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叔-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三十五章刘璋得子其名拓

看着刘璋,蔡邕的眼中闪现出一丝泪花。在古代,女子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庸,就算是正妻,也不过是两个家族之间的枢纽。否则何必要门当户对?虽然蔡邕只有一个女儿,但若是刘璋要保小的,他也没话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若非蔡邕是大儒,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名望,又是帝师,官职还不小。刘焉担心蔡琰万一有什么不幸,蔡邕会受不了刺激,反而给刘璋造困扰,这才派人把他请来了。

听闻刘璋要保大的,刘焉张了张嘴,没有说话。说心里话,他很想让稳婆保住小的。刘家人丁单薄,虽然蔡琰有孕,证明了刘璋的生育能力,但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若是这个孩子保不住,天知道下一个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孰不见,董卓妻妾成群,努力了几十年,才搞出一条人命,万一刘璋就这一炮中的,那可如何是好不过,刘焉深知刘璋重情重义,若是让他放弃蔡琰,绝对不可能。为了不自讨没趣,刘焉才没有说话。

时间依旧在走,房间里的呻吟声慢慢减弱,刘璋的心都快蹦到嗓子眼了。就算刘璋穿越,他都没有信过神仙,可是在这一刻,他祈求漫天神佛,保佑蔡琰。可是,刘璋的祷告,似乎没有神仙听见,蔡琰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见了

“琰儿”刘璋感觉自己的心,仿佛已经碎了。他想起与蔡琰相识的点点滴滴,泪水不由从脸颊上滑落。他撕心裂肺的叫喊蔡琰的名字,让身边的众人也潸然泪下

“哇…”一声婴儿的啼哭响彻苍穹,房门突然被打开,一个稳婆冲出来大呼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喜得贵子”

“夫人如何?”听见得子,刘璋脸上竟没有半点喜色,他双目直愣愣的盯着稳婆,眼中杀意闪现,手已经按在剑柄上。他曾记得,他的命令是:保大的

听见刘璋的问话,稳婆愣了一下,她为人接生十余年,这还是第一次有达官贵人担心夫人,而不担心儿子。要知道,除了平民百姓中娶不起媳妇的人以外,那些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女人不过是生儿育女的工具罢了。谁会在乎一件工具?用坏了,换一件便是

稳婆自然感受到刘璋眼中的杀意,她赶紧笑道:“启禀大人,母子平安,夫人产后虚弱,现在已经睡着了夫人难产,其实因为这是头一胎,那里比较紧,而孩子又比较大,故而…”

“行了赏…”听见母子平安四个字,刘璋大喜,他立刻吩咐打赏稳婆,转身就要进入产房。

“大人”一个丫鬟挡在刘璋面前,笑道:“女人产房,污秽不堪,若是有所冲撞,对大人不利,大人还是先不要进去了等我们打扫一番”

刘璋一向从善如流,他虽然不在乎,但古人就忌讳这些东西,他便不再前行,反正蔡琰也已经睡着了,等她醒了,再进去也一样。此时,稳婆把洗干净的孩子裹在襁褓中,抱了出来。刚出生的孩子,眼睛还没有睁开,小鼻子轻轻抽动,尚有些皱的皮肤,透着丝丝鲜红。

接过孩子,刘璋心中一阵激动,这是他与蔡琰的爱情结晶可他还没激动完,一双大手就把孩子抢走了。刘璋刚想发怒,却发现那双大手的主人是刘焉,而刘焉旁边站着的,却是蔡邕。

“你看这眼睛,多像我女儿小时候”蔡邕指着孩子还没睁开的眼睛,真不知道哪里像蔡琰。当然,老人家说像,千万别和他争,否则一定会被教训的很惨。

“这孩子的鼻子,特像我儿小时候”刘焉也不甘示弱的指着孩子的小鼻子,对着刘璋比划着。刘璋见状,不由有些讪讪而笑,任由两位老人家去争,反正打不起来

“君郎,你给孩子起名了么?”蔡邕一脸羡慕的盯着刘焉怀中的孩子随口问道。

“呃…”刘焉愣了一下道:“伯喈,这还得看你的”

“我?”蔡邕有些愕然的指着自己。

刘焉翻了一个白眼道:“人家的孩子总是找大儒起名字,我家就明摆着一个大儒。更何况,这孩子也是你外孙,不找你找谁?”

“是极是极”蔡邕大喜道:“我回去就仔细研究一下,挑几个好字,过两天我们再商议”

“好”刘焉笑道:“有你这个名满天下的大儒起名字,我这孙儿,必定不愧当世”

“抬举抬举”蔡邕兴奋的都快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提起袍服,便飞快的跑了出去,似乎要去查找适合孩子的名字。

“这老家伙居然这么心急”刘焉与蔡邕相处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他知道蔡琰在蔡邕心目中的地位,更知道蔡邕心中的痛。

轻轻将孩子交给在一旁等候的张宁,刘焉转头对刘璋笑道:“璋儿,伯喈一生就这么一个女儿,等琰儿再诞下子嗣,便姓蔡吧让伯喈死后,有子孙四时祭奠,也免得断了蔡家香火”

“好的”刘璋抓了抓头,心中有些郁闷。这孩子还没生,就被分配走好几个。他仔细算了一下,最少还要生四个才够分刘璋在心中暗道:“不知张角要不要继承香火?嗯回头问问宁儿幸好我老婆够多”

这么长时间,产房已经收拾干净了。其实刘璋并不信这些。在后世,丈夫在产房里陪伴妻子,是很正常的事。还有妻子一边生产,一边握着丈夫的手。刘璋甚至看过,妻子因为生产太痛,竟把丈夫的手放进嘴里咬。当然,真正遇见难产,后世直接就破腹产了,要比汉代生孩子安全得多

走进卧房,蔡琰还没有醒。刘璋轻轻坐在榻边,看着榻上的蔡琰一脸苍白,汗湿的头发还贴在她的脸上。刘璋不由一阵心疼,他拿起被角,刚想把蔡琰晶莹的玉手放进被子,蔡琰竟然醒了。

“是我不好,吵醒了你”刘璋轻轻拨开粘在蔡琰脸上的秀发,一脸疼惜的擦掉她脸上的汗渍。

蔡琰轻摇秀首笑道:“刚才只是累了,其实并没有睡着夫君,我们的孩子呢?”

听蔡琰相询,张宁赶紧杀出重围,把孩子送到蔡琰身边。就这么一会,一群莺莺燕燕已经把孩子包围了。

将孩子抱入怀中,蔡琰似乎才安心,她轻声问道:“夫君,你给我们的孩子起名了么?”

刘璋眉头一皱,颇有些不甘的说:“你觉得这事还能轮到我么?”

“呃…”蔡琰愕然,她猛然想起蔡邕与刘焉,不由轻笑着,安慰刘璋道:“夫君勿需苦恼…”

“我当然不苦恼”握着蔡琰的小手,把她轻拥入怀,刘璋轻笑道:“我们多生几个,我总能起一次吧再说,等我儿子长大了,我也抢孙子的命名权”

“你呀坏死了”蔡琰脸上爬上一片红润,羞得把那小巧的脑袋低了下去。“你不喜欢我坏么?”刘璋亲昵的在蔡琰耳边道:“等你好了,我还要坏下去就要辛苦你了夫人…”

“嗯…”蔡琰轻声娇哼,可她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州牧大人得子,整个并州、益州乃至长安,无不欢喜雀跃。或许在现代人看来,二十多岁有子,已经算早了。可是在汉代,像曹操等人十几岁就娶妻生子,刘璋娶妻不晚,生子就很晚了加上刘璋三位兄长不孕不育的例子放在那,郭嘉等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却很担忧。如今,他们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巨石,做起事来,也更卖力了

为了给刘璋的儿子起一个好名,蔡邕可算抓破了脑袋。本来他准备了一些中正平和的名字,颇符合儒家中庸之道,亦含谦谦君子之意。不过,这种名字却不符合刘焉、刘璋的心思。

要知道,这个孩子,可是刘璋的嫡长子,若没有意外,必将继承刘璋的事业。刘焉把刘璋的野心对蔡邕一说,蔡邕竟目瞪口呆,半天不能言语。最后,蔡邕给刘璋长子起名为:拓

拓者,举也。《列子。说符》里就有言,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吴子。图国》中亦云: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以期望此子成国士经纬之才,并继承其父之壮志

时间飞快,一晃三月过去。在蜀中名医的调理下,蔡琰的身体恢复了,刘璋便打算把治所迁到长安。虽然有相士说,益州有天子气,但刘璋知道,益州的天子气,顶多只有三分之一。更何况,刘璋相信,只要实力够,有没有天子气,照样一统天下

搬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特别是女人搬家,什么都舍不得丢下。刘璋好说歹说,几女才放弃了,把整个益州刺史府搬去长安的想法。不过,就算这样,刘璋看着长长的车队,嘴里也有些发苦。

在张任的护送下,刘璋带着妻儿老小往长安开去,益州便交给严颜与法真了。原本,照刘瑁的遗愿,刘璋想把吴懿的妹妹留在益州,让吴懿给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可是,吴懿却问道:“谁敢染指益州之主兄长的遗孀?”

无奈之下,刘璋只好带上这位嫂夫人,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这已经是刘璋的第二位嫂夫人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迁入长安议招贤

数辆硕大的马车,在张任、张飞麾下精兵的包围下,往长安而去。巨大的车队,迤逦数里。刘璋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张任、典韦、张飞在他身侧侍立。

一路行来,刘璋对成都到长安的官道十分不满。坑坑洼洼,实在太颠簸了。不过,路途虽然颠簸,但众女很开心,特别是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的吴苋(吴懿的妹妹)。

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刘璋一行人终于来到长安。看着高大宽阔的城墙,厚重却十分光鲜的城门,便是在长安待了很久的刘辨四人,也满脸惊诧。来到城门口,只见郭嘉已经带着众人前来迎接了

“参见主公”有郭嘉、赵云牵头,众人同时行礼,便是站在一旁的百姓、士卒,也随着众人叩拜刘璋。长安百姓对刘璋的崇敬,发自于内心。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因为刘璋的仁慈,才能活下来,其中不乏黄巾与强盗。当然,这些贼人如今都已经从良了

“免礼”端坐马上,刘璋豪气干云,他双手虚托,众人顺势而起。百姓们也直起身子,看着这位年轻的长安之主。

“主公,府邸已经准备妥当,请随我来”赵云走上前来,牵住刘璋的战马。刘璋本欲阻止,赵云笑道:“大哥,小弟能为您牵马执鐙,乃是小弟的荣幸,您何必拒绝”

“好”刘璋明白赵云的心思,任由他牵着战马,往前走去。在郭嘉与赵云的带领下,刘璋率众人来到长安城的最中间。而此处,正是昔日的长安皇宫。

“主公,里面请”郭嘉右手一伸,摊开手掌,做了一个请进的姿势。

“这…不太好吧”如此冠冕堂皇的住进皇宫,刘璋之心岂不是路人皆知?

“主公不必犹豫此门进去,乃是长安内城,主公府邸还在城里”郭嘉早已经把长安的结构改了,反正也没有皇帝,内宫就改成了刘璋的府邸。当然,若是刘璋称帝,直接把一些代表帝王的东西加上去,这里又是皇宫了

扫视众人,刘璋明白郭嘉之心,他大笑一声,便策马入城。至于刘璋带来的人,郭嘉早已为他们准备好府邸。按照与刘璋关系的亲疏远近,众人的府邸在皇宫左右依次排开,而昔日的皇宫正殿,就是众人议事、办公的地方。

皇宫正殿,郭嘉为刘璋准备的议事厅中,最上处放着一张龙椅和条案。刘璋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块玉璧。两侧依次下去,放了不下四五十张太师椅,供刘璋麾下众人坐着议事。

在汉代,就算皇帝议事,大臣们也都是坐着,只是汉代人习惯于跪坐。刘璋实在不想跪得双腿发麻,便把椅子、长案这些东西画了出来,命工匠制作。至于样式,完全是由工匠们自由发挥。大殿内那些精致华美的桌椅,都是出自工匠们的手笔。

大殿中,只有郭嘉与刘璋二人,而郭嘉的任务,就是带刘璋熟悉内城。在内城转了一圈后,他们便来到了议事大殿。

“非常不错”对长安的改建,刘璋十分满意。

“多谢主公夸奖若没有主公的建议,也建不出如此的巨城”郭嘉躬身行礼,显得十分谦虚。

“无需如此”刘璋笑问道:“奉孝,如今是乱世,想要一统天下,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我让你在皇宫门口修立的招贤馆,你做得如何?”

郭嘉回道:“已经修建完毕,随时可以启用”

“好”刘璋大喜道:“奉孝,你执笔,听我口述”

“是”郭嘉命人捧上笔墨布帛,待准备好后,目视刘璋。

沉吟了半晌,刘璋将历史上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在心中整理了一下道: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人知者乎?

倘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知,勿有所遗。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吾得而用之,官无废业矣。

今天下纷乱,尤甚战国,长安初定,所需之士,无论百工、医者或行商、农夫,凡有一技之长皆可为官,若能为我效力,必不惜官爵,以待有大能者”

郭嘉一挥而就,可他写完后,却愣住了。历史上,曹操的求贤令可是打破了世家对朝廷的垄断,世家大族曾因此而剧烈反弹。只是曹操颁布这三道诏令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如今,刘璋竟将三道诏令合而为一,其中的震撼不言而喻。

“主公欲与天下世家为敌乎?”墨汁滴在地上,郭嘉才反应过来。

刘璋不答,反而问道:“奉孝,你觉得我的势力如何?”

“主公占据两州之地,拥关中富饶、西蜀粮仓,乃天下间最大之诸侯”看着刘璋,郭嘉颇为自豪,毕竟刘璋是他看中的主公。

刘璋又问道:“那我治下,还有多少世家?”

“主公麾下几乎没有世家”无论是益州还是并州,刘璋都已将世家拥有的土地、家奴没收。没有土地、家奴、特权,世家只不过是有文化的富人罢了

刘璋再次问道:“敢问奉孝,若我攻打其他诸侯,那些世家会为我所用,还是帮助他们支持的诸侯?”

“这…”郭嘉已经想到答案,却不知道该如何说。

刘璋冷笑道:“既然那些世家不会主动投靠我,我何必拉拢他们?以我的强势,在我领地内,就得听我的我要没收世家的土地、家奴,他们肯定会反抗。既然如此,在攻破其他诸侯的时候,我顺便将那些不服我政令的世家铲除。虽然我麾下众人也会形成世家,但只要不兼并土地,蓄养家奴,我支持他们做富家翁当然,养几个仆役、随从、侍女倒是可以”

“这…”郭嘉有些犹豫,他想了半晌道:“既如此,便召集麾下众人,商议一下如何?”

“如此最好”刘璋点头笑道:“要快天下人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五日后,在议事大殿内,刘璋虎踞首位。下面四五十张椅子上,坐了二三十人。郭嘉、贾诩、戏志才等文臣,与赵云、关羽等武将分左右而坐。待侍者将不能到场的田丰、沮授等人的奏疏拿来,刘璋便开始正式商议,立招贤馆一事

其实刘璋麾下大多数人都是出自寒门,他们很赞成刘璋的招贤令。像戏志才听完招贤令后,眼中竟隐隐流出了泪水。在大汉,寒门想出头实在太难。若非惊才绝艳,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刘璋给了寒门一个机会,甚至给了百工、医者、行商、农夫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虽然寒门想出头还任重道远,但刘璋的招贤令却是一个跨时代的信号。

见厅中众人没有反应,刘璋笑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在下支持主公”戏志才第一个站起来,为刘璋摇旗呐喊,就连平素里最快的张飞,都没能抢在他的前面。

“我等也支持主公”张飞、关羽、赵云、张任、黄忠等武将,大多数都站了起来,他们几乎都是寒门。若非遇见刘璋,其中一大半要磋跎半生,最典型的便是黄忠。

俗话说:拳怕少壮。武人虽不说越年轻越厉害,但也不能说,到六七十岁,还好勇斗狠。可历史上的黄忠,做了大半辈子的校尉。难道黄忠的能力不如鲍忠、鲍信这些废物?黄忠只是出身太低

若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黄忠就有机会出头,想必他的成就不会比一些所谓的名将低孰不见,老黄忠七十岁还能斩杀壮年的夏侯渊,哪怕他是偷袭

能参加会议的人,在刘璋麾下都有一定身份。如今大部分人都表示支持刘璋,其中不乏刘璋倚重者。其实郭嘉也很赞同刘璋,只是他担心招贤令,会让刘璋麾下人心涣散,毕竟像百工、医者、行商、农夫,在正统的士大夫眼中,都是贱民。可郭嘉却忘记了,刘璋麾下并没有几个正统的士大夫。

第二百三十七章显本领二英入馆

既然麾下众人都表示赞同,刘璋立刻把招贤令颁发下去。同时,他还命人将招贤令刻在木板上,竖立在招贤馆外。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璋的招贤令很快就传遍了大汉。寒门为之痛哭流涕,世家以之为洪水猛兽,咬牙切齿,恨不能将刘璋撕碎。

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谁也不会认为百工、商人、农夫真可以做官。至于医者,倒是有医官毕竟,就算是皇帝,也逃不出生老病死

“咦,这冠军侯果然有些意思”一行数人来到招贤馆门口,有文有武,其中一个壮实的青年指着招贤令对众人笑道。

“怎么?贤弟也对此有意思?”一个身穿儒士服的青年笑道:“反正我们也是来投奔冠军侯的,不如进去试试本事,也免得有人说我们靠关系走后门”

“那感情好”壮实青年走到招贤馆门口,对着守卫的士卒问道:“请问,招贤馆有什么要求么?”

见壮实青年很有礼貌,士卒打量了他一下道:“要求到没有,但必须有一技之长。我看你身体壮实,不如去投军,冠军侯麾下士卒的待遇也很不错若在战场立功,还能当上将军”

“承你吉言”壮实青年笑道:“兄弟,安知我不能在招贤馆直接成为将军?”

士卒笑道:“那可难了要知道,招贤馆除了百工、医者、农夫的要求比较低以外,想当官或将军,则需要进行考核。第一场考核,由赵云将军与戏志才大人主持,第二场考核,则由主公亲自主持。招贤馆开放至今也快半月,我只见过几个农夫、医者、百工入选。”

“多谢兄弟相告”壮实青年拱手道谢后,与他身边几个年龄差不多的青年,一起走入馆内,而守门士卒却不禁摇了摇头。在士卒眼中,这几个青年,完全是好高骛远。

听闻招贤馆有人来投,戏志才立刻赶了过去。若非郭嘉管着情报比较忙,而贾诩又太阴刻,刘璋也不会加重戏志才的工作。最近刘璋招募了几个医者,都说戏志才的脸色有些不对。刘璋记得戏志才早夭,便把那些医者全部调拨到戏府。可惜,那些医者的能力有限,看不出戏志才到底有没有问题,只能用药物、膳食为戏志才调理身体。

“本官姓戏,是你们几个应征?”见来人是几个青年,戏志才倒也没有怠慢。大汉宽广,既然能出郭嘉那种少年英杰,便是多出几个也不稀奇。更何况,戏志才本身也是年少高才,自不会小视天下英雄。

“见过戏大人”几人连忙行礼,却没有自报家门

“嗯?”戏志才有些不悦的问道:“既然前来应征,为何不报上姓名?”

“大人不如先考校我们一番,若能过大人法眼,再报姓名不迟。否则,若我等不能过关,却自曝家门,岂不是丢了长辈的脸?”青衣文士温润一笑,那气度绝对是大家风范,戏志才立刻了然。

“好”戏志才笑问道:“不知几位想从政抑或从军?”

“难道我们就不能是州牧、刺史之才么?”白衣文士面带微笑,戏志才的瞳孔猛然一缩,他发现此人的气度竟与郭嘉相似

戏志才本就没有小看这几个青年,如今他更加谨慎。一开始,戏志才先在军政方面,出了几个浅显的题目,三个文士都没有开口,仅仅是两个武士便回答了。接着,戏志才又开始说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东西,两个武者渐渐不能回答,其中一个缁衣文士便接了上来,而青衣和白衣两位文士却微笑着站在旁边,一直没有开口。

戏志才知道遇见高人了,心中不由暗喜,他便把刘璋治下,一些疑难却能够解决的事情拿出来说。缁衣文士不能回答,青衣和白衣两位文士便开始出言。戏志才惊喜的发现,这两人说的方法或许与实际解决方法不同,但往往更高明一些。

于是乎,戏志才一咬牙,竟将一些棘手且没有解决的事情拿了出来,终于将青衣、白衣两位文士给难住了。可是,这些问题也是戏志才为难的

“两位不必为难了最后那几个问题,就算是我,也没办法解决”见两个文士皱眉冥想,似乎没有答案,戏志才这才安心。在他看来,除非有郭嘉、贾诩之才,否则绝对解不开最后几个问题。

“不我已经有办法了”青衣文士皱眉道:“可我这个办法不怎么好,有碍冠军侯名望”

“什么?有办法了”戏志才看着青衣文士心中大惊,可他脸上依旧平静,喜怒不形于色,并非刘备的专长。

“我也有了”白衣文士又恢复了最初的淡然。

看见白衣文士的表情,青衣文士不由叹息道:“看来你的办法比我的好,我终究逊你一筹”

“这…”戏志才脸上的表情更平静了,他已经有些麻木。

当青衣文士与白衣文士各自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戏志才在心中仔细忖度,他们的方法果然能解决眼下的几个难题,而白衣文士也果真更高一筹。

“两位高才,我这就通知主公敢问几位姓名”学无先后,达者为先。戏志才微微一躬身,表现的十分恭敬。

“戏大人不必如此我们原本就是来投奔冠军侯的”白衣文士拱手道:“在下庐江周瑜字公瑾”

“江东美周郎?你不是孙策的军师么”戏志才大喜道:“当初主公听说你投奔了孙策,一直扼腕长叹,闷闷不乐。若知道你来了,主公定然大喜,你怎么还来招贤馆”

“与几个朋友一起前来,先试试本领,否则岂不是让人小看”青衣文士笑道:“在下吴郡陆逊字伯言”

“莫不是江东陆氏族人?”郭嘉掌管情报,刘璋一直让他注意各方英才。由于周瑜的关系,刘璋麾下几位高参,对庐江的情报知之甚详。

“在下乃是庐江太守陆康侄孙”陆逊微微一笑,可心中却隐隐作痛,他又想起了一直很疼爱他的陆康。同时,也对江东孙氏更加仇恨。

“陆康侄孙不是叫陆议么?”戏志才很疑惑。古人的名字可不是随便就能改的,不是有话这么说么,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自孙氏攻入庐江,我叔祖病死,世上再无陆议,只有陆逊”陆逊的话里充满仇恨,让戏志才恍然大悟。逊字,不就是‘孙走’嘛

“这三位呢?”虽然缁衣文士与两位武士的文才不如周瑜、陆逊,但成为城守、副将,还是绰绰有余的。秉着是人才就不能放过的原则,加上他们又是与周瑜、陆逊一起来的,戏志才也很客气。

“在下刘宪,扬州刺史刘繇之侄”刘宪轻笑道:“若论族谱,冠军侯也是我族叔呢”

“原来是汉室宗亲,失敬不过,若想直接以军官身份入军,还需经过赵将军考核,否则…”对于攀关系的人,戏志才倒也不在乎,毕竟刘璋说了,唯才是举

刘宪笑道:“那是自然,我可不想靠关系出头”

“如此最好”见刘宪表态,戏志才高看了他一眼。要知道,越是世家子弟,越是纨绔,这种人往往好逸恶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下陶商,这位是我弟弟陶应”缁衣文士拱手道:“我们乃是陶谦陶恭祖之子”

“原来是徐州陶府君之子”戏志才笑道:“听闻陶府君逝世,主公曾说,大汉少一栋梁,天下少了一个好官。如今看见两位公子如此英雄,陶府君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不过,陶应公子亦要从军,那就要…”

“明白明白”陶应性急,没等戏志才说完,他便笑道:“在徐州的时候,家父总说我不行。可军中宿将,除了糜子芳以外,都不是我的对手。见过刘备三兄弟以后,我才知道天外有天。不过,我也很想知道,自己差在哪里”

其实陶谦的两个公子并不算太差。说起本事,陶商做一个郡守倒也不成问题,而陶应作为一军副将,辅佐主帅也可以。只不过,若让陶商掌管一州之政或让陶应单独领军,那就不行了。或许,陶谦正是看出了这点,才把徐州让给刘备。

戏志才匆匆离开招贤馆,直奔刘璋府邸。且不说周瑜来了,就说陆逊的才华也不下于戏志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招贤馆才开,便有大贤来投,何其幸甚

得到戏志才的奏报,刘璋也十分开心。当初他听说周瑜投奔孙策,还惋惜了好久。如今,不仅周瑜来了,还拐带了陆逊,刘璋简直是喜出望外

再加上陶应、陶商、刘宪,虽然这些人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但戏志才说他们皆是郡守、副将之才。刘璋麾下大将、谋士不少,可基层军官、干吏却不多。

一个朝廷想要运行,自然不能少了小官小吏,而大多数小官小吏都是出自于世家。如今,招贤令已出,世家对刘璋避若蛇蝎。可以说,陶商、陶应算是雪中送炭。只是刘璋怎么也没想到,这五人中,竟还有一份大礼,此人便是刘宪

第二百三十八章试身手二刘相争

“公瑾”来到招贤馆,只见五个青年端坐在大堂上饮茶,左边第一位正是身着白衣的周瑜。虽然好几年没见,但大概轮廓倒没有变,刘璋一眼就认出了他。

“见过冠军侯”周瑜也认出了刘璋,他立刻站起身来行礼。

“屁叫大哥”刘璋猛抱住周瑜道:“才几年不见,就与我生疏了?”

“大哥兄弟来晚了”周瑜也满脸激动的抱住刘璋,兄弟见面总是那样感人。

“来了就好长安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有你相助,为兄更加有信心了”刘璋松开周瑜,轻拍他的肩膀。

“大哥,我来为你介绍,这些都是小弟在路上认识的少年英杰”周瑜拉过陆逊道:“这位乃是吴郡陆逊字伯言,其才华不在小弟之下”

“公瑾兄谬赞在下陆逊,见过冠军侯”嘴里虽然很谦虚,但陆逊脸上的微笑丝毫未改,他当得起周瑜的赞誉

“免礼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