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锟身为第十五师的师长,按照通常情况来说是不应该贬低自己的部队的,但是他是第十五师的师长,更是代表了整个奉军野战部队,在这场会议里,曹锟不仅仅是一个第十五师的师长,而是要代表将近二十万奉军野战部队做出发言。
再者,自贬第十五师也不会造成什么实际性的负面影响,甚至现在的自贬对后续的第十五师的发展还有好处。
为什么?因为只要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支部队率先成为了编制处中的理想编制不会,那么后续可以预见的未来奉军还会对其他部队进行改编,而下一波改编的部队会是那些呢?
不外乎就是以往卢永祥率领,现在李纯担任师长的第一师、杨德明麾下的第十四师,同样前线作战的第四混成旅也有可能成为第二批改编的部队。
此外就是第十五师了,第十五师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军,但是奉军内部的人都知道,第十五师和第十四师一样,都是奉军倾力打造的未来主力部队,赵东云等苏系一票军政高层都是既往第十四师和第十五师成为奉军的第四支、第五支主力部队的。
尤其是第十四师在金陵战役的优良表现,就更是加深了苏系军政高层对于打造新主力师的信心。
如此情况下,第十五师未来是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第二批次扩大编制的部队。
而曹锟身为第十五师的师长,第十五师强了,打了胜仗,他曹锟在苏系奉军内的地位才能够水涨船高。
曹锟和方壁永的针锋相对,让上头的赵东云看的皱眉不已,虽然奉军成军的时间并不算长,哪怕是从1901年算起,至今也不过区区七年而已,如果说从1905年赵东云掌控奉天,筹建奉天常备军开始,苏系初具规模开始,至今也不过三年而已。
然而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苏系奉军内部就是形成了诸多的山头派系。
那些被人所熟知的老武备派系、留学生派系,进修生派系就不说了,现在的奉军里野战部队的将领和统帅部的军官矛盾实际上也非常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多,最为主要的还是奉军里野战军官和统帅部里的文职军官差别比较明显。
奉军里,统帅部的多位总长以及各处处长里,除了作战处这个极为特殊的机构里的人员外,其他机构的军官将领们绝大部分都是没打过仗的人,比如方壁永、赵东平、洪浦涛,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更像是一个文官,而不像一个官员。
虽然说奉军里的很多野战军官同样有过在野战部队任职的经历,但是大多数都是在校官级别,至于将官这群体里,还是比较少的,也就作战处的前后两任处长是野战军官而已。
不过作战处虽然名义上属于统帅部参谋部,但是实际上该机构很少向方壁永这个参谋部总长负责,平常都是作战处石阳林直接向赵东云汇报事务。
而且近期有风声传出来,说是作战处极有可能升格为作战部并直接对赵东云负责,不过现在还只是风传而已,暂时还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内容。
作战处、海军处,这两个统帅部里的处级机构看似级别较低,但一个负责陆军作战指挥事务,一个负责海军作战指挥事务,实际上权势还是要大多军械部、军需部这些部队的。
统帅部诸多部门的将领军官们多数为文职军官,而曹锟等野战部队的军官可都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野战军官,所以这两个群体就是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矛盾,其性质有些类似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矛盾。
此时,一旁的军需部总长洪浦涛开口了:“方总长和曹将军的说法都是有道理的!”
从洪浦涛对方壁永、曹锟的称呼上就是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文职军官和野战军官的区别,方壁永和曹锟的军衔都是中‘将,但是洪浦涛称呼方壁永乃是以职务为主,而称呼曹锟则是以将军这种带有明显野战军官性质的称呼。
“总所周知,我军的军费有限,而且我们又需要更多数量的部队用以南下战事,但是提前前线主力部队的战斗力也是迫切需求。对此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我军需部下头的各种运输团,民夫团不少,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运输团也广泛参与了到了一线运输任务,所以是不是可以把这一部分的运输团直接抽调补充到师级部队上去,如此以来也不用新补充太多的辎重人员,不用对军费造成更多的压力,又能够提高主力部队的后勤运输能力!”
对于洪浦涛的话,赵东云抱以了一丝赞许的目光,在其他人都在争论该不该增加后勤人员的时候,洪浦涛却是能够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来,而且还是把军需部所辖的运输部队抽调补充到野战部队去的提议,这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洪浦涛自行削弱自己手中的权力。
洪浦涛也是看到了赵东云投来的赞许目光,对此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步棋是走对了,抽调几万人运输团补充到野战部队里去纵然会削弱军需部的权势,但是此举要是能够获得赵东云的赞扬甚至好感,那么这一切都值了。
洪浦涛非常清楚,自己虽然也是肩膀上挂着中‘将的肩章,但是他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文职将领,这辈子就没带兵打过仗,而在这个年代,文职将领肯定是不如那些野战将领那么耀眼的,赵东云最为欣赏的将领可以说清一色都是野战部队的将领,比如顾蓝玉,李纯,他们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然而洪浦涛和赵东平他们呢,这辈子估计一个总长也就到头了,而且在军方内的影响力是远远无法和孟恩远、徐邦杰这些人相提并论,未来要想登顶上‘将甚至元帅,那么就得表现出比现在更抢眼的行为来,让赵东云赏识自己。
“洪总长的这个提案不错,一方面是解决了师级部队的后勤力量不足,但是对于我军的军费增长又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赵东平也是适当的开口了,对于他来说,只要是不花钱的提案他都是支持的。
作为奉军的财政大管家,他比奉军的其他人更加在乎每一笔军费的支出。
赵东云此时也是终于开口了:“你们了,有什么意见?”
第四百一十八章 1908年型编制
面对赵东云投来的目光,曹锟和方壁永都是沉默了起来,半晌后方壁永首先开口道:“军需部的运输团虽然也是现役部队,但是和野战部队里的现役部队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如果让他们直接转为现役人员是否能够和现有部队良好融合?”
一旁的曹锟也是道:“如果能够从军需部抽调运输团用于补充师级部队,这自然是可行的!”
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军需部抽调了这些运输团后,后续还要不要继续组建运输部队了,而组建这些运输部队所需要的花费怎么解决?
不过这些事情和曹锟这野战部队的将领没有关系了,所以他说完这一句话后就是闭上了嘴巴。
这又是讨论了小半个小时后,赵东云终于是道:“该说的也都说了,那么就这么定下了,从军需部抽调一部分现役运输团用于补充各部队,至于军需部抽调这些运输团后的空缺,适当可以加大民夫团来填补。”
军需部里的运输团和民夫团、河运营之类的并不同,军需部里的多个运输团乃是现役部队,主要是负责前线的弹药补给运输任务,而那些民夫团、河运营等各种名目的运输部队却不是现役部队,而是征召的民夫。
这些民夫虽然也会发放一些补贴,但是相对于现役军人的薪资来说又少很多,甚至有时候军需部会在当地强行征召民夫进行运输任务。
这年头的奉军和其他军阀部队一样,并不是什么说高大上的部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扰民之类的这些高大上的口号和奉军没多大关系,所谓的不扰民,顶多就是不大规模劫掠而已,所谓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顶多就是买东西会给张军票而已,至于这些军票能不能从苏系掌控的政府里换到钱,那只有天知道了。
部队经常在地方征用牲口、粮食、马车等物资,甚至还会强行征用民夫用于运输,这些被征用的民夫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不给薪资,甚至连口粮都得这些民夫自带,这些被征召的民夫实际上就是在服徭役。
赵东云掌控下的奉军实际上任然是一支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军队。
当赵东云拍板定下了抽调军需部的运输团补充进入野战部队后,统帅部就是迅速下达了相关命令,位于和州、当涂、金陵等地的军需部所辖的多个运输团被直接拆解,相关人员直接补充进入第三师、第九师。
使得第三师和第九师在短时间内人数暴涨了两千多人,成为了秦林军心中的所谓理想型编制部队。
这种理想型编制在正式文件里也被称之为1908年型编制,这个编制对于去年才施行的1907年型编制而来,战斗部队完全没有变动,一个步兵班还是十四个人,一个排还是只有一轻轻机枪,一个步兵连依旧只有两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
一线战斗人员以及技术兵员没有变动,但是却是极大的增加了炮兵、辎重等兵力,进而让1908年型编制的一个师总兵力增加到了一万八千人。
由于战斗编制不动,增加的只是后勤人员,所以哪怕是对于正处于战斗当中的第三师和第九师来说影响不大,直接补充人员就行了。
只是短短数天时间,加入了众多军需部后勤人员的第三师和第九师其兵力就是膨胀到了一万八千人以上。
由于影响不大,同时军需部那边的运输团还有不少,所以赵东云就是迅速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就是把前线作战的第四混成旅、第一师、第十四师这三支部队也扩编为1908年型编制。
当上述的几个师膨胀到一万八千人的满编制时,其之前只有五千多人的第四混成旅直接补充进入了一个运输团,其总兵力膨胀到了七千九百多,将近八千人。
当然了,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上述增加的绝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员,战斗人员依旧保持原先的规模。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奉军把原来诸多归属军需部的后勤部队调入野战部队而已。
对于奉军的总规模并没有影响。
采取1908年型编制的奉军部队编制和以往变动有些大,其一个步兵班依旧辖有十四人,一个步兵排辖有上述三个步兵班,此外辖有一轻轻机枪以及一个六人的排部。每个步兵连辖有三个步兵排,连部辖有两个迫击炮组以及连部,每个步兵连满编制为一百八十三人。
一个步兵营辖有上述四个步兵连,此外还辖有一个迫击炮排,一个辎重排,一个重机枪排,总兵力为九百零三人,营部辖有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以及两挺重机枪。
步兵团则是辖有上述三个步兵营,此外还有一个卫生排,一个辎重连,一个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的迫击炮连,一个拥有九挺重机枪的重机枪连。总兵力为两千七百零九人,全团的技术兵器有轻机枪三十六挺,重机枪十五挺,六十毫米迫击炮为二十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为十门。
步兵旅则是辖有两个步兵团,旅部除了一个指挥部外,平日不辖有其他附属部队,正常情况下一个步兵旅为六千三百六十八人。但实际战斗中,往往是会把师部的诸多辅助部队配属给步兵旅,进而形成一个混成旅规模的战斗部队,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战事,所以根据情况的不同,一个旅级战斗支队在战时的总兵力有可能达到八千到九千人之间。
步兵师的话,则是辖有两个步兵旅,此外还辖有一个拥有三十六门野战炮、十六门过山炮的炮兵团,一个拥有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的迫击炮营,一个拥有三连总数六百骑的骑兵团,一个拥有三营总数一千八百人的辎重团,一个拥有六百人的工程营,一个卫生连,一个通讯连,一个师部卫队,一个师指挥部。总兵力达到一万八千零六十一人,乘骑战马一千余匹,后勤用马三千余匹,西式重型运输马车千辆。
全师用有骑步枪一万三千多支,左轮以及半自动手枪三千多支,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过山炮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四十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一百门,重机枪六十挺,轻机枪一百五十挺。此外还有炮兵较射气球、望远镜、兵工铲等众多辅助性的装备。
这样的一个奉军步兵师,乃是当代列强军队里典型的两旅四团制部队,而这样的一个师,单单是维持费用就得每年花掉四百多万圆,这还不算战斗的各种弹药花费以及装备费用了。
以目前的苏系财政而言,顶多也就养几个这样的师而已,多了根本养不起。
对于目前的苏系奉军而言,还需要更多廉价部队,比如说像第八师、第十一师、第十三师这种部队,第三军所辖的这三支部队虽然说战斗肯定无法和第三师相提并论,但是组建的价格便宜,而且打打其他军阀的省军那是绰绰有余了。
依照上述这几个师的规模,赵东云也是开始命令奉军统帅部开始着手组建第十七师。
对于第十七师,他并没有说直接抱有太大的期望,而且为了加快成军时间,他也不打算重头开始编练,而是用现有的几个部队整合组建。
为此,赵东云以部署在石家庄的第七混成旅为骨干,然后补充了新兵员和装备,以求让这个新的第十七师尽管成军。
继第十七师之后,赵东云又是以部署在奉天的第十混成旅为骨干组建了第十八师,同样是补充少量兵员后以扩大奉军对奉天的掌控能力。
赵东云先后以第七混成旅、第十混成旅为骨干组建第十七师和第十八师,也是让很多奉军将领们看出来了赵东云对未来奉军的一些规划,那就是逐渐取消混成旅这个编制,让奉军部队逐渐慢慢转变为诸多步兵师为主的部队。
混成旅这种编制本来就是临时措施,在军费和装备不足的情况才有存在的必要,现在的奉军军费已经较为充足,并且着眼整个国内局势的话,组建并保有太多混成旅已经不适合当代奉军了。
因为混成旅的兵员基本上有一个师的一半左右,但是技术兵器尤其是火炮远远不如一个步兵师的半数,然而当代奉军养军最为花钱的并不是说武器的采购价格,而是人员的薪资开销。
目前来说,哪怕是战争期间,奉军的人员薪资开销也是占据了军费开支的七成以上。
一个混成旅的花费足以有半个师那么多,但是说实话就算两个混成旅一起上,其实也是打不过一个同等编制的步兵师的。
综合考虑这些之后,就不能理解赵东云为什么要把大量的混成旅升级为步兵师的心思了。
赵东云在后头大肆整顿奉军,力图继续扩大奉军规模,提升几个主力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奉军和皖军在金陵,当涂一线的激战还在继续。
当涂方面,奉军的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打的非常辛苦,目前已经是只能固守当涂以及马鞍山的外围地区,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都比较大。
相对于当涂的困局,金陵方面的战事进展虽然说缓慢,但还是比较顺利。
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这四支部队对金陵发起了持续长达十多天的外围攻势后,已经是成功突进到了金陵城区里。
第四百一十九章 猛烈炮战
段祺瑞的第四师等部队在逐步抵抗,但还是连接丢失了诸多的外围阵地后,已经是撤退到金陵城区之内,并且依靠金陵城市本身的建筑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皖军在金陵城内以及外围地区,已经是陆续汇集了将近七万人,比起进攻的奉军还要多,然而抵挡起来却是依旧非常吃力,尤其是火炮方面的劣势让皖军吃足的苦头。
奉军在金陵一线汇集了一百多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身管火炮以及数百门的迫击炮,加上炮弹供应还算是比较通畅,所以这炮弹打起来就不要钱一样,从战役开始到现在,奉军就是朝着金陵发射了超过十万发炮弹,平均下来每门七十五毫米的身管火炮打出了超过一百发炮弹,而迫击炮,尤其是八十毫米的迫击炮每门平均打出去超过两百发炮弹。
也许这个数字对于后世二战以及现代战争里动则数百万上千万发炮弹的战争来说不值一提,但是你要知道,这会才是1908年啊,而且这还是国内的奉军,能够打出这个火力密度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金陵战役的火力密度,已经差不多可以和去年的直奉战争的唐山战役相比了,而当初的唐山战役可以说是代表了当代中**阀部队的最高水平,由于双方都算得上是在家门口作战,补给通畅,加上上方之前都囤积了大量的弹药,所以当初的直军和奉军双方都是炮弹不要钱一样打出去,其火力密度直追日俄战争。
而唐山战役后,哪怕是奉军自己也是没有能力复制当初的火力密度。
如今的金陵战役由于是奉军准备多时,事先可以说是囤积了小半年的弹药,这才能够在开战半个月内打出去这么多炮弹。
如此多的炮弹落在皖军阵地上,足以给皖军造成巨大的伤害。
奉军在攻克金陵外围阵地的时候,之所以能够顺利攻克这些外围阵地,炮兵的有力支援起到了主要作用。
套用一句金三胖的话就是:现代战争就是炮战!
现在的战争毫无疑问,火炮是占据了绝对的主角,其余的步兵、骑兵说实话虽然也重要,但只是次要力量而已。
要不然赵东云为什么费劲了心思扩充奉军的炮兵规模了!
奉军向外国,尤其是向德国购买军械的时候,其主要花费就是用来购买火炮,年初苏系和德国达成了善后借款协议后,按照协议其善后借款有一部分都是需要用来向德国购买军械的,这批款子购买的军械是什么呢,自然是火炮。
单单是二月份,苏系奉军就是一次性向德国下达了高达千万奉圆的军械订单,其中至少六百万都是用来购买德国克虏伯厂的最新式外销火炮:M1905型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另有还有一部分用于购买M1904型100毫米加农炮,尚有小部分用于购入史宾道重机枪,这个史宾道重机枪其实就是MG01重机枪的改进版,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MG08重机枪,不过奉军去年购入该重机枪的时候,德军尚未大规模采用该款重机枪,一直到今年德军才开始服役该款重机枪,并赋予了德军制式武器的编号:MG08。
奉军由于是采购该款机枪的就叫史宾道重机枪,所以现在依旧叫这个名字,不过福元机器厂已经向史宾道公司购买了该机枪的专利授权,福元机器厂目前正在改进MG01式重机枪的生产线,使之能够生产史宾道重机枪,目前已经试生产了少数样枪,福厂内部给予了这款仿制的重机枪为‘福造08式重机枪’的称呼。
不过福造08式重机枪不管是外购还是自行生产,暂时数量都不大,目前撑起奉军天空的依旧是01式重机枪,包括从德国进口以及自行仿制生产的01式重机枪。此外还有少部分法国的哈奇开斯气冷重机枪以及日‘本仿制生产的三十八年式重机枪,这些重机枪主要来源于缴获。
之前的直军以及现在的皖军都是大量装备了这种重机枪。
除了向德国大规模采购火炮外,奉军也继续保持对福厂生产的火炮的采购,基本上福厂的1905年型75毫米过山炮以及1906年型75毫米野战炮是有多少有多少。这两款火炮也都是仿制德国火炮的产品,其中的1906年型75毫米野战炮就是德国M1905型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的仿制版本。
总体上来说,福元的各项自产武器,都是以防止为主,自主研发的只有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两个了。
至于说自主研发身管火炮或者说步‘枪,福元机器厂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别说自主研发了,就算是仿制生产都是不敢擅自改动原来德国人的设计,而且往往仿制生产出来的火炮性能对比德国原产的有些性能上的差距。
但是这些性能差距和价格对比起来就不算什么,福厂仿制生产的机枪和火炮虽然在性能上和原产的有些差距,但是价格上普遍要便宜百分三十以上,尤其是弹药的价格,更是比直接进口便宜将近。
比如最普通,装药为T‘NT的75毫米炮弹,不管是哪国生产的,各大洋行给奉军给出的价格一般是每枚四十五圆以上。
然而福厂采用进口TN‘T然后自行生产的75毫米炮弹给予奉军的价格为三十五圆一枚,这个价格虽然还有所偏高,但是比直接进口还是便宜很多。
如果说采用福元机器厂自行生产的苦味酸作为装药,其一枚的七十五毫米炮弹价格只要二十五元。
尽管苦味酸作为装药的炮弹存在应用上的一些风险,但是巨大的价格差距依旧让奉军大量采购并应用这种炮弹。
毕竟采用进口TN‘T作为装药的炮弹虽然好用,但是价格太贵,苦味酸作为装药的炮弹虽然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还很危险,但是胜在便宜啊。
去年年底以来,奉军就是广泛采购苦味酸作为装药的炮弹了,尤其是在七十五毫米身管火炮上,至于说迫击炮‘炮弹嘛,为了进一步保持炮弹的低成本,八十和六十毫米的迫击炮还是继续使用黑‘火药,而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为了获得更大的威力,则是使用比较昂贵的苦味酸炮弹。
毕竟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最为关键的就是威力,其他的什么射程,机动性和精度都是渣的要死的,如果说连威力都上不去,那么这款大口径的迫击炮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至于TN‘T炮弹还是那句话,用不起。
目前大规模使用TN‘T炮弹的火炮,只有奉军里的那些少一百毫米加农炮,反正这些加农炮也不多,而且价格昂贵,就和好马就要配好鞍一样,既然那么贵的一百毫米加农炮都买了,区区几个炮弹钱赵东云还是舍得的。
以向德国进口,福厂自产的火炮为主,就是构成了目前奉军的主要火炮群,当然和其他武器一样,其中也存在了大量其他型号的火炮,比如说缴获,早期采购的日造三十年式野战炮,过山炮,甚至还有少量来自早年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五十七毫米过山炮以及江南制造局生产的75毫米野战炮以及俄国人的76毫米野战炮甚至是那些老式的架退炮。
基本上目前中国能够找到的火炮型号,奉军里头都有,就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至于说什么统一火炮型号,简化后勤之类的事,等赵东云统一中国,不差钱的时候再说吧,现在,只要是能用的火炮奉军都要。
各种型号,来源负责的数百门火炮就是构成了目前奉军的主要身管火炮群,而这些火炮给予了金陵战役里的奉军有力的火炮支援。
每天成片的火炮落在对面的皖军阵地上,都能够造成对面敌军以及平‘民的大量伤亡,而这种情况在皖军撤退到金陵城区的时候更为明显,无数的炮弹落进金陵城区,给皖军造成伤亡的同时,实际上死伤的平‘民更多。
这年头的奉军打仗的时候可不怎么顾忌平‘民的伤亡,奉军的炮兵指挥官们发起炮击的时候,从来就不考虑炮弹会不会落进‘平民当中。
战争时期的普通百姓,永远都是最为凄惨的,持续多时的金陵战役给奉皖双军造成了上万人伤亡的同时,却是给当地的普通民众造成了超过十万人的伤亡。
为了躲避战火,无数的金陵以及周边的民众拖家带口离开家园,然后前往上海、杭州甚至渡江北上江北等地区,他们不管往哪里走,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战场,有多远就走多远。
这些人用后世一个很时髦的名词来说就是:战争难民!
只是和后世诸多人会关注难民不同,这年头哪怕是段祺瑞自己都是不怎么关注自己辖区的这些战争难民的死活,甚至还为了补充前线部队的战损,段祺瑞还派出了部队和官员在难民当中大肆强征民夫以及士兵。
每天无数的壮年男子都是会被皖军强征,有些身体条件好的则是被经过简单训练后就是补充到前线,然后充当炮灰士兵,身体条件较差的那些人则是被当成了民夫,在枪弹的威胁下帮皖军运输弹药补给。
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皖军,实际上还发生在每一支军阀部队里,哪怕是奉军也不例外。
不过奉军强征壮丁一般都是不会把他们直接补充到部队当炮灰消耗,后方还有大量新兵的奉军实际上是不缺乏新兵的,奉军强征的壮丁一般都是被编入了军需部的各种民夫团,运输团里头。
奉军在后方诸省拥有的数十万民夫是怎么来的,大部分都是强行征召来的,嗯,而且还是不给薪资的那种,甚至有些时候连吃的都需要这些壮丁民夫们自带。
兴许后世的人们会看到这样的文字:苏系统治区的民夫踊跃支援前线,自行携带粮食,独轮车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奉军运输补给,有力的支持了苏系的统一大业。
但实际情况呢?这些民夫就没几个是自愿来给奉军运输补给的。
也许有人说了,奉军为啥不雇佣大量民夫运输补给,一定要用强行征召呢?
赵东云对此的回答就是:没钱!
第四百二十章 明帅杨德明
军需部下属几十万人民夫,一个人就算一月一圆的薪资,再加上吃喝之类,那每月还不得上百万的开销了,这钱都可以让奉军再养好几个师了。
所以除了海运、河运的船长,水手们,马夫等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性人员外,其他普通苦力民夫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
当然了,奉军对他们的征召也不会持续很久,一般只要干一两个月就可以走了,反正苏系统治区里人多,尤其是距离前线较近的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人口多的很,足以让奉军保持轮流征召几十万人以支援前线部队的作战。
这种事情也对对后世人来说显得很操蛋,对于一个正常现代国家来说也不合理,但是在当代的中国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如果说赵东云非要抱着后世的普世价值观或者好人的思维,不征召民夫或者给钱雇佣民夫的话,那么他绝对脑子秀逗了。
在军需部开始把大量的现役运输团拆分,然后补充到野战部队后,一方面是让野战部队获得了大量的辎重人员,另外一方面也算是简化了军需部需要管理的人员。
别看军需部只是一个负责后勤的机构,但实际上军需部管理的人员是非常多的,之前军需部拥有十多个运输团,归属军需部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