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厨师-第6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茶肆、脚店,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见有人在朗读天龙八部第一回。
一个早上的时间,天龙八部就席卷了整个汴梁城。
儒报?连瞅都没有人瞅。
然而,就在第二日,大宋时代周刊突然刊登了一篇名叫“三人行必有我师,无中间,无儒术。”的文章。
因为天龙八部的出现,令大宋时代周刊又火了一把,故此这一篇章一出来,就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文章的内容是指明儒学能有今日,其他学派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并且指出儒学当中吸取其他学派的内容,同时又暗讽当今天下的儒生,儒学提倡的是仁者爱人,为何你们却容不下其他学派。
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又掀起了一场新的舆论战。
儒生淡定不了了,开始抨击其他学派误国误民,并且还用法家代表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由,说先是法家先容不下儒术的,而且法家统治的秦国就短短几十年,猛烈的回击这篇文章。
儒报也在两日后,立刻刊登文章回击大宋时代周刊,其标题还是秦桧从李奇那里听来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强调其他的学派没落,都是他们自身不求上进,不能将这罪责归咎到儒术上面。
这也导致墨学、法家联手对抗儒术,两边吵的是不可开交。
在相国寺又是一连开了几场辩论大会,数百名各学派的学子都参与其中,声势非常浩大,比起前一次更为激烈,因为这一回儒生是有准备的,而且儒报很快就做出了反击,而墨学、法家都已经开始成长起来,人数也渐渐增多,所以争论的非常激烈。
很快这就闹到了朝堂上面,李纲、毛舒很自然就站到了法家一派,他们两个一个司法院院长,一个立法院院长,即便他们都是儒生出身,但是他们不能砸自己的饭碗呀,双方也是明争暗斗。
赵楷倒是看得开,任由你们去吵,也不偏袒任何一边,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公务。
但是今日,赵楷是淡定不了了,一上朝就是怒气冲冲走进大殿来,群臣一看,都有些吓到了,行礼完毕后,都不敢说话。
“虞副监何在?”
赵楷双目一扫,朗声道。
“微臣在。”
门外听得一人道,虞祺还没有资格站在殿内上早朝,品阶不够。故此只能站在外面。
“进来回话。”
赵楷话音刚落,门口太监就嚷道:“宣军器监副监事入殿。”
群臣听得都是一头雾水。这是出了什么大事啊!弄得皇上如此震怒。
唯有李奇一人低着头,偶尔翘翘大拇指。悠哉悠哉的。
很快,虞祺就入得大殿,行大礼道:“臣虞祺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话音未落,赵楷拿起手中的奏章扔到虞祺脚下,怒哼道:“这道奏折可是你递上来的?”
虞祺拾起一看,躬身道:“回禀皇上。这的确是微臣在昨晚呈上的。”
赵楷愤怒的望着虞祺,道:“允文在军器监做的好好的,朕可不止一次夸奖他,为何你要让他离开军器监,今日若不给朕一个合适的理由,朕就治你欺君之罪,君无戏言。”
虞祺答道:“回皇上的话,当初犬子进军器监全因机缘巧合,犬子的本意只是为了救母。可是没曾想到这一待就待了三四年之久,然而,如今犬子已经快到弱冠之龄,故此内子希望犬子能够回去读书。参加科考,望他能考取状元,替我虞家光宗耀祖。”
“这。”
赵楷双眉一抬。脸上的怒色得到一些缓和,隔了半响。他才道:“允文现在已经是朝廷命官了。”
李奇突然道:“皇上,其实——其实虞允文还不算是朝廷命官。只能算是军器监的一名工匠,最多也就是一名小吏。”
这官和吏可是有很大的差距啊!
“是——是吗?”
赵楷脸上有些尴尬,挥挥手道:“不过就凭允文对我大宋做出的贡献,朕可以破格提拔,不用去参加恩科。”
虞祺道:“微臣代犬子多谢皇上隆恩,只不过——只不过内子一直抱恙在床,而内子的毕生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犬子高中状元,故此,微臣还是斗胆请皇上恩准。”
这不能恩准呀,虞允文可是军器监的首席设计师,他若走了,那是大宋的一大损失,而且是不可估量的。但问题是恩科是皇帝的招牌,你不能剥夺别人参加科考的资格呀,更加不能剥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望。
现实一点的来说,如果高中状元,那虞允文就有可能出相入将,但是待在军器监,最多最多也就是干到军器监监事,两者前途一比,孰强孰弱一目了然,虞祺这么做无可厚非。
赵楷感到非常为难,道:“那——那允文自己是什么意思?”
虞祺道:“允文在年幼时,还不懂这些,对于军器监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也非常有兴趣,然而长大之后,他发现他小时候的玩伴都在家或者学堂发奋读书,准备参加科考,而且——而且。”
赵楷皱眉道:“而且什么?”
虞祺道:“而且他小时候的不少玩伴都说他不学无术,尽整一些歪门邪道,不堪大用,犬子听得此话感到非常伤心,于是也想回学堂读书,准备参加科考,望能通过科考进入仕途,报效朝廷,为君分忧。”
赵楷急道:“什么不学无术,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岂有此理,你叫那些人来朕面前说,真是岂有此理。”
李奇听得差点没有笑出声来,暗想,看来他真的是急坏了,这虞祺还真一个好演员,嗯,有前途。
虞祺道:“皇上请息怒,其实微臣也觉得科考才是正途,而且微臣当初参加科考时,虽考取了进士,但未能进前三甲,对此一直感到非常遗憾,而且犬子自小就是天资聪明,微臣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望他能弥补微臣当初的遗憾,还请皇上体谅。”
他说的是在情在理,谁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参加科考,更何苦虞祺本就是进士出身,绝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当一辈子工匠啊。
不少大臣都纷纷点头,甚至还有不少人出声援助虞祺,望赵楷能够批准,他们都是读书人,深知一个读书人对于科考的期盼。
这人若能放,赵楷早就放了,问题是不能放呀,可是他又找不出理由来,突然瞥向李奇,道:“枢密使,这虞允文可是你推荐进军器监的,不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说着他对李奇使了使眼神,让他们想办法打消虞祺这个念头。
李奇站出来就道:“皇上,这人是绝对不能放。”(未完待续……)
PS: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可惜!可悲!可叹!
“爱卿言之有理。”
赵楷深表认同,连连点头,又非常亲切的问道:“可是虞爱卿期望儿子能够高中状元,此乃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你认为该当如何是好?”
这言下之意,就是让李奇出来摆平此事。
“这微臣就不知道了。”
李奇回答可是非常干脆,显然没有上赵楷的当。
“你不知道?”
赵楷双眼一凸,极其诧异的望着李奇,说好的双簧了,你这也太没有默契了吧。
李奇讪讪道:“回禀皇上,微臣没有参加过科考,又出身庖厨之家,不太懂虞副监的心思,但是微臣知道军器监不能少了虞允文,何况当下乃是最关键的时候,不然损失重大。”
赵楷也是才思敏捷,立刻接话道:“不错,枢密使也同样未参加科考,但是却能做得这枢密使,可见这科考倒也不是唯一的路吗,虞副监,你就回去给你夫人说说,朕希望允文待在军器监,这样吧,朕破格提拔允文为军器监丞,封正七品。”
靠!破格才七品?你也太小气了吧,你父亲提拔我的时候,都是正五品起步呀,否则我岂会搭理他。李奇听得暗自不屑。
“皇上对犬子青睐有加,微臣唯有感激涕零,绝不敢再做他想。”虞祺说着又是一脸为难道:“可是犬子参加科考的心意已决,一来,他希望能够让母亲如愿。二来,他也希望能够多读书,跟同龄人一样参加科考。将来能够出相入将,为君分忧。三来,当一名工匠始终是前途有限。科考才是正途。”
秦桧站出来道:“虞副监,皇上百般挽留,乃是令郎之荣幸,你却还屡屡出言拒绝,难道是想抗旨不成。”
陈东立刻站出来道:“秦少宰此言诧异,为人父母者,谁人不愿自己的儿子高中状元,少宰父母当时恐怕也是这般想的,虞副监何错之有。”
秦桧看到这二愣子。心里也有些犯怵,陈东在他眼里就是一条疯狗,逮谁咬谁,不愿与他发生正面对抗,语气缓和几分,道:“陈御史,参加科考不也是为了能够为君分忧,只是途径不一样,何必执着于此。”
陈东据理以争道:“科考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愿望。每一个读书人都执着于此。”
“够了,够了,你们两个别再争了。”
赵楷被他们吵着头疼不已,连连摆手。又道:“让朕好好想想。”他一手撑着头,半眯着眼,满脸愁闷。但是余光却是望着李奇,眼眸使劲的瞟动。好似在说,你快出说服他呀。
这是人之常情。我怎么说啊!李奇自当没有看见。
这小子不是挺能说的吗,怎地今日变哑巴了。赵楷搓着额头,过了好一会儿,他道:“这样吧,虞允文毕竟为我大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朕直接升允文为进士,让他在翰林院挂职,若立下功劳,朕自会提拔他,虞副监,朕能做到如此已经是仁至义尽,你可莫再要不识好歹了。”
这虞祺还未开口,翰林院的大学士们就站出来了,你这样搞可不行,我翰林院乃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受世人尊敬,你如此随便的弄个工匠进来,这不是砸我们招牌么。
“皇上,此举万万不行呀,若是如此的话,那对其他考生不公,试问天下读书又会作何想。”
“皇上,虞允文不过是一个小工匠而已,何德何能,若他进翰林院,那翰林院定会让天下人笑话的。”
.
.
赵楷都快疯了,一拍桌子,指着这些大学士就道:“你们倒是个个满腹经纶,可你们谁能为朕造出那能够保卫国家,能够击退强敌的火器来?工匠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工匠,没有这些工匠,说不定当初金兵已经攻入开封府,你们现在恐怕都是阶下囚,岂能安然无恙的站在这里,亏你们还有脸说让天下人笑话,朕现在看你们就是一群笑话。”
这皇帝发威了,大殿内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赵楷是灰常刚猛的,你把他弄火了,他真的会杀人的。
看吧,他自己全说出来了。李奇搓了搓鼻子,很勉强的才让自己没有笑出声来。
但是有一个人更加勇猛,这个人就是陈东,他站出来道:“皇上,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古进士出科考,若是开此先例,科考怎能让人信服,这有失公允,微臣坚决反对。”
“陈东你。”
赵楷指着陈东,咬牙切齿道:“朕贵为天子,难道封一个人为进士也不能么?你若再敢出言阻扰,朕定不饶你。”
陈东道:“若科考失去了公平,那科考还有什么意义,此举将会危害我大宋百年基业,还请皇上恕微臣不能坐视不管,就算皇上要杀微臣,微臣也是这般说。”
这可是宋朝,是一个非常开明的朝代,跟皇帝争论那真是家常便饭的事,饶是昏君宋徽宗都经常被臣子骂的点头认错,更何况是赵楷。
赵楷气得都快爆炸了,暗骂,好你个陈东,真把自己当魏征了,连这点面子都不给朕,但是他也知道陈东就是这么个人,你跟陈东去斗气,那真会把自己给气死去,耍无奈道:“朕心意已决,尔等多说无益。”
“微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陈东直接跪下。
一旁的那些士大夫、大学士见有猛人带头了,也纷纷跪下,齐声道:“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赵楷登时愣住了,脸上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暗想,好啊,你们这是让朕下不了台啊。那行,你们就跪着。看谁能够支撑的更久。
赵楷也正在气头上,还就跟他们杠上了。
秦桧都看在眼里。其实他也想力挽狂澜,帮助赵楷解决这难题,但问题是这事哪边都有理,除非用蛮力,否则还真不好解决。
“唉——!”
突然一声叹息,打破了殿内的安静。
赵楷转头一看,叹气的正是李奇,你小子终于肯出声了,忙问道:“不知枢密使因何叹气?”
李奇又是一声长叹:“可惜!可悲!可叹啊!”
秦桧听得眉头一皱。这叹气可是李奇的起手式呀,他可没有少见,心想,难道这是他故意安排的?那他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
赵楷疑惑道:“枢密使何出此言?”
李奇道:“回禀皇上,微臣惜的是我朝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悲的是我朝每年的流失的人才不计其数,叹的是那千千万万个虞允文。”
他要么不拽文,一拽起来。还真没有人听得懂。
赵楷听得是一头雾水,道:“此话怎解?”
李奇拱手道:“敢问皇上,不知皇上以为这世上是否有天才?”
赵楷沉吟片刻,道:“这每个人的天赋有高低之分。世上当然有天才的存在。”
李奇又问道:“那皇上以为微臣的天赋若去参加科考能否高中状元?”
赵楷没好气道:“枢密使你虽有治国之才,但是若单就科考而言,枢密使你恐怕连乡试都过不了。”
“皇上圣明。”
李奇躬身行礼道。心里却骂道,太看不起人。我好歹也是211出来的呀。’
白浅诺抿了抿唇,差点没有笑出声来。
李奇又直起身来。道:“那不知让秦少宰去学做菜,能否赢得金刀厨王。”
这倒不用赵楷来答了,秦桧就道:“枢密使过奖了,若是让微臣去做菜,莫不切到自己的手指,就已经算是万幸了。”
“这就是了。”
李奇道:“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若是微臣去参加科考,那么世上就少了一个金刀厨王,少了很多美食,若是秦少宰去做菜,那么皇上就少了一位得力助手,可现在的问题是,世人眼中只有科考,天下人都一味的投入到科考的队伍中,也不管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这也就造成其他行业人才凋零,人不能尽其才,各行各业的人才出现严重的流失,而文科方面却能从容的沙里淘金。
虞允文是凑巧碰到了微臣,这才进了军器监,若是没有碰到微臣,那么他现在肯定也在科考的队伍当中,微臣可以肯定的是,这世上不只是一个虞允文,还有千千万万虞允文,他们原本可以为我大宋商业、工业、农业做出杰出的贡献,然而,现实却逼迫他们只能去参加科考。
方才虞副监也说了,做一名工匠是不学无术,其实天下人都是这么以为的,为人父母者若是见到自己的儿子不去参加科考,而跑去做一名工匠,可将其视为不孝,而当今的那些工匠的,其实都不想当工匠,因为工匠是不被人尊重的,只是没有办法,生活所迫,无奈为之。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朝廷只重视某一方面的人才,而忽略了其他行业。
这就好比吃饭一样,若是一个人专挑某一样菜吃,那他的身体肯定不健康,国家同样也是如此,士农工商若能百花齐放,这个国家才能更加强盛,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一枝独秀其实就是一种病,日积月累,迟早有一日,这个隐患会爆发出来,到时再来后悔,可就为时已晚了。”
秦桧暗想,难道他又想提升工农商的地位?
户部尚书胡义站出来道:“宣和年间,在枢密使的建议下,科考已经对商人完全开放,皇上即位以来,更是极力发展商业,如今商人的地位已经快与士子平起平坐了,获得了不少人的尊重,难道枢密使还不满意么?”
李奇笑道:“胡尚书,我说的不是尊重,而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说着他突然向赵楷问道:“皇上,如果有一个农夫说他有一法能够让我大宋的粮食产量翻上十番,但是他有一个要求,就是取代胡尚书,不知皇上会否答应?”
胡义听得差点没有吐血,这一招真是太狠了。
这明显就是一个陷阱。赵楷哪里会上当,道:“若真有此法,别说胡尚书,哪怕要取代你枢密使,朕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李奇丝毫不恼,笑道:“由此可见,每一方面的人才都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一个有潜质成为下一个神农的人抛弃了自己天赋,转而投入了自己不擅长的科考当中,导致我大宋损失了千万石粮食,一个人有潜质成为下一个鲁班的人抛弃了他的天赋,转而不擅长的投入科考当中,让我大宋损失了能够扫平天下的神兵利器。
一个有潜质创造千万财富的人抛弃了自己的天赋,转而投入了自己不擅长科考中,让我大宋损失了数万万贯,但是他们在科考的队伍中却黯淡无光,若是这些都不重要,那也就算了,可问题是朝廷又非常需要这些方面的人才,这无异于自废双臂,难道不应该让人可惜!可悲!可叹吗?”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盛世求治,乱世求强
话说至此,李奇的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朝廷、百姓对科考的看重已经形成了一种误导作用,让百姓以为其他学问都是旁门左道,只有治国圣典的儒学方为正道,造就儒学盛极一时,虽然李奇没有直接批评儒学,但是却间接的提出儒学过于霸道了。
这一番话引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一大臣就站出来道:“科考的目的乃是为国家寻求治国人才,当然得考治国之道,此何错之有?”
又有一大臣道:“若是照枢密使之言,那天下岂非尽是儒生,我看也不尽然吧,我大宋不管是工业、商业都远胜历代,不知枢密使又作何解释?”
李奇轻轻一笑,道:“二位似乎都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我可没有说科考毁尽其它行业,只是说除仕途以外的行业,都形成了一种被迫行业,但问题是国家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非一种人才,若是一个人就剩下头了,那还有什么用,如今精通四书五经的人士多不胜数,随便在街上都能找到一个,但是由于这种人才的溢满,导致很多人才都被拒之门外,朝廷应该想办法疏导各类人才,让他们各司其职。”
赵楷道:“那不知枢密使认为应该怎么去疏导?”
李奇笑道:“回皇上的话,若是单个的人,那么一对一教导就行了,但是天下人的话,就需要朝廷的政策去改变这一现象,至于如何疏导,万变不离其宗。是什么促使这一种现象形成的,就应该从何处下手。”
赵楷皱眉道:“你指的是科考?”
“正是。”
秦桧眼中闪过一抹慌张。急忙站出来道:“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呀,科考源自隋朝。兴自我朝,乃我朝立国之根本,满朝文武皆是出自于此,岂能随意更改,若有不当,恐天下大乱,还请皇上三思。”
胡义见秦桧都这么慌张,虽然还没有明白,但是也紧随其后。站了出来道:“皇上,科考乃是为国选才,是非常神圣的,受天下读书人的推崇,可没有哪个朝代用科考来选举工匠、农夫的,若是如此,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科考的威严何在。”
秦桧一边的臣子纷纷站了出来反对。
而郑逸打了哈欠,稍稍往后挪动了两小步。将战场给他们腾出来了,这水已经够浑了,若是他再参一脚进去的话,那可就乱成一锅粥了。他在这朝堂上很少与人争斗,你们争你们的,我反正将这钱管好就行了。
他越是这样。赵楷就越信任他,赵楷就是希望这么一个人来提他管财政。要是这管财政的都参与到政治斗争中,那关系真是错综复杂了。毕竟财政的覆盖面太广了,朝政必将大乱。
李纲突然站出来道:“皇上,微臣有本上奏。”
李奇瞧了眼李纲,暗笑,我还以为你不会出来了,那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秦桧见李纲突然站出来,心中暗叹一声,岂有此理,这厮每到关键时候就屡屡坏我大事,早知如此,当初真不应该提拔他上来,真是一步错,步步皆错。
赵楷如今都头疼不已,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了,简单道:“说。”
李纲道:“枢密使常常提到一种关系,唤作‘供需关系’,这一种关系常常运用在商业中,客人需要什么,商人就供应什么,如果商人供应客人不需要的东西,那这买卖必定亏本。
然而,从科举的意义来看,也是一种供需关系,朝廷需要什么人才通过科举去获取,如果朝廷大开科举之门,需不需要都招收进来,就造成了冗官的现象,这跟商家的囤货现象很是相似,若是货物一直慢慢积累,但是却又卖不出去,那必定血本无归,这其中的痛苦我朝已经有过深刻的体会了。”
赵楷点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科举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还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社稷,必须得根据国家得需要来招收人才。”
由此可见,李奇带来的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东西,其实他的很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政治方面,李纲借用经济的供需关系来形容科举也是合情合理。
‘皇上圣明。”
李纲拍了一句马屁,接着道:‘有道是,盛事求治,乱世求强,由此可见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国家的需求同样在变,那还有什么理由,这科考不变,若是科考选取的人才不是朝廷最需要的,而是无关痛痒的,那样才可能导致科考走向衰败。”
秦桧道:‘李院长莫不是指那些从科考脱颖而出的进士都是无关痛痒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李院长同样也是进士出身吧。”
毛舒突然站出来道:‘李院长此话绝非此意,李院长只是说科考不能一层不变,这样对科考本身而言,亦非好事。”
‘我正是此意。‘李纲笑着点点头,道:‘当初枢密使建议成立立法院时,曾也说过,律法当与时俱进,同样的,科考也应该与时俱进,其实治国之道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一味的墨守成规,换来的只是不断的退步,要强,首先得求变,如今我大宋能够在几年间恢复到熙宁年间的强盛,甚至于更强,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变法,然而,所有的制度都在改变,唯独这科考不变,这如何能行?”
毛舒道:‘启禀皇上,如今立法院刚刚成立不久,急需人才,可是在科考中鲜有律法知识,长此下去,对于立法院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微臣恳请皇上在科考中加入法学的知识,以求达到真正的以法治国。”
话说到此,谁都明白了,这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政治斗争。而是儒法之争,李纲。毛舒随都是儒生出身,但是他们两个一个是立法院院长。一个是司法院院长,如果他们想要保证自己的权益,那么肯定要转投法家,如果还是独尊儒术,那么立法院,司法院的地位可能真的会变成无关痛痒,一旦法家起来了,人人都推崇以法治国,那么二院的地位肯定也是水涨船高。
这是一笔很容易的算的账。他们二人没道理看不明白。
赵楷轻轻点了下头,如今立法院的出现,帮了他很大的忙,他尝到了甜头,既然如此,不可能不去完善立法院,那么在科考中加入法学的知识,就是势在必行了,要知道他还打算普及律法。撰写国家基本法,就更加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
他这一点头,秦桧汗都出来了,心里懊悔不已。他还真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工匠的请辞会引发出这么大的问题来,事到如今,他算是反应过来了。知道这一切十有**是李奇暗中操纵的,这其实都不用想。因为这完完全全的就是李奇式进言。
当然,他也知道。李纲,毛舒不见得是跟李奇串通好的,多半还是李纲,毛舒见缝插针,想搭上这趟顺风车,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
然而,现在才醒悟的秦桧已经为时已晚。
白浅诺突然站出来道:‘启禀皇上,商务局与立法院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商务局成立至今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朝廷很少调派人来商务局,商务局的官员八成都是从商人中挑选出来的,这些商人虽然精通行商之道,但是缺乏对大局的认识,国家的利益毕竟和私人的利益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最近商务局所涉及的事务是越来越多,而上一次又调派了不少官员去交趾,大理,导致商务局人手捉襟见肘,此番年关,商务局有不少官员积劳成疾,如今纷纷在家休养。”
秦桧质问道:‘既然少人,你为何不向吏部说明,增派人手。”
白浅诺道:‘我曾去吏部申请过,而吏部也调派了官员前来,但问题是,吏部调来的人只知道四书五经,有些人连最基本的账单都看不懂,这帐目一字之差,可能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份罪责少宰你来当么?”
这白浅诺与秦桧可是老对手了,那真是针尖对麦芒,说起话来,谁也不虚谁。
秦桧由于已经被李奇打乱了阵脚,以至于被白浅诺说的哑口无言。
李奇看的暗笑,小秦呀,你这算的了什么,我在家可是天天受到这位美女的压制,现在走在街上连多看眼美女都得出一身冷汗。
白浅诺也没有乘胜追击,继续说道:‘如今多数从科举选上来的人才,对于经济方面都不是很懂,只知道简简单单的计算几个数目,而且他们对民间买卖更是一窍不通,商务局主要的职责就是针对民间的买卖,我又怎敢乱用,只能让他们从最低做起,慢慢培养,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故此前几日商务局又开始对外招人了,甚至还跑去太师学院招人,微臣有负圣恩。”
胡义哼道:‘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有何凭证,谁都知道你们李家跟蔡太师的关系匪浅,这里面有没有猫腻恐怕也就你自个知道了。”
李奇呵呵道:‘胡尚书你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这都欺负到李家头上来了,李奇这个家主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胡义一看到李奇就发虚,慌张道:‘你可别诬赖我。”
‘怎么会了。‘李奇笑吟吟道:‘胡尚书贵为户部尚书,对经济方面应该非常了解,这样吧,我随便出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胡尚书若能答上来,那就证明经济使此言有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