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在场的众将几乎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兄弟,因此在一番谈笑风生之后,气氛很快又活跃了起来,丝毫没有因为刚才的一点波折而受到影响。

    等到帐中的热烈气氛回落了一些的时候,庞岳又对众人说道:“眼下,奴酋多铎既已率主力退往武昌,那湖广的战事想必会暂时告一段落了。我朝兵少将寡,财力物力也已经不如清虏,能取得如此战果着实不易。这一切都离不开所有将士的奋勇拼杀。我等倒是活到了战事结束之后,也获得了朝廷的封赏,但却有许多普通士卒默默地倒在了异乡的土地,再也无法与亲人团聚,更不能再像我等一样获得封赏和晋升。”

    说到这里,庞岳心头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悲戚感,出征时的近两万湖广镇将士,到目前为止已经不足一万五千,有很多伍、什之类的基层作战单位甚至已经完全被打残。从丁家村到万寿桥、到长沙城下、再到衡山县城,数千将士血洒疆场,一个多月前还活生生的人,如今已尽化作阵亡名单上的一个个名字和那一盒盒的骨灰。

    听到庞岳的话,在场的众将也是一阵黯然。尽管长期的戎马生涯已经使得他们在面对敌军时心硬如铁,但面对自己人的逝去时,还是无法保持绝对的平静。

    随后,庞岳又向张云礼和史万春交代道:“阵亡将士以及有功人员的名单,要尽快确定下来,以便对有功的将士进行奖赏、提拔,给阵亡或伤残的将士家里发放抚恤金。我镇能够取得如此多的斩获,离不开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我等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

    “遵命!”

    ……

    三月二十九日,由马文乾率领前来长沙的宣诏队伍踏上了返程。根据隆武帝的旨意,庞岳将大军留在长沙休整、由张云礼暂行管理,自己则带着少数随从跟随返回的宣召队伍一起前往衡州面圣。(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衡州府城

    隆武三年(1647年)四月初四,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之后,庞岳以及马文乾一行终于在这天傍晚抵达了衡州府城。

    一行人进城之后,天已经擦黑了。马文乾先回了行宫复命,并将庞岳及其随从安排在行宫附近的一家官办的驿馆中,让他们先休息一晚,等待明日隆武帝的召见。

    马文乾离开之后,庞岳看着这家熟悉的驿馆,不禁感慨万千。他清楚地记得,去年九月份,自己率军前往辰州上任之前,曾在衡州受到了隆武帝的接见和设宴招待,那一次正好也在这家驿馆住了一晚,没想到,时隔半年之后,自己再一次来到了衡州,并住进了同一家驿馆。而回想起上次来衡州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一般。

    这半年多的时间可谓转瞬即逝,但期间也发生了许多事情。扩军练兵、开办铁厂、成立制造总局、开荒屯田、迎战南征清军……这一幕幕场景犹如走马灯一样在庞岳脑中不停的转化,让他几乎不由自主地生出时光如流水之类的感叹。但他也自认为并没有浪费这半年宝贵的时间,没有辜负自己刚来到这个时代时所立下的誓言。毕竟,经过自己对历史的预知和一系列努力之后,原来历史上的一些悲剧事件得到了避免,一支属于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精锐之师已经初具规模,日薄西山的大明隆武朝廷在清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最终还是幸存了下来。虽然敌强我若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但只要生存下来,便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在客房中休息了片刻,庞岳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只见大街上的秩序依旧。尽管天下大势风云变化,衡州府城在上个月也遭遇了清军的兵锋。但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对百姓们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此刻,夜幕开始降临,行人们都在忙着回家,街边的小贩们纷纷收起摊子、伴着最后一阵叫卖声往家赶,街道两边店铺中的伙计也开始上门板、挂出打烊的木牌,偶尔还有三两孩童竞相追逐,欢快的笑声和轻快的步子碾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面一直传出去很远。白天的繁华到此告一段落,周围的种种事物却依旧不失祥和,阵阵夜风轻拂而来,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但愿在某一天。华夏大地上的任何一个角落,百姓们都可以像现在这般宁静祥和地生活,直到自然老去!感受着凉爽的夜风,庞岳发出了如是感叹。

    “大帅!”正在这时,卫远走了进来禀报道。“马进忠总兵和陈友龙参将来了,就在门口。”

    “请他们进来吧!”

    “遵命!”

    卫远转身离去之后。庞岳也关上窗户。走向了外间。

    庞岳所住的客房是一间上房,分为里外两间,里间为卧室兼书房,外间则是一个宽敞的会客厅,可用于会见访客、设宴等。眼下,卫远便与几名精干的亲兵便住在外间。时刻保护庞岳的安全。

    庞岳走到外间不久,马进忠和陈友龙便在亲兵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定武伯!”一身便服的马、陈二人面带笑容地抱拳道。

    “哦,原来是马总兵和陈参将!”庞岳同样笑着回礼,“我等上次一别。距今已经有一个月了吧?二位快请坐,来人,上茶!”

    “定武伯好记性,”马进忠坐下之后点了点头,颇有感触地道,“那日在衡山县城,定武伯率军拖住清虏主力,我与陈将军便在督师的督率下自间道先来衡州护驾,算起来整整有一个月了!”

    “是啊,时间过得很快,现在想来,仿佛就在昨日一样!”庞岳笑着接了一句,随后又问道,“这一个月来,二位在衡州过得还算顺心吧?”

    陈友龙笑道:“有劳定武伯挂念了,自从上个月下旬清虏撤军之后,一切都还算平静。说起来,这还有赖于定武伯以及前方各军镇将士将清虏击退,我等才算过了这么些省心的日子。”

    “此次清虏退去,是大明所有参战将士共同奋勇杀敌所致,又岂是我一人之功?更何况,就在不久前,二位还在与庞某并肩作战,同样毙伤了不少清虏,为国立下过战功,如今又何须说这些见外的话?”庞岳连忙推辞,随后又打趣着道,“还有,二位的消息好像很灵通,我在驿馆安顿下来还不到一个时辰,二位便找来了,可有什么急事?”

    “我们此番前来,倒没有什么大事。”马进忠说道,“听说定武伯跟随马公公一行来到了衡州,便过来看看。一来,是恭喜定武伯荣升右都督同知,二来,是我等心中有愧,有些事不与定武伯说明了,心中实在难安。”

    听到这话,庞岳慢慢地敛起了笑容,问道:“马总兵何出此言?”

    马进忠叹了口气,道:“当日,定武伯率军将奴酋多铎所率之主力牵制在衡山县城,我等却未能与定武伯还有湖广镇的将士并肩作战,以至湖广镇将士们身陷险地、损失惨重,若不是堵抚台及时率援兵赶到,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一想到此事,我等便始终觉得愧对于定武伯还有湖广镇的全体将士!”

    陈友龙也面带歉疚地点了点头:“末将与马总兵的想法一样,因此今日听说定武伯来到了衡州,便想着无论如何要过来向定武伯以及湖广镇的将士们赔一声不是!”

    原来是这事,庞岳轻叹一声,劝慰道:“二位不必如此自责,当时清虏已经派出偏师前来衡州,如果二位不及时赶来衡州救驾的话,圣上便会有危险。都是朝廷大军,就不必分得如此清楚了。各军镇的分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绝对平等,多做一些、少做一些,这些都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过分计较这些小节,有时候比友军稍微多承担一点也没什么。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又何谈光复河山、中兴大明?二位的心意我领了,但我想说的是,二位并没有什么愧对我庞某人和湖广镇将士的,我与湖广镇的将士们也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

    “定武伯大义,让马某实在深感惭愧!”马进忠再一次郑重地拱了拱手,“马某虽然不才,也有着不堪的过往,但从来都敬佩那些心胸坦荡、行止无愧的真男儿。而定武伯便正是这样的人,值得交往!只是不知道定武伯肯不肯交下我这个朋友?”

    庞岳朗声笑道:“马总兵言重了!今日二位能来到这里对我说这些话,便足以说明,二位将军也都是堂堂正正的好汉子!既是如此,我又如何会有不肯结交之理?二位均比我年长,如果没有异议的话,便允许我分别称呼二位为马兄、陈兄,如何?”

    眼下,庞岳虽然依然不能确定马进忠和陈友龙的真是来意究竟是什么,暂时也不知道他们的那番话是否出于真心。但他们既然能来到这里、放下姿态说出那些道歉的话,至少能说明他们是在主动向自己示好。再考虑到马、陈二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劣迹,于大节无亏,庞岳倒不介意与他们结交一下。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

    “不敢当!不敢当!”陈友龙连忙道,“以后定武伯如果有用得着陈某的地方,尽管言语便是了!”

    马进忠倒没有这么多顾忌,似乎是因为化开了心结,他的心情很不错:“既然定武伯如此坦诚相待,那马某便倚老卖老,以后在私下里便斗胆称呼定武伯为庞兄弟如何?”

    “当然可以,马兄请随意!”庞岳笑道,“对了,二位还没吃晚饭吧?不如就留下来一起吃一点,正好我还有些事情要清教一下二位仁兄。”

    “既然庞兄弟盛情相邀,若我还一味推辞,倒显得虚伪做作!我与陈参将之前虽然与庞兄弟并肩作战过一段时日,却一直没能好好地坐下来吃顿饭,正好今天趁此机会弥补一下这一缺憾!”马进忠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之后又感叹道,“要不然不知又得等到什么时候。毕竟,像眼下这样的安稳日子恐怕又不剩多少了。”

    听马进忠的最后一句话,庞岳不禁好奇道:“马兄为何会如此说?可是预料到什么了?”

    马进忠道:“最近几日,兵部和户部一直在抓紧时间筹措粮草,但那又显然不是给城中驻军准备的。目前城中各军的粮草尚算充足,如果仅仅是驻防,用不了那么多的量。因此,我估计,朝廷已经在准备下一场战事了。只是不知道会针对何处,目前,江西、福建、广东可都不怎么太平。”

    这时,庞岳不禁又开始思索起来。

    ………

    第二日一大早,行宫中便有太监前来驿馆传话,通知庞岳入宫面圣。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庞岳未有丝毫懈怠,略作准备,换上了武官朝服便跟着前来传话的太监前往了行宫。(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新的任务(上)

    ps:  (今日很晚才回来,马上又要断网,先码上这些吧。明日争取两更,以补偿各位书友!另外,感谢“菩提冥思”书友的月票支持!)

    “微臣庞岳,叩见陛下!”行宫御书房内,庞岳向坐在书案后的隆武帝叩首行礼道。

    隆武帝的声音随之响起:“庞爱卿平身,坐下说话吧!这不是正式的朝会,此处又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不必如此拘束!”

    “谢陛下!”庞岳叩头答谢之后便站起身,坐到了书案左前方的一张锦凳上。抬起头之后,他发现隆武帝明显比去年又瘦削和苍老了几分,眼窝略有凹陷、两鬓处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白发。但可能是因为清军退兵的缘故,目前隆武帝的精神看上去很好,眼神中几乎没有半点疲惫之色。

    “庞爱卿,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上次召你入宫的时候,还是去年的九月份吧?”隆武帝面带微笑地问道。

    “正是,陛下明鉴!”庞岳道,“一晃半年多便过去了。昨日微臣抵达衡州城之时,看着城中的重重事物,还隐约有一种恍惚如昨的感觉。当初陛下的敦敦教诲依然在微臣的耳畔回荡,仿佛就在昨日一般。”

    隆武帝笑道:“时间虽然过得很快,但你在这短短半年多之内可是做出了不少实事。这些,朕可是都看在眼里的。尤其是今年,东虏汹汹南下、国势堪危之时,你先是率军在长沙府境内连挫东虏之兵锋、打掉了其锐气,后又以身犯险、将奴帅多铎之主力牵制在衡山县城。正因为有了你的这番努力,支撑到了其余各路援军的到来,方才化解了这场危机。如若不然,朕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何等严重的后果。仔细算起来。算上去年在闽省那一次,你已经救了朕两次了!”

    “陛下言重了!”庞岳赶紧推辞道,“微臣作为大明的臣子,自当忠君报国,这些不过是微臣的份内之事而已,不敢劳陛下如此放在心上。”

    隆武帝爽朗地笑了一阵,道:“要把份内之事做好也不简单!若是我大明的文臣武将都能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离驱除东虏、大明中兴的那一日又岂会遥远?虽然庞爱卿向来谦虚、不好大喜功,但对湖广镇的斩获情况,朕也是知道的。歼敌万余。且大部分有首级可查,其中还包括大量东虏八旗兵将,这可是我朝多年不曾有过之大捷!”

    说到这里,隆武帝顿了顿,之后继续微笑道:“本来。按照如此战功,庞爱卿即便封侯也不为过。但朕却一时未做出此决定。庞爱卿对此可曾有过怨言啊?”

    听到隆武帝如此发问。庞岳尽管之前已经有所预料,但心头还是不由得为之一紧。回答这一类问题,尤其是在皇帝面前回答的时候,可有不少的讲究, 稍有不注意,便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

    好在。庞岳已经在脑海中组织好了应答之语,此时倒也不至于毫无准备,于是略作调整之后从容答道:“陛下已经对微臣施以隆恩、封赏有加,微臣又岂敢有半点怨言?封侯一事。几乎所有武将都梦寐以求,微臣亦不能免俗,因此对自己未能更进一步,的确有些不解。但陛下如此决定,肯定有陛下的道理,微臣不敢枉自揣测圣意,至于抱怨更是万万不敢的!”

    “呵呵,庞爱卿还真是坦诚!”听完庞岳的话,隆武帝笑道,“你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此事就先暂且放在一边吧!朕此次召你前来衡州,还有另外一件事与你相商。”

    终于到了关键的部分了!一想到这里,庞岳更加提起了精神,说道:“陛下这么说便折煞微臣了,不管什么事都只管吩咐下来,微臣定会照办!”

    “庞爱卿可知道眼下两广的局势?”隆武帝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但语气中却明显多了几分郑重。

    听到这里,庞岳已经初步肯定了心中的猜测,但依然是不动声色道:“回禀陛下,关于此等大事,微臣自然知晓。自从去年年底,逆贼李成栋和伪清两广总督佟养甲率军自福建攻入广东以来,整个两广局势便不断恶化。到目前为止,清虏已经几乎攻占了整个广东,各地官员、守将降者无数,只有北部的韶州一带还在我朝的掌控之中。甚至连广西东部的一些重镇,比如梧州等地,也落入了清虏之手。眼下,我朝在两广的驻军已经退到了桂林、平乐府一带与清虏对峙、连番拉锯,已经基本没有了反攻之力。恕微臣直言,此番形势实在不容易乐观!”

    隆武帝点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道:“庞爱卿说得没错!短短数月之内,两广之地便已经被清虏攻占大半,各地官员、守将或是降虏、或是一味弃城而逃,若是再这样下去,整体形势无疑会进一步恶化。就在前日,朕还接到了广东方向传来的消息,两广总督丁魁楚已经投降了李虏。说起来,这丁魁楚还是朕亲自任命的两广总督,当初平定靖江藩之乱也立有大功,却不想还是没能保住晚节。有了他带头,两广各地官员降清者更是趋之若鹜。好在,当地的士绅百姓大都还是心向大明。自从李虏率军攻入广西之后,广东境内的缙绅、百姓起事者无数,如原礼部左侍郎张家玉招募乡勇在东莞起事反清,陈邦彦聚集义师于高明县、谋划进攻顺德、广州等地的清虏等等。一想到有这些忠臣义士在,朕心里面多少又宽慰了些许。不过,在上月中旬,清虏自衡州退兵后不久,朕便得到了一条消息,身处广州的伪清两广总督佟养甲面对广东境内风起云涌的抗清义师,已经发出檄令让攻入广西的李虏率主力回援广东。如此一来,形势便又有些不容乐观。广东境内举事反清的缙绅义士等,虽有满腔报国热情,但却并无执掌军旅之经验,各部义师也是仓促组建,恐怕无法与李虏麾下的精锐之师相抗衡。朕身为天子,实在不忍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缙绅义士陷入危局、以至于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

    说完这些,隆武帝郑重地看向了庞岳,道:“现在,朕想听听庞爱卿的看法。如果朕派爱卿再率大军前往广东,为当地举事的缙绅义士提供支援、乃至收复失地,爱卿可愿为朕分忧?”(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一章 新的任务(下)

    庞岳先是一怔,随即心中便是潮涌澎湃。其实,通过昨日与马进忠的商谈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再联系到隆武帝宣他前来衡州的旨意,他便隐约预料到了这一结果。但等到真正确定隆武帝会将这一重任交给自己时,他依然不能保持内心中的平静。

    在原来的历史上,由于永历朝君臣的无能,李成栋凭借着并不强大的兵力几乎横扫两广,无人能够阻挡其兵锋,仓皇逃跑、奴颜屈膝的南明地方官员和守将数不胜数。但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这一种形势下,依然有许多心怀大明的士绅百姓毁家纾难、举事反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抗清三忠”:张家玉、陈邦彦、陈子壮。这三人都是原来的朝廷官员,后因种种原因归家,面对清军的肆虐时依然没有忘记自身的担当,义无反顾地组织起乡勇民壮向清军发起反击。此外,与他们共同起事反清的缙绅义士还有许许多多,尤其是在李成栋率主力攻入广西之后,广东境内的抗清义师几乎是风起云涌。可是,由于永历朝廷的腐朽无能和缺乏担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抗清义师没有能得到有效的组织和支援,最终在李成栋率主力回师广东之后被各个击破,张家玉、陈邦彦、陈子壮等举兵反清的缙绅义士几乎全部壮烈殉国。

    在前世,庞岳每当看到这些史料时,总会为清军的猖狂永历君臣的怯懦无能而感到愤慨,为忠臣义士的鲜血最终付诸东流而感到无尽的遗憾。但在那时,所有过往皆成定局,他也仅仅只能愤慨和遗憾而已。而到了这一时代,自己却能够去与那些义士并肩作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组织这一系列悲剧的发生,一想到这里。庞岳便感到发自内心的振奋、激动以及一种光荣的使命感。随后,满腔的热忱化作简短有力的一句:“承蒙陛下如此信任,微臣敢不效死?”

    “好!”隆武帝满含赞许地点了点头,在他眼里,庞岳除了眼光和能力出众之外,更难能可贵的还是这种果断的行事风格以及对自己的绝对服从。

    “庞爱卿能有如此担当,朕心甚慰之!”隆武帝说道,“早在爱卿来到衡州之前,朕便召集群臣商议过多次。不过,眼下朝中有许多文武大臣认为。南侵湖广的清虏退去不久、湖广战事刚告一段落,各军镇也尚未完全恢复元气,不宜再起兵戈。爱卿身为武将,执掌军旅、屡立战功,对军务大事的见解也一向卓于常人。现在便与朕说说你对两广清虏的看法,你觉得。他们的实力究竟几何?我朝若现在出兵两广。能有多少胜算?又能取得何种战果?”

    庞岳思索片刻,答道:“李成栋、佟养甲之流不过跳梁小丑尔,初入两广时麾下兵马不过四五千,加上从福建征召而来的郑芝龙部降军如施福、洪习山等部也不过万人出头,且内部互相排斥、倾轧,郑部降军多遭歧视打压。李、佟嫡系则骄横跋扈,全军人心不齐。这样一支军队本来不足为虑,但由于我朝在两广各地的官员、守将等,对清虏向来存在畏惧心理。听闻清虏兵锋所至,未曾一战便已先失了胆气、非逃即降,即便有少数兵马敢于同清虏交战,也因为平时营务废弛、操练不勤而难以与之相抗衡。因此,请恕微臣直言,两广局势之糜烂,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我朝地方官员和驻军的怯懦、孱弱,广东清虏貌似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实则色厉内荏、隐患丛生。目前,逆贼李成栋虽然已经扩军至两万余,但其嫡系再加上稍具战力的郑部降军仅占了不到一半,余者皆为新近收编的广东降军,战力向来孱弱,不过狐假虎威而已。微臣以为,只要先解决掉李成栋、佟养甲的数千嫡系,剩下的郑部降军未必还会继续顽抗下去,至于其余的广东降军更是不足为虑。因此,朝廷若出兵两广,较之抗击南侵湖广的多铎部清虏,难度上要小上许多,所需的兵马、钱粮也要少上一些。至于战果,若是一切都顺利的话,彻底歼灭虏贼李成栋、佟养甲所部、光复整个两广之地,也并非不能实现。”

    听完庞岳所说,隆武帝笑道:“庞爱卿很有信心啊,分析得也在理。听爱卿如此一说,朕的心里也就更加有底了。现在,朕想知道,湖广镇最快何时能出兵?最多能出兵多少?在哪方面有困难?爱卿实话实说便是了,无论如何朕都不会怪罪。”

    “谢陛下!”庞岳答道,既然已经确定了隆武帝要对两广用兵,先前早就拟好的腹稿自然也就能派上用场,“湖广镇共有战兵辅兵共八个营,其中一个战兵营留守辰州,其余的七营全部随微臣出征,包括一个骑兵营,三个步兵营,一个炮营还有两个辅兵营。经过此前的连番血战,将士们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有两个步兵营伤亡最为严重,已是元气大伤,估计没有几个月的休整难以彻底恢复过来。剩余的一个骑兵营、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再休整一段时间或许还能继续发挥战力。两个辅兵营虽然也损失较大,但毕竟在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直接上阵杀敌,补充一些人员之后也能随军再度出征。如果陛下决定让湖广镇出征的,那微臣便回去抓紧时间对各营进行调整,并让留守辰州的那个战兵营携带一部分库存的盔甲、武器前来,替换下损失较大的两个战兵营、对之前的战损进行补充。如此一来,我镇最多还能出动战兵七八千、辅兵五六千。从时间上算的话,自从上月中旬清虏退走,将士们已经休整了将近二十日,最快在月底可以动身。眼下,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比较短缺,除了这个,其余的问题微臣自己便可以想办法克服。”

    隆武帝点点头:“朕知道了,大军出征所需的粮草的问题爱卿不用担心,朕已经让兵部和户部想办法去筹措。估计到出征之前便能筹措完毕。爱卿军中所缺的辅兵,朕也会交代兵部尽快调拨齐备。”

    “多谢陛下!”

    “无须说这些!只要两广事平,朕也就了却了一桩心事,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隆武帝笑道,“但庞爱卿身上的担子也是不轻,此次出征两广的大军虽然不止湖广镇一镇,但湖广镇却是主力,希望爱卿能一如既往地大展身手,再立新功!”

    “微臣定会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

    “这便好!出征两广一事。朕意已决,不过还有一些细节尚未敲定,还需要与诸位臣工商议一番。庞爱卿便留在衡州随时等候召见,并立即派快马赶回长沙大营,让湖广镇各营将士尽快赶来衡州等候出征的命令。嗯…就按爱卿之前所说。伤亡最大的两营将士可以先回辰州休整,由原先留守辰州的将士前来接替。”

    “微臣遵旨!”

    这时候。隆武帝又郑重地说道:“以爱卿先前之战功。封侯亦不为过。但朕考虑到,爱卿年纪尚轻,在爵位上晋封过快难免会引起他人非议。不过,若爱卿此次能彻底击败李虏、平定两广之事,朕绝不会吝啬于封爱卿为侯!有次大功在,他人亦将无话可说!”

    “微臣谢陛下隆恩!”庞岳赶紧起身叩首拜谢。

    “平身吧!现在谢恩还为时过早。能否晋封侯爵还得看你自己的表现。”隆武帝笑着抬了抬手。

    其实,封不封侯,倒不是庞岳最关心的。他还有另外一件事在心中筹划了很久,准备趁隆武帝心情不错的时候一并提出来。

    听到隆武帝说平身。庞岳却未立刻起来,而是继续道:“陛下隆恩,微臣没齿难忘,只是心中还有另一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不要怪罪!”

    “难得你主动向朕提要求,说来听听吧!”隆武帝笑道。

    “是!”庞岳道,“经过之前与清虏的交战,微臣更加看出了水师的重要性。此次,若是湖广镇的编制内有水师,微臣断然不会让清虏屡次派出偏师沿水路绕过我军本阵袭击后方,全军将士也不会差点被清虏逼入绝境。因此,微臣恳请陛下给湖广镇增加水师编制,以便让我镇将士能够应对更多的突发情形,更为有效地为国杀敌!”

    “这不是什么难事,湖广境内水路纵横,爱卿身为湖广总兵,麾下拥有一支水师也无可厚非。好吧,朕准了!水师的兵员额度暂定为三千,最高将官定级别为参将,等到两广之事一了,朕便通知兵部拨下一些经费和战船等,用于湖广镇组建水师之用。”隆武帝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谢陛下!”

    “怎么,爱卿还有什么请求?”见庞岳依然没有起身的迹象,隆武帝不禁好奇地问道。

    庞岳心中不停地纠结着,因为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提的事情可能有些过分,弄不好会把隆武帝惹恼,甚至连之前答应下来的事情也不再答应。

    “爱卿这是怎么了?有什么难处吗?你不说怎么知道朕一定会动怒、拒绝?”见庞岳头一次如此支支吾吾,隆武帝不禁打趣道。

    考虑再三,庞岳最终还是开了口:“微臣斗胆请求陛下给湖广镇再增加一支海上水师编制,并在广东沿海划出一处港湾用作水师停靠之用。”

    果然,隆武帝的笑容收敛了不少,眉头也微微皱了几分,道:“湖广镇深居内陆,要海师作何用?”

    “或许,在将来某一日,湖广镇的将士可以通过海路进攻清虏,微臣便想未雨绸缪。”

    听到这里,隆武帝轻笑了一下,意味深长道:“爱卿果然是未雨绸缪,一想便想到了如此之远。可你是湖广总兵,不是广东总兵!”

    庞岳没有说话,默默地跪在原地。隆武帝也陷入了沉思,没有开口。一时间,御书房中出奇地安静了下来,多少显得有些压抑。

    不知过了多久,伴随着一声轻叹,隆武帝终于开口打破了沉寂:“不管怎么样,庞爱卿的忠心和报国之志,朕是从不怀疑的。爱卿要求组建海师,想必也有一定道理,朕就不多追问了。这样吧,如果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