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的主要出发地点。

    数天前赵东云正式批准了作战处的渡江作战计划后,根据作战处制定的渡江作战计划,选定了太平府的和州为渡江出发地,奉军各部根据作战处的指令开始围绕着和州进行相关调动。

    为了避免让皖军方面提前探知奉军的详细渡江南地点,不仅仅对渡江计划进行了保密,更是对详细的渡江地点进行了保密,到目前为止,知道奉军即将从和州发起渡江战役的人数也就十来个而已,只限于奉军统帅部的各部总长,作战处处长石阳林以及前线的孟恩远、徐邦杰等少数人。

    哪怕是顾蓝玉这种前线部队的主官都还不知道统帅部已经把和州确定为最终渡江地点。

    不过,随着驻防巢湖的第九师林永权接到了调令,要求该部隐秘前往和州的时候,身为主官的林永权也是大体猜到了统帅部已经打算把和州作为最终渡江地点了。

    不过虽然心中有所猜测,但是他还是很自觉的没有对任何人说,并且也对第九师的下属军官们进行了这一次秘密行军的最终目的地,只是发出了夜间秘密行军东进的命令,而目的地在那里则是没有说。

    当第九师秘密离开巢湖,沿着含山前往和州的时候,第一军其余部队也是作了大规模的调动。

    京师西苑居仁堂,石阳林正在向赵东云汇报着目前的奉军各部动向。

    “目前第九师已经秘密离开巢湖,正在前往和州的路上,当他们抵达含山后,将会同第十四师一起前往和州。

    另外原驻扎滁州东南部的第一混成旅也已经离开驻地前往和州。

    驻防合肥的第二骑兵旅也已经结束休整,前往和州。

    再加上随同第九师、第十四师一起调动的第三、第四独立迫击炮营,即构成我军将于和州渡江的主要部队。

    为了顺利渡江,统帅部已经抽调各部队的工程部队,组建了一支工程团用于渡江战役的浮桥搭建工作,确保渡江部队发起进攻后短时间内把浮桥架设起来。”

    “再根据总统先前的指示,作战处会同铨叙处已经抽调统帅部各部、南下部队各军的资深作战参谋三十余人加入临时渡江指挥部,不过临时渡江指挥部的各部主官还需要总统您独断!”

    石阳林的话还在继续:“为了配合和州方向的渡江作战,皖北、苏北地区也是展开了相关的调动,第十师已经加强在南通方向的部队,目前已经搜集了众多可用于渡江的小型船只,随时可以在南通方向发动小规模的渡江骚扰作战!”

    “金陵方向,第三师、第十六师以及第十师之二十旅、第二重炮团已经正在积极进行战备准备,有望在五天内完成战备准备,届时即可对金陵之敌发动大规模进攻!”

    “芜湖方向,我军之第四混成旅已经离开巢湖前往芜湖,以便和州方向正是渡江后牵制该方向的敌军第二混成旅向当涂方向增援。”

    “安庆方向,第一师目前已经对安庆之地发动了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军在江北方向的兵力,我军已经抽调第十三师向东运动,有望两周内抵达合肥,后续视情况南下和州或东进金陵。第十三师离开后,信阳方向的防务将会有第十五师接替。”

    听罢这些后,赵东云也是放下了手中的报告,然后道:“你记一记,鉴于目前部队之情况,特令成立第四军统辖和州方向渡江部队,辖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第二骑兵旅、第三、第四迫击炮营,独立工程团。”

    “另调第十三师划归第一军统辖,调第十五师归属第三军统辖。”

    赵东云并没有直接对石阳林说新成立的第四军军长的人选,因为这和石阳林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对于新成立第四军,这乃是目前的战局需要,之前江北地区的奉军只有第一军和第二军,而这两个军分别负责苏北和皖北,然而由于这两个军的部队部署相当分散,动则数百公里对于指挥体系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时代虽然有了无线电,有线电等通讯设施,但是也是很难做到几百公里外的及时通讯,所以不可能在滁州或者合肥等地遥控指挥前线部队。

    再者,和州的渡江部队来源比较复杂,乃是从第一军、第二军、统帅部直辖分别抽调的,为了避免渡江部队的指挥体系混乱,所以有必要把他们单独出来成军。

    成立第四军是必须的,不过军长的人选却是让赵东云犹豫了一会,按照资历来说,这会应该是让第九师师长林永权中‘将升任军长了,但是林永权这个人的能力赵东云非常清楚,就任一个师长就已经非常勉强了,要是让他当一个军长,统筹一个战略方向的战事,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林永权能够一直占据第九师这个主力师师长之位,依靠的也不是什么才华,而是他最早跟随赵东云的资历以及忠诚。可以说目前奉军的所有师长、混成旅旅长中,林永权的才华算是垫底的哪一个层次。

    要不然的话,同为三大主力师师长,顾蓝玉和任存高闻名国内外,而他林永权为什么默默无闻呢!尤其是顾蓝玉的大名更是传遍国内所有军阀,被誉为北洋苏系里最耀眼的年轻将领,和南方联邦的萧世禧算得上是一南一北的名将代表了。

    别看林永权现在是第九师师长那些心高气傲的苏系将领不说什么,但是如果越过了顾蓝玉等人升为军长的话,怕是要引起渲染大波的。

    在苏系里混,资历和忠诚虽然重要,但是才华更重要,光有资历和忠诚的话,你林永权完全可以去学李三嘛,人家虽然不学无术,但是可没什么人反对李三当秘书处处长。

    当初赵东云坚持扶持林永权就任第九师师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掌控部队,而现在嘛,赵东云为核心的苏系已经初步成型,不发生什么大意外的话赵东云还是有比较大的信心掌控现有的部队的,所以这个时候,也就没有必要硬抗着诸多属下的反对扶持林永权上位了,简单说,这个林永权已经是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所以第四军的军长人选,赵东云并没有选用林永权,而是继续重用了孟恩远,调任第一军军长孟恩远为第四军军长,统筹和州渡江作战事务。

    孟恩远被任命为第四军军长,这个任命在很多人的预料之内,毕竟在当代奉军里头虽然高级将官很多,但是具有军级部队指挥经验,同时拥有足够资历镇压住杨德明、林永权这等人的屈指可数,而孟恩远就是其中最适合的人。

    孟恩远抽调到第四军当军长,这样就空出了第一军军长之位,然而和孟恩远就任第四军在很多人预料之内不同,第一军的新任军长人选却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他就是第一师师长卢永祥。

    卢永祥是谁?他的大名是国内很多人都熟知的,作为一名原直系将领,他在唐山可是和奉军死磕过的。

    后来投诚了赵东云,也是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基本第一军的作战会议上他大多是不发言的,只要上头命令他怎么打,他就怎么打,而且也不和很多苏系高层将领一样喜欢安插培养自己人,甚至和很多直军旧部都不在联络了,妥妥的当起了缩头乌龟,以至于最近半年来他在苏系奉军里存在感比较薄弱。

    不过此人虽然很安分,但是打仗的本事一点都不差,当初他能够带着第一师在唐山和兵力、装备远胜自己的奉军死磕,退守京师后还能带着第一师残部在京师南苑拦下奉军第一军主力部队的进攻,如果不是奉军绕道通州进攻京师的话,说不准还真让卢永祥守住京师了。

    这个人,毫无疑问给苏系将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是给赵东云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不是起了爱才招揽之心,赵东云当初就不会接受第一师的投诚,更不会保留卢永祥的第一师师长之位了,如今也不会给第一师补充武备,让这个第一师的编制扩张到一万五千多人,炮兵团也恢复完整,成为仅次于四个主力师的部队。

    同样是降军降将,卢永祥第一师和张殿如第十六师的待遇可是天差地别。

    在观察了半年后,赵东云也是认为是时候把卢永祥拉出来溜溜了,毕竟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当代奉军里难得的一员大将,他是继孟恩远、陈光远两人后,当今奉军里仅有的第三个拥有军级部队指挥经验的将领,尽管他的经验是来之于当初的唐山战役。

    赵东云的大胆任用惊掉了很多苏系将领的下巴,就连卢永祥自己接到来自居仁堂的电报时,也是半张着嘴巴,良久都是没反应过来!

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白照片

    自从投诚赵东云后,卢永祥一直都是非常低调的,其中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是他当初带领部队在唐山、京师和奉军死磕,死在他手底下的奉军将士可不在少数,由此导致不少奉军将领对卢永祥抱有一种个人的仇视态度。

    第二就是他虽然不是在战场上被包围歼灭而被迫投降,乃是王英楷下野后主动带部队投诚,但是依旧摆脱不了降将的身份,在很多人看来他就是被奉军击败后被迫投降的,身为降将在奉军里自然也就不被很多人待见了。

    第三嘛,就是为了避免让赵东云猜疑,身份的尴尬让卢永祥一直都是保持低调,第一军的军事会议里他基本都是不发言的,也不会主动提什么作战计划。同时他也是对赵东云往第一师里安插众多苏系的老军官保持无视的态度,甚至都不再和很多当初直军里的老部下联系了,所求的不外乎就是安稳坐在第一师的位置上,混几年也许等统一了自己就卸甲归田,从而从政或者从商之类的。

    虽然他也想过在奉军里继续混下去,有可能混到上‘将的位置,但是他却是认为自己未来应该没有什么机会进入奉军的核心权力体系。

    然而现在赵东云的一纸任命却是打破了他,甚至打破了诸多人的想法,赵东云没有顾忌他是降将的身份,反而是重用他为新任的第一军军长。

    此事几乎是出乎了包括卢永祥自己在内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卢永祥被任命为第一军军长,而空出来的第一师师长之位则是被李纯接任,相对于卢永祥的任命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李纯的任命倒是要显得正常的多,李纯原本就是资深的苏系骨干将领,唐山一战里也表现出色,现在进一步晋升为师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离开京师南下任职之前,和其他就职前的将领一样获得了赵东云的召见,在中海的碎石路上两人一边走着一边谈论着,走着走着的赵东云突然停了下来,然后面露郑重之色对他道:“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不要辜负国家和民族对你的期望!”

    当赵东云用着真挚的期翼眼神看向他的时候,李纯心中生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有着被重视的喜悦感,有着沉重的压力感,更有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和很多苏系文臣武将们一样,李纯对赵东云并没有说太过深刻的个人忠诚感,他虽然效忠赵东云,但是这和私人忠诚无关,他效忠的并不是赵东云这个个体,而是苏系这个体系,而赵东云只是这个体系的领袖而已。

    苏系的高层军政要员,除了林永权这个比较特殊的个例外,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比较理智的,不会说和那些进修生们一样,视赵东云为天地,以效忠赵东云为最基本的原则。

    包括孟恩远,陈光远这些人在内大多如此。

    他们之所以选择效忠赵东云,是有着诸多理由的,有的认为赵东云是领导中国统一、崛起的最佳选择,也有的认为赵东云可以带领他们获得权势和荣耀,但是这里头很少掺杂有私人忠诚的,换了一个同样出色的人成为北洋苏系领袖,他们同样会选择效忠那个人。

    然而今天,李纯看着赵东云,想起了自己追随赵东云的这些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下层军官成长为今天的一师之长,如果没有赵东云的欣赏和栽培,就没有今天的他李纯,当感激之心再结合对赵东云的敬佩,终于是化为了一丝淡薄的忠诚!

    送走李纯后,赵东云继续呆在中海,随后他又是接见了1908年届的进修班毕业生。

    受到战局紧张,奉军扩编急需大量中层军官的因素,1907年、1908年两届的进修生毕业时间都提前了一定的时间。

    原本进修班的学生学制两年,但是在奉天军校进修班时期,就出现了加大了每天授课时间,导致学生往往提前一两个月完成学业,然后提前进入部队服役,去年成立陆军大学后,学制,授课内容都是延续奉天军校进修班时期的体制,同时也延续了缩短授课时间,比如今年的1908年届毕业生原定于今年夏季七月毕业,但是和去年1907年届的毕业生提前到六月服役一样,今年的1908年届毕业生服役时间也提前了,而且受到渡江战役即将展开的影响。

    该届毕业生更是提前了足足五个月就走出校门!

    今天,这些提前毕业的学生受邀前往西苑中海,参加由赵东云亲自支持的毕业授衔仪式。

    站在开阔的空地讲台上,赵东云看着下面的学子们,心中很难得生出了感慨之心,台下坐着的这四十六名进修生可是当代奉军里能够培养出来最顶尖的军事人才了,他们入学前就是奉军里最优秀的基层军官,他们有的来自奉天军校的优秀毕业生,有的来自留德、留日归**事留学生,而这些人都有着同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优秀到足以让那些高级将官亲自举荐,因为那样才能够获得入学考试的资格,而后在每年数百人的举荐考生后杀出一条血路来,夺得了属于自己的入学资格。

    而对他们的教学,赵东云也是非常用心,目前陆军大学的老师并不算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从德国、法国等聘请来的退役将,此外还有那些从柏林军事学院出身的军官回国后,不管担任什么职位,一般都是兼任陆军大学的教官一职,同样一些比较优秀的高级将领,比如顾蓝玉等奉军内公认的名将,也都是在陆军大学挂着兼任教官的头衔,只要身在京师的话一般都要抽出时间去陆军大学授课的。

    而赵东云自己更不用说,他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前往亲自授课。

    所以目前的陆军大学规模虽然非常小,在校生只有区区一百来人,远远不如现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奉天军校上千学员的规模,但是规模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课程都是仿效柏林军事学院和日‘本陆大的,虽然受限于师资不足,授课的含金量要低于这些军事名校,但是也不是那些初等军事学员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这些进修生,也就是当代奉军所能够培养出来最顶尖的军事人才了,虽然其中很多进修生还只是半吊子,远不如杨德明、李想这些柏林军事学院出身的正派精英,但是放眼中国也算得上是高端军事人才了。

    只是赵东云看着台下的这些人,心中却是想起了一个问题,这些人有多少能够活着看见中国统一?

    进修生的总人数并不算多,在校生不算,包括1908年届在内的毕业生在内,在奉军里服役的进修生总数不过两百多人,但是由于大部分刚毕业的进修生往往都是分配到前线担任营长一职,再加上进修生拥有远超普通军官的荣誉感和忠诚感,使得进修生作战果敢勇猛的同时也是让进修生的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去年刚毕业就进入部队参加入关唐山战役以及南下诸多战役的1907年届进修生里,毕业照片上有三十八人,然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七人战死沙场,受伤者更多占据半数以上,这个伤亡比例是要远远超过奉军里的军官伤亡比例的。

    而可以预见的是,今年1908年届进修生匆忙毕业后,第一时间就会被分配到急需大量优秀中层军官的南下部队里担任营长、副团长等职务,然后参加渡江作战以及后续南下各省作战,在这个过程中有极大可能重演1907年届毕业生伤亡过大的悲剧。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今天台下的这些进修生有多少人活的战后呢?四十人?三十人?二十人甚至更少?

    赵东云并不知道!

    再给前三名的优秀毕业生授予中校军衔的时候,赵东云面带着鼓励的微笑,然后说:“我期待着你们为国家和民族带来荣耀!”

    看着那几人明显兴奋激动,然而却强自镇定的表情,赵东云一时间里竟然是有些感伤!

    这种把亲自教导多年的学生送上战场,然后坐等他们战死沙场的消息传来的感觉并不好受!

    仪式结束后,赵东云带着略显得沉重的心情离开,而原本一个个板着脸的进修生军官们这才各自露出了笑容,他们为毕业而欢呼,而即将启程南下作战而期待。

    “泉杨兄,你可是好运气啊,竟然分配到了第三师这等强军里,有幸在顾将军麾下征战,他日名扬宇外可不要忘记我们兄弟几个啊!”一个四人组成的小圈子里,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中校如此说着。

    “你还用得着羡慕我,你是我们班的第二名,这一次南下可是要就任第十五旅的参谋长,今后你高升少‘将了,恐怕我们还在营团里打转呢!”

    “呵呵,参谋长又如何,第八师地处河南,久无战事,想要积功升迁谈何容易!”那高大的中校呵呵一笑,说实话他对自己的任命是不太满意的,他乃是本届进修生的第二名,和其他普通毕业生被授予少校不同,他毕业后被授予的军衔却是中校,他非常清楚自己已经是进入了高层的视线之内,这一次南下第八师第十五旅就任参谋长,顶多算是过渡,上头是有心让他历练数月后就调到作战处任职的,未来也许不用多久自己就能升迁一个步兵团的团长了。

    只是仕途虽然无忧,但是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现在到前线担任实职主官!

    此时,另外一名年轻少校也道:“明后两日你们两人都是南下了,我也要到奉天第十旅那边任职,而浩元兄也要去保定,今天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此相聚了,走,我们今日要不醉不归!”

    旁边各自略微低矮的陈浩元却道:“喝酒不急,我们还是先去照相馆拍照留念,待拍完了再去大醉一场!”

    “好!”其余几人相继应声答道。

    不用多时,在祥福照相馆里,这四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站成一排,都是穿着清一色的冬季军官礼服,肩配少校或中校的军衔,身子略微偏侧,各自带着白色手套的手拄着一柄军‘刀。

    此时陈浩元突然道:“今日怕是我们的最后相聚之日了!”

    一旁的李泉杨却是神色不变:“怕什么,大不了我们他日英灵阁再聚!”

    说着这些的时候,前头的摄影师叫了起来:“要准备拍了!”

    四人当即没有再说话,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照相机,只是没有人在笑,他们的表情大多沉重而严肃。

    随着镁光灯闪起,这四个年轻军官的身影就是永远的留在了这张黑白照片里。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竞渡

    随着二月结束,三月到来后,奉军的渡江作战计划已经是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第九师、第十四师已经相继秘密前往和州,调任第四军军长的孟恩远也离开了巢湖,带领刚成立没有多久的第四军军部随同第九师一起前往和州。

    为了掩护第四军的行动,奉军各部已经是相继展开了一系列的前期掩护伴攻行动。

    三月二号,准备多时的第一军第一师正式发动了对安庆当面之敌的进攻,虽然安庆方向的进攻在奉军的渡江作战计划里只是伴攻,然而为了吸引皖军的足够注意力,第一师的攻势发动的非常猛烈,当天就是投入了一个团参与对皖军的进攻。

    第一师发动了今年以来奉军的首次大规模进攻,自然是引起了对面皖军的极大注意力!

    金陵两江巡阅使府内,段祺瑞和大批皖系军官们汇聚一堂!

    “昨天开始,敌军第一师已经对我安庆发动大规模攻势,敌军投入进攻的兵力不少于五千人,第六师那边压力很大!”

    负责防守安庆的皖军部队有两江第六师以及其他两个旅的省军,总数大约在两万人左右,虽然皖军的防守兵力要超过进攻的奉军,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较大,卢永祥带出来的这个第一师虽然战斗力还不如奉军的三大主力师部队,但是经过今年的补充休整后,已经是齐装满员,仅仅就人员和装备来说,第一师已经和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个主力部队是一样了,战斗经验也相当丰富,只是训练以及士气方面还不如三大主力师而已。

    对面的皖军主力,也就是两江第六师虽然在皖军里头也算得上是主力部队,乃是两江省军里最能打的一支省军,但到底只是一支省军部队,面对老北洋部队第一师的进攻,显得吃力是正常的。

    不过第六师的困难并没有引起段祺瑞的多大重视!

    “安庆方面虽然困难一些,但是依靠第六师守住安庆还是问题不大,而且敌军对安庆的进攻只是伴攻而已,现在我们要重视的是,敌军的渡江主攻部队在那里?”段祺瑞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安庆方向的战事只是一场此次要方向的战事而已,他也能够猜的出来,奉军对安庆的进攻乃是为了掩护真正的渡江主攻部队。

    不然的话,奉军在安庆投入的就不会是一个第一师,而会是两个师,甚至是三个师乃至更多的部队。

    “现在敌军的林永权部在那里?”比起安庆方向的战事,段祺瑞更加关心林永权的第九师去了那里。

    因为在当今的局势下,第九师所在的方向往往就是奉军渡江的方向!

    “根据我们的情报得知,第九师在上月底就已经离开巢湖,目前动向不明,另外有情报现实有一部敌军离开巢湖前往芜湖方向,初步判定人数有上万人,该部极有可能就是敌军之第九师,但是也有可能是敌军的第四混成或者是第一师的部队!”

    段祺瑞听罢皱眉:“这么说来,他们有可能把渡江方向决定在芜湖了?”

    “这种可能行较大,另外也有情报显示,敌军在含山一带出现,而且规模不小,虽然我们还没有查明他们的番号,但是极有可能就是敌军最近风头很大的第十四师,该部已经离开含山,有可能往西南方向的芜湖而去。此外我们也不排除敌军就近在当涂一带登陆的可能性!”

    皖军将领对奉军的渡江方向的推测,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准确率。

    虽然受限于情报不足等因素,但是皖军的将领们依旧是根据江南地区的形势以及对奉军的少量情报判断出来,奉军的主要渡江方向不可能是在苏北,也不可能是在安庆,而是在芜湖、铜陵、南京一线,而考虑到铜陵当面的奉军数量有限,第一师又在安庆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那么奉军在铜陵方向渡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目前皖军已经是可以断定,奉军的渡江部队就是在安庆到金陵这一段上百公里的范围内,然而问题是,皖军无法确定具体地点。

    因为这一段距离的地形相差不大,渡江难度也是大同小异,在考虑到近期奉军的频繁调动,奉军有可能在芜湖,也有可能在当涂甚至在金陵西,这些地方的可能性都有。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皖军除了让第二混成旅重兵驻防芜湖外,也向当涂方向派遣了一个师,同样又抽调了第四师的一个旅西进,准备布防在当涂和金陵的中间地带。

    只要到时候发现了奉军在上述任何一个地方渡江,那么这些部队就会迅速赶往奉军渡江地点,争取在一天最多两天内抵达渡江地区,在奉军把浮桥成功架设前把奉军的前期渡江部队赶下长江。

    皖军的这种谨慎态度,也是让奉军想要偷渡渡江成为不可能的事!

    只是偷偷摸摸渡江不成,然而却是不代表奉军就不能渡江了,也并不是说奉军不需要对渡江地点进行保密了。

    战争嘛,这玩的就是一个虚虚实实,反正奉军部队就在长江北岸,有可能在这里渡江,也有可能在那里渡江,而这种虚虚实实的可能性就足以牵制皖军的大部分精力了。

    为了掩护第四军在和州的渡江行动,奉军除了第一师在安庆发动大规模的伴攻外,两天后,在金陵方向,奉军第二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第三师派遣部队对金陵的外围防线进攻大规模的进攻,而在步兵的大规模进攻之前,更大规模的炮击行动也是展开了。

    这还不算,次日,第十师位于南通方向的部队利用搜集的数十艘船只发动了中等规模的渡江作战。

    短短三四天的时间里,长江沿线各地都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事,尤其是金陵方向第二军的攻势相当猛烈,这咋一看还以为奉军真的要在这里玩正面渡江突破呢了。

    然而奉军在上述方面的伴攻行动越猛烈,对面皖军将领就是越睁大了眼睛盯着芜湖和当涂等方向,近日来皖军在芜湖、当涂、和州等地派遣了大量游骑,密切监控着这一段一百多公里的江面。

    这个时候,不管是段祺瑞还是其他皖军将领都知道,奉军的大规模渡江即将到来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三月五号,太平府和州,距离江面五六公里外,大量的奉军部队正在驻扎休息。

    在一家农家院子里,第四军的临时指挥部就是架设了起来!

    “第四独立迫击炮营什么时候才能到?”孟恩远一边是看着一副奉军所能够测绘出现最详细的和州周边地区的军事地图,一边向下属问道。

    “第四独立迫击炮营目前已经抵达我后方十公里外,和第一混成旅的炮营一起,预计明日午时就能够顺利抵达!”

    孟恩远点头:“第三独立迫击炮营还有两个炮团准备的怎么样了?”

    “目前第九炮兵团和第十四炮兵团、第三独立迫击炮营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快速机动至预定阵地!”

    为了保证隐秘,孟恩远抵达和州后就是彻底封锁了和州周边地区,同时为了避免引起当涂之敌的警惕,他也是没有提前把炮兵部队架设到江边,只是提前找到预定阵地,等渡江准备工作妥当后,就是迅速前往预定炮兵阵地,为渡江部队提供火炮支援。

    不过现在嘛,包括炮兵和第九师、第十四师的部队都还待在和州,距离江边还足足有五六公里。

    因为他们还得等第四混成旅到来,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就地造一些小木船甚至竹排,用于前期的渡江工作。

    为了渡江所需的船只,第四军可以说是花费了极大的苦心,从当地征集现有的船只远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