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最牛驸马爷-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狄青没有说这些,只是信心十足的给了陈元一个回答:“没有问题。”

陈元说道:“小弟在回鹘给你压阵,你放心,物资给养方面如果出了一点问题唯我是问。”

狄青笑了一下,把心中早已经酝酿好的作战计划说了出来:“世美你看,我打算兵分三路,其中大部人马携吐蕃,回鹘的番薯军队两路出回鹘,以钳形攻势攻击黑汗帝国,他们必然是向阿拉伯人求援,我们就在这里,和阿拉伯人堂堂正正的打一战,朱罗国的压力就减轻了。”

这是狄青的攻其必救的策略,宋军攻击黑汗阿拉伯不可能不管,就像如果阿拉伯人攻击回鹘,宋朝一定回去迎战一样。

狄青的手又在蒙古的最西边划了一下:“另外我打算派一部分部队,再让蒙古人协同,从这里穿下去,直扑突厥人的老巢。端掉他!”

狄青的作战计划非常笼统,不过笼统就对了,像以前那种宋朝在汴京就把将领的行动全部计划好,根本不可能打胜仗。

一个大致的指导方案拟出,细节上的问题要等到到了边境,根据地理,天气,对手,还有自身的情况再详细制定,这才是打仗。陈元总的来说对狄青的战略比较满意,狄青以黑汗为主要目标,这就注定不会过分的刺激了阿拉伯人,宋朝在中亚需要一个桥头堡,宋军需要用一定的战场之外的手段来换取建设这个桥头堡的时间。

狄青显然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陈元笑了:“大哥做主就是。”

在他们对下一个敌人的筹划之中,三天的时间很快的过去了,耶律涅咕噜的身边又有两千多人坚持不住,在这三天之内离开了他,还有千余人死于饥渴。

陈元本来已经忘记了这三天之约,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把这三天的约定当成一回事。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一直这样包围着耶律涅咕噜,包围到耶律涅咕噜的身边没有人了,那个时候或者抓住他,或者放他走,都没有问题。

可是耶律涅咕噜这个时候却做了一个信守承诺的人,第三天的黎明刚刚到来,白玉堂就跑来告诉陈元,大营中的耶律涅咕噜动了!

这当真让陈元很是吃惊,他急忙披上衣服往外面走,同时宋军各个队伍的战鼓也都敲响了起来。

来到城头之上,果然看见耶律涅咕噜带着剩下几千辽国骑兵已经骑上了战马。他拿着那把长枪,穿着那身龙袍,把散乱的头发给扎了起来,眼睛就盯着城头的方向。

陈元看的摇头::“他疯了么?这个时候还想冲击中京城?”

辽国人又七八万人的时候都冲不过来,现在他只有几千人了,陈元看着耶律涅咕噜又摆出要硬冲中京城的架势,顿时有些吃惊。不过他马上明白过来,用二十一世纪的一个话语来说,耶律涅咕噜就是要让自己倒在冲锋的道路上。

即便双方是敌人,陈元的心中还是有些佩服他。还有跟在耶律涅咕噜身边那六千多契丹士兵,这些人都是好样的,最少,他们对得起战士这两个字。

耶律涅咕噜可能就是再等自己出现在城头,他可能就是想让自己看看他和自己的不同。这是个不愿意认输的家伙,都到了这份田地,他依然要展示他比陈元强的一面。包括当初李元昊在最后都想着逃亡蒙古,淡漠生死,只有他能做到。

白玉堂轻声说了一句:“要不要再劝降一遍?”

陈元一声叹息:“算了,别侮辱他了。”

耶律涅咕噜就是再等陈元出来,真的,他就是想让陈元看看,自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英勇是陈元这样的人绝对没有的。看到陈世美的大旗在城头升起的时候,他的嘴角笑了,转过头来看看身后的士兵,忽然大声说道:“诸位兄弟!若是你们现在离开,我绝不怪你们!”

身后那些契丹人一个个眼神坚定,他们坚定的盯着前方,盯着耶律涅咕噜,不用回答,那模样已经告诉耶律涅咕噜他们现在的选择。

耶律涅咕噜笑了:“哈哈!好!我耶律涅咕噜能有你们相随,不枉此生!扛旗!”

一个契丹老兵应声扛旗耶律涅咕噜的大旗,那战旗被风吹的发出阵阵声响,显得是那样的苍凉。

城头上的陈元轻轻一动手指:“告诉兄弟们,给我狠狠的打!”

对于这样的对手,唯有全力以赴,狠狠的打他,才是对他最好的尊重。

辽国人那号角奏响了最后的绝唱,耶律涅咕噜一马当先奔向中京的城门,他身后几千辽国士兵发出那从心底升起的呐喊,紧紧跟在他的马后。

在他们的对面,言占的火枪队早已在战壕中严正以待,这一次宋军参战的部队更多,不光是城里那两百多门火炮,就在这几千的旁边,还有十万宋军手拿弓弩瞄准他们,两边的炮手也已经调整好了炮身的位置,只待这些辽国人进入预先设定好的打击区域之后就万炮齐发!

耶律涅咕噜能感觉到宋军弓弩手向投射过来的那一道道犀利的眼神,在无数双这样的眼神的注视,耶律涅咕噜忽然有一种成就感从内心深处升起,他的马还在继续往前跑,他还在继续叫喊,那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有神采。

“杀啊……”

他的手臂高高举起长枪,吼声穿透整个战场飘入陈元的耳际,那一身黄色的龙袍是那样的扎眼。

那些契丹人跟在他的身后也像是疯了一般的吼叫着,旁边的宋军却眼睛盯着他们,一声不吭,一静一动,更是让这个战场充满了一种别样的气氛。

五十步,只要他再往前冲五十步,宋军就会开火。陈元真的希望在这一刻耶律涅咕噜能忽然停下,然后,自己带他去阿拉伯,让他帮助自己完成接下来的战争,也让他看看,自己真的可以给契丹人幸福,做的不会比耶律涅咕噜更差。

可是耶律涅咕噜终于没有停下自己的马步,他冲的好快,一下子就冲过了这五十步的距离。

陈元只听见耳边刘平大喊一声:“放!”

眼前的情景忽然变了,上千颗炮弹从四面八方飞向那些正在冲锋的辽国人,无数支弩箭铺天盖地的飞向哪里。

陈元很快就看不清楚那战场的情况了,触目之下尽是那圆圆的炮弹爆炸之后飞起的泥土,甚至听不到辽国人的喊叫声。

言占的火枪队在战场上制造了一片烟雾,死命的往那里打枪,他记得陈元说的,要打狠一点!

第二卷 第745章 辽曲挽唱

第745章辽曲挽唱

战场上升起腾腾的烟雾,中间偶尔能看到一些人马的残肢断臂飞舞在空中,两边的宋军也根本不瞄准,就用手中的弓弩或者火炮朝着那个方向射击就是。

等到言占打完第十五枪之后,每一门火炮都发射了三发炮弹。而士兵们的弓弩更是两个弩匣全部射光。

刘平战旗一挥,随着宋军所有的动作全部停止,刚刚还震耳欲聋的声音很快就平息了,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盯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契丹人的喊杀声已经那淹没,待到烟雾慢慢的散去,陈元再也没有看见耶律涅咕噜,那几千契丹士兵全部倒在那一片地方。他们静静的躺着,只有那杆还插在地上辽国的战旗依然迎风飘荡,旗面已经被炸的破碎不堪,给人一种异常悲凉的感觉。

一切都结束了。

陈元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入口尽是一股火药的味道,呛的他十分难受。这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耶律涅咕噜的死意味着宋军可以去完成下一步了,陈元可以放心的带着大宋走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可是陈元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好半天之后说了一句:“厚葬。”

刘平抱拳应到:“是!”

陈元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把耶律涅咕噜给他带来的那种感觉全部抛开,看看狄青说道:“大哥,我打算在中京专门开一块地,用来给我们那些战死的士兵立碑。”

对对手尊重,对自己就更要尊重,以前陈元没有考虑到这些,他只顾着安慰那些活着的战士,对牺牲的士兵除了提高抚恤之外,没有做更多的事情,他忘记了。

现在他来做,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

狄青听后先是愣了一下,接着那脸上的神情马上就变了,有些激动。不光是他,旁边的那些宋军士兵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挖个坑,找一块石碑而已,但是不光宋朝没有做过,历朝历代都没有做过。

陈元双上按在墙头上继续说道:“以后,军营就安排那墓地不远的地方,咱们定一个规矩,每年清明,军营中的兄弟要去给躺在那里的兄弟烧些纸钱,让他们在天之灵知道,咱们没有忘记他们,也告诉他们,这一片他们用性命打下来的地方,我们还在。”

(文)高迎喜听完之后忽然控制不住了,猛的一下单膝跪倒:“多谢将军!”

(人)城头上的士兵跟着他跪倒了一片!群情异常激动。

(书)陈元是为死人做事,其实也是在为活人做事。战场上,生死只有一个很模糊的界限,现在还活着,是上天怜悯,但是假如稍微不走运,自己就是死人了。

(屋)谁不想让自己死的时候有一块墓碑可以记住自己的名字?最少,亲人找的时候,能有一个哭坟的地方。

陈元上前把一一扶起这些士兵:“这是做什么?兄弟们快些起来。以后大宋每打下一片地方都会如此。说句心里话,咱们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把这些战死的兄弟埋在客乡,实在是情非得已的事情。还请大家见谅一些才是。”

狄青说道:“已经不错了,总比我们以前随便挖一个坑把兄弟埋了要强的多。”

陈元想想,他觉得这个事情做好了意义非常大,首先,对那些战死的同袍是一个交代,其次,也让以后驻守这里的士兵和那些来这里的人知道,宋朝为了得到这里,曾经付出了什么。

事情还能做的更周到一些,陈元想了一下:“大哥,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做,找一个风水先生,选一块风水宝地。能找到名字的兄弟一定要把名字写上,是在找不到名字的,就写无名氏吧。”

狄青点头:“你放心吧,你要走了么?”

周围的士兵也都站了起来,护送着狄青和陈元二人并肩走下城楼,陈元对狄青说道:“我要回汴京一趟,辽国的事情咱们做好了,剩下需要朝堂上面马上派那些士大夫来接手才是。还有高丽的问题,也需要那些能拿笔杆子的人过去解决,对我们现在这些将军们的培训也必须马上做起来,等你击败了阿拉伯,我们经营西域得有一些文武精通的全才才可以。”

西域太远,在那里驻守的将军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向朝廷请示,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智谋,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的危机。

狄青点头:“好,这里的事情交给我,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么?”

陈元拍拍他的肩膀:“交代谈不上,大哥在这里,我放心的很。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想和你商量。我想在大宋立一块墓碑,把咱们历次战争中表现英雄的士兵的名字和他们事迹都记载上去,让后人记住,他们曾经做过什么。”

狄青摇头:“这是个好主意,可是我怕你做不成。”

宋朝是个尚文的朝代,即便陈元已经提高了武人的地位,但是要给武人立碑,想来士大夫们会极力阻止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士大夫们都没有立碑,他们岂会让武人捷足先登?

陈元笑了一下:“我尽力就是了,总之,这些为大宋战死的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我们都要记住他们。还有包大人,范大人这样的爱国爱民的大人们,我们也要给他们立碑。”

狄青不再说什么,他也希望陈元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当下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就这两天吧,我回来的时候就不走上京了,直接去回鹘,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出征,想来我能跟的上。”

陈元的话音刚落,忽然看见前方一个身着孝服的骑士飞奔而来。还没等陈元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骑士带着哭腔从马背上一个跳跃下来跪倒在地上:“将军,驸马爷,皇上有旨,三军戴孝!”

陈元和狄青心中一阵错愕,两个人对视一眼:“怎么了?”

“包大人归天了!”

周围的空气放佛在这一瞬间凝结了,整个城从刚才胜利的气氛中忽然就寂静了下来,片刻之后,先是一阵阵低声的抽泣,接着如同汴京一样,那些士兵的声音越来越大,哭声顿时在全城响起。

甚至一些从来没有去过大宋的契丹百姓也跟着哭了,陈元的脸上也是一片悲戚之色,包拯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即便他曾经耍过陈元,还曾经想那陈元开刀,甚至到最后都还不放心陈元。可是,陈元说不出来包拯的不好。

“什么时候的事情?”陈元沉声问道。

那快马回道:“六日之前。”

周围全部都是哭声,陈元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当下把眼睛闭上,直到确定那湿润不会溢出,这才一声长叹:“狄青大哥,我先走了。”

狄青点头:“好,一路小心。”

陈元知道自己已经赶不上送包拯最后一程了,他也知道自己解决了辽国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送别包拯的方式。还有,如果能让包拯了却一直对自己的牵挂,那自然能让他安息于九泉。

本来想着停几天的,最少让自己休息几天再回去,但是包拯的死真的催动了陈元,他为包拯无法看见自己带着大宋走出东亚而感觉有些遗憾,真的,陈元希望吕夷简没有看到,包拯也没有看到。

陈元希望能让范仲淹看到,能让夏竦看到。

而且回去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在大宋很多势力都和他挂着关系,他如果想离开的话,一定要把这些势力安排好。比如商会,陈元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确保自己走了之后商会可以再那个人的带领下继续发展。

如果陈元真的说走就走,那么首先,老百姓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凭借他们想象力进行猜测。还有,银行马上就会出现问题,整个大宋经济将遭受重创。辽东,高丽,瀛洲,还有现在还没有搞定的辽国会因为大宋的经济受到牵连,爆发出各种无法预测的问题,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

这些问题可能很小,也可能会非常的大。但是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麻烦,都必然牵扯到宋朝的精力,那些藩属国极有可能见到宋朝无法维持局势了,而升起挑战这个霸主的心思。

他们的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面加剧大宋局势的恶化。

很多人都以为陈元舍不得走。

他们不是陈元,根本不知道陈元现在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大宋除了仁宗就是自己了,那些什么士大夫王爷的,声望根本不行,就是赵曙能不行。

一旦仁宗不在了,陈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一步,要么就是退走。

进一步,就是唱那黄袍加身的剧本,凭借陈元的能力很有可能比赵匡胤唱的更好,只是,士大夫和那些姓赵的王爷们必然不甘心,双方的争斗无法避免,在这样的争斗中,吃亏的是老百姓,毁掉的是陈元和仁宗这十几年来的努力。

陈元不想看着自己十几年的努力被自己亲手毁掉,他宁愿看着赵曙接过自己和仁宗交给他的接力棒,能跑的更快更远。

选择离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元根本没有想过去坐仁宗的位置,他始终憧憬着什么时候能安安稳稳的做个买卖。

第二卷 第746章 商会选举

第746章 商会选举

伟大的理想都实现了,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给那些想把这些事情做的更好的人。(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陈元不是一个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他认为自己也有权利去选择过几年自己想过的生活。

琼州不错,那里海运发达,景色宜人,陈元已经想好了,将来自己去那里做中转的贸易,就是把大宋货物卖给其他的国家,然后从其他国家进口货物销往内地,这是个好买卖,还轻松。最好能找一个机灵一点的二掌柜帮着自己打理,那他可以多一些时间陪陪老婆孩子。

所以这一次回去陈元就要为自己的离开做准备,也让包拯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陈元用最快的速度从中京赶了回来,他只比快马慢了两天,等他回到中京的时候,包拯大丧已经过去,老百姓也从悲痛中摆脱了出来,包拯是他们希望,可是没有了包拯,他们依然要活着。

地球不是由一个人推动的,包拯能让全国的百姓都为他哭上几天,已经十分让陈元羡慕了。

他从北方带回来的胜利的消息再一次让全城沸腾,虽然对于胜利早已经习惯,但是当听说辽国这个宿敌彻底臣服的时候,宋朝的百姓还是非常激动。

那些商人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造势的消息,他们打探好陈元回城的日期和路线,早早的迎候在城门那里,当陈世美的身影出现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燃放各种烟花炮仗,同时那些请来的鼓乐队也开始卖力的吹奏了起来,从城门到皇宫,一路上炮仗声和鼓乐声都没有停息过。

而那些春秋学社的学子们也来凑一个热闹,施展他们才华每个人为陈元写了一首词,站定了距离,当陈元的马队走过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就大声念出来,无外乎是对驸马爷陈世美平定辽国的肯定。

这些人到没有多想,他们只是觉得前一段时间可能百姓对驸马爷的印象有些差了,想借这个机会修补一下陈世美的声望,同时那些学子们也权当一个赛诗会,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

可是他们这样的做法当真让一些人十分的愤怒。

“哼,纯佑公子看见了没有?这陈世美的架势当真了得,就是那大军凯旋,也不见得有他这番气势。”

他们坐在茶社二楼喝茶,吃着精致的点心,眼睛看着陈元骑在高头大马上面被人群簇拥着往皇宫去了,这心中很是滋味。不是嫉妒,只是大宋的士大夫都讲究一个涵养,如陈元这般招摇过市,当真让他们很是气恼。

范纯佑一直看到陈元消失,这才站了起来:“司马兄,家父让我等陈世美回来之后马上告诉他,我先告辞了。”

司马光起身相送:“公子,我看还是先不要告诉令尊的好,范大人现在的身体着实让在下担心。那陈世美素来跋扈,若是和范大人顶撞起来,那该如何是好?”

范纯佑也担心这一点,现在的范仲淹不是以前了,走路都很费事,万一被那陈世美气出什么毛病来,范纯佑这辈子跟陈元没完!

可是范仲淹的脾气他是十分了解的,范仲淹让陈世美回来马上告诉他,若是晚了一个时辰,可能自己就要挨骂了:“我也知道,司马兄放心,我当陪家父一起进宫,若是那陈世美少有不敬之色,少不得让他尝尝我的拳头。”

范纯佑说的像一个武人一样,其实随着武人进入朝堂,那些武将的一些口头语也被士大夫们在不知不觉之间接受,就像范仲淹想的那样,假如大宋能够继续维持大体上的平静,那么武人,士大夫,还有那些商人,都会慢慢的找到一种相处的方式,融为一体。

朝堂上的士大夫还好一些,那些地方上的文人往往把去军队做监军也看做是自己进入朝堂的一个出路。他们中间更多的人在私下里面做着买卖,大宋也没有明文规定,士大夫不许经商,不过朝堂上那些有身份的士大夫大多不愿意做那种“与民争利”的事情,底下的那些人就不同了。

比如陈元商会刚刚吸收的一批会员之后,居然有那河间府的通判。那些人手中大多有点余钱,可是家里面几个孩子要养活,大宋的封妻荫子的制度又改了,孩子们的未来不像以前那样有保障。

汉人就是这样,他们总想着用自己的努力给孩子留一个好一点的将来。四五十岁了,也不想着自己能再入朝堂,经商好像也是一个办法。

当然,有时候很多变化都是悄悄进行的,当事人根本觉察不出来。

范纯佑匆忙回到家中的时候,范仲淹却早已经收到了门房送来的消息。这次陈世美回京城的动静非常大,消息也传的很快。爷俩一起穿戴好朝服,坐着马车直奔皇宫而来。

陈元这个时候正在向仁宗汇报自己这一次的详细情况,刚刚讲到耶律涅咕噜战死,仁宗听的有些遗憾的时候,宫人带着范仲淹父子在门口求见。

仁宗脸上苦笑一下:“陈世美,你做好准备,范大人可能是来寻你的麻烦的。”

陈元愣了一下,他想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得罪这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老大人了,自己这一段时间尽心的做事,就是想让他们这些操劳一辈子的老臣能享一些清福,这样也得罪人么?

仁宗看着陈元那不明白的表情,微微摇头:“他是要来让我限制你的权力,这也是为了朕的江山着想,若是言语过激,你听着就是,千万莫要顶撞与他。若是把他气出一个好歹来,朕唯你是问!”

陈元稍微明白了一些,这话仁宗不说他也不会顶撞范仲淹的,首先他对这个人确实佩服,还有尊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一点陈元还是要秉承的。

仁宗搞定了陈元,才让那宫人去带范仲淹父子进来。他还专门让陈元搬来一把椅子放在下面,怕范仲淹如果站的时间太长体力支撑不住。

“老臣,参加皇上!”

范仲淹进门之后就要行礼,仁宗赶忙一摆手:“爱卿不必多礼,坐下吧。”

范纯佑扶着自己的父亲走到那椅子边上,陈元赶忙上前搀扶着范仲淹另一条胳膊,等他坐好之后方才离开一点。

“爱卿,你不在家好好休养身体,又如此奔波做什么?朕不是和你说过了么?有什么话可以让纯佑来说,实在不行,朕去看你就是。”

仁宗是个好人,就单纯的做人来讲,他算是非常淳厚的了。范仲淹听的很是感动:“老臣,谢万岁体谅,只是有些事情,还是老臣来说比较好。”

他的眼睛看了陈元一下,范仲淹看见陈元再冲他微笑,那笑意显得那样的从容,心头不禁放下一块石头。假如陈世美也能坦诚一些,他相信自己这一次最少可以谈出一个端倪。

仁宗一身叹息:“哎,其实有一些事情,你不用太操心的,我已经把你意思告诉世美了,现在让陈世美和你说说他的打算吧。”

范仲淹说道:“哦?陈世美,你知道老夫的意思?”

陈元略一作礼:“略知一二,下官知道大人担心的无非是在下权势过重,引起外戚之祸。”

范仲淹点头,陈元如此的痛快,他也非常干脆的承认了:“是,老夫正是此意。现在的大宋能有今天这番局面也亏了你陈世美一番努力,走在外面到处都听见别人说你的好,陈世美,这名誉来之不易,你当好好珍惜。”

仿佛是嫌自己这样说可能没有多少效力,范仲淹还引经据典一番:“王莽篡位之前,人人夸其才干,颇为汉室中兴的局面。只是一念之差,大汉险些就毁于其手,王莽更是落得身败名裂,世美啊,引此为戒才是。”

陈元说道:“多谢范大人教会,下官当铭记于心。请范大人放心,明天,我就会交出商会的事情。”

范仲淹一听陈元这样说,心中顿时一喜,商会是什么?那是陈世美的根本所在,他交给商会就意味着他交出了根本,这最少能说明陈元的态度非常端正。

不过他还有些不太相信,转过头来看看仁宗,仁宗冲他微微点头的时候,范仲淹心下大定,看来,自己真的是多虑了。

“世美打算把商会交给何人?”

陈世美的态度端正,但是还是要看行动,如果他把商会交给陈世忠,那等于换汤不换药,谁都知道他和陈世忠的关系。

旁边一直做听客的范纯佑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万岁,臣以为,可以从礼部选调官员前去。”

陈元对这个提议想也没想,马上就否决了:“纯佑公子这个想法是万万不行的,商会是民间组织,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个皇上的封号,绝对不能和官场扯上半点关系。”

这方面陈元是有经验的,商会什么最多?纠纷最多。做买卖的都有纠纷,他们内部的,还有和别的国家的商人的。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商人们有他们处理这些纠纷的办法。

但是如果把商会收归国有,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商人出去他可以扛着大宋的官方的牌子,陈元无法保证每一个商人都会顾全大宋的颜面。到时他们诈一笔钱财跑路,或者用官方的名义威压对方,都要由朝廷出面来收拾,那就忙不过来了。

范纯佑却不知道其中的端倪,他从没有做过买卖,也没有和商会接触过。听陈元这么快驳斥了他的意见,看看陈元,什么也不说了。

陈元根本没有在意范纯佑的态度,对范仲淹说道:“老大人,我这次回来就是做这件事情的,当初我成立商会的时候已经说了到四年选举一次,这是第八年,做这个位置的依然是我。今年我会再出一个规矩,任何一届商会的会长,不准连人三届。至于他们选谁来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范仲淹不在说什么,在那里沉默起来,仁宗却是一笑:“老大人,如果到时候你身体不错的话,朕和你一起去看看那商会的选举如何?看看到底是不是公平。”

仁宗这样说了,范仲淹自然不便再说什么。就算自己还有疑虑,也要让陈世美来做一下打消才是,不能连这样一个机会都不给人家,那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下抱拳:“是,老臣一定前去。”

第二卷 第747章 陈世美基金会

第747章陈世美基金会

从皇宫里面出来,陈元马上回到自己的家中。家人们早已经收到了消息,都在等着他了,那一种久违的温馨真的让陈元心中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欧阳老师说了,我的字已经非常不错,只是因为我对汉族的文化还没有领悟透,所以在诗词上面的造诣要受到一定限制,他让我多出门走走,这样对我有帮助。”

等到陈元坐下,耶律念陈就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

那一次比赛耶律念陈得了第三名,被欧阳修收做门生,他一身长衫坐在陈元的下手位置,虽然年纪还小,但那模样十分的规矩,已经颇有那些士大夫的气度了。

“好,你跟他学学,欧阳修是有才华的人,能被他看中,说明你非常出色。”陈元对耶律念陈可以说是很满意。

耶律念陈笑了一下:“恩师说,爹您也是有大才的人。”

陈元听的非常高兴,能被这个最骚的骚客赞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多少让陈元有些飘飘然,但是他现在多少知道了谦虚是什么:“呵呵,那是他谦虚说一句客气话而已,不可当真。对了,你学堂的先生们现在对你的态度如何?”

“他们再也不提我是姓耶律的,在同窗面前也经常把我挂在嘴上,让大家向我学习。今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先生还让我去给他们讲一堂课。”

陈元哈哈大笑:“不错!不错!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比你哥哥姐姐强,我记得他们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被先生表扬过。”

旁边的陈冬哥讪讪一笑,他的嘴角也长出了胡子,浓密的很,看起来像个大人了:“爹,我前几天还碰到我小时候的先生了,他一眼就把我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