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方联邦,代表的是前清的残余势力,代表的是诸多反对共和,拥护帝制、支持立宪的政治派系,更代表着传统的地主势力。
而北洋呢,虽然其出身于前清汉族地主,但这两年来北洋的支持者已经是变成了工商阶层,其政治派系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支持共和。
共和和帝制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这种矛盾也是导致1906年南北爆发内战的根本原因。
而段祺瑞身为北洋集团里数一数二的大佬,如果放弃北洋的政治观念和拥护帝制的张之洞合作,那么几乎就是彻底放弃了北洋的共和理念,这对于段祺瑞自身的政治威望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只是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在奉军的庞大军事压力前,已经是什么都算不上了,不和南方联邦合作的话,段祺瑞是看不到任何战胜奉军的机会,所以对于段祺瑞而言,拉上几个盟友一起对抗赵东云那是必须的。
当然了,段祺瑞也不是什么傻蛋,他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发什么通电,然而和张之洞公开合作。
段祺瑞虽然想要和张之洞合作,但也只限于有限的军事合作,而且还得是秘密进行。
湖北武昌,已经年入古稀的张之洞费力从床上撑起身子,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看着段祺瑞发来的这封密电。
自从1906年前清覆灭,张之洞不忍看见中国大地陷入北洋那群无法无天的军阀手中,所以是利用自己身为当代中国硕果仅存的元老级政治大佬,号召南方各省奋起抵抗北洋诸军阀,刚开始的时候好不威风,当时成立中华联邦帝国的时候,中国诸省除了东三省、直隶、热河、山东以及河南外,其余各省包括湖广、两江、闽浙、两广、云贵、陕甘、山西、新疆等省尽数宣布效忠中华联邦帝国。
更是相继成立了五大北伐军开始北伐!
那个时候的中华联邦帝国是威风无比的,可惜这种状况连半年都没持续,1906年底,北洋四大军阀在天津达成了秘密协议,并成立中华共和国针锋相对,紧接着吴凤岭进军山西、王士珍进军河南、湖北、段祺瑞南下两江,上述三路北洋大军凭借着老北洋常备军的底子,一路是杀的南方联邦连续溃败。
丢了河南、丢了江北,丢了山西,这还不算,后续段祺瑞更是一路高歌而下,连续占据两江三省、,闽浙两省甚至把广东都拿下了。
端方从金陵一路推到了广西,锡良从江北一路退往浙江、福建,最后在广东潮州兵败自杀身亡。
这一连串的战败让张之洞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真正让张之洞撑不住的还是去年,他好不容易汇集了十余万大军对王士珍发起反攻,他麾下的部队一度拿下了汉阳府等府县,眼看着就能够把王士珍给灭了,但是没有想到那个时候王士珍和赵东云紧急达成了秘密协议,然后抽调武胜关的兵力南下,再加上赵东云给予的大量军事物资援助,导致王士珍逐渐稳住局势,并发动反攻把张之洞的北伐军给赶回了长江。
那一战,张之洞麾下的北伐第一军和北伐第四军损失惨重。
这一战失败后,张之洞就是一病不起,去年年底就开始卧床,这半年来他已经是可以明显的感到生命的流逝,他知道,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活了这么多年,对于死亡他已经没有什么畏惧的了,但是他不甘心,更不放心啊!
如今南方联邦的局势可谓是相当不妙,陕甘那边还好点,赵尔巽本人虽然没有什么军事才华,但是身为一方势力的统帅,赵尔巽无疑是合格而优秀的,他一手筹建的第十九镇以及陕甘陆军这两年来战功显赫,愣是把吴凤岭的西进势头给拦了下来。
湖北这边也可以勉强继续维持,自己固然没有办法渡江反攻了,但是王士珍也打不过来。
但是在湖南和广西方向,局势却是非常不秒,先说广西,尽管段祺瑞从去年年底开始从广东抽调部队北上,只在广东留下了两江陆军第十师等部队。
但是广西方向的南方联邦军队也同样好不到那里去,留在广西的军队都是一些老弱残病,端方一路被皖军从金陵赶到广西,不管是他自己还是他麾下的其他将领们,都已经是被打破了胆子,面对皖军在广西方向的进攻,大多时候都是一枪不放转身就跑。
如果不是说皖军之前从广东抽调了大量部队北上长江方向,人家皖军早就拿下广西了,即便如今,现在的端方也已经把广西丢了小半,广西东部的军事重镇梧州已经在1908年初被皖军两江第十师攻克,顺带拿下的还有郁林州,目前皖军正在和端方率领的南方联邦军队为了争夺平乐府、浔州府进行交战。
只是这两者的交战规模不大,在国内普遍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不被外界大众所熟知而已。
广西局势不妙,湖南那边也不安稳,虽然说皖军把江西方向的军队都抽调一空,但是湖南方向的南方联军实力也不咋地,双方打起来南方联军吃亏的很。
在大局不妙,而深感自己大限将至的情况下,张之洞面对段祺瑞的这封密电,也不得不进行慎重考虑。
如果放在以前,1906年的时候甚至1907年的时候,张之洞都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段祺瑞的任何提议,然而现在,他却是没有了以往的底气。
“对段祺瑞的这封密电,你们有什么看法?”张之洞毫不客气的直呼段祺瑞的全名,在当代中国里,也就只有张之洞有这个资格直呼段祺瑞全名了。
当代段祺瑞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已经名列前三,哪怕是赵东云在下属面前,大多也是称呼一句段志泉的,因为不管怎么说,段祺瑞在北洋里都算是赵东云的前辈,直呼段祺瑞的名字显得不太恰当。
当代的中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共和表象,但依旧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在称呼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张之洞直呼段祺瑞的全名,他的那些下属们却是不能这么做,下属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后,随后张之洞麾下的头号大将,北伐第一军军长,中华联邦帝国陆军上‘将张彪首先开口了:
“以职部来看,段合肥的这封密电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现在他被赵东云打的抬不起头来,从江北到江南再到浙江,是一退再退,在这么下去的话,他不但保不住江西和浙江,甚至连最后广东都保不住,失去了这些省份,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和赵东云还有和我们争夺这天下的资本了!”
张彪继续道:“而他肯定是不甘心和王海城一样落败,然后跑到租界当寓公的!”
张彪口中的王海城,乃是说的王英楷,王英楷祖籍山东,不过他却是落户在奉天海城,按照时人对大人物以姓加籍贯作为称呼的模式,很多人是称呼王英楷为王海城的,这个和段合肥,张南皮,袁项城、赵宿迁是一样的。
王英楷的落败,最后被迫辞去大总统的职务,灰溜溜的跑到天津租界当寓公,已经成为了国内战败军阀的典范下场,不仅仅是他,实际上天津以及上海租界现在还住着另外好几个以前中国的风云人物,比如一度风头很盛的冯国璋,又比如前清军机大臣、王英楷时代的首任内阁总理鹿传霖,前河南巡抚、河南都督,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王汝贤等人。
天津和上海租界里,可是汇集了一大票的失意军阀、政客。
如果段祺瑞战败了,估计他的下场也会和王英楷他们一样,最后跑到租界去当寓公。
如果段祺瑞还想继续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那么他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个主动选择和赵东云议和,说是议和但是也和宣布投诚赵东云差不多了,最后赵东云估计会给他一个安慰性的职务。
另外一个就是硬抗,而单靠皖军自己是硬抗不了的,那么就只能联合其他势力一起对抗苏系,不管是联合吴凤岭、王士珍还是张之洞,他都得联合。
张彪如此说了后,后头的一群人也是各自低语,但是却是没有人说出反对的意见。
一方面是他们都认得清现实,现在国内苏系一枝独秀,眼看着就要彻底击败皖军,后续苏系要干什么用脚丫子都能够想得出来,一旦让奉军腾出手来,下一个收拾的必然是南方联邦,到时候面对苏系数十万精兵,南方联邦能够抵挡的下来才见鬼了。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是碍于张彪在南方联邦里的权势。
张彪身为北伐第一军的军长,其地位和苏系里的孟恩远极为相似,都是军方首屈一指的大佬,其他人想要反对张彪的意见,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够不够。
张之洞看了看一群的下属们,然后深叹了口气道:“那就联络广州那边吧!”
说完,他彷佛把所有力气都用光一样,深深的叹了口气后就是闭上了眼睛!
第四百三十八章 那就一起打
身在广州的段祺瑞听到手下说武昌那边已经有了消息,虽然武昌方面传递的态度有些让段祺瑞难以接受,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给了段祺瑞一个肯定式的答复,剩下的不外乎就是双方进行利益上的一些争夺而已。
这种事情自然不用段祺瑞和张之洞他们操心,各自有着一群手下去进行详细的秘密谈判。
谈判中,南方联邦可谓是大开口,首先第一条就是要求皖军必须从广西撤军,并保证在后续不在广东和广西的交界地区部署重兵。
第二条和第一条类似,那就是皖军部署在江西和湖南交界之地醴陵的重兵必须后撤到萍乡,并把醴陵这个进出湖南的战略要地交由南方联邦。
除了上述要求皖军撤军的条件外,南方联邦方面还提出借道广东这个皖军控制的省份,直接向外国购买军火,并要求皖军保证他们这些军火内运时候的安全。
然后还有更直接的,那就是现在南方联邦财政匮乏,购买的这些军械需由皖系垫付一部分。
说白了就是要钱要地盘。
看着南方南方联邦提出来的条件,段祺瑞皱紧了眉头:“这个张南皮,这一嘴张的可是够大的,想要梧州还是醴陵,还想要让我们给他们买军械,也不看看他们是什么货色!”
对于这些条件,段祺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看玩笑,除非是敌人派兵来夺,皖军还没有从来主动把地盘送出去的先例,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绝对不会有。
“既然他们把条件提了出来,那么说明还是可以谈的,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暂停对浔州一带的进攻,暂时撤兵到梧州,但是让我们放弃梧州退出广西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保证减少在广西梧州一线的兵力,嗯,先定个不超过万人,如果那边还不放心,底线是五千人!”
段祺瑞一边说着一边考虑着,开玩笑,从广西撤兵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现在局势对自己实在不利,他还想着继续朝着广西进攻,把广西彻底拿下呢。
不过皖军现在着皖南、赣北、浙南一带面对的奉军压力实在太大,段祺瑞势必是要把福建和广东、广西等地的兵力继续北调以对抗奉军的南下步伐的,所以哪怕是不和南方联邦合作,皖军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兵力继续在广西发动进攻了,减少兵力是肯定会的,但是完全撤出广西那是绝对不行的。
湖南和江西那边也是如此,这醴陵乃是军事重地,乃是江西西部的重要的屏障,皖军不可能随便放弃。
而在军械、军费的支援上,段祺瑞同样也不打算白白送给张之洞什么东西,开什么玩笑,皖系手里头的每一分钱都是重要无比,失去了江南这个赋税重地后,段祺瑞如今就只能依靠一个广东为自己提供军费了,广东虽然也是清末时代的赋税大省,但是要养现在的皖军还是吃力非常的,更别说段祺瑞还打算重新恢复第四师的三旅编制呢,一边扩军一边打仗,这要花费的钱海了去,别说现在段祺瑞没钱,就算是有钱也不可能直接送给张之洞啊。
“钱不能给,军械也决不能送,但是他们如果自己掏钱购买军械,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承诺,绝对不拦截,甚至还可以派兵护送到广西或湖南。”段祺瑞说的这些话已经是表明了他的心思,那就是他这一次找南方联邦合作,并不打算付出什么实际性的代价,尤其是地盘和金钱上。
面的段祺瑞的僵持,南方联邦那边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就和张彪说的那样,皖系找南方联邦合作,并不是说皖系求南方联邦,而是一种齿亡唇寒的关系,一旦皖系完蛋了,那么下一个完蛋的就是南方联邦,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张之洞才放下政治的分歧,选择和段祺瑞合作。
双方谈来谈去,但实际上谈的问题都是假大空的,最后张之洞和段祺瑞相互之间又是发了几封密电,最后这两人在战略层面上达成了初步意向。
也不需要什么签订什么黑字白纸的文件,因为不管是张之洞还是段祺瑞都是知道,双方的合作只是临时的,而且基于双方的政治倾向分歧太大,他们的合作也不可能有任何的公开,只能是双方高层达成一个口头上的协议。
张之洞和段祺瑞达成的口头协议非常简单,那就是现在开始皖军和南方联邦停止一切实际上的军事对抗,并保持目前现有的实际控制区分界线不变。
然而为了让双方从广西、湖南抽调更多的兵力用于和奉军作战,所以上方承诺在广西各自不得部署超过五千人的野战部队,醴陵那边皖军也只承诺只会驻扎不超过两千人的最基本部队。
南方联邦方面,则是从广西、湖南抽调大量部队北上,最后屯兵在湖北,并组建中华联邦帝国第六军,专门用于从湖北南部朝着长江沿线发动主动的攻势。
只要南方联邦在湖北南部部署一支专门盯着江西九江方向的部队,那么后续奉军一旦彻底拿下皖南,后续想要继续南下江西的时候,那么奉军就不可能说肆无忌惮的一路直接朝着江西发起进攻,因为一旦奉军把这里都投入到了江西中南部方向,那么到时候南方联邦一个突袭,就足以给正在南下的奉军造成极大的侧翼压力,最后甚至都有可能被切断补给线。
段祺瑞和张之洞两人之所以这么快速的达成了一个私底下合作的协议,说到底还是苏系奉军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太过庞大。
奉军在1908年上半年表现出来的强势,让段祺瑞大败的同时,也是让其他军阀心惊胆颤。
谁也不想成为苏系崛起的垫脚石!
木秀于林,风比摧之,大家都那么苦逼就你一家独大,这不是逼着那些弱者们联合起来对抗你们吗?
皖军和南方联邦进行秘密合作的事虽然瞒过了普通人,但是却是满不过赵东云,统帅部军情处的特工们一直都是有关注全国各大军阀的军事动向,如果只是皖军和南方联邦只是小规模调动还能瞒过去,但是这种几万人的调动,还是从非常敏感的广西和湖南调动部队到江西和湖北,这种跨省的大规模调动如果还不能不引起军情处特工们的注意,那么赵东云就要把军情处的处长安于同直接撤职了。
听到军情处处长安于同汇报说皖军和南方联军在广西、湖南都有大规模异常调动后,虽然说赵东云一时半会还是没有猜到段祺瑞和张之洞达成了什么协议。
但是赵东云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还是可以轻易的猜到他们达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协议。
“哼,不过都是一群秋后的蚂蚱而已,打一个是打,打两个也是打,反正我们也是要收拾南方联邦的,刚好趁着这个机会一次性把他们解决了!”
说话的是刚从金陵乘坐外国客轮回京师述职的孟恩远。
他的口气初听上去很狂傲,但他说的却是事实,现在全国的其他军阀都是苏系的敌人,区别不过是先打后打而已。
而且从军事角度考虑,一旦奉军的主力第四军大举南下江西,那么奉军就断然不可能让拥有十余万兵力的南方联邦张之洞部就身旁虎视眈眈,奉军要南下江西,就必须先解决了湖北的张之洞。
在这种情况下,孟恩远说把这两个一起打乃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当然了这也是孟恩远的自信。
他麾下的第四军目前虽然还在皖南作战,不过打的非常顺利,只是受限于皖南的地形影响,导致第四军很难大规模展开,展开后整体的行军速度也是相当有限。
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皖南,还发生在浙南。
皖南和浙南的山地丘陵地带让一直习惯于在平原地区作战的奉军相当不习惯,以往奉军作战的时候,虽然说也受到了后勤力量薄弱的影响,但是还是能够勉强筹到足够的火炮进行作战,然而在山地丘陵作战的时候,让奉军里清一色的平原型野战部队打起仗来缩手缩脚,尤其是火炮的机动更是让一大群前线将领想要骂娘。
要想把那些重达一吨多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穿山越岭,成功抵达前线,这速度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打仗的时候,往往前线的步兵部队早早到位了,但是后头的火炮部队却是迟迟不到,这让奉军在多次战役中已经吃了不小的亏。
而且实战过程中,前线将领们发现以往不太重视的过山炮比野战炮更实用,这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过山炮本来就是为了山地丘陵地区作而配属的,在山地发挥比野战炮更出色也是正常的。所以很多奉军的前线将领都是向统帅部打报告,请求配属更多的过山炮。
实际上,这一次孟恩远特地从皖南回来京师述职,其实也是带了向赵东云请求调配更多山炮的心思的。
然而尽管奉军在皖南和浙南地区遭到了地形上的麻烦,导致进展有些缓慢,但也只是缓慢而已,打起仗后可是依旧不含糊,浙南那边还稍微难一些,但是在皖南,皖军根本就抵挡不住奉军第四军和第一军的联合进攻,奉军彻底拿下皖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实际上,不仅仅奉军自己这么认为的,其实就连皖军的段祺瑞都是这么认为的,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奢望过在江南战败后,还能够保得住皖南,他之所以让两江第六师扥各部队继续坚守皖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重整部队部署江西方向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皖南虽然打着,但是段祺瑞已经是开始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构筑江西防线了。
在这种情况下,谁都知道奉军拿下皖南是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还不会太长,等奉军彻底南下皖南后,紧接而来的是谁都知道的,奉军肯定是要大举进入江西的。
现在张之洞抽调了大量部队屯兵在湖北南部一带,虽然南方联邦是绝对不可能派兵去主动帮忙皖军守江西的,但是张之洞绝对不会放弃在奉军进入江西之后,从背后给奉军来一记狠的机会。
按照奉军将领向来主动进攻的习惯,他们断然是不会放任南方联邦的十几万大军在自己的车后虎视眈眈,必然是想要主动出击,彻底解决湖北威胁的。
孟恩远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奉军大部分前线将领的态度。
赵东云对于南方联邦和皖军秘密合作的反应很快,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直接下令奉军搞什么对南方联邦的主动出击,他而是让内务二科的人联系王士珍。
第四百三十九章 王士珍买军械
看着赵东云发来的署名电报,王士珍陷入了沉思,收到王士珍电报的时候他还以为赵东云发来的只是普通的笼络电报,但是他没有想到赵东云在电报上说,苏系有意给转让一批二手火炮给盟友,价格要比市场价低廉一部分,数量不少,足足有三十来门,足以装备两个炮兵营。
苏系的盟友有谁?实际上的盟友一个都没有,表面上的盟友有吴凤岭和王士珍两人。
赵东云的这份电报说的很明显要转让火炮,但是也说转让的这批火炮是同时转给吴凤岭和王士珍的,以帮助盟友们的军事力量提升。
然而王士珍却是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意思,那就是他非常清楚,这一批火炮赵东云绝对是在专门给自己准备的,然而要想拿到这一批火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不是区区金钱那么简单。
苏系现在缺钱吗?缺!
缺到需要出售火炮来换取金钱吗?绝对不可能。
这年头的火炮就是绝对的战略物资,这三十多门火炮虽然是奉军手里的二手日式火炮,乃是日造三十一年式野战炮、过山炮,性能上和目前最先进的管退炮无法比较,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战略性的支援火炮,射速慢了点,但是射程和威力却是不差的,这三十多门旧式火炮对于家大业大,已经拥有数百门管退火炮的奉军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手里一共也没有几十门火炮的王士珍和吴凤岭来说,一旦得到了绝对可以让他们的力量翻倍。
平常时候,奉系可不会这么好心出让自己的火炮,就算性能差了但是用来装备二线部队也是没有问题了,现在赵东云说要出售这些二手的架退日式火炮,背后代表的肯定是赵东云需要王士珍付出一定的代价。
王士珍也不是什么笨人,看着国内地图仔细看了一圈后,当他察觉到湖北南部的南方联邦兵力异常增加的时候,就是猜出了一丝味道,难道说南方联邦那边有所异动?
在奉军和皖军进行激战的时候,南方联邦一旦对奉军突然发难,那么奉军就算强悍那么也很难受,这种情况下,赵东云想到自己也就不意外了,他把这些火炮便宜卖给自己,不外乎就是想要增加自己的实力,然后出兵武昌,以减轻奉军在皖南、江西方向面临的压力而已。
当代中国的局势可以说是透明的,只要你用最恶毒的心思去猜测他人,那么肯定就八‘九不离十了。
虽然王士珍猜到了这些,但是他发现自己的选择却是相当有限!
因为他实在无法拒绝这一批低价火炮的诱惑,而且赵东云既然肯把一直不卖的火炮都卖给了自己,那么对于其他军械的限制就肯定更加宽松了,虽然白送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也有机会从赵东云的手中购买到数量多,价格低廉的步‘枪,弹药以及机枪等武器。
只要能够获得大量的廉价军火,那么王士珍就有把握短时间内提升实力,如果到时候张之洞真的派遣军队进入江西和奉军作战,那么武昌方向的兵力肯定空虚,到时候自己未尝不能一举突破南方联邦的长江防线,继而南下武昌以及整个湖北南部,甚至进军湖南。
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突破目前困拒绝的机会!
所以王士珍尽管知道赵东云是不安好心,是想着让自己和张之洞再一次开战,继而帮奉军分担庞大的压力,但是他依旧咬着牙答应了下来,而且不但答应了,他还打算主动积极的去做。
当天,他就是给赵东云回复了电报,说是湖北方面目前急缺各种武器弹药,请求中央方面拨给部分的武器弹药,同时还送上了一份详细的清单,包括足以装备两个营的三十六门日造三十一年式火炮,八八式步‘枪一万五千支,01式机枪二十四挺,轻机枪三十六挺,六十和八十毫米的迫击炮各三十门,各式炮弹两万发,各式子弹一百五十万发。
这一份清单可谓是私自大开口,赵东云要是真卖给他了,足以让王士珍扩充一个主力师了。
然而随同这份清单一起送上的还有王士珍的另外一封密电,电报上他只说,湖北方向已经筹备在近期再一次发动渡江攻势,务必拿下武昌,完成中央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之类的。
不管王士珍心里头抱有什么的想法,但是他既然给赵东云发去了这两封电报,就已经足以证明,他依旧表面上是效忠中央政府,也代表着王士珍将会配合奉军对湖北武昌发动相应的攻势,这两点对于赵东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王士珍背后谋图的是什么,赵东云非常清楚,但是他并不介意,王士珍所要的无非就是湖北甚至还有湖南,把他这个湖广巡阅使的名头给坐实了,想要的东西和吴凤岭差不多,都是扩大地盘而已。
然而赵东云并不在乎,他现在只需要吴凤岭帮他拖住赵尔巽,帮他拖住张之洞,那么后续的局势赵东云就有把握掌控住,等他把段祺瑞给彻底收拾了,拿下闽浙,江西和广东后,区区吴凤岭和王士珍难道还能翻盘不成,不外乎就是选择屈服或者顽抗到底而已。
心中并不太担心王士珍扩军之举的赵东云大批一挥,就是从苏系的各大军事仓库了抽调了大批物资,当然他并不会一次性都把这些武器弹药卖给王士珍了。你要购买便宜的武器弹药可以,但是也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表达你自己的诚意,区区两封电报是不足以让赵东云彻底放心的。
很快,一列火车就是搭载着大量武器弹药南下,这一批军械里有八门门日造三十一年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另外有汉造等国内厂局生产的五十七毫米山炮八门,另有一批奉军用过的德造原版88式步‘枪,重机枪则是十六挺俄式马克沁重机枪,还有部分迫击炮、轻机枪以及弹药。
这些军械武器除了弹药是全新的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奉军自己用过或者缴获的二手货,这倒不是赵东云故意把二手货卖给王士珍,而是因为一开始就说明了,支援王士珍的这一批军械都是二手货,王士珍也不介意,理由?便宜啊!
火炮就不说,先进的管退火炮不管是直接进口德国还是日‘本的,又或者是福厂、江南兵工厂自产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那价格都是死贵死贵的,再加上配属的炮弹,这要装备一个十六门制的炮兵营,没有五六十万根本拿不下来,然而那些二手的旧式架退炮就便宜多了,就算如今国产军械价格虚高,但是弄一个营的七十五毫米架退野战炮,顶多二三十万,直接少了一半,如果是五十七毫米的架退炮还更便宜。
步‘枪也是这样,目前中国广泛存在的步‘枪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奉军、皖军、南方联邦里都大量使用的各版本88式步‘枪,包括德造,汉阳造、江南造、金陵造、广东造、福造、四川造等乱七八糟的都有,另外一个就是日造三十年式、日造三十八年式,来源主要是向日‘本进口,老北洋时代的袁世凯、直军的王英楷,皖军的段祺瑞、南方联邦的端方、锡良、张之洞等人都是大规模采购过日‘本的军械步‘枪,其中以三十年式为主,三十八年式则是较少,以前主要集中在皖军,现在奉军里也有一部分。
剩下的一种当代的国内比较陌生,那就是俄国的M1891莫辛纳甘,这款步‘枪的使用范围相当有限,主要集中在南方联邦体系里的陕甘陆军,也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