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云的抗日-第7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合理要求。”
“顾上将?顾祝同?”
“是。”
张灵甫眨巴眨巴眼睛,神情变得慎重起来。“向山,我和总座有要是要谈,闲杂人等一概不准入内!”他朝外面吼一句,然后斟酌一下用词,对孙立人小声道:“总座,这未必是好事吧?您就不担心?”
张灵甫话只说一半,不过以他和孙立人之间的默契,后者当然能够领会其完整意思。孙立人倒是表现得相当的豁然,道:“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只要是为了打鬼子,让我怎么着都行。”
张灵甫对孙立人也是相当了解的,知道他这话绝非违心之语。他想了想说:“总座,我怎么觉得这事透着诡异呢?要不,我给最高统帅去封电报问问?嘿嘿,我和最高统帅呆过一段时间,他当时就许诺无论我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
“没这个必要,钟麟老弟,既然你提到最高统帅了。我问你,就你对他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张灵甫歪起脑袋想了一会,迟疑的说道:“不好说,不过总体感觉不错,至少不像传闻中说的那样什么六亲不认,什么好色无耻。对了,虽说他平时看起来很随和,但是一旦做起决定来,那是相当的有威严。奇怪了,他和顾祝同那帮人应该不是一条路上的啊,这回怎么穿起同一条裤子来了?”
张灵甫这话说得有趣,孙立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着,他说:“好了我的张大将军,你就别胡思乱想了。说说我知道的吧,最高统帅这么做应该和世界局势新出现的变化有关。也许,我们国家要面临一次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想到一起去了
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远征第三军即使处在远离本土的马兰半岛,依旧可以通过电讯及时获得国内和国际上的最新消息。不过,一者张灵甫本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二者他本人并没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而国内的报纸寄过来时基本上都在两个月之后。所以相对孙立人等比较关注时事的,他的消息就显得闭塞了。张灵甫固然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但是对国家的基本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闻言稍感吃惊,他问:“又发生什么事了?难道说还有人不死心?”
张灵甫问出这样的话,明显是受陈诚主动请辞事件的影响,以为孙林人口中所谓史无前例的考验还是政治事件。
孙立人摇头:“别想歪了,国内现在很平稳。哎,钟麟老弟,你有时间该多多听国内的广播。国内的新闻播报还是很及时的——英国人正在大整军备,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东南亚;美军和日军也有动作,他们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夺取我占领的太平洋岛屿。据我估计,如果美国、英国还有日本同时对我国用兵,苏俄人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您是说我们可能同时遭遇美苏英日的进攻?!”
“是!”
“那还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最高统帅部对打赢这一仗应该是很有信心的,不然也不会让我们主动发起进攻。好了,该向你介绍的情况都介绍了,现在我宣布最高统帅部对你的最新任命!张灵甫!”
“到!”
“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第46113号令,因为战情需要,兹任命原远征军第三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张灵甫中将为第三远征集团军第一军军长兼第三远征集团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本来,顾总是想等他到了以后亲自颁发任命书给你的,不过因为他要在曼谷呆上一段时间,而远征第三集团军的扩编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就由我代劳了。钟麟老弟,你这什么表情?不愿意?”
张灵甫表情有异当然不会是因为不愿意,事实上,他是被这突降喜讯惊到呆住了。“总座,您的意思我们要扩编?!”他急急问道。
“当然。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难道还会有错。”
“那我们补充兵源哪里来?”
“听说从广西那边抽调过来。”
“那些原来的新编师?”张灵甫眉头皱了起来。
原中央军时代,所谓的新编师因为兵源大多由拉壮丁所得,所以其战力是最弱的。当然了,因为有的新编师从一开始就被定义老蒋的嫡系,所以能获得较多的老兵和较先进的武器,所以战斗力还是不俗的。不过,这也仅仅相对于原中央军这个大体系而言。似张灵甫这类一直呆在王牌部队的,甭管这些新编师是否老蒋嫡系,他们都有保持傲气的本钱。
孙立人自身就是黄埔系出身,自然能偶理解张灵甫在这件事上的看法,他提醒道:“老弟,此一时彼一时,新编师经过学兵教导团的训导已经今非昔比,你可不要门缝里看人。你的第一军,除了你这个师,第十一师和第十四师都属于新编师,你要是这个态度,可不利于指挥作战!”
“多谢总座提醒,您放心,我会留意的。总座,那他们什么时候能到?”
“已经在路上了。最高统帅部的指示上说最迟下个星期一能到。走,陪我上前线看看去。总共六个师的调动,小鬼子肯定会有所警觉,所以我想在他们抵达之前提前发动。”
“向山,找几个兄弟,我和总座要上一线!”张灵甫朝外面喊道,然后抓起两只钢盔,递给孙立人一只,自己也戴上一只。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同一时间,在距离张灵甫的前指大约三千米的日军阵地上,本间雅晴正在几个日本将军以及土著将军的陪同下视察着中方阵地。
美国政府主动邀约日本人要在太平洋上对中国海军全面开战,小泉敏一郎立刻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反制中**队的机会,所以便召集会议,商讨在美日海军对中国发动太平洋夺岛战的时候在马来半岛打反击战的可能性。小泉敏一郎的战略意图是,认为要想支援本土抵抗,太平洋夺岛战固然是一方面,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土遭到中国优势兵力进攻的处境,所以他们还必须在陆上开辟第二战场,向中**队施压,从而迫使中国政府抽调更多兵力用于第二战场。
小泉敏一郎当时的原话是:“……我们在东南亚蛰伏了这么久,是时候展示力量了。为了减轻本土压力,我们必须开辟陆上第二战场,而且要将支那人彻底打痛。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迫使支那投入更多的兵力。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唯有马来半岛符合新战场的条件。本间将军,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没有问题吧?”
“阁下,保重完成任务!”本间雅晴立刻坚定的回答道。
“打痛支那军,迫使支那军增援马来半岛,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让英国人还有苏俄人看到支那的虚弱,从而诱使他们对支那开战!诸君,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支那现在的情况和清末时候何其象也?所以我坚信,虽然帝国现在处境艰难,但是最终胜利的必定是我们!”
欧阳云为了制霸世界在大举备战,小泉敏一郎何尝不是如此。而因为有英美甚至苏俄助拳,小泉敏一郎对打赢这一仗的信心犹要胜过欧阳云。正是在这个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东南亚日军包括当地的民族独立军开始大举向新加坡集结。在等待主力部队集结的时候,本间雅晴先一步抵达马兰前线,抱着和孙立人同样的目的地,开始考察一线中国阵地。
中日两方最高指挥官一西一东隔着一片密布地雷的地带相对而望,他们的手下很快有人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孙立人这边接到报告,他拿起望远镜朝对面看过去,清晰的看到同样举起望远镜看过来的本间雅晴,放下望远镜,他眉头微皱对张灵甫道:“对面的鬼子级别不低,难道说小鬼子和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肖林高地
张灵甫同样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本间雅晴,脑海中和本间的照片一对比,他肯定的说:“是本间雅晴,他忽然出现在这里,真有这个可能!”然后他喊道:“快,把步话机拿过来。”
步话机很快递到他的手中,他直接要了自己的炮团团长,然后报出一个地标参数,并让他立刻开炮。
孙立人他们看到本间雅晴的时候,后者也看到了他们,而在分辨出孙立人衣领上的军衔乃是上将衔时,本间雅晴立刻低呼一声:“支那上将?吆西,小野君,快,立刻联系炮兵,让他们立刻开炮!”
张灵甫和本间雅晴的反应都很快,他们手下的炮兵也都很争气,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的企图都没能得逞。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马兰战役的提前爆发。在双方炮兵互射将近二十分钟以后,孙立人和本间雅晴同时做出决定,要立刻展开攻势。于是,就以这轮火炮对射为标识,马兰战役正式登上世界军事历史舞台。
战役开始的当天,中国一方因为张灵甫所部时刻准备着发动总攻,所以占得了先机。第一师的工兵营在花了两个半小时清理出一条通道之后,第一师的一个喷火坦克团直接开上了战场,硬是用火焰杀出了一条血路。随即,第一师的另外两个坦克团并三个装甲团又一个机步旅进行快速穿插,按照张灵甫之前就设想好的步骤,出奇兵占领了位于马兰东北方十五千米处的一个高地。
这个高地乃是马兰以东附近最关键的一个战略点,日军布有重兵把守,所以占领行动并不顺利。第一师先是遭到了大约两个大队的鬼子强有力的阻击,随即又在高地附近遭遇了大约两个师的独立军的围攻。不过,因为第一师有备而来,配备了足够分量的喷火坦克,所以尽管两个师的独立军悉数服用了兴奋剂,最终却依旧没能挡住第一师的攻势。当然了,为了打下这个高地,第一师的伤亡也比较惨重,最后统计下来,单单机步旅损失就超过了一千人,而损毁的坦克也超过了一百辆。
夺取这座高地的代价巨大,不过从战后分析来看却是值得的。因为正是占领了这座高地,远征第三集团军才获得了前进的立足点,也才有了后面的甘邦大捷。
这个高地后来被张灵甫命名为肖林高地。张灵甫之所以这么做,因为这座高地的取得,和一个名叫肖林的上尉的牺牲有着莫大的关系。高地争夺战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正是因为肖林的牺牲,在最关键的时候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鬼子的一个地堡射口,这才为后面的部队争取到了突进的时间。
肖林高地的争夺战一共进行了六个半小时,而在第一师占领这个高地之后,应该是清楚这个高地的战略价值,日军立刻组织了反扑。于是此后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斗都围绕着肖林高地展开。
马兰战役开打之后,应该是察觉到了中方的意图,小泉敏一郎第二天就致电美方,要求立刻展开夺岛作战。同时,源于井上成美的建议,他通过白宫致电斯大林,称愿意帮助苏俄红军夺回远东,如果苏俄需要,他可以说动日本军部,让他们派出军队从苏俄远东地区的科尔萨科夫登陆,从背后向中**队发起进攻。
拉拢苏俄加入对华作战集团,这是杜鲁门一直渴望的。所以,在小泉敏一郎表现出这样的意向后,他紧随其后又加上一把火,称美国政府同情苏俄的遭遇,愿意帮助苏俄红军夺回被中国强占的领土,许诺只要苏俄红军展开收复远东的战斗,那么美国政府就会向苏俄提供若干援助云云。
杜鲁门在拉拢苏俄加入对华作战集团一事上忽然表现得如此热情是有原因的,盖因为在巴西战场上,虽然美国政府先后填入了超过十万的军队,但是却依旧不能遏制巴西政府军和中国南美志愿军的攻势。又因为南美其它国家在联合**一事上开始表现得犹豫不决,杜鲁门担心南美局势失控,故迫切需要苏俄从北方牵制住中国,希望能藉此让中国政府减少对巴西战场的投入。
中日两国在马来半岛再次大打出手,受到刺激的还有英国。在肖林高地被中**队占领,日军处于被动局面后,丘吉尔派人主动联络小泉敏一郎,称愿意从印度孟加拉地区出兵牵制中国,同时开出条件,那就是在击败中国之后,英国必须获得马来半岛除日军目前控制住的其它区域的支配权。
英国人的算盘打得很精,或者说丘吉尔以为在马来半岛战事上,中国方面根本毫无胜算,所以他们以为痛打落水狗并且捡果子的机会来了。
对于英国人的小算盘,小泉敏一郎心知肚明。正因为此,他并没有回应英国人的“善意”,反而称皇军有信心单独战胜支那军队,英**队在旁边看戏就行了。
很明显的欲擒故纵,丘吉尔当然也能看穿。不过,小泉敏一郎越是如此,丘吉尔反而越发坚定了出兵缅甸的决心。于是,英国大本营立刻对原来的中东计划进行修改,转为中南半岛作战方案,想要趁中国中南半岛部队被牵制在马兰战役上的时机,将缅甸强行收归囊中。不过,应该是认识到自家军队战力不足,英国人作出上述决定之后并没有立即付诸行动,而是致电中国政府,称鉴于缅甸民众的呼吁,英国政府决定加快重新回到缅甸的步伐,希望中国政府能照顾缅甸人民的情绪,在此事上予以配合。
联合政府军政高层里面最先看到这份电报的是宋子文,他当时就乐了,谓手下云:“见过无耻的,但是如此鲜廉寡耻的,我担任外交部长这么多年,这还是头一次见。我估计,总理看到这份电报也一定会被气笑的。”
第二百六十五章值得吗
宋子文猜得不错,当欧阳云看到这份电报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还真被气笑了。笑着,他对送电报过来的宋子文的秘书说:“告诉宋外长,完全不用搭理。不过,这份电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小军,你现在有事吗?”
郑小军也是外交部的老人,所以跟着宋子文与欧阳云照面过很多次,两人也算是相熟。郑小军摇头说:“外长就让我给您送电报,应该没什么事。”
欧阳云点头:“那就再辛苦你一下,你把电报送到广电总局去,交给李子文局长,就说我让你这么做的。”
郑小军应一声,拿起装有电报的文件夹走了。待他离开,潘媚人面有忧色的问道:“完全不理睬的话,会不会激怒英国人?”
欧阳云冷笑:“我不知道英国人为什么要发这样一封电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丘吉尔,既然我已经决定出兵,也就是说已经做好了和我们全面交恶的准备,你觉得还有必要发这样的电报吗?丘吉尔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正好说明他心中没底,比较虚。既然如此,我们不予理睬才是最佳反应态度。我敢断言,因为我们根本不予理睬,英国人反而会疑神疑鬼。”
欧阳云对英国人的分析基本正确。两个星期后,也就是马来半岛战火最炽的时候,英国人在出兵缅甸之前,果然因为中国政府的不回应态度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值中日在马来半岛达到出手之际出兵缅甸乃是最佳时机,这一点,英**政高层已经达成共识。不过,因为熟谙中**队的厉害,并指导缅甸独立势力早早的就投靠了中国政府,所以,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中国出兵干涉,英**政高层还是很担心的。
按照丘吉尔当初的设想,如果中国人回应他们那封电报,哪怕是言辞斥责,英国也会高举“缅甸民意”这面大旗,以最快的速度出兵缅甸西南,然后立刻在当地筹建地方政府,并以此为基本政策,用缅甸人打缅甸人从而达到重新控制缅甸的目的。可是现在中国人什么反应也没有,他们对于“缅甸民意”这面大旗是否管用反而不确定起来。经过日军多次的检验,英国人已经知道自家军队的战力以及扈从军的战力究竟是何种程度。这也是他们要先在缅甸西南部建立地方政权,并施行以缅制缅政策的主要原因。说到底,虽然英国人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趁中国病要缅甸命”,但是他们心底其实并没有多少信心。
根据英国政府后来解密的政府日志,当天的讨论一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而因为包括丘吉尔在内的绝大多数与会者都不敢给出肯定的说法,所以最终并没有形成结论。不过,因为随后就发生了甘邦会战,中日双方以甘邦为中心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似乎造成了中国中南半岛兵力空虚,所以,英国人还是鼓起勇气,发动了百里瓦战役。
百里瓦战役,因为英军以及其扈从军的对手一开始是不成气候的缅甸游击队和缅甸民族独立军,所以在开始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英军攻势如潮,一度占领了百里瓦至蒙育瓦至甘勃卢的广袤地区。
毫无疑问,前期的胜利鼓舞了英国人必胜的决心,因此,即使在一个多月后中方取得甘邦大捷后,英国人依旧没有从缅甸撤军或者就地巩固防线的打算,而是一鼓作气的继续向东,妄图完全占领整个缅甸。
英军摧枯拉朽在缅甸西南地区狂飙猛进的时候,因为马兰战役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甘邦会战已经有向绞肉机发展的趋势,所以,即使缅甸驻中国大使(仅获得中国以及中国的盟友等一些国家认可的缅甸民族自立政府的外交代表)几乎天天前往中国最高统帅部向中方申诉求援,欧阳云以及邓锡侯他们的注意力,依旧被甘邦局势完全吸引了过去。
此时,国内补充过去的军队已经到位,所以远征第三集团军此时的规模达到了十个师将近二十万人,同时还下辖一个歼击机师以及一个中程航空师。而日军方面,不论其它,单单陆军,小泉敏一郎就调集了三个师团并九个民族独立方面军总共将近六十万的军队。
1946年8月16日,重庆,天气正是最炎热的时候,中国最高统帅部三楼的一个会议室内,就着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幻灯片,潘媚人正在向下面坐着的中**政高层讲解着甘邦会战当前形势。
“……三号高地的战斗,这已经是第十九天,据粗略统计,这十九天,我军在三号高地一共战死五千四百余人,另,损失坦克超过五十辆……开战前,十一号地区还是一片茂密的热带丛林,现在,这片地方已经变成了死地。将近一个月的争夺战,我军一共投入了五个旅,其中,新加入第三远征集团军的第十六师远163旅因为伤亡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已经被勒令退往泰国境内休整……八号地区,因为这一地区事关全局,所以争夺格外激烈,到目前为止,据死守这一地区的张灵甫将军统计报上来的数字,截止昨天下午五时,他们最少歼灭了五千日军并三万土著武装……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是否应该将布置在广州的最高统帅部直属的两个航空师以及一个远程航空师增援到马来半岛……”
幻灯片放完,潘媚人退下去之后,会议室内一度陷入寂静。
分把钟以后,就在欧阳云皱眉眉头想站起来先说两句的时候,何应钦放下手中的笔,抬头说道:“诸位,如果我没计算错误的话,截止昨天下午五时,我们在马兰地区已经牺牲了超过四万的将士,还新添了将近九万的伤员?”
欧阳云看看面前的文件,接话:“是的。”
何应钦:“也就是说,我们的伤亡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欧阳云:“他们打死打伤了将近二十万的敌人!另外,星华义勇军也没有投入战场!”
“总座,以上数字说明,甘邦已经变成绞肉场了,为了一个小小的新加坡,值得吗?”
“不,不仅是新加坡,还有马六甲海峡,这才是关键!”宋子文忽然接话道。
第二百六十六章缅甸攻略
马兰战役和意义,甚至中国远征军出兵中南半岛的意义,因为中国实际上已经不再需要美国的支援(美国也不可能再给予中国支援)而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这种质疑从东北三省开打就开始泛滥,而在东北三省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时则达到了顶点。曾经,还是下野身份的时候,何应钦就是发出这类声音人群中声音最响亮的一个,而现在,因为身份的转变,他质疑起来似乎也更加理直气壮了。
倒不能说何应钦目光短浅,毕竟这个时候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因为还不存在能源危机一说,石油的战略价值还没得到大多数国人的认知,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了解中东产油区于世界能源格局的意义,更不会联想到马六甲海峡于其中的作用。认识上的盲区让他们多为诟病学兵军乃至后来的联合政府的东南亚政策,而单就何应钦而言,因为能够最近距离的从欧阳云、宋子文等人口中获得这些知识,这对他来说倒是个扫盲的机会。
其实就大战略眼光而言,何应钦并不差,所以,在听了宋子文卖弄式的一通解释,认识到马兰战役非打不可、新加坡非取得不行之后,他改口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看来我们还得向马来半岛增兵。要不,将苏门答腊岛的部队增援过去?活着让他们直接向东推进,为远征第一集团军分担压力?”
联合政府在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的军事布局,名义上是一个大军区形式的远征军,在这下面,则分为三个远征集团军以及一个守备司令部。而因为针对日本本土的攻略从卡拉奇守备部队中抽掉了相当的海军陆战队过去,再加上楚天歌的中东远征军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所以现在的远征军单就兵力而言已经远不及最鼎盛时。
欧阳云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讨论是否应该向马来半岛增兵,而是为了给曾经留守中缅边境的原东北军一个说法。缅甸独立自治政府的代表几乎每天都会来最高统帅部求援,根据顾恋云传回来的第一手信息,缅甸独立自治政府似乎确实撑不住了。不想看着英国人在缅甸坐实,但国内确实又无兵可派,让留守中缅边境的原东北军出动稳定缅甸战局已经迫在眉睫。张学良派出去的代表已经和他的老部下联系上了,他那些留在缅甸境内的老部下倒也实在,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要求一个名分,藉此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获得中国身份。
因为当初留在缅甸境内的原东北军士兵普遍年纪偏大,所以其中相当多一部分人已经在缅甸当地落地生根。对于这些老兵来说,他们原本是不指望还有一天能够回到祖国的,而现在逮到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即使不敢奢求自己还能够回去国内,但是却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获得中国公民的身份。他们的这个要求当然不过分,不过因为中缅两国乃是铁杆盟友,所以在联合国框架下走起形式来却有些麻烦。同样的原因,欧阳云要想达成他们的心愿,就必须在联合政府内部形成文件,且需要很多部门的一把手都在这份文件上签字。
马兰战役的事情,欧阳云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定数,只是条件未成熟,有些事情他还不想公开。他咳嗽两声,直接岔开话题,说:“有没有增兵的必要,我认为应该紧顾老总以及孙司令的意见。好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缅甸局势。缅甸独立自治政府的胡才天天到我们这里闹,缅甸局势也确实堪忧,我们得尽快拿出一套可行方案来,绝对不能坐视英国人重新控制缅甸!”
正热议的话题忽然被岔开,何应钦很不满。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非常擅长看形势的他倒不准备立刻闹腾起来。朝四周看了看,发现其他人都无异议的样子,他怏怏坐下,看向欧阳云,觉得对方有什么事情瞒住了自己。
欧阳云没有在意他的目光,而是授意邓锡侯,让后者将他们已经商量好的征调原东北军留缅部队对抗英军的方案公诸于众。
原东北军有部分军队留守缅甸,在座的大都都知道这件事,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事的看法却是不同。有同情他们遭遇的,认为可以重用他们。而另一些比较极端的,则认为这些人乃中**人的耻辱,他们留守缅甸其实就是贪生怕死。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欧阳云倒不好说让这些原东北军将士留守缅甸是他给张学良支的招,不过对于如何说服反对者,他倒是早准备好了说辞。
“大家静一静,这个方案,是我和邓老总商量很长时间之后制订出来的。之所以要征调他们,邓老总刚才已经说了,是因为国内兵力不足,最高统帅部已经没有能力从其它地方征调军队入缅。至于有人质疑他们是否还能够保持对国家的忠诚,我以为倒不要怀疑,或者说不值得去怀疑。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我们当然不能让对我国深怀敌意的英国控制住缅甸,所以干涉是必须的。不过,因为英国人才仅仅控制缅甸西南部,所以我们其实还有空间和时间来组织防御。这也是我们决定先调集原东北军驻缅部队的一个原因。他们要是能打赢,那皆大欢喜,他们就是打不赢,至少也为我们赢得了时间。所以我以为现在谈论他们是否还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并没必要,我们完全可以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
欧阳云这番话讲出来,不少了解他的便知道这件事已成定案,他们立刻就没了继续讨论下去的兴趣。至于不了解他或者说不了解当前最高统帅部权力分配形势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在这件事上持默认态度,陈诚前车之鉴,他们也立刻没了质疑的心思。
征调原东北军驻缅部队,让他们负责对抗侵缅英军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而在就欧阳云等人开始在正式形成的文件上签字的时候,马兰战场发回了最新战报,立刻,众人的注意力又被马兰战役吸引了过去。
第二百六十七章事关重大
甘邦,这座原本只相当于国内一个镇的小城因为持续的战火,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而因为甘邦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可能成为中**队进攻日军设在北干至丰盛港一带的若干造船厂和军港的出发阵地,所以即使日军已经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但是上至战役总指挥官本间雅晴,下至一个普通的小兵,却根本没人敢说可以放弃这里。
电报属于每天定时的例行战报,这种战报全天共三份,定点时间分别为上午八点、下午三点、再就是晚上十一点。
战报先是汇报了上午八点之后新的战况——“……从凌晨三点开始,日军先是出动了一个旅团三个土著师对我甘邦003阵地发动了进攻。同时,日军一个大队并一个土著师向肖林高地发动了猛攻……至下午两点半,参与进攻的日军已经超过十万人,战役也扩大到整个马甘战线……”
然后则是伤亡数据以及战事进展——“截止发报前,我军新增伤亡两千余人,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五千人。另,我航空部队共与日军接火十三次,我方损失五架金雕以及十三架白鳍豚和九架中华鲟,另有七架金雕和五架白鳍豚、十二架中华鲟受到损伤。我方航空部队一共击落击伤日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