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护王爷!”格什哈统领大喝一声,亲自带人迎了上去。

    刺耳的呐喊声中,已经微醉的尚可喜嘴角抖出了一丝怪异的微笑。伴着飘忽与朦胧,多年的往事如同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包括那首在他心灵深处封存已久的战歌。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尽……哈哈哈……”哼到此处,尚可喜一阵惨笑,“毛帅啊毛帅,等见了面,我该如何与你说呢?”

    一声轻微的闷响,已经空空如也的酒囊跌落在尘埃里。(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庞慕远一厥名王,隆武帝喜闻捷讯

    还有十几天就要过春节了,隆武三年即将落下帷幕。作为天子行在驻地的衡州城,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年初有清军大举南下、甚至还包围了衡州,但最终还是被击退,危机得以化解。随后又有庞岳率军收复广东,生擒并寸磔李成栋、佟养甲,令天下震动、人心鼓舞。再就是隆武帝统筹调度,任用贤能,恢复对两广的治理,增加税源等等,也使得朝廷的运转逐步走上正轨。

    虽然依旧存在着种种缺憾,但总体而言,这一年里还是喜胜于忧。

    行宫中,隆武帝像往常一样,早早地便起了身,离开寝殿来到了御书房。这里是他平常会见大臣、批阅奏章的主要地点,由于国难当头却是格外地简陋,屋角点起的火盆也难以完全驱走阵阵袭来的寒意。

    隆武帝的贴身内侍名叫赵喜,早年在唐王府的时候便一直服侍左右,忠心耿耿,也深得信任。此时见正在专心批阅奏章的隆武帝身子有些发抖,赵喜赶紧拿来大氅给他披上。静静地等待着隆武帝批完了一本奏折之后,赵喜终于忍不住开了口:“皇爷,是不是趁着年前让内务府把这御书房给修缮一下?哪怕再添置些取暖御寒物什也好。要不然,这天是越来越冷了,皇爷天天待在这,可别因严寒伤了龙体。”

    隆武帝咳嗽了一声,摇了摇头:“不必了,不透风不漏雨的。又何必耗费银钱?如今前方将士风餐露宿,无数百姓颠沛流离。朕又岂能心安理得地谋求自身享受?”说完又是一连串剧烈的咳嗽。

    赵喜赶紧上前,替隆武帝拍了拍背。看着当今天子身上的土布龙袍,感到一阵心酸。身为一国之君却节俭至此,比之当年的烈皇也不惶多让了吧。

    过了一会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未见其人,便闻其兴奋之声:“皇爷,大捷!大捷啊!”

    紧接着,一个身影冲了进来,却不料走得太急,被门槛一绊。摔了个结结实实。。

    “哟,马公公,您可当心着点!”赵喜连忙上前扶起这人。这个有些冒失的闯入者正是司礼监禀笔太监马文乾。

    马文乾摔了一跤也浑不在意,飞快地拾起散落在地的塘报、奏折等,三步并做两步送到龙案前,脸上依旧是掩饰不住的兴奋:“皇爷,刚传回的消息。此番北征,我军大捷!定武侯率军全歼清虏两万余,阵斩伪智顺王尚可喜、伪续顺公沈志祥以下伪总兵、副将等多名。荆州已宣告光复!”

    “你说什么?”隆武帝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是在怀疑自己听错了,随后还没等马文乾重复一遍,便迫不及待地拿过塘报看了起来。仔细地阅读了两遍之后。终于朗声大笑:“好!好!朕就知道,庞爱卿素来知兵,绝不会辜负朕的期望。如今果不其然呐!阵斩伪王。歼敌数万并收复重镇,我朝已多少年没有过这等大捷了?朕有这等良将。何愁祖业不兴、河山不复!”

    隆武帝难得如此高兴,赵喜脸上也挂满了笑容。连连欠身道:“奴婢谨为陛下贺!谨为大明贺!”

    马文乾也是连连点头,笑道:“此番大捷,既有赖于前方将士忠勇敢战,亦有赖于圣上洪福!”

    隆武帝笑着摆了摆手:“不说这些了,你速去请元辅还有众位阁臣入宫,商议相关事宜。庞爱卿又立大功,朕可不能毫无表示!”

    “奴婢领旨!”

    马文乾匆匆离开之后,隆武帝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将塘报又看了一遍。看着每一条斩获,甚至每一个歼敌数字,心中都感到无比的慰藉。对于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明而言,这样的大捷显得是那么的振奋人心。

    喜悦之余,隆武帝也有些感慨,自己虽为天子,但由于种种原因,为此次北征所做的事却是相当有限,甚至连大军所需粮草也未能拨付,仅仅是给了一个出师的名分而已。可即便如此,庞岳依旧毫无怨言地率军北上,不仅解了襄阳之围,还打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捷,解除了湖北清军对常德、长沙等地长期以来的威胁。有这等忠臣良将在,实乃大明之福。

    思绪掠过当前之事,隆武帝不禁又想起了两年前,庞岳与王东日都是拥戴他正位九五的功臣之一,堪称两大武勋。如今,这两人的地位、实力早已非当初所能相比,均受封侯爵,帐下拥兵数万。一个率军镇守湘北,守护着朝廷的北大门,一个率军驻守广东,以拒福建之敌。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这两人的存在,大明才得以保住湖南与广东,局势才不至于进一步糜烂。

    然而每一位君王,对手握重兵的大将的提防都是无可避免的,不管大将曾经对自己是多么忠心。隆武帝自然也不能免俗,当初赋予王东日与庞岳近乎相同的地位和权力,就有着制衡的因素考虑在内。后来得知庞、王两人心生嫌隙,他甚至还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可如今,庞岳再立大功,其声名威望必将随之高涨,这也就意味着之前的平衡局面将发生一些变化。

    虽说到目前为止,庞岳无论是在言行还是实际作为上,都无处不体现着忠诚,可一位声威过盛的统帅、一支过于庞大强悍的大军,终究会让为君者在欣慰之余又感到些许隐忧。

    思虑至此,隆武帝在经过最初的喜悦之后,内心中竟也升起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

    唉!我这是怎么了?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隆武帝想起刚才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不禁又自嘲地笑了笑。难道自己也终究会像某些昏君一样,免不了对忠臣良将的猜忌了吗?这可是为君者的大忌。至少在当今这生死存亡之际是如此。并且也违背了自己登基时的初衷。

    作为曾经的一名远藩宗室,一位在登基前历经磨难的君王。隆武帝对与他有着相似境遇的汉光武天子极为尊崇,对其光复大汉的辉煌历程也进行过多次深思。当初。汉光武天子可谓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所面临的局势比之当今甚至更为险恶,可最终却还是复兴了汉室、延续了大汉的国祚。并且,云台二十八将皆得善终。

    想了一阵,隆武帝最终还是释然了,若是自己真能有汉光武天子的心胸和气魄,又何愁庞岳不会成为中兴大明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驱逐了心中的杂念之后,他重新回到龙案前坐下,拿起了笔。

    …………

    岳州

    庞岳胜利班师至此。休整了两日之后,李过所率的东路军也返回了此地。较之西路军的大胜,李过却是感到极为遗憾。

    按照计划,本来李过也应当配合岳州上演的好戏,先故意撤军南返,然后在中途秘密遣一支精兵北上设伏。若是罗绣锦果真应了尚可喜之邀,往西去夹击已“粮草不继、人心惶惶”的庞岳本部,则潜下的这支伏兵正好可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罗绣锦在相信了“岳州之变”后。出于种种考虑,也的确做出了这一选择。他留下了魏守职、余世忠等人守城,自己则亲率督标营总兵贺云、武昌总兵张国柱二部乘船沿汉水向荆州进发。其时,李过派出的伏兵也已抵达小别山一带。就等着罗绣锦上钩。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不知出了什么纰漏,罗绣锦竟提前察觉到了危险。赶紧回撤。伏击之事也遂告落空。

    虽说预想的两面开花最终变成了西面的一枝独秀,拿下尚可喜却跑了罗绣锦。但庞岳还是感到满足了。毕竟就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来看,能拿下荆州已属意外收获。再去攻占许昌也不一定消化得了,反而会更加刺激满清虏廷,加快其报复的步伐。

    即便从东路忠贞营自身来看,也并不吃亏,没打下武昌,却将周围府县的大户都搜刮了一遍,发了笔不小的横财。别的不说,至少未来大半年的给养是有着落了,也算是满载而归。

    尽管离春节只剩下了十几天,庞岳倒也不急着赶回辰州过年,因为在岳州还有几件事需要先行解决。

    首先是俘虏的处理。荆州一战中抓获的清军俘虏,除去当场斩杀的把总以上军官以及各清将的亲兵和少数八旗死硬分子以外,还有六七千人,都被押送到了岳州。若要留用的话,当如何分配、编组,应当尽快有个具体方案。

    其次是投诚的郑四维部的去处。若是可能,庞岳当然不介意将之收编成湖广镇的二线部队。但这事不仅要有郑四维的归心,也需要隆武帝的旨意,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反而会留下隐患。

    再就是岳州、荆州的归属问题。至于岳州,庞岳是当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毕竟此地乃湘北门户,又毗邻洞庭湖,水、旱路四通八达,域优势明显,不可轻易与人。而新近收复的荆州,庞岳则不介意留给忠贞营驻守,并且在南返之前已经交给了高一功暂管。但最终的归属,还得等李过、袁宗第等忠贞营的其余各将拿了主意才行。因为荆州府虽然富庶,但将来也必将会首先面临南下清军的兵锋,忠贞营敢不敢要也是个问题。

    就在庞岳谋划着最佳解决方案的时候,又一支兵马南下来到了岳州。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襄阳起事,城破后又突围而去的王光泰。

    襄阳城破之时,由于庞岳已率军进逼荆州,围城的清军主力无暇再去追剿王部残军,而是大部南下,王光泰这才逃过了一劫。本来,王光泰是准备继续向西,前往川、鄂交界的虁东地区休整,后来听说庞岳在荆州大败尚可喜、全歼其军,便又动起了南下的心思。

    当接到王光泰的使者送来的联络书信时,庞岳已在南返途中,当即对王光泰有意南归表示欢迎。并也写了一封书信交由使者带回。

    得到庞岳的许可,王光泰终于松了一口气。虁东虽然地势险要。却是比不得湖南富庶,更何况如今大明正在用人之际。南下显然发展前景更大。带着这样一种想法,王光泰便整顿残军南下,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在岳州追上了庞岳。

    得知王光泰到来,庞岳特意放下了手头的事情,接见了他。

    初见庞岳,王光泰心中有些紧张,一来是因为庞岳“恶名远扬”,二来是因为他自己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两千残兵败将,实力大损。心中更缺底气。

    看着王光泰的窘相,庞岳倒是不以为意,热情地迎了上去:“王将军别来无恙?万寿桥一别,咱们可又有好些日子没见了!”

    听庞岳提起万寿桥,王光泰更是汗颜:“庞帅恕罪!当初家兄与罪将也是一时糊涂,误入鞑虏阵营,才做出了那助纣为虐的恶行。至今想起,追悔莫及。若是得罪了庞帅,也斗胆恳请庞帅海涵!”

    “王将军多虑了。我并无那层意思。”和善地请王光泰落座之后,庞岳笑容稍敛,略为严肃地感叹道,“更何况。王将军在襄阳的义举早已说明了一切。将军之赤胆忠心,任何人,包括我庞某都无可指谪。至于先前之事。都已过去,将军不必耿耿于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敢,不敢。”王光泰连声道。“庞帅虚怀若谷,不计前嫌,罪将实在感激,也着实羞愧。”

    对于庞岳的客套之语,王光泰倒不置于完全当真,只是经过了几句交谈,当初的那点紧张却是改善了不少。

    融洽了气氛之后,庞岳又极为耐心地与王光泰寒暄了一番,所谈的多为其部众的现状,所缺何物,这一路来的艰辛等等。眼看着时候差不多了,才提出了第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时在信中,我便已明确表示,王将军有意南归,我是极其赞同且欢迎的。如今朝廷正当用人之际,将军能果断弃暗投明,自是再好不过。只是不知将军对自己,以及麾下将士将来的去往可有何具体打算?将军但说无妨,这样我才好向朝廷、向圣上请下旨意,以满足将军的需求。”

    这番话看似嘘寒温暖,实则暗含另一层意思:既然你到了此地,那你的前程便掌握在了我的手里。我可以为你谋一个好前程,也能够让你一无所获。究竟如何,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王光泰显然也听出了一些,回答的时候很是谨慎:“罪将已无其它奢求,只求今后能为大明效力,将功折罪,能有一席之地安置那些跟随罪将出生入死的将士们。”

    王光泰把话说得同样隐晦,也的确没有过多奢求,所求的不过是官和地盘而已。

    这一回答倒也没有出乎庞岳的意料,于是点了点头,微笑道:“王将军襄阳举义,居功至伟,这点要求当然不过分。”

    随后故意沉思片刻,继续道:“只是湖南之地虽算不上狭窄,镇守之人却不在少数,像那常德马军门、武冈刘军门,攸县黄军门等,都各自镇守一地,均有自己的部众、家属需要供养,对将军怕是做不到慷慨相让。而长沙的何督宪则一向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对将军的误解恐怕也一时难以消除。至于两广,形势与湖南也大抵相同。不过,将军既已反正归来,便是我之袍泽手足。将军之事,我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嗯……容我想想。”

    王光泰好歹也是混迹沙场和官场多年的老油子,怎会听不出庞岳话中的深意?说实话,他倒是不介意受庞岳的节制,不然也不会轻易率部南下。作为武将,他也习惯于强者为尊的法则,庞岳既然能拿下尚可喜、沈志祥的人头,自然也就有节制他王光泰的实力。

    只是,王光泰也有自己的底线,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若是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可不会心甘情愿地听谁使唤。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脱离满清阵营,在襄阳起事。这时,他已暗暗地打定了主意,若是庞岳开出的价码够高,那自然一切都好说。如若不然,就恕不奉陪了,他身边虽只剩下了两千人马,却都是跟随他多年的百战精锐,到哪里不能大有作为?

    话虽这么说,可是看着沉思中的庞岳,王光泰多少还是有些发怵。他不清楚,此时庞岳究竟是真的在想办法,还是故意在等着他表态。如果是后者,自己迟迟不开口怕是免不了惹怒这尊杀神,到时候的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王光泰越想越觉得后怕,此时他甚至已经有点后悔自己亲自进城。他娘的,早知道就先派个人来谈好了再说。

    就在王光泰犹豫着要不要表态时,庞岳终于开口道:“不知王将军觉得岳州之地如何?”

    “岳州?”王光泰大吃一惊,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湖广镇慷慨让城,忠贞营紧急蹉商

    “没错,就是岳州。”庞岳道,“若是王将军愿意,我可以恳请天子下诏,由将军率本部人马镇守岳州。但王将军可要想好了,此地虽尚算富庶,可终归是位处湘北,他日鞑子再度南下时必将首当其冲,故镇守之则也是不轻。”

    听庞岳这么一说,王光泰心中大喜,几乎找不出不愿意的理由。岳州可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之前的战火也都仅局限于府治左近,并未波及到治下各县。这样一块富庶之地,实在是休养生息的绝佳去处。至于庞岳所说的弊端,也的确存在,不过王光泰却并不在乎。鞑子再次南下还不知要等到何时,而他目前首先要解决的却是麾下人马的休养生息问题。更何况,真到了那时,自己也不是没长脚。

    “庞帅此话当真?”

    庞岳呵呵一笑:“难道我以前常与王将军开玩笑吗?”

    王光泰这才放下了心,站起来连声道:“庞帅的慷慨大义,罪将感激不尽,岂有不愿之理?罪将在此,代麾下的将士们谢过庞帅!”

    庞岳摆摆手:“王将军不必客气!对忠心为国的将士们尽力帮扶,也是我历来的原则之一。说起来,岳州虽是由我镇收复,可盯着这块地方的人却不在少数。将此地交于将军镇守,我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小。”

    说到这,庞岳又加重了语气:“但只要王将军诚心南归,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尽力扶持。并可以保证将军的本部人马不被拆散。损失的兵员、甲胄军械、粮草给养等也会一一补全。此外,对将军并及将军麾下各位有功之人。朝廷也必定另有封赏。”

    到了这一步,王光泰也知道自己必须要表态了。庞岳开出的条件也算的上优厚。至少比满清那边要强一些。就冲这一点,他觉得至少现在没有必要去抵触,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先渡过眼前的难关方为重点。

    又斟酌了一番,王光泰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庞帅的恩义,罪将以及麾下将士没齿难忘。若是庞帅不嫌弃,我等今后便唯庞帅之命是从。”

    庞岳心头大石落地,笑着示意王光泰坐下:“王将军话不必如此说。既然反正归来,便要安心做大明忠臣,一切当唯圣上旨意是从才对!”

    至于王光泰心中可能有的小算盘,庞岳当然也能猜到,不过却并不担心。打个不怎么恰的比方,只要王光泰上了船,以后的事就由不得他了。

    王光泰表态归顺之后,庞岳也没有食言,当天就拨了第一批铠甲军械过去。并保证等俘虏甄别完毕,再给他补充三千兵员。

    庞岳对王光泰部的态度也很快影响到了郑四维。本来,郑四维还想着待价而沽,之前都是含糊其辞。想等着庞岳主动开个高价。直到得知了王光泰的待遇,他才如梦方醒,王光泰好歹是在襄阳举旗反正的。都主动去投靠了,自己一个临阵倒戈之人反而想着待价而沽。简直是不知死活。

    不能再等下去了,郑四维下定决心之后。当晚便有样学样。

    郑、王两部的问题算是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忠贞营内部则在进行着一场议论,所议论的正是庞岳主动让出荆州一事。

    平白无故得到一府之地,虽然看上去并不吃亏,但其中的弊端也是明摆着的。相对于岳州,荆州位处更北,在湖北尚未完全光复的情况下可谓是孤悬敌境,东有武昌、北有襄阳。尽管南面与岳州府接壤,可一旦爆发战事,与南边的通道极容易被优势清军切断。

    因此,李过刚阐述完毕,前大顺载侯、绰号“党麻子”的党守素便抢先表了态:“依我看,这荆州咱可不能要,天上可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庞慕远平白无故地把荆州让给咱们,用意还不够明显吗?他就是想让咱们替他看着北大门,鞑子要是再度南下,也有咱们在前面顶着!对他来说,当然很划算,可对咱们来讲这就是赔本的买卖,犯不上为了一块地去给他当挡箭牌!”

    党守素的话很快得到了一些将领的共鸣,纷纷附和。

    “载侯说得对,荆州虽然算个好地方,可终究两面都是鞑子的地盘。现在还好说,等他日鞑子再大举南下,咱们的处境可就艰难了!”

    “就是,庞帅也就罢了。咱们凭什么要替何腾蛟那个老混账守着北大门?”

    “咱们现在进驻倒是容易,一旦他日被鞑子以优势兵力围住,有谁能来助咱们一臂之力?”

    “与其让荆州,还不如将岳州让给咱们!”

    绵侯袁宗第为人要沉稳些,听了一会儿,开口劝道:“诸位都稍安勿躁,庞帅肯出让荆州,未必就是恶意。毕竟打下荆州,湖广镇出力最多,他就是不让也合情合理。如今既然肯相让,就已经强过了许多朝廷大员。至于他究竟是为何目的,咱们可以暂且不论,有弊端自然也在所难免,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弄清楚一点,咱们若是接收了荆州府,对自身的生存发展能有何益处?利是否能大于弊?”

    “汉举说得没错,”刘体纯道,“我在这再说说另一件事。云南的形势想必大家都已知晓,想当初,和咱们大顺比起来,张献忠算得了什么?更不要说他的几个干儿子。可如今就是在那几个小子的率领下,西营已走出了困境,并且日益地兵强马壮。和他们相比,咱们倒成了叫花子。这是为何?无非是因为他们打下了自己的地盘,有了充足的兵员、粮草来源,而咱们却是长期地漂泊无定,好不容易有了一小块落脚之地还是个鸟不生蛋的穷地方。长久地待在那里,咱们还能有何发展可言?而现在就有个机会摆在咱们眼前,还是不应轻易错过。至于危险。当年刀山火海都过来了,还在乎这么一丁点?”

    袁宗第是原大顺右营制将军。刘体纯则是目前忠贞营内兵马最多的将领之一,都有着较高的威信。经他们这么一说。现场的抵触情绪总算消退了一些,不过依旧有人持怀疑态度。

    “就算咱们冒得了这份险,那老营的老弱妇孺又该如何安置?总不能让他们也跟着一块儿上刀山下火海吧?”

    “还是那句话,一旦咱们进驻荆州,将来鞑子再度南下,咱们是否能守住?要是受不住又有谁能出手相帮?造成的伤亡该算谁的?”

    这时,沉默了很久的李过终于开口了:“要说危险,哪里都有危险,哪里都不安全。难道我们躲得远一些。鞑子就永远不会来找我们的麻烦了吗?一味地趋利避害,可不是咱们老八队的作风。就如刚才二虎所说,当年咱们遭遇的险境比之现在又当如何?还不都是挺了过来。至于为他人守户、替他人挡箭什么的,目前咱们也没有余暇去顾及这些,最为首要的还是如何掌握住每一个壮大实力的机会。不然,难道在座的老兄弟们就甘愿在九溪卫窝窝囊囊地度过余生?至于老营的安置,庞帅也已表示,让出荆州之后,九溪卫依旧会留给咱们。”

    说到底。忠贞营内部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毕竟还占据着主流,经过了又一番讨论之后,反对的声音终于平息了下去。

    确定了大方针,随后的议论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利益划分的阶段。到时候谁留守九溪卫保护老营。去了荆州府谁负责镇守这一县,谁驻守那一县,都得先确定好才行。

    当牵涉到了自身的利益之时。众人的态度立刻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和出乎意料的热切,谁也不愿多让。甚至都快吵了起来。李过与袁宗第等元老费了好大劲才总算维持住了局面。

    看着眼前有些混乱的一幕,李过不禁怀念起叔父李自成在世之时。那时候大顺军内部虽然也有分歧。但至少还能做到号令一致。而如今,自己则顶多算个盟主而已,很多时候也只能起到调解劝和的作用。若长此以往,大顺仅存的这点血脉最终会走向何处还真是不好说。一想到这,李过心头便犹如压了一块巨石。

    忠贞营最终还是接受了进驻了荆州的建议,得知这一消息,庞岳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有些轻松地对陈英笑道:“果然不出先生所料,兴国侯终究还是收下了荆州。如此一来,我镇无需再分兵前去驻守,而忠贞营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余地,这岂不正是我们常说的两全其美?”

    陈英也心知肚明地笑了笑:“进驻荆州的弊端,兴国侯想必也不难看出。但对眼下的忠贞营而言,最为首要的还是尽快得到一块相对富庶之地以扩充实力。尤其是在得知了当年远不如他们的西营余部的境遇之后,这一愿望必定会更为强烈。只要仔细地权衡利弊,兴国侯又怎会拒绝大帅的……一番美意?”

    听出了弦外之音的庞岳顿时大笑。

    “不过,大帅又如何能保证天子会下诏准许忠贞营进驻?须知,若无圣旨,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当今天子圣明,不会不通情理。再者,到时候木已成舟,难道天子还能特意下诏让忠贞营离开?让他们离开或许不难,可到时候又有谁敢去接防?”

    这等委婉的大逆不道之语显然还不足以令陈英感到惊讶,听完之后,他那对细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那是一种遇到知己时才会有的会心喜悦。过了一会儿又意味深长地笑道:“可大帅就不怕忠贞营会借此机会发展壮大?如今忠贞营虽然已服从朝廷节制,可终究是硕军余部,他日东山再起之时,说不定对大明就是个威胁,便如今日之西营。换做其他武将或地方大员,对此恐怕早就避之不及,唯有大帅却从不在意,反而一直在接济他们。”

    庞岳并不直接回答,而是笑着反问道:“那先生以为,我这么做究竟是图什么呢?”

    陈英目光炯炯,心中显然已有了答案。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仅仅一笑了之。

    三天后。隆武帝的旨意送到了衡州,圣旨里对此次荆州大捷尽皆赞赏之词。晋升庞岳为右都督府都督,授正一品特进荣禄大夫,赏金银锦缎若干,并让庞岳尽快奉上有功者名单以便另行封赏。

    对这个结果,庞岳早有预料,不过对这正一品的右都督、特进荣禄大夫,他暂时并不打算接受。招待了宣旨的中使之后,特意在回复的奏折里进行了解释,并将最近几件准备上报的事一并加上。大意如下:

    臣出身于微末之中。蹑足于行伍之间,以一军中偏禆而能有今日,全赖陛下赏识与提携。每念及皇恩浩荡,臣深感虽肝脑涂地而不能报之万一。此前奉诏北征,乃攘除鞑虏、解救黎民于倒悬之义举,亦是微臣忠君报国之职分,虽赖陛下洪福得胜归来,又怎敢妄自贪功?今承蒙陛下赞誉,微臣并及麾下数万将士已是无上荣幸。至于右都督一职。特进荣禄大夫之勋位,臣却是受之有愧,故而斗胆恳请陛下再行斟酌。

    若要论功,数万北征将士尽皆英勇敢战。建功者甚众,其中尤以臣麾下张、石、卢、崔四将为甚。另有兴国侯、郧阳侯等统御之忠贞营,虽为闯营余脉。但自归附以来,尚算恭顺。此番北征更是出力甚多。新近归附之王光泰、郑四维二将,虽曾误入歧途。但既已反正归来,也算勇气可嘉。朝廷亦可酌情封赏、重用。

    此外,荆州之战虽是我军大捷,其中缺憾瑕疵亦不可等闲视之。臣自领兵南归以来,有几句话如梗在喉,不得不言。若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微臣以为,伪清虏廷虽为化外生番勾结汉奸败类而成,横征暴敛、戮我人民,与禽兽无异,可终究自成一体、法度严明,伪官伪将各安其位,违天道而不失如臂使指也。反观我朝,兵将虽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