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当国-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今年情况却有点不同,拿出好处来不一定能买通了,大都是直接抓回军营中行军法,开小差做逃兵的惩罚很简单,那就是砍头。

一颗颗脑袋被挂到营栅上去,有心思逃跑的人也都是胆寒,不管愿意不愿意,总归老老实实的当值,不敢再跑。

自然,未必处处都能严格执行军法,可执行军法的地方也有很多,看到那血淋淋的头颅,谁都是心中惊惧,多少有了点约束。

在各处军营中,聪明的人看出了点端倪,且不说每日间开始点检兵马,点检兵马的人中,从了本部的军将头目之外,身边还跟着锦衣卫打扮的校尉。

各处军将如此,副将马栋那边也不放松,马栋来山西这边做参将,如今又是暂代总兵的副将,马家的家兵家将也调拨了七百余人过来,这七百余人可是马栋的家底命根子,以往开战,这些家将亲兵都是珍惜之极,绝不动用,轻易不派到危险的地方,只是带在马栋的身边,但这次也有了变化,也是分成几队,出边关在草原上侦查巡视,到草原上巡视不比在边墙之内,和草原上的鞑虏碰上就是见血要命的厮杀,就会有损失,要放在以往,马栋绝不会这么舍得下血本,这次却很舍得动手了。

孙大英去了京师享福,原来的勇胜伯余家这一系或者破败,或者逃到草原上,大同镇的边将都是以马栋为尊,作为钦差的王通到来,下面的军将未必觉得如何,即便是有军令下达,也可以虚影故事。

但看到马栋也这么不顾惜自家的实力,这么认真办差,身边各处又都派了锦衣卫的校尉盯着,也都不得不认真,或者至少要做个形式出来。

大同镇各营各军都是紧张起来,草原上的消息却更加让大家琢磨不懂,归化城是俺答部大军屯驻之地,如果发起攻势,最近的关口就是杀虎口,如果要有行动,那鞑虏大军就会提前在这边做出布置,可现在大队骑兵活动却飘忽异常,有时候在杀虎口这边,有时候却到东边的拒羌堡,镇羌堡,那边就是大同府城正北的防卫,甚至还会到西边的阳和口和白羊口,那边都已经靠近了宣府的地界。

草原上的消息,大同这边也不是聋子瞎子,也知道那边口口声声的再说什么清剿马贼,但一次就有千余名骑兵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如果松懈了,万一对方借这个机会突入,那就悔之不及了。

十月之后,大同镇派往草原上的侦骑已经和鞑虏清剿马贼的大队发生了接触,但侦骑自知人少,远远看到就是打马狂奔,倒也没有什么损失。

可损失也是出现,远远看到骑兵,又是打马狂奔逃跑,往往会被鞑虏骑兵认为是马贼,还要追击一番,有的被追上,直接射杀,大部分幸运的还是逃进了边墙之中。

那些被射杀的,翻看衣甲,也知道是大明的侦骑,杀了也就杀了,也就扬长而去,但那些没追上跑进边墙内的,却让鞑虏大队骑兵禁不住怀疑,那马贼到底是不是从大明这边出来的。

有了这个怀疑,加上大同这边羸弱窝囊了许多年,鞑虏骑兵也就越靠越近,让大同与草原边界的形势越来越紧张。

不管是北地草原,又或是大同边镇,局势都是越来越紧张,唯一让大同这边心思稍微松下来的是,钦差王大人总督大同之后,他和万历皇帝亲厚,万历皇帝也自然大开方便之门,由王通领衔,联名上奏请援的奏折很快得到了批复,朝廷下旨,令蓟镇兵丁两万、禁军驻天津卫一部前往增援。

九边重镇,最精锐者莫过于蓟镇和辽镇,蓟镇精兵数量经过戚继光这么多年的训练,人数最多,抽调蓟镇兵丁两万前往增援,也是情理之中,而禁军驻天津卫一部,这个天下人都知道是虎威军。

这也是理所应当,钦差王大人正在大同,虎威军是他的老部下,手中有这么一只信得过的力量,做事也顺畅放心。

虎威军方方面面算起来,也有五千余兵马,与蓟镇两万兵加在一起,近三万人的力量,又都是精锐,足以让大同现在的情势稳定下来了。

不过也急不得,眼下是十月下半,蓟镇兵马和虎威军这边开拔,大军行动,千头万绪,最快也要腊月中了。

援军要到腊月中才能到达,不过在此之前,三江商行却从北直隶那边调来了工匠,又在本地开出高昂的工钱募集,大同的私人作坊被三江商行包下了好多,王通既然是钦差,军费军备都是控制在手中,早早的下了军令,开始点检大同的军备,并且将一些不足和急需的物资向民间购买。

若放在以往,这样的命令就是大同各级将佐发财的大好机会,但现在是钦差做主,那就是王大人发财了。

自从十月开始,下面的人也多有诟病,这王大人实在是太吃独食,你说你自己定下从那家买也就罢了,怎么连操办买卖的人都是你自家的奴仆,这等公事,是要大家发财,你不能自己全都吞掉。

话又说回来,打造兵器,能杀人就成,何必那么精工打造,钦差大人请来的差人点检军备,眼睁睁的说那些刀剑不合格,无非是刀柄有些松,矛尖生锈,拿到战场上又不是不能用,那么讲究作甚。

而且王大人公事上认死理,私事上也有许多旁人不明白的地方,比如说前任总兵孙大英的宅邸已经是富丽堂皇,宽敞异常,为何还要再单独找一个宅院,而且还要在那里拍了一百名兵丁看守,而且还要求大同镇的边兵,大同府的差役过去轮班巡查,没什么要紧人进入,不过是带过来的货物,犯得着这般着紧吗?

外面的人怎么想不知道,被派去那边轮流看守的三名王通亲卫,最开始的几天都是睡不着觉,为什么,因为在这个宅院中存了一百二十几万的现银,还有近十万两的黄金,这么大的数目,不要紧看着肯定不行。

七百二十四

万历十一年十一月初,山西各处,从北到南,大同府、太原府、平阳府、潞安府、沁州、泽州、辽州、汾州,各个府州的商人商户都是收到了一份单子。

单子上有各种各样的物资,接到单子的商家都颇为惊愕,因为单子上的货物就是自家中储存的,而且这价钱颇为合理,往往比时价要高五分,或者是高八分,最紧缺热火的货物则是一成。

除却这样的价钱之外,还给了额外的脚钱,让这些店铺商家自己雇佣大车送往大同府,脚钱也由买家支付。

下订单的买家是三江商行、晋和商行和勇胜商行,要是官家来买,大家伙都是心存疑虑,生怕官府强买甚至强抢。

但这几家商行各处都有分号,本钱雄厚,平日里打交道也多,大家知道底细,担心就少了很多,定金一付,很多人就开始雇佣车马,装运货物前往大同。

山西和其他省不一样,他的商业和贸易极为的发达,山西除却和塞外蒙古贸易的传统之外,还有和邻近的陕西贸易,甚至还有去往关外和女真人贸易的传统,更不要说内地江南的商人输送物资去边镇,然后换取盐引的传统了,尽管后来改为了直接出银购买盐引,但这个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各处物资以山西为中转和各处贸易,造成了山西的商业远比其他各省繁荣的现状,秋冬季节,正是和草原上贸易的旺季,以及为腊月年节备货的旺季。

山西冬日封冻,春日开化,年初的时候道路泥泞不堪,通行极为的困难,加上山西和外界的交通没有什么水路,只能是陆路交通,年初通行困难,所以都要在秋冬季节路面坚硬的时候备足了货物。

尽管是贸易旺季,可草原上商队不断的遭劫,商路断绝,货物都只能是压在仓库中,加上为了来年准备的货物,积储的物资更是众多。

粮草、布帛、盐货、铁器用具,样样不缺,这些物资却是战时需要的,单子下达,定金下达,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大同府。

大同府的兵丁作战未必英勇,大部分平日里就是军将的农奴,没办法上阵杀敌,集中起来做些活计却是能的。

大同右卫的南边,几千兵丁紧张忙碌,在这边建起了简易的仓库,还有圈养牲畜的围栏和马厩。

三江商行以及所属各个商行的掌柜伙计都是汇集在此,每有物资到来,都是点检货物,然后分门别类的存放,付给现银。

大同右卫和玉林卫、威远卫的兵丁这边也得到了许多的好处,三江商行这边开出价钱收购柴草木料,需要人做搬运的活计,工钱已经比市面上高了三成还多,这边的兵丁在边境驻守,军饷一年被克扣的剩不下多少,现在有个外快可以赚,何乐而不为。

……

大同镇对俺答部那边的消息了解的很清楚,俺答部那边对大同镇这边的风吹草动了解的更加清楚。

他们自然也知道大同镇在调兵遣将,蒙古在大明也是密探和细作都是众多,京师下旨调拨蓟镇兵马和虎威军来大同镇支援的消息,他们不比大同镇这边知道的晚。

不过僧格都古楞汗和俺答部的贵人们并不担心,在他们看来,大同镇的边兵甚至连草原上的绵羊都不如,商队商户在草原上被抢劫,他们不敢出来管,俺答部派出骑兵清剿,也就是距离边墙近了些,居然就鸡飞狗跳的。

自己不敢打,还从外面调兵过来支援,支援又能如何,还不是窝在边墙的后面,战战兢兢的看着北边。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僧格都古楞汗甚至还给手下的军将下令,让他们在南边清剿马贼的时候,距离边墙更近一些,看看明军做什么反应。

十一月之间,鞑虏骑兵在边墙附近的活动更加频繁,和僧格都古楞汗判断的一样,大明边兵不敢轻动,靠的太近了,就只敢点燃烽火,躲进堡垒之中,那些出现在草原上的大明侦骑,看到鞑虏大队骑兵就急忙逃跑,连那些兔子都不如。

尽管大明的军将兵丁这般的胆怯懦弱,但草原上的马贼却更让人恼火,尽管这样密度的清剿,可马贼们的活动始终没有停下。

活动的频率尽管下降,尽管商队遇袭的事情越来越少,可这些马贼却好像是把眼光投注向了散居在草原上的小部落,有一家被俺答部庇护的小部落半夜被马贼突入,整个部落的男丁都被杀光,财物都被烧光,牲畜们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直接宰杀。

等俺答部的骑兵过来的时候,眼前只有一片废墟,还有那些奄奄一息的妇人和孩童,这样的杀戮比彻底的屠杀还要残酷,因为男丁被杀光,女人和孩童就成了归化城的累赘,而且这些妇孺老弱的恐惧和慌张会传给别人,会让其他人也感觉到,会造成更大的恐慌。

事实上,俺答部的贵人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个小部落的妇孺由三娘子下令,全部被杀死,封锁了消息,但知道消息的一干人,不是愤怒,就是士气极为低落。

鞑虏骑兵在草原上的活动本来有些少了,这件事之后,又是重新频繁了起来,这让刚刚安心点的大同上下,又是紧张许多。

……

十一月中的时候,山西上下开始流传一个消息,说这些货物送到大同之后,卖给三江商行以及一干商行之后,这些商行转手再加三成的价钱,然后卖给大同镇的军兵,据说钦差王通这次带了大笔的银子来山西,有钱的很。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干商人都是恍然大悟,怪不得三江商行这边愿意加半成或者一成的价钱来收购,原来在官府这边有这么大的利润。

赚钱的事情自然不能一家独吞,很多商户这边都是不干了,想要自己和钦差那边打交道,货物能卖个高价,何乐而不为。

不过,这些想要卖高价的商人们却发现,他们的货物除了卖给三江商行以及给他们下订单的商行货栈之外,其余再也没有卖的地方,在大同府大同镇各处,没有任何官府愿意去买他们的货物。

莫说是高出三成五成的价钱,就算是这些商人们把自己的货物按照原来和三江商行定下的价钱,官府都不理不睬,有的商人们一时间周转不及,愿意降价一成两成,官府依旧不理睬。

有些人前头碰了钉子,后头就看到三江商行这边和官府的差役们进行交割,双方谈笑风生。

他们总算是明白,官府只认三江商行那几家,自己巴巴的上门,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将货物按照原来的安排买卖,赚个稳当的利润。

不过他们耽误不起,他们不敢和官府打交道,他们没有太雄厚的资本能周转,却有人能,自十一月二十日起,在各处进入大同府的关隘处,有人比当日三江商行等商行出的价钱再加五分,收购所有的货物。

而且收购货物的关卡这边,除了商行的掌柜伙计之外,还有大同知府衙门的差役在,那边据说是官府收购,这边却直接就有官差出场,而且价钱还高了五分,大家心里都掂量的明白,自然是卖给这家。

黄家商行,在山西可是鼎鼎有名的老字号,财力雄厚,交游广阔,据说不止一任大同知府因为想占黄家商行的便宜而下台,莫说是知府,就算是大同巡抚都有两任倒霉在这个上面,这等事山西官场上的人知道,山西商场的人自然也是明白。

从这十一月二十日起,送往大同右卫左近的物资就少了许多,大部分在朔州那边就被截流了。

商人们不必多跑一段路程,省了车马脚钱,又可以卖个高价,自然是乐意,又知道这黄家商行生意大,信誉足够,居然有不少打了白条的,讲好日后给钱。

既然这黄家商行有这么大的后台,大家心里也有数,虽然大家找到官府不管用,官府只是认三江商行和相关的几家,但黄家商行找上门去,他们就未必不认了,少不得要给几分面子,这又不关自家事,有钱赚就是好的。

……

在大同府城中前任总兵孙大英的府邸,李彪在箱笼中翻出了一套锦衣卫指挥同知的礼服,匆匆忙忙的给王通捧了过去。

“韩刚、沙东宁、李彪……”

王通把自己的礼服整理了下,开口念着亲卫的名字,亲兵们都是排列在堂前,肃然听令,王通看到众人如此紧张的模样,笑着说道:

“你们几个谁杀过人?”

听到王通这么问,听命的亲卫都是一激灵,沙东宁和韩刚则是挺起了胸膛,他们两个人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看到他们的表情,王通忍不住笑了,又是笑着说道:

“整队,拿兵器,跟本官杀人去!”

七百二十五

王通的亲卫除却当年老底子的亲兵护卫,就是下辖军将亲信,以及有实力附庸的子弟,这些少年和年纪很小的青年,尽管从小打熬身体,训练武艺,但也是家中的宠儿,亲身犯险,浴血搏杀之类的事情很少让他们做的。

年轻人在一起,彼此都要比出个高下,大家武艺上虽然有高下,但决定强弱的不过是战斗的经验还有力气的大小,将来还不确定,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可能,现在很多事情都是做不得准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是以谁杀过人来比较了,齐武、韩刚、沙东宁、鲍二小,这几位或者是在军中,或者是在私家势力的时候,都有过杀人见血的经历。

战士见过血,做派气度和没经历过生死搏杀的自然不同,他们几个也就隐约间成了亲卫中的核心人物。

正是如此,王通的亲卫都是盼着杀人,但军纪军法约束的紧,每个人每日苦练,上战场的机会少,殴斗的时候多,见血的时候少,每个人都憋闷的很。

王通在堂上说出“杀人去”之后,不多时,亲卫们已经在院子中列队,安插进来的那些子弟兵,个个脸上都有兴奋神色,所谓嗜血嗜杀,已经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些苗头,有纪律又嗜血的战士,是最精锐的。

相对于这些子弟兵来说,跟王通日子久的那一干亲卫则从容很多,有人牵马,有人则是叮嘱同伴不要忘记什么东西。

不多时,王通穿着锦衣卫指挥同知袍服走出了屋子,身后跟着几名从京师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衙门跟来的听差,这几名听差都是拿着钦差所用的旗牌仪仗。

王通做事,素来讲求便捷效率,对这官威派头则不怎么理会,今日间却不同,王通穿着官服骑马居中,拿着旗牌仪仗的几名听差则是拿着象征着皇命和军令的圣旨、关防、旗牌,走在前面,一干全副武装的亲卫骑马环绕在王通左右。

近二百人的队伍,走在大同府城的街道上,即便是大同官民见惯了大同镇各级军将出行的,也觉得威风异常。

如今王通是总督大同,他的一举一动各方都是盯得紧,看到王通全副披挂出行,各处盯梢的人连忙把盯梢的事情传到了各家主人那边。

王通没去巡抚官署,没去马栋的官邸,也没有去大同知府衙门,而是直奔大同城西而去,天下间城市区域规划各有不同,京城因为天津卫和运河的存在,商户商铺和商人们的住所也向着东城那边集中,东城外也是如此,毕竟要把货栈店铺仓库什么的设在别的地方,总归是要多走路程,甚至是绕城。

大同城也是如此,大同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在大同城去草原上,最便捷的道路就是出西门,到大同右卫那边过杀虎口去归化城,所以大同城的豪商大多集中在城西这边。

店铺鳞次栉比,比不得京师和天津卫那般繁盛,但也有自己的繁华气象,和草原上的贸易并不次于海贸,都是大利,店铺门面自然气派非凡。

这其中最气派的就是黄家商行,某某家的商行,这是商行货栈中最普通最大路的名字,但要看到黄家商行的规模,谁也不会说他普通大路。

城西整整三条街都是黄家商行的产业,布帛、粮食、盐货、杂货、铁铺……应有尽有,街道上人来人往,顾客进进出出,时不时的能看到穿着蒙古皮袍,头上系着发辫的蒙古商人进进出出。

其中黄家的总号所在又有不同,这年头楼宇少见,二层已经算是引人注目,三层算是惊人骇目,店铺商户则都是以平房为主,而黄家的总号则是二层的楼宇,在城西的一片店铺中极为的显眼。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王通的马队,都是慌不迭的避开,阻挡了钦差车驾,被马踩死了都没处说理去。

蹄声如雷,店铺里的伙计都纷纷出来张望,看到是王通的队伍又匆忙缩回头去,王通这一队径直到了黄家商行店铺门前停下。

商行的掌柜、知客一干人就算不认得王通,也认得王通身上的官袍,也认得前面扈从听差拿着的旗牌仪仗。

看到王通这一队人停下,知客连忙赔笑着出来迎接,王通也不理会,只是回头吩咐说道:

“来人,去把这家商行的大掌柜抓来,本官有话要问他!”

语气淡然,可说完之后,整个街道上都安静了下,出来迎接的黄家商行知客和跟着出来的店面掌柜都是张口结舌,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抓人逮人,亲卫们都受过专门的训练,听到王通的命令,后面有十二人齐声答应,都是翻身下马,带着武器向店面里面涌去。

一看他们向里冲,总号门前迎客的伙计,还有坐在角落里的护卫们都是下意识的上前拦阻,抓人的王通亲卫那里会和他们客气,好歹是留了几分情面,没有抽刀出鞘,只是拿着刀鞘砸了过去。

劈头盖脸的一顿敲打,伙计们痛叫着闪避开,可这黄家商行总号的护卫却真有两下子,居然拿着棍棒将进去抓人的王通亲卫阻止住,虽说没有动手厮打,但木棍不断向前刺探,王通亲卫们一时间也无法近前。

毕竟是抓人,这些伙计和护卫未必有罪,拔刀动手也不适合,亲卫一时间有些迟疑,局面有些僵持。

门前的掌柜刚要说话,却听到“嗖”的一声利啸,猛然间听到后面一声痛呼,然后许多人在那里惊叫。

回头看,却发现一名护卫丢了棍棒捂着大腿,坐在地上惨叫,王通的亲卫们已经上楼,方才拦阻的伙计和护卫们各个闪开,惊慌失措的模样,再仔细看,那名护卫的大腿上被钉上了一根羽箭。

“钦差护卫抓人,也是你们能拦阻的!”

王通冷声说道,他身边的谭将手中拿着弓,冷冷的看着店铺之中,谁也没有想到,光天化日之下,王通的手段居然这般的狠辣。

听着店铺中那人的惨叫,如果再有妄动,王通这边肯定会动手杀人,里外的人都毫不怀疑这个可能。

在外面也能听到总号中鸡飞狗跳的动静,不多时,亲卫们揪着一个中年人出现在门前,直接丢到了地上。

这中年人穿着富贵,气度雍容,看着也是个养尊处优,平日里颇有威势的人物,不过现在谈不上什么威势气度了,被丢出来的时候,脚在门槛上磕碰了下,人直接从台阶上摔了下来,趴在地上半天才爬起。

亲卫们后面跟着一些手足无措的人,看模样应该是掌柜之流,也有人背转身向后跑去,也没有人去理睬。

那中年人爬起后想要站立,王通在马上冷声说道:

“本官是钦差,钦差问案,有你站起来回话的资格吗?踩下去!!”

王通冷声吩咐,后面有亲卫上前一脚踩在那中年人后背上,中年人猝不及防,重重趴在地上,不过此人却颇为顽强,还是挣扎着用手臂撑起,在地上说道:

“王大人,你可知道这是谁家的产业吗?你就敢这么作为,莫要以为有个钦差身,就可以为所欲为。”

“你是这商行的大掌柜支万昌吧,还真别说,你们背后是谁,本官还真不知道,不过应该马上就能见到了,不是有人跑去报信了吗?”

王通在马上淡然说道,然后又是开口说道:

“如今军务紧急,你们黄家商行居然敢囤货居奇,炒卖军资,到底是什么居心!?”

听到王通问这句话,那支万昌的身子一僵,在地上僵硬的说道:

“大人为何这么说小人,黄家商行本本分分做生意,从不知道军资一事……”

“三江商行一干商行受大同镇委托收购军资,为防备鞑虏,你却中途截留,哄抬物价,这不是炒卖又是如何?”

王通在马上冷冷说道,街道安静的很,偶有小声议论,也是前面的人将王通说的话转述,本来街面上的人颇有愤愤不平之意,可听到王通的话,众人脸上的愤愤不平之色去了很多,大同地处北地边疆,两百年以来,深受鞑虏侵害之苦,耽误了防备鞑虏,那这黄家商行就丝毫不值得同情了。

“小人从不知道什么军资,小人只不过看着货物热销,所以才伸手做一份生意,从不知道什么军资!”

那支万昌跪在地上只是嘴硬,可声音已经有些发颤,王通扬声说道:

“和你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你说你收购卖给官家,和三江商行卖给官家是一样的,你不是还派人来本官这边,询问加价三成本官买还是不买吗?”

街面上轰然一声,顿时嘈杂起来,那支万昌在地上迟疑了会,嘶声说道:

“大人,看在小号东主代王……”

他这边还没说完,听到街口处一阵骚动,有亲卫跑来禀报说道:

“大人,代王世子过来了!!”

七百二十六

皇帝的儿子除了太子继承皇位外,其余的儿子都封为亲王,亲王为一字王,是大明最为亲贵的皇族,亲王诸子除世子继承王位之外,其余的儿子都封为郡王。

代王是大明封在大同的亲王,第一代的代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传承至今,这位代王世子,自然就是代王的长子,将来要继承王位的。

亲王地位非同寻常,百官无论大小都要对其行礼,礼节不过是比天子减一等而已,虽然宗室被圈在封城之中不能外出,但亲王不比那些贫寒度日的宗室,他享有朝廷封赏赐予的田地,大笔的田租进账。

只要亲王按照规矩做事,地方官就对其没有任何制约的手段,他开设店铺,强买强卖,这个都没有人管的,赋税一项自然是没有的,结果许多豪商,甚至是地方官的产业都托庇在王府之下。

大明各处,宗室贫寒度日,却从未听说亲王、郡王这一等如此的,只有人说他们豪奢过度,不知道珍惜福禄。

跪在地上的那支万昌听到代王世子过来,立刻是挣扎的剧烈起来,王通只吩咐了一个命令,亲卫们也只会听这一个命令,支万昌才把身子抬起,就被亲兵一脚踏下,又是趴在地上。

“混账东西,我家主人来了,你还敢这么对我,千刀万剐……”

话没说完,又被重重踩了下去,在这条路上看热闹的行人都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涌去,为另一边的代王世子一行人让开地方。

原来从属于藩王的三卫官兵都已经被撤销,但王府总有自己的护卫和家将,这伙人拿到外面去算不得什么,可在城内,几百个全副武装的武人还是一股颇为可观的力量,从这时的情景来看,他们也是横行霸道惯了。

百姓们闪躲的稍微慢点,鞭子棍子就已经打了下来,有那被打倒的,骑马的王府护卫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直接纵马过来。

好在马速不是太快,人打个滚还能闪躲的开,却惹得马上的护卫一阵嚣张大笑,一名穿着管家服色的中年汉子,小步快跑来到了这边,看到王通的亲卫一脚脚的踩踏下去,顿时是大怒,指着亲兵大声喊道:

“混账杀才,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干这么做,你知……”

“混账东西,谁给你这个胆子,敢冲本官的手下们吆喝!?”

那边还没喊完,猛听得耳边风声响,那管家模样的汉子躲避不及,被狠狠一鞭子抽在了脸上,立刻一道鲜红的印子浮现,看来这人养尊处优也是惯了,一鞭子抽上,连血都没有抽出来,这人却捂着脸大声的惨叫出来。

“抓起来,这人可能是这黄家商行的同伙!!”

王通在马上喝了句,手下人立刻把人同样按倒在地上,那人捂着脸正在痛叫,没想到几个人上来将他按倒,他完全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你们可知道我是谁家的人。”

“王大人,王大人,这位是代王府的三管家,王府的产业一贯是由他掌管。”

局面突然间就闹成了这般,代王世子那边一名军将模样的人骑马过来,连忙说道,看到这样的场面,这军将下意识的皱起眉头,脸上也有不愉快的神色,他刚想说什么话,看到王通和身后的亲卫们,话又变得客气了许多。

武人毕竟知道厉害,即便是王府的军将,可在大同这等边关重镇,还是见过场面知道厉害的,看到王通一干人的森然模样,就知道不能太过张扬。

“钦差办案,他一个伺候别人的奴仆,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难道掌管王府产业,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吗?”

的确可以肆意妄为,但在百姓面前可以,在王通这样的人面前,那就是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碰钉子倒霉了。

听到王通这般的反问,那军将愣了愣也只能忍气吞声,顿了顿又是说道:

“王大人,我家世子有请,请王大人过去说话!”

亲王世子以及世孙都是等同一品,王通这个指挥同知品级自然是远远不如,何况代王代表的是朱家皇族,这身份地位又是不同,王通到达大同还要先行拜见代王,走完这个礼仪套路。

代王世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