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探子在前来衡山县的路上由于要躲避密布的清军哨骑。只得走小路,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以清虏急行军的速度估计,大概再过不到一个时辰,他们便会抵达衡山城下!情况紧急,还望大人早些做准备。”马元成补充道。
即便没有马元成提醒,庞岳也已经感受了当前的层层危机。事实上,这种情况比他最初所预料的清军全体折返、压向衡山县城的情况还要紧急。
如果多铎狠下心来全军北返杀一个回马枪,虽然湖广镇以及马进忠、陈友龙部会遭受更大的压力,但至少能起到一个牵制作用,给隆武帝留出更多的转移时间。可眼下却有一支一万五千余人的清军偏师往衡州方向而去,这就给隆武帝以及诸位王公大臣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庞岳知道,这支清军偏师的人数虽然不多,却以满洲兵为主,战斗力比起一般的明军而言更是绝对的精锐。更何况,目前衡州城中的正规明军总共不过两万出头,并不占多少优势,战斗力也参差不齐,若是与当地的团练乡兵一起凭借着城池抵御清军,或许还能守住一段时间,但若要保护隆武帝转移,恐怕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即便隆武帝已经率群臣提前一两日离开了衡州,但在大批眷属以及私人财产的拖累下,转移速度肯定快不到哪儿去,这一点庞岳当初前往福州迎驾时曾经深有体会。在这一种情况下,以以骑兵为主的满洲兵完全可以轻易追上隆武帝一行。
想到这里,庞岳已经猜到了多铎的大致用意,并不禁在心中感叹他的算计之准和手段的毒辣:作为南征清军的主帅,多铎肯定对衡州城中乃至整个湖广南部的明军虚实了若指掌,因此便放心大胆地派出这一万五千余水陆大军前往衡州。这部分清军不多不少,刚好合适,隆武帝如果出城别走,多半会被追上乃至擒获,若是留在衡州据城防守,肯定也会被牢牢地困住。这样一来,多铎便能够腾出手来对付湖广镇以及马进忠、陈友龙部。并且,多铎也掐准了朱大典和自己的心态,知道一旦衡州被围、隆武帝有难,朱大典和自己心中便有所顾忌,不会轻易地向其它方向撤离,只会想法设防地前往衡州,这就给了清军从容包围重创这三万明军的机会。等到得手之后,多铎再率主力前往衡州城下,会合之前的那支困住隆武帝君臣的偏师一起攻打,则大功告成!
“你过来!”庞岳朝马元成吩咐了一声,走到了铺着地图的八仙桌前。
既然猜到了多铎的大致意图,庞岳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略作思考之后他便打定了主意,对马元成说道:“把情报司探得的清虏的行军路线给我指出来!”
同样来到了地图边的马元成将路线指出之后,庞岳继续看了一会地图,便拿过一边的纸和笔,飞快地写好了一封信,盖上自己的总兵印,随后叫来了贴身亲兵靳勇:“你带几个人,火速将这封信送往督师营中。告诉他,情况有变,请他和马总兵还有陈参将改变原有的行军路线,不要再来衡山与我镇会合了,另择它途前往衡州。理由和新的路线我已经写在了信中。”
说完,庞岳又朝马元成吩咐道:“你从情报司抽几个熟知地形的人手,一同前往督师营中。”
“遵命!”
“把信带到之后,你们就随同督师以及马、陈二位将军先行前往衡州吧,不必再返回衡山县城了,等到形势缓解的时候再归队!”正当靳勇准备离去的时候,庞岳最后又嘱咐了一句。
靳勇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迟疑道:“大人……”
“废什么话,这是命令!你要违抗军令吗?”庞岳虎起了脸。
“属下…遵命!”
靳勇和马元成得令之后都离开了,庞岳看着桌上的地图,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湖广镇的将士们前不久刚遭受过不小的损失,如今却又要在这座小城面对汹汹而至的清军。在清军拥有红夷大炮的情况下,这肯定又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此战过后不知又会有多少将士就此长眠。但他也没有其余的选择,只有让湖广镇拖住多铎的主力,朱大典才能督率马进忠和陈友龙部顺利抵达衡州,才能解除清军对隆武帝的威胁。
这一任务,眼下也只有湖广镇才能完成!
真正的王者之师,必将经历比其余军队更多、更惨烈的战斗,真正的王者之师,也应该主动承担起比其余军队更多的责任!庞岳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么一句话,虽然已经想不起曾在前世的什么地方看到过这句话,但他却感到它在自己的脑海中竟然是如此的清晰。
既是如此,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庞岳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戴上头盔,大步走出了县衙。
第七十九章 身陷绝地
衡山县城以北十五里
“慕远公忠体国,其心可嘉啊……”看完了庞岳送来的信,朱大典长叹一声,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心中又不由得升起一股悲戚感。欣慰的是,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庞岳果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了最为艰巨的那部分任务。如此有胆识、肯担当的年轻人,是将来大明复兴的希望所在。悲戚的是,庞岳主动率军在衡山县城拖住多铎主力,这必定将是一场惨烈无比的激战,这个受自己赏识的年轻人究竟能不能绝境逢生还未可知。
但朱大典也并非不知道眼下的利害关系,就像庞岳在心中所说的那样,眼下衡州兵力单薄,多一支兵马前往护驾,隆武帝的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对这一点,朱大典还是看得很清的,因此,虽然此刻他的心中百感交集,还是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立刻改道,避开衡山县城,另选它途前往衡州!”朱大典朝身边的马进忠、陈友龙二人吩咐道。
“末将遵命!”
“末将遵命!”马进忠、陈友龙应诺道。在得知了清军主力北返、压向了衡山县城的消息之后,他们对于改道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尽管他们很佩服庞岳的勇气,但一想到和清军硬碰硬却始终有点忐忑。而衡州受到威胁这一情况也使得他们在离开的同时少了几分愧疚感。
在庞岳的信送到之时,马进忠、陈友龙部的大军便已经准备妥当。因此在朱大典下达了命令之后很快便行动起来。蹄声阵阵,大批斥候向周围撒出,一万五千余大军离开了原来的路线,转向东南方向,踏上了另一条前往衡州的道路。
“慕远,希望你能坚持住!”队伍出发之后,朱大典往衡山县城方向看了一眼,发出了又一声沉重的叹息。
……
衡山县城
南边传来了一阵异常的响动,开始时比较轻微,犹如夏日的雨点拍打在窗户上。继而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沉重,到最后竟发展为平地惊雷般的轰然闷响,一浪盖过一浪,连大地也在为之颤抖。
此刻,县城的四门均已紧闭,原先的几个大豁口也被填上了一半。城头上的湖广镇将士纷纷握紧了兵器、严阵以待,即便没有任何人提醒,这持续不断的惊天声浪也令他们毫无意外地感受到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闷雷般的声浪越滚越近,没过多久。各种颜色的清军旗海和黑压压的人马队列便出现在了湖广镇将士们的视线中,如同一道奔腾的洪流向衡山县城冲来。慢慢地将城池包围。之后,又逐渐地减缓速度,最终在城外二里左右的距离上停下。
话说“兵过一万,无边无际”,此时,除了紧靠湘江的西门之外,其余三道城门外均是一样望不到边的清军旗号与战阵,显得颇具声势。
在城头巡视了一圈之后,庞岳发出一声感叹。看来,此次多铎的确是想置自己于死地,把自己北撤的道路都堵死了。
三万多清军,倒还不至于让庞岳感到惊慌恐惧,如果这三万人都是绿营兵的话,他甚至还有信心出城逆袭,给这些胆敢来围城的人好好地上一课。但问题是。这三万人都是八旗兵,且装备了大量威力巨大的红夷大炮。纯粹的野蛮人不可怕,但就怕野蛮人懂文化,掌握了先进军事科技的野蛮人无疑是难缠的。并且。城中的湖广镇将士经过前些日子的连续作战,出征时的一万九千余人只剩下了一万六千左右,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庞岳所担心的,此时长沙城外还有两万多清军,负责震慑城中的明军以及保护清军主力的后勤补给线。一但这部分清军分出部分人马南下,敌我的力量对比将更为悬殊,而刘承胤等人则未必敢南下追击。
……
留出大量骑兵担任警戒之后,清军便开始在原地扎营,似乎已经做好了长期围困的打算。南门外二里的一处坡地上,数杆织金龙纛齐聚,一身鎏金铠甲的多铎与一众八旗高级将领正在用千里镜朝衡山县城方向眺望。
“明狗动作还挺快!”汉军正蓝旗梅勒章京佟泰不禁冷笑道,“那么大的豁子,他们竟如此迅速地补好了一半!”
满洲镶白旗固山额真伊尔登则冷哼一声,不以为意道:“把城墙填补上有什么用?这只能说明明狗在自寻死路,自己把自己锁进乌龟壳里,丝毫动弹不得。只要有恭顺王他们营中的红夷大炮在,想怎么进城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恭顺王,你说呢?”
“伊尔登大人说的是,在我军的重型红夷大炮前,此等小城几乎与窗户纸无异。”孔有德忙不迭地笑道,之后又看向了多铎:“依小王看,豫亲王围歼庞岳部明狗的计划,很快便要实现了。”
多铎则默默地看着前方衡山县城,脸上毫无表情、波澜不惊,内心中则涌去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经历过这么多的波折之后,自己终于将庞岳以及他手下的军队终于围在了这座小城中。眼前的情形对于庞岳而言,比当初在长沙城北的万寿桥时不知严峻了多少,再也没有了可供他们利用的地势,他们的兵力更加单薄、士卒也更加疲惫、并且也没有时间再挖掘像当初那样的防御工事,仅仅能为他们提供依仗的便是那座低矮、在红夷大炮前形同窗户纸的城池,仅此而已!
昨日做出的分兵决定虽然遭遇了一些不同意见,但多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与伪明皇帝相比。像庞岳这种手握大军且能屡次给大清王师制造麻烦的武将才是大清首要的心腹大患。伪明宗室何其多也,捉住一个皇帝,或许过不久又会出现一个,而伪明军中能征善战的武将则是死一个少一个。更何况,派出万余人马前去对付伪明皇帝也已经足够了,以衡州城中伪明军队的单薄实力,这万余偏师即便不能将伪帝朱聿键生擒,也能将其牢牢地困住,等到自己干掉了庞岳之后再过去解决。
正是鉴于这种想法,多铎才率主力北返。后来事情的发展也真如他所愿。虽然据哨探报告说,有部分明军赶在大军包围衡山县城前逃跑了,但他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庞岳终于被逼到了这处绝境,已经插翅难飞。
多铎暂时还不知道,消灭了庞岳之后,伪明朝廷中还有何人能够阻挡大清铁骑前进的步伐半分。何腾蛟?刘承胤?……想到这一串人名。他几乎要笑出了声。
“庞岳既然如此自寻死路,上天也帮不了他!”多铎原本毫无表情的脸上同样抖出一丝冷笑。朝着左右道,“我军定要一鼓作气,将这座小城彻底变成庞岳的葬身之处!只要庞岳一死,伪明朝廷便再也难有可用之将!都下去准备吧,午后便正式开始攻城!”
“嗻!”
……
上午,清军没有发动进攻,但城中的湖广镇将士们却在紧张地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辅兵们将城中的部分无人的房屋拆掉,在街道上构筑街垒工事。并抓紧准备防御炮弹的土袋、土筐;医护司的军医和辅兵在被当做临时救护所的县衙后院中准备着包扎伤口用的纱布和各种药材;炮兵、火铳兵们在对大炮和火铳进行检查和调试;军中的伙夫在抓紧时间生火做饭……总之,城中一派忙碌之景,却又显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着战争机器的运转。
……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过了正午,当城内外的炊烟都彻底熄灭之后,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变得进一步浓重。
不久。随着城外持续不断的鼓点声响起,三个方向的清军都从营地中列队而出,排成整齐的方阵朝着城门方向压过来,隆隆的步伐声显得气势逼人。每一个方向。都有清军炮兵驱赶着骡马,拖拉着一门门重型红夷大炮前进,炮车所过之处,留下了深深的车轮印,粗大的炮管和黑洞洞的炮口更是给人以巨大的心里压力。
正在南门城头上观察的庞岳不禁锁起了眉头,他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种城墙是绝对挡不住十二磅炮以上的红夷大炮的连续轰击的,官兵们留在城头只会白白平添伤亡,唯一的办法便是在城墙后构筑大量工事进行层层防御。可清军的动作很快,眼下城内的各种防御工事还未完全构筑好。
正当庞岳准备走下城头的时候,却看到城外的清军停住了前进,有一队镶白旗的骑兵从军阵中跑出,向着城门方向奔来。
又是来劝降的吧!庞岳也暂时停住了脚步,在心中冷笑道。对清军攻城前的这一套流程他已经了若指掌了,不知道这一次的“劝降词”又能有什么新意。
那队镶白旗的骑兵奔到距离城墙百步左右的地方便开始大喊起来,果然是来劝降的,“劝降词”并没有多少创新,但却是多铎送给庞岳的原话:如今阁下已经陷入绝境,再做顽抗也毫无意义,不如早降了大清,不失高官厚禄、锦绣前程等等。
没等那队劝降的骑兵说完,庞岳便抓起旁边士兵手中的燧发枪,向天开了一枪,将劝降的声音逼了回去,随后便冲着城外喊道:“多铎,你听好了!令尊野猪皮手底下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尚且敢兴风作浪,老子手下还有万余大军,又有什么不敢打的?要攻城就快点,不攻城就滚蛋,老子没工夫陪你废话!”
听到庞岳的话,城头上的明军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当那队劝降的骑兵将庞岳的话带回,多铎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恶狠狠地吐出几个字:“传令下去,开炮!”
第八十章 衡山血战(一)
此次,清军从北、东、南三个方面对衡山县城进行了半包围,将所有可供明军出城的陆路都堵得死死的。
其中,东面为主攻方向,在此部署的孔有德部以及多铎的家底部队满洲镶白旗,考虑到要对其余两个方向做到统筹兼顾,多铎便亲自来到了东面坐镇指挥;部署在南面的清军为尚可喜部以及汉军镶红旗,指挥官为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金砺;部署在北面的清军为耿仲明部和汉军正蓝旗,指挥官为怀顺王耿仲明。布阵次序都是三顺王的部队在前,八旗兵在后,在多铎亲口做出战后可以补齐每一部损失的保证之后,孔有德等人既然也就没有了反对的理由,毕竟主子的命令才是第一位的。
眼下,每一个方向的清军都是步、骑、炮三大兵种齐全,威力巨大的火炮和机动力强的骑兵梯次配置,将城中的万余明军突围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清军兵力唯一比较薄弱的地方便是西门外,只有从各部抽调出来的共一千多军队,警戒和牵制的意味要远远大于阻拦和进攻。但明军也很难从这个方向打开局面,城外便是湘江,而江面上和城中储存的船只早在清军第一次过境时便被少了个干干净净,没有船也就意味着无法借助水路撤退或是反起反击。
就在不久前,多铎心中还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陷入绝地的庞岳能够识时务,放弃抵抗归顺大清。为了达到效果。他甚至还在“劝降词”中加入了那些投降大清后前程似锦的前明军将领的真实遭遇。却不料,庞岳还没等劝降的人说完便以一声铳响表明了拒绝的态度。这也就算了,最让多铎感到愤怒的是,他已故去的父汗、大清的太祖也被庞岳那个混帐肆意攻击侮辱。
愤怒过后,多铎又不禁暗自嘲笑自己刚才行为的多余,像庞岳那种铁了心要和大清作对的死硬分子,又怎么会因为一段劝降之言便放弃自己的初衷?
既然劝降不成,那就只有开打了。
随着多铎的一声令下,三个方向的清军炮兵都开始了炮击前的各项准备,调整炮口、装填弹药等等。
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庞岳也下令城头上的官兵们撤到城墙后的街垒工事后去躲避,只留下了少部分担任警戒的人员。
不久,随着西门外的清军炮兵阵地上率先发出一声巨响,清军对衡山县城的进攻正式开始。
……
“轰!”“轰!”…接二连三的炮响犹如平地炸开的惊雷,带着咄咄逼人的惊天声浪朝着小小的衡山县城席卷而来。一颗颗高速飞行的炽热炮弹打在城楼、城墙上,溅起大片肆意飞扬的砖石碎屑。薄薄的一层包砖在第一轮炮击下便被打得粉碎,墙体内部的夯土在顷刻之间便绽开了一团团黄色土烟。烟尘弥漫之中,似乎连大地也在为之颤抖。
早在清军炮击开始之前,负责防御各段城墙的湖广镇将士便已经大都下了城头。躲到了城墙后的掩体中。
尽管时间紧促,但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城中的防御体系已经初见规模。在城门后的主街道上,官兵们利用装满泥土的麻袋和从城中拆来的石料构筑了一道道街垒工事,周围的许多房屋也被改造成防御工事,而那些可能被清军所利用、为他们提供掩护的建筑物则被通通拆掉。每一面城墙后,这些大大小小的工事都形成了大致三四道纵深防线。第一道防线距离城墙大概八十步左右,各道防线之间大致相隔四五十步的距离。
此外,城中湖广镇官兵的防御任务具体划分如下:东面城墙以及附近的街区由陷阵营负责防守,并配属了从泰山营和烈火营抽出来的近一千火铳兵;防守南、北两面城墙的主力则分别是刚锋营和破军营;华山营的官兵们也全部分发了武器,并一分为三。其中一个千总队与泰山营共同戒备西侧城门,另外两个千总队则分别前往南门和北门,作为刚锋营和破军营的预备队。飞虎营则在城中候命,准备随时听候命令前去增援情况紧急之处。
清军的炮击持续不停,炮声一潮盖过一潮,一时间毫无停歇的迹象。或许是因为之前已经尝到了与湖广镇进行白刃战是什么结果,多铎没有轻易下令步卒攻城。而是希望先通过这种持续而猛烈的炮火摧毁城中明军的抵抗意志、消耗掉他们的抵抗力量,之后再全军压上。
衡山县城毕竟是一座小城,当初构筑城墙的目的也以防御土匪流寇为主,设计者和修建者们恐怕根本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这座地处大明腹地的小城会迎来异族军队的如此凶猛的炮火攻击。因此,城墙的牢固程度不要说与南京城那种雄城大邑相比,就算比起赣州、长沙等地的城墙来也是远远不足的。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炮击过后,承受着清军最猛烈炮火的东面城墙便已经面目全非,城楼已经完全被轰塌,墙面上的包砖大片散落,其中的黄色夯土变得千疮百孔,垛口也被毁掉过半,墙体顶端出现了好几个说膙字,并在一步步地向下扩展。尤其是最初被清军轰开又被明军填补上一半的那个大豁口,更是成了清军炮兵的重点轰击对象。那些匆匆被填上的土石材料根本经不住炮弹的轰击,纷纷倒塌了下去,转眼之间,豁口中又只剩下了一堆不到一丈高的废墟隔离着城内与城外。其他三面城墙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被轰塌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一次,清军的炮兵似乎比之前变得更为执著,炮弹的消耗几乎已经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甚至对炸膛的顾虑也少了许多。抱着尽快轰塌城墙的目的,多门火炮朝着某一块区域不停地集中射击,将墙体轰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不过,炸膛的危险终究还是要考虑的。在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轮番轰击之后,城外清军的几十门大炮的炮管几乎全部都发红发热,再继续打下去怕是真的要炸膛了。这时,震耳的连绵炮声才暂时告一段落。
炮声停止之后,随着多铎的命令下达,三个方向的清军步卒都朝着城门方向开始了试探性的推进。而与此同时,躲在城墙下的明军官兵们在接到城头观察哨的预警信号之后则纷纷往城头上跑去,准备迎敌。经过多次战斗之后,他们也已经有了经验,都知道:清军的火炮由于要避免过热而炸膛,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发射。至少在清军的步卒退去之前,城头不会再有被炮击的危险。
当战兵们列队跑上城头,辅兵们也扛着土袋或是用小车装着石头前去填补城墙上出现的缺口。尤其是已经被轰开的那个缺口,更需要及时填补上,虽然填充的土石材料抵挡不住炮弹的下一轮轰击,但之上能争取不少时间。否则的话,一旦被清军炮火完全轰开,清军不论是通过步兵从此处进攻还是将火炮拖到此处朝城中轰击,对明军而言都可以算得上是致命的威胁。
……
衡山县城的布局与这一时代的其余县城相差不多,简单、中规中矩,两条分别连同东西和南北城门的主干道在城中心交汇,形成本城中最繁华的的区域。县衙便位于这个交汇点附近,而在县衙的街对面又有一座三丈多高的鼓楼,比城墙还有要高上几分,站在顶部可以将城中甚至城外的情形尽收眼底。正是由于这一地理优势,这座鼓楼便被庞岳当成了中军指挥部所在,用以协调各个方向的防务。
此时,庞岳正和张云礼以及一众参谋军官在这座鼓楼上观察着城外的动静。
“大人,照清虏的火炮这么轰下去,或许在今日之内,城墙便会被轰塌。”张云礼指着东面的某段城墙,颇为担忧地道,“您看,城墙上的那一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了,最先倒塌的很有可能便是这一段。”
“你说得没错。”庞岳点点头,道,“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城墙塌了,倒下的砖石废墟依然会成为清虏进城的阻碍,我军也能对其加以利用。跟何况,我军在城墙后还设立了好几道防线。多铎以为只要轰塌了城墙就完事大吉了,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到时候他就会知道,城墙倒塌并不是他们获胜的象征,而是他们伤亡剧增的开始。”
“面对大人的如此精心布置,清虏必然会吃上不少苦头。”张云礼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笑容,但很快便又转为了忧虑,“不过,最令属下担心的是,等轰开城墙之后,清虏会把红夷大炮拖到缺口处,直接对着城中猛烈轰击。参谋司曾做过相关的推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城墙后第一道防线失守的几率将在七成以上,其后各道防线的失守率也将超过五成,而我军的伤亡人数也将增加四到五成。如果我军不能及时夺回缺口,阻止清虏的炮击,以上这些几率还将继续增加。”
“这一点我自然知道。”庞岳说,“所以我才让辅兵们一有空子便对豁口进行填补,为的就是不让清虏炮兵有架炮的地方。如果真如你所说,那就只好派遣精锐士卒组成敢死队夺回缺口了。不管怎么说,战事都将惨烈无比啊,希望我军能比清虏坚持得更久。”
这时候,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城头上都传来激烈的铳响,显然是向城门推进的清军已经进入了城头火铳兵的射程。
ps:(第二更送上,求票票啊!)
第八十一章 衡山血战(二)
ps:(谢谢“整军经武”书友的打赏!)
三个方向上担任主攻的清军都是三顺王的部队,进攻阵型一如往常,几排盾车居于最前作为防护,轻甲射手和手持刀盾枪斧等兵器的重甲步卒紧随其后。在三顺王的部队后面又是大批八旗兵,步卒居于正中,骑兵位于两翼。整个军阵快速地朝着城门方向推进,鼓点、跑动声均是整齐有力,行进之间透着一股强军风范。
当三面而来的清军行进到城门外百步左右的距离时,城头的湖广镇军官一声令下,火铳兵以及炮兵们便朝着城下开了火。
刹那间,城头火光闪现、白烟腾起,密集的铳响和轰隆的炮声中,铺天盖地的铅子朝着城下撒去。
由于红夷大炮与弗朗机炮移动不便,再加上城头是清军炮兵的重点轰击目标、绝非可以固守之地。因此,上了城头的烈火营炮兵只携带了轻便的虎蹲炮。这种小炮在射程上自然是没法与弗朗机炮和红夷大炮相比,因此操炮的炮兵只有将清军放近了在和火铳兵一起开炮,以保证最大杀伤效果。
但第一轮火器齐射的杀伤效果并不是很大。没有了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炮的威胁,前几排的盾车又给清兵们提供了绝佳的防护。除了虎蹲炮击毁了一些盾车、给清军造成了部分伤亡之外,燧发枪打出的铅弹基本上都被前排盾车上包裹了数层湿牛皮的巨大防护板挡住,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但盾车后的清兵却安然无恙。
“燧发枪和鸟铳停止射击,省着点弹药,等鞑子逼近了再开火!”东侧城头上,火器队的指挥官罗文广对着部下们大喊道,“抬枪手还有虎蹲炮手,瞄准了鞑子的盾车,给我狠狠地打!”
罗文广大约三十出头,身材矮壮,活像个大肉球。他是北直隶人,当初也曾在京师神机营中服役。后来跟随王俊涛投奔庞岳,湖广镇成立之后便成了烈火营中负责指挥火铳兵的一名把总。这一次,由于陷阵营中没有多少火铳兵,庞岳便将烈火营中以及泰山营中的近千火铳兵集中起来,临时组建了一个火器队,由罗广文担任队官,派往东门与陷阵营共同防守。并且,按照战前的安排,上了城头的炮兵也暂时归火器队的指挥官指挥。这样一来。罗广文的职权便迅速由把总扩大到了千总级别甚至更高。职权的迅速扩大给了罗文广极大的干劲和热情,虽然这只是一个临时职务。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在此战中表现出色,临时千总变正式千总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大帅对有功的军官一向是不吝于提拔的。
在罗文广的命令下,火器队中手持燧发枪和鸟铳的士兵们停止了射击,负责操纵抬枪的士兵以及虎蹲炮手们两人一组,调整铳口和炮口,对准了城下的清军盾车。
又是一连串震耳的炸响过后,清军的好几辆盾车都被虎蹲炮打烂。横飞的木屑还波及到了防护板之后的清兵。抬枪发射的大口径铅弹虽然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