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中国海军情况很不妙!
甲午战争后虽然清廷花费了力气重建海军,尤其是庚子年前的重建规模很大,使得清朝海军重新拥有了两艘防护巡洋舰,也就是海圻号、海天号,但是海天号在1904年搁浅沉没后只剩下一艘了,此外还有海容级三艘巡洋舰以及飞鹰号驱逐舰、海龙级四艘驱逐舰、建威级驱逐舰两艘,训练舰通济号、镜清号,而其中的海龙级四艘驱逐舰在庚子年被各国俘虏。
除了上面的这些巡洋舰、驱逐舰等可以远洋的舰艇外,还有就是诸多炮舰、鱼‘雷艇了,吨位较大的炮舰包括日造楚字系列七百四十吨的炮舰六艘,江字系列五百五十吨的炮舰四艘,英造的七百四十吨的福安号炮舰以及十多艘百吨以下的鱼‘雷艇。
而上述海军舰艇中,在去年又是分裂为北方和南方,诸多海军舰艇投靠了南方联邦,虽然今年年初很多海军舰艇才重新投向了北洋共和政府,但是依旧有不少舰艇效忠于南方联邦。
目前来说,北洋共和政府海军部控制下海军作战船只包括海圻号、海容号、海琛号、海筹号等,总体来说包括了国内海军的大部分战力,但是从去年开始这海军就成为了弃儿,基本上不管是南方联邦还是北方共和政府,都已经停止向海军提供大量军费,上半年海军大量舰艇从南方联邦转投北洋,实际上也是因为南方联邦不肯向海军提供大量的军费所导致。
如今这支规模不大不小的海军名义上已经归属赵东云麾下,但是赵东云心里头也清楚,这些海军的将领之所以对他效忠,只是因为他向海军提供了部分军费而已。
如今的海军那稀少的军费连维持舰队的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而这个时候赵东云竟然是喊出了重建海军,一下子就要扩张八艘战列舰,尽管心里头也知道这种事情不太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也让海军的诸多将领们跟打了鸡血一样,风声刚放出来呢,海军部总长刘冠雄就是向赵东云提出了正式的重建海军计划!
“鉴于我国沿海所面临的海上威胁,海军方面认为至少筹建两支战列舰舰队才能够有效维护我国的沿海安全!”刘冠雄夸夸而谈着:“一支战列舰队驻扎威海卫、一支战列舰驻扎上海,可有效控卫京畿和扬子江出海口!”
“两支战列舰队共需一等战列舰八艘,一等巡洋八艘,二等巡洋舰十六艘,驱逐舰三十二艘,如此足以建成世界第一等海军,丝毫不弱于日‘本海军!”
这倒是实话,如果真弄成了,实力估计比日‘本海军还要强一些,如今日本海军战列舰虽然不少,但是很多都是前无畏战列舰,而现在无畏战列舰已经出现并服役,该舰的服役瞬间里让世界各国海军里的无数前无畏战列舰过时。
抛开刘冠雄的种种不现实的话不谈,赵东云对海军方面能够这么积极的弄海军重建计划其实还是比较认同的。
虽然情况困难,但是如果连重建的野心都没有谈何让中国海军重新崛起?
面对海军的重建计划,赵东云用了一贯以来的批复:据称已阅!
赵东云的不批准是在海军将领的预料之内,但是不哭的孩子没奶吃,所以刘冠雄三天两头就是跑到总统府找赵东云诉苦,今天说海圻号要大修,明天说海容号上的官兵薪资已经三月未发,后天说海军储备用煤已经告罄需要采购,总之就是一句话:要钱!
虽然心里头不想给钱,但是为了拉拢海军,不至于让海军那些墙头草一股脑投到段祺瑞麾下或者干脆是反到南方联邦怀里,所以赵东云还是让周学熙东拼西凑,甚至从教育经费里挪用了一小部分,最后筹了一百多万奉圆给海军充当军费,好说好歹总算是把海军积欠的军官水兵们的薪资给发放一部分,要不然那些海军官兵们还真有可能背叛他进而投靠南方联邦甚至段祺瑞那边去。
至于那八艘战列舰的海军重建计划,虽然没有实际上的拨款,但是为了刺激列强,这计划还是继续进行着,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海军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重建计划,甚至大张旗鼓的宣布,准备派出‘海军考察团’准备考察诸国造船,而且是喊出了口号,这一次考察里极有可能采购多艘战舰,其中就包括一艘最先进的战列舰。
此举引起了列强国家里的那些造船业和军火商的极大的关注,美国的造船行业甚至绕过了美国外交部门,直接让美国海军派遣了海军代表邀请中国海军前往美国的造船厂进行考察。
尽管中国真正购买八艘战列舰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但是购买少量军舰的可能性却是非常大,而哪怕是一艘两艘战列舰的订单,再加上配合战列舰作战的巡洋舰、驱逐舰和弹药等订单,那少说也是近千万英镑的大单子,只要有那么一丝的可能性就足以让那些军火商挣破脑袋了。
而军火商的利益代表的是什么?就是税收,就是就业率,而税收和就业率就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利益所在,因此有可能影响到那些议员等政治家的的决定,而政治家的决定最后就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决定!
面对赵东云抛出来的诱饵,哪怕是知道这个诱饵是假大空的,但是依旧足以让各国的政治家,尤其是那些外交家们为止慎重考虑了,这里头从朱尔典连续多次私下拜访外交部总长陆微祥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陆微祥却是在谈及军购和铁路的时候,多次提及了善后借款,其中把军购、铁路这两大利益和善后借款联系到一起的心思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对于善后借款,四国银行团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这些银行家们需要贵国政府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毕竟银行家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还需要到伦敦、巴黎和纽约去发行债券集资,而要想顺利发行债券,就必须提供足够的担保!”朱尔典对善后借款的问题上没有丝毫松口。
两千万英镑的贷款可不是小数目,这个钱都足够购买八艘英国最先进的无畏战列舰了,这样数额庞大的贷款除了种种政治条件外,同样需要强力的抵押,而在各国看来中国这个穷国能够用来的抵押的,也就关税和盐税了,嗯,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可以,但是这三样都是赵东云宁愿没钱也不愿意给出去的。
就在谈判陷入僵持的时候,日‘本人却是找上了赵东云,然后说可以向赵东云提供贷款,然后他们也不要关税抵押,也不要盐政抵押,也不搞什么财政监管,他们的要求有两点!
第一这笔贷款日‘本不用中国的货币偿还,而是需要中国用抚顺、唐山等地的煤矿、铁矿来偿还,而且这些煤炭和铁矿产量必须优先供应日‘本以偿还贷款,每年产量供应日‘本之余,才可用于出口或自用。
第二嘛,日‘本希望承建津浦铁路,并要求在该铁路沿线上拥有优先的开发权,恩当然了顺带的驻兵权也是必须的!
面对日‘本人的痴想妄想,赵东云连谈的兴趣都没有,直接给拒绝了,只是日‘本人刚走呢,俄国人又是找上门了,而且还的还是和赵东云有着良好私人关系的安德烈。
相对于日‘本人的私自大开口和险恶用心,俄国人明显是掉进钱坑里出不来了,他们的条件没有诸多乱七八糟的政治条件,要求就一个,那就是年息九厘,按照七折交付,而如今的国际大额借款利息通常是在四厘到六厘之间,按照八折到九折不等交付,而俄国人搞这么搞的利息和手续费,明显是要玩二贩子,俄国人自己可拿不出来几千万英镑借给赵东云,他这边和赵东云如果能够达成借款协议,后头他就会跑到巴黎、伦敦和纽约去融资,然后再把钱给赵东云,而俄国人转了这么一手后,到手的钱估计比赵东云拿到的还要多。
听罢安德烈的话,赵东云依旧和以往一样平静,但是心里头却已经是开始骂起娘来,这该死的俄国人估计也是穷疯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实力竟然也敢玩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
第两百九十六章 爱国债券
关于赵东云为首的北方共和政府要和列强借贷高达数千万英镑的事情,在八月的时候也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目前还仅限于高层之间的私底下沟通,外交部总长陆微祥、财政部总长周学熙两人只是对各国的态度进行试探,但是还没有进行正式的外交谈判。
毕竟事涉数千万英镑,换成奉圆可就是好几亿奉圆的巨额借款,不可能说赵东云和朱尔典几个外国公使随便口谈几句就能够确定下来,这从私下的口头意向再到正式谈判,然后再到达成谈判少说也得好几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这达成谈判了还不到代表赵东云立马就能够拿到钱呢,哪怕是一切顺利达成了借款协议,如此巨额的款项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给赵东云,往往会分批支付,里头的支付时间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所以说哪怕是一切都顺利,人家四国银行团不要你的盐税、关税抵押,财政监管等乱七八糟的条件,哪怕人家就算是白送给你,赵东云也不可能在半年内拿到这笔钱。
然而如今北洋苏系领导的共和政府却是极度缺钱,这从周学熙自从上任第二届内阁财政部总长后就一直愁眉苦脸就可以看得出来,周学熙上任财政部总长之前他可没有想到过苏系的财政情况竟然已经是恶化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不仅仅拖欠了好几个月政府官员的薪资,军方那边的部分部队也是已经开始发放半饷,而共和政府还累计拖欠了福元机器厂高达三百多万奉圆的军械款项。
周学熙上任之初,先不提未来的军费开始,单单是财政部拖欠的诸多款项就已经高达九百多万奉圆,财政部从地方上收上来的税收往往是还没有捂热呢,立马就是被提走,导致财政部的库存应急资金一直都徘徊在百万元以下。
造成北洋苏系共和政府财政如此困难的最大,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原因就是庞大无比的军费开始了,入关之前苏系的财政情况虽然困难但是勉强还能撑得下去,但是入关作战爆发后军费开支激增,那钱是如同溃堤的黄河之水一样往外流,根本就停不下来。
入关以来,急剧扩张的军队所需的人员薪资,大规模武器的采购以及近乎无底洞一样的弹药消耗,已经累计消耗了苏系高达三千多万的军费,可以说是把苏系在东三省的所有财政收入都消耗一空。
掌控京畿后,苏系北洋共和政府不可避免又得承担起中央政府的责任来,包括支付中央政府官员的薪资供养海军,同时整编直隶省军,警察,疏通财政体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极大的金钱才能够承担的起来的。
实际上,在周学熙上任财政部总长之前,苏系财政从事实上已经破产,不过当初的熊希龄一直再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这才没公然宣布破产而已。
哪怕周学熙玩财政多年,在袁世凯时代就是北洋钱袋子的他面对如此困局,也是感到头大无比,虽然说外交部的陆微祥已经和列强牵上了头说要借外款,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财政部再不想办法的话,先不说政府诸公的薪资无法发放,恐怕未来两三个月的军队里的薪资都筹集不到了。
而那些大头兵们拿不到饷银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这个时代的北洋士兵还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免费打仗的觉悟,也许军官们,尤其是那些弃文从戎的年轻军官们甘心为国家和民族苦战,但是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他们的心思很简单。
他们为赵东云上阵杀敌,而赵东云给他们饷银养家糊口!
他们是效忠于赵东云不假,但是前提是赵东云得给他们发饷养家,如果一家老小都没饭吃,鬼才给你打仗卖命!
“财政部的情况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上周农林部那边不是刚拨给了财政部一笔烟捐吗?”赵东云看着周学熙递上来的报告书,皱起了眉头:“我记得那批款子可是有三百多万,怎么才一周功夫就没了?”
周学熙在下头也是苦着脸道:“农林部那边的烟捐刚送过来,统帅部那边的赵总长就是找了上来,说是福元机器厂那边的储备资金已经告罄,再不给福厂那边货款的话福元下个月就得停产了,福厂事关重大职部不敢擅专,当天就是给秘书处这边递了报告,军械部提走了一百八十万后,职部这边又给政府诸公补发了前月的部分薪资!”
周学熙这么一说,赵东云也是想了起来上周他是特批了给军械部一笔专款,用以偿还福元机器厂的欠款,记得有一百八十万,而政府诸公的薪资拖欠比军费拖欠更久,入关之前苏系就已经开始拖欠政府官员的薪资了,那时候正值入关大战紧要的时候,那些文官们自然不敢有什么怨言,但是这么一拖就是拖了两个多月,而如今苏系已经入主中央,在很多苏系官员来说已经是获得了胜利,受苦的时候已经结束,现在应该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但是非但胜利果实没有享受到,反而薪资还继续拖延,这让很多政府官员,尤其是底层的公务员们怨言比较大。
毕竟苏系这么庞大的一个体系里,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大量普通公务员,也就是寻常政府部门里的那些普通科员们,这些人实际上也只是普通人而已,和官字沾不上边,他们也是眼巴巴等着每个月的薪资养家糊口呢。
所以财政部也是被迫动用了百万圆的资金用于发放薪资,当然这百万圆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不可能补齐全部拖欠的薪资,只能是发放一小部分而已。
可是看着财政部账面仅剩下百万圆不到的资金,赵东云皱眉,如今财政情况那么紧张,政府官员的薪资以及办公经费还是要继续节省一些的,尤其是官员的薪资,如今这个时代的官员的薪资水平非常高,对于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当然了赵东云并没有打算说让削减官员的薪资,前清开始官员高薪政策都已经施行了两百多年,自己贸然改动的话有可能造成官员群体的人心浮动,如今的局势是需要稳,任何可能造成人心浮动的政策都是必须慎之再慎的。
不过不代表着赵东云不能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他一边沉思一边道:“人员薪资这边要再压一压,你前头不是弄出来了一个工商爱国债券吗,你照着工商债券弄一个半年期爱国债券出来,然后号召广大政府官员、军官起带头作用,用薪资购买爱国债券,嗯,你再悄悄的透话出去,就说今后统帅部铨叙处、政府铨叙局今后会把购买爱国债卷列入升迁的依据之一!”
周学熙听到赵东云如此说,聪明的他几乎是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赵东云此举几乎就是仿效前代的卖‘官了,不过这种办法要隐秘的多,至少赵东云不会公开说你得购买了爱国债券才能升迁,他只要把这种风声透露出去,下面的那些官员们为了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升迁,那么用工资换成爱国债券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不然的话别人购买了你自己没买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影响升迁啊。
赵东云继续道:“压缩官员薪资只是小钱,大头这边你还得加快国内债券的发行,前头的那个工商爱国债券我看就不错,你再改一改,不要怕以后给不起利息,也不要执着于长期债券,我们现在是燃眉之急,只要能够尽快筹到钱,那么利息高一些,偿还债券时间短一些也是可以的!”
反正借款这种事玩的就是老一套的借新款还借款,去年到现在苏系发行的债券也有好几百万了,现在还不是一样没钱换,而那些短期的一年债券年底到期的话,估计就得依靠发行新的债券来还了。
周学熙听到了赵东云的话,也是感受到了赵东云的心中迫切心思,心里寻思着恐怕眼前的这位主也是只顾眼前,不管身后事的人,这要是发行利息过高的债卷,那么以后财政每年估计都得为支付利息和本金发愁了,循环下去还不得一样财政破产啊。
但是周学熙显然是无法理解赵东云的想法!
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个人的所处的地位层次不一样!
周学熙只是站在财政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赵东云却是站在天下争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于赵东云来说,政府背负多少债务实际上并不是问题,欠债一个亿和欠债一百个亿对他来说区别不大,赵东云要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统一天下。
只要能够统一天下,背负债务是可以接受的,统一后集合整个中国之力,只要自己不犯傻的话,支付欠款是不成问题的,而前清这么操蛋的政权都能够随便支付好几亿的赔款,自己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比前清玩的更差吧?
如果无法统一的话他赵东云被段祺瑞或者南方联邦打败的,呵呵,就算借了一万亿也不用他赵东云还了,让那些夺了他天下的人头疼去吧。
赵东云有着这样的决心,周学熙这个执行人自然也是无法再阻挡赵东云发行高额利息国内爱国债券的打算了,至于发行了以后怎么偿还这些债券,周学熙已经是不愿意去想这个头痛的问题了。
第两百九十七章 攻克济南
为了配合爱国债券的发行,赵东云特地整合自己手底下的银行体系,他把手底下的奉天银行和北洋银行进行了合并,继而成立了中华银行
奉天银行的前身就是奉天官银号,而北洋银行的前身比较复杂,他的前身是天津官银号和户部银行,去年共和后王英楷和这两家官方银行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北洋银行,试图仿效东北的赵东云发行纸‘币,建立中央银行体系,但是这合并也需要时间的,六月份刚合并完毕,还没来得及发行纸‘币呢赵东云就打进关来了。
而这个北洋银行自然也就落入了赵东云之手,不过这家银行其实也是个空架子,并没有多少资金,而同时赵东云之前已经用奉天银行发行了奉圆,这个奉天银行已经事实上成为了苏系的中央银行,如今赵东云如其说是把这两家银行合并,倒不如说是让奉天银行吞并了北洋银行。
由于时间紧迫,加上两家银行之前一家是在东三省,一家是在直隶,也不存在太多的业务交叉,所以合并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联合起来,进行了人事上的调动后就算是为完成了。
随后中华银行开始发行新纸‘币和银元,新银行并没有奉造二字,而是印刻着赵东云头像,刻有中华银行发行等字样的银币,新版的纸‘币同样印有中华银行等字样,如此也算是正式结束了奉圆时代。
而随着共和政府的新银币和新纸‘币发行,财政部同时推出了‘废两改圆’宣布以后的官方货币单位为‘圆’不是原来的‘两’。
新银币和新纸‘币的发行总体来说影响不算大,因为之前已经有着奉圆作为铺垫,而清末时期基本上各种类型的银元已经是大行其道,人们已经习惯使用铜元、银元。而纸‘币方面基本是使用即时兑换政策,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时到银行用纸‘币兑换银币,虽然这造成了纸‘币发行规模缩小,但是相对的也稳定了纸‘币的信用,只要人们知道他们可以随时用纸‘币兑换银币后,那么他们就不会天天跑去兑换银币,继而持有纸‘币,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完成纸‘币化。
相对于纸‘币的发行,爱国债券的发行引起的轰动更大,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政府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把购买爱国债券的行为上升到了爱不爱国的地步。
就跟后世里在QQ群里某些信息说你不转就不是中国人一样,政府在报纸上的宣传也是你不买爱国债券就不是中国人了……
这种宣传导致了大量普通民众,尤其是那些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踊跃购买,甚至不少学生走上街头为爱国债券进行宣传。
再加上首批发行的爱国债券都是短期债券,有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不等,而且利息定的比较高,于是乎吸引了很多投机商来购买,毕竟人们就算认为赵东云就算以后会倒台,但是支撑个一年半载应该没有问题,而到时候债券都已经拿回本息了。
购买债券的主力其实并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各类钱庄、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手里头有着大量储户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他们都是要投资出去赚取利息的,要不然这些银行怎么赚钱啊。
洪旭维和诸多北方资本家合营的鼎盛银行作为近几年来北方最大的一家私营银行,掌控者大量储户资金的他们一次性就是购入了三百万之巨的一年期爱国债券,随后营口、天津葫芦岛等地的数十家中小私营银行或购入数万、数十万,这加起来也购入了六百万之巨。
不仅仅有北方资本购入,甚至连南方,尤其是上海的那些资本家也是闻风而动,多家钱庄、银行都是或多或少购入了不少爱国债券。其中就有一家比较特殊的银行,那就是福元公司和贾秉云家族合办的福隆银行,该银行也是立足上海周边地区,资本说不上多但是也购入了二十万的爱国债券。
甚至就连外资银行也是购入了一部分,虽然不多但是也有百来万。
以上的这些金融机构购入的爱国债券就是达到了一千二百多万,此外由普通民众购入的小额爱国债券也是有四百多万。
这一次中华银行代‘销的爱国债券发行可以说超出了周学熙的预料之外的,前几次苏系在东三省由奉天银行代‘销的数种债券发行总额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已,而现在已经是超过了之前发行数额的两倍之多,而随着债券的持续发行,务必还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这就能够极大的缓解目前苏系极大的财政压力,至少未来几个月内不用担心发不出军饷了。
造成爱国债券销售比较成功的除了爱国宣传外,也和这批债券期限比较短的同时,利息比较高有关,很多人尤其是各类金融机构购入爱国债券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做一笔短期投资而已。
爱国债券的成功发行,赵东云是高兴的,但是负责此事的周学熙却是看着发行越来越多的爱国债券,心中的担心也是越来越浓,这一批爱国债券最早的那批半年后就得到期,到时候财政部拿什么支付?
除非天上掉下来几千万圆来,不然的话明年的时候财政情况一样不容乐观!
赵东云和周学熙等人在后方为了筹集资金奔走的时候,苦苦支撑着中央政府这个架子和前线战事的时候,前线的奉军将士们却是感受不到后方文官集团的压力。
因为这些打仗的将领们没大炮没炮弹了就向后方的军械部和军需部要,而统帅部那边没钱了就找赵东云和周学熙,后头财政体系的官员们怎么筹钱他们可不关心。
八月底奉军孟恩远率领的第一军攻克河南安阳,随后大举进入河南境内,随后短短半月内先后攻克豫北诸多府县,然后一路杀到了黄河北岸,兵锋直抵河南省首府郑州。
王汝贤的一败再败,损兵则将之下是选择了收缩所有兵力固守郑州,甚至连开封这个古城连守都没守就直接放弃了。
王士珍这个时候也是顾不上湖北战事呢,连忙再派遣了一个师北上增援。
山东战线上,八月中奉军第二军的第三师于济南南部的崮山镇、张夏镇一带围歼了张怀芝麾下的山东省陆军第二混成旅,该旅在死伤小半后,一部分逃入两侧的泰山山区,另外有两千余人被迫投降,有意思的是这两千多投降的鲁军士兵很快就是被分散补充到了第三师、第十师,以补充第二军之前的人员损失。
不过济南方向的守军比徐邦杰想象的还要顽固,里头的可是张怀芝嫡系的第五师第十旅以及山东省陆军第一混成旅,加上他们以为可以凭借坚城而守,所以济南战役打的还是比较艰苦的。
第二军先后发动了三次总攻,最后才在九月六号攻克济南,而且为了攻克济南,第十师的人员损失非常大。
石阳林面无表情的对赵东云读着战报:“截止到本战报为止,第二军于济南战役里各部损失如下,第三师阵亡士兵两百二十七人,受伤四百八十人,尉官阵亡九人,另外第九团第三营营长高云曲少校与腊山战役中阵亡,另外二十九名军官受伤。第十师阵亡士兵五百七十人,受伤九百二十六人,尉官阵亡十七人,第十八团曲一全上校阵亡,第十八团第一营营长钟安临少校阵亡,第十八团第三营营长赵龙兵少校重伤,第十九团阚全勇上校受伤。另有其余三十七名军官受伤”
赵东云听到士兵伤亡的时候,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军三万多人里阵亡七百多人,受伤一千五百多,伤亡率不到百分之十,而这个伤亡率对于一场攻坚战而言已经算可以了。至于第十师的中高级军官死伤惨重,这纯粹是运气问题,前线第十九旅的旅长任存高少‘将在是带着一群军官们巡视战线的时候,被对面鲁军的炮兵观察员发现,然后遭到了一阵猛烈的炮击,如此就是造成了第十九旅校官级别的中级军官伤亡惨重,第十八团团长的曲一全上校、第一营营长钟安临少校是当场阵亡,另外有多名第十九旅的校官重伤,至于轻伤的就更多了。
“另外第二军在作战中损失轻机枪三十七挺,重机枪九挺,迫击炮十二门,七十五毫米火炮四门,另外损耗步枪三千支!”
这说完了战报,自然还得说一说战果的,石阳林继续道:“自从我军发起济南战役为止,先后查明敌军投入了山东省陆军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五师第十旅以及若干地方部队,总数为一万七千人左右,我军与崮山镇战役里全歼敌军第二混成旅,并与济南攻城战中重创并未见了敌军第一混成旅、第十旅,敌军除了不足三千人溃逃外,余部尽数被歼,预计打死打伤敌军约四千人,俘虏一万人。另外缴获福造、德造和江南造88式七九马步枪一万两千支,五十七毫米过山炮四门,七十五毫米管退野炮、山炮十三门,另有老式杂炮九门。子弹、炮弹一批。”
这双方的伤亡交换比听起来还是让赵东云比较欣慰的,双方大约是二比一的交换比,而且这还是奉军发动主动攻坚战的情况下,说实话能打成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要知道济南战役里张怀芝麾下的这三个旅部队除了山东省陆军第一混成旅是杂牌外,另外两支可都是张怀芝麾下的老北洋部队,战斗力不是寻常杂牌可以比较的。
不过普通士兵的交换比还可以,但是军官方面的损失还是让赵东云比较心痛的,尤其是曲一全,此人乃是早期进修生之一,自己犹记得那人身材高大,平日里沉默寡言但是却是战术素养极为高超的年轻军官,这可是自己亲自教出来的嫡系军官啊,乃是他以后掌控军队的真正嫡系啊,此战过后凭借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