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衙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世瞩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在今年十二月召开,在此之前,将要展开席卷全国各行各业的,长达数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讨论的结果,我是知道的。

    周先生是凭着敏锐的洞察力预测出正确的结果,与我的“先知先觉”,有本质的区别。

    在向阳县眼下的权力架构中,严玉成的基础还略好一点,老爸就差远了,根基太浅,基本上毫无人脉可言。依靠踏实的工作逐渐稳固地位固然是正道,时间却未免拖得太长。在这段时间内,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一旦行差踏错,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比较简捷的办法就是借助外力。

    这个时候,提前在向阳县启动讨论,所获得的政治资本将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把这件事情运作好了,严玉成和老爸是否能在短期内再上一个台阶尚不好说,至少稳住既得的地位是毫无问题的了。

    审过关的稿子,你都带回家了吗?”

    “没有呢,那么多,一次哪带得了,多数在办公室放着。”

    天我和你去办公室,我想看看。”

    老爸点点头。

    我对整件事涉入之深,已使他完全默认了我“编外评委”的身份。和他一起去办公室看稿子,虽然违反规定,但以我的年纪而论,别人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我一直在等江友信的稿子。但第二天去到老爸办公室,翻遍了所有初审入选的稿子,也没见到江友信的名字,不由大为奇怪。难道他落选了?

    它的稿子呢?那些没入选的在哪里?”

    老爸有些奇怪:“在宣传部办公室,李承彦他们管着呢。怎么啦?”

    能不能叫他们都拿过来?”

    “为什么?”

    “这样的大事,我想你还是亲自把关的好。再说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他们看不上眼的,未必就没有好文章。不要埋没了人才。”

    我早想好了应对之策。

    老爸想了想,点了点头。

    我索性进一步挑明道:“另外,这些初审过关的作者,他们的档案履历你都看过了没有?私下里,这些人和县里、区里乃至公社的什么领导有没有关系,也该弄清楚。”

    老爸笑了:“你这是在教你爸怎么当官呢?”

    可以说,这次征文活动在向阳县的意义大致与“开科取士”相当。不但要通过征文活动全面展开向阳县的政治宣传工作,而且复审定稿后入选的作者将要调入宣传系统工作,这批人势必成为老爸的嫡系力量。弄清楚他们的人际关系很有必要。可不能让人家蒙在鼓里,趁机将自己的亲信朋友塞到老爸眼皮底下来。劳神费力老半天,都为人做了嫁衣。

    “放心,这事已经安排人去办了。”

    “哦。”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老爸只是暂时缺乏当官的经验,智商可不低,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承彦部长吗?我柳晋才啊……”

    老爸抓起桌上的电话打过去。

    “……请你派人将所有收到的征文稿件都送到我办公室来……嗯嗯,我想再过一下细…的,我等你。”

    李承彦的动作蛮快,不过十几分钟,就带着宣传部的几个干部抱了一大堆稿子急匆匆赶过来。

    “柳主任,所有的稿子都在这儿,一共一千九百二十四份。”

    看着那堆成一座小山般的稿件,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看来没做过大报编辑的人,对这事还真的没啥印象。以为一篇文章几页纸而已。从未料到两千篇稿子堆在一起如此壮观。

    老爸也有些发怔。

    这些稿子要全部看完,恐怕要好几天时间。他可是答应了严玉成,要加快速度的。不过人家既然送了过来,也不能露怯。

    “辛苦了,放在这里我慢慢看吧。”

    老爸淡淡的道。

    李承彦恭谨地答应一声,也不多问,带着宣传干部们告辞离去。转身前还不忘向我点头招呼,为人倒也精细,哪怕我只是一个小屁孩,亦不愿失了礼数。

    望着一大堆稿件,我们爷俩相视苦笑。

    先忙你的,我先看一下,有顺眼的推荐给你。”

    “好。”

    送过来的稿件李承彦已经按照体裁不同,分门别类放好。我原本只是关注江友信,如今却不得不扩大范围。自己出的馊主意,总不能叫老爸一个人顶缸。

    我甑选的办法也简单,先快速浏览。看到文笔较好,词句通顺的放到一边,预备细看,那些读几句就觉得别扭的,直接淘汰。内容方面,我却并不太在意。

    这种政治性极强的征文活动,主题明确,细微处虽有高下,大方向基本相差无几。只要文笔好,思路清晰,总能写出好文章来。当然,这是指在向阳县这样的小地方而言,要想上《宝州日报》或者《N省日报》,那就要狠狠下一番心思了。

    一个上午下来,我头晕脑胀,看见方块字就眼前发花,成绩却很是一般,没挑出几篇像样的东西来。可见李承彦他们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没存多少私心。尤其令我丧气的是,翻遍了全部稿件,愣是没见到江友信的名字。难道穿越之后,出了偏差,向阳县没有江友信这个人?

    又或者,他用的是笔名?

    随即我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这是实名征文活动,纵算是使用笔名,也均在稿子后面注明了真实的姓名与工作单位或者家庭住址。明知道入选之后有望调动工作,谁会二百五到不留名的地步?

    我越想越是郁闷,匆匆吃完中饭,和老爸打了个招呼,就跑到严玉成家里去找解英。

    俊来了,吃过饭了没……来来,吃梨。”

    解英笑眯眯地招呼。

    严菲正坐在餐桌旁小口吃饭,见我进来,露出一个娇憨的笑容。

    我也不客气,接过梨子就吃,问道:“解阿姨,严明哥哥呢?”

    “他呀,一放假就和同学玩去了,也不想想,明年就要考大学了…俊,听说你考了双百分,是不是啊?”

    我笑道:“碰运气碰的。”

    “这孩子,还挺谦虚的。”

    严玉成听到我的声音,夹着一支香烟从书房走出来,问道:“小俊,找我有事?”

    “没事没事,我找解阿姨。”

    解英奇怪地道:“找我?”

    以往我不是找严玉成就是找严菲,可从没专程找过她。

    “是啊,解阿姨,我想要一份各个中学的教师名单……我爸要的。”

    想了想,还是把这事推到老爸头上。

    “你爸要这个干什么?”

    严玉成有些不解。老爸并不分管文教工作。

    “可能是想挖墙角吧。”

    我一脸坏笑。

    眼下政治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严玉成全力支持的。宣传部挖教委的墙角,倒也说得过去。

    见严玉成点头,解英就说:“哎呀,这个要去办公室拿,下午下班我给你带回来吧。”

    当然我不想等到那时候,明天就是征文截止日期,得抓紧时间。我决定下午直接去教委找解英要这份名单。正要出门,一眼瞥见严菲留念的眼神,心里一阵莫名的悸动,就走过去附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严菲咯咯的娇笑不已,轻轻点头,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羞怯。

    我说的是“我下午给你买*过你要叫我哥哥。”

    本来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最喜欢充大人,严菲比我大一岁,居然心甘情愿叫我哥哥,绝不仅仅是一**书的诱惑使然。可见在她的小心灵中,我的地位确实非同一般。

    莫非她已经认可她老爸要拿我当女婿的说法?

    呵呵,色魔了吧?还早得很呢!

    我的记忆并未出错,江友信的名字赫然在目。

    下午上班不久,我独自到教委找到解英,拿到了那份名单,迫不及待翻到石马中学,也就是向阳县第六中学,高一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正是江友信。

    我决定直接到石马中学去找他。只是现在正放暑假,不知道他在不在学校。料必放假之后,学校也有值班制度。他尚未结婚,又年轻,正是值班留守的最佳人选。

    石马区与台山区紧挨向阳镇,但台山区区公所离向阳镇有十来里地,石马区区公所离向阳镇更近,只有六七里地左右。石马中学离区公所不远,走过去大约一个小时就够了。

    站在教委大门的门道里,望着水泥地上洒满的刺眼阳光,我突然开始怀疑刚才的决定是否过于冲动了。穿越回来快两年了,思维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二十一世纪。上辈子虽然只是个打工仔,出门多数时候也是以车代步。如今却到哪里去找出租车?

    得得得,看在他前世是我大姐夫的份上,晒一回就晒一回吧。

    走到六中门口,尽管出了一身透汗,却并不觉得十分难熬,依旧步履矫健。这个九岁的身体,经过梁科长近一个月的捶打磨炼,远比我想象中要结实强壮,与上辈子四十岁时外表魁梧内里败絮的体格不可同日而语。

    中学传达室照例有一个老头子管收发。这倒不是电影和小说中的情节,守传达这样的工作,全国各地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子做的。只有特别重要的机关例外。

    那老头瞥我一眼,问都懒得问一声。

    九岁的小孩,不在他盘查的范围之内。

    “大爷,江友信江老师在学校吗?”

    “应该在呢,今天好像没见他出去。”

    老头的话让我大为高兴,看来推测正确。

    “那他住哪个房间?”

    老头这次却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是哪家的小孩,找江老师做什么?”

    “我叫柳俊,我爸以前是宝州中师的,和江老师是校友。”

    其实这也还是扯不上关系,宝州中师一年不知要毕业多少学生,论起校友的话,当真是遍天下。但老头压根没打算刨根究底,也就是随口问一句。谁会怀疑一个小孩?

    老师住在后面宿舍楼四楼门上有号码。”

    上辈子我在六中读的高一,高二的时候转学去向阳县一中。对六中算是很熟悉。不过那是一九八八年的事情,离现在整整还有十年。十年后的六中,新建了宿舍楼和教学楼,旧楼拆掉了一部分。我现在看到的是未曾改建时的原貌。

    好在六中不大,老头给的指点又甚为详细,我很轻易就找到了舍。

    门是关着的,我先侧耳听了一下,似乎没什么声音,无法判断里面是否有人。

    “江老师,江友信老师在家吗?”

    随即就听到凳子移动的声音,有人过来开门。

    门打开,一张熟悉的脸就印入我的眼帘。没错,是他,江友信,我前世的大姐夫,略高偏瘦的个子,浓眉,棱角分明的脸型,带着一丝书卷气息。

    “小朋友,你找谁?”

    “找你,你是江友信老师吗?”

    “我是江友信,你是……”

    江友信很惊讶,左右一看,没看到其他人,显然我是一个人来的。却不知道我小孩子家找他做什么。

    我笑道:“江老师,让人站在门外,不是待客之道吧?”

    和前世的记忆一样,江友信是个很有礼貌的人,立即抱歉地笑了笑:“对不起啊,请进。”

    我走进去打量了一下,很简单的一间单身宿舍,一床一桌两张凳子而已,床头和桌面上堆了一些书,除此之外,别无长物。

    我饶有兴趣地翻转桌面上打开的那本书一看,是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不觉微微点头。

    江友信对我的造访十分惊异,搓着手问道:“小朋友,你找我有什么事?谁叫你来的?”

    我没打算跟他拐弯抹角:“我叫柳俊,是县革委副主任柳晋才的儿子,专门来找你的。”

    位看官老爷早上好,厚颜求一下推荐和收藏,各位爷赏个脸吧。拜谢!

     整理( )

第五十二章 剽窃

    听到我自报家门是柳晋才的儿子,江友信大吃一惊

    是柳主任的儿子?”

    这时候的江友信,还只是刚从师专毕业不久的后生小伙子,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他完全想象不出,柳主任的儿子找他做什么。自己可是和柳主任八杆子都打不着。

    我笑道:“这个可不好冒充。江老师,你放心,我没有恶意。”

    江友信这才注意到我的谈吐似乎和年龄有些不相称,显得过于老成了。

    “对不起,我忘了你的名字,你叫……”

    “柳俊。柳树的柳,英俊的俊。”

    自称“英俊”而不脸红,可见我脸皮越来越厚实了。

    “对对,柳俊…俊,你找我有什么事?”

    不搞清楚我的来意,他心里总是不会踏实。

    “听说江老师是宝州中师的高材生?我爸也是宝州中师毕业的,你们是校友。”

    “高材生可不敢当,跟柳主任比更是相差万里。柳主任发表在省报上的《三论实事求是》,我都拜读过了,当真是字字珠玑,十足的大家风范。”

    我有些诧异地瞟了他一眼,记忆中的江友信,可不是喜欢奉承的人。或许是我懂事的时候,他已经三十来岁,做一个小科员,绝了在仕途上进的念头,因而也就不必对任何人曲意逢迎。不过他主动提起这个话题,倒省了我不少事。

    “江老师这么说,可见对时事还是挺关心的,为什么不参加这次县里的征文活动呢?”

    江友信脸上露出很惊讶的神色,说道:“我有参加啊,十几天前就交了稿子。”

    听了这话,我比他还更要惊讶,急忙问道:“你十几天前就交了稿子?怎么我翻遍了所有稿件,也没看见你的名字呢?”

    这话已经说得很离谱,纵算我是柳晋才的儿子,这么小的年龄,也不该去看征文的稿件,何况还是“翻遍”?但是江友信惊讶之余,倒没在意我言语中透出的非正常因素。

    “怎么会呢?我明明交了稿,题目叫《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我吃惊更甚。

    这篇文章我却是见过的,而且在初审过关的稿件中,李承彦作为重点推荐给老爸的。我也仔细读过,确实写得不错,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论据充分。听老爸的意思,如果后续没有更优秀的文章出现,可以肯定《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会进入论述文体裁类的前三名。但是文章的作者却不是江友信,而是一个叫“徐海涛”的人,工作单位是石马区大坪公社中心小学。

    我立即想到,江友信的文章被人家剽窃了。因为江友信绝不可能知道《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已经初审过关,所以也不存在他会冒名顶替的可能。况且我深信他的写作水平,全无必要去剽窃人家的东西。

    江友信见我发呆,以为我小小年纪,不明白这其中的关节,急忙说道:“我……”

    我伸手止住他,沉吟着问道:“这稿件,你交给谁的?”

    “交给区里的吴干事,负责宣传工作的。”

    这个程序我倒是知道,征文稿件可以直接寄给县宣传部,也可以交到各区、公社的宣传干事手里,再统一转交给县宣传部。六中离区公所近,江友信就便交过去很正常。

    “你交过去的时候,装好信封了?”

    “装好的。”

    “封口没?”

    “这倒没有,又不是私人信件,没必要封口。”

    我在凳子上坐下来。事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很是出乎我的意料,必须要好好想一想。

    江友信脸色已经变得很不好看。辛辛苦苦赶出来的东西被人家暗地剽窃,换谁也舒服不了。不过他颇能沉得住气,既然柳主任的儿子亲自找上门来,事情总能搞个水落石出。同时他也有些疑惑,自己与柳主任父子素昧平生,柳少爷的造访也太突然了些。

    “江老师,原稿还在吗?”

    “在。”

    没等我多说,江友信就将原稿找出来交到我手头。我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就肯定这篇文章确是江友信所作无疑。从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江友信狠下了一番功夫。

    “江老师,看来确实有人剽窃了你的稿子。”

    江友信点点头,脸色反倒恢复了平静,并不显得特别的气急败坏。

    我不由大是满意。看来他与我记忆中的一样,遇事颇为镇定,如果踏入官场,倒是个做秘书的好料子。

    “江老师,这个事情依你之见,该当怎样处理呢?”

    江友信想了想,问道:“柳俊,你为什么来找我呢?谁让你来的?”

    汗!

    一下子就问到这个问题,还真是很不好答复。好在我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一套说辞。尽管经不起推敲,希望能敷衍得过去。

    我拿出解英给我的那份名单给他看。

    “这是县教委出的名单…是你的名字,江友信,宝州中师大专班毕业,石马中学语文老师。我这些天一直陪老爸在看那些征文的稿件,发现有许多老师都写了征文,独独没见到你的名字,觉得很奇怪。所以就过来找你。”

    事情真是如此简单么?

    江友信将信将疑。我的年龄再一次帮了忙,他犹豫了一阵,决定相信我的话。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料必不会胡乱撒谎吧?

    “你到这里来,柳主任知道吗?”

    我笑笑,反问道:“你希望他知道还是不知道?”

    江友信也笑笑,觉得还真不能将我当成一个纯粹的小孩子看。

    “这事眼下还不好说问题出在哪里,我看你将这份底稿再抄一份,我带回去直接交给我爸,由他去决定。你看怎么样?”

    江友信想了想,说道:“这样也行,不过我看还是直接寄给你爸比较好。”

    我笑道:样更合乎程序。”

    临出门的时候,江友信叫住我,问道:“柳俊,真的不是柳主任叫你来的?”

    “这个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你的稿子一定要入选,这对你很重要。”

    江友信的稿子是在征文截止的最后一天下午寄到老爸手头的,立即在宣传部和县革委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颇得老爸看重,突然之间闹出个“真假美猴王得不惊?老爸调出石马区大坪公社中心小学徐海涛的稿子一对照,发现两篇文章基本如出一辙,马上意识到事态严重。

    七月三号整天我都呆在老爸办公室,为的就是等江友信的稿子。他是用邮寄的,虽然都是在县城,我怕邮寄误事。万一要过了最后截止日,不免节外生枝。

    老爸拿起稿子就往办公室外走。

    我知道他是去找严玉成,两人在同一层楼办公,各处一端。

    一下。”

    我叫道。

    老爸转过身望着我。

    “先别急着找严伯伯,内部调查一下再说。等事情理出个眉目再汇报也不迟。”

    事无巨细向一把手汇报,尽管可以洗脱“争权”的嫌疑,有时也会很让人烦。老爸如今已是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也该有自己的决断。

    这事要查清楚并不难,只须将两名作者都叫来对质就是了。

    这个时候,老爸显现出他强势的一面,当即打电话召来宣传部副部长李承彦,干部科科长童向红,文教科科长王杰。

    三人一进门本来都面露微笑,眼见柳主任神情严肃,不由都紧张起来。

    “你们看看。”

    老爸将两篇稿子递给李承彦,童向红与王杰都凑过来。只一看标题,三人脸色就变了,待到看完,脸上都几乎要滴下水来。

    “柳主任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我不由暗暗好笑,这个李部长,倒真会上纲上线,一家伙就给扣下来这么一顶大帽子。

    “是啊,很严重呢。”

    童向红和王杰也点头附和。

    老爸摆摆手:“先别急着下结论,把事情调查清楚再说。”

    李承彦道:“那要先把两个作者都叫过来。”

    老爸点头:“这事越快处理越好,承彦部长,你马上叫人去把江友信和徐海涛两位同志找来。”

    童向红迟疑着道:“好像两位作者都是老师,这时候学校都放假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马上找到……”说着抬腕看了一下手表。

    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六中离得近,大坪公社却有十几里地。

    老爸断然道:“派一台车去,无论多晚,都要找到人,我在这里等。”

    “好的,我这就去通知司机。另外,两名作者都是石马区的,要不要让石马区的吴干事也一起过来?”

    大约习惯了崔秀禾的霸道作风,李承彦倒很会顺着领导的思路考虑问题。

    他也一起来。”

    车子坐,我也要去……”

    我装出一副喜爱坐车的小儿女模样,手舞足蹈。

    见老爸并无异议,李承彦自然不会反对。只是在心里略有些奇怪,怎么柳主任的小孩经常在办公室玩耍?这种岁数的小孩子,照理是最不喜欢与严厉的父亲呆在一起的。

    李承彦亲自带队,照路程远近,吉普车先开到石马区公所,大热天的,吴干事没出去,呆在办公室吹风扇看报纸,一杯浓茶,年纪轻轻的倒养出一派官老爷作风,好不惬意!

    李承彦自吉普车上下来,黑着脸叫他去县革委一趟,说是柳主任找。吴干事满脸笑容就僵在脸上,左顾右盼,吱吱唔唔地道:“李部长,什么事?柳主任怎会找我这样的小萝卜头?”

    李承彦冷冷道:“领导的决定,我怎么知道?快走吧,柳主任等着呢。”

    李部长,要不我跟徐主任打个招呼再走?”

    “怎么,徐主任不同意你去县革委吗?”

    “这倒不是,你看,现在是上班时间,我总得和领导请个假?”

    吴干事说着,擦了一把汗。不过分把钟时间,他已是满头大汗。

    “不必了,柳主任找你,也是公事。”

    吴干事万般无奈,只得磨磨蹭蹭上了车,仿佛吉普车的座位上有钉子似的,**扭来扭去。

    瞧这情形,我心中基本有了底。估计李承彦和同车而来的王杰也猜了个大概,一路上绷着脸,愣是没和吴干事说一句话。

    江友信自然是在宿舍等消息,一找一个准,毫不费事。

    上车的时候,只是和熟识的吴干事打了个招呼,等吴干事介绍了李承彦和王杰的身份,才礼貌地和两位宣传部的领导握手问好,自始至终,都没和我说一句话。

    这就对了,要让人家知道他认识我可不见得是好事。

    车子开到大坪公社中心小学,徐海涛却不在学校。问起其他住校的老师,才知道徐海涛家里是县城的,去年才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通过某些关系安排到大坪中心小学来做代课教师。父亲是肉食品公司的职工,母亲则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

    李承彦二话不说,叫司机立即掉头赶回县城,直奔肉食品公司的宿舍楼。

    一路上,李承彦都黑着脸,谁也不说话,车里气氛沉闷得很。

    说起来,此时只有我最为轻松。事情的真相昭然若揭,只要找到徐海涛,就可以水落石出。

    肉食品公司二楼的一间宿舍内,找到了光着膀子穿个大裤衩子悠哉游哉躺在竹凉床上看小说的徐海涛,一个嘴上刚刚长出点绒毛的青皮后生。

    一介绍李承彦的身份,徐海涛也和吴干事一样,满头大汗立即就冒了出来。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第五十三章 水落石出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海涛在老爸面前答不了十句话,立马露馅。那篇文章虽然背得滚瓜烂熟,里面的一些典故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暗暗摇头叹息。

    这个假当真造得太没水平了。剽窃人家的东西,多少也做点修改,起码换个题目遮掩一下,哪有这样整的?全文照抄,囫囵吞了下去,连核都不吐。马马虎虎背了下来,却不求甚解。如此造假,若不露馅,是无天理。

    徐海涛大汗淋漓,招认了是吴干事将江友信的文章交给他的。

    这个徐海涛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也不是啥有权有势的人物,吴干事为什么要这么冒险帮他?

    老爸挥挥手,令徐海涛出办公室外边去等,让李承彦叫吴干事进来。

    瞧着徐海涛从里面垂头丧气地出来,吴干事就知道他什么都撂了。

    “吴军,你为什么要帮徐海涛剽窃江友信同志的文章?”

    问话的是李承彦。

    老爸到任不久,对宣传系统的干部不如李承彦熟悉。

    吴军低下头:主任,李部长错了……”

    “吴军,我现在没问你对还是错,我问的是你为什么要帮徐海涛作弊?你跟他什么关系?”

    “……”

    吴军沉默,额头汗出如浆。

    “你这是什么态度?对抗组织吗?”

    李承彦声色俱厉。

    吴军继续沉默。

    “吴军,你今年多大,参加工作几年了?”

    老爸和颜悦色地问道。

    今年二十五岁,参加工作四年了。”

    李承彦威望不高,吴军可以不理他。但面对县革委第一副主任的问话,吴军却不敢壮胆不答。

    年轻嘛,几年党龄啦?老家哪里人啊?”

    普通区干部不一定是党员,吴军是宣传干事,负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却不可能不是党员。老爸问了工龄又问党龄,让吴军止不住的心惊肉跳。柳主任新官上任,拿自己开刀立威再正常不过了。

    “柳主任,李部长徐主任让我帮忙写一篇稿子……”

    吴军权衡再三,知道硬扛下去大事不妙,终于开口说出实情。

    “哪个徐主任?”

    “石马区革委会徐国昌主任。”

    老爸脸色严峻起来,李承彦更是神情复杂。

    石马区革委会主任徐国昌在向阳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王派的嫡系中坚,进县革委接替一位年老副主任的呼声甚高。若非这次王本清意外调离,徐国昌十有**已经是主管工业的县革委副主任了。没想到这次剽窃事件竟然牵涉到他。

    “吴军,你要以党性担保,实事求是说明问题,不可胡乱推测,主观臆断。这关系到你自己的前途和政治生命,你明白吗?”

    明白。”

    吴军又擦了一把汗,脸色苍白。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徐海涛乃是徐国昌的侄儿,高中毕业后暂时待业,徐国昌便将他安排到大坪公社中心小学担任代课教师。正要找机会转正,恰巧这时候县里展开征文活动,徐国昌认定这是一个大好时机,于是便找到吴军,要他帮徐海涛修改一下稿子,参加县里的征文。

    徐海涛虽然混到高中毕业,却是不学无术,一篇文章**百字写得七扭八歪,前言不搭后语,大都是报纸上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