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多久,门外手持燧发枪和手弩的明军士卒便发射完毕,趁着这个空档,越来越多的巴牙喇兵涌出了门外。

    来不及再次装填的燧发枪手们丢下手中的燧发枪,抽出了腰间的刀、斧等兵器冲了上去,那些持着手弩的军士利用装填便利的优势再此发射了一轮之后也抛弃手弩加入到了近战的队伍中。

    先前的一轮突袭中,被燧发枪、弩箭射死或被门边的刀斧砍死的巴牙喇兵共有十七名,眼下只剩下了二十八人。而明军不过伤亡了三四人,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并且通过之前的布置已经对巴牙喇兵们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杀奴!”唐坤大吼一声,带着身边两名军士扬起兵器朝着那名分得拨什库冲了过去。

    “杀奴!!”其余的明军官兵带着满腔怒火大声地响应着,按着事前的计划分成三四人一组,每组盯着一个巴牙喇兵扑去。

    面对自三面而来的明军,背靠着熊熊大火的巴牙喇兵们却没有丝毫畏惧,发出了同样亢奋的吼叫声,气势汹汹地迎了上去。

    ……

    守在村外的王樟堂听到村里传来的燧发枪响和惊天呐喊之后,便下令早已蓄势待发的一百三十余名骑兵绕过小丘,朝着村西和村北旷野中的绿营兵营地发起了冲击。

    村里异常的响动同样传到了村外的绿营兵和正在放马的那七个巴牙喇兵耳中。

    那几个巴牙喇兵知道大事不妙,留下两人留在原地照看马匹,其余五人则跨上坐骑、抽出兵器朝村里冲去。

    与反应迅速的巴牙喇兵相比,绿营兵们就显得有些混乱了,再加之最高级别的三名军官都不在,很长时间都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尽管大部分人都将兵器抓在了手中,但眼下敌情不明,他们却不知道究竟该留在原地等着上官回来下令还是该立刻冲进村去察看一下情况。

    “明军骑兵!”就在大部分绿营兵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些眼尖的人看到了从小山丘后面冒出来的几匹战马和马上骑士的红色衣甲,大呼小叫起道。

    紧接着,从山丘后面冒出的骑兵越来越多。如同一支红色的箭头朝着绿营兵的营地疾驰而来。

    “敌袭,敌袭!”慌乱的叫声立时响遍了整个绿营兵营地。但此时营中的千总和两名把总都不在场,而那些哨官们平时又谁也不服谁,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推选一个最高指挥官出来。对士兵进行统一的组织,每个人都是只指挥着各自手下的士兵手忙脚乱地进行着自认为正确的部署。一时间,整个营盘中脚步繁杂、令旗乱舞,如同炸了锅一样。

    “杀!”王樟堂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大吼起来。眼中喷出的怒火几乎要将整个绿营兵营地吞噬。此次出来担任巡视警戒的任务,他没有携带他那杆惯用的精铁长枪。不过,无论是使用什么武器,都无法妨碍他发泄心中的万丈怒火了。

    一百多明军骑兵如同一股红色急流,离绿营兵们越来越近,进入营地百步之内,引发的地皮震颤更是令绿营兵们感到后背脊发凉。

    ‘“放箭!放箭!”处在营地最边缘的一名清军哨官大叫起来。

    随后,一阵杂乱的箭雨朝着明军骑兵扑去。将冲在最前面的明军骑兵射落了七八个。但绿营兵们的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转瞬即至的明军骑兵冲进了他们的营地,手起刀落之间,带出了阵阵瓢泼般的血雨。

    一支缺乏有效组织的步兵抵挡一支有着统一指挥的骑兵,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任何挡在明军骑兵前方的绿营兵不是被撞飞出去便是被砍得尸首异处。王樟堂等人没费多大力气便将清军营地冲了个对穿,顺便还解决掉了那两名在营地不远处草地上照看战马的巴牙喇兵。

    冲穿了清军营地之后,王樟堂没有做丝毫停留。率领手下的骑兵迅速地转了一个弯,继续朝那些惊慌失措的绿营兵冲去……

    村里的战斗渐渐地进入了尾声。二十几个巴牙喇兵在一百多名组织有序的明军官兵的围剿下越来越少。尽管巴牙喇兵身经百战、悍勇异常,给攻击他们的明军造成了不小伤亡。但明军官兵也都是训练有素,并且是多对一,在总体上还是处于优势。

    唯一的意外便是那五名突然从村外冲进来的巴牙喇兵。他们企图从背后向明军发起进攻,从而打开局面,但由于人数太少,并且大老远就被明军看到了,因此仅仅造成了几名明军的伤亡便被剿杀干净。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唐坤以左肩负伤为代价斩杀了那名分得拨什库之后,环顾四周,已经没有一个站着的巴牙喇兵了。

    “大人,这俩厮躲在一边装死,被我们发现了。”几名浑身浴血的士卒将两个战战兢兢的人揪过来扔到了唐坤脚下。

    唐坤一看,原来是一名穿着绿营千总衣甲的官佐,还有一个身穿布衣却剔着金钱鼠尾的人,似乎是通事一类的人物。

    “先押起来!”轻蔑地看了这两人一眼,唐坤朝周围吩咐道,“把还没断气的鞑子解决掉,首级先不忙着砍,先出去支援王把总他们。”

    “遵命!”

    ……

    当唐坤带着人穿过村子赶到村西的时候,绿营兵们在王樟堂的几轮冲击下已经溃散大半,只有少部分死硬分子还在顽抗着,利用一切障碍物抵抗着明军骑兵的冲击,并不断地放箭,也给明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等到唐坤带人从背后发起进攻,仅剩的这些死硬分子也全都崩溃了,一起加入到了溃散的队伍中。

    面对满地乱窜的绿营溃兵,王樟堂当然不会客气,率领手下的骑兵一次又一次地冲入其中大砍大杀,唐坤也带着人从后追杀。完全失去了指挥体系和战斗意志的绿营兵根本不敢回头反击。整个战斗完全陷入了一边倒的屠杀状态。

    最后。小部分绿营兵逃脱了明军的追杀,往东边的高塔村狂奔而去,但有一多半人还是倒在了旷野之中或是跪在原地不停地求饶。结果。那些求饶的绿营兵也全部被杀红了眼的王樟堂和他手下的骑兵砍死。

    “你们的损失情况如何?”战斗结束之后,王樟堂跳下马,来到唐坤跟前问道。

    “死了二十八个,重伤的有十个。五十个满洲鞑子包括后来从村外冲进来的五个,无一漏网。”唐坤说完又问,“你们呢?”

    “死了二十个,重伤的有十来个,”王樟堂说完又忍不住骂了一句。“真他娘*的晦气,打一帮汉奸也费了这么大劲。”

    “行了,咱们已经赚了,”唐坤指了指旷野中密密麻麻的绿营兵尸体,又指指东边的高塔村方向,“我们还是快点准备一下吧。眼下离天黑还早着呢,高塔村的鞑子说不定马上就会过来报复。”

    王樟堂点点头,随后众人便一同回村准备起来。

    ……

    不到半个时辰。丁家村东面的丘陵后面便钻出了大批骑兵。只见他们的旗帜和铠甲都是白色镶红边,足足有数百骑,正气势汹汹地朝丁家村扑来。

    这些便是汉军镶白旗阿礼哈超哈营的军士,其中有三队大约一百五十余名披甲战兵,身着内镶铁叶、外面缀有粗大铜钉的棉甲,头戴避雷针式的尖顶黑盔。每人配有双马。此外还有三百名旗中余丁辅兵和包衣阿哈等跟役,有着旗籍的辅兵也穿着无铁叶棉甲。戴着尖顶黑盔,配发了武器作为预备队使用。而包衣阿哈们的待遇则要还要差上一些,没有穿戴盔甲,手中的武器简陋无比,有的干脆是赤手空拳,但也人人有马。

    数百清骑通过丘陵间的大道,从东北方向朝丁家村逼近,一时间烟尘弥漫、蹄声隆隆,似乎连地皮也微微颤抖起来。

    这支汉军旗骑兵一直奔到丁家村东北角近二百步的距离方才停下,静静地面对着一片寂静的村子。

    “袭击你们的伪明军队有多少?”队列中一杆甲喇章京的大纛下,一名盔上竖着红缨、胸前有着锃亮护心镜的汉军旗清将带着一丝不屑朝着身后的两名惊魂未定的绿营哨官问道。

    “回大人的话,大概…大概有两三百人。”一名绿营哨****战兢兢道。

    清将没有说话,而是面无表情地看向了另一名绿营哨官。

    “没错,就是两…两三百人。”另一名绿营哨官也诚惶诚恐地附和道。

    “哼!”清将不屑地哼了一声,语气中带着无尽的蔑视,“你们这些无用的尼堪(满语词汇,意为“汉人”),每年耗费大清那么多的粮饷,却被只有你们一半的伪明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大清的脸面都让你们丢尽了!”

    在这一时期,汉军八旗中各旗的旗丁都是汉人,但是许多军官职务却由满人或者蒙古人担任。不过,眼下这个嘲笑汉人无用的清将既不是满人也不是蒙古人,说到底,他以前也是汉人,而且还大有来头。

    这名清将名叫塞尚滨,姓宁尔佳氏,是这支汉军镶白旗骑兵的最高将领,原本是牛录章京,由于此次领兵出征,便加了甲喇章京衔。只见这塞尚滨三十上下,长着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脸络腮胡子,也算得上相貌堂堂,可是一副五短身材却与这堂堂的相貌有些不大相称。虽然有着这么个不足,但他的来历却不同一般,他的远方叔祖便是当前的内弘文院大学士宁完我。

    虽然有着这么一个有背景的叔祖,但塞尚滨能有今日的职位也是完全靠着他自身的努力换来的。就在十五年前,他还是满洲镶白旗下的一个汉人包衣阿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选入辅兵队伍,凭着自己的努力表现获得了主子们的一片好评,得以被抬籍入旗,调入镶白旗下的汉军牛录中充作了战兵。等到皇太极即位,设立汉军八旗,在屡次作战中表现突出的塞尚滨便被提拔为汉军镶白旗的壮达(什长)。

    再后来,尝到了甜头的塞尚滨更加坚定了为大清效力的决心,几乎参与了之后后金军和清军对明军的所有大型军事行动,崇祯九年和崇祯十一年的两次破口入寇,崇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崇祯十七年的一片石之战等等,在这些行动中战功赫赫,官升至牛录章京并被赐姓宁尔佳氏。从此以后,塞尚滨便将自己的名字从原来的宁二蛋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塞尚滨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满人,所以才会如此轻蔑地嘲笑汉人无能。

    “大人快看!”正在塞尚滨在嘲笑着绿营兵无能的时候,身边的一名分得拨什库指着村口方向大声怒吼起来,“那些下贱的尼堪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羞辱我们的那些死去的勇士!”

    塞尚滨顺着分得拨什库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村口的树上倒挂着一连串无头的尸体,从他们身上那尚未剥去的精良铁甲便能看出,那是此次跟随绿营一起行动的镶白旗巴雅喇营的勇士,而且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村中有身着红色衣甲的明军在行动。

    “大人,快点下令进攻吧!剁碎那帮该死的尼堪,为死去的勇士报仇!”这名分得拨什库双目尽赤,怒吼道。他是真正的满人,同胞哥哥便在这批巴牙喇兵当中,如今见哥哥凶多吉少,他已经怒不可遏。

    “好!”塞尚滨重重地点下了头,咬牙切齿道,“该死的尼堪,胆敢如此羞辱我们的勇士!今日便让他们见识一下八旗铁骑的厉害!”。。)

第三十三章 小胜,赐字

    随着那甲喇章京塞尚滨的一声令下,汉军镶白旗清兵们立刻行动起来。

    大概一队五十余名披甲战兵和一百多名辅兵离开大队催马前行,向村子方向继续推进了数十步之后立刻下马,操起各种武器,顺刀、虎枪、铁胎弓等等,在两名分得拨什库的指挥下来到村子北面排成了八旗步兵进攻的惯用队形。手持刀盾斧等沉重短兵器的披甲战兵在前,一些善射的轻甲辅兵紧随其后,随时准备对明军进行压制。

    而剩下的一百多名披甲骑兵和一百多包衣阿哈则则继续留在马上,由塞尚滨亲自指挥着,在村子边缘虎视眈眈,准备在进村的同伴将明军击溃之后便进行最后的突击,将逃出村来的明军溃兵彻底剿杀干净。

    至于派进村的这二百多战兵辅兵是否能将明军击溃,塞尚滨觉得也没有任何悬念,他之前便已问过多名败逃回来的绿营官兵,得知明军不过两百人出头。既是如此,他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想当年的松锦之战,他可是带着数十骑便杀得数百明军狼狈逃窜,几天前的湘阴之战,明军的战斗力更是让他鄙视不已。虽然眼下村中的这股明军曾击败过两倍于他们的绿营兵,但塞尚滨也仅仅是把原因归结为绿营兵的无用而已。

    抬头看了看天色,塞尚滨觉得在天黑之前结束战斗是完全没问题的,面露狰狞地吩咐道:“等攻进这个小村子,务必要将这股卑鄙的尼堪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村东头的一处小院内,王樟堂正小心翼翼地将头探出院墙,打量着村外清兵的动静。在他身后隐蔽着三十余名明军士卒,其中有二十人手里拿着燧发枪,枪中已经装填好了弹药。与此同时,左侧数十步开外的另一处小院里,唐坤同样带着三十余名士卒在小心地潜伏着。

    这两处小院之间便是从村北进村的大道,各有一段一人来高的院墙正对着村北。面对着这种有利条件,王樟堂当然不会放过。让士卒们从别处挖来大量泥土垫在院墙内侧便获得了一处绝佳的射击工事。虽然他从来不怕与清兵当面对阵,但当初在教导营也学会了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杀伤效果的宗旨。除此之外,在村子边缘的其它三个方向。他也安排了岗哨,并将其余的人马布置在村中作为机动力量,以防突发情况。

    很快,塞尚滨发动了进攻的命令。两名分得拨什库抽出佩刀往前一指。两百多名汉军镶白旗战兵和辅兵便紧紧地攥着着手里的兵器小跑着朝村子方向推进,面目之凶横,似乎要将村里的明军斩尽杀绝。

    院墙后的王樟堂则冷冷地看着冲过来的清兵们,示意身后拿燧发枪的士卒排成三段击的队形。旁边的一处院子,唐坤发出了同样的命令。

    这些士卒虽然都是骑兵。但平时也接受过一定的火器操练,尽管在娴熟程度上还比不上专门的火器队士卒,不过在这种地势下打这么些个汉军八旗兵还是绰绰有余的。

    清兵离村口越来越近了,抵达离村口只有百步之遥的时候,随着一名分得拨什库的一声令下,这些汉八旗战兵、辅兵们便一齐发出野狼般的狂吼,扬起手中的兵器开始了全面冲刺。

    一百步…八十步……村里的明军一直没有动静。

    当冲在最前的一名战兵壮达进入了离村口的院墙只有六十步的时候,王樟堂突然大吼一声:“射击!”

    “砰!砰!砰!……”话音刚落。王樟堂所在小院中。第一排八名燧发枪手一齐射击,这一连串爆豆般的枪响尚未散尽,唐坤所在小院中的第一排八支燧发枪也发出了怒吼。

    伴随着溅起的朵朵血花,冲在最前的清兵立刻倒下了十一个。稍显密集的队形让清兵们成了明军燧发枪手最好的靶子,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廉价的铅弹轻而易举地撕裂了他们身上的棉甲。钻入体内之后却是势头不减,连蹦带跳地将其中的内脏搅了个稀巴烂。

    倒下的清兵大都当场毙命。没死的也发出宛如来自修罗地狱的惨叫,但随后便被后续而至的同伴踏死。

    两处院墙内。第一排明军士卒已经迅速退后,第二排接替他们进入了射击位置。

    此次外出担任巡视警戒任务,王樟堂指挥的飞虎营甲队甲司共携带了五十支燧发枪,唐坤率领的三十余侦骑中也装备有十余支。眼下有近五十支被调到了村北,虽然在火力上算不上太强,但对付起攻击面有限的二百清兵来,杀伤效果却不可忽视。

    又一阵爆豆作响过后,整个村北上空飘起了一层狭长的白烟,立志杀敌的清兵还没够得着明军便纷纷倒地。

    此时,清兵当中的弓箭手也开始张弓搭箭对明军进行压制。不过,由于射击角度的问题,放出的箭支大都直接从明军士卒的头顶上飞过,即便有部分命中目标,对甲胄齐全的明军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明军燧发枪三轮射击过后,清兵也只不过推进了三四十步,但倒在地上的尸体却已经有三十余具。

    虽然同伴的鲜血和死前的惨象将清兵们的狂热浇灭了不少,但八旗军军法严酷,不到万不得已还没有人敢掉头逃跑,于是继续如同潮水般向前涌去。

    转眼间,最前排的清兵已经推进到离院墙二十步的距离,能够看到明军士卒头盔下那冷森森的面罩。眼看着胜利在望,清兵中再次燃起希望,加快了冲刺速度。

    然而就在这时候,最先发射完的第一排明军燧发枪手们已经重新装填好了弹药,对着冲过来的清兵便是又一轮齐射。

    距离的缩短,再加之已经准备进村的清兵在队列上变得紧密了不少,明军燧发枪的命中率骤然提升。这一轮射击竟然只有两发落空,十四名清兵或惨叫着或是连惨叫也来不及发出便失去了所有战斗力。

    等到明军的燧发枪进行完第五轮射击,冲锋在前的清兵离院墙只有咫尺之遥,几乎是触手可及。

    明军士卒们赶紧后退。这一“怯懦”的表现令清兵们大为兴奋,高喊着“杀光明狗”之类的口号准备冲上去翻越那低矮的院墙,或是直接冲上入村的大道翻越另一面院墙,两面夹击。

    不料。还没等清兵们从兴奋中醒悟过来,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冲到墙边准备翻墙的的清兵还没来得及站稳便掉进了明军事先挖好的陷坑中,“扑通”、“扑通”的闷响不绝于耳。接踵而至便是连绵不绝的惨叫,陷坑里密密麻麻的尖锐木签将一个个清兵扎得血肉模糊,像那些头先栽下去的更是当场毙命。即使有少数清兵侥幸攀上墙头,也很快变成了明军的刀下之鬼。

    与此同时。那些冲上进村的大道的清兵也纷纷中招,掉进陷坑里被扎得鬼哭狼嚎。一些清兵甚至在侥幸越过一个陷坑之后又掉进了另一个里面,一时间,整支队伍的冲势为之一滞。从高处往下看,村口尽是一片涌动的白色。却一时难以向村内推进半分。

    而面对着这样一个好机会,明军又岂能放过?在王樟堂和唐坤的指挥下,刚刚后退的明军士卒重新来到院墙边对着墙外陷入慌乱的清兵开了火。

    顿时,血雨再次横飞,那些及时在陷坑前收住了脚或是刚刚侥幸从陷坑里爬出的清兵再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就此送了性命。整个清军队形越发地混乱起来。

    村外二百步的位置,那甲喇章京塞尚滨看到眼前的一幕,紧紧地抓着缰绳。皱起了眉头。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手下的勇士为了攻打一个破村子居然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正当塞尚滨在盘算着是不是要换一个方向进攻的时候,突然听到南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响动。紧接着,一名哨探向这边狂奔而来,跑到十几步开外勒住马头、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地来到塞尚滨跟前,焦急地喊道:“主子。不好了!南面又有伪明骑兵来了!”

    “有多少人?”塞尚滨顿时为之一惊,身体微微前倾。瞪起眼睛大声问道。

    “大概有二百来骑。”

    二百来骑?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塞尚滨稍微松了口气。觉得事情还不是那么严重,眼下自己身边还有一百多披甲骑兵和一百几十名包衣阿哈,并不占多大劣势。尽管包衣阿哈们没有盔甲,手里只有一样简陋的武器,属于炮灰之类,但明军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大人,快点下令出击吧!给那些自不量力的尼堪们一个教训!”塞尚滨身边的那名满洲分得拨什库大声地喊了起来。

    此刻,不管塞尚滨想不想出击,形势都由不得他了,要是还呆在原地不动任由明军骑兵冲杀过来,后果将更为严重。

    点了点头,塞尚滨抽出佩刀,朝天一指,大吼道:“勇士们,跟我过去杀光那些尼堪!”

    这下,所有的披甲战兵包括包衣阿哈们都大声地响应起来,举起了手中的武器。这些包衣阿哈虽然没有自由,完全是依附于主子的奴隶,享受的各种待遇也是差到了极点,但他们平时也没少听主子说,只要立下一些战功便可以抬旗、成为真正的旗人。不得不说,这种鼓励确实激起了他们的不少希望。

    随着塞尚滨一声令下,这支由披甲战兵和包衣阿哈组成的镶白旗骑兵队伍便朝着南边马蹄声传来的方向奔去。

    与此同时,正在小院里指挥作战的王樟堂也得到了手下士卒的通报,飞虎营甲队乙司的把总何盛明领着麾下的二百骑兵前来增援了,派来联络的士卒已经到了村里。

    听到这个消息,王樟堂自然是大喜过望,几乎笑出了声。即便没有援兵,他也自信能将这支清军一点点地拖垮乃至全部消灭。如今援兵已到,那这伙清军离全灭也就不远了。

    村口,五十几个汉军镶白旗的披甲战兵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与明军作战的主力已经成了辅兵。越来越多的明军从村中被调了出来,加入到了战斗中,隔着陷坑用手弩和缴获的各式弓弩朝清兵射击,使其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在失去了作为领头羊和组织者的披甲战兵之后,清军的攻势逐渐地停住,演化成了和明军在原地的对峙和缠斗。并且,当明军援兵到来的消息传来之时。这种对峙的局面也渐渐地开始动摇。

    而到目前为止,明军的伤亡与清军比起来几乎是微乎其微,援军的到来也让王樟堂信心更上了一层楼。看到清兵已经出现了不支之态。再加之不用担心村外的那支清军骑兵的干扰,王樟堂便立刻下令全线反击。

    ……

    村西的旷野上,那支由汉军镶白旗披甲战兵和包衣阿哈组成的混合骑兵已经与何盛明所率的二百明军骑兵对冲了两次。

    经过这两次对冲之后,包衣阿哈们损失惨重、几乎已经完全溃散。在田野中散步得到处都是。此时,包衣阿哈们再也不敢去想什么抬旗了,抬了旗也得有命去享受才是。眼下,他们考虑得更多的便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

    即便是汉军镶白旗的披甲战兵也是损失不小,对面的那支明军骑兵在骑术上与他们相比丝毫不落下风。在战阵配合上甚至还要胜出一筹,再加之数量上又是他们的两倍,而那些包衣炮灰们又起不了什么作用,战争的天平在不经意间已经开始倾斜。

    塞尚滨一身威武的甲胄此刻已经沾上了不少血,这支明军不要命的冲锋让他感到了很久都不曾有过的吃力感。但作为一名旗人,他对大清、对八旗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绝不希望到大清的国威和八旗铁骑的军威受到挑战而蔑视。勒转马头之后,他喘了口气。怒吼一声带领着麾下仅剩的几十个骑兵再次朝明军对冲过去。

    ……

    进攻丁家村的清兵已经全线崩溃。但王樟堂并未直接带人从村北发起反击,而是回到村中跨上战马之后自村西而出。随后,唐坤率领着四五十骑前去追杀已经溃散逃跑的汉军镶白旗辅兵,其余的百余骑则由王樟堂率领,直接冲向了那支刚刚与何盛明部骑兵对冲而过、由塞尚滨亲自指挥的汉军镶白旗骑兵。

    何盛明见王樟堂出村配合自己作战,也是倍感振奋。当即带着手下的骑兵从另一面朝着那支汉军镶白旗骑兵包抄了过去。

    王樟堂率队冲入清军骑兵队列之后,便直取那杆甲喇章京官纛下的塞尚滨。任何胆敢阻挡他去路的清兵都被斩落马下。

    经过一番砍杀之后,双目尽赤的王樟堂终于逼近了塞尚滨的位置。塞尚滨见到这样一尊浑身浴血的杀神往自己冲来。也是感到后背脊一阵发凉,但无奈身边的护卫已经被冲散大半,其余的护卫也无人能上去抵挡两个回合。

    “呀!——”面对着杀红了眼的王樟堂,塞尚滨一咬牙,大吼着为自己壮胆,举起手中的马刀迎了上去。

    转瞬之间,两人便已错身而过,随着一声尖锐刺耳的金属颤音,塞尚滨手中的马刀被劈飞,坐骑的脖子也挨了一刀,吃痛之下扬起前蹄悲鸣起来,竟将塞尚滨甩落马下。

    跟在王樟堂身后冲锋的两名明军骑兵见清军主将落马,顿时大喜过望,一磕马刺便要过来斩下那颗重量级的首级。

    在这一刻,塞尚滨彻底感到了绝望,瞪得溜圆的眼睛里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主子,快上马!”正在这时,一名镶白旗骑兵来到塞尚滨跟前,伸出了手。

    绝望之中的塞尚滨犹如落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重新燃起了求生的**,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以出乎意料的敏捷翻上了马,朝着战场外围狂奔而去。

    ……

    夜幕降临

    丁家村里以及周围的田野中,明军士卒们正在月光下打扫着战场。

    战斗已经结束了,明军可谓大获全胜。一百五十余名汉军镶白旗披甲骑兵除了零零星星逃出去二三十人之外,余者全部被消灭。那三百名辅兵和包衣阿哈在溃散之后被明军斩杀了大半,还有大概三四十人逃走,共有五六十人被俘。最大的遗憾便是那甲喇章京塞尚滨居然逃脱了。

    村东边,明军士卒们将先前遇害的百余名村民的遗体小心地掩埋好,并将把几十个满洲巴牙喇兵死尸上的心肝全部挑出,摆到墓前作为贡品。

    背上裹着纱布的丁小满默默地看着明军士卒们的举动,又望一望已经空无一人的家,再次抽泣起来。

    *********

    次日清晨,长沙城以北二十余里,万寿桥

    朱大典在中军帐中亲自接见了得胜归来的王樟堂、唐坤、何盛明三人,庞岳也在一边陪同。

    今日一大早,朱大典便得知了一个消息:昨日庞岳派出去的巡视警戒部队与清军的前哨部队进行了交战,共歼灭满洲巴雅喇兵五十三人,汉军镶白旗披甲战兵一百二十二人,辅兵一百零四人,包衣阿哈一百一十五人,绿营兵二百九十四人。俘虏镶白旗在籍辅兵三十一人,包衣阿哈二十人,绿营兵七十七人。并缴获甲喇章京官纛一杆,绿营千总旗一面,完好的战马四百零二匹、骡马一百零六匹以及大批武器铠甲。

    此战的规模虽不是很大,战果也算不上十分显赫,却也令朱大典感到欣喜不已,因为这毕竟是自己所督率的兵马与清军的第一战。这首战告捷,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兆头。

    庞岳也感到心情大好,有了那缴获来的几百匹战马,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又能得到进一步扩充了。

    面对当朝兵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