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上最牛驸马爷-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到皇上的手中。
如果请侠客们出手,那十有八九会闹出人命,有理的事情都会变的没有道理,后果可能就非常严重了。
大侠们失去了他们生存的土壤之后自然有些失落,不过他们这些人可不会如士大夫那般死抱着自己的牌匾不放。另谋出路,已经成了许多江湖人物的选择。
这些人有着很好的身手,而且他们秉承的原则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以报,对于那些肯给他们机会的老板,忠心犹如庞喜一般,还大多肯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很受商人们的青睐。
现在镖局的生意也非常的好,甚至有些镖局专门正对海运,发展海上保镖的业务。
这都是他们可以选择的出路,不过他们第一选择确是和白欲堂展昭等人一样,为朝廷效力,博取一个功名。
本来么,混江湖混的就是一个名声,跟着那些商人再风光,也没有为皇上办事光彩。
卢方相信只要自己一封信写过去,会有很多人愿意来帮这个忙的。大伙一起把事情办好了,皇上一高兴,顺口封你一个什么官,那也算是造化。
什么事情先不能和他们说,让他们直接去上京就是了。
白欲堂看看卢方,眼神忽然变了一下,有些犹豫的说了一句:“大哥,咱们家里也不能没人看着,您看,这次您是不是就不用去了?”
旁边的其他三只老鼠一听白欲堂这样说,马上明白他的意思。这一次去辽国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危险,卢方已经五十多岁了,现在也算是儿孙满堂,这个时候几个人都想让他呆在家里,于是他们跟着白欲堂也是这样说。
卢方跑了几十年的江湖,这一点岂能听不出来来?轻声的叹息一声,慢慢站起身来:“好了,老五,还有诸位兄弟,你们的好意为兄心里领了。这一次你们去了,事情成了别人也会算一份在为兄的头上,咱们五鼠本为一体。”
“可是这一次我一定要去还望诸位兄弟成全则是。为兄一直想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是这几年除了抓几个毛贼之外,着实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功绩,若是你们不让我去辽国,莫不是想看着为兄把这遗憾带入棺材不成么?”
蒋平轻声说道:“大哥,我们不是那个意思,只是,”
只是什么他没有说,因为他觉得卢方的身子还算硬朗,在出征前说那样的话显然有些不太吉利。
卢方却并不在意:“咱们江湖人,既没有那些大人们手中的权势,也没有那商贾们腰包里鼓。咱们只有这条命,从踏入江湖的第一天起,谁在意过自己的性命?死在哪里,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众人听他这样说,也就不再多说什么,白欲堂站起身来:“好,大哥,那我现在去找一下陈世美,他说过会帮我们联系在上京的大宋细作,还有一些事情我不太明白,也要问个清楚。”
卢方点头:“那你现在就去,早去早回,咱们兄弟晚上好好喝上一杯。”
今天来找陈元的很多。因为打辽国打赢了,宋朝又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陈元现在掌握着银行,不管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想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一些,都必须取得陈元的支持。
驸马府大门口的马上从中午的时候就开始排队,一直到现在,就算陈元从耶律洪基哪里回来之后就开始处理各种问题,可马车非但不见少,反而越来愈多。
房间里面,苏岩坐在陈元的对面,把一张纸放在陈元的面前:“嘿嘿,驸马爷,我知道您富可敌国,送你一些礼物您也看不上,也就没给你带什么。这是濮王亲自给您写的信,您看看。”
陈元是驸马,苏岩是国太,按辈分他比陈元要高出两辈,只是这苏岩的心中明白的很,朝廷这个地方,讲的不是辈分,所以语气之间对陈元是相当的恭敬。
陈元看了一下桌子上的信件,眉头皱了起来。濮王,就是赵曙的亲老子了。按照宋朝这个时候规矩,濮王把赵曙让给仁宗当儿子,以后赵曙的死活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就算他死了,赵曙也只能作为侄子来磕头,不能守孝。
他给自己写信?信的内容陈元是猜的到的。若是旁人送来,陈元根本不会看,因为他不想卷入后宫的争斗。但是送信来的是苏岩,是苏晓悠的父亲。
微微笑了一下,陈元把信从桌子上面拿了起来,粗略的看了一眼。濮王向陈元保证,只要陈元能帮助赵曙做上太子,他在这里可以替赵曙承诺,日后对于陈元的报答,绝对不会让他失望的。
赵曙也会如仁宗一般支持陈元,甚至,他会做的比仁宗更好,陈元的权力将会更大。
只是看了一眼,陈元就把东西放下:“濮王的胆子太大了,在下若是把这封信交给皇上,赵曙就完了,他也少不了一个罪名。”
苏岩笑了一下,身子往前一斜:“濮王本来也想写的含蓄一些,可娘娘说,驸马爷是自己人,而且这次时间不多了,有什么话还是直说的好。”
这就是告诉陈元,信是濮王写的,但是也有苏晓悠的意思在里面。
苏晓悠这个女人很聪明,她汲取了庞贵妃的经验,不让自己父亲当官,而且平日里也不是那般的跋扈,这让她的敌人少了许多。
陈元必须正视苏晓悠的存在,她的那点势力陈元可以不放在眼里,但是苏晓悠有一种能力是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的。那就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她都能拉着陈元一起去死。
两个人在对付庞吉父女时候的手段让他们之间成为一个隐性的共同体,谈不上一荣俱荣,但是事情如果出来了,一损俱损是肯定的。
陈元想了一下:“国太大人,请您转告娘娘,我不想再后宫的问题上多做表态,不过如果皇上有这个意思的话,在下很乐意顺水推舟。”
苏岩很是满意陈元这个答复,能顺水推舟就行了,苏晓悠提出来,大家都推一把,赵曙也就上去了。
陈元话锋一转:“只是,娘娘对那赵曙熟悉么?能不能保证他做了太子之后像现在一样对娘娘,这还请娘娘多多留心才是。”
苏岩笑的很开心:“这一点驸马爷放心就是,那赵曙很是乖巧的,不光对娘娘礼遇有加,比之亲生母亲还要尊重,几次见了老夫,也是尊称,当时许多人都在场,想将来他也不会改口的。”
大宋仁孝治国,既然开口喊出来了,想改就没那么容易,特别是要做太子,将来要做皇上的人。
苏晓悠和苏岩都觉得赵曙没有问题,可是陈元的心里却不这么认为。或许自己小人之心吧,他总觉得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赵曙能认别人做父亲,总不是那般的可靠。
多想也没什么意思,不管谁接仁宗的班,陈元都按照他的步子来走。他想相信只要自己不对仁宗的接替人构成威胁,他们之间的合作会很愉快的。
陈元已经有了送客的准备,但是苏岩却没有要走的意思:“驸马爷,有一件事情,还要您帮忙才是。”
“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前一阵子夏竦大人向皇上进言,给那赵曙弄了一个团练使,娘娘希望,这次驸马爷能带他出去练练,也好增进一下驸马爷对他的了解,让这孩子也长长见识。”
这也就是要功劳了,团练使,亏得夏竦想的出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团练什么?不过官场就是这样,只要自己这一次给他一些功劳,所有人都不会说什么,赵曙的太子之位也就算是定下来了。
陈元的眉头皱了一下,女人就是女人目光没有男人看的长远,而且有着一定的不自信在里面,苏晓悠这是逼着自己一定要站到她的船上去。
第二卷 第693章 添置四州府
首发没有本章标题。原为672。
“这个,若是皇上也有这个意思,在下不会拒绝的。”
陈元微笑着看着苏岩,给了他这样一个答复。这个答复跟没答复没有什么区别,算是陈元委婉的拒绝了苏晓悠的一种方式。
苏岩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的神色之间仿佛有些犹豫不决。这件事情必须要陈元主动帮忙才可以,因为仁宗肯定会征询陈元的意见。
但是陈元明显已经表示出自己不愿意过多的深入。
“好了,国太大人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请恕在下失礼了,我这外面还有很多客人,您要是没什么事情的话,请在这里少留一步,说起来您来汴京之后我还没有请您吃过饭,今天晚上就在这里小酌两杯如何?”
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这件事情已经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苏岩起身:“驸马爷客气了,今天您忙,我就不打扰了。等到驸马爷凯旋归来之后,咱们再好好聚一聚就是,老朽告辞。”
送走了苏岩之后,门房去唤下一位客人。陈元却坐在椅子上面深深吸了一口气。
朝堂,官场,都是他不想涉及的地方,但是现在他又无法脱身,即便他想走,其他人也不会让他走。比如苏岩这次回去之后,苏晓悠可能会用其他的途径继续向自己传达信息,甚至她会亲自来找自己。
来就来吧。陈元不是不想和下一个国君搞好关系,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现在他有钱老人,说是宋朝的比尔盖茨都是一种很谦虚的说法。整个大宋的百姓都把银行作为他们存钱的地方,而上到朝廷,下到那些商贾,还有如大理占城这些藩属国,基本上都少陈元的钱。
至于到底有多少钱,陈元没有算过,因为目前对他来说,钱就是一个数字,没有去计算的必要。
他的资金运作模式支撑着整个大宋经济的运转,下一任皇上由谁来做,都不会愚蠢到和陈元之间爆发矛盾的。当然,如果陈元让他们感觉到危险,那就不一样了。
陈元虽然在朝堂只挂一个三品的闲职,但是现在朝堂上那些老人已经要退了,新一批上去的人中间,欧阳修和陈元的关系非常好,宋祁也是如此,那夏随更是被陈元一手提拔起来的。
而当初经过陈元赞助的一批寒门学子,也有几个十分出色的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他虽然没有像那些士大夫那般的招手门生弟子,可是没有人怀疑陈元未来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同时,武人的崛起也是陈元又很大的关系,那些武将基本上除了皇上之外,就听这个驸马爷的话。其中像刘平,杨文广,这些人都是和陈元穿一条裤子。
在政界,军界他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商场上更是他的天下。这个时候他再要的多一些,就会让人担心的。所以这立太子的事情陈元不想过早的介入其中,自己帮助赵曙,他如果输了,其他人登上皇位之后会对自己很忌惮。如果赵曙赢了,也会担心自己挟功自重的。
仁宗不担心是因为仁宗了解他,也能控制他。但是换一个皇上就不一样了。可赵曙不一样,赵曙还能给自己什么?让自己再上一步,恐怕到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那个新皇上了。
现在对于陈元来说,做事情与其说是为了理想奋斗,不如说是喜欢这种挑战而已。他想看着大宋在他的手里富强起来,想让大宋在他的手里不会面对那种倒退几百年的命运,而是再往前走上几百年。
还有,陈元希望所有的大宋百姓都能吃饱,餐桌上面能有一些荤腥之物,能永远不再遭受战争之苦。
他不想因为一些不必要怀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下一个来找陈元的,是从对马回来的欧阳修。
对马是陈元保证大宋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个国家日后给汉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还有他们是日后那条岛链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能把他们收入大宋的怀抱,那么整个海上防御圈也就建成了。
对马已经三次上表请求归附大宋,这次欧阳修回来,带回了他们的第四次上表。
欧阳修回来之后把事情仁宗已经说了一下,朝堂的士大夫们对此没有任何表态。这也算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的一种抗议的方式吧,大家的心里都清楚,对马的事情是陈元一手操作的,仁宗从头到底都是一个知情者,甚至是参与者。
现在他们两个把厨师把这锅菜的叮当响,香味都飘出来了,回头问问满屋子的食客,可以上菜了么?食客们能说什么?阻止都来不及了,菜已经在锅里了,你们看着可以就上吧。
“世美,皇上说,对马的事情要看你什么态度,那季新现在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天天待在海船上面,就等着回来了。你倒是给个话,如果可以的话,皇上说了,这次的事情还让我去办。”
陈元看着欧阳修那一副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忽然间有了一种想笑的感觉。这就是自己以前很佩服的大文豪,原来他也是俗人一个,乘着文彦博不在汴京,就去安慰人家小老婆,当真是风流的很。
欧阳修被他看的很不自在,差异的往自己身上打量了一下,先看看衣服,又看看鞋子,然后用手摸摸自己的发髻,没感觉有什么地方出错呀?为什么这陈世美会用这般的眼神来看着自己?
“你看我做什么?”欧阳修实在受不了陈元那种眼神了,问话的时候神情已经有些变了。
陈元讪讪一笑:“没什么。欧阳大人,对马现在仗打到什么程度了?”
欧阳修见陈元那种眼神消失,也就开始说正事:“你是不知道,我们把刘平手下那些人带走之后,对马的军队根本不是尊仁那家伙的对手。这一段时间他们大小几十场战斗,对马赢的不过十之一二。尊仁那家伙已经杀回来了,我来的时候他们正准备发动重新攻占京都的战役,照我看,那些对马军队能守住一个月就算是不错了。”
陈元对于战争的进程早在预料之中,自己抽调走了部队,季新手下那些人根本不是东瀛人的对手。他关心的只是东瀛现在死了多少人而已。
“对马百姓的伤亡如何?”
这个话题明显的揭开了欧阳修的同情,他的脸上顿时出现了悲悯的神色:“哎呦,你是没看见呐我本来以为那些对马人好歹和东瀛人也算是同根,下手间应该有个分寸,可是万没有想到,东瀛人打下一片地方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屠杀。”
小日本就这个德行,陈元不用想也能猜到。那尊仁天皇从一个皇子被自己打到北海道,又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倭人那本就变态的心理已经更加的扭曲了。
和他一起坚持的那些倭人也是如此,一旦给他们杀出来的机会,他们必然会想办法把自己曾经的痛苦和压抑全部释放出来。
变态的人再变态一些,那就是无法想象的变态了。欧阳修告诉陈元,在尊仁刚刚杀出来的时候,有些家伙还配合东瀛人的军事行动,欢饮他们曾经的天皇再度归来。
可是当东瀛军队出现在他们身边的时候,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光他们的食物,抓走他们的女人。
少有反抗,就一刀砍下他们的头颅。
尊仁手下的那些士兵认为这是应该的,这些女人就算他们不要,也是留给宋人的,既然她们能伺候宋人,为什么不能伺候伺候自己?
这样的所作所为彻底的把那些普通百姓的心给弄碎了。他们能接受宋人对他们的蹂躏,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宋军是侵略者。但是现在,他们的天皇也做这样的事情了,这不光蹂躏了他们的身体,还摧毁了他们心中一直坚持的那份信念。
所以到后来,为了保证自己能活着,他们开始帮助宋人抵抗那尊仁天皇,这只能换来更残酷的屠杀。在尊仁手下的那些士兵看来,这些年投降宋朝加入所谓的对马国的人都是可耻的,现在帮助宋朝和他们战斗,更是该杀。
欧阳修告诉陈元,屠杀天天都有,整个东瀛的人口在锐减,凡是战乱的区域,等到战争过后原本的居民十不存一,比宋朝当初进军东瀛的时候还要凄惨许多。
听着欧阳修形容东瀛现在的情景,陈元知道自己想要的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只有让天皇的形象在东瀛人的心目中全部垮塌,只有让他们曾经神圣无比的天皇化身为一个恶魔,宋军才能变身为天使。
当然,屠杀也不是没有底线的,陈元需要小日本死很多人,但不是死光。九州岛就是宋军的底线,那上面有宋朝无数的商铺还有作坊,还有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才建成的两座码头。
这里绝对不允许东瀛人登陆。
既然他们已经发送了收复京都的战役,那就离九州岛已经不远了。陈元站了起来:“说的也是,现在是时候来,果子已经熟了,如果再放到树上不摘下来,可能会烂掉的。欧阳大人,你绝对要平定对马的战乱,需要多少士兵?”
欧阳修想了一下:“我绝对,最少要两万士兵。”
陈元听后先是一愣,接着笑了一下:“太多了。最多五千就够了,这样吧,你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我去找皇上说这件事情,如果可以的话,让季新回来吧。这一次咱们两个一起去。”
欧阳修很是吃惊:“怎么?驸马爷不用去中京么?”
陈元也很想去中京,文彦博说了,中京的事情离不开他陈元。但是这是一句客套话,这个世界离了谁都可以转,没有了自己,辽国的问题一样能够解决。
同样,如果自己去中京的话,欧阳修和其他人也能把小日本的事情办好,陈元要亲自去,是因为他想亲自把那四个岛屿变成宋朝的四个州。还有高丽的事情,东瀛解决了,高丽就已经是宋朝盘子里面的菜了,陈元要把这韩国泡菜做的更爽口一些,让大宋吃的开心才是。
第二卷 第694章 再去东瀛
第694章再去东瀛
欧阳修说是需要两万士兵,陈元说要五千,那是因为欧阳修并不知道,陈元的手里现在已经有了一支很特殊的兵种可以使用,就是那些早已经组建好的火枪队。
这支部队是新军组建较早的部队之一,不过他们一直没有上过战场,因为陈元对于火枪的杀伤力还不甚满意。
可这次在河间府的战斗中,乡勇们用密集的火枪给了辽国人巨大的杀伤,这让陈元意识到,或许火枪还不够精准,装弹也略显繁琐,不过他那比弓弩还要远的射击距离本身就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由那些非专业的乡民来操作已经可以打出那番效果了,假如由自己组建的火枪队来做的话,相信最少要比那些乡民强出许多来。
东瀛人的战斗力本来就和宋军差了一截,现在的那些所谓东瀛部队,比之从前更是不堪,陈元想用他们来锤炼一下这支部队。
东瀛人只能在所谓的对马人面前表现出优势,因为对马的军力比他们更为不堪。
陈元不会真的为对马打造一支可以征战的军队的。或许以后他们会有合格的军队,甚至超一流的军队。那是在他们投入大宋怀抱之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当他们嘴里说着汉语,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宋人,纯正的大和民族血统完全消失的时候。
仁宗听到陈元不打算再去辽国,而转去东瀛的时候,真的有些错愕,而且神情居然出现了一丝失落。
彻底解决辽国的事情是目前这个阶段的心愿,其过程注定是漫长的,仁宗不可能一直御驾亲征在前线,可是他又希望自己能亲自解决辽国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现在把陈元当做他的一只手,希望这只手能帮他做成一些他心里想做,却又腾不出手来做的事情。
辽国的事情是陈元早就计划好的,虽然其中出现了很多他们预想之外的情况,但是最终还是按照他们想的方式在发展着。仁宗想让陈元继续,把这件事情做完。
“世美,你若是去了对马,那辽国的事情,又该如何是好?文彦博的才能远不如你,现在的局势发展虽然顺利,可是一旦出现变数,朕深怕他无法应对。”
仁宗并没有一点恭维的意思在里面,可是正因为他没有恭维,陈元内心的那种虚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过仁宗这个想法可是要不得的,陈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不可替代,因为历朝历代那些不可替代的功臣往往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大宋现在正是转型的时期,和陈元熟悉的那个历史上的大宋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十年之后宋朝会是什么局面?没有人看的清楚。在这个时候,不可替代更是危险,特别是皇上认为自己不可替代的时候。
“万岁,其实文大人和微臣解决事情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微臣虽然总是能投机取巧,但是他做事情更稳重一些。辽国的事情交给他和狄青将军,必然不会有差池的。”
仁宗摇头:“我倒是认为,东瀛的事情让欧阳修去做也没有什么差池。”
“万岁英明,东瀛的事情现在水到渠成,只要宋军一登陆,平息叛乱,将那里变成大宋的四个州将是很简单的事情,不过,微臣以为,想让东瀛人彻底的归心,为日后高丽做一个铺垫,找一个合适的模板,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微臣斗胆,请万岁准许微臣亲自去一趟。”
仁宗还是有些犹豫:“你,这次要多长时间?”
“一年吧,一年之内,臣必然会在那里重新建立一套制度。”
当初陈元在对马制定的政策说白了就是一棍子把东瀛人打死,那是对付敌人的手段,真正到了把那里变成大宋四个州的时候,在适用那样的制度,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可是又不能一下子全部套用大宋的律法和机制,把自由都还给那些小日本。必须有一套适用的过度政策,即保证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镇压可能会爆发的反抗,还要让那些人感觉到宋朝没有欺负他们。
这个政策还要能保证那里和大宋在若干年后能顺利的接轨才行。
同时,光有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和民间的交流必须大幅度的开始,人口的大迁移是必须的。这也就是陈元为什么要让东瀛人先死这么多的另一个原因。
东瀛一千几百万的人口到现在只剩下两百多万了。死在战场上的,被屠杀的,还有死在宋人的那些矿山中的成年人或者半大的孩子不计其数。
而陈元的那套村保制度限制了东瀛女人的生育权利,同时被陈元用海船拉到大宋各地的青楼中的东瀛女子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又让东瀛这些年新生儿是寥寥无几。
现在整个大宋都知道,驸马爷在对马有两座银矿,一座产的真正的白银,一船一船的拉来,锻造成宋朝的官银。另一座就是这些东瀛女人了,随着大宋有钱人买东瀛女子的浪潮已经成为的风尚,稍微上点姿色的东瀛女子可以卖到上百两银子。
当然,等到那里成了大宋的四个州,这种制度就不用用了,这种买卖也不能再做了。
仁宗看到陈元是非常想去了,也没有动用权威去压制他。他敢重用陈元,是因为仁宗知道,陈元有理想,只要自己能帮他实现理想,他就会一直忠于自己。
陈元的理想可以无限大,一个实现了还有有下一个,没关系,仁宗现在的野心也无限大,一个实现也有下一个。
“好吧,你去一趟也可以,不过走之前给朕弄些银子过来。”
陈元一笑:“是,万岁,你要银子是不是又有什么想法?”
仁宗要银子,自然不会是小数,小数目他是不会开口的。而大数目,就意味着仁宗要有大动作。
“嗯,朕已经下令让杨文广组建骑兵队伍,辽国不是有三十万骑兵么?朕要组建四十万马匹的问题朕已经和回鹘还有吐蕃谈过了,他们愿意提供给我们战马。这一次朕也打下了一片草原,我们大宋也将兴建自己的马场”
仁宗说道这里的时候显得非常兴奋,宋军最大的缺陷就是他们没有马场,石敬瑭燕云十三州给辽国之后,汉族就失去了传统的放马的地方。如果当初赵匡胤也有大规模的骑兵队伍的话,打辽国可能不会拖延那么长时间。
“你去一年,等回来的时候,朕要让你看看我大宋的骑兵”
仁宗的语气很兴奋,陈元也很高兴,这是好事。现在的宋军强悍,可是宋军的手实在太短,这对于日后树立宋军在联盟中的权威地位,是极为不利的事情,若是将来那个藩属国被人欺负了,或者联盟中间有人打起来了,人家请宋军过去,你迈着两条腿走个大半年,等你到那里,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骑兵和步兵的意义完全不同,你有两百万步兵,意味着没有人能打你,但是如果你有五十万骑兵,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去打别人。
欺负人的感觉真的很爽,这一点仁宗是深有体会了。建立骑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就算仁宗不提出来,陈元回来也打算实施:“万岁英明,这钱微臣出了,万岁放心,这次去东瀛就算是搬空了臣的银矿,也一定满足万岁的需要。”
仁宗呵呵一笑:“放心吧,不会把你的钱用光的。对了世美,今天上午穆桂英上书请辞,说她年纪大了,想退出军队,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穆桂英要请辞?稍加思索,陈元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穆桂英这是聪明,仁宗御驾亲征的时候挂名三军统帅,回来之后这个帽子就没去掉,而且现在又提出要亲自担任那个军事学堂的校长,掌握军权的决心谁都能看的出来。
这对于那些基层的武人来说是好事,可对于穆桂英来说,就意味着她必须做出抉择。
杨家将以前是宋军的一面旗帜,现在仁宗要竖立新的大旗了,杨家要么把自己的战旗收起来,要么就继续扛着,那样仁宗迟早一天会替他们收起来。
穆桂英做了一个很明智的抉择,仁宗对这件事情显然是接受了,想来他让杨文广去组建骑兵,就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给杨家一些补偿。
只是杨家的名声太大,现在又刚刚打赢辽国,若是就这样收起来,即便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在那些老百姓看来难免有一些鸟尽弓藏的味道在里面。
所以仁宗还要对穆桂英做一下安置才可以。
可怎么安置是个难题。穆桂英是个女人,放在朝堂上面根本不适合,而且她的品级太高,实在不能再提拔了。即便只是名声上的提拔也不行,再提拔一步,仁宗把三军统帅让给她坐正好。
陈元想了一下:“万岁,臣以为,还是让穆元帅带兵的好。”
仁宗愣了一下:“还让她带兵?”
“给她专门成立一个部队,专收女兵,这支的部队的将军也都任命女将,上战场就用了,不妨给她们的品级高一些,万岁放心,你手下那些男儿是不会在意的。”
仁宗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能想到办法行,朕好人做到底,这支部队就叫杨家女兵,让杨家的那些寡妇也知道,朕没有忘了她们。”
第二卷 第695章 顺口一说
第695章顺口一说
杨家一直只有女将,杨家女将出征的时候带的都是男兵。虽然说女子参军上战场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组成一支成建制的女兵队伍,当真是前无古人的事情。
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安慰一下那些失去了丈夫之后自己拿刀为大宋拼搏的女人而已。不知道为什么,陈元现在也有一些重男轻女了,虽然还不如宋朝的这些士大夫们严重,但是在他看来,这女兵,留着看就可以了,上战场?现在大宋不需要她们上战场。
钱的事情和穆桂英的事情都谈好之后,仁宗终于放陈元走了:“世美啊,这一次懿儿生产,看来你是不能回来了。”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