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仲明原有旧部二千五百,亦补至一万。
同时,仍拜谭泰为征南大将军,统领原定各部兵马改征江西。
这样安排也自有其原因和目的。
从清廷的角度来看,虽然湖广的局势也不容乐观,但江西金声桓反正的影响无疑更为恶劣。毕竟湖广再怎么战败都是两军堂堂对阵,而南昌之变却是祸起萧墙,并且还是自清廷入关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若是始作俑者的金声桓不被立即镇压、遭到应有的惩罚,又怎能保证其他心怀异志的地方镇将不群起而效仿之?
是故此番南征的重点由湖广改为江西。
对于击败金声桓、王得仁军,多尔衮倒是信心满满,然湖广的庞岳及其麾下的数万精锐他却不能不考虑,着孔有德、耿仲明率军赶赴武昌也正是为此。届时一旦庞岳率军驰援江西,武昌之军便可南下直扑岳州、长沙,转而东赴江西、与谭泰何洛会夹击庞岳之军。若庞岳不动,那么等到谭泰击败金声桓、转而西赴湖广时,武昌之军亦可与之形成夹击之势。
诏书即下,各军皆动。
三月中旬,孔有德、耿仲明点齐三军,自京师南下直奔武昌。
下旬,南征江西的大军主力于京师周边集结完毕。八旗之中,除正白旗外,其余各旗满、蒙、汉兵皆有抽调,合计一万六七千。另有直隶绿营宣府、真定等镇,山西绿营太原、平阳等镇,合计一万五六千。全军共计三万余。
诏至军中,谭泰、何洛会等摆香案、请出军中萨满,大兴仪式。随后三军齐动,浩浩荡荡自京师南下。
大军行至山东,同样奉诏南征的山东绿营临清、登莱二镇共计五六千人加入其内。
其后抵达江浙,又有江南总督马国柱、江南提督刘良佐、浙江提督田雄以及镇守南京的满洲镶白旗梅勒章京珠玛喇各率本部标营奉诏前来会合。
至此,征讨江西的清军全部集结完毕,总兵力将近五万。
待全军集结,谭泰未有片刻停顿,兵锋直指江西。
数万清军汹汹而至,首当其冲的便是之前已响应金声桓,竖起反清归明旗帜的鄂东以及江南省西南部的罗田、蕲水、黄梅、广济各县。
然而,此时王得仁已率军返回江西。仓促间聚集起来的各县反清义军虽有满腔热血,却又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正规清军的对手?
南来的清军几乎是在行进间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以上各地。各支义军或惨遭覆灭,或退入山中。被俘者无论降顺,被谭泰一律下令屠杀,其中的首领更是全部惨遭凌迟之刑。一时间,流血漂橹,山河为之变色。
当其时也,金声桓、王得仁却依旧在全力攻打吉安,对已迫在眉婕的危险全然不知。
闰四月下旬,南征的清军抵达东流县,之后兵分两路,全面展开对江西的攻取。
闰四月三十日,何洛会军攻破饶州。
五月初一,镇守九江的金声桓部总兵吴高不战而逃。马国柱部副将杨捷兵不血刃,率先进入九江。
至此,赣北门户大开。
也就在此时,金声桓、王得仁才如梦方醒,率军从吉安紧急回防南昌。
而坚守吉安的清军刘武元、胡有升部则士气大震,趁着金声桓仓惶撤军之时开城出击。猝不及防之下,金、王二人损兵折将,狼狈撤回南昌。
五月至六月间,谭泰、何洛会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赣北,并大掠各府县间以补充军需。金声桓数次派兵主动迎击清军,皆大败而归。
六月下旬,金声桓率军在南昌近郊迎击清军,再度大败。
随后,两路清军也再度合兵一处。谭泰、何洛会趁胜追击,于六月底抵达南昌城下,各部环城筑营,形成合围。
至此困境,先前意气风发的金声桓已近乎绝望,一面破釜沉舟地据城坚守,一面接连派出信使赶赴长沙、衡州等地求援。
尤其是送往衡州隆武帝行在的求救信,金声桓显得格外诚恳,抛开了幕僚亲自书写,也不管有无文法错误,更不管有无文采,只求能最直接地表达自己求救的意愿。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南昌城破,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信中大意是:臣先前鬼迷心窍,投靠鞑虏,实在是罪不可恕,之后虽有反清归明的微末之功,却僭越违制,在没有经过陛下您允许的情况下,不知天高地厚地滥封官爵,同样是罪该万死。现在,臣是罪人一个,烂命一条,死了也就死了,并不值得同情。但是南昌全城的军民是无辜的。陛下是仁义之君,想必不会愿意看到全城生灵涂炭。况且,如果他们都死了,以后还有谁敢竖起反清的大旗来归附大明呢?所以,恳请陛下您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看在抗清中兴大业的份上,能够派兵来救援南昌。他日如果能侥幸捡回一条狗命,臣一定自缚双手赶来行都,要杀要剮、哪怕抄家灭族,都由陛下您任意处置。
清军兵围南昌、金声桓求救的消息传到行都衡州,朝堂之上也是一片哗然。
满朝上下几乎谁也没有想到,先前兵锋鼎盛的金声桓居然这么快就陷入绝地、沦为了瓮中之鳖,数万大军面对南下的清军竟是招架之功都没有。
是救还是不救?
最后,朝堂之上还是出兵救援南昌的意见占了上风。隆武帝也决定出兵救援。
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没有几个人会不明白。
但是又该派哪部兵马前去救援?举目四望,又有哪支兵马是肯服从朝廷的调遣,并且是能够与南来的金声桓、何洛会军一较短长的?
答案不言而喻。
七月初,隆武帝诏书至辰州:“诏,定武侯、右都督府都督同知、湖广都指挥使、镇守湖广总兵官庞岳为征虏大将军,亲率天子之军,救援南昌。并赐尚方宝剑,统一节制南安张先壁、赣州郝永忠二镇,军中三品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庞岳集诸将,摆香案,拜中军帐内,接圣旨,口呼万岁:“臣庞岳遵旨。赤心报国,誓灭虏贼。赴汤蹈火,以报圣恩。”
其麾下诸将张云礼、石有亮、卢启武、崔守成等亦口呼万岁、按剑齐声:“赤心报国,誓灭虏贼。赴汤蹈火,以报圣恩!”
帐外数万虎贲,铠甲精耀,兵强马壮。他们奋臂举戈,枪戈如林,亦同声大呼,声遏行云:“赤心报国,誓灭虏贼。赴汤蹈火,以报圣恩!!”(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军威
庞岳接过圣旨,当即着手安排出征事宜。
湖广镇全军各部,除第一戍卫营留守岳州、第二戍卫营与教导营留守辰州、水师扬威营留守洞庭之外,其余各营全部出动。含岳州、永定营在内,水陆总兵力达共计四万出头。
由于早在两个多月前湖广镇便已全面进入战备状态,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所以此时全军上下的动作堪称雷厉风行。从接旨到全军出发,不过两天时间。
自辰州出发后,四万大军水陆并进,一路浩浩荡荡、旌旗蔽空,经常德、过洞庭、抵达岳州,其后转而向南,经长沙朝行都衡州方向行进。
之所以去衡州,是因为隆武帝另有旨意,他将在行都亲自检阅湖广镇三军,为出征将士饯行。届时,行都的满朝臣工也会一同前往观阅。
隆武帝如此安排的用意,庞岳也能猜到一二。一来,可能的确是为了给三军将士壮行。二来呢,估计也是为了借此巩固自己的权威,震慑那些躲在暗处的宵小之辈。
但无论其真实用意究竟如何,庞岳都遵旨照办了。帝王心术、朝中纷争,他暂时都不想去考虑,心中所想的只有如何打好眼前的这一仗。
当大军抵达衡州,整个行都为之轰动。
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城内驻军或是百姓,都不得不惊叹于湖广镇的军容之整、兵甲之利。
当天下午,隆武帝便在城南校场检阅湖广镇三军将士,并下令城中四品以上官员前往一同观阅。
当其时也,晴空碧天,万里无云。校场之上,军旗猎猎。准备接受检阅的湖广镇将士排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庄严肃穆,军威雄壮。
在场的朝中大臣们见了,大都感到震撼、惊讶。尽管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之前也曾见过湖广镇的军容,但此时的湖广镇比之当初又是不可同日而语。
随行护卫圣驾的御林军将士们见了,则不禁自惭形愧。本来,他们作为隆武帝亲自挑选组建的天子亲军,将牟士卒不可谓不精壮,铠甲兵器也不可谓不精良。不料今日在湖广镇将士面前……先不说甲胄兵器,仅仅在气势上就落了下风。看对面的一个个整齐的方阵,那一股股隐约笼罩在方阵上空的杀气,他们才明白自己与真正的虎贲之师相差多远。
“庞爱卿用兵如神,治军亦是一绝,倘若我大明能多几支这样的精兵,又何愁中兴大业不成?”隆武帝显然很是满意,微笑着感慨道。
庞岳连称不敢当,很是谦虚了一番。
隆武帝笑了笑,示意庞岳下令校场上的将士开始操演。
但庞岳却站在原地没动,并没有马上去下令。
“庞爱卿,怎么?为何不去下令?”隆武帝感到有些奇怪。
周围的大臣们更是面露惊讶之色。
面对一道道惊讶诧异的目光,庞岳郑重行礼过后,不急不徐地道:“启奏陛下。湖广镇乃大明之军,天子之军。出征在外时,固然可由微臣代为下令。但在陛下面前,微臣又岂敢僭越。”
说完,双手举过头顶,躬身将令旗递上。
听到这话,众人的反应各异。
内阁首辅黄道周、次辅傅冠面无表情、神色沉稳。吏部尚书路振飞若有所思。兵部尚书朱大典则捋着一部白须,嘴角挂着一丝若无若有的笑。
还有一些庞岳不认识的大臣,或脸色阴沉、眉头紧缩,或面上隐隐约约带着鄙夷、哂笑。估计是在心中骂“弄臣”、“谄媚近乎无耻”之类。
“哈哈哈……如此也好!”隆武帝倒是爽快地接过了令旗。
庞岳看得出来,隆武帝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高兴。或许在他眼里,无论自己是假意做作或是真情流露,刚才的那份表态都是他一直想要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大军出征江西之前还特意在行都检阅三军,而且还下令朝中众臣一同来观阅。
随后,隆武帝亲自下令。现场上的湖广镇将士开始操演。
由于是天子亲自检阅,圣驾安危重于天。所以军中的弓孥之类都没有再携带,火铳、火箭车、炮车也都经过了御林军和锦衣卫的严格检查,绝对没有装填火药和实弹。
并且,考虑到场地有限。湖广镇数万大军当然不可能全部前来,只是从每营抽调了一部分,打起营旗作为代表,总人数不过两三千。
但即便是如此,气势、军威也丝毫不减。
一个个方阵从检阅台前方走过。飞虎营士马显耀、精神抖擞;陷阵营盔精甲耀、枪矛如林,犹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城堡;钢锋营甲胄分明,行伍严整……
最叫人暗自称奇的还是烈火营装备的新型火箭车,每辆车上都只有一枚长长的尖头圆柱状物什。那时庞岳根据后世康格里夫火箭的原理,下令制造总局研制出的新型火箭。目前技术上还有待提升,杀伤力上还不能与真正的康格里夫火箭相比。但用来震慑和扰乱敌方军阵已没有问题。
外行的人当然不知道其中原理,只觉得这个大家伙令人望而生畏,杀伤力肯定不小。
此外,还有九磅、十二磅的重型野战炮车,每辆由多匹马拉着从检阅台前走过。巨大的炮身、黑洞洞的炮口引来一阵阵惊呼。
检阅三军的时候,庞岳就站在隆武帝旁边,每走过一营兵马,他都一一介绍。隆武帝看得、听得都很满意,不住地点头。
等阅兵结束,当晚,庞岳又接到行宫中太监传来的隆武帝口谕,让他进宫去面圣。
庞岳没有耽搁,让那太监领路,直接去了行宫。
进宫之后,在正殿旁的一处暖阁里见到了隆武帝。
“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庞爱卿平身,不必多礼,坐吧。”
庞岳起身之后,才发现隆武帝旁边还放着一把椅子,坐着一个小小的孩童。
只见那孩童大概两三岁,胖乎乎的,额头还垂着一缕胎发,却也像模像样地头戴金冠、身穿蟒袍、腰系玉带,两只小手放在膝盖上,坐得笔直。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看着这边。(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面圣
见庞岳有些疑惑,隆武帝微笑着主动解释道:“这是太子,他一直想见见你。”
太子朱琳源,隆武帝长子,生于隆武二年。在原本的时空里,这个孩子夭折于隆武帝的逃亡途中。而这一世,因为有了庞岳的及时迎驾,这孩子也得以幸免。
庞岳再拜:“微臣叩见太子殿下!”
话刚落音,朱琳源已从椅子上跳下,蹦蹦达达地走到庞岳跟前,随后又背起了手、挺直了腰,故作大人状,脆生生地道:“庞将军请起,孤之前就已经听父皇说起过庞将军的美名,今日一见,将军果然是英姿勃发、人中俊杰啊!”
哈哈,小小一个孩童,却也称孤道寡,实在是有趣。不过,两三岁大就能记住这么一长串话,也算是不简单了
庞岳忍住笑,道:“殿下过奖,微臣惶恐。屈屈贱名,又怎敢入殿下尊耳?”
“庞将军不必谦虚,”朱琳源像模像样地摇了摇手,“当年要不是庞将军救驾及时,孤与父皇母后早就让鞑子给追上了。救命之恩,孤永远不忘。”
说完,竟要弯腰作揖。
庞岳赶紧扶住了他,笑道:“使不得,使不得!那都是微臣的份内之举,殿下折煞微臣了!记得当时,殿下尚在襁褓之中,如今却已长成了一个英武少年,让人不得不感慨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啊!”
朱琳源咧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看来,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是小孩,就没有不喜欢听别人夸奖的。
一边笑着,朱琳源还一边有样学样地捡着刚才庞岳的词:“庞将军过奖!过奖!”
庞岳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隆武帝也捻须大笑:“好了,皇儿,庞将军你也见到了。父皇和庞将军还有要事相商,你就先下去吧。”
朱琳源虽小,却也听话懂事。向隆武帝行礼告了别,自有太监把他抱了下去。
“此子顽劣,让庞爱卿见笑了。”
“太子殿下小小年纪,便聪颖过人,明事知礼。将来定会是有道明君。”
隆武帝笑了笑,随后,君臣二人步入了正题。
这次隆武帝召庞岳进宫,所谈论的自然还是关于救援江西之事。
隆武帝先是问了庞岳,此次出兵救援南昌胜算几何。庞岳则表示,无论胜算几何,都要全力而为,不能让天下心念明室的仁人志士寒心,不能鞑虏耻笑大明无人。隆武帝沉吟片刻,颌首赞许。
接下来又是关于备战的一些细节,以及将来若能击败清军、当如何如何,如若不能,又当如何如何,庞岳都一一作了介绍,一直谈到很晚。隆武帝听完,心也放下大半,并给予了庞岳最大限度的临机处置权。
在商谈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隆武帝又表示如今朝廷处境坚难、不能在粮饷的问题上给予湖广镇太多支持,希望庞岳以及将士们能够理解。并表示,如果此战能得胜归来,朝廷定会不吝封赏。
庞岳连称不敢。
再往后的话题又转移到了湖广。
“虏廷已任命洪承畴为五省经略,常驻武昌,孔有德、耿仲明两部兵马也已抵达武昌,庞爱卿是否知晓?”
“知道。”
“那对于湖广将来接下来的局势,你是如何看待?清虏会不会趁江西战局胶着之际南下?”
对于这个问题,庞岳之前也曾考虑过,自有一番见解,答道:“回陛下,臣以为,有荆州的兴国侯和忠贞营的诸位将军在,清虏当会有所顾忌,不会轻易南下。但接下来,虏廷若往湖北增兵,另遣一军牵制住忠贞营,则武昌清虏十有**会趁虚南下。”
隆武帝点了点头:“朕先前与朱老大人商议时,也想到了这种可能。那以庞爱卿之见,一旦湖北清虏南下,我朝又如何以湖南的兵马拒之。”
“若未来江西之战我军迅速打开局面、占据上风,则湖广自可确保无虞。”
“那若江西战事陷入胶着,甚至我军陷入不利呢?”
庞岳肃然,起身再拜:“请陛下恕臣斗胆直言。”
“庞爱卿这是为何?有什么话,尽管起来说。”
真遇上这种情况当如何应对?庞岳当然也想过,与帐下幕僚讨论过。本来就是准备寻个机会与隆武帝说的。今日被主动问起,自然是不能不说了。只是……
庞岳缓了缓,终于说了出来:“请陛下恕臣直言,一旦如此,则湖广局势威矣。也请陛下恕臣直言,一旦如此,则以湖南目前的兵马,恐怕守住长沙都已不可能。到那时,还希望陛下万勿拘泥于一时之得失,可先行避入广东,保全万金之躯,以待他日反攻。”
这话听着有些悲观,但仔细想来却也不假。将来一旦战事陷入胶着,湖广镇被牵制在江西,湖南现有的兵马能抵挡得住武昌清军的南下吗?要是荆州的忠贞营尚有余力倒还好说,清军总归有些忌惮。而一旦忠贞营也被另一部南下的清军牵制住,那形势就有些不妙了。
届时,武昌数万清军秣兵厉马,其统帅又是洪承畴、孔有德这些知兵的老手。
而反观大明这边,长沙的何腾蛟制下数镇兵马徒有其表、实则一盘散沙,难堪一战。
常德堵胤锡虽德才俱备,也能掌控住制下的马进忠部兵马,但实力毕竟有限,恐怕也无力回天。
岳州的湖广镇第一戍卫营是新建的营头,且只有数千之众,要力挽狂澜也不太可能。
攸县的黄朝宣?原来的历史上,此公可是兵不血刃就降了清军的。
这其中的究竟,隆武帝也并非一无所知,此时听完庞岳的一番话,神情更是凝重:“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除非不救江西,将所有兵马屯驻于湖南。但这也只能避得了一时。不救江西,等虏廷腾出手来,则湖广也迟早会沦落到这一步,只是早晚而已。所以,唯今之计,我军只有在江西之战中全力争胜,才是化解我朝所有危局之关键。又,民间俗语有云,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又为何不伸头拼一把?”
隆武帝沉默徘徊良久,最终大笑,脸上的表情也归于释然,道:“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庞爱卿之诗。不计个人安危和得失,为了国家大事全力争胜,这也是庞爱卿向来的行事风格。好!好!好男儿正当如此!”
隆武帝叫了一连串好,又转回龙椅上坐下:“如此看来,倒是此前朕过于患得患失。既是如此,那庞爱卿便放心驰援江西。需要什么,只要朕能做到的,就绝不会推诿半分。至于湖北清虏,不管其是否南下,朕都不会再轻易离开行都。有道是,进取之臣不事无为之君。庞爱卿乃进取之臣,那朕即便做不到有为,也当做到有胆才行。”
庞岳还要再劝,隆武帝却摇了摇手,制止了他。
“庞爱卿不愿令天下心念大明的仁人志士寒心,朕亦不想。朕便就在这行都,等着援赣大军凯旋的消息。庞爱卿也尽管放宽心,来日方长,将来你我君臣还要再去南京祭奠太祖,去京师祭奠烈皇。”隆武帝的语气中充满了信心。(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兵临(一)
南昌城外,黑压压的清军从远方的各处营寨中汹涌而至,枪戈森立如林,车马络绎如川,在城外有条不紊地布置阵地。前后各军连绵不绝,旌旗如海,遮天蔽日。虽是晴天,但这一幕肃杀哀壮的景象却给人透心的凉。
各面城墙上、墙根下,刺眼的血污、火烧后的黑色痕迹一片连着一片。城头驻防的官牟士卒,多有带伤,或绝望或惊慌地看着城外蜂拥而至的清军。
“他娘的,真是一天都不安生!”王得仁一掌拍在血迹犹存的垛口处,却不小心震到了胳膊上的伤口,疼得龇牙咧嘴,狠狠地朝城外吐了口唾沫。
在他身旁不远处,同样甲胄齐全的金声桓柱着一把长柄大刀,看着城外,面沉如水。
今日是八月十三,自六月底清军对南昌完成合围以来,至今已有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清军的大规模攻城不下二十次,有好几次几乎都险些破城。
已毫无退路的金声桓和王得仁也是破釜沉舟,几乎每战都是以身作则、亲临阵前,这才稳住了军心,守住了城池。
但接下来还能再守多久?
城中的粮草有限,用一天就少一点,总会有穷尽之日。
军心虽尚能维持,但在这持续不断地猛攻下,恐怕也迟早有彻底崩溃的那一天。
至于其它的办法,金声桓不是没想过。
曾试图主动出城迎击清军、往别处突围,但多次尝试都是大败而归,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也曾多次派出信使,往各处求救。从最近的赣州、南安到西边的长沙、衡州,甚至最南边的广州,都派过信使前往。但直到今天,却一个援兵的影子都没有出现。
虽然之前也曾有消息传来,隆武帝已下诏调湖广镇兵马来救援南昌,但谁也敢保证他们不会像郝永忠、张先壁一样远远地作壁上观。
难道就真的要命丧此地?金声桓心中充满了不甘。
就在数月前,他还在攻城略地、挥斥当遒,千里江山任其指点。那时候他又何曾想过自己会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所谓的大明朝廷竟是这样一个图有其表的空架子。如果说围城之初,他对大明朝廷还有点指望的话,那现在无疑就是彻底的失望了。
什么大明、什么道统、什么汉家衣冠汉家发,都去他*的吧。到了今天这一步,这些东西在金声桓眼里跟狗屁也没什么区别了,他之所以还死战到底,仅仅是因为他很清楚城破之后等待自己和家人的将是什么。
城外,清军爆发出一阵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有满语蒙语,也有汉语。站在城头能听个大概,其大意无非就是城破之后屠城多少多少日、财帛妇女尽归有功之臣之类的。
“老王,你说,庞疯子会来救南昌吗?”金声桓面无表情地朝城外看了一会儿,转头朝王得仁问道。
“庞疯子?”王得仁迟疑了片刻,有些不确定地说,“去年王光恩两兄弟在襄阳反清被围,他倒是也去救了。如今又有天子下诏,他应当不会不来。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等在两年前曾与他在吉安血战过,两边都死了不少人,他会不会为这事记仇?再说,就算他来了,又能不能真的击退鞑子?就算最后真的击退鞑子,解了南昌的围,到那个时候,这兵马、这城池还会是咱们的吗?”
金声桓默不作声。
王得仁说的似乎也没错。远的不提,王光泰、郑四维的例子可就摆在那儿。兵马虽表面上保留,但已全部改编,他们个人恐怕早已指挥不动。官位爵位虽然还有,权力却已大大缩水,和闲人无异。
最后真要落得这么个结果,那当初又何必要孤注一掷反清归明,留在满清那边踏踏实实地当官不就成了?
可眼下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南昌城破,则抄家灭族。若南昌围解,或许不再有之前的权势,至少自己的脑袋和全家人的脑袋是可以保住了。
两者相害取其轻。到了今天这一步,尽管前途难料,金声桓也只能寄希望于援军及时赶到、解了这南昌之围。至于以后的事情,得先把命保住才有机会去想。
城外清军阵中,鼓声大作,攻城在即。看那旗号,正黄旗满洲固山额真谭泰、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何洛会仍如往常一样亲临阵前。
王得仁看得分明,再次大骂:“这俩驴日的瓜怂,当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要是城里有红衣大炮,非得先轰了这两个怂货,看看到底是谁要谁的命!”
金声桓挥了挥手:“快去准备吧,先把城池守住,再想其他的。”
王得仁领命而去。
城头的官牟士卒一片忙碌。和金声桓一样,他们也都清楚一旦城破、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虽难免惊慌,却也毫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
血战即将再次拉开序幕,金声桓看了一眼西南方向,神情复杂。
…………
南昌城下,清军攻城不止。
吉安城中,刘武元也已接连得到南边的警讯。
今年五六月间,谭泰、何洛会率领的南征清军主力进入江西,金声桓、王得仁仓惶撤回南昌,吉安之围也得以解除。
固守吉安数月,一直坚持到南征清军到来,刘武元、胡有升无疑是为清廷守土的大功臣。谭泰、何洛会率军进入江西之后,也派人前来表示,等拿下了南昌一定向清廷如实禀明两人的功绩。同时,给两人下达了新任务:继续坚守吉安,阻止赣州郝永忠以及其他各路明军救援南昌。
死里逃生又立下大功,前程一片光明。刘武元和胡有升可谓意气风发。
只可惜好景不长,安稳的日子才过了没多久,危险的气息便再度降临。
就在一天前,刘武元得到南边的探马回报:明军庞岳部数万大军抵达南安,会和了张先壁部之后已向赣州进发,估计不日便能北上直抵吉安。
若是换了他人领兵前来,刘武元还真不大放在眼里,本就是辽东明军出身的他对明军徒有其表的虚弱本质可谓再清楚不过。这种兵马来得再多又有何用?
但这一次,仅仅是“湖广镇”、“庞岳”两个词便让他如临大敌,不敢再有丝毫懈怠,紧急召集麾下诸将商议对策。(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兵临(二)
明军援兵即将到来,而且领兵的还是庞岳。这个消息对于已经准备坐等清廷封赏的刘武元、胡有升等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湖广镇的赫赫恶名,就算是远在京师的多尔衮也是多有耳闻,更不要说曾与之面对面交过手的他们。
不仅是刘武元、胡有升,各级官牟士卒也是没来由地一阵心慌。想想尚可喜和沈志祥是怎么死的?吉安城里可没人会觉得自己能比这两位仁兄更厉害。
军议刚一召开,恐慌的气息便弥漫了整个大厅。
看着慌里慌张、议论纷纷的部下们,刘武元恍惚间竟有了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辽东。那时候,他还在辽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