争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结束啊。”
赵书礼坚定的回答道:“中日之间的仇怨,至少要一方把血流干才能消解!这是天命。”
这时候有前线战报传来,陈驰的装甲军团攻入洮南了!
二百四十五节 装甲军,突击!
陈驰军,上有空军在前方清扫障碍,左右有精锐步兵配合作战,保护两翼。
他就像一个利剑一样,长驱直入狂飙突进。
从索伦出发后,一路向东,直奔洮南。
他的战术很简单,强打硬攻,上有飞机保护,左右后方都是步兵军,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就是攻坚的。日军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防御工事挡不住装甲集群的冲锋,如履平地一般突破了一道道阵地,然后陈驰不做停留继续前进,自有陆军部队去收拾那些慌乱的日军。
就这样一直到了洮南,没经过怎么样的大战,其实他们现在遇到的日军精锐也不多,反而是伪军碰到不少。像洮南的部队,就是原来的东北军张海鹏部,张海鹏调走了大量军事力量到了吉林跟他一起任职吉林主席去了,这里就更不堪一击了。
但是洮南的地利却很重要,扼控黑龙江齐齐哈尔通往辽宁腹心的铁路,占领了这里后,跟齐齐哈尔南下的塞北军相互配合,很快塞北军掌控了这一段铁路线,从而打通了从外蒙经过黑龙江到这里的铁路线。
之后,陈驰军开始南下,沿着铁路经过开通,直奔郑家屯而去,之后的作战目标是折返攻占通辽,将辽西地区控制在塞北军手中。这个作战计划跟九一八时候如出一辙,但是并不落伍,因为这样的作战方案对塞北最有利。
由于逼近了辽宁,这里是日军极为看重的地区,因此在郑家屯遭遇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报告军长,对方有反坦克工事,而且,而且有死士???”
“哼,死士?”
站在一辆塞ⅱ式坦克上的陈驰早已经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日军扭曲的抹黑的脸孔显示出死战的决心,抖动的喉结说明正在他们在声嘶力竭的呼喊,但同时也显示了陈驰距离前线太近了。
“死士这种东西过时了!”
陈驰接着幽默的说道。
说完跳下了坦克,灰呢子军大衣在风中展了展。
“粟东你的第一大队步兵跟随坦克正面进攻,第二大队从侧翼夹攻,能逼退他们更好,如果不退,那就让他们跟这座城一起毁灭吧!”
陈驰斩钉截铁的下达命令,他的声音通过步话机传达到了前方作战的军官耳中。
然后回到临时指挥部的掩体中,陈驰闭目假寐,安心等待前方的消息。他深信郑家屯不过跟前几个他踏过的城镇一样,阻挡不住他的步伐的,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好,但是最快的速度,第一个攻入旅顺大连,却是他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动力。
他的战术其实很简单,跟德军闪击波兰也没什么区别,就是正面强攻,外加迂回包抄,首先在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