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厨师-第6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玉红着脸道:“大哥过奖了,小玉若能学到李大哥一成本事,小玉就心满意足了。”
“你啊,就是有些过于谦虚了。”李奇笑着摇摇头。又道:“阿南了,他没有在这吗?”
小玉不自觉的撇了下嘴,道:“自从衙内他们回来后,阿南就天天与他们在酒吧玩耍,哪里有空上这来。我好几次让他来这里帮忙,他总是左推右推。”
李奇道:“阿南那小子就这个性格,当个保安队长最适合他了,你让他到这里来,那会把他给闷死去。不过我会说说他的,让他注意一些,别老是跟衙内他们一块疯,那些个家伙。没有一个好东西。”
小玉小鸡啄米似的点了几下头。
李奇放下茶杯,正色道:“最近一年生意怎么样?”
谈起生意来,小玉下意识的坐直身体,收起了小女人的模样。一本正经道:“咱们醉仙居的生意已经回到了正轨,外面的债务也早已经还清了,但是比起金兵南下前。并没有太多的增长。”言罢,她脸上露出一丝愧疚的神色。
李奇微微笑道:“这不能怪你,其实现在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当年金兵南下对我大宋,特别是东京汴梁的经济有着毁灭性的的打击,而且皇上即位以来,提倡反腐,东京的富人也在慢慢重组,咱们醉仙居是以饮食为主,这也对我们的生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你能在两年内就让我们的生意回到正轨,已经做的非常好了。还有,你不要忘记,咱们还有一大利器没有出手。”
小玉道:“大哥指的是玻璃?”
李奇点了下头道:“现在玻璃的生产情况怎么样?”
小玉道:“已经扩大了五倍,而且我们也按照大哥的吩咐囤积了大量的玻璃。”
李奇连连点头道:“很好,很好。现在外面玻璃的价格涨到多少了?”
小玉道:“玻璃杯的价格已经涨了一倍有余,至于玻璃镜、放大镜、眼镜都已经高得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买得起了。”
“是吗?那便好,那便好。”
李奇搓着下巴,一脸奸笑。
小玉疑惑道:“可是大哥,小玉对此一直不明白,当初你出征前,曾告诉七儿姐一旦玻璃镜和眼镜出来后,不要急着卖,而且还放出风去,说咱们的玻璃非常珍贵,每年只能做那么一点点,第一批五十副眼镜和十块玻璃镜全部送人,这我倒是还明白,大哥此举无非就是想卖个好价钱,可是现在价钱已经非常高了,天下间就那么几个人能够买得起,纵使我们的玻璃再好,别人买不起,那咱们怎么赚钱?”
李奇解释道:“小玉,这玻璃不跟泡面、罐头一样,它是一种多用途工具,说的稍微夸张一点,它能够开创一个新时代,既然如此,那咱们当然不能像对待泡面一样对待它,必须得慎重。
我早就说过,我们醉仙居的目标不能再局限于国内,只是单纯的赚钱,其实钱的话,够用就行了,再多也就是摆放在那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我们应该将目光投放到世界,而且我们还要在赚钱的同时,考虑到国家的利益。”
小玉听得是一知半解,疑惑的望着李奇。
李奇继续说道:“就玻璃的产量而言,这价格的确是高的离谱了,但这就是我想要的,我故意抬高价格,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入国外的资金。是,现在的价格私人是很难买得起,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算不得太贵,说的简单一点,这个价格就是为了周边的国家而设定的。”
小玉哦了一声,道:“大哥故意抬价,就是为了对外出口?”
李奇点头道:“正是如此,如今这玻璃镜的妙处,相信你也体会到了,至于眼镜的话那更加是不得了,所以周边国家一定会争相购买回去给他们的皇室或者达官贵族享用,他们就是我们的大客户,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按正规价格出售,虽然这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就是一种损失,反正这好东西早一天卖,迟一天卖,没有多大的区别,而且十年间恐怕全国都难以饱和。
所以这钱可以说已经放在咱们的腰包里面了,就看咱们什么时候去取了,既然如此,那我们何必急于一时,先利用产量来抬高价格,然后狠狠宰那些外国商人一刀,等到出口的差不多了,我们再慢慢将玻璃的价格降下来,开始全国普及。”
小玉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隔了片刻,才道:“大哥你真是料事如神,去年年节的时候,七儿姐就已经为了那些外国使节、商人开了一个玻璃展览会,不过他们事先并不知道玻璃,故此当时他们都没有多预备太多钱,而七儿姐也告诉他们,当时的玻璃也没有开始量产,但是他们都纷纷下定,说今年年节的时候一定要大量购买玻璃回去,恐怕他们没有想到这玻璃的价格涨的这么快。”
李奇呵呵道:“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他们嫌贵可以不买。”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什么似得,道:“对了,外面铜镜的价格怎么样?”
小玉一愣,道:“自从玻璃镜出现后,铜镜的价格下降的非常快,随后七儿姐又放出消息,说很快玻璃镜将会大规模生产,这导致铜镜的价格更是一落千丈,咱们的玻璃镜比那铜镜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那些富人都在等着玻璃镜的大规模生产,根本就不买铜镜了,这一年内几乎天天都有人上门询问玻璃镜的事。”
李奇沉吟道:“当初钱币稀少的原因,就是因为铜的价格高于钱币,而铜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铜镜是一个关键原因,如今铜镜市场渐渐消失,那么铜的价格应该也随之降低了不少吧?”
小玉点头道:“是,最近一年内铜的价格一直在不断下降,这不仅跟铜镜有关系,还有冶炼厂已经冶炼出一些新的铁器,这对铜器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皇上即位一来,新的一批铜钱还在制作当中,钱币反而变得有些紧缺,还有就是江南南边的货物已经开始往汴梁这边走,比起金兵刚刚退去的时候,物价已经下降了三倍,相对而言钱币的价格也因此涨了不少,如今在外面一文钱可以买两个小饼了。”
李奇嘴角微微上扬,道:“如此一来,我们又可以坑那些外国商人一大笔了。”
小玉道:“大哥此话何意?”
李奇笑道:“不管是铜镜,还是新的铁器,这跟金银的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金银在我大宋的价格还算是比较稳定,如果将金银看成是货物的话,铜币的上涨,就预示着金银的贬值,那些外国客商一般都是带着金银来的,所以只要我们玻璃的价格全部是按照我大宋货币来定价,那么这无形中又赚了一大笔,如今离年关只剩下个把月了,再将玻璃杯价格往上面涨涨。”
小玉惊道:“还涨?”
李奇笑道:“你难道会嫌钱少吗?过年涨价不也很正常吗?至少也得把我醉仙居员工的年终奖给赚回来。”
小玉讪讪一笑,道:“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奇呵呵道:“能否让玻璃以一个非常高贵的姿态走向世界,就看今年年关了,让底下的人再努点力,等到玻璃赚钱了,我发他们三倍,不,五倍的奖金。”他张着五指,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
十足一个奸商啊!(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全新秩序
立法院。
自从李奇提出这个概念后,几乎每天上朝都在围绕这个词转。
其实这种制度上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多半大臣们都不太愿意去尝试改变,因为制度的改革,一定是与他们的权益是息息相关的,而立法院的出现,无疑进一步的提高了百姓的地位,削弱了他们的权力,肯定有人反对。
这若是在赵楷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赵楷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即位之后,可以说是清除了所有的旧势力,皇权空前的集中,朝中握权的大臣,也就是李奇、郑逸、秦桧三人,而这三人中,李奇又是最具有权势的,而且郑逸也赞成,那么秦桧虽然贵为宰相,也只能顺从了。
而且,律法对于官员而言,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如果谁站出来反对,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不愿屈服在律法之下,这可不是一个好反对的事情。
赵楷也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现在,如果越往下拖,那么办起事来就会越发困难,因为朝中大臣的势力还没有凝聚起来,一切都还是他说了算,如果等到下一代,那就更难了,所以这种事必须得尽快解决,不宜拖延。
而赵楷又是一个非常有魄力、决心以及野心的皇帝,他不仅要超过他的先祖,他还要带领大宋走向一个无人可触及的地位,这立法院的确有它的妙处,能够给大宋带来一个无限提升的空间。仅凭这一点就让赵楷很动心。
于是经过再三考虑后,赵楷终于拍板决定成立立法院。
立法院即日立案。
立法院的成立,就预示着刑部将会脱离六部。因为立法院和刑部是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如果刑部还是在三省的掌控下,那么立法院必将受到三省的牵制,无疑加大了三省的权力。
如此一来,很可能律法将对皇权构成威胁,不管赵楷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他绝不会让别人去控制立法院。即便他要放权,也应该由他来决定,而且赵楷之所以答应成立立法院。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想借用立法院集权,牵制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所以刑部一定得独立出来,直接归帝王掌控。
这一点秦桧早就想到了。他也没有办法阻止。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一个事实。
所以随着立法院的成立,刑部也是独立了出来,改名为司法院,与立法院并称二院,与二府三司齐平。
别看这只是一个部门的成立和一个部门的改革,但已经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架构,因为这预示着大宋已经走在了以法治国的道路上。
与后世立法机构的不同,宋朝的立法院只有立法的权力。不含其它权力,而且。赵楷并没有放弃皇权,立法院还是屈居在皇权下,但是赵楷还是给予了立法院足够的权力。
立法院对民事诉讼,拥有直接立法的权力,可以全权做主,不需要皇帝的点头,但是在军事法和政治法以及一些重大律法上面,还是必须要有皇上点头。
关于立法院的内部结构,目前已经决定的有立法院院长,左右副院长,帮助院长打理政务,然后还有四大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分别代表士农工商。
也可以说是四大护法。
因为他们四人就代表着四大阵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大大的削弱了院长的权力。
底下设立一百名立法司,这一百名立法司分别是从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挑选出来的,每个阶层二十五人,但是他们不是官,而是吏,他们不享有官员大部分待遇,哪怕是薪俸都只是最底层的,但是他们的地位却得到了不少的提升,是可以直接从立法院入仕途,这无疑又增加了一个入仕途的途径。
但是这一百名立法司两年将会轮换一批,这其实也是皇帝集权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轮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立法院立法关键是从百姓出发,要是总是不换,势力一旦形成,那肯定会变成政客的必争之地。
而立法院院长赵楷不想从朝中大臣挑选,而是从地方上挑选,正如秦桧所料,其实这个人选李奇早就设计好了,正是潭州知府毛舒,李奇是一个字也没有说,赵楷都非常自觉的任命毛舒为第一任立法院院长。
除此之外,刑部改成司法院后,内部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权力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司法院的出现无疑将手中的权力更加突出化了。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审查权和审判权。
开封府尹和刑部尚书这两个职位按道理来说,开封府尹相当于市长级别的,管理开封府的政务,但是他也拥有审查权和审判权,而刑部尚书就相当于最高公安局局长和最高法院院长,同样也拥有这两项权力,这就重合了。
由于立法院和司法院的出现,赵楷决定免除开封府的审判权和审查权,将审查权归交给司法院,那么审判权的话,将全部交给大理寺,这大理寺也因为两院的存在,变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部门,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将两院联系在一起。
因为二院是互不干涉的,但是一个执法,一个立法,不可能完全没有联系,所以你必须得添加一个东西进去,将二院联系在一起。
在经过一系列的商量,最终还是决定让大理寺充当这一角色。
立法院立法后,交给大理寺入案,司法院审查完后,同样也将案子交由大理寺,大理寺拿着立法院的律法,根据司法院提供的资料,对犯人经行判决。
说的通俗一点,这就是一个三角恋。
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虽然它不归任何部门管。但是它又受到司法院和立法院的牵制,并没有拥有什么太大的权力,只是一个机构而已。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二院手中。
开封府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出现下一个包拯了,因为开封府失去了审查权和审判权,他的存在就是负责开封府的政务,但是这不影响开封府尹升为宰相的途径,宋朝很多宰相都是将开封府尹直接提拔上去的,秦桧也是如此。
而御史台作为一个监察机构。也因为二院的出现,它的权力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没有判决权。但是它还是保留了审查权,它既可以将案子交给司法院,也拥有直接上诉大理寺的权力,一般一些重大的内政案。他甚至可以直接跳过司法院。直接向大理寺上诉。
当然,一些个别案例,御史台还可以跳过大理寺,直接上诉皇上,这也是皇权凌驾于律法之上的又一大佐证。
但是比起以往来,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以前皇上可以直接审案,直接判决。但是现在不行了,除非你皇上想要隐藏这个案子。好比一些武将有异常动态,皇帝可能怕打草惊蛇,为了顾全大局,所以必须得先隐瞒下来,这种情况是例外的,但是如果真到了判决的一步,皇帝必须还是得将案子返还给大理寺审判,皇帝也失去了一部分判决权。
这也是赵楷想对大臣做出一个表率,不可能完全损害大臣的权益,来巩固自己的皇权,这大臣也不会服气,作为帝王有些时候必须也得做出一定的让步,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这样才能服众,不是说你皇帝想怎么就怎么,其实真正的权力还是握在皇帝手中的。
这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地方上肯定也得改变,提刑司正式归司法院,拥有绝对的审查权,每个州都必须设立一个提刑司和一个法理寺还有一个立法院。
州府跟开封府一样不再具有审查权和审判权,这一部分权力将分给提刑司和法理寺。
但是由于这才是刚刚开始,不可能全国普及,所以赵楷决定目前不在县城设立法理寺和立法院,不过百姓拥有第二步上诉的权力,百姓若在县城受到了不公平的判决,可以通过法理寺向州府进行第二步上诉,若是案子重大,法理寺和提刑司,还有立法院可以通过商量决定是否提交大理寺,做第三次审判,但是这第三次上诉,不是百姓可以做主的,必须得立法院、法理寺点头。
立案后,立刻就进入了重组,赵楷做事历来就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而立法院通过的第一项律法,就是疑点利益归于被告。
这一条律法一出来,大宋时代周刊就给了一个专题报道,而且是全版面,不禁剖析这一条律法,而且还根据这一条律法深度剖析立法院,让百姓对这一种全新司法制度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这司法院和立法院虽然还在筹备阶段,但是就已经迎来了这一个案子,自然就是王仲陵的案子。
此案就是一个例外,必须得经过皇帝的手,因为这可是关系到皇帝,皇帝决定可以判决了,才转移到大理寺,进行判决,不过赵楷为了顾及自己的声誉,此案被列入高度机密,司法院方面将直接由司法院长李纲出面跟大理寺交涉,并且进行秘密判决,这是内部审判,不能公开的。
由于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律法已经通过立法院决议,那么王仲陵肯定享受这一待遇,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因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你不能说王仲陵徇私舞弊,结党营私,你只能判他玩忽职守,泄露了考题,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好比蓄意谋杀和误杀,肯定不能混为一谈。
经过三天的审判,最后还是判决将王仲陵免职,并且罚除一百贯。但是由于要顾及皇帝的名誉,于是大理寺勒令王仲陵自行上书请求致仕。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明君当如此
时隔将近一年,王仲陵再度出现在大殿之上,不过,这有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早朝了。
而他今日上朝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以身体不适唯有,上奏请求致仕。
倒还别说,王仲陵被关了将近一年,身体、精神都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此番上朝看上去还真有点病入膏肓的模样,这让很多不知情的人都信以为真了。
赵楷先是夸奖了王仲陵为大宋做出的贡献,假模假样的出言挽留,然后在王仲陵再三的“恳求”下,他最终还是批准王仲陵致仕。
王仲陵致仕,也表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谢幕。
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散朝后。
“王叔父。”
郑逸率先走到了王仲陵身边,关心道:“王叔父身体可还好?”
王仲陵叹了口气道:“老了,很多事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说着他又拍了拍郑逸的肩膀,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后可就得看你们的了。”
语音非常落寞。
他真的想致仕吗?当然不想,但是又有什么办法了,能够保住性命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郑逸听得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这就是朝堂呀,你永远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这时候,李纲悄悄走了过来,拱手一礼,道:“右相,这些日子李纲多有得罪,还请右相多多包涵。”
王仲陵笑道:“这是你的职责所在,我明白的,哦,听说你最近荣升司法院院长,真是可喜可贺呀。恭喜,恭喜。”
“王叔叔,要我是李院长的话。你向我说恭喜,那真的会翻脸的。”
听得一个戏谑的笑声,只见李奇走了过来。
王仲陵呵呵道:“枢密使此话怎说?”
李奇瞧向李纲,道:“你看看人家李院长,一脸憔悴,双目充满了血丝,一看就是劳累过度所至。”说着他又向李纲道:“李院长,记得当初我就已经提前跟你说了一声抱歉。”
李纲笑着点点头道:“枢密使真是料事如神,李某佩服佩服,不过枢密使说的没错。这几天真是忙的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但是能够为我大宋出力,一直我李纲的梦想,如今终于是一偿夙愿,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
“哈哈,有李院长在,真是我大宋之福呀。”
不知何时,秦桧也走了过来。
王仲陵见到秦桧,眼眸不自觉的闪过一抹恨意。
李纲道:“秦少宰言重了。比起秦少宰做的,李纲真是无地汗颜。”
秦桧忙抬手道:“我们都是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何分彼此。”说着。他又向王仲陵道:“只是少了右相,是我大宋的一大损失啊。”
王仲陵似笑非笑道:“有秦少宰你在,少了我王仲陵又有何妨,损失就更谈不上了。”
“言重。言重。”
秦桧呵呵一笑,目光却瞥向李奇,目光中包含许多东西。
几人各怀心思的说了几句就散去了。
等到秦桧、郑逸等人离开后。李奇与王仲陵二人朝着宫外走去。
王仲陵笑道:“李奇,王叔叔真是非常感激你,要不是你,这个年节恐怕王叔叔就得一个人过了。”
李奇摇头道:“王叔叔见外了,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是刑部没有足够的证据。”
王仲陵呵呵道:“你莫要以为我不知道,要不是你那一条疑点利益归于被告,我怎能这么快出来,不过你还真是聪明,这一招都想得出,实在是太妙了。”
李奇谦虚的摇摇头,转移话题道:“昨天王叔叔回家,王姨他们一定非常开心吧。”
王仲陵奸笑一声,道:“你是想问我女儿吧。”
暴汗!你这也太直接吧。李奇干笑两声,算是默认了。
王仲陵道:“你想要知道三娘的情况,去见她就是了,何须来问我。”
你道我不想啊!李奇道:“王叔叔你没有出来前,我去见她又能说些什么,你应该知道令嫒可是最讨厌谈论政治了,若是我去的话,这不谈也得谈,我又不想让她觉得亏欠我什么。”
王仲陵表示理解的点点头,道:“那你现在可以去了啊。”
李奇道:“这我知道,改日我便上门拜访。对了,王叔叔可有何打算?”
王仲陵瞧向李奇道:“莫不是你有什么好建议。”
李奇道:“如果王叔叔愿意的话,可以去太师学院。”
王仲陵想了想,这要是没有蔡京这一层关系,他估计就答应了,但是鉴于蔡京在,他不得不考虑下,于是道:“现在我只想好好休息一下,等过完年再说吧。”
李奇也没有勉强,道:“这样也好。”
王仲陵又道:“我看秦桧不会就此罢休的。”
李奇道:“这我知道,但是我估计他现在不会有什么动作,这种时候谁若是再给皇上添加烦劳,那真是跟自己过不去,我看至少也得过完年再说。”
。。。。。。。
秦桧出了皇宫,就与户部尚书上了马车,这一上到马车,胡义就一脸愁眉道:“少宰你说的果然没错,枢密使真的利用立法院将王仲陵给救了出来,虽然已经王仲陵还是免不了被免职,但是相比较起来,我们还是损失惨重呀。”
这是很明显的,他无非就是拉王仲陵下马,而李奇直接将他的三省六部变成三省五部,没有刑部在手,宰相就好像失去了一臂,现在都还没有止住血。
秦桧冷笑一声,道:“这才刚刚开始,你急甚么。”
胡义喜道:“难道少宰已有对策?”
秦桧道:“现在还早,如今皇上为了立法院的事,忙的是焦头烂额,作为臣子如今要做的应该是想尽办法为皇上分忧,而不是给皇上添乱,如果我此时就出招的话。不管好坏,皇上一定会不开心,皇上不开心,那我们就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过完年再说吧。”
。。。。。。。
。。。。。。。
醉仙居。
当今百姓围聚在一起谈论的只有一个话题,那就是立法院。
究竟立法院的出现对百姓是好是坏,也是各执一词,有人说立法院的成立,疑点利益归于被告,这是一种为富人脱罪的技巧。也有些人说,这是避免百姓蒙受冤狱之灾。
就如同每一次大新闻一样,都是争论不休。
醉仙居数一数二的酒楼,自然就是是非传播之地,里面是热闹非凡,大家围聚在一起谈论这立法院,各有各的说法,好像每个人都说的很有道理。
正当大家争论时,只见李奇突然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
“李师傅来了。”
“李师傅。听说这疑点利益归于被告是你首先提出出来的,你可否为我等详细讲解一遍。”
“李师傅,立法院和司法院究竟是怎样的?”
。。。。。。。
大家一见到李奇来了,就蜂拥而至。七嘴八舌的询问起来。
李奇双手一抬,道:“各位,各位,我非常明白各位现在的心情。我只说一句,这个世界在进步,律法同样也是如此。我个人是非常赞成的,但是对于你们究竟是好是坏,还是用事实来说话,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明白了。好了,我还有事,就先失陪了。”
说着他就拨开众人,急忙忙的往楼上走去。
再怎么说李奇如今好歹也是一品大员,这些人也不敢上前阻拦。
来到三楼,李奇直奔天上人间包厢,站在门前敲了几下门。
“进来吧。”
李奇推开门进去,只见赵楷站在窗口前,原来他刚才出宫,就收到赵楷的传话,说让他去醉仙居一趟。
李奇正欲行礼,赵楷阻止道:“免了,在外面你就叫我赵公子吧。”
“是。”
李奇好奇道:“赵公子,你怎么突然出宫来了?”
赵楷头往下面一扬,道:“为了他们。”
李奇低头一看,道:“请恕我愚钝,不知赵公子此话何意?”
赵楷笑道:“你可还记得你当初提出立法院的理由?”
李奇想了想,道:“我提出立法院是因为我觉得我大宋律法不够完善。”
赵楷摇摇头道:“这只是其一,但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让我决定成立立法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说的立法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严格的事情,不能凭空想象,必须要那些亲身体会过的人才最有发言权,皇帝常年身居宫中,肯定是很难体会到律法带来的一切,故此由皇帝来立法是一件非常不妥的制度。”
李奇讪讪道:“最后一句非我所言。”
“但你就是这个意思。”赵楷笑道:“不过你说的很对,正是因为你这一席话,我才真正动了心,既然知道错了,那就必须去改善,皇帝久居宫中,不知百姓疾苦,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这有失真实性,所以我决定以后要时常外出看看,看看朕的子民生活的怎么样,听听他们的倾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胜过开一百次朝会,我今日出来就是想看看百姓对立法院和司法院的意见如何,方才我站在这里不到半个时辰,就听到了十多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就凭这一点,我不虚此行。”
“是吗?”李奇呵呵道:“那不知道赵公子心中有何想法?”
赵楷正色道:“我发现百姓对律法还是不够了解,而且在我大宋原本的律法当中,存在着许多模糊的地方,用词极为不恰当,律法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东西,每一个词都要拥有准确的意思,这是立法院马上要解决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给立法院一年光景,必须要将那些基本律法给确定下来,我再让翰林院撰写出一本《大宋基本法》,必须要让百姓深刻了解,让他们懂得使用律法这一武器,如此一来,才能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
李奇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