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当国-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老爷,战阵之上,生死本是常事,经此一役,九边重镇可保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平安,边墙之内千万百姓受益,为此战死,是莫大光荣!!”
俺答汗是草原上的霸主,漠北和西域的蒙古势力都是以他为尊,认为他是黄金家族的传承,俺答汗所依仗的力量就是六个万户,依靠这些力量,他压服蒙古各部,并且和大明和议,取得通商边贸之权。
这次在草原上的大战,彻底歼灭了俺答汗的一个万户,又将科尔沁部聚集起来的几千骑兵灭掉,俺答部伤了元气,不休养生息无法恢复,而在草原东边崛起的科尔沁部也损失不小,也是少了个隐患。
打残不是打死,草原上依旧是俺答的力量最大,没有新起的替代者,可俺答却已经弱了,压服草原已经有些不足,更别提什么南下了,这么以分析,的确是保了九边十年到二十年的平安,边墙庇护的千万大明百姓,更是得福受益。
谭将说完,王通精神振奋了些,他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也知道自家的军队在战斗中肯定会有死伤,但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战死,是为了大明的百姓平安幸福战死,那就是值得,那就是光荣。
正说话间,听到身后有谈笑的声音,却是两个青年人和历韬的声音,口音却是宣府那边的:
“小三,这次咱们宣府又要有不少人升官了,这次可是大功啊,这么多鞑虏的脑袋,宣府就算和蓟镇分也能有近四千,更别说还有俘获了。”
“小三,你那年在武馆出来就已经是千总的实缺了,到今天才不过是个守备的职分,还是副的,要是在宣府,有了几天这样的大功,咱们家照应着,过了正月,指挥使的品级,参将的衔头都能有的,何苦在这里……”
“你瞧瞧你瞧瞧,这刀砍的印子还在这呢,要不是甲好,恐怕半边膀子就被卸下来了,要是在家,今日这大功!”
那两个青年又是关心又是炫耀,历韬听到这时候却是火了,提高了声音喊道:
“什么大功,要没有我们虎威营在这里死战不退,放着守营的安生法子不做,和鞑子野战拖住他们,你们又会有什么大功,我们虎威营的弟兄折损了多少!?”
说着说着,就已经变成争吵了,王通倒是被这桩事吸引过去,回头一看,却发现两名衣甲光鲜的青年军将正在笑着和历韬说话,反倒历韬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满脸通红。
看王通看过来,这两人方才应该已经打听到了王通的身份,连忙戳了下历韬,示意他回头,历韬回头发现王通注意这边,连忙吸了几口气平复精神,抱拳禀报说道:
“大人,宣府分守参将历谋,龙门游击历勇,传宣府总兵官李如松、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令,请王大人前去相聚。”
“这是你两个兄长吗?”
早就听历云来和历韬说过,历谋和历勇两人,今日才是第一次见,历韬的两个兄长听历韬通报,连忙跟着行了军礼参见,王通笑着点点头,私下里关系和礼节要做到,然后淡然开口说道:
“本官把该做的已经做完,现在要赶回去过年,就不去和二位总兵大人相聚了,将本官这话带过去吧!”
五百一十七
“……李总兵从辽镇那边带来了三千家丁,各个骑马披甲,啧啧,不知道咱们历家什么时候能经营出这个局面……”
“辽镇几百万人,都在李成梁一家,两个文官都不设,宣府上面还有巡抚呢!”
“三千家丁有什么用,我们虎威营几千兵卒,各个兵卒都顶得上这些亲兵家丁……”
“小三,你护着自己兵不假,可你看看,这战果全是宣府和蓟镇的兵打下来的,我们杀了多少,你们才杀了多少!”
“扯这个作甚,我们兵马要是在车营中守御,鞑子啃不下来跑了,你们一个也杀不到……”
历家三兄弟好久未见,尽管都是管着兵马的军将,可彼此之间争强好胜却好像是小孩子一般,历韬平素的老成和稳重也不见了踪影。
不断的有骑兵传来战场上的消息,科尔沁部的一干人拼死护着,居然从宣府那边的守御中突开了个口子,亡命逃走,骑兵阵列毕竟不如步阵严谨,这也是难免的事情。
万户那吉特和亲卫被蓟镇总兵的亲兵马队围住,一阵厮杀之后,那吉特只能下马投降,歼敌过万,擒拿敌酋,这可是第一等的大功。
此次苦战,这万余骑兵只逃走了不到两千,这两千人四散而去,在冬日的草原上,被饿死冻死的可能也是不小。
蓟镇总兵戚继光和宣府总兵李如松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王通接了他们的邀请不去,他们也不会继续来请,只是打扫战场,分配首级俘获。
王通这边的大车都套上了牲口,车营缓缓展开,首级和骨牌都被丢在几辆大车中,伤员和死者也被收拢,大队向着古北口进发。
他们走,那边也不会留,此战目的都已经达到,在戚继光和李如松看来,王通这边也砍了几千个脑袋,王通又是天子宠臣,封赏什么也是不少的,报偿也是足够。
虎威营几百的死伤,真不放在他们的眼中,戚继光和李如松二人都是为将多年,尸山血海都是亲身经历,几百的死伤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数字而已,根本不需要大惊小怪。
密云后卫的赵守备一干人倒是想上前凑凑近乎,他小小一个守备,能和出身辽镇的李家将门,还有隐约是天下名将之首的戚继光拉上关系,那可是天大的福气。
奈何他有心去讨好,戚、李二人眼中却没他,在预订的计划中,这次的会战根本没有密云后卫出现,再说,这小小守备,带着不足五百骑来到战场上,又能有什么作用。
密云后卫这些人无奈之下,只能是灰溜溜的跟着王通一起走,方才搏杀的时候,也顾不上别的,再说在马上,就算杀了敌人,又怎么能拾捡首级。
当然,方才战阵之上,真正冲杀的是虎威军的铁甲马队,密云后卫的人只敢跟在后面捡漏,这个就不必说了。
王通没有骑马,只是缓步走在大车队的前面,这样行路更容易缓解自己的疲惫,也能放松精神。
“大人,密云后卫赵守备想要求见?”
边上亲兵通报说道,王通点点头,就看到那更像商人的赵守备笑着走了过来……
“赵守备放心,马统领答应的银子现在就可以给……哦,首级,点出三百来给赵守备,银子就不要了。”
双方交谈几句就说到了首级的问题,说到银子,赵守备脸色都有些发白,密云后卫距离宣府不远,王通在宣府卖首级的事情他们可是清楚,三百首级要是算银子,过万两的数目,实在是太亏,也凑不出来,听王通说话,才松了口气。
但既然把这个空口人情说出来了,稍微有些交际头脑的人都知道还有下文,王通笑着说道:
“本官亲戚做了点小生意,看密云后卫这边地方不错,店铺也少,想在这边开设个买卖,还请赵守备多多照应。”
原来是这桩事,赵守备连连答应,密云后卫本来就是商队不愿意来的地方,这个店铺,各处都是方便,如何不愿意,王通又是笑着说道:
“到时候赵守备免不得辛苦,就先拿四成的股份吧!”
自从虎威军过境密云后卫的时候,赵守备就知道这位王大人大方,却没想到得了首级战功之后,自己还能得到这样的好处,四成股份,那肯定是干股,坐地拿钱,这等好事谁不愿意,当即点头的鸡啄米一般。
双方这又客气了几句,那赵守备才告辞回去,王通在这边能听到那边的欢呼,出来几百骑,分到了几百颗鞑子的首级,这个功劳当真不小。
走了一阵,王通却已经疲惫起来,监军蔡楠此时正骑马到处巡视,看到王通上下眼皮打架的样子,就过来劝说道:
“大人,去厢车休息吧,现在已经踏上回程,可以好好睡上一觉。”
王通点点头,转身向着厢车那边走去,他也不想坚持,到这个时候,应该可以放心睡觉了。
古北口是河谷地貌,虎威营大车为主也走太快,王通进了厢车在微微的颠簸中出了会神,就沉沉睡去。
按说疲惫之极不会有什么梦,可王通在梦中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和王力相依为命,那时候虽然清苦,可活的却是简单,轻松快乐,只是王通经常去想其他的事情,所以忽视了这个快乐,童年的一幕幕飞快的过去,然后就到了虎威营的训练营地,王通好像又站在木台上看着下面兵卒的操练。
从天津卫四处招募进来的军户青壮子弟在下面训练,各个很沉默,但却充满了火力,在校场上有许多张面孔很清晰,清晰的面孔却是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兵卒,王通在恍惚中心中有些悲怆,清晰的面孔格外生动,仔细看,那些战死的兵卒却都是在笑,每个人都笑的很欢畅,很自豪。
不知不觉的,王通也被他们的开衅和欢乐感染,也跟着笑了起来……
醒来的时候,王通看到厢车中黑乎乎一片,在窗帘处隐约有火光透进来,也能听到外面的欢笑声,大胜归来,又是返乡在即,如何不高兴。
掀开车厢的帘子走下,却被门口守着的谭将看到,开口笑着说道:
“老爷,那些弓马好的,特意去打来的羊,已经烤的差不多了,老爷快来吃吧!”
……
“斩首万余,擒获敌酋万户,缴获军资牛马无算,了不起,了不起,自成祖北伐之后,几百年来可有这样的大胜?”
“万岁爷,莫说没有这样的大胜,就连九边报捷的文书中都不敢这么写啊!他们只敢说破敌万余,斩首万余,万一兵部验看首级,那岂不是谎报军功吗?”
万历皇帝喜滋滋的说道,张诚在边上也笑着凑趣,各处镇守军将报捷,虚报谎报已经是惯例,内廷外朝的人都有从这天花乱坠中看出真相的本领。
听了张诚的话,万历皇帝也是笑出声来,开口说道:
“这样的大捷,还要太庙献俘,实在是风光无比,母后那边也是夸赞,这次戚继光和李如松倒是都能得个爵位了,不过,李如松封爵,爵位倒是和他老子一般,应该避嫌啊!”
张诚边上连忙赞成,在美味馆中气氛很不错,整个南街此时清净的很,更远处却隐约能听到鞭炮的声音,这已经是万历九年的正月初二。
万历皇帝在上首谈笑,王通却躬身站在下首,万历皇帝说完前面那些,却开口对他说道:
“宣府、蓟镇从总兵到兵卒,都有犒赏,戚、李二将都能封爵,只是委屈了你,你也知道,宫内宫外都不待见,朕说话他们也不是都听。”
王通知道,开始的时候,万历皇帝和张诚故意说些轻松话题,就是想要引出这个。
过了密云后卫,走到密云县的时候,就有京师来钦差,说圣上宣王通进京,王通撇下大队,率领骑兵先到达了京师。
王通在天津卫,内廷外朝都有个默认的规矩,那就是王通不许进京,但现在万历随着年长,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权威,不能这么生硬的拦着,所以王通进京觐见,只要不走朝堂正式途径,不召入皇宫,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陛下能记得微臣,安抚微臣,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宠,臣心满意足,叩谢陛下天恩!”
万历皇帝说出带着歉意的话,王通却不能有什么不满,能做的,也只有谢恩,看到王通这般知进退,万历皇帝脸上的笑容更盛,开口说道:
“升到锦衣卫指挥同知,这个还是要有的,其他各处总有方便。”
王通目前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升为指挥同知,却是上了一级,王通少不得又是跪下谢恩,万历皇帝点点头,看了边上张诚一眼,沉吟着问道:
“王通,寡人问你一桩事,寡人要升郑淑嫔做贵妃,内阁六部、科道翰林,都是说寡人所为不合规矩,你怎么看?”
五百一十八
若是平民百姓将自家的小妾抬为正房,充其量也就是街头巷尾的谈资,可万历皇帝将自己后宫中的淑嫔升为贵妃,却在朝野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万历皇帝前年才大婚,去年才在张居正的谏言下纳了嫔妃,在宫内的后妃们无法形成什么势力,也来不及经营,郑淑嫔聪慧懂事,得了几位大太监的好感,所以内廷没什么阻力,可外朝却不同。
谁家女儿在后宫变得尊贵,谁家在外面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跟着他家交好的官员也跟着水涨船高,这要引起派系实力的变化,外面得益的人还好说,受害的人却不会想让,自然要发动舆论的攻势。
当然,也有些科道清流,读书读坏了脑子的书呆子,认为天子此举不合礼制,没有按部就班的进行擢升,天子那是天下的楷模和典范,天子不能出一点的错误,这种不合规矩的事情自然要劝阻劝谏。
至于朝中的大佬们,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万历皇帝做出任何坏了传统和规矩的举动,以小见大,今日将内宫的一个淑嫔抬成了贵妃,明日又会如何,如果这件事让他顺利办成,会不会明日将一个主事直接放入内阁呢?
这个习惯风气,万万不能滋长,有了他们的默许甚至是授意,朝廷上下,大小官员自然是纷纷上疏劝谏,认为不可违背祖宗制度。
如果说宫内的平常事情,外臣这般的百般诘难,慈圣太后李氏必然大怒,可这擢升淑嫔为贵妃的事情,却隐约触到了李太后的某些往事,做过嫔妃和贵妃的李太后,对这样的事情总有些触景生情,何况王皇后还是她亲自选定的,所以李太后在这件事中保持了沉默。
王通快马来京,在入京的时候,顺天府通判吕万才亲自迎接他进城,倒也没有摆酒宴接风的时间,只是在路上把这些事说了一遍,让他大概知道京师中最近的大事。
不管王通还是吕万才,大概都没想到在皇城南的美味馆中,万历皇帝居然问了这个问题。
天子询问臣下家事,还是这等涉及到后宫嫔妃的事,的确不合礼制规矩,王通没有料到,颇为愕然,禁不住抬头瞥了万历皇帝身后的张诚一眼,却看到张诚脸上带着苦笑,万历皇帝却身子前倾,颇为专注的盯着他。
王通犹豫了下,沉声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陛下想要让谁做贵妃,这是陛下的家事,陛下做主就是,做臣子的是没有说话的资格,臣就是这般看!”
听到这话,万历皇帝下意识的以为王通是在打马虎眼,有些失望的靠向椅背,不过下一刻马上反应了过来,双掌一拍,兴奋的说道:
“你说的对,郑贵妃是朕的女人,朕的私家事,他们乱插言什么,难不成朕和女人做什么,还要内阁票拟不成。”
这话王通却接不得了,不过他也能感觉出来,万历皇帝这个询问并不是真要自己给出什么意见,这个更像是让亲密的人说出话来,坚定自己的信心。
想到这里,王通心中也有些凛然,万历皇帝年长,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那么自己和皇帝的相处态度,也要调整,要把从前友情的成分减少些,把君臣之间的恭敬增多一些。
那一世在职场上,从前平级的同事变成了上级,即便关系不错,可该有的规矩和恭敬却不能含糊,要不然就容易让人心生不满,职场和官场颇多相通的地方,王通心中明白,自然也就小心谨慎。
对王通的应答和态度,万历皇帝极为满意,果然是自己的力量和属下,什么事情都是听自家的话,为自家着想,而不是去考虑皇太后什么态度和意见。
万历皇帝点点头,开口说道:
“小亮,宣虎头他们几个进来吧!”
站在美味馆门边的赵金亮听到,连忙躬身答应,掀开棉帘子把人喊了进来,李虎头,历韬和孙鑫三人都是身披甲胄,兵器自然交给了外面的侍卫,一进门就按照礼节跪伏在地,磕头颂礼。
看到他们三个人,万历皇帝忍不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兴奋的向前走了一步,张诚在背后轻轻咳嗽了声,皇帝才反应过来坐下,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都平身,咱们君臣好久不见,快起来,快起来!!”
三个人都是站起,李虎头想张口说话,王通回头扫了他一眼,连忙恭谨低头,万历皇帝用手指着他们三人,又是笑着说道:
“当初在武馆分别,朕怎么也想不到,虎头和历韬、孙鑫他们这么快就能有这样的大用,为国杀贼建功,朕应该好好褒奖,也让天下人知道尽忠报国这个道理。”
按规矩,皇帝说了这个话,李虎头等三人就该跪下谢恩,他们三个刚要跪下,万历皇帝却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如此,消去了笑意开口肃声说道:
“你们也知道,各处的人看不得朕封赏你们,在宣府你们立了功,这次又是立了大功,宣府和蓟镇那边都是高官厚禄的赏赐,你们几个却只能是升一级,这对你们不公平,朕也知道。”
王通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陛下,虎威营是为陛下而战,而不是为了官禄封赏!”
“朕知道,朕知道,要不然戚继光不会找上你们,不说你们在草原上杀敌斩首这么多,就是这不计生死安危,顾全大局的作为,也是大功,唉,可惜朕说话,只有张伴伴听,只有你们听。”
该说的话说过,王通也就不再言语,万历皇帝感慨几句,沉默了会,又是开口说道:
“王通和朕说过,朕还年轻,要等得起,你们和朕一样年纪,虎头比朕还要小个几岁,你们也年轻,你们也等得起,这次的军功封赏,从前和今后的军功封赏,朕记在心里,有兑现的那一天!!”
这话说的庄重无比,王通几人一起跪下,肃然谢恩。
……
王通等人在京师面圣的时候,押解着鞑虏万户那吉特的蓟镇队伍也到达了顺义县,大胜归来,又是年节期间,这押送俘虏的队伍走得并不快。
宣府总兵官李如松率军回返,沿途要扫荡一下沿途的小部落,蓟镇总兵戚继光带兵回返蓟镇,沿途也是要进行扫荡,经过这一次大战之后,蓟镇到宣府边墙北二百里内的范围,怕是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威胁了。
俘虏俺答部的大将,要在太庙献俘,这样的大礼节,除了天子和百官要出席之外,戚继光和李如松也要参加,算计扫荡挥军的时间,最早也要二月到三月了。
反正时间不急,押解俘虏的这个亲卫千总队伍也走的不快,这等大胜,北地州县也都跟着高兴,地方官府的招待都格外用心,有酒有肉,正月出头,大家都是乐呵的紧。
人分三六九等,俘虏也是如此的,被俘虏的那吉特虽然在囚笼之中,可那囚笼用毛毡遮盖,要方便被领出来,三餐也都是和押送的兵士们一个待遇,毕竟天子还要看到的,也不能太过过份。
顺义城外驻扎下之后,官府和当地乡绅就敲锣打鼓的送来了酒肉猪羊,晚上还要请这位千总讲讲大胜的经过,其余的兵丁都是细粮加酒肉,也快活的很。
至于囚笼里的那吉特,也就没有人理睬了,囚笼周围有几个兵丁守着,同伴们在那里快活,自家却只能在这里吹冷风值守,都是满心不情愿。
天越黑,越不耐烦,晚饭的时候,有伙计挑了饭食过来,又给兵丁们吃的,也有给这那吉特吃的,给兵丁们吃的都是热乎馒头,炖的大肉,给那那吉特吃的,则是干硬的凉饼子。
虽说这次兵丁和俘虏的待遇不同,可谁会在意这点事情,蓟镇的兵卒们都是和鞑子厮杀多年,自然不会对鞑子发什么善心,把凉饼子丢给了那吉特,自己围在一起大吃起来。
才吃了一半的功夫,就听到囚笼中那鞑虏头目痛苦无比的嘶吼,众人这才意识到有些不对,掀开毛毡,又是找来钥匙打开囚笼,那吉特已经是死在了里面。
这可是要去往京师献俘的人,死在顺义县可是祸事,知县衙门忙不迭的派来了仵作,死因倒是很快就查了出来,那吉特吃了有砒霜的饼子,中剧毒而死。
而且没有人安排给守卫囚笼的兵士们送饭,谁会来毒死这个俘虏,这个俘虏现在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杀他有何用。
但顺义县和押送俘虏的蓟镇兵丁都不愿意担这个责,知道这件事又都是相关的人,索性是瞒报,只说那鞑虏头目在半路突发暴病而死,反正这暴病之人的首级也不会送到京师那边去看,死的毕竟是鞑子俘虏,不会有太多人关心。
……
“确认是死了吗?”
“二爷放心,小的送东西进去,又在顺义得了准信才回来的!”
“……你不要留在京师,快马去一次汾州,让余家放心……”
五百一十九
一名俘虏,又是蛮夷,死了也就死了,虽说有些扫兴,可也就是扫兴,没有人会为他多操心。
甚至朝中还有人窃喜,若是天子在太庙献俘,那陛下的声誉又是上了一层,武人也愈发的不可制,那还要朝堂诸公干什么。
那吉特被人毒死的消息,渐渐的也被人知晓,大胜之后各方都不希望被这件事弄的不愉快,也就压下去了。
负责押送的那名亲兵把总,被派到蓟镇最苦的一个堡垒做把总,顺义县的知县做完这一任后却被调往陕西贫苦之地做同知,这已经类似于流放。
事情处理的低调,各方面心照不宣的压下,可戚继光和李如松在知道真相后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太庙献俘,这个仪式即便是对天子来说也是风光无比,何况是万历这样曾经在虎威武馆学过的少年天子,要苛刻些,大家脑袋可能都保不住了,不过幸运的是,如今是李太后、冯公公、张阁老秉政,他们对这样的事并不怎么看重,或者说,并不想要万历借着这件事太过风光。
不过这都是后话,正月二月,全天下都被密云后卫边墙外的这场大胜吸引了目光,这真是自宣德年后未有之大胜,戚继光本就是天下名将,李如松是将门长子,辽镇赫赫军功中他所占颇多。
这次密云后卫外的会战,由他们二人率军获胜,倒也在情理之中,众人都觉得名将果然是有过人之处。
兵部已经为这次大捷命名为“古北大捷”,有这二位的光芒掩盖,众人对虎威军也曾参加这场战役,就不那么注意了。
在有意无意之下,甚至有禁军出塞历练,被鞑虏围攻,然后蓟镇总兵戚继光和宣府总兵李如松从容调度,将计就计,反倒是歼灭鞑虏大部,伤了鞑虏的元气云云。
……
在这纷纷攘攘之中,远在山西汾州处,在腊月正月期间,勇胜伯府大门紧闭。
正月过年,勇胜伯府没有什么欢庆气象,反倒是准备车马,似乎要远行的样子,这个也有人看到。
但过了一段时间,勇胜伯府又是一切如故,欢宴迎客,还有大同某参将也有些异动。
这些都在山西,而且正月间就恢复了正常,大家都在为大胜欢欣鼓舞的时候,即便有人知晓,也不会注意,更不会拿到台面上来讨论。
……
过了正月二十,朝廷虽然没有明确的公文下来,不过风声却已经传出,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和宣府总兵官李如松都得了伯爵的爵位,戚继光为毅北伯、李如松为忠北伯,所率兵马各有封赏厚赐。
虎威军此战尽管被有意无意的忽视,可带回来那几千颗货真价实的首级却不是假的,就算压着也要给个说法,何况万历皇帝和张诚那边总在施加压力。
王通进锦衣卫指挥同知,散阶为宣武将军,这是从四品的散阶,尽管是个虚职,可不少千户得的散阶都是七品和八品的,王通第一次被授散阶,就是从四品。
不过这个从四品的散阶,也可以说是有用,也可以说是无用,无用是,这阶级没有任何的权利,等于是个衔头,有用是,若说话算数,散阶的品级,就是你实职的品级。
李虎头和历韬、孙鑫等人这次也都有正五品的散阶赐下,所谓武德将军。
兵部武选司论功查档,却发现谭兵原来早就有千户的品级,这次也给了个从五品的散阶,算是褒奖,其余人等都有或大或小的提拔。
谭家家将一干人对这些事情看的轻,李虎头他们几人得了万历皇帝的承诺,心里也是有底,王通更是等得起。
除却这个之外,海河巡检和运河巡检这个私设的职位,却得了合法的身份,在天津卫设御马监天津司。
户部有以天下南北十三省命名的十三司,各有事务,御马监虽然掌管大内收支,可设置这么一个天津司实在是不伦不类,不过内监机构的设置,总比外朝六部加个衙门要方便很多。
而且天津卫各个关卡每年有百万两金花银送往宫内,这么大笔的数目,在这里设置个内廷的衙门也是应当。
天津司下设海河巡检和运河巡检,巡检下各设副巡检二人,巡检正八品,副巡检从八品,各有差役十五人,在运河及海河设卡收税,准许招募民间丁壮为帮闲,协从各事。
因为天津司掌内帑收取,金额巨大,也是重中之重,所以掌司宦官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兼任,由分驻天津锦衣卫千户王通统管。
这个不伦不类的内廷官署却是给王通带来的真正实惠,海河巡检和运河巡检本是王通私设的官职,设卡收税也没有什么官方明文承认,把亲信安置在那边,名不正言不顺,全靠强力维持,现在最起码有了说法。
这巡检、副巡检一共六人,又有三十名差役,这也不算什么,不过准许招募民间丁壮这一条,却让天津卫保安军和船头香众的那些护卫变成了官方招募的帮闲,有了半合法的身份。
王通这边所得到的更大好处是,万历皇帝的这个任命和机构的设置,等于是不过问除了设卡收税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
尽管将来海港建设,海河的部分收入都要移向海港,海河巡检肯定也要兼顾海港处,但收入的大头却是各处店铺的租赁,海上往来的贸易,几项货物的专营,这才是金山银海的买卖。
本来天津卫各处税卡的合法化,还有这天津司的设置,外朝肯定会力争反对,可天津卫那边的几个卡子已经事实上存在了好久,又有古北口北的那场大捷,不给王通军功擢升赏赐,总要在其他方面有所让步。
事实上,颇有些科道官员上奏赞同,说什么与其无名无份,不若朝廷明设官署,以律令规矩约束,这才是官民两利之道。
因为这些清流们的提议,万历甚至想要在天津卫单设类似于盐运司的单一衙门,不过试探性的询问内阁大佬们,却被坚决抵制回去。
这次朝中虽然抵制,但都是大学士和尚书、侍郎这一批人出声,郎官主事和科道官等中低官僚倒是低调了。
……
“大人,徐广国前日回到天津卫,在属下这边核销了五千四百七十两的银子,有一千四百两是买宅院买下人的花费,其余的都是宴请送礼,属下这边单子收下了,不过却让徐广国留下未走,等大人的询问。”
孙大海说完,就递过来一本薄薄的账簿,王通拿来翻看,上面一条条写的倒是明白,无非是在京师各大商铺采买的明细,送与某某人倒也是明白,却不见什么高品的官员。
“徐广国办差花费银子也是应当,可看这个架势,分明是拿着大人的银子自己花天酒地,实在太不像话。”
孙大海和张世强尽管资格老,地位高,可对王通身边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