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历过大半夜的厮杀,两营明军大部分将士都已精疲力竭。因此,在得到休息的命令之后,很多人都是直接往地上一躺便打起了呼噜。只有部分伤势较重的伤员在不停地发出呻吟。

    看到伤员们大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只能简单地用沾了盐水的纱布把伤口裹一下,庞岳暗暗地叹了口气。看来,以后很必要在军中建立完善的随军郎中制度,不然,伤员们得不到及时的医治,不仅会造成作战兵力的减员,还会大大影响整支队伍的士气。但现在条件有限,庞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伤员们优先住帐篷,增大他们的口粮配给,尽最大可能减小他们的痛苦。不过,就算这样,伤兵们依然被感动地热泪盈眶,当庞岳去帐篷里看望他们的时候,只要是清醒着的人几乎都要挣扎着爬起来给庞岳行礼,但都被客气地制止了。

    忙乎了一个晚上加一个早晨,庞岳感到自己的眼皮也有点沉。看完伤员之后,他也懒得回帐篷,就像个普通士兵一样随便找了块平地躺下,不一会儿便沉沉地睡了过去。在梦中,他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回到了自己的家。家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电视、冰箱、沙发、自己卧室里的那台电脑……父亲、母亲还有妹妹坐在餐桌前等着他,桌上全是他喜欢吃的菜……母亲用略带责备语气问他这些天跑哪儿去了,父亲却没说什么,只是乐呵呵地不断给他夹菜,妹妹则在一边不时地开着他的玩笑……看到眼前的一幕,庞岳想说什么却又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感到鼻子酸酸的。…;

    “大人,大人,醒醒。”一个声音将庞岳从梦中唤醒。庞岳睁开眼睛,看到一身甲胄的马元成之后,发出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看来,以后多半是回不了家了,如今自己已经属于明末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这里没有后世那种的宁静、平和,更多的是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厮杀。但那是在这里,自己却能真实地用手中的长枪为备受苦难的华夏民族做些什么,而不是像后世那样只能在心里生闷气。唉,暂且忘了回家的事吧,在这里,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什么时候了?”庞岳从地上爬起来,伸了个懒腰。

    “回大人的话,已经是午时了。”马元成说道,“将士们正准备吃饭,就等你了。另外,按您的吩咐,等吃完午饭再休息两刻钟便准备开拔。”

    “嗯。”庞岳点点头,“先吃饭吧。说起来,这肚子还真有些饿了”

    吃过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庞岳便下令大军按照原来的计划准备继续开拔。其实,庞岳不是不想让大家多休整些时间,他自己也很累。但没办法,建奴不会等着明军休整完毕再采取行动的。等尼堪押着弘光皇帝回南京之后,建奴便会继续南下,扫平浙江一带的南明残余势力。庞岳清楚地记得,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十一,也就是半个月之后,建奴便会兵临杭州城下。如今离杭州还有几百里地,如果不能尽快赶到,那自己原先拟定的计划就没法实现,而自己和王东日手下这几千人可能将彻底成为孤军。

    眼下还有这么远的未知路程,庞岳也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军心和士气的问题。因此,庞岳决定在正式开拔前对全体官兵面简单地发表一个动员讲话,鼓舞一下士气,稳定一下军心,至于效果,呵呵,先不去想它。总之,事在人为。

    “飞虎营和振威营的将士们!诸位好!”庞岳跳上一处小土坡,朝着眼前已经整装待发的明军将士们大声吼道,“今日,大军开拔在即,庞某在此有些话要对你们说!首先,请诸位受庞某一拜!”

    说完,庞岳朝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明军将士深深一揖。这一举动,令将士们哗然不已,军官们赶紧小声地喝令手下的士卒肃静。

    “不要见怪,诸位当得此礼!”庞岳说道,“如今,国难当头,大明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而你们!——并未像某些贪生怕死之辈那样背弃祖宗!你们依然能英勇地与建奴作战,不管建奴多么猖狂、多么凶残,你们都全无畏惧!昨晚,我甚至看到有很多士卒在多处负伤的情形下仍然死死地抓住建奴不放,直到身边的袍泽将建奴杀死!当时庞某就感叹,这才是我大明的军魂!这才是我华夏的好儿郎!诸位!——都是好样的!能够与诸位一起作战,庞某荣幸至极!”

    下面一片肃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地听着。庞岳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我相信,在场的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想打仗!我也一样!我也想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过些舒坦日子!但是!——建奴却不这么想!那群畜生,既不想自己种地打粮又想衣食无忧!自打万历年间便开始在辽东兴风作浪,烧杀抢掠,屠戮汉人!崇祯年间更是多次入关抢掠,把我大明多少锦绣河山变成废墟!让我多少华夏子民妻离子散!可当初我大明又是怎样对待建奴的?大明强盛之时,并没有去他们的部落抢他们的牛羊,烧他们的房子!也没有强迫他们蓄发易服,改汉制衣冠!反而给他们授予官职,给他们吃穿!就连那奴酋野猪皮,当初也拜在李成梁总兵脚下认干爹,当牛做马,恭顺之至!但是,当我大明有难、无力管束他们时,那帮畜生便露出了獠牙,落井下石!如今,还想毁了我汉家河山,把我亿兆子民都变成他们的奴才!在场的诸位,你们可否答应?!”…;

    “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将士们的呐喊一潮盖过一潮。

    庞岳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了下去:“我华夏传统,一向是先礼后兵,但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畜生禽兽,也是从来都不会手软的!当初,匈奴也多次入侵中原,在猖狂了一时之后几乎被汉家铁骑赶尽杀绝,从此在华夏子民的眼前消失!蒙古鞑子更是霸占中原将近百年,但最后还是被我大明太祖高皇帝赶回草原放羊!如今,虽然我大明已到了生死关头,但建奴也并非不战胜!相信昨晚一战,你们也都看到了,建奴除了凶狠一点,也并无他样,一刀砍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的人头照样会落地!因此,只要我们汉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就总有收复山河的那一天!如果你们信得过庞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庞某和王游击会带着你们去联络各路朝廷兵马,共同抗击建奴!那些受了伤的兄弟,庞某将一直保护你们直到你们能康复!只要庞某的脑袋还在脖子上长着,就绝对不会丢一个兄弟!如果你们不想再过这种刀尖舔血的日子,也可以!庞某将发给你们盘缠让你们回家,有没有?!”

    “我等誓死抗击建奴,收复河山!”一个把总率先喊道。很快,呐喊声便如同山呼海啸般爆发而出,“抗击建奴!收复河山!”“抗击建奴!!收复河山!!”……

    一支军队的军魂,主要体现在全体官兵所拥有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对这个集体的认同感。一直没有魂的军队,即便装备精良也只能算是一群乌合之众。现在,虽然士气暂时被调动起来了,但军魂的铸就,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今后在这方面,自己还任重道远!庞岳摸着发痒的喉头,看着浩浩荡荡向前开进的大军,暗自思忖道。

第二十四章 闭门羹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单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布衣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犁,著我战时衿,一呼同胞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建奴不顾身!”

    听着士兵们的歌声,庞岳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几天,每逢休息的时候,他便教大家唱这首歌。如今士兵们虽然还唱的有些吞吞吐吐,但毕竟时间太短,能够唱到这种程度也不错了。庞岳早就有选一支歌作为飞虎营营歌的想法,想来想去,终于选定了后世的这首语言古雅,用典精当的《知识青年从军歌》,并略作修改,改名《华夏男儿从军歌》。这首歌的曲调早已失传,所以庞岳便像后世的某部电视剧里面一样,配上了新四军军歌的曲子。

    “嗯,此曲不错!古朴典雅,气势雄浑,唱来直教人热血澎湃,用于军中定能大大鼓舞士气啊!想不到慕远一介武夫,也能作出此曲,实在是令老夫刮目相看!”朱大典听着山寨版的《知识青年从军歌》,不住地点着头,并扭头朝身边的家丁首领吩咐道,“刘能,你且记下此曲,以后老夫也要时时吟唱。”

    “是,老爷。”

    此时的庞岳倒不知道朱大典听了这首歌之后的感叹,他正在为一件事感到头疼。从荻港出来已经三天了,所携带的干粮和草料都已经消耗大半,得赶紧想办法补充才是,不然的话,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只能去啃树皮草根了。

    “慕远兄弟,在想什么?可是在担忧粮草的问题?”见庞岳心事重重的样子,王东日过来问道。

    “是啊!”庞岳点点头,“方才我专门去问了。干粮、草料都只剩下一天多的份额,就算省着吃也不过两天多一点。可眼下离杭州还有这么远的路,得尽快补充一下才是。”

    “呵呵,慕远兄弟多虑了吧。”王东日笑道,“眼下,这一带的府县还处于大明的治下,我军随便找一处地方补充便是了。难道这还是什么难办之事不成”

    庞岳也笑了:“不知道旭之兄听过前大学士李建泰在崇祯十七年代先帝出征,迎战李自成的故事没有?”

    “听过此事,这个李大学士先是见李自成势大便投降了流寇,后来建奴入关,此公贪生怕死,又投靠了建奴。呵呵,这名声可是不怎么好。”王东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我要说的不是这个。”庞岳摇摇头,“当初,李建泰是领尚方宝剑代天子出征,声势够大了吧?可他率军行至至顺德府广宗县时,想进城歇歇脚、补充点粮草,当地士绅依然闭门不纳。最后,这位李大学士恼羞成怒之下,挥军攻破县城才如愿以偿。想那时,先帝尚在,局势比如今还稳定许多,可地方官府依然视朝廷兵马如贼寇。如今,天子被擒,局势动荡,我等手中也没有李大学士的尚方宝剑和圣上旨意。地方的官府和士绅难道还会轻易放我军进城?”

    听庞岳这么一说,王东日沉默了片刻,但随后便略带愠怒地说道:“要真如慕远兄弟所说,那真是此有此理!我军不惜身家性命,拼死与建奴作战,难道到头来连略作休整、补充一点粮草都要被那帮昏官阻挠?哼,若是他们果真不识时务,拒我军于门外,我们大不了也学一回李大学士好了。”…;

    王东日说出这话,庞岳并没有感到什么奇怪。在明末,军队与地方官府几乎已经势同水火。崇祯年间,明军与流寇作战,地方官府却紧闭城门严守中立的例子屡见不鲜。明军强行攻破州府,殴打地方官的事件更是数不胜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军的军纪普遍较差,一进入地方各州府难免做出祸害百姓的行径。但是说到底,还是一个钱的问题,军队长期领不到军饷,却又要不断地接受作战任务,积怨一深,难免做出出格的举动。

    在后世读过相关史料的庞岳,对明末的这种怪现象深有感触。自打崇祯停收了各种“与民争利、违反祖制”的商税、矿税以及海关税之后,明王朝的财政收入便主要依靠农业税来支撑。这种情况下,若是内外无事且又风调雨顺,这倒也勉强支撑得下去。但不幸的是,明末正撞上小冰河时期,北方连年大旱,且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建奴窥伺。如此一来,明王朝的财政自然是入不敷出了,到后来连军饷也时常拖欠,全国的军队能按时领到军饷的屈指可数。尤其是在崇祯二年,发生过一连串极具黑色幽默的事。那一年,皇太极率后金军及蒙古各部自喜峰口破关而入,崇祯皇帝下令各地调集勤王部队支援京师。可是,朝廷又拿不出足够的军饷,怎么办呢?办法自然是有的!对那些已经赶到了京师近郊的勤王军,兵部在三天之内将他们连调三地,这并不是因为军事上的考虑,而是因为军令规定,部队达到驻地第二天才发饷。堂堂一个中央政府居然要沦落到靠这种伎俩来逃避发饷,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而对那些尚在路上的勤王军,朝廷居然让他们“自行筹饷”,于是来自三边的兵马在半路上便哗变了,很多都成了后来埋葬明王朝的主力军,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

    “旭之兄,这么做可不妥。”庞岳觉得还是有必要劝说王东日几句,“我们是大明的官军,不是土匪山贼。倘若采取此种过激的手段,百姓将怎样看待我们?把兵戈挥向自己的百姓,把战火引向自己的城池,那我们之前面对建奴时的浴血拼杀还有何意义?”

    见王东日心有不甘的样子,似乎又要说什么,庞岳便再又加上了几句:“旭之兄,你的意思我知道。我们为了大明的百姓,在战场与建奴殊死搏杀,确实不应该受到此种对待。但我们也要记住,庐州一带的百姓当初可是为大帅立过生词的。”

    听庞岳说起黄得功,王东日不再说话了,只是叹了口气,把马鞭重重地在空中挥了一下。

    “这只不过是我的估计罢了,眼下一切还未可知,旭之兄也不必太过气愤。也许是我多虑了也说不定。”庞岳微笑道,“对了,旭之兄,前面就快到泾水县了吧?”

    “嗯,还有十里地吧,过了前面的一条江便是。到时候希望那县令大人能识时务才好!”

    *********

    泾水县衙内宅,县令书房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背着手站在窗前,出神地看着被金色阳光所笼罩的后花园,他便是现任泾水知县刘同樾。不过,天气虽不错,刘知县的心情却极其糟糕。

    作为一县父母官,刘同樾最近被一大摊子事压得喘不过气来。县境内几乎每天都有盗匪作乱的事件上报,让人目不暇接。对这种情况,刘同樾也没有多少办法。他手中的力量有限,只能勉强保住县城周围的稳定,至于更远的地方就鞭长莫及了,只能上报宁国府向知府大人请援。但最让他担忧的还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盗匪问题,而是眼下的局势。刘同樾是崇祯十六年底到任的,他到任后不到四个月,李自成便攻破京师,天下震动。去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江南的局势稍缓。可今年,坏消息又开始接连不断地传来,建奴并不像有些传说那样是吴三桂引来为先帝报仇的,他们占据京师之后不仅没有退去,今年反而继续南下。…;

    就在几天前,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到了刘同樾耳朵里:京城已经被建奴攻战,众大臣投降,皇帝出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瘫在椅子里半天没有动弹,彷佛一下子被抽掉了主心骨一般。

    眼下这局势啊……唉!刘同樾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叹息,转过身看着文案上的乌纱帽,双眼充满了复杂的神情。

    “老爷,老爷!”师爷曾域气喘吁吁地跑进了书房。

    “又有什么坏消息?尽管说吧。”刘同樾苦笑了一声,语气中尽是无奈。

    “有…有大军朝着我们泾水县城而来!”曾域焦急地说道,“有不下五千之众!半个时辰前便已到了离泾江不到十里的青石铺!估计现在他们的前锋已经开始过江了!”

    “什么?”刘同樾大吃一惊,赶紧问道,“打着什么旗号?军容如何?”

    “打着庐州镇的旗号,领头的是一员参将。军容有些凌乱,多半是败退下来的兵马。”曾域一五一十地地汇报。

    “庐州镇?这不是靖南侯黄得功的兵马吗?他们也败退下来了?”虽然刘同樾对黄得功部不扰民的传闻有过耳闻,但原籍河南的他对当年明军败兵洗劫自己家乡的一幕依然记忆犹新,这使得他不敢有丝毫放松。

    定了定神,刘同樾朝曾域吩咐道:“这股兵马来历不明,我们还得做好万全准备才是。这样吧,你赶紧派人去传令,即刻关闭所有城门。另外,你亲自去通知马县丞和吴典史,让他们迅速召集乡勇上城防守,并让他们随后到我这儿来一趟。”

    “是,老爷。我这就去。”

    *********

    “城楼上的人听着,我们是大明官军!快些打开城门!”看着紧闭的泾水县城门,王东日的心头不由得一阵火起,冲着城楼上很不客气地喊道。

    果真让我猜中了,这地方官府还敢真给我吃一顿闭门羹!看来,眼下这大明官军的名声确实不咋地啊!一想到这,庞岳不禁摇了摇头。

    城头上,刘同樾向城下做了一个揖,大声说道:“将军勿怪,情况不明,我等不敢开城门。鄙人乃泾水知县刘同樾,不知城下是哪位将军的兵马?”

    哼,这说得倒比做的客气!庞岳双腿一夹马腹,离开队列,向城门方向跑了几步,朝着城楼上一个抱拳:“原来是刘大人!庐州镇参将、和州卫指挥使庞岳在此有礼了!”

第二十五章 抗清义士

    “不敢当啊,庞参将。下官在此有礼了!”刘同樾听到庞岳的话赶紧回礼,“不知贵部到此有何贵干?”

    “贵干谈不上,路过罢了。”庞岳笑道,“我军本来一心赶路,并未想在此停留。只是方才听斥候来报,说这大白天的,泾水县县城的城门却全部关闭。庞某担心贵县遇到了什么麻烦,因此才赶紧率军过来看看。怎么,刘大人,这附近可有敌情啊?”

    此言一出,明军队列里顿时传出一阵窃笑声,连刚才怒气冲冲的王东日都忍俊不禁。

    城头上,刘同樾却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起来:“庞参将…多虑了,鄙县附近…并无敌情。”

    “哦,原来如此啊!”庞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那庞某就放心了。既然没有敌情,那刘大人就把城门打开吧,所有城门全部关闭,百姓出入也不方便。我军还要赶路,就不打扰了!”说完庞岳便勒转马头准备返回队列。

    此刻,刘同樾却是哭笑不得。开城门吧?那万一城外的军队乘机冲进来怎么办?不开吧?人家“大老远地跑来查看泾水县的安危”,自己还把城门关着,在道义上就输了一头了。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刘同樾可是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是因这件事让自己留下恶名那就太不划算了。

    正在刘同樾左右为难的时候,庞岳“无意间”回头一看,见城头上还没动静,连忙把马头勒了回来,疑惑地问道:“嗯?刘大人可是还有什么难事?唉,有事就说吧。只要我庞某做得到的,一定在所不辞。你我同朝为官,刘大人用不着如此客气。”

    我有何难事?只要你庞将军带着你的人马从我面前消失,我就什么难事也没有了!刘同樾在心中暗骂,脸色又红了几分:“下官…下官…”

    “刘大人,别急,慢慢说。”庞岳的脸上尽是“关切”之情,“只要刘大人的事没解决,我军是不会离开的。”

    明军队列中,卢启武和石有亮把头埋在马脖子后面,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张云礼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表情,脸上却已是通红。崔守成也咬紧了嘴唇,嘴角的肌肉不住地跳动着。

    刘同樾几乎要哭了:“庞将军,下官确实没事!”

    “哦,刘大人没事就好。”庞岳正转身的时候,“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一拍脑门:“啊呀,你看我这记性。刘大人,你没事,可我有事得麻烦你啊!”

    “庞参将客气了,如有什么需要下官帮忙的,尽管吩咐。”刘同樾做了一个揖,同时在心里面加了一句:只要你别进城,别要太多的银子。

    “嗯,刘大人真是爽快,那庞某就直说了。我军的粮草已经不够,希望能从贵县补充一些。”见刘同樾似乎又要露出哭丧脸,庞岳笑道:“刘大人不用担心,我们不白拿你们的,直接用银子按市价买,如何?”

    刘同樾松了一口气,既然不是强征那就好办。他朝城下问道:“这个下官得先派人去打听一下,如果有,下自然会优先供给贵军。不知道庞将军要多少啊?”

    庞岳想了一下,说:“不要多了,粮食要个三百石,马料,也要三百石吧。此外,我军还要一些刀伤药。”

    听到这个数目,刘同樾不禁有些发怵,虽然他没亲自做过粮草生意,但也知道,城里各家粮店的存货加起来恐怕都没这么多。不过,他还是小心翼翼地答道:“庞参将稍等,下官这就去问问,看城里的粮草有没有那么多。”说完便走下了城头。…;

    这时,张云礼从后队赶了过来,告诉庞岳,朱大典让他过去。为防路上出现意外,朱大典已经在庞岳的建议下换下了官服躲到了队伍的深处,不再随意露面。

    “朱老大人,召卑职来何事啊?”来到后队之后,庞岳颇为恭敬地朝一身布衣的朱大典问道。

    “啊呀,慕远,你为何如此糊涂啊!”朱大典跺了跺脚,“你们是大明官军,这地方官府有义务给你们提供粮草。哪里还用得着用银子去买?既然那知县如此不通事理,你还同他客气什么?这样吧,老夫看那城墙高不过两丈,你直接挥军攻打,顷刻可下!”

    朱大典当初在太平府城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太平知府以“不辨真伪”为由将弘光皇帝一行挡在城外,结果朱大典赶到之后,与那知府三句话不对付便挥军攻打。攻进去之后,朱大典又叫人捆住了那知府,亲手打了几十鞭子才解气。现在见一个小小的知县也敢在自己面前摆谱,尤其是还牵扯到了银子,朱大典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你不愿攻打,那就交给老夫来办好了!”见庞岳似乎不怎么赞同自己的意见,朱大典又加重了语气,“朱猛,把老夫的官服拿出来!”老头当初在太平府干过相同的事,现在再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庞岳赶紧制止朱猛,又朝朱大典劝道:“朱老大人,万万不可。以我军的实力,攻克此城确实顷刻可下。不过,眼下正是国难当头,我等岂能因如此小事而失去民心?再者,卑职是一介武夫,倒不在意名声,可朱老大人您是国之重臣,可不能因此给那些别有用心之徒留下话柄。”

    “老夫又何尝愿意想多事?只是某些地方官吏实在太过可恶!大明将士在前方与敌厮杀,可那帮浑人却视官军为贼寇,拒之千里之外!真是岂有此理!”听庞岳一说,朱大典的怒气稍退,但嘴上依旧毫不退让。

    庞岳叹了口气,说:“朱老大人,那些人虽然可恶。可话又说回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方士绅对我大明官军的偏见,又岂是三两日形成的?我们庐州镇还好一些,有些官军确实是连流寇都不如,御敌不足却害民有余,害的士绅百姓几乎对所有的官军都不信任了。但这种隔阂也不是短期内能化解得了得,我等还要继续赶路,像这种事还是暂为忍耐吧。”

    不久,刘同樾便回到了城头,给了庞岳明确答复:粮食最多只有一百五十石,马料也只有一百石出头,不过考虑到庞岳的诚意,价格可以优惠。虽然这些粮草只够大军几天之用,但庞岳也没有太过强求,苦笑过后便全部买了下来,花掉了二百多两银子。整个过程,泾水县城的军民防官军如同防贼一样,所有的粮草都用吊篮从城头坠下,生怕城外的官军“乘机攻城”。看到这一幕,庞岳不禁摇了摇头。南明的国势至此,也并非毫无理由,一支被自己的人民提防的军队,又如何能肩负起抵抗外敌的重任呢?

    看见城外的几千明军队形严整、有秩序地绕过泾水县城而去,刘同樾松了一口气,心里头也突然产生了一丝感动。他已经记不得有多久没见过如此通情理的军队了,这些年来亲眼目睹的一幕幕使他几乎无法对大明官军产生信任。然而,今日他却莫名其妙地对自己的举动感到了后悔。…;

    唉,各位,对不住了。如今正值乱世,我这也是迫不得已。你们…一路保重!刘同樾在城头发出了一声长叹。

    *********

    “大人,俺就是不明白!那鸟官不识好歹,你为何还要迁就于他?!依俺看,直接攻进城去,看那鸟官还敢不敢收银子!还敢不敢说粮草不够!”已经离开泾水县城十来里地了,但石有亮依然瞪大了牛眼,喋喋不休。

    “周明…稍安勿躁!”庞岳耐着性子再一次说出了这几个字。

    “大人,可俺就是想不通…”

    “行了!闭嘴!”

    “……”

    “大人,据斥候回报,前方有几个当地士绅带人守在路边,说是要请我们去他们的庄园歇息。”马元成来到庞岳身边禀告。

    嗯?还有这种好事?真是想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啊!庞岳看了看已经擦黑的天空,说道:“也好,带我过去看看吧。”

    “遵命,大人!”

    “对了,他们可曾通报姓名啊?”庞岳随口一问。

    “领头的两人一个叫周源清,另一个叫…哦,叫尹民兴!”

    “周源清?尹民兴?”庞岳在脑海中搜索着这两个人的信息,突然灵光一闪,记忆的火花在那一刻被点燃,“尹民兴?!居然是他?”

    *********

    晚上,泾水县城西的周家庄,火把通明,人声鼎沸,似乎在宴请贵客。

    周家大院正厅中,飞虎营和振威营千总以上的军官齐聚一堂,桌上各色菜肴让人目不暇接,几位当地士绅也在热情的招呼。而朱大典则主动提出隐藏身份,换上布衣和一帮文案书吏坐到了外屋。

    “来,周某敬庞将军一晚!”庄主周清源豪爽地端起面前的一碗酒,一仰头,一饮而尽。

    “周员外客气了,庞某回敬!”庞岳端起面前的酒碗,亦是一饮而尽。

    当时听马元成说起周清源和尹民兴的名字后,庞岳大感意外,周清源他不怎么清楚,但尹民兴他可是知道的。尹民兴,崇祯元年(1528)戊辰进士,先后在宁国县、泾水县担任过知县,后丁忧归里。清军南下之后,寓居泾水县尹民兴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十六日在该县组织义军揭竿而起,失败之后继续在周围府县坚持抗清斗争。隆武帝于福州即位之后,尹民兴担任了隆武朝的监察御史。方才听尹民兴介绍之后,庞岳才知道,尹民兴自从因病辞去弘光朝的职方郎中之后,便流寓到了他曾担任过知县的泾水县,寄居在当地的地主周清源家中。这位周清源是周家庄的庄主,家有良田四千余亩,另在县城有店铺若干,是该县数一数二的大户。在尹民兴担任泾水知县期间,周源清与之结成了莫逆之交,后来见他流寓至此居无定所便邀请他来自己家中居住。

    这个周源清也是个豪爽之人,今天他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