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厨师-第6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法院的声望也因此达到了鼎盛,如今谁也不敢不把立法院当回事了。
随着这一条律法的出现,那么在全国巡查的陈东就好办多了,这律法面前,人人平等,那么他就可以更加果断的执法了。
这边还在热烈讨论中,那边货币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大家的目光又赶紧转移到商务局上面。
终于,这一日在百姓日盼夜盼下缓缓而至。
这货币发行一推再推,已经对国内经济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用后世的语言来解释的话,就是通货紧缩。
因为朝廷大力推动生产,货物的数量是日新月异,增长的非常快速,但是市面上的货币却在逐渐减少,因为一直都没有新的货币出来,所以货币的价值也是跟着在涨。
还是那句话,这过了就错了。
因为如今的货币是由铜铸造的,如果货币的价值远远超出于铜,这就会造成货币泡沫,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那么整个货币体系可能就会出现崩塌,从而发生经济危机。
所以,李奇心里也是非常着急,要是游刃有余的话,他不可能会冷落娇滴滴的王瑶。
这一次货币发行将是商务局主导,但是发行机构将由商务局旗下的飞钱局、农业局共同发行,这样就可以包括农、商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可以很好的覆盖全国,至于工业的话,其实也包括在商业里面。
其实早在前两日,大宋时代周刊和儒报都针对这一次的货币发行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但是纰漏的细节少的可怜,只是纰漏了发布会地点。时间,还有就是关于钱票的事,但是具体究竟是怎么样的,谁也不清楚,在这方面,朝廷保密的工作还是做的相当不错,很多朝中大臣都不知道。
因为货币发行直接影响铜、铁等金属的价格,如果过早纰漏,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物价波动。
发行地点还是相国寺的商业街,如今这条街又经过了一番改造。变得更加大了,因为商人有钱呀,而商业街又是商人的象征,必须得气派一些,反正朝廷是没有出任何一分钱,还赚了不少钱,当然,相国寺是赚的盆满钵满。
发行会定在巳时,但是从辰时开始。就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赶来了相国寺,其中还包括很多外地的商人,当然,江南那边的可能无法赶来。多半还是四京地区的大富商。
另外外面还有很多百姓、小商贩,他们虽然没有资格直接参与到发行会当中,毕竟商业街就这么大,而货币发行关乎整个天下的经济。别说商人了,朝中大臣基本上都会参与,所以位子就那么多。但是他们待在外面,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辰时三刻时,人就已经到的七七八八了,官员坐在前面两排,后面的基本上是一些富商。
“怎么还没有开始,这都差不多了。”
“是啊,可是经济使似乎还没有来。”
“待会是经济使上台吗?”
“当然啊!你没有听说么,这次发行货币将是商务局全权主导,不是经济使还会是谁,你没有瞧见秦少宰都只是坐在下面的吗?”
“那枢密使呢?”
“自从李师傅当上枢密使后,就很少出面管理商务局的事了,而且最近还出了这么大的事,算起来,他好像今日才回到枢密院的,怎么可能是他。”
“这倒也是。”
时辰已经接近了巳时了,可是台上半个人影都没有看见,这底下是议论纷纷,生怕这一次又黄了,如今市面上的货币已经非常吃紧了,所以大家都希望朝廷能够尽早发行货币。
“来了,来了。”
“呀!是枢密使啊!”
当他们见到李奇走上台时,登时响起一片哗然之声。
这真是出乎人意料。
一个刚刚受罪归来的官员,竟然主持这么重要的发行会,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啪啪!
啪啪啪啪啪!
短暂的错愕后,立刻响起了零星的掌声,随后便是掌声雷动,那些商人一见到李奇,都是非常开心。因为李奇就是他们的头啊。
李奇站在这里,一句话都不用说,就已经很好的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并没有失势,他还是当朝第一人。
坐在前面的秦桧和一些士大夫听到这雷鸣般的掌声,心中是五味杂陈呀,未来十年,恐怕都没有人能够取代李奇在商人心中的地位。
其实由李奇来主持整场发行会,是赵楷一早就打算好的,跟李奇坐牢无关,只是因为这场货币发行会实在是太重要了,除了李奇,哪怕是秦桧,赵楷也不会放心的,毕竟秦桧在经济这一领域上,是与李奇不能相比的。
李奇今日身着官服,没有办法,他现在就是代表朝廷,但是赵楷也没有亏待他,弄了一件王爷级别的制服给他套上,不要忘记,他可是燕云王,他又不能穿枢密使的官府来主导商务局的会议,所以思想来后,赵楷还是决定让李奇以燕云王的身份直接参与这场发行会,这样也能避免落人口实。
李奇来到台上,也没有打招呼,只是发出一声哀叹。
台下立刻安静下来,这一声叹叹的大家的小心肝砰砰直跳,就怕李奇接下来说的是“对比起,让给位白跑了一趟。”
从李奇的神态上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啊。
哪知李奇第一话就道:“最近在下真的很穷啊!”
台下先是一片沉默,随即发出一阵爆笑声。
那洪八金大声道:“枢密使,你若还会穷的话,那咱们不得去要饭了。”
笑声更甚。
等到台下安静下来后,李奇才道:“八金叔此言差异,我如今敢拍着胸脯对天发誓,我真的很穷,你们也都知道,我被扣除了半年的俸禄,这钱可也不少呀,同样的,你们也不见得有多富裕。”
此话一出,台下立刻安静下来。
又听李奇说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毕竟你们个个都是腰缠万贯,一刻钟几千贯上下,但这却是一句大实话,穷富的判断,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看家中存钱有多少,但是对于商人而言,就得看财富增长和金钱的运转,如果财富增长幅度在持续下滑,虽然还是在涨,但是作为商人可就得小心了,同样的,如果金钱全部囤放在家里,无法运作,那也预示着困难已经来临了,当商人遇到这两种情况,你去问他近况如何,他一定会说自己非常穷,这不是虚伪,而是一个事实,因为商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不进则退,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倾家荡产。
如今市面上货币紧缺,也许你们家中很有钱,存有很多的货币,但是货币的价值是体现在一个经济体系当中,要是当世上只剩下你们拥有货币,那么你们手中的货币就不再是货币,而是一堆破铜烂铁,因为整个经济体系已经崩溃,货币也失去了价值,只是铜而已,不具有货币的任何性能,所以说,市面穷,那么天下人都穷,由此可见,这货币是多么的重要。”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劣币驱逐良币
李奇一句我很穷,直接点明今日的主题,那就是——货币。
关于货币,在这个年代有太多可以说的了,所以李奇不打算和底下的人说其它的屁话,直接进入正题。
虽然目前市场上货币还在增值,但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恶性的增值,货币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商品的价值,货币最主要的特性是什么,那就是流通,是唯一一样天下人都认同的东西,如果只是少数人认同,那么就不能称之为货币。
所以市面穷,天下人皆穷。
无钱可用啊!
李奇扫视台下一眼,道:“若是按照如今的态势来看,三年内再不发行货币的话,我就真的得上街要饭了。”
这话说的下面人心中一惊。
“所以,货币发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人人皆是点头,不然我们来这干嘛。
李奇笑了笑道:“也许你们都在埋怨朝廷,市面上都穷成这样了,朝廷却是推了又推,究竟何时才发行货币啊!但是货币发行可不是小事,不是简简单单的造一堆货币扔入市场,就算了事了。虽然现在蔡太师就坐在底下,但是有些话我不得不说,太师若是听得不开心,也请多多见谅。”
看来这小子打算拿老夫来当这绿叶,罢了,如今言论都已经自由了,老夫怕,他们就不会说了吗,正好趁着这一次机会,一次性都说出来,老夫也希望能够带着这些罪孽一起入土,免得害了老夫的那些宝贝孙儿。蔡京笑道:“你若说的对,那老夫自然无话可说,可是你若故意消遣老夫,呵呵,那老夫一定上台与你争论一番。”
“当然。当然。”
李奇点点头,轻咳一声,才道:“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在熙宁年间,我朝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货币改革,记得当时,朝廷发行了很多各式各样的货币,有大钱,有小钱,有铁钱。有锡钱,还有很多掺杂锡铁的铜钱,当然,还有如今一谈到就会让人色变的交子。”
李奇年纪尚轻,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他来到宋朝的时候,经济已经完全崩溃了,已经是暴风雨过后的黑暗,但是他并没有经历过那一场暴风雨。
可是台下很多年长者都经历过那一段黑暗岁月。李奇这一句话,勾起他们不少的痛苦回忆,不少人纷纷叹气,还有不少人更是闭目摇头。没有一个人脸上是带着快乐的神色,可见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的黑暗,而且让人有一种不见天日的感觉。
那简直就是商人的噩梦。
“算起来,朝廷投放到市面的货币应该不少吧。我相信应该是我朝建国以来,最多的一次。”李奇话锋一转,道:“可是结果又是怎样了。市面上的货币是越投的多,就越显得少,甚至市面上都看不到货币了,我指的货币是什么,是天下人都认同的货币,而非名义叫做货币的货币。按理说,这货币发行了这么多,市面上应该不会缺少货币才是啊,这又是为什么呢?”
台下先是一阵沉默,忽听一人说道:“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很难一言道尽。”
说话的是秦桧。
李奇笑道:“秦少宰说的全对,但也可以说是全错,因为这个问题一言便可道尽,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蔡京听得双眉一扬,但随后立刻陷入了沉思当中。
户部尚书胡义就道:“这劣币怎么可能会驱逐良币?”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李奇笑问道:“如果胡尚书手中拥有一枚铜钱和一张交子,那么胡尚书去买东西的时候,是先用铜钱,还是先用交子呢?”
“自然是先用交子。”
胡义都没有怎么考虑,就直接说出口来,但话一出口,他便愣住了,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李奇呵呵道:“胡尚书的反应已经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当我们手中同时握有良币和劣币时,我们肯定会尽早将劣币脱手,因为劣币是不断在贬值的,留在手中越久,就越不值钱,握有大量劣币的人,那么他每天肯定都在做着同样糟糕的生意,因为他手中的财富在不断变少,这是一件令人既伤心又无奈的事情。
天下间没有人是傻子,你是这样想的,他同样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即便当市面上拥有同等数量的良币和劣币时,但是在市面上是绝对很难见到良币,因为大家都急于将手中的劣币脱手,这就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劣币投入到市面上,而良币全部收藏在家里,当初的江南货币危机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早在西汉时期,一个名叫贾谊的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但是没有人具体去系统分析这方面,这个论点并没有进入大家的脑海当中。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蔡京心中陡然一亮,连连点头。
其余人也是嘴里念叨些什么,不住的点头,但是他们就真的理解了吗?其实不然,这一句话可是蕴含着非常复杂的知识量,他们最多也就是理解里面的某一方面而已。
李奇继续道:“再回到熙宁变法,当时只有一枚完完全全由铜铸造的货币才能称得上是良币,其余的都只能称之为劣币,虽然铁钱同样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铁钱本身太不值钱了,你在外吃一顿饭都得用车来运送货币付款,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铁钱带来的繁琐导致铁钱的价值是直线下降,至于交子,或者掺杂锡的铁钱,又或者锡钱就更加不用说了,那绝对是一等一的劣币,在对等的情况下,劣币就能够完美的驱逐良币,更何况当时劣币远胜与良币,那么整个经济市场还有得救吗?
这若是都不崩溃,那绝对能称之为奇迹了。
还是那句话。最能体现货币的价值就是货币的流通性,不具有流通性的货币那就不能称货币,一旦成为了,那么势必会引起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劣币虽然涌入市场,但是不被大家认可,故此不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这就是当初货币改革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也由此可见,货币发行不在于多。而在于要遵从经济规律,一步错,那么必定步步皆错。”
“说得好!”
蔡京突然大喊一声,随即起身,面朝着众人道:“老夫当初的确在很多方面都欠考虑,导致我大宋整个经济市场都变得暗无天日,对此老夫深感抱歉。”
说着他深深的鞠了一躬。
他现在已经退位了,也不可能再上位了,所以这时候的他不需要在顾虑政治方面。可以很坦诚的面对自己以前所犯下的过错,其实这事人人都知道,背后也有不少人说,蔡京也无力反驳。因为人人都知道失败了,到了最后甚至覆水难收,留下一个烂摊子,这一回反倒是李奇给了他一个认错的机会。这对他而言其实是一个好事,他心里还非常感激李奇。
如今已经时过境迁,大家也不是那么的记恨蔡京。如今见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向他们鞠躬,心里仅存的哪一点怨气都没有了。
这就是李奇为什么要拿蔡京来做这反面教材,因为他深知人性,知道这时候你再怎么怪蔡京,也改变不了什么,而且蔡京近年来做了不少好事,百姓们也都原谅他了,再加上今日他诚恳的认错,所以大家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的道歉。
秦桧都看在眼里,暗道,不愧是枢密使,他若要帮一个人,贬你也是帮你,他若要害一个人,夸你也是害你,着实让人防不胜防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像他一样,对人性了解恁地清楚。
但是这方面,秦桧是很难追赶李奇,因为李奇是一个商人,商人成天就是在揣摩对手和客户的心理,每天都能遇到各色各样的人,而且后世的人个个精明的很,脑子里装的东西不比你少,你要从他们身上占得半点便宜,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啊!
蔡京虽然是奸臣,但同样也是李奇的恩人,就凭这一点,李奇绝不会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要帮助蔡京善后,笑道:“太师请坐,这可不是一场道歉会,你可不能鸠占鹊巢啊!”
“是啊,太师快快请坐,这我们可承受不起。”
其余人也纷纷向蔡京回礼。
蔡京这才坐了下来。
李奇又道:“人人都会犯错,哪怕是神仙,其实错不可怕,怕就怕在一错再错,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其实当时的情况,太师的初衷并没有错,而是方法用错了,众所周知,在当时是一朝铸币,四朝通用,这原本一个人吃的饭,现在分给四个人吃,那肯定会不够呀,所以当时的货币非常紧缺,但是铜又不够用,所以太师才大规模制造铁钱、锡钱,想用此来弥补市面上货币的缺少。
至于为什么在铁钱里面加锡,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辽国、西夏都从我国兑换大量的铁钱回去铸造武器,然后再来攻打我们,他们拿着我们的铁,来伤害我们的百姓,试问还有比这更加令人无语的事吗?当然,我不是说太师就是对的,里面的原因太复杂了,有政治原因,也有剥削的原因,太师绝对难辞其咎,但是若将错全部归咎在太师一人身上,又太不公平了。”
说到这里,他呵呵一笑,道:“也许在坐的各位都在想,我是不是受太师所托来这里专门解释这事的。这当然不是,无论成败,你在我朝谈到货币,永远都不能不谈太师。还有人会想,你发行货币,你把货币发出来就是了,说这么多干什么,你这不是耽误我们时间么,我可是一刻钟几千贯上下的人。”
大家立刻都笑了起来,但是他们脸上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因为他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这番话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受益匪浅。
李奇面色凝重道:“发行货币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把货币发出来就完事了,在我朝一直饱受货币的困扰,相信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若是在不改善的话,我朝经济很难再上一层楼了。”
虽然如今经济良好,货币危机得到了缓解,但也只是缓解而已,危机还是一直伴随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随时有可能爆发出来。
樊少白问道:“难道枢密使有办法解决?”
李奇摇摇头道:“这非一日之功,不跟打仗一样,只要消灭敌人,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为什么会说这么多,那就是我希望大家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危机,为什么我大宋一直饱受货币危机的困扰,只要明白错在哪里,我们才能去改善。
所以,今日虽然说是发行会,但是这一次发行货币要解决的不是市面上的货币紧缺,这只是其次,最为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一种状况,当然,这不是说改变就立刻能改变的,但是总得有一个开始吧,今日就是一个开始,为此朝廷将会在今日出**一系列关于货币的政策,势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困扰我大宋的货币危机。”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一千五百万贯
李奇说的是铿锵有力,但是听在众人耳里,却是喜忧参半。
正如李奇所言,这货币危机已经困扰了大宋数十年,若是能够解决,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问题就在于,这不是刚刚冒出来的危机,而是长达数十年的危机,朝廷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可是每一次货币改革都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一旦情况变得更加恶劣,朝廷为了弥补国库的损失,只能伤害百姓的利益,这就跟交子一样,在最初交子发行很快的缓解了货币危机,可是当国库面临赤字危机时,朝廷就大规模发行交子,导致交子价值一泻千里,百姓们的财富都不翼而飞。
这也是李奇方才说蔡京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蔡京改革货币要面临很多考验,对外对内都有不少问题,他一方面要防止货币外泄,一方面又得替朝廷敛财,百姓赚不赚,不重要,但是朝廷若是亏了的话,那蔡京面临的压力就非常大,所以他也只能将朝廷的财政困难转移到百姓身上。
所以,朝廷每一次货币改革,百姓都是胆战心惊,这一次也不例外。
他们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货币发行会,哪里知道里面原来还包括货币改革,气氛也随之变得非常微妙起来,大家心里都是忐忑不安。
李奇都瞧在眼里,也预计到了,道:“我知道各位很担心这一次会不会重蹈覆辙,但是大家也应该了解皇上和在下,皇上和在下都不是坐以待毙之人,这明知有病,却因为害怕郎中那长长的芒针,而不去治病,那绝非一个智者做的事情,既然有病。就应该治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货币带来的顽疾,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若是再放任自由下去,那就是皇上失职了。咳咳,现在好像不以言论论罪了哦。”
大家听到最后面一句,不禁都笑了出来。
的确,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拿皇上来当挡箭牌。这的确有些不妥,但是现在没事,都说了不以言论论罪。
待笑声消散,李奇继续说道:“回归正题,从方才我说的话来看,主要病症有二,其一,货币种类太多,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其二。货币大量往国外流失,导致市面上货币紧缺,阻滞了经济的发展。”
顿了顿,他又道:“首先。我们来谈谈这第一条病症,劣币驱逐良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方才已经言明。就是货币种类太多,那么如何解决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统一货币种类,只让一种货币成为我国唯一通用的货币。”
何九叔突然道:“朝廷莫不是要消除铁钱和锡钱?”
李奇点了点头。
底下立刻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李奇压压手道:“大家先静静,听我一言。”等到大家都停了下来,他才道:“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如果消除铁钱和锡钱的话,那么等于在无形中剥削了百姓和在坐各位的利益,这势必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众人纷纷点头。
李奇笑道:“但是大家不要忘记,铁和锡本身都是具有价值的,不管是不是货币,它们都能卖钱。”
蔡京道:“可是如果废除铁钱和锡钱的话,那么铁、锡的价值肯定会下降,因为就算铁、锡本身是具有价值的,但是它们现在都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若是以货物的形式卖出去,回收之人拿到这些铁、锡钱还得回炉重造,这无疑提高了成本,那么回收的人肯定会将这成本计算在内。”
李奇点点头道:“太师所言甚是,所以朝廷决定全面收回铁、锡二钱,只保留铜钱,至于回收的价格,就是以这一刻铁、锡的价格回收。”
“这一刻?”
樊少白道:“如今货币还未发行,铜币的价值还是居高不下,若是以这一刻回收的话,那朝廷将赚得不少,最好还是能够折中一下,朝廷和百姓均摊这部分损失。”
不少人都响应樊少白。
这些家伙真的精明得紧,好在我早有准备。李奇呵呵道:“你们说的不错,若是这一刻的价格回收,朝廷的确会小赚一些,但是百姓也并没有亏太多,毕竟铁、锡的价格本身就不低,而且,如今货币在增值,铁钱和锡钱也在增,只是没有铜钱增的快而已,朝廷也想过均摊损失,但问题是,如果均摊,一定会影响货币的价值。
其实回收铁钱、锡钱,也是朝廷投放货币到市面的一种方式,如果朝廷高价回收铁、锡,反之来看,那就是贬低真正货币的价格,再加上这事又发生货币发行的同时,大量的货币投入市场,势必就会造成货币价值下降,在这双重下降的情况下,货币可能会出现大规模贬值,货币一旦贬值,那么朝廷发行再多的货币,也都是徒劳的,因为朝廷发行货币是根据现在的价值来确定数量的,但是一发出去,货币就贬值的厉害,那么原本可观的数量就会变得相形见拙,这一刻发行的货币,那么当然得以现在的价格去回收铁、锡,不是朝廷不想让利给百姓,而是我们必须要遵从经济规律,否则,可能会因小失大。”
铁和锡都属于货物,而且影响力也不小,一旦你抬高铁、锡的价格,那么肯定会引起物价的上涨,而引起铁、锡上涨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铜币,那么铜币肯定就会贬值,到时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虽然通货膨胀一直伴随着货币的发行,这也是自然规律,但是过了,那就多了。
这个理由可不是借口,而是必须的顾忌的,大家亦无话可说,铁、锡贬值,他们只是损失一点点而已,但是铜币贬值,那损失的就不是一点点了,再加上现在贸易发达。哪怕是下降一厘,那都是非常可怕的。
李奇大家都不说话,知道他们已经低头认错了,于是道:“从今往后,我们大宋只有一种通用货币,那就是铜币,而发行机构只有一个,那就是商务局,若是私下有人铸币,一旦抓住。那这罪名可不小,朝廷也是时时刻刻的监督市面上的货币,除此之外,任何货币都不是朝廷的认同的,是不具有法律保护的,大家一定要切记才行。”
一个女人突然站起来说道:“如今货币已经非常紧缺了,若是再废除铁、锡二钱,那岂不是会更加紧缺,除非朝廷发行大量的货币。”
这女人正是张春儿。
“不愧是金楼东主。果真有先见之明。”李奇笑了笑,道:“这个问题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究竟发行多少货币,才能够弥补市面的上空缺。在经过商务局一系列的计算中,初步估计约莫需要将近一千五百万贯。”
一千五百万贯?
众人皆是大惊失色,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国库记载。在宋朝鼎盛时期,每年发行货币约莫一百万贯,即便是到了货币最为混乱的熙宁年间。也就发行了六百万贯货币,但是这六百万贯里面包括大量的铁钱、锡钱等等。
真正的铜钱其实并不多。
赵楷即位至今,约莫五年左右,算一年发行一百万贯,至今也就是欠了市面五百万贯,等于多发行了一千万贯货币。
这就是散尽家财的节奏啊!
虽然去年年初时,朝廷国库收入达到了一万万贯,但是这一万万贯只是一个虚数而已,不是完完全全的铜币,多半是以货币以外的形式计算出来的,还有粮食、盐马等等一些货物,另外还有就是南征时获得的财富,真正的纯货币收入恐怕也就是一两千万贯左右,其中就还包括铁钱和锡钱。
再加上这两年的支出,这不就是散尽家产吗?
别说那些商人了,除了三司使郑逸和经济使白浅诺以外,包括秦桧在内的大臣都是大吃一惊,这一次的货币发行,虽然商议了很多次,但是真正发行的时候,皇帝没有通过朝政议论,而是直接与立法院、三司、商务局商量拟定的。
这种大规模的发行货币,简直就是自取灭亡的节奏,于理不合啊!
这是爆发富才做的事情啊!
这个数字一出来,全场鸦雀无声,与以往一样,只要李奇站在上面,下面一定会出现这种惊愕的表情。
樊少白就道:“枢密使,敢问一句,如今朝廷存有这么多货币吗?”
不少人都很难相信,何九叔也道:“是啊,不会又是以次充好吧?”
他的意思就是在铜钱里面掺合大量的其他金属。
面对众人的疑问,李奇淡然一笑,道:“我敢用项上人头保证,这一次发行的货币是九成九的纯铜铸成的,至于朝廷有没有这么多铜,若是没有的话,朝廷拿什么来发行,其实最近由于玻璃的出现,市面上出现抛售铜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