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样在国事政务上出力,也就只能通过拼命杀敌来为君分忧了。更何况,能有如此斩获,与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也是分不开的,末将一人可当不得阁老如此盛赞。”
听到庞岳的话,何吾驺先是一怔,随后目光中的赞赏又浓重了几分,心说一个武将能如此明得失、知进退,实在是不简单啊!
“大人!”就在这时,卫远跑了进来,先向何吾驺行过礼之后又来到庞岳身边耳语了一番。
卫远说完之后,庞岳的脸色不由得严肃起来,赶紧向何吾驺抱拳道:“阁老,有件事等着末将去处理,恕末将失陪了。”
何吾驺点点头:“无妨。”
(ps:感谢十二章纹;后欢哥哥等书友的慷慨打赏;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的书友;感谢编辑大大给的推荐。)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九十章 人心
当庞岳赶到总兵衙门大门口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大批工匠,几乎堵塞了大半个街道。众人都伸长了脖子朝大门里张望着,脸上尽是期待之色。
突然,不知是谁无意间扭头看见了从后面赶来的庞岳,大喊了一声:“庞大人在这儿呢!”
这下,工匠们就像炸了窝一样,纷纷转过身朝着庞岳的方向涌过来,口中不停地喊着什么,由于人多嘴杂,让人听不清其中的意思。
见此情景,卫远赶紧指挥着亲兵们护卫在庞岳身前,抵抗着汹涌前来的人潮。
方才,庞岳已经从卫远口中知道了工匠们的来意,因此脸上也并未流露出吃惊的表情,而是从侧面跳到大门口的台阶上,大声说道:“诸位不要着急,有什么话进去之后慢慢地讲!”说完便朝大门内走去,并让门口站岗的士兵给后面的工匠们放行。
于是,汹涌的人潮便又向大门内涌去,将门口的士兵挤得东倒西歪。
这帮人是疯了还是怎么的?一名哨兵看着那些争先恐后往大门里挤、生怕落后半分的工匠,十分诧异地嘟囔了一句。
总兵衙门里的院子很大,工匠们全部进去之后终于不显得挤了,并且此处不像大街上那么人多眼杂,说话做事都要方便得多。
庞岳站上一处高台,看了看台下黑压压的一片脑袋,估计除了自己招募的那批工匠之外,属于赣州卫的匠户都来了。
“诸位先安静下来!”庞岳制止了众人的喧闹,“有什么话,一个一个来说!”
这时候,最前面的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工匠朝庞岳的方向挪了几步,说道:“大人,我们都知道,您马上就要率军离开了。小的们也别无他求,只是恳请您带着小的们一起走吧!”
老工匠的话音刚落,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院子里再次喧闹起来。
“是啊,大人,带着我们一起走吧!”
“工钱少点都不要紧!”
“大人,小的为大军打造过许多兵器啊!您还给小的颁发过勋章!”
……
工匠们你一语我一言表达着自己想跟庞岳一起走的想法,一些人甚至还展示着胸前的劳动勋章,不断地向前挤,将亲兵们组成的防线冲得摇摇欲坠。
跟着大军一起走!这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工匠心中的共鸣。这一年来的经历让他们明白,庞大人才是真正善待自己这些匠户的,也只有在他手下做事才有活下去的盼头。
仅仅一年的工夫,不少工匠拿到的工钱和奖金甚至比前面二十年的总收入还要多,不仅如此,他们的子女或孙辈也在专为工匠子弟开设的学堂里认识了很多字,开始迈向“读书人”的行列。每当想起这些,那些受益的工匠们甚至睡着了都能笑醒。
然而,现在庞大人马上就要走了,他一走,我们还能继续拥有这些东西吗?工匠们在惴惴不安之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稳妥的法子:跟着庞大人一起走!
庞岳看着台下神情诚恳的工匠们,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这便是大明的百姓,华夏的子民!自己给出的那点工钱和奖金要放在后世,多半会引起罢工,可是给予了他们却能换来如此回报!可以说,他们的品质是那些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了心窍的人们望尘莫及的。
“大家不要着急,听我说!”庞岳清了清嗓子,将声音提高了几分。…;
看到庞岳开口,工匠们立马安静了下来,唯恐漏掉一个字。
“诸位能如此信任我庞某人,我很感动!”庞岳说道,“你们为赣州镇所作出的贡献,我也都看在眼里。说实话,我也很想将你们全部带走!”
听到这话,工匠们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不少人都裂开嘴笑了起来。
“不过,”庞岳继续说,“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章制度,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属于赣州卫的匠户,若是都走了,赣州卫的兵器甲胄生产还如何延续下去?”
工匠们脸上的兴奋再次被焦急所代替,闹了半天,还是不能跟着大军一起走?这可如何是好?情急之下,一些人开始重复刚才的呼声,刚刚安静下来的人群再次闹腾起来。
庞岳苦笑着摇了摇头,只怪自己没把话说清楚,一边让大家安静一边解释道:“诸位不要心急,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虽然不能将你们全部带走,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从你们当中选出一批人来,跟随大军一同前往湖广。至于如何选拔,恕我暂时不能透露,各位回去之后耐心等待便可。即便不能跟随大军前往湖广,诸位也无需担心,我会与赣州卫指挥使黄大人和新任赣南总兵郝大人仔细相谈,让军器局和铁厂继续保持之前的奖惩制度。这铁厂和军器局的开设,诸位都是有功的,我想你们也不希望看到它们就此衰落下去。因此,今后无论是在哪里,大家都要安心做事……”
经过庞岳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工匠们终于平复下激动地心情,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去。尽管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庞岳所给出的这个答复仍然不太满意,但他们也知道,庞大人一向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所决定的事情一般都不会轻易改变,过多的纠缠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更何况,不是还有那个“选拔”吗?只要选上了就能跟着庞大人一起走!想到这儿,一些技艺娴熟的老工匠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昂首挺胸、步履轻松地往家里走去,等待着接下来的选拔。
工匠们离去之后,庞岳正准备回库房去陪同何吾驺巡视,却在门口碰见了黄文远和郝永忠。
“庞大人,卑职该死!”黄文远一看见庞岳就开始请罪,“卑职没能及时掌握匠户们的动向,让他们惊扰了大人,还请大人降罪!”
如今庞岳的职务又得到了提升,黄文远的态度自然是更加恭敬、诚惶诚恐了。
“黄大人言重了。这些工匠不过是来和我商量一些事情,如今已经商量好,他们便离开了,谈不上惊扰二字。”庞岳说道。
“没想到定武伯在赣州是如此得人心,郝某实在佩服!”郝永忠拱手道,但那语气中似乎带着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哈哈哈,南安伯过奖了!”庞岳笑道,“不过,我大明子民品行纯良,只要善待他们,哪怕是滴水之恩也能换来他们的涌泉相报。”
“嗯,定武伯说的是。”郝永忠愣了片刻,笑着点了点头。
“不知黄大人和南安伯来此有何事?”庞岳问道。
黄文远赶紧答道:“回大人的话,卑职和南安伯前来,是为了铁厂和军器局上的事。”
“原来如此!”庞岳说道,“原本我也想找个时间和二位说说这事,马上要走了,有些事情还要及时与二位商量一下。现在正好,也就无需另外安排时间了,二位里边请吧!”
“定武伯请!”
“庞大人请!”
第九十一章 即将启程
此次,郝永忠和黄文远前来找庞岳,主要还是郝永忠的主意。
早在前来赣州的路上,郝永忠就曾对施琅手下士兵所使用的精良鸟铳赞不绝口,认为这种火器射程远、又不容易炸膛,实在是好东西。后来,当他得知这种鸟铳是赣州镇的军器局自己生产的,而且每月的最大产量可以达到数百支时,几乎目瞪口呆。
郝永忠吃惊的表情让一向严肃的施琅也不由得想发笑。当时,为了准备即将来临的大战,庞岳将燧发枪全部留给了城中的赣州镇将士使用,只给施琅率领的护驾军队配备了鸟铳。若是郝永忠见到了不用火绳的燧发枪,嘴巴还不知道会张到多大。
此外,当得知赣州镇士兵身上的棉甲、头盔也是军器局自主生产的时候,郝永忠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军器局,真是个好地方!震惊之余的郝永忠毫不犹豫地下了这个结论。
等昨日到了赣州并接到圣旨之后,郝永忠的心中更是狂喜,自己将出任赣南总兵、江西都司都指挥同知,率军驻防赣州,那不就说明,那个什么都能造(郝永忠自己的看法)的军器局,还有那个每月能生产数万斤熟铁的铁厂不都将归自己所有了?
激动万分的郝永忠顾不得吃晚饭便跑去军器局看了一番,虽然那些核心的作坊如燧发枪、火炮作坊等等被庞岳派兵驻守着,他没能进得去,但是外围的那些冷兵器和盔甲作坊中流水化的生产依然让他大开眼界。
看到眼前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郝永忠似乎看到了自己手下的军队全部披上了精良的甲胄、拿上了精良兵器的那一幕,回到住所之后依然兴奋地难以自已,胃口也为之大开,一连干掉了好几碗白米饭而不自知。
不过,等躺到了床上,郝永忠又感到了一些不安:那军器局和铁厂是庞岳一手操办起来的,他会这么轻易就送给自己?就算他为人谦和,在这种事关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他恐怕也不会那么大方吧?
郝永忠越想心中越没底,甚至有一种嘴边煮熟的鸭子飞走了的感觉。思来想去,郝永忠还是决定第二天去找庞岳好好谈谈,就算庞岳要带走一部分工匠和库存的兵器,他也认了,毕竟军器局和铁厂是人家一手操办起来的。
打定了注意之后,郝永忠便在今日上午以寻求治理经验为由找上了门来,为了不显得过于唐突,他还叫上了黄文远。
在郝永忠旁敲侧击地表明了来意之后,庞岳并未感到奇怪,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乘着这个机会,他也向郝永忠提出了自己的打算:带走部分工匠和库存的武器,剩余的大部分都留在赣州城内由郝永忠管理,但军器局和铁厂之前实行的奖励制度应大致延续下去。
对于庞岳要带走部分工匠和武器,郝永忠并没有什么意见,这还在他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只是在延续奖励制度和工匠们的福利政策上,郝永忠似乎有些难以决断。之前,他对此那些奖励制度也有所耳闻,知道一旦实行必然会多付出许多银两,为此多少感到有些不大痛快。
庞岳也不着急,耐心地向他解释了这么做的重要性:虽然多付出银两,却能调动工匠们的积极性。况且,工匠们已经适应了这种制度将近一年,如果突然取消定会造成人心浮动。…;
郝永忠岁虽是个粗人,倒也明白“要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吃草”之类的道理,因此考虑再三之后终于答应了下来。
至于郝永忠会不会真的实行,庞岳也不再去管了,毕竟过几天他就要率军离开赣州,不在其位便不好再谋其政。紧接着,他又交代了郝永忠一些应当注意的事项。基本上达成了心愿的郝永忠心情大好,对庞岳所说自然是无不应承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里,赣州镇全军上下都是一派忙碌之象。各大城门的防务已经交给了郝永忠军,原赣州镇的战兵们都在抓紧时间整理个人行装,伙夫们在忙碌地炒制干粮,辅兵和被征调来的部分夫役们则忙着将各种盔甲器械整理好、装上大车……
经过那天的一战,金声恒等部绿营几乎已成惊弓之鸟,向南逃到了近十里之外。后来,明军没有乘胜追击,金声恒等人也没有了反击的雄心,因为他们知道城中明军的数量已经与自己相差无几,己方以多击少之时尚且不能取胜,如今再上前硬拼那就只有徒增伤亡了。
考虑到这点,金声恒干脆将全军撤到了贡水东岸,隔江与明军对峙着,默默地寻求着对策。
清军的举动,庞岳看在眼里却并未放在心上。他知道,经过之前在赣州城下多次毫无结果的苦战,那些绿营兵的自信心早已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士气跌落到了极点,已经从“精兵”变成了“惊”兵。即便自己率军离去,城中的明军仍然有两万多人,只要建奴不是铁了心、派大批满洲主力掉头前来攻打,郝永忠等人也不犯浑,守住赣州是没问题的。
将各项具体事宜安排下去之后,庞岳又抽空在城内走了走。
此时,城中的百姓也大都知道了原赣州镇人马即将调防湖广的消息,不少人纷纷哀婉叹息。赣州镇的将士们驻防赣州虽然只有一年,却做过不少实事,既剿灭了附近为祸一方多年的山贼,又击退了来犯的建奴、保得全城平安。此外,将士们于城中的百姓也相处的十分融洽,在严明的军纪约束下从未有过扰民之举,还时不时地帮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赣州镇的将士们要走了,大部分百姓都感到很遗憾,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碰上这么一支既能战又不扰民的官军。
相处了这么久,城中的百姓也大都认得庞岳。见庞岳出现,大家纷纷行礼,一些热情的茶楼酒家老板甚至还邀请庞岳进去吃点东西,被庞岳一一婉言谢绝。
行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感受着四周那熟悉的景物,庞岳不能不心生感慨:不知不觉在此驻守了一年了,而如今自己又将离开这个地方,前往他处征战。不知道什么时候华夏大地才能断绝狼烟,全天下百姓都过上平静祥和的生活。而到了那时,自己也可以彻底放下包袱,选择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九十二章 征程
在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下,到了九月初三这一天,原赣州镇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动身前的各项准备,只等庞岳下达出发的命令。
此时的庞岳已经没什么可操心的了,无非就是一些临别前的应酬。这天中午,他参加了知府钱禄等地方官员为自己举行的送别宴,由于多喝了许多酒,直到傍晚才清醒过来。不料,等他刚一睡醒,郝永忠、黄文远等武官又亲自上门来请他去赴宴,说是要为他送行。
这时候,庞岳可不敢答应了,若是再喝多了、耽误明天的行程可不太好,毕竟明天便是隆武帝的旨意中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权衡之下,庞岳便向郝永忠等人提出,大家的心意他领了,但酒确实不能再多喝,干脆就由他做东,大家一起在总兵衙门吃顿便饭算了。郝永忠等人刚开始虽然坚持要请庞岳去一醉方休,但终究还是拗不过他,也只好答应了这个提议。
于是,庞岳离开赣州前的这最后一场送别宴便成了无酒之宴,不过好在饭桌上的气氛并没有冷清多少。以黄文远为首的赣州卫大小武官使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自己此刻的矛盾心理:既为庞岳的升迁感到高兴,又为失去这么一位上官而感到惋惜。
与那些已经在官场上滚成了老油条的卫所武官相比,郝永忠与他手下的一众将领就要口讷得多,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几句恭喜、祝福之语。郝永忠虽然没黄文远那么能说,却也很是热情,端起面前的茶杯,以茶代酒,一杯接一杯地敬给庞岳。
面对众人的热情,庞岳一一谢过,之后又在饭桌上交代了郝永忠和黄文远一些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这也是他今天才想起来的,算是临别前的几句肺腑之言。
无酒的宴席终究要简单得多,过了半个多时辰,黄文远等人便起身告辞了,表示自己明天一早便来给庞岳以及将士们送行。庞岳也不多留,与他们一一告别,本想将他们送出门外,却不想黄文远连称不敢,庞岳也就只好笑着作罢。
众人陆陆续续地告辞离去,只有郝永忠留在了最后,庞岳知道他可能有什么话要说,也就不点破,等待着他开口。
等到会客厅里只剩下了庞岳和郝永忠两人时,郝永忠终于开口了,笑道:“来到赣州也有好几日了,一直没能与定武伯好生相谈一番。方才人多,我也插不上话,不知现在定武伯有没有空?”
庞岳也笑道:“南安伯客气了,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说完,又让门外的亲兵进来将剩余的菜肴收走,并送来一壶新茶。
不过,郝永忠却并不像庞岳所想的那样来个竹筒倒豆子,当亲兵退下之后他似乎也并不着急开口,喝了口茶才缓缓地说道:“早就听说过定武伯年轻有为,刚开始郝某对此还心存疑虑,直到来到赣州,见到赣州镇将士的风采、并听说了之前赣州镇所取得的战绩之后,才知道此言非虚。”
庞岳不知道郝永忠怎么又说起这个来了,但嘴上依然很客气:“南安伯过奖了!”
“定武伯如此年轻便身居要职,前途必不可限量!”
“南安伯这是哪里话,吾等都是为国效力而已。”
“大器早成而不骄不躁,定武伯的这份气度让郝某着实佩服。”
……
渐渐地,庞岳感到有些不对劲了,这郝永忠怎么老是说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客套话?…;
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不过,出于礼数上的考虑,庞岳也不好直截了当地打断他,只是耐心地听着,不时地回上一两句。
郝永忠东扯葫芦西扯瓢地说了一大堆之后,也隐隐约约感到了庞岳的一丝不耐烦,于是便清了清嗓子,似乎要说到正题上了:“我这人和定武伯比起来就差远了,做事情总是不长脑子,且以毛躁著称。唉,也正因为如此,常年不得志、难有出头之日。想当初还在闯营的时候,就总是得不到闯……李自成的重用,崇祯十七年的太原、大同之战,我的人马都被放在了外围,直到战事结束都未被允许进城……”
郝永忠说到“大同”二字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将语气加重了几分,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庞岳还是听了出来。
这时候,庞岳自然已经知道了郝永忠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说明:当年顺军攻破大同,造成庞家举家罹难,跟他郝永忠一点关系都没有,请庞岳不要将仇恨转移到他身上。
猜到了郝永忠用意的庞岳不禁感叹,这郝永忠说话做事还真有些精于世故,也难怪当初投诚后的大顺军其余诸将在湖广不断遭到何腾蛟的排挤,只有他却被何腾蛟收为心腹并被委以重任。
至于大同旧事,庞岳倒不想去计较了,一来,汉人目前的主要敌人是建奴,正是需要团结一切力量一致对外的时候,而当年明军和顺军对阵,不过是汉人内部的矛盾,如今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还去计较以往的内部矛盾,实在是没有意义。二来,至于大同的那个“家”,已经换上了穿越者灵魂的庞岳实在没有任何印象,因此也就谈不上对顺军有什么刻骨的仇恨。
不过,见郝永忠如此耿耿于怀,庞岳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把话说开,于是便说:“南安伯不要想太多了,过去的陈年旧事便让它过去吧。南安伯如今已是大明武将,只需谨记肩负的责任便可。”
听庞岳这么一说,郝永忠的心终于开始放下来,但庞岳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几乎令他大吃一惊:“说起来,闯军起事也是情有可原的。崇祯年间,北方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而赋税却丝毫不减。如果还有哪怕一条活路,谁又会把脑袋系在裤腰上和官府对抗?”
庞岳是波澜不惊、甚至面带微笑说完这番话的,但郝永忠却是久久说不出话来,眼睛里甚至还泛起了点点晶光。
……
送走了郝永忠之后,庞岳也并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在总兵衙门后院转悠了起来。毕竟,他在这里生活了也一年多了,如今临别在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得那么的亲切。
当走到一间房的门前时,庞岳不禁有些恍然,这时他的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个银铃般的声音:“慕远将军,小女子有礼了……”
默默地矗立良久,庞岳发出一声长叹:佳人离去,不知何时才能与之相见。
九月初四上午,阳光明媚
赣州城中人山人海,百姓们挤在街道两侧,看着浩浩荡荡、不见首尾的大军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城中大营开往城外。
出发的时刻终于来临,此时的原赣州镇将士们都披挂整齐,战兵们一律定盔披甲,辅兵们也都穿上了整洁的鸳鸯战袄,戴上了红笠军帽,盔上或帽上的鲜艳红缨让将士们显得格外的雄姿英发。
出发之前,原赣州镇全体将士先在城中校场集合,赣州知府钱禄等地方官员以及新任赣南总兵郝永忠等武将前来送行。简短的送行仪式过后,将士们便按照次序开出城外。飞虎营行进在最前,刚锋、陷阵营以及庞岳亲率的直属人员紧随其后,诸位大臣以及藩王的家眷也在队列中,泰山营押着大批辎重处于最后。
面对大军的离去,大部分百姓脸上都是哀婉伤感,纷纷将“走好”、“保重”之类的话语送给将士们。
在此临别之际,将士们也都神情凝重,毕竟这是他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此去湖广有千里之遥,不知将来还能不能踏上这片土地。
“让大家唱首歌吧,就唱华夏男儿从军歌。”庞岳朝卫远吩咐道。
“遵命!”
不一会儿,雄壮嘹亮的歌声便响了起来:“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歌声中,庞岳感叹:新的一页又将揭开。
第二卷《初展身手》完
第一章 面圣
隆武二年(1645年)八、九月间,福建境内烽烟骤起,面对汹汹而至的建奴铁蹄,久未经历战事的闽省百姓无不惊慌失措。由于当地的实权人物、平虏侯郑芝龙态度暧昧、将各地守军均从险要之处撤回,因此,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所率的南下清军主力于八月十六日轻而易举越过仙霞关,之后又不费吹灰之力攻州克县。
清兵所到之处,无数百姓家毁人亡,含泪逃离家乡的难民队伍络绎不绝。在此国难当头之际,福建境内各地大明官员大都奴颜屈膝、递上降表,仅有巡按御史郑为虹等少数官员为国死难。时有民谣曰:“峻峭仙霞路,逍遥军马过。将军爱百姓、拱手让山河”,对郑芝龙的行径进行了尖锐讽刺。
九月十九日,清军主力进抵隆武朝廷的原统治中枢——福州城下,城中仅有的少数明军打开城门、放弃了抵抗。留守福州的工部尚书郑瑄降清,礼部尚书曹学佺不屈自缢。
九月二十日,自江西赣州率军入闽的正黄旗固山额真图赖在汀州击败明闽西总兵姜希正部之后,抵达福州与博洛会师。虽然庞岳事先已经派人给姜希正示警,但姜希正手下军队战斗力孱弱,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如狼似虎的满洲建奴和汉军旗兵,自身伤亡惨重。姜希正见大势已去,收拢败兵退入汀州附近山区。
不过,汀州一战也让图赖所部付出了不少代价,不仅全军伤亡数字增加了近千,连图赖本人也因指挥时急火攻心而导致伤势恶化,过了汀州之后已经无法再骑马。
在福州与图赖会师之后,博洛将主力驻于当地暂作休整,并开始着手解决已经退到老家南安的郑芝龙军。面对态度不明、意图讨教还价的郑芝龙,博洛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面派固山额真富拉克塔等统兵直逼郑芝龙老家泉州南安县,一面让与郑芝龙关系密切的泉州乡绅郭必昌写信招降,之后又派内院大学士额色黑等持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安平,信中声明“今铸闽粤总督印以待”。
终于,在清军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下,郑芝龙开始与博洛派来的使者接触,并很快与之达成了共识,准备亲自动身前往福州,其子郑成功苦劝无果。
一时间,福建局势跌宕不定,山河似乎要为之色变……
隆武二年九月二十日上午,湖广衡州府。
衡州,初置于西晋初年,南北朝时期为东、西衡州,隋朝时并湘东、衡阳两郡为衡州总管府,唐肃宗至德二年置衡州防御使,领衡、衡、涪、岳、潭、郴、邵、永、道八州。明初置衡州府,下辖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县、茶陵州、桂阳州,后设桂王、雍王藩国,都衡阳。
此地被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景色秀丽,其北更有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七十二群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此时的衡州,虽然城市规模比不上北地的许多高城大邑,在湖广境内倒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重镇。并且,由于此处居于湖广南部,长年未经历战事,百姓们受到战乱的影响不大,虽然和其它的地方一样,各阶层等级森严,食不果腹者也不在少数,但总体秩序依然较为稳定。即便是在平常,城中的各条街道上的行人也都是熙熙攘攘。
然而,与其它地方喧闹的景象所不同的是,城内东部的某处街道上却甚至安静,见不到几个行人,各种带着市井气息的叫卖吆喝声更是销声匿迹。…;
“嘚儿,嘚儿…。。”伴着上午刺眼的阳光,街道上传来一阵马蹄声,一行人催动着坐骑过来。只见为首的是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头戴乌纱帽、身穿带有狮子图案的二品武官团领衫、腰系花犀腰带,棱角分明的脸上透着一股掩盖不住的自信,虽未着甲也能让人轻易地感受到他身上那股自战场得来的特有气质。
这不是别人,正是新任湖广总兵、湖广都指挥使庞岳。
“大人,前面不远便到了。”亲兵队长卫远提醒道。
“都下马吧。”庞岳说了一声,率先勒住缰绳,跳下了战马。紧随其身后的张云礼、石有亮、卢启武、崔守成、施琅五人也纷纷下马,把缰绳交给身边的亲兵。与庞岳一样,这五人也都按照各自的官阶穿戴上了团领衫和乌纱帽,显得十分正式。
不过,当看到石有亮那个五大三粗的家伙穿得正儿八经的样子,庞岳又不禁在心中发笑:这不是水浒传里的李逵吗?
一行人下马之后又向前走了近百步,来到了一处气势恢宏的府邸前。
庞岳静静地站住,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处气度不凡的建筑群。读过后世史料的他知道,这便是曾经的桂王府,万历皇帝第七子、桂王朱常瀛的府邸。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进军湖南,朱常瀛带着家眷逃往了广西,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过。前不久,隆武帝来到衡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