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厨师-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奇道:“那毛知府觉得此风若助长,恐很多人会效仿,必须得严惩,但问题在于他前面才颁布了那一条律法,如此一来,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于是他隔日再审理时,并没有以逼妻为娼的罪名定刘通的罪,而是将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商业罪,以偷税漏税私营的罪,给刘通定罪,将刘通杖刑一百,徒刑三年。此案判定后,他立刻又废除当初自己定下那一条辅助律法,因为较比前面那条律法固然能够阻止一些不良风气,但是这一种更加伤风败俗,两者相比当取其轻。”
“商业罪?”赵楷轻哼一声,道:“这肯定是你枢密使出的主意吧。”
李奇笑道:“皇上真是慧眼如炬。”
赵楷道:“那现在故事说完了没有?”
李奇点头道:“说完了。”
赵楷道:“那你的结论又是什么?”
李奇笑道:“回禀皇上,方才诸位同僚争论不休,一方怕朝廷缺乏对交趾、大理的管控,一方又顾虑朝廷过多干预,会让段正严名不副实,违背当初皇上的诺言,影响我大宋的声誉,其实这很简单,段正严身为朝廷命官,那么就是执法人,当初他可是大理国王,是不受律法约束的,这就是根本的差别,所以朝廷只需尽快在二郡颁布律法,用我大宋的律法去约束我大宋的子民,包括段正严,这样做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赵楷频频点头,道:“你既然早已想到,为何方才不说?你说那个故事的目的何在?”
李奇道:“由此可见,这律法的重要性,但是前面两个案件已经很好的说明我大宋律法还有诸多的不完善,我觉得一套完善的律法胜过千千万万的政策,一旦律法完善了,那么我们这么朝廷命官只需依法办事就行了。”
赵楷叹道:“你说的很对,但是想要得到一套完善的律法又谈何容易呀。”
李奇笑道:“这就是关键所在。”
秦桧听得双目一睁,右脚已经迈出,但他迟疑片刻,又收了回来。(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二院制(求月票)
话说至此,大家都明白了,李奇是要针对律法进行改革了,这是典型的李奇式上奏,先顾左右而言他,混淆视听,让别人都弄不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然后又抛出一个看似娱乐的论题来,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最后又拉回到正题来,如此一来,大家的口等于都被他堵住了,只能看着他表演了。
就说这事吧,李奇前面提到的那两个案子,很明显的指出了大宋律法的漏洞,虽然很小,但也是漏洞,既然存在那么就必须要改变,若是当做没有听见,那么就是掩耳盗铃,如此一来,李奇说大宋律法存在着许多漏洞,这些大臣就无从辩驳了,即便是刑部尚书李纲。
然而,他又从交趾、大理的事指明律法的重要性,那么你就更加不能出言阻扰了,这律法恁地重要,肯定要尽力完善啊!
赵楷当然也明白了,暗骂,这厮真是狡猾透了,他这分明是下个套,让朕和朕的爱卿往里面钻。但是现在才醒悟的他,已经为时已晚,只能顺着李奇的话问道:“那不知爱卿有何良策?”
李奇脸色一变,一本正经道:“启禀皇上,如今我大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很多东西都是新冒出来的,其中包括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既然有新的东西出来,那么就肯定会有新的纠纷,就好比曾今的交子,交子的失败不在于交子本身,而是没有一套足够的律法支撑,才导致朝廷无限制的乱发售交子,还有方才那两件案子,如果没有前一件案子,那么后一件就非常好判决了。
由此可见,律法也该与时俱进。而我大宋的律法还是停留在开国时候的律法,虽然有些更改,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微臣以为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立法流程,研究出一套完善的律法,法可治国,亦可强国,也许现在还看不出,因为我大宋正在恢复期,大家都在拼命挣钱。一旦四海升平,那么这些纠纷就会暴露出来,到那时再来想,就为时已晚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
赵楷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他很敏锐的捕捉到了李奇这话的中心意思,低声自语道:“一套严格的立法流程。”又道:“你继续说下去。”
李奇道:“法和人是密不可缺的,有人无法,其理何寻?有法无人。法从何出?先有法,官才能执法,至于执行不当,其也在法中。若想要以法治国,必须得先立法,方可执法。而自古以来立法的流程都是皇上和一些重臣们商量,然后就定下来了。但是如此一来,有个非常致命的弊端,就是皇上和大臣也都是凭空想象的。缺乏事实依据,根据的也就是道德而来的,虽然法就是道德的一种衍生物,但法就是法,而非德。
再说方才那两个案子,皇上和大臣在立法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如果把妻子给发配了,等于就是毁了一家人,还伤害了两个无辜的孩子,这与立法的初衷是背道而驰,因为立法人都没有遇到过,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书上亦未记载,无法凭空想的到。
还有商业,商业中其实存在着许多纠纷,特别是当下,土地法,贸易法,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人从中获取利益,这种做法也损害了百姓和朝廷的利益,可是皇上和大臣不懂经商,而这些书上也没有写,立法的时候只能顾忌一些大问题,但是小溪能汇聚成大江,诸多小问题汇聚在一起那就可能爆发更大的问题。还有军法,军事法我朝更是少的可怜,除了刺配还是刺配,仗打输了,多半都是皇上直接问罪,但是皇上又没有亲征,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判决难免有失偏妥,臣该死,臣不该妄加评论皇上。”
这分明就是故意这么说的。赵楷听得咬牙切齿,但嘴上只能说道:“爱卿此言在理,何错之有,你继续说下去吧。”
“遵命。”
李奇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律法是公平的存在,为什么同样是犯罪,文人就能从宽处理,而其他人就不能。”
翰林院的顾明站出来道:“此乃太祖圣上为鼓里大家读书所定,何错之有?”
李奇冷笑道:“原来是鼓励大家读书哦,我还以为是鼓励大家犯罪了。”
顾明道:“大胆枢密使,竟敢对太祖圣上出言不敬。”说着他又向赵楷拱手道:“枢密使对太祖圣上出言不逊,请皇上定其藐视太祖之罪?”
李奇怒辩道:“难道我说错了吗,读书跟犯罪是两码事,读书人犯罪跟鼓励大家读书有什么关系,如果大家读书只是为他日犯罪能够从轻处理去的话,那这种人要来干什么?他们读书不是为了报效朝廷,而是为了犯罪,太祖圣上可没有叫他们犯罪,太祖圣上当初定下这条规定,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所迫,可是如今我大宋已经四海升平,皇上文治武功,我大宋繁荣昌盛,这条定律也应该应时而变,墨守成规可不是褒义词,我反而以为为官者犯罪,当罪加一等,你作为一个执法人却知法犯法,难道还得提倡吗?”
李纲道:“枢密使此言差矣,其实我朝律法已有此例,就说通奸之罪,但凡官员通奸,罪加一等,而且地方官员不得和其管辖下的百姓成婚,否则重则免职,轻则调离,这一切都是为了限制官员滋扰百姓。”
“是吗?”
“是的。”
“骚蕾,我收回我刚才的话。”李奇老脸一红,暗想,看来待会回去得多了解下大宋的律法,都怪我平时太tm守法了,觉得这法对我而言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轻咳一声,道:“我不介意给予文人优厚的待遇,比如在受到审查时,文人可以站着,因为他还是嫌疑人,但是一旦定罪,必须要依法处置。”
赵楷沉目一扫,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读书人犯罪是否该从轻处理?”
群臣无言以对。
赵楷道:“枢密使说的很对,读书是为了为国出力,为百姓请命,报效朝廷,这跟犯罪有什么关系,这虽然是祖宗定下的律法,但是适合当时,不代表适合现在,祖宗当初定下不少规矩,到现在不也不少得到了改善,为什么尔等偏偏对此事如此敏感,那是因为你们都是读书人,你们都无法肯定他日会否犯罪,用枢密使的话来说,你们是在坚守自己的利益,如果你们不会犯罪,那你们又何惧之有?朕再问你们一遍,枢密使之言,是对是错?”
这下谁若反对,那岂不是做贼心虚,群臣赶紧齐声道:“臣等赞成枢密使之言。”
如今除李奇外,其余的都是低着头的,赵楷趁机瞪了李奇一眼,又道:“朕想枢密使肯定还没有说完吧?”
“皇上圣明。”李奇高呼一声。
赵楷挥手道:“那你就继续说吧,朕听着了。”
李奇继续说道:“由此可见,不管是财、兵、政都是基于在律法下,可是这跟我朝的官制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我朝唯一跟司法有关的刑部却在枢密院、三省、三司之下,换而言之,就是二府三司是凌驾在律法之上的,律法自然就不能很好的约束政务、军事、财政,那么律法的存在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刑部。他的目的是刑部。
秦桧阴沉着脸,双拳紧握,枢密使,你这么做未免也太狠了吧。
赵楷道:“那依你的意思,应该如何呢?”
李奇道:“首先朝廷应该专门为立法成立立法院,而立法院的人士应该是来自各个阶层的人士,可以是官员,亦可以是平民,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最好是两三年更换一次,吸取他们的经历,务求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然后改刑部为司法院,和立法院并立为二院,与二府三司齐平,归皇上直接统管,但是两院互不干涉,另外微臣还建议增强御史台辅助司法,防止朝中有人徇私舞弊,罔顾律法,以求做到以法治国。”
“立法院,司法院。”
赵楷小声念叨了两遍,突然道:“刑部。”
李纲忙站出来道:“微臣在。”
赵楷道:“你以为如何?”
李纲道:“微臣赞成枢密使之言,律法是神圣的,同样也是无情的,成立立法院和司法院可以更加突出律法的特性,而且拥有一套完善的律法对我的江山社稷有着无法估量的好处,可成万年基业。”
赵楷点点头,道:“诸位爱卿又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
瞬间站出不少大臣来。
李奇看得一惊,哇靠,原来七娘收了这么多小弟。这明显这些人就是他的势力,白浅诺在朝中建立势力,肯定是打着李奇的名号,没有李奇,谁又会搭理她了。
而三省五部的官员都没有什么动静,他们都在等秦桧的意思。
郑逸突然站出来道:“微臣赞同。”
立刻又有不少官员站了出来。
秦桧瞥了眼李奇,低头冷笑两声,这一回就算是我栽了,不过输在你枢密使手上,我也不冤。站出来道:“臣也觉得当下我大宋国情应当成立立法院。”
赵楷沉吟半响,道:“但此事毕竟不是小事,朕还要考虑再三,枢密使,李尚书,你们两人尽快拟写出一份更为详细的纲领来。”
这可是大事,他也需要消化一下才能决定。
“微臣遵命。”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皇权VS律法
李奇没有让人失望,他的出现立刻让朝堂变得非常热闹起来,只是他这阵风来的有些过于猛烈了,很多人一时半会都消化不了,哪怕赵楷已经离开了大殿,他们还是站在大殿中,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唯独秦桧不声不响的退了出去,随后他的人也急忙忙的跟了出去。
“哎,那个,过来下。”
李奇突然朝着边上一个太监招了招手。
那小太监赶紧走了过来,行礼道:“枢密使有何吩咐?”
李奇笑道:“去弄杯茶来,我说口都渴了。”
“是,枢密使请稍后。”
很快,那小太监就端来一杯热茶。
“多谢。”
李奇捧着热茶朝着外面走去。
他一动,后面的官员才陆续往外面走去,自从王仲陵被审查后,他们的日子都是如履薄冰,天天盼着李奇归来,如今李奇不仅回来了,而且这头一回上朝就从秦桧身上切下一块肉来,个个是底气十足,满面春风,走起路来,都是步步生风,谈笑风生,好不开心。
倒是李奇感觉自己有点像黑社会老大,这看上去可是一点也不低调呀。
不知何时,郑逸突然走到李奇身边,低声道:“枢密使真是好手段,这一上朝就让他吃了一个这么大的闷亏,方才的演讲真是太精彩了。”
李奇笑道:“你就别来抬举我了,这才算是打了个平手,若是我不做点事,那我怎么去面对王叔叔。”
郑逸呵呵道:“是我抬举你了,还是你太谦虚了,王叔叔的事再大,不过也只是暂时的,这官职还在那里。王叔叔还是有机会复职的,但是你倒好,这一来就将三省六部变成了三省五部,比起前朝而言,刑部对于三省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估计秦少宰今晚肯定难以入眠。”
顿了顿,他又道:“我可没有惹你,你第二步不会是打我三司的主意吧。”
李奇诡笑道:“这我倒是真的想,毕竟你三司有钱呀,可是想想还是算了。别到时三司没有捞着,到最后还把商务局给丢了。”
“算了,商务局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玩转的,若非七娘是你的妻子,她也不见得就能坐稳这商务局的位子。”郑逸苦笑的摇摇头,道:“你让对方摔了一个大跟头,对方肯定会反扑的。”
李奇道:“这就跟下棋一样,就算对方是傻子,你也不可能一子不丢。我已经有心里准备了。”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向道:“枢密使,皇上传你去御书房。”
郑逸颇带一丝幸灾乐祸的望着李奇。低声道:“看来你事先没有通气呀。”
李奇道:“这事要事先通气,可能就成不了了。那好,我去受骂了,告辞。”
。。。。。。
御书房。
“微臣参见皇上。”
“免礼吧。”
“谢皇上。”
赵楷眼一瞪。哼道:“枢密使真是好威风呀,在朕的大殿之上能够将通奸说恁地精彩,纵观古今。恐怕也就你枢密使有这能耐了。”
这算得了什么,那都是删减版的,我都还没有说细节了,不然你现在肯定还坐在龙椅上听我说故事了。李奇道:“皇上见谅,微臣出身市井,身上不免沾染一些坏习惯,一时半会改不过来,还请皇上多多包涵。”
赵楷啧啧两声:“还出身市井了,你李奇是什么人朕还不了解么,就算让你去装大圣人,你也能装的惟妙惟肖,是道貌岸然还是小人嘴脸全看你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
汗!想不到我的演技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同。李奇憨厚的笑道:“皇上过奖了,大圣人我真的装不出,毕竟微臣的字就那样。”
“朕不和你东拉西扯。”赵楷一挥手,道:“你方才的话是不是还没有说完,继续说啊。”
李奇错愕道:“臣方才已经说完了啊。”
“说完了?”赵楷冷冷一笑,道:“你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就是律法和皇权谁更大,立法院应该凌驾在朕之上。”
“微臣不敢。”
李奇垂首道。
“不敢?这世上还有你枢密使不敢的吗。”赵楷哼道。
李奇沉默以对。
赵楷瞧了他一眼,道:“怎么?难道朕猜错了?”
李奇道:“启禀皇上,这已经超出微臣的考虑的范围。”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道:“皇上乃是主宰,究竟律法和皇权谁更大,这应该是皇上考虑的事情,而非微臣。”
赵楷指着李奇道:“看吧,看吧,终于说出来了,朕就知道是这样。”
李奇抬起头,正色道:“皇上,微臣敢对天发誓,微臣绝无此意。律法的存在是约束那些破坏我大宋江山社稷之人,皇上一心为我大宋,对于皇上而言,律法是否高于皇权,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皇上根本不可能触犯律法,但是如果在宣和年间,律法是凌驾于皇权之上的,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花石纲的事件了,微臣一心只是为了大宋,其实建立立法院同样也约束了微臣,微臣从中得到的只是约束?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赵楷听得一愣,他明白李奇的意思,就是说你在位期间,这律法与皇权的关系并不重要,但是你能保证你后代也能如你一般吗?脸色缓和了几分,道:“难道你就一点私心都没有吗?朕看不见得吧。”
李奇道:“是否有私心,这个自有公论,微臣不想做太多的辩解,但是微臣真的觉得只有一套完善且与时俱进的律法才能开创亘古以来最强的中原大国,现在我大宋也迫切的需要这么一套律法,因为需要,才会存在,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赵楷道:“如果你这一番话是在父皇在位期间说的话,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
李奇道:“微臣知道,既然皇上这么了解微臣,那微臣也就实话实说了。微臣能活到现在,这护身符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正是因为微臣知道微臣和皇上想的是一样,故此微臣才敢这么说。世人都说贞观时期是最开明的,但是微臣不这么认为,微臣认为我大宋才是最开明的,唐太宗时期,也就一个魏征敢指着皇上鼻子骂,但是在我朝。说句不得当的话,哪个皇帝没有被臣子骂过都不好意思说自个是大宋的皇帝。”
他这话还真没有说,宋朝虽在封建时代,确是是非常开明的,因为读书人的地位太高了,御史台的官员经常登鼻上脸,追着皇帝去骂,宋神宗、宋仁宗几次都差点被骂哭了,就连昏君宋徽宗也没有少被人骂。这都已经形成了常态。
李奇继续说道:“正是因为如此,微臣觉得我朝的君臣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成熟到足够容下一个立法院,立法院的出现将会让每年的冤案减少六成。这对于我大宋百姓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至于律法是否高于皇权,微臣还是那句话,这是皇上考虑的事情。而非微臣。”
赵楷捏了下额头,道:“你真是好狡猾,话是你说的。头疼的却是朕。”
李奇笑道:“微臣以为昏君不会为此头疼,只有明君才会为此头疼,皇上能够感觉到头疼,足见皇上是将大宋凌驾在自己之上,这是我大宋之福,也是我大宋百姓之福,但是这事现在谈及还是为时过早,皇上也无须为此感到着急,当我大宋真的需要的时候,就算微臣不提,它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
赵楷沉吟半响,又瞧了李奇,道:“那好吧,言归正传,其实朕也觉得立法院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人心难测呀,世上九成祸乱皆是出自人心,而律法能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这可不是小事,不是你或者朕一句话就能够决定的,你必须要拿出一套无懈可击的纲领出来,首先要说服群臣,否则的话,朕不得不重新考虑。哦,你对刑法了解多少?”
李奇道:“微臣向来与刑法无缘,唯一一次进府衙,还是是托圣上之福,故此不是很了解。”
赵楷哼道:“你还敢提那件事,迟早有一日,朕要与你比试一番,免得你总是在朕面前耀武扬威的。”顿了顿,他继续说道:“既然你对刑法不了解,那么这事还是交给李纲去办,你从旁辅助就行了。”
李奇颔首道:“微臣遵命。”
赵楷道:“你退下吧,朕也要好好考虑下。”
“微臣告退。”
。。。。。。
李奇来到宫外,白浅诺的马车立刻停在了他面前,他进得车内,笑道:“又让娘子久候了。”
白浅诺娇羞一笑,急忙道:“皇上怎说?”
李奇道:“这种好事皇上怎会反对,他苦恼的是如何在皇权和律法间取舍。”
白浅诺听得不是很懂,一脸困惑的望着李奇。
李奇解释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如今朝中三足鼎立,虽能相互牵着,但是单论每一方而言,权力都非常大,而如何平衡三方的势力是我大宋皇帝一直都在做的事情,而律法就是最好的武器,一旦皇上握有律法,那么皇上就能很好的利用律法来调解三方的势力,并且还能给予三方足够的压迫,这样皇上就能对权力做到收放自如,作为皇帝,必须要给予臣子足够的权力,这样臣子才能为皇上分忧,但是这权力给多危及皇权,给少无用,故此并需引入其它力量来平衡,其实帝王之术就是对权力的收与放。但问题是,如果律法真的成长起来,很可能会凌驾在皇权之上,这是皇上最顾忌的地方。”
“原来如此。”白浅诺稍稍点了下头,道:“难怪你方才还特意说明让立法院和司法院与二府三司齐平。”
李奇笑道:“这个当然得说明,不然皇上肯定会以为我这是要削弱皇权,那样的话,我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我要让皇上知道,立法院和司法院的存在只是用来约束臣子和百姓的,是皇权中的至高兵器。”
白浅诺连连点头,道:“看来这事十有**是成定数了。”
李奇道:“当然,抛开一切不说,我大宋现在的确需要律法的支持,皇上不可能看不到。”
白浅诺道:“如此一来,刑部将会脱离秦桧的控制当中,夫君,你这一回可谓是大获全胜,一石数鸟。”
李奇摇头笑道:“现在还早的很,等到我们的计划真正成功时,那才能说是大获全胜,现在就看秦桧会怎么反击了。”
白浅诺道:“如果他不反击呢?”
李奇道:“那我就再进一步,逼着他反击,不过我相信秦桧不会再给我第二次机会的,他一定会尽早反击。”
白浅诺道:“可是你能猜到他会怎么反击吗?”
李奇摇摇头道:“这我可就猜不到了,不过我知道他威胁不到我的性命,这就行了,其余的就让他自由发挥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探监
少宰府。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枢密使这么做未免也太过了,竟然又想跟独立军器监一样,将刑部独立出去。”
户部尚书胡义端起茶杯来,又放了下去,嘴里念念有词。
兵部尚书陶岑道:“胡兄说的对,枢密使这等做法真是太无耻了,此乃损人不利己之事,刑部分割两院,对于他们枢密院也不见得是好事,不行,我们绝对不允许刑部分离六部。”
工部侍郎张见也道:“自古以来都是三省六部,虽然我朝制度六部大不如前朝,但是也不能任由枢密使胡来,我们一定要上奏皇上,请皇上收回成命来。”
“对对对,我们要上奏,请皇上收回成命。”
。。。。。。。
底下的官员纷纷嚷嚷着要上奏,决不能让刑部出六部。
唯独秦桧一人坐在那里静静品这茶。
这带头的不说话,他们嚷的再凶也是白搭呀。
胡义瞧了眼秦桧,道:“少宰,前面在朝堂上,你为何不反对,反而还赞成。”
“是啊,若是少宰反对,我们必定支持少宰。”
他们这些人多半都是六部中人,但唯独刑部不在其内,因为刑部的人在这场变革当中,是获益最大的,他们一跃就跟二府三司齐平了,他们当然偷着乐,哪里还会反对自己升职呀。
而这些人之所以反对,其一,这明显就是李奇的报复行为,失去刑部的他们实力也将会被削弱很多。
其二,这么一弄,他们这些当官的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耀武扬威,律法的地位提高,必定会伤害他们的利益。必须反对呀。
其三,他们也嫉妒啊,他们原本和刑部是平起平坐,如今刑部就要高他们一筹了,他们不可能还坐视不理。
秦桧将手中茶杯往边上一放,道:“我能说什么,难道说我秦桧高于律法吗?当时就连三司都出来赞成,我若不赞成,那皇上会怎么看我?在这朝堂上面什么最难防,就是这损人不利己的招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你根本就无从下手。”
说着他又是一叹,道:“其实他早已经给我打了招呼,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弄一个立法院出来,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呀,可是不得不说一句,这立法院出来的恰到好处,皇上又不糊涂。怎会不知道这立法院的好处,说不定枢密使事先就跟皇上商量好了,我们贸然出来反对,只会损失的更加惨重。”
陶岑道:“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刑部离开六部吧?”
秦桧叹道:“不能又能如何,这事就在皇上的一念之间,如果皇上想反对,自然会来找我。如果皇上也赞同的话,纵使我们不愿也改变不了什么。当初我提及李纲上来,就是希望用李纲的刚正不阿去牵制枢密使。毕竟当时枢密使手中的权力太大了,不管是我还是郑二,都不敢与其正面交锋,哪知道到头来倒是将自己束缚其中,罢了,罢了,反正刑部一直与我们貌合神离。”
底下人一听,知道这覆水难收了。
胡义突然道:“记得枢密使曾说过立法院和司法院互不干预。”
秦桧点头道:“当然要如此,立法院的性质就是如此,别说司法院了,除了皇上,任何人都不能干预其中。”
胡义道:“既然如此,李纲只是一人,他分身乏术,我想他应该还是会在司法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吏部让咱们的人做立法院的首官。”
秦桧呵呵一笑,摆摆手道:“你们真是太不了解枢密使了,他做事历来就是滴水不漏,哪里还会给我们这种机会,这人选早就选好了,前面在朝堂都提到过很多次。”
胡义听得一愣,又看向其他人,众人纷纷摇头。
张之见纳闷道:“不可能呀,我等方才可没有听闻此事,如今立法院都还八字没有一撇,怎么这人选早就定好了。”
秦桧道:“潭州知府毛舒。”
“他?”
众人皆是一惊。
秦桧摇摇头道:“我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不要小看枢密使,别看他有时候疯疯癫癫的,前言不搭后语,其实他每句话都是有目的的,他将那潭州知府介绍的那么详细,连字都说出来了,可见这人是个关键人物,不是为了那个故事而存在的,而是整个故事都是在为他服务,在整个故事当中,毛舒才是主角,枢密使为什么要这么说,自然是想推荐给皇上,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