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年,北洋体系内派遣到德国的留学生比较多,除了由于赵东云的影响外,实际上还和去日‘本那边的留学生普遍玩参与革命党有关!
也许对于那些南方省份来说,派遣出去的留日学生参加革命党不算什么事,但是在北洋体系里这却是犯忌讳的事情,不管是在现在的北洋还是十几年后的北洋,这个体系一直都是非常排斥那些拥有过激主张的革命党。
这种情况下北洋自然是减少了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转而加大了对向德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数量,除了前头说的每年几个专门去报考柏林军事学院这类高等院校的精英外,还有大量的普通留学生,这两年都已经送去了上百人,这些人一部分会进入德国的部分初等军事学院以及普通大学学习。
赵东云给北洋带来的变化也不仅仅是留德浪潮,更主要的还是让北洋的诸多中高层将领知道了大量的当代前沿军事理论,不至于让北洋体系的战略理论还停留在普法战争时期。
给张作相批了进入随营学堂的条‘子后,赵东云就是开始考虑起来新民府那边的布防来!
之前新民府的布防自然是属于张作霖来做,然而现在张作霖都被灭了个赶紧,而中国一方又不能不在新民府步兵,毕竟奉天就在边上呢,得防着俄国人或者日‘本人越过辽河进入辽西。
只是驻扎多少兵力以及派遣什么部队去倒是个问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民驻军
庚子年后到日俄战争时期里的东北局势是非常复杂的,由于庚子年后俄军全面占领了东北,虽然后来在英日美等国的逼迫下俄国被迫和清廷签署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并在1903上半年先后撤出辽西地区。
本来按照《交收东三省条约》俄军是需要全部撤出东三省领土的,但是俄军拒绝执行第二期条约,因此也就没有继续撤兵,相反还再一次出兵占据了营口、奉天等辽河一带的重要城市。
而中国这一方,准确的说是北洋这边对俄军拒绝撤兵的反应就是派遣了当时还只是第三协的赵东云部进驻锦州,此外奉天的部分地方部队,比如奉天巡防营、锦州巡防营以及其他部分乱七八糟的旧军分别掌控了辽河以西的新民、辽中、台安等地区。
由此在日俄战争前夕,东北这边黑龙江和吉林不用说了,现在哪里还有部分名义上的中国地方部队,但是实际上处于俄军的全面掌控之下,而在奉天大体以辽河为界,包括奉天、营口以及辽河以东地区、辽东半岛都处于俄军实际控制之下。
辽河以西处于中国方面的奉天巡防营、锦州巡防营分别掌控,锦州以及辽西走廊则是由赵东云所部第三镇掌控,这种情况即便是日俄爆发战争后也没有得带太大的改变。
到1904年8月份的今天,辽西地区依旧处于中国的掌控之下,但是现在有所不同的是,其中多个地区原本是处于奉天巡防营掌控之下的,然而现在却是被赵东云手下的锦州巡防营、第三镇陆续接管。
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家俄国人、日‘本人对增祺手下的奉天巡防营以及其他地方部队不关注,随便他们在新民等地折腾,但是不代表他们同样会无视赵东云手下第三镇。
不管是谁都知道,奉天这边能打仗的只有赵东云手下的第三镇而已,这个第三镇就算战斗力不如列强部队,但是好歹也是具有现代化陆军性质的正规军,绝对是不能用旧式、土匪军队去看待的,而且第三镇兵力还不少,如果算上锦州巡防营的话,赵东云手下可是有一万五千多人呢。
这一万五千多号兵力也许在日俄双方的数十万兵力面前不算什么,但是在如今日俄辽阳会战的紧要关头,赵东云这一万号人的去向自然是会引起双方的极大关注,要是赵东云向日‘本或者俄军背后捅刀子,那就是有可能对战局造成重大影响的。
所以哪怕中国以及袁世凯天天都讲中立的,但是日俄双方依旧是对赵东云所部的动向保持了密切关注。
这派遣部队进攻新民府的张作霖,虽然打着剿匪的名头但是也是让不少人紧张兮兮的!
不过赵东云却是没打算插手日俄之间的战争,他之所以进驻新民府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而已,至于控制新民府只能算是一个附带的收益。
然而打下了新民府,把盘踞新民府的张作霖部一扫而空之后,同时为了保障后续对俄国的军事贸易通畅,他也就必须在新民府这边驻扎一部分兵力了。
“我们第三镇的直属兵力过去肯定是不行的,现在俄国人那边意见已经很大了,如果我们再把第三镇的步兵营也留下来,估计俄国人是要吃不下饭了!”林永权如此道:“新民府距离奉天不过数十里,而我们第三镇的一举一动世人瞩目,直接由我部驻扎该地的话,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锦州巡防营和第三镇都是赵东云手下的军队,但是第三镇的政治含金量比锦州巡防营大多了,在很多外人心中这个锦州巡防营估计也就是和奉天巡防营那样的货色,乃是赵东云到了锦州后收拢土匪和旧军弄出来的一股地方军队,用来打打土匪还凑合,但是打不了大战。
然而第三镇呢,谁都知道它是北洋四镇之一,而且还是北洋体系里第二支建军的部队,第二镇、第四镇以及现在还处于筹备之中的第五镇、第六镇可都是后来者。第三镇前身是第三协,而第三协在1902年就已经成立了,所以别看第三镇的番号是1903年底才获得,但实际上赵东云手下的这个第三镇建军时间应该是追溯到1902年的。
这样的一支部队先不提他的战斗力强不强,但是赵东云的这个第三镇就是正儿八经的北洋嫡系,人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赵东云的所做所想,更是袁世凯的所做所想。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赵东云突然出兵辽东,不管是打日‘本还是俄国,那么人们绝对不会认为这是赵东云自己的意思,而是百分百会认为是袁世凯的指使。又或者说赵东云突然率领返回直隶,然后进攻北京,清廷第一反应不是赵东云要造反,而是袁世凯要造反!
也就是说第三镇所代表的政治含义已经不仅仅是赵东云了!
在日俄之间辽阳会战的精要关头里,第三镇要是轻举妄动,那可是会影响到整个日俄战争进程的,所以不到必要时候赵东云是不会派遣部队长期驻扎新民的。
此时陈光远也道:“如今之计也只能靠孟兄的第一混成协了,他手下还有几个营头,派遣一个步营和一个骑兵队驻扎新民也能勉强维持局势了,而且这样一来俄国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孟恩远这个时候自然是看向赵东云道:“职部全凭大人吩咐!”
赵东云把自己的视线从桌面上的地图收了回来道:“新民那边还是过于敏感了,驻扎太多兵力很容易引起俄国人的过渡反应,而且我们也要在辽中、台安、盘山分别驻兵,一时间也不好挪用太多的兵力!”
随着1904年初赵东云在辽河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剿匪,加上这一次又把张作霖给灭了,所以先后掌控了不少地盘,这些地盘都是用锦州巡防营的名义驻扎的,尤其是在辽中、台安、盘山三县的县城里,都驻扎了一定数量的部队。
除了锦州徐方圆外,还有奉天巡防营,这个巡防营之前一共有四路,分别张作霖的前路,冯德麟的左路,增祺亲自掌控的右路,以及还没有编成的后路。张作霖那边就不说了,现在已经完蛋,没有编成的后路没有几个人,不说也罢,而冯德麟被收编后掌控的防区是营口、盘山、辽阳、台安这四地的交汇处,也就是说上述数县里头他都占了一定的地盘,但是并没有掌控上述地盘的县城,走的是郊区、农村的路子。
而增祺亲自整编而来的右路,那也是个架子货色,虽然有千把人但是战斗力都不如张作霖、冯德麟这些土匪部队,而且也比较分散,主要是负责当地治安,也是没有实际控制大面积的地盘。
所以从实际军事层面来说,除了冯德麟所部外,整个辽西的防务都是需要赵东云手下的部队来承担的,由于第三镇又不好轻举妄动,所以只能依赖锦州巡防营,这对锦州巡防营有限的兵力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要想解决辽西各县的防务问题,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他转头又是问林永权:“给第一混成协这边准备的新兵如何了?什么时候能够练成?”
赵东云口中的第一混成协就是锦州巡防营了,这里得说一说,‘锦州巡防营’乃是一个独立的部队番号,和当年淮军的盛字营、肃毅亲军、元字营以及现在的北洋常备军、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是同一个概念,由于这个称号是在朝廷兵部以及练兵处那边都是挂了号的,属于朝廷正式承认的,所以这个名号是不能乱改。
而赵东云要想把锦州巡防营扩编为混成协,同时又不想直接改为‘锦州混成协’导致编制固定以后不好扩军,所以干脆是在锦州巡防营下头再设了一个‘第一混成协’的编制,所以孟恩远的这个混成协统领并不是说锦州混成协统领,而是‘锦州巡防营第一混成协统领’。
‘锦州巡防营’和‘锦州巡防营第一混成协’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前者辖有后者。
不过这只是名字上的把戏而已,是赵东云为了以后扩军方便弄的,实际上锦州巡防营就只有一个第一混成协而已,要不然赵东云也不会把孟恩远任命为锦州巡防营总办了。
锦州巡防营现在体系是:赵东云任职督办,孟恩远任职总办兼任第一混成协统领,林永权兼任会办。上述的督办、总办、会办大体上可以认为是最高负责人、实际负责人、协助负责人。
在清末的各类机构中管理层中,督办是最大的,总办次之,会办再次之。
林永权在第三镇体系内身兼多职,他不仅仅是锦州巡防营的会办,更是第三镇教育处的总办,这募兵练兵的事情自然是他管理的。
面对赵东云的问题,林永权当即道:“上个月我们在直隶募了大约六百名新兵,在辽西地面上也设立了多个征兵站,不过辽西局势过于混乱,要找良家子有些困难,所以只募集五百余人,加上我们之前留存的新兵,在新兵的兵源上我们倒是不缺,不过大多还在进行基本训练,这些时间练成的新兵不多!”
林永权继续道:“上个月我们给锦州巡防营四百名新兵,这个月估计也能够给大约六百名新兵,下个月多一些,估计能有一千左右!”
赵东云听到他这么说,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个林永权虽然其他方面能力一般般,至少用兵能力在第三镇体系高层里算是垫底的了,第三镇随便拉出一个统带级别的军官都比他强,但是这人玩募兵,训练新兵,处于营务杂事上却是相当不错,这几年来他已经帮着赵东云招募并训练了上万人的新兵。
此时赵东云又问孟恩远:“既然新兵也到了不少,你这边练出几个营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旅顺总攻
有别于北洋其他部队,第三镇的编练过程中,新兵招募属于教育处征兵科的管理范畴,其他各机构以及各部队是不能私自招募新兵的。新兵招募过来还要经过一个半月的营养补充、体能训练,这部分工作是由教育处新兵营负责,初步训练完成后才会把合格之新兵拨付给各部队,由各部队进行军事技能、体能的后续训练。
所以对于部队主官来说,日常的训练依旧是他们的一大重要责任,可不是说能用兵打仗就行了。
孟恩远道:“上个月补充过来的新兵大多补充到了工程和辎重两队里,这个月我才用新调来的新兵组建了步队第四营,战力虽然勉强,但是再经过数月训练后应该可以勉强一战!”
“那么现在能用的就是三个步营和一个骑营以及一个炮营了?”赵东云对锦州巡防营的扩编工作有些不满意,都好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多大成果,按照这个速度估计要到年底才能够彻底成军了。
孟恩远也是听出了赵东云的不满之色,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啊,这扩编又是张张嘴就行的,先不说经费和军械的问题,单单是兵员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你募兵总得时间吧,单单是把新募集的兵员从直隶、山东各地集合起来,再运输到锦州,这个过程就得至少半个月,然后教育处那边又得进行一个半月的新兵训练,这得两个月以后他孟恩远才能够看见扩编所需的新兵。
而他可是没有半点拖延,新兵一到就充实到了各部队里头,不但建立起了一个辎重队和一个工程队,而且还把一个步队第四营给搭起了架子,这种工作成绩已经不算慢了。
不过在今天这种场合里自然不是适合争论,赵东云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对现在的兵力过少而感到不满意而已。
赵东云再一次把视线放回了地图上,然后道:“新民这边可以先放一个步营,辽中放一个营,盘山那边再放一个步营,这样也算把三条线都整合起来了,至于骑营就驻扎到台安那边作为预备队游走吧!”
这一番话也算是大体上做了安排,这个布置基本上是兵力无奈下的结果,因为这样一来客就把锦州巡防营现有的三个步兵营都放了出去,锦州这边的主要防线已经没有了锦州巡防营的兵力配合。
如果要加强锦州的防线,那么就只能等待锦州巡防营扩编以后的那几个步兵营了。
赵东云说罢后继续道:“不过现在新民府那边流匪还不少,金万福还在那边,所以吕双枪的骑营暂时还是先在那边待几个月,把新民府给理顺了再走!”
新民府那边张作霖虽然已经被灭了,但是金万福、王小辫子这两个人手下的数百马队还在那边呢,后续的剿匪作战依旧需要大量骑兵的配合作战。
所以赵东云之前定下的各地方部队的驻扎分配,只是后期的一个打算,就目前来说主要方向还是放在新民府那边。
赵东云在新民府搞剿匪,扩大地盘,同时还玩着扩编锦州巡防营的同时,日俄双方也是在辽阳、旅顺两地同时进行大战。
八月初,俄军在旅顺外围的阵地已经尽数被日军攻克,守军被迫龟缩到了旅顺要塞内,共有守军四万余人,机枪一百三十多挺,火炮六百多门。而包围旅顺的日军则是达到了六万余人,火炮四百多门,机枪七十多挺。
这里头值得注意说明的是日军方面的火炮数量虽然不如俄军,但是针对性非常强,攻城重炮就占了近半,而俄军方面虽然火炮总数比较多,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面向海面,港湾那边的重炮,是不可能把所有火炮都面向陆地方面的。
机枪方面俄国占据了绝对优势,本来俄军在旅顺只有六七十挺机枪的,但是这半年来赵东云大手笔卖给了俄国人一百多挺重机枪,单单是一月份和二月份就先后交货将近一百挺,随后数个月里头也先后交付了五十多挺的重机枪,其中大概有七十多挺的机枪以及大量相配的机枪子弹都被配属到了旅顺方面。
简单说现在旅顺的俄军在机枪数量上比历史上多了一倍,而且子弹不缺。
此外由于重机枪的重量导致机动性非常差,所以当代的重机枪都是用来防守用的,可没有人能把重机枪直接端上伴随步兵发起冲锋的,但是日军是进攻方啊,人家俄军又不是没事玩反击,所以日军配属到旅顺方向的重机枪所能发挥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这么一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俄军在机枪方面占据的优势非常大!
然后双方的后勤补给都相当糟糕,俄军则是受限于准备时间不够,虽然在上半年数月里紧急加强了储备,同时还从赵东云手里获得了大批机枪和炮弹以及子弹之类的物资,但是除了机枪以及机枪子弹比较充足外,炮弹甚至步枪子弹都比较紧缺,每门火炮的炮弹都不足五百颗,这还是在得到了赵东云前期运输过去的部分炮弹支援的情况下,实际历史上俄军的弹药储备更糟糕!
至于日军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受限于海上补给线的运力,根本就无法把国内的所有炮弹都短时间内运输到前线来,这补给线提供的后勤补给量本来就不多,加上辽阳那边日俄双方正在进行超大规模的会战,那炮弹和子弹的消耗可都是天文数字的,如此就更加挤占了日‘本第三军所能够获得的弹药供应。
其实只要他们不傻乎乎的对旅顺发动总攻,而是采取现在的这种围困战略,弹药和兵力都足够用了,旅顺里的俄军投降是迟早的事。
然而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可以不发动强攻,一直这么围困下去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俄国人的太平洋第二舰队已经即将从波罗的海启程前往远东,如果现在不把旅顺这个钉子拔掉,等到俄国人的太平洋第二舰队抵达亚洲和第一舰队汇合后,而且还有着旅顺作为母港可以依靠,日‘本方面要想彻底掌控黄海的制海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届时如果爆发双方的大海战,就绝对不可能是历史上的对马海战,而是俄国人的第一舰队、第二舰队汇合后对战日‘本联合舰队,届时谁胜谁负还真的不好说。
到时候就算俄国海军不能取得胜利,但是只要打了个半斤八两,日‘本海军就不可能继续全面掌控黄海的制海权,而一旦失去全面制海权,凭借俄海军的实力掐断朝鲜西部海域的日军海上补给线是分分钟的事,到时候辽东作战的日‘本陆军除了退入朝鲜外,估计也就只能等死了。
所以对于日‘本人来说,陆军的胜利固然重要,但海军的胜利更重要,日‘本海军如果能够战胜俄国海军,才能够让日‘本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更好的备战俄国海军,日‘本海军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日‘本陆军尽快攻克旅顺,免的旅顺内的俄国舰队和欧洲舰队里应外合,同时也能迫使俄国海军通过极端危险的对马海峡,进而迫使远道而来没有得到过休整的俄太平洋第二舰队和联合舰队进行决战,一举奠定胜负。
所以在七月份到八月份这段时间里,日‘本海军几乎天天都在催促陆军方面尽快对旅顺发动总攻,面对海军方面的强大压力,就算是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也是感觉到压力重重,并为攻克旅顺特地准备了第三军以及乃木希典,并且在辽阳会战的紧要关头里还咬着牙命令第三军发动对旅顺的总攻。
如果从战术角度来看,日‘本陆军在辽阳会战悬而未决,第三军缺乏弹药补给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对旅顺的总攻,是非常不利的,然而日‘本第三军却是不能不对旅顺发起总攻,因为现在拿不下旅顺,等到冬天就更难了,如果等到明年去,人家的太平洋第二舰队也就到了,到时候日‘本海军就很难彻底掌控黄海制海权了。
一旦不能掌控制海权,这场战争要想获得胜利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这也是历史上的乃木希典之所以在缺少子弹、炮弹的情况下,依旧以所谓的肉‘弹发起强攻的根本原因,不是他喜欢玩肉‘弹流,而是上头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导致他就算没子弹也必须打下旅顺来。至于世人对他的指责也不是因为他顽固的对旅顺发动持续性的强攻,而是他攻克旅顺的战术实在太呆板了,导致伤亡太大。
八月初,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乃木希典的第三军终于是发动了对旅顺要塞的总攻,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对要塞外围的大孤山、小孤山发动强攻,防守的俄军只有三个营,但是日军不知道的是这三个营的俄军手里头有着八挺重机枪。
开战后,在经过了长时期的炮击准备,信心满满的日军开始发动了冲锋,后头的以乃木希典为首一大票的日军高级将领都拿着望远镜在观察战局,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再一次让乃木希典等人惊掉了下巴,尽管日军方面已经知道了俄军手中的重机枪厉害,毕竟之前辽阳会战那边一个师团遭遇俄军重机枪的火力打击,一天内伤亡过半的事可过去没多久呢。
然而乃木希典还是没有想到,头批进攻的一个联队的士兵们还没有冲到一百米的距离,就已经死伤大半!
烈日下,乃木希典用望远镜看着自己的士兵不断的倒在枪口下,剩下的那些也是都趴伏在地上不敢动弹,根本就冲不上去,可是他依旧没有下令撤退,下午时分命令预备队里的一个联队增援并继续进攻!
第一百三十九章 阵亡名单
乃木希典的第三军从八月七号开始对旅顺发动总攻,最先进攻的自然是旅顺要塞的外围阵地,也就是大孤山、小孤山、203高地前沿,北方水师营前沿各阵地,日军只能先把这些外围阵地攻克下来后,才能够对旅顺要塞发动真正的总攻。
仅仅是八月七号当天,日军就先后动用了三个联队,其中有两个联队的兵力对大孤山、小孤山发动冲锋性质的进攻,一天下来甚至都没能爬过俄军的铁丝网。第二天乃木希典黑着脸继续下令进攻,原本乃木希典是打算直接用上一个师团发起冲锋的,但是受限于地形以及进攻通道狭窄,很难同时放下一整个师团同时进攻,所以还是和昨天那样,采取了轮换进攻的战术。
说白了就是添油战术,等之前上去的那个联队被打的差不多了,就派第二个联队接替进攻!
在这个小地方里乃木希典先后投入了一个师团参战,防守的俄军一开始是三个营,但是后来又增援了两个营,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俄军不是不想增援更多的兵力,而是大孤山、小孤山地方就那么大一点,防守兵力多了也是塞不下。
交战仅仅两天,双方就已经是死伤惨重,俄军由于受到日军的猛烈炮火打击,大量人员被炸死炸伤,而日军则是大量进攻步兵被机枪火力击倒。
第三军前沿司令部内,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第三军参谋长伊地知幸介、第一师团师团长松村务本、第九师团师团长大岛久直等众多第三军高层将领齐坐一堂,一个个都挺直了身体坐着,而第三军参谋副长大庭二郎中佐则是站着面无表情的诵读着手中的战报:
“从昨日开始,我军先后投入第二联队、第三联队、第七联队、第三十五联队、地十九联队、第三十六联队参与对旅顺外围阵地的进攻,其中203高地前沿阵地、北方水师营前沿阵地之进攻较为顺利,然我军在大孤山以及小孤山的进攻遭受俄军顽抗,昨日对大孤山以及小孤山发动进攻时,参战之第七联队仅仅一个小时联队长大内守静大佐就已为国捐躯,两天内,参战各联队一共阵亡一千六百人,伤三千八百人。
第七联队军官阵亡名单如下,步兵大佐大内守静,步兵少佐佐久间金吾,步兵少佐吉田为次郎,步兵大尉西田冯次郎,步兵中尉野村知夫,步兵中尉太田贞夫……
第三十五联队军官阵亡名单如下,步兵大佐中村正雄,步兵少佐……”
只是一份很长很长的名单,饶是大庭二郎中佐一开始使用者面无表情,极为冷静的声音,但是到了后来言语间却已经是带有了一丝丝颤抖!
而其他第三军的高层将领也一个个都是面色慎重,虽然在场诸人在战前已经预料到进攻旅顺会遭到极大的伤亡,但是没有想到还没有打到旅顺要塞内呢,只是打了几个要塞前沿阵地就已经遭受了如此大的伤亡,只是两天时间啊,第七联队、第三十五联队就已经被彻底打残了,联队长以下,几乎大半的军官都阵亡其中,甚至部队的大队长、中队长甚至都已经混乱了好多个人。
伤亡最惨重第七联队,战前近三千人的大部队现在仅有六百余人!
“阁下,撤退吧!”参谋长伊地知幸介望向乃木希典!
但是一旁的第一师团长松村务本却是满面狰狞道:“撤退?我没听错吧,难道现在就要放弃将士们英勇作战的战果吗?”
伊地知幸介却道:“如今我军诸多重炮还没有运输上来,炮弹更是紧缺,这两天的进攻难道你没有看吗?没有炮弹,没有子弹怎么冲上去?”
看着底下人在争论着,上头的乃木希典并没有出口说话,他的思绪已经是回到了上个月大山岩来旅顺视察的时候,大山岩对他说过的几句话,他说旅顺一战不但关乎陆军之荣耀,更关乎帝国海军之胜败。
大山岩之所以会说这些话,是因为大山岩在七月底同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东乡平八郎进行海陆两军首脑会议的时候,海军方面一再对陆军方面说:“给陆军方面提出过分的要求,我们也很不安,但是进攻旅顺乃是燃眉之急,海军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陆军只要把俄国海军从旅顺港赶出来就可以,只要能够把俄国海军从旅顺赶出来,那么海军就一定能消灭他们!歼灭之后,我们就需要尽快回到佐世保进行休整,以备战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
日‘本海军方面为什么说是给陆军方面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呢?因为日‘本海军战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直接攻克旅顺要塞,之前日‘本海军的打算是对旅顺实施蔽塞作战,试图把旅顺彻底封闭起来,后来该战法失败后,又是准备采用强袭,准备消灭港口内的俄国舰队,但是遭到旅顺岸炮的猛烈轰击。
最后被迫堵在旅顺港口外,对旅顺实施海上封锁,然而日本海军也不能长期一直待在旅顺外啊,总的补充弹药,进行休整吧,但是只要日‘本海军主力一走,人家俄国舰队肯定会出港逃跑啊。
同时俄国当时已经是筹备建立太平洋第二舰队,准备把原来的波罗的海舰队调到远东来,这样一来日‘本海军的危机感就更浓了。
这个时代的日‘本海军虽然有着自信,但是说实话不管是世人还是他们自己都没有认为俄国海军已经不堪一击,要不然秋山真之也不弄出所谓的蔽塞战法,七段击之类的了,直接舰队决战不就玩事了!
所以危机感甚弄的日‘本海军被迫放下脸面,然后请求陆军帮忙攻克旅顺要塞。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那么可以认为日‘本陆军在战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强行攻克旅顺要塞的,日‘本陆军方面只是准备从陆上封锁旅顺和奉天的联系,以求处于围困之下的旅顺能够主动投降。
面对海军的请求,同时也面对着国内大本营的强大压力,当时的大山岩是这么说的:海军的困局我们陆军是理解的,作为陆军,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支援海军。”但是大山岩也说:他并没有听说过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已经离开港口!
言外之意就是时间还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