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临天下-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

    法正慢慢走了过来,他歉疚地叹口气说:“这次中了曹军之计,微臣有重大责任,希望州牧能给予惩处!”

    刘璟回头看了看他,眼睛里露出了柔和的笑意,“军师为何要如此自责?”

    “如果不是我判断失误,恐怕我们就不会这么被动了,我怎么能不自责?”

    刘璟摇了摇头,“我并非要替你开脱,这件事你确实有责任,但不至于重大,其实根子还是在我身上,这次北征太仓促了,我急于北上,没有完全准备好,对北征的困难意识不足,以致于出现粮草运输问题,这才是我们中计的根源。”

    法正低下了头,良久他又问道:“州牧是想撤军回汉中吗?”

    刘璟长长叹息一声,“我也不愿撤军,但这一战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有些事情急不来,厚积才能薄发,一步一步走吧!”

    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跑来禀报,“启禀州牧,赵将军送来紧急军情。”

    “快带来见我!”

    刘璟一直对西城大营的情况放心不下,他已经决定撤退,那么西城大营的安危就关系到他能否全身而退,片刻,一名报信兵被带了上来,他行一礼,取出赵云的第二封信,与第一封信不同的事,用的是红纸,这就意味这一次是吉报。

    天还没有完全黑尽,借着半昏半明的天色,刘璟匆匆看完了赵云的信,他顿时喜出望外,赵云率三千军在沉冤谷斩杀了夏侯渊,大败夏侯渊北上的一万余军队,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他笑着将信递给了法正,“军师看看吧!令人鼓舞的消息。”

    法正接过信看了看,顿时激动道:“简直是扭转乾坤一战啊!”

    刘璟点点头,赵云伏击夏侯渊成功确实扭转了战局,使自己免受了腹背受敌的严峻局面,也为自己全身而退创造了条件,既然赵云能在沉冤谷伏击夏侯渊成功,那么刘璟对西城大营也同样充满了信心。

    这时,刘璟又问道:“魏延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不多时,斥候催马飞奔来报:“启禀州牧,魏将军派人来报,曹军攻势凶猛,他的兵力太少,死伤过半,已经抵挡不住,被迫撤退了,请州牧速速南撤。”

    刘璟沉思片刻,虽然夏侯渊被斩杀,使他没有了腹背受敌之忧,可以放手和曹军主力一搏,但西城大营那边还有五万曹军在攻城,使他还是有后顾之忧,他只得放弃了作战的念头,对左右令道:“速传我的命令,军队立刻动身南撤!”

    命令传了下去,士兵们纷纷起身,列队出发,这时,法正对刘璟笑道:“可以把赵将军这封军报给曹操看一看,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刘璟点点头,对亲兵令道:“把抓捕的探子带上来!”

    士兵很快将两名抓住的曹军探子带了上来,刘璟将赵云的信交给他们,对二人令道:“我放你们回去,你可把这封信交给曹丞相,并转告他一句话,‘鱼死必网破!’”

    两名探子磕头谢恩走了,刘璟望着他们走远,随即才催马跟上队伍,向南方迅速撤军而去。

    。。。。。。。。。

    为了尽快打开通道,曹操不惜动用了虎豹骑兵,在曹军一次次凶猛的冲击下,魏延军队伤亡过半,被迫撤退,尽管如此,曹操大军还是被魏延五千军队堵截了整整一个半时辰。

    这令曹操恼火万分,在路旁用马鞭指着曹纯高声斥骂:“没用的东西,我耗费无数钱粮让你打造精锐骑兵,这就是你的成就吗?三千骑兵,还被五千步兵阻击一个半时辰,死伤五百余骑兵,你怎么向我解释!”

    曹纯是有理由,并非他的骑兵作战不利,而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就算有一万骑兵,一次也只能投入不足百骑进攻,这怎么可能有骑兵效果?但曹纯却不敢解释,低着头接受丞相的训斥。

    于禁战战兢兢上前请示道:“魏延军队已撤,我们是否继续追击?”

    “这还用问吗?”曹操沉着脸反问道。

    于禁见丞相发怒,不敢再多问,立刻带领士兵继续向南追击,大军又追出五十余里,天已经黑尽了,已到两更时分,曹操大军举着火把南下,火光点点,俨如一条长长的火龙。

    这时,几名巡哨将两名探子带了上来,“启禀丞相,这两人是我军探子,他们带来了刘璟的消息。”

    “你们要说什么?”曹操在马上冷冷问道。

    两名探子跪下,将一封信呈给曹操,“启禀丞相,这是刘璟让我们交给丞相的信件!”

    曹操接过信,立刻有侍卫在他身后举起火把,借着火光,曹操匆匆看了一遍信件,尽管这封信是赵云给刘璟的捷报,但其中的内容却让曹操大吃一惊,夏侯渊被伏击阵亡,他俨如被雷击一般,一下子呆住了。

    这时,一人骑马疾奔而至,正是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他奔至曹操面前,翻身下马伏地大哭,“丞相,父亲和幼弟惨死在军中,丞相要为我做主啊!”

    这次伏击,不仅夏侯渊阵亡,跟随在夏侯渊身边的五子夏侯荣也惨死在乱军之中。

    曹操连忙扶起夏侯霸,夏侯渊和他有手足之情,如今被敌军伏击阵亡,令曹操感到痛彻于心,有一种欲放声大哭的悲痛,他眼睛里不知不觉已蓄满泪水,他拭去泪水,强忍着悲痛道:“贤侄请节哀顺变,总有一天,我会用刘璟人头来祭祀你的父亲亡灵。”

    他又回头问两名探子,“还有什么要禀报?”

    “还有就是刘璟让我们带口信给丞相。”

    “说!”

    “就是他希望丞相不要鱼死网破。”

    “鱼死网破!鱼死网破!”

    曹操喃喃念了两句,忽然大吼道:“他杀了我的兄弟,还想全身而退吗?”

    曹操心中怒不可遏,厉声令道:“加快速度行军,杀刘璟者封国公万户侯,厚赏良田万顷!”

    在曹操的咆哮声中,曹军士兵再次加快行军速度,曹纯亲率三千虎豹铁骑在前方追击,尽管曹操掀起滔天怒火,但很快道路变得狭窄崎岖,不适合骑兵疾奔了,曹军骑兵不得不牵马缓行,行军速度很快便降了下来。

    。。。。。。。。。

    五更时分,刘璟终于率领大军返回了位于西城以南的大营,这时,赵云和张任已经得到刘璟先一步派人送来的命令,他们已经收拾好了营帐物资,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猎猎火光中,刘璟催马进了大营,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这时赵云、庞统和张任带领众将上前来行礼,刘璟点点头赞许道:“这一次我们能全身而退,正是诸位拼死抵抗曹军进攻的结果,诸位的功绩我不会忘记,但现在。。。。。我们要回家了。”

    赵云和张任等人面面相觑,赵云上前道:“我们实力尚在,完全可以和曹军一战,州牧为何不再坚持?”

    刘璟叹息一声说:“这次北伐准备不充分,粮食问题始终是我们的软肋,就算眼下占据上风,也未必能夺取关中,还是回去再好好准备,静下心来备战,争取下一次成功。”

    说到这,他又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徐晃大营,目光又转向了黑黝黝的西城城墙,轻轻摇了摇头,随即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南撤!”

    近七万大军开始缓缓撤退了,向汉中方向撤去,这时庞统上前建议道:“卑职建议占据历城,作为我们在祁山道上的据点,为下一次北征创造条件。”

    刘璟点了点头,这个方案可以采纳,他随即对张任令道:“一把火烧毁营寨,什么都不留给曹军!”

    。。。。。。。。。

    曹操是在天亮后率大军抵达了西城,在路上他便看见了南方燃起的火光,他知道那是刘璟焚毁营寨南撤了。

    此时,曹操也终于冷静下来,荀攸趁机劝说他道:“虽然没有能够全歼刘璟之军,但至少挫败了刘璟的北伐,我们也算有所收获,如果再南追下去,就是进攻汉中了,坦率地说,现在汉中对于我们是泥潭,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脱身,望丞相三思!”

    曹操叹息一声说:“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虽然这一次汉军北伐失败,但是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妙才阵亡,令我痛彻于心,不过打仗焉能不死人,他能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我不会再南追了,此战到此为止,返回邺城养精蓄锐吧!”

    这时,徐晃、郝昭以及陈群上前行礼,曹操叹口气对众人道:“妙才已阵亡,我暂时不想追究没有拿下敌军大营的责任,刘璟既退,但我相信他还会卷土重来,西城将是我们防御汉军北上的最重要关头,我们必须布重兵驻防。”

    众人皆惭愧,一起施礼道:“谢丞相不责之恩!”

    曹操又对郝昭道:“就由郝将军率领一万军队驻防西城,不得有半点大意。”

    郝昭连忙行礼,“卑职遵命!”

    曹操又看了一眼已经渐渐熄灭的汉军大营,忽然感觉情绪萧索,对左右令道:“大军休整三天,返回长安!”

第二卷江夏 第580章 荀彧建言

    邺都皇宫内,一名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的宦官正低头步履匆匆而行,穿过一条长廊,正要走进内宫,不料里面正好走出一人,两人收脚不及,重重撞在一起,‘哎呦!’一声,从内宫出来的宦官被撞倒在地。

    倒地的宦官长得白白胖胖,相貌俊美,像个女人一般,正是汉帝刘协的心腹宦官米应,他捂着胸口骂道:“是哪个不长眼的浑蛋,撞了咱家的胸,是谁?还不扶咱家起来。”

    黑瘦宦官慌忙扶他起来,一连声道歉,“原来是马总管,失礼了,我向总管赔罪!”

    米应认出了眼前的黑瘦宦官,是伏皇后的心腹宦官穆顺,也是和他争夺宫中大权的对手,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哦!原来是穆总管,走得这么急干嘛呢?”

    穆顺心中也不太舒服,勉强笑了笑道:“伏老爷子病倒了,皇后娘娘命我去探望皇丈,正急急赶回,没想到冲撞了米公公,很抱歉!”

    他又施了一礼,表示道歉,米应干笑两声道:“我几天前才见到伏国丈,身体好好的,怎么就病倒了?”

    “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料到呢?”

    “原来如此,就不耽误穆总管了,请吧!”

    穆顺向他拱手行一礼,带着几名小宦官匆匆向内宫去了,米应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有些疑惑,丞相不在邺都,伏完就病倒了,有这么巧吗?”

    他给自己一名心腹小宦官使个眼色,低声道:“去打听一下消息,看看怎么回事?”

    小宦官转身飞奔而去,米应这才向前宫的御书房走去

    穆顺匆匆来到伏皇后的起居大殿,此时,伏皇后正站在鹦鹉架前喂食一只绿皮鹦鹉,这是她最心爱的宠物,已经伴随她十年,听见熟悉的脚步声,伏皇后蓦地回头,只见穆顺在她身后跪下。

    “你们都出去!”

    伏皇后冷冷地将宫女们都打发出去,这才紧张地问道:“有消息吗?”

    穆顺摘下帽子从发髻中抽出一张纸条,呈给了伏皇后,“国丈的话都在信中!”

    伏皇后打开信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将信贴身收好,向穆顺赞许地点点头,“你很忠诚,此事切不可有任何泄露。”

    “老奴明白!”

    伏皇后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出殿坐上了辇,向圣上的御书房而去,这是她和丈夫刘协密商,利用曹操出征关中的机会,悄悄扶植势力,主要利于伏皇后父亲,国丈伏完的关系。

    伏完也不负女儿女婿的期待,已经私下拉拢了三名地方实权太守,连同他自己在庄园的部曲,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万军队,只是伏完在信中说,军队训练不足,尚需数月到一年的训练,等曹操下一次出征,便是动手的时机。

    很快,伏皇后来到刘协的御书房,事实上,刘协没有任何实权,他可以看一些奏疏,但都是经过丞相府挑选,而且只是抄录的副本,奏疏中的事情已经执行了。

    一些必须由皇帝批准的大事,他也只能根据丞相府的批示,依样画葫芦,同意或者不同意,如果他敢不同意,那么他的皇帝也就当到头,很快就会病亡,由曹操另立新帝。

    所以伏皇后出现在皇帝的御书房也没有什么太多不妥,只是一种礼仪上不适合,和干政无关。

    走到书房前,伏皇后隐隐听见宦官米应那令人厌恶的尖笑声,她的脸一沉,她早有耳闻,丈夫和这个宦官关系过于亲密,有些令人恶心的事情发生,只是没有证据,而今天她亲耳听见米应居然敢在御书房内放肆尖笑,这说明了什么?

    伏皇后心中顿时愤怒起来,但她还是忍住了怒火,只是重重哼了一声,对两名侍卫道:“去禀报圣上,我有要事见他。”

    侍卫连忙走到门前高声禀报:“皇后娘娘觐见!”

    御书房中米应的笑声嘎然而止,片刻,只见米应慌慌张张走出来,上前行一礼,谄笑道:“皇后娘娘很少来御书房啊!今天怎么有空了……”

    话没说完,伏皇后早已怒不可遏,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混蛋!这是一个宫奴对本宫说话的态度吗?”

    米应被打懵了,他半响才反应过来,跪下来啪啪地抽自己耳光,“老奴无礼,老奴该死!”

    伏皇后怎憎恨地瞪了他一眼,“给我滚!”

    米应吓得连滚带爬地向外跑去,伏皇后这才怒气冲冲进了丈夫的御书房。

    走廊尽头,一根大圆柱后露出了米应一双恶毒的目光,他一阵咬牙切齿,低声自言自语道:“贱女人,我要让你死在我的手中!”

    。。。。。。。。

    御书房内,刘协神情有些尴尬,他没有想到皇后居然亲自来御书房,他勉强笑道:“皇后今天怎么会来朕的御书房?”

    伏皇后没有在丈夫面前翻脸,她在御书房里走了几步,看了一眼旁边的几名小宦官,回头目视刘协,“圣上忘记了吗?前几天我们说的事情。”

    刘协心念一转,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对几名小宦官摆摆手,“你们都退下!”

    几名小宦官退了下去,伏皇后这才取出父亲的信,递给了刘协,“这是国丈的信,上面有陛下关心的内容。”

    刘协心中激动,几乎是一把抢过信,坐在桌前仔细阅读,他一连看了三遍,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不想放过,最后他心中激动得坐不住,拿着信在房间里来回疾走,又停下来忍不住看了看信,伏完在信中说已掌握了上万士兵。

    这是刘协从未有过的实力,让他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就在不久前,他得到一个消息,曹操在赤壁大战时竟然许诺让刘璟登基称帝,尽管这只是一种诱惑,但曹操这种表态还是让刘协感到无比震惊。

    这说明曹操心中已有废他之意,就算没有刘璟,曹操也会扶持其他年幼皇子登基,那时他连傀儡皇帝都当不成了。

    正是前所未有的危机逼得刘协不得不谋划自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铲除曹操,让他亲掌大权,可惜朝中大臣都以曹操的心腹居多,一些稍为拥戴皇室的大臣也因惧怕曹操淫威而不敢吭声。

    刘协只能求助了皇亲,在他的再三恳求之下,伏皇后最终说服了父亲伏完帮忙,他和伏完为了军队之事已经商量过几次,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答复了,居然拥有了一万军队,这让刘协激动得有些失态了。

    伏皇后见丈夫有些失态,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便小声提醒道:“圣上,此事事关重大,只能你我二人知晓,切不可泄露给其他近侍。”

    伏皇后其实就是在指米应,丈夫和他的关系太亲密,宫中上下都知道,曹操焉能不知,如果曹操利用米应来监视丈夫,后果不堪设想,但伏皇后也知道现在没有证据,指责米应反而会惹怒丈夫,她只能含蓄地提醒。

    刘协脸上微微一热,他听出了皇后的意思,便干笑两声道:“皇后放心吧!朕会把握分寸。”

    这时,有侍卫在门外禀报:“荀侍中求见圣上!”

    伏皇后和刘协都不由一怔,极少有大臣来宫中觐见,荀彧怎么来了?伏皇后连忙道:“那臣妾告退!”

    刘协点点头,“皇后去吧!晚上我们再具体商议。”

    伏皇后走了,刘协坐回自己的位子,令道:“宣荀侍中觐见!”

    “圣上有旨,宣荀侍中觐见!”

    侍卫高声传达旨意下去,不多时,身着紫袍,头戴平冠的荀彧匆匆走进了御书房,荀彧已经从曹操幕僚转为朝廷大臣,官封侍中,位居三公之列,荀彧为官清廉,正直无私,颇得朝廷赞誉。

    更重要是,荀彧是保皇派,忠诚于汉室,曹操封魏公、受九锡时,荀彧便强烈反对,他认为曹操已经僭越的人臣之伦,在曹操之前受九锡者唯有王莽,曹操这是以王莽自比了,这让荀彧极为痛心。

    荀彧跪下磕头,“臣荀彧参见吾皇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荀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荀彧坐直了身子,今天他之所以来进见刘协,是因为最近朝廷中有一种传闻,圣上欲借这次刘璟北征之事做文章,下旨剥夺刘璟的爵位,如果圣上这样做,丞相未必会反对,极可能会成真。

    但荀彧心中却非常焦虑,他知道圣上这样做其实是出于一种私心,感觉到刘璟威胁到了他的皇位,但这样一来,必将极大损害圣上在士族中的威信,反而会更加削弱已经日趋衰亡的汉室影响力。

    这是荀彧不愿看到的后果,圣上显然不知道刘璟在北方士族中的影响力,现在连丞相都不敢轻言废除刘璟之爵,如果圣上要这样干,曹丞相自然是求之不得。

    荀彧思量再三,终于坐不住,他宁可冒着曹操对他不满的风险,也要劝说圣上看清形势,不要做出愚蠢之事。

    “臣最近听到一个传闻,说圣上准备下旨削荆州牧刘璟的爵位,不知此事是否只是传言?”

    刘协见荀彧说起刘璟,心中有些不悦,冷冷道:“刘璟未奉旨意,擅自出兵巴蜀,这本来就是大罪,不过他借口是因为益州内乱,出兵稳定益州局势,这也就罢了,但他北征关中又是怎么回事?关中是我大汉王朝的龙兴之地,他想擅自占领,又是什么意思?若他不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朕是要严惩他!”

第二卷江夏 第581章 视察荆南

    荀彧心中暗暗叹息,圣上显然是在深宫久居,一点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外面的局势的变化,更不知道刘璟的影响力有多大了,想当然地要下旨严惩,这会出大事。

    只是荀彧也不知道不能直劝,毕竟圣上对自己怀有戒心,劝得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能用事实来说话,想到这,荀彧缓缓道:“陛下知不知道去年秋天荆州公开取士之事?”

    刘协愕然,他不知道此事,他摇了摇头,“朕未听闻!”

    荀彧叹了口气,“荆州取士影响极大,满朝文武,乃至天下人皆知,恐怕也只有圣上不知了。”

    刘协有些沉不住气了,连忙道:“侍中能否给朕说一说。”

    “荆州公开取士,名义是针对荆州,但实际上是面向天下,也不是举孝廉,而是公开考试,无论贫贱,择优录取,据确切消息,天下各地有超过十万士子赴荆州参加考试,北至辽东、西至陇右,无论士庶子弟皆赶赴襄阳,声势浩大,而且天下三十五个大士族也纷纷派子弟前去应试,最终录取百余人,可以说这件事轰动朝野。”

    刘协的心中极为震惊,他压根不知道此事,更想象不到天下会有十万士子赶赴襄阳应试,半晌,刘协心怀嫉恨声道:“襄阳就这么有吸引力?”

    “陛下还不明白吗?”

    荀彧有些焦急道:“刘璟已有天下名声,刘璟攻下益州,多少人要求丞相承认他为益州牧?这次刘璟北征关中,天下各大世家皆噤声无言,无一人指责,这中间的微妙,陛下想得到吗?”

    刘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明白荀彧的意思,也就是说,刘璟已经渐渐得到了士族的支持,“哼!”刘协一声冷哼道:“荀家应该也派子弟参加了所谓的公开取士吧!”

    荀彧半晌才应道:“陛下,臣今天要说的事和荀家无关,臣只是想说,连丞相都不敢削刘璟的爵位,陛下为何要这样做?臣忠心可鉴,希望陛下明白臣的一番苦心。”

    刘协冷冷道:“朕明白了,还有什么事吗?”

    “其他就没有了,臣不打扰陛下,告退了!”

    荀彧行一礼,缓缓退了出去,刘协也没有挽留,冷眼看着他退下,荀彧曾是曹操的四大谋士之一,他哪里肯相信荀彧是为自己着想,无非是受曹操的指使,前来试探自己的底细。

    荀彧走出御书房,仰头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皇帝着实让他有些失望了,就算不接受自己的一番好心,但也至少应该明白形势,他若这样糊涂下去,恐怕最后连皇位也保不住了。

    荀彧摇了摇头,意兴萧索地离开了皇宫……

    时间渐渐到了五月,按照最初的计划,夏初之前,将军府还需再迁回襄阳,在襄阳度过夏秋两季,但计划不如变化,汉军在北伐失利后重新开始了第二次北征准备,准备是在益州进行,这样计划就有了调整,今年将军暂时不迁回襄阳,待北伐成功后再迁回襄阳。

    将军府虽然不迁回襄阳,但刘璟却必须出现在荆州,这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固然需要强化对益州的控制,但荆州也不能冷落,刘璟在四月视察了荆南各郡,五月初,他在上千亲兵的护卫下抵达了零陵郡。

    零陵郡可以说是荆南仅次于长沙郡的第二大郡,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位居荆南前列,这里也是很多汉人聚居之地,很多刘璟手下的高官,包括刘敏、周不疑、蒋琬等人,都是零陵郡人。

    零陵郡太守原本是刘度,刘度在去年秋天作为荆州皇族的代表去邺都定居,刘璟便任命其子刘贤为零陵太守,又封蒋琬叔父蒋敬为零陵郡丞。

    但刘璟来零陵县视察并不仅仅是听取太守和郡丞的汇报,他来零陵郡更重要的目的是去零陵县。

    刘璟乘坐上百艘五百石的官船沿着湘江一路逆水南下,太守刘贤一路陪同着他,远方山峦叠翠,森林茂密,湘水两岸却是大片稻田,江边矗立着一架架巨大的水车。

    刘贤指着两边的大片稻田对刘璟笑道:“在十几年前,零陵一带地广人稀,土地充足,当地人种地都是用火耕水耨的方式,也不耕作,一亩地产粮只有百斤左右,我和父亲这些年一直在改良当地人的耕作方式,从十年前开始积肥深耕,产粮逐年提高,现在一亩地也可以产粮五六百斤,粮食增产,当地人的生活也开始富庶起来。”

    刘璟望着在稻田里忙碌的农人,欣慰地点点头,“粮食问题始终是天大的事情,是国力强盛的基础,也是争夺天下的保证,这次北伐没有能成功,根本原因就是粮食不足,当然不是缺少粮食,而是运输粮食出了问题,不过下一次北征恐怕就会是粮食充足问题了,所以这次视察荆南,我对郡县官员们说:“让人民能吃饱饭,让士兵没有缺粮之忧,那就是一个好官,零陵郡能一直重视农业,着实令人欣慰。”

    说到这,刘璟和刘贤对视一笑,很多话不用多说,刘璟已经足够表达了意思,粮食第一,只要零陵能变成产粮大郡,刘贤的提升将指日可待。

    这时,刘贤又笑问道:“州牧特地去零陵县是为了灵渠吧!”

    零陵县虽然县名和郡名一样,但实际它只是一座小县,而且位于比较偏僻的南方,在零陵郡并没有什么地位,但它境内却是灵渠的始发地,灵渠的另一端位于南面始兴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是荆州通过交州的水上运输要道。

    这时,一队由二十余货船组成迎面驶来,船头上插着江陵吴氏商行的旗帜,吃水线很深,满载着货物,刘璟注视着这支船队从自己对面驶过,这才对刘贤道:“我已经和刘备达成协议,将来放开荆州和交州的贸易,虽然湘水主要是流经长沙郡,但也有一部分流经零陵郡,希望零陵能抓住这个机会,把贸易发展起来。”

    “微臣会抓住机会,只是上次州牧说,要严禁生铁、兵甲、铜器、粮食等战略物资运入交州,但从零陵去交州的道路很多,我担心控制不住。”

    刘璟笑了起来,“这种物资私运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只能说官方要严禁,主要商行不准运送,加强水路盘查,那么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战略物资南运。”

    刘贤点点头,:“微臣明白了!”

    。。。。。。。

    船队一路南下,于次日中午抵达了零陵县,零陵县确实只是小县,县城矮小破旧,周长十二里,人口仅千余户。

    这里民众以农业和渔猎为生,不过自从去年秋天,刘璟答应借粮五万石给交州后,零陵县便开始热闹起来。

    借着运粮的契机,荆州几大商行纷纷在零陵县买地开店,建造仓库、码头,使零陵县的贸易行业几乎在一夜间发展起来。

    跟随着贸易的发展,店铺、酒馆、旅舍、青楼等等产业迅速兴起,县城内的酒馆在一个月内便开业了八家,不仅零陵当地人几乎一半以上都被雇佣,从外地来的商人、民夫多达数千人,商业繁盛,零陵县的名声也开始传开了。

    和零陵县一样,灵渠另一端的始安县也出现了同样繁荣的景象,始安县也就是后世的桂林,曾经属于零陵郡,后来又划给了苍梧郡,它是交州的贸易窗口,从荆州过来的商船经过灵渠驶入漓水,抵达苍梧,再沿郁水到达南海郡番禹,所以灵渠便成了荆州和交州的贸易咽喉通道。

    当刘璟的坐船缓缓在零陵县码头上靠拢,县令带领一班官员已在码头上等候多时,县令上前向刘璟跪下行礼,“零陵县令周云拜见州牧,参见太守!”

    刘璟连忙扶起他,笑着安抚他道:“这几个月周县令辛苦了,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建成新码头和仓库,不容易啊!”

    在不远处矗立着几十座巨大的仓库,那里是官仓,仅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建造完成,难怪刘璟要赞赏周县令,不仅是官仓,还有官用码头,也是在两个月内建造完成,这也是极不容易之事,另外,除了官仓和官码头外,几大商行也分别建造了自己的码头和仓库,使十几里长的湘水两岸布满了巨大的仓库群,蔚为壮观。

    刘璟跟随县令进了县衙,他坐了下来,又询问了县令一些情况,最后话题一转笑问道:“我想了解一些刘备的最新情况,县令能否介绍一下。”

    事实上刘璟也知道一些刘备在交州的发展,但碍于路程遥远,信息不便,消息都比较延迟,他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