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们还得等第四混成旅到来,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就地造一些小木船甚至竹排,用于前期的渡江工作。

    为了渡江所需的船只,第四军可以说是花费了极大的苦心,从当地征集现有的船只远远不够用,只能是就地取材,自行建造小木船甚至是竹排。

    反正这只是渡江作战,又不是渡海作战,也不需要什么大型船只,专门的登陆舰、运输舰什么的,随便什么小木船甚至竹排都能用,至于说火炮等重武器的运输,那就只能等待大型浮桥架设完毕后才能运输过江了。

    三月六号,第一混成旅也是顺理抵达和州,当天晚上,孟恩远再一次向统帅部发起密电,称第四军上下已经准备万全准备,随时可渡江作战。

    当天晚上,赵东云再一次召开统帅部军事会议,这场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后,赵东云在渡江作战计划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批准第四军展开渡江作战。

    次日接到统帅部批准计划的回复后,孟恩远召集第四军旅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商讨并确定详细的渡江计划。

    毕竟统帅部作战处制定的渡江作战方案虽然已经很详细,但那也只是一份战略性质的计划而已,真正的和州详细渡江作战计划,还得第四军自身来制定。

    当天下午,第四军之第九师召集所有校官进行了扩大军事会议,会议上林永权正式通知了第九师的军官们渡江计划已经正式启动,而第九师就是首批渡江部队。

    当天下午,第九师上下提前进行休息,当晚夜十一点,第九师开始提前就餐,夜十二点,第九师正式离开驻地前往江边。

    为了避免对面的皖军有所差距,第九师并没有举着火把前进,而是依靠之前的详细侦查,以及微弱的星光前进,虽然有前提的多方侦查,详细的行军路线已经确定,但是依旧出了不小的乱子,以至于第九师在这短短的五公里上花费了足足五六个小时,一直到黎明前夕才抵达江边。

    而随着第九师抵达江边,随军抵达,并迅速展开的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展开并对对岸发射密集的炮弹时,将士们也是竹排、小木船推进江水,然后坐了上去奋力的用木浆滑动江水。

    在黎明的阳光下,数百艘竹排、木船如同波浪一样在长江上泛起耀眼的光芒!

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战役(一)

    三月八号,阳光升起把长江江面照亮的那一瞬间,数百艘小木船、竹排如同波浪一样泛起了耀眼的光芒。

    此时南岸的一个低矮的小山头上,一个身穿着深蓝色军服的皖军士兵睁大了眼睛看着江面,然而下一瞬间他就是似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东西,从而喃喃自语道:“那是什么?”

    然而于此同时,他旁边的皖军士兵却是表情变得极为惊恐,并用着极为尖锐的声音大声叫了起来:“是奉军,他们渡江了!”

    他的叫声很快引起了后头其余几个皖军的注意力,很快一个身穿军官常服的皖军中尉就是快速走了上来,然后拿起了他的望远镜朝着北方的江面看去。

    从望远镜里,他可以看见数千米外的江面上正有着大量的船只朝着南岸划来!

    紧接着他就是吹响了胸前挂着的铜哨声,下一瞬间,尖锐的铜哨声就是响遍了整个山头!

    很快,就是有一个传令兵紧急翻上了他的战马,然后狠狠的挥起了马鞭,受疼的战马瞬间就是迈开了四蹄,然后急速朝着当涂县城疾驰而去。

    于此同时,长江北岸,林永权正在和多名第九师的中高级将领们站在一起,在他们的身前身后,是无数的奉军士兵正在前仆后继的涌向长江,这些奉军士兵们或抬,或拖着征收、自造的小木船、竹排推进江水,然后坐上去后,就是奋力的滑动手中的船桨。

    “第三十三团的第一营已经全数渡江,第二营和第三营也已经陆续展开!”旁边的副官及时汇报了当前的渡江情况。

    林永权并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往望远镜观察着长江,此时此刻江面并没有什么浓雾,黎明的阳光把整个江面照的通明无比,在望远镜里,他已经可以看见对岸有着人影跑动,根据之前得知的情报,那应该是皖军派驻在此刻的一个步兵营。

    皖军早就预测到奉军可能会从芜湖、当涂、金陵这一线渡江,虽然他们之前无法判断奉军的准确渡江地点,但是谨慎的段祺瑞依旧抽调了一个师进驻当涂,这就是两江陆军第七师。

    该部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编练的新部队,和皖军里的诸多省军投诚的南方联邦军队改编不同,这个两江陆军第七师乃是一支全新组建的部队,也算是段祺瑞在1906年后首次按照老北洋常备军的要求编练的新部队,兵员都是良家子中招募,发放足额的饷银,保持较大强度的训练,武器装备乃是清一色的日械,装备日造三十八年式步‘枪,日造之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日造三十一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三十八年式重机枪。

    虽然该部队的作战经验近乎于零,但是装备水平相当不错,去年苏北战役期间,该部由于正处于新编期间,一直驻防在上海、江阴等地,江北战役后先是被调往驻防金陵,随后继续西调驻防当涂。

    对于这支部队,奉军所了解的信息相当有限!

    实际上奉军除了对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这两支皖军里的精锐主力部队了解较多外,对于皖军的其他部队了解都相当有限,如今奉军知道了段祺瑞在江北战役后大力改革了皖军现有部队,据说撤销了大量地方省军的番号,统一整合为两江陆军,并把原来的诸多部队整合为新部队,但是具体如何却是不得知。

    目前奉军情报处能够了解到的是,皖军方面重编了第一师、第二师、第五师,但是对两江陆军到底有多少部分的番号却是不了解的,比如说情报处在广东就是发现了两江陆军第十二师的皖军部队番号,但是同时又得知这支部队还挂着广东混成旅的番号。

    当代的信息渠道有效,而部队编制又是大家都想要保密的事情,所以要想彻底了解皖军的编制番号是非常困难的事,只能是大体推测皖军的总人数而已。

    赵东云并不知道的是,去年江北战役失败了后,段祺瑞是镇定思痛开始大力改革皖军的现有编制、指挥机构,把原有的大量地方省军,也就是浙江省陆军第一混成旅、江西省陆军第一混成旅、江北混成旅、广东混成旅、赣州守备队、江西警备师等这些乱七八糟的部队番号,统一整合为‘两江陆军’的番号。

    其中就包括了把江北混成旅、江西第一混成旅重编为两江陆军第一师;利用浙江的两个混成旅重编为两江陆军第二师等。

    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段祺瑞已经是成功的把皖军麾下的各种省军番号的部队整编了十三个两江陆军师,而省军里的混成旅部队只剩下了一个两江陆军第一混成旅,其他的各种名目的混成旅、守备队等都是被编入了十三个两江陆军师当中。

    所以到目前为止,段祺瑞麾下的皖军是包含了中央陆军第四师、第二混成旅、第六混成旅;以及两江陆军第一到第十三师、第一混成旅,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不过番号虽然变动了,但是部队还是那些部队,同样是两江陆军部队,但是战斗力相差却是极大,比如说两江陆军第六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皖军里是比较好的,其士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以及战斗经验都是仅次于第四师、第二混成旅,可以说和姜桂题的第六混成旅不相上下。

    然而同样两江陆军的第十二师,这支部队前身只是南方联邦在广东战败后的降军,被收编后开始编为广东混成旅,随后被授予两江陆军第十二师的番号,其兵力只有区区八千人,火炮十门都没有,就连枪支都是杂乱无序的,这个第十二师拉出来估计都打不过段祺瑞亲率的第四师麾下的一个团。

    皖军原来的番号就比较混乱,而段祺瑞又在近期搞军制改革,番号统一之类的事情,这就让不明就里的奉军情报部门更加挠头了,搞到现在奉军的情报部队实际上都无法得知皖军在长江沿线到底部署了那些部队,这些部队的番号是什么?

    只能是猜测一个大概上的兵力来。

    此种情况也就让前线的奉军第四军将领对当涂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了解甚少,只知道皖军在当涂部署了近万人的部队,也知道是两江陆军第七师,但是这支部队的来历,战斗力如何,装备的详细情况如何的了解就比较少了。

    不过这对于孟恩远和林永权来说问题不大,他们只需要知道,对面的不是皖军的主力第四师或者第二混成旅那就足够了,至于到底是皖军部队的其他那支部队,对于他们而言区别并不大。

    两江陆军第六师和第十二师之间战斗力是有所差距,但是对于奉军里那些心高气傲的将领看来,这两者的区别无非就是战三渣和战五渣的区别。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虽然战三渣和战五渣都不咋滴,但是战五渣的战斗力还是要比战三渣强得多。

    至少对面的那个皖军第七师的步兵营在发现了对面的奉军大规模渡江后,他们并没有和那些战三渣们一样被吓得了转身就跑,尽管这支部队还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考验,但还是在前线军官的督导下展开了防御作战。

    这些头一次参战战争的皖军士兵们快速进入视线挖掘好的滩头防御阵地,然后给自己的步‘枪上好子弹,并且也把仅有的两挺重机枪架了起来,甚至在后续奉军发起了持续性的火炮袭击后,他们在爆炸声中颤抖,但是他们没有转身就逃。

    当奉军的渡江船只从上游划来,距离南岸只有千米距离的时候,对面皖军中的重机枪也是响起了嗒嗒声。

    正在渡江的奉军自然不甘示弱,几艘体型较大的木船船头上架设的机枪也是开始发生,机枪的巨大后坐力让小木船几乎快要散架。

    随着距离的进一步拉近,更小的木船上,多挺轻机枪也是陆续开火,朝着南岸的皖军阵地泼洒着无数的子弹。

    此时虽然双方的距离较远,机枪的子弹命中率非常低,导致众多子弹落在空地上,落在河水中激起点点水柱,但是机枪嘛向来都不讲究什么命中率,人家靠的是密集的射速然后形成一片弹幕,以形成面压制。

    持续的重机枪扫射,就算是运气不好,但是依旧能够取得可观的命中。

    很快,一艘乘搭了十余名奉军士兵的木船就是被一连串的机枪子弹横扫而过,子弹打在船只上,撕碎着木板,打在人体上,收割着生命。

    很快鲜血就和江水搅合在一起!

    随着时间过去,渡江部队越来越靠近南岸,而伤亡也是越来越大,原本泥黄色的江水很快就是被染红,在黎明的阳光下,显得鲜艳而妖艳!

    然而这一切却是让林永权无动于衷,他彷佛没有看见渡江部队的伤亡一样,放下望远镜的他道:“三十三团已经差不多过去了,让三十四团准备,等船只回来就立马渡江!”

    “还有,让炮兵部队加速前置,待在后头可没有办法支援我们的渡江部队!”长江可是大江,江面宽就好几公里,要想在北岸支援南岸的渡江作战,就必须把现有火炮的阵地直接部署到江边,不然的话可打不到对长江南岸。

    林永权做着进一步的战术部署的同时,长江南岸,第三十二团的团长方庆坤上校踏着江水下了船,身穿青灰色军官作战常服,披着呢料军官大衣的他略微皱眉看了眼他十余米之外落下的一枚迫击炮炮弹。

    “这些迫击炮,就没有打准过的时候,给北岸去信,让他们的迫击炮停止开火,我可不想被自己人的炮弹炸死!”

    虽然此时弹雨纷飞,但是方庆坤却是彷佛没有看见一样,只见他左右看了看,然后对着身边的一名中尉道:“还等什么,让他们快把重机枪机枪还有迫击炮搬下船,建立滩头火力点。”

第三百八十八章 渡江战役(二)

    八号早上七点,此时距离奉军正式渡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首批划船渡江的第九师第三十三团的士兵们已经有部分官兵顺利登上了滩头,此时正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向滩头内陆发起进攻。

    然而受到渡江的影响,导致第三十三团的指挥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出现了军官找不到所属士兵,士兵找不到直属长官的事情,不得已之下,很多士兵们都是被靠近的军官直接指挥,然后向内陆方向的皖军发起进攻。

    在他们的身后,江水还漂浮着诸多阵亡士兵的尸体,鲜血把原本泥黄色的江水染得通红。

    “怎么回事?对面不过区区一个营,难道都冲不上去吗?”方庆坤此时身上的军服依旧光鲜,除了脚下的长筒军靴略有泥浆外,他身上并没有和其他奉军士兵们一样沾满泥浆和水迹。

    “对面的皖军抵抗的相当顽强,第一营发动了两次进攻都没迫使他们退却!”身旁的副官急忙解释着。

    方庆坤略微皱眉,然后道:“让团部的八十毫米迫击炮上去帮忙,务必半个小时内击退他们,不然的后续渡江部队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了!”

    滩头上的那个皖军两江陆军第七师的步兵营,虽然人数不算多,但是其两挺重机枪给予了开阔无遮挡的奉军渡江部队极大威胁。

    皖军虽然在这里并没有部署过多的主力部队,只是部署了一个营用于警戒防备不测而已,不过这个步兵营之前也是构筑了厚实的防御工事,尤其是那两个机枪堡垒更是坚固无比,以至于奉军多次动用迫击炮想要敲掉这两个机枪火力点都无功而返。

    然而困难就不打了吗?

    绝对不是,不管如何,方庆坤都是需要拿下这个皖军滩头阵地的,这是他身为首批渡江部队指挥官的责任。

    他很清楚的记得,今天黎明出发前,林永权对他说的话:“安卿此去乃是我军渡江首战,肩负为我军开路,保障主力部队顺利渡江的重任,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亲自为安卿向总统请功!”

    渡江首战,这不仅仅是林永权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的期!

    他非常清楚在战前,第四军上下各部队都在力争首战的机会,因为在充满了自信的奉军将领们看来,这一次渡江作战必然是能够大获全胜的,而首战者无意就能够获得其中最荣耀的功勋。

    不管是第九师还是第十四师还是说第一混成旅,他们都在孟恩远面前争夺了首战的出征机会,最后还是老牌的第九师获得了这个重任,而第九师属下的第三十三团更是获得了首批渡江的任务。

    当林永权把第九师的作战计划交给孟恩远的时候,孟恩远看到了方庆坤的名字也是笑了笑:“方安卿还是个有能力的年轻人,这一次想必也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孟恩远在去年之前就对方庆坤颇为欣赏,去年京师战役里,他就是把时任作战处第三科科长的方庆坤借调到第一军担任作战参谋,京师战役结束后,铨叙处正式把方庆坤调往第一军,先担任第一军军部作战参谋,随后调任第九师第三十三团任职第一营营长,郑州战役后晋升中校,调任第十七旅任职参谋长,当时第十七旅旅长乃是杨德明。

    这两人配合的相当不错,而方庆坤也是在任职期间获益匪浅,江北战役后,杨德明调任第十四师任师长,原第三十三团团长、1906届进修生潘峦清被晋升为少‘将军衔,接任第十七旅旅长一职,而方庆坤也就是顺势接任第三十三团团长,并晋升为上校军衔。

    仅仅一年时间不到,方庆坤就连跳两级,从回国之初的少校晋升为上校,虽然这等速度在最近一年里的奉军而言也不算太快,比如他的顶头上司潘峦清去年入关之初也不过是一个少‘校营长而已,然而同样的时间里他却是连跳三级,并成功跨越了诸多校官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门槛,顺利成为少‘将。

    但是方庆坤的晋升速度却也说不上慢了,你得知道人家1906年底才回国,真正加入奉军的时间不过一年多而已,而且他虽然也是留德生,但是在德国就读的只是普通的士官军官,并不是和杨德明一样的柏林军事学员。很多和他一样的留德生、留日生回国都只是从上尉做起,绝大部分现在还混迹在少校、中校这几个层次,能够在现在升到上校的并不多。

    他能够挤过诸多人的竞争,而就任第三十三团团长,和孟恩远以及杨德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杨德明在离任前,可是给他写了一份举荐信,而孟恩远也是向铨叙处那边透露了口风,说这个方庆坤才华相当不错,足以胜任一团重任,这才让他战胜了好几个资深军官,其中还有两个是进修生出身的资浅上校从而获得第三十三团的位置。

    目前奉军里头,中层军官的位置,尤其是营长、团长这两个级别的位置相当多一部分都是被进修生所把持。你想啊,人家进修生刚毕业最低也是少校,毕业后分配的职位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营长,这就足以挤占大部分的营长份额了。而团长的话,也是充斥着大量的进修生,这不仅仅有着进修生的自身的素质超过普通军官,而且铨叙处也是根据赵东云有意无意的暗示,在提拔军官的时候大大倾向于进修生。

    能够从进修生里抢到这个第三十三团的位置,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孟恩远的看重,林永权的信任,这些都给方庆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无法想象自己在渡江作战的时候一旦失误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失败了决不能接受的!

    一个营不行,那么就两个营上,两门三门迫击炮不够,那么就五门,六门甚至更多,总之他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当前敌军,然后向内陆方向推进,为渡江的滩头阵地扩展战略纵深,避免后续渡江部队遭到敌军的机枪火力打击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火炮打击。

    两江第七师的这个步兵营虽然装备和训练还算不错,在战斗刚发生的时候也保持了镇定,没有和大部分省军一样转身就逃,而是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战术。

    毫无疑问,他们的顽抗给首批渡江部队,也就是方庆坤指挥的第三十三团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甚至一度威胁了后续渡江的顺利进行。

    然而他们就算是表现尚可,但是也只有区区一个营而已,而奉军的首批渡江部队就有足足一个第三十三团,不管是兵力还是火力上,都是要远胜于他们这个步兵营的。

    当方庆坤集结了第三十三团两个营,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对这个两江第七师的步兵营发起攻势的时候,随着炮弹的不断落下,预计持续增加的伤亡,这个步兵营终于是和所有军队一样发生了崩溃。

    这个拥有八百多人兵力的步兵营在死伤了近百人后,终于是在第三十三团的新一轮冲锋中崩溃,任凭那些皖军军官们怎么叫嚷,都无法阻挡那些皖军士兵们转身就逃!

    从事实来说,在个皖军步兵营的表现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尽管他们只抵挡了大约一个半小时而已,但是他们却是成功杀伤了渡江的奉军两百余人,自身伤亡不足百人,伤亡比例大约二比一,这应该算得上是奉皖两军诸多战事中,首次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了。

    这换成了任何一支皖军部队来,哪怕是段祺瑞的这里第四师都很难取得类似的战果。

    然而他们的顽强抵抗效果却是不大,区区一个步兵营而已,谈何阻挡第四军数万大军的渡江,仅仅是首批渡江的第三十三团就足以收拾掉他们了,所以他们在伤亡了近百人后崩溃了。

    这个营的皖军崩溃了,抛弃了他们的阵地直接向西南方向逃却,然而方庆坤的表情却是没有露出喜悦的表情。

    因为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他的任务并不是只需要击退这一个小小的步兵营,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向内陆挺进,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阻挡后续皖军的反攻,以掩护渡江部队的渡江。

    “立即向西南方向挺进!”方庆坤快速下达着新的指令:“第一营沿江边挺进,攻占薛家凹一线并布防,第二营东进攻克花果山一线并布防,第二营随我前往雨山湖,追击并肃清敌方残军!”

    随着方庆坤的命令下达后,第三十三团的官兵们并没有进行休息,而是就地在滩头略微整顿,使得各部队略微恢复了指挥体系后,各营就是迅速向西南方向挺进,他们要阻挡当涂方向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东进,以掩护后续部队的顺利渡江!”

    当方庆坤指挥着部队向纵深挺进,扩展滩头阵地的时候,北岸孟恩远也是对着一个身材高大,留着八字胡须的上校道:“方团长,前线第三十三团已经巩固了滩头位置,而小黄洲上也没有发现有敌军部署,你们工程团可以顺利展开浮桥架设作业了!”

    这个方团长就是这一次统帅部为和州渡江计划特别成立的特遣工程团团长,该工程团抽调了奉军里几乎大部分的专业舟桥部队,虽然受限于当代的技术水平,他们架设浮桥的水平也有限,但是这好说好歹也是奉军能够拿出手的唯一一支专业舟桥部队了,而第四军的主力部队能不能顺利渡江,就要看这支特遣工程团能不能短时间内顺利把浮桥架设起来了。

    只有把浮桥架设起来,那么第四军的主力部队,包括等待渡江的第九师第十八旅、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才能够渡江,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火炮部队,辎重部队才能够过江。

    而火炮和辎重能够顺利过江与否的,这才是第四军渡江战役的关键,而不仅仅是把几千人用木船和竹排送过江去就算完了,准确的来说,首批渡江的第三十三团,后续乘船渡江的第三十四团,他们的任务就是掩护并保护舟桥部队能够顺利把浮桥架设起来。

    如果浮桥无法架设起来,后续部队过不了江不说,这先过江的第十七旅就会因为缺少弹药被反推到长江里!

第三百八十九章 架设浮桥

    “将军请放心,我方必云南下之前就已经向老师保证过,此番和州渡江作战,我方必云必将竭尽全力保障第四军上下顺利渡江,绝不会耽搁我军江南攻略的!”方必云一脸严肃道。

    孟恩远听罢后点了点头,他对方必云的这个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他也是相信这个方必云是有能力带领特遣工程团成功架设浮桥的。

    架设浮桥,尤其是要在宽达数公里的长江上架设浮桥,而且还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别说对于1908年的军队来说困难无比,哪怕是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军队来说依旧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为了在和州架设浮桥,顺利保障第四军渡江,奉军先后从各工程部队里抽调了大量技术军官,这些军官大多是专业的工程科出身,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方必云了。

    方必云,河南郑州人,和绝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他原先也是读者四书五经但是随着庚子事变后,清廷开始教育开革,他就是随大众就读新式学堂,随后北上投军,当然了他不是去当大头兵,而是去军队应征幕僚,并成功进入当时的第三混成旅成为了清书。

    紧接着他考入第三混成旅随营学堂,由于德语天赋较为出众,仅仅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德语,随后被赵东云举荐前往德国留学,成为众多北洋官派留德军事学生中的一员,而和很多留德生喜欢就读步科、骑科以及炮科不同,他选择了却是比较冷门的工程科,历尽留德生涯两年后,于1907年初回国,和诸多留德生一样直接前往东北投奔赵东云。

    当时的奉军极度缺乏技术性的军官,尤其是工程科、电讯科等技术性的军官由于人数稀少,所以方必云的仕途比那些学习步科、骑科的同期留德生更为宽阔,先是担任统帅部参谋部军需部营建处舟桥科科长,随后调任第三师担任第三工程营营长,后调任第二军司令部,任职第二军工程司司长,领陆军上校衔。

    其在第三师、第二军先后任职期间,组织架设了大量浮桥,开通了众多临时道路,甚至在江北战役期间还提出修筑一条从河南郑州到徐州的临时军用铁路,虽然该计划最后没有被批准,但是这个临时军用铁路所选用的线路,也是被作为后续陇海铁路的修筑线路。

    此番奉军为了和州渡江战役从奉军抽调大量工程技术部队的精锐,编成了由统帅部直辖的‘特遣工程团’并派往和州作战,方必云又是被多个将领举荐,进而调任特遣工程团团长一职。

    此人虽然由于担任的技术性岗位,在名声上自然是不如那些优秀的步科军官们那么出名,别的不说,就算是方庆坤在陆军内的名气也是要远远胜过方必云的。

    但是话又说话来,奉军里优秀的步科军官多了去,多方庆坤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然而在工程技术能力上比得上方必云的还真没几个!

    出了第四军司令部会,方必云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直接前往江边,在那里他的特遣工程团已经是准备进行浮桥搭建作业了。

    大量的木板,钢条等材料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运输上来,数以千计的特遣工程团士兵们正在进行高强度的作业,为了支援特遣工程团的架设浮桥作业,第四军其他部队里的辎重、工程部队也是被调遣安排用以运输各种物资等。

    方必云上前后,一个肩膀上挂着中校的中年军官快步走了上来:“团长,江水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喘急,很难进行木桩作业啊!”

    方必云听罢后看了看前方正在江水中的作业情况,随后他还是没有说话,而是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设计图纸,略微片刻后才道:“先暂停江心的木桩作业,该用沙石装填沉江后用铁索固定,另外你再去催催后头的人,让他们快点把木箱运过来!”

    方必云对于现在出现的诸多技术性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意外之色,要在宽达数公里的长江上架设浮桥,要在短短一两天时间内完成,而且这还是需要能够让高达一吨多重的火炮顺利渡江的浮桥,其所需的技术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一开始他就不认为施工的过程会有多么的顺利,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在预料之中。

    不过方必云对此已经是早有准备,为了这一次的浮桥架设,他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抵达和州,带领着几个技术军官亲自反复查探了和州范围内的多处江道,同时也是摸清了水位,根据这些信息他才是最后设计了浮桥的设计图,同时为了应对架设浮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也是和诸多技术军官们一起准备了众多的应急方案,甲方案不行就改用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