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王侯-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倍乃至十数倍。

    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赵匡胤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早在建国之初便听赵普策略,于上一届科考时首次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赵匡胤还下旨,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

    因为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赵匡胤下旨让人研究出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的建立。所以,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也是赵匡胤时期首次开创。

    所谓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赵匡胤又让人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在原本历史上,到了北宋末年,此种方法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变,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宋代科举原本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在原本历史上在一百多年后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

    如今,赵匡胤听了叶尘的建议,早在去年便下旨考经义和策问,算是将此事提前了。

    …………

    …………

    这时候,才不过是卯时一刻。

    天色还是黑沉沉的,尚能看见天上的成千上万的繁星。但就是这个时间,寇准与所有的上榜士子都已经来到了皇城外的左掖门处。

    今天是最后一道关口,只有顺利通过了,才能够得到进士的资格。但左掖门前的气氛,却是比当日国子监前要轻松许多。每个人都知道,今天只要不犯蠢事或者不出现意外,进士已经十拿九稳了。

    贡生们小声谈笑着,等着宫门打开。但也有人凝神静气,不与他人多言语。

    “这些人多半是争状元的。”有人低声对议论说着。

    礼部试中高高在上的刘寅、王嗣宗,都在这些神情严肃的士子之中。

    不过寇准听说过的另外一个准备争夺状元的贡生安生亮,却没有学着王嗣宗和刘寅那般凝神静气,而是挤了过来,笑着说道:“平仲兄,原来你也已经到了!”

    寇准脸上浮起了应酬式的微笑:“不意沐石兄也到了!”

    寇准知道安生亮。第一次见到他时,是在国子监门前,就是放声大笑的那群人中一个,看起来各个自信非凡。当时安生亮身边聚集的那些个士子足足有十五六个,可是今天这些人中却是只有安生亮独自一人到场。

    四千字大章送上,等会还有一大更。

第五百九十三章 殿前吐黑血

    然后两人交换着天气之类的寒暄话语,安生亮神色举止中透着一股热情。

    但寇准却是压着心头的不耐,沉下心来应付着宋准,这时候,几声钟响从宫中传出,宫门终于开了。

    当值的阁门使走了出来。

    不用他多话,考生们按着名次先后,立刻排起队来。前日太常礼院的礼官,已经向这三百八十二位贡生们教导了进宫面圣时改有的礼节,没有哪人敢于错上半点。

    安生亮连忙挤回去,他礼部试的名次排第四,比起九十多名的寇准要靠前得多。寇准漠然的看着他的背影一眼,在自己的位置站定,不再去想这只有些烦人的苍蝇。

    从左掖门进了宫中,考生们被阁门使领着直趋集英殿。周围有禁军的士兵护卫监视。旁边还有监察御史盯着,没有人敢于做出任何失礼的行为,也不敢抬头张望。各自看着脚下的路,盯着前面人的脚后跟,向前疾步走着。

    一路上到殿中,宫廷韶乐从集英殿中回响。天子还未到,但今科的考官已经都在殿中等候。

    寇准却还是第一次来到宫殿之中。虽然心中一直担忧着正在度鬼门关的老师叶尘,但却也不影响他用眼角余光打量着周围的布置。

    虽然不错,但比起皇家这个身份来说,也算是寻常而已。

    殿中陈设的器物,装饰的布幔,梁柱的油漆和彩绘,都已是老旧。根本比不上有着无数善男信女捐献的大相国寺、开宝寺等大寺庙的主殿。

    也只有规模,算是勉强让人不会小觑了皇家的体面。尽管集英殿只是诸殿之中,规模排在后面的殿阁,但二十多丈的宽度,十余丈的进深,还是让每一个贡生心中震撼不已。

    寇准想起自家老师说过,当今天子生活节俭,极为反感铺装奢华,当然这也有大宋自建国之后对外用兵不断,大灾小灾也是不少,朝廷经费一直很紧张的缘故。

    两排有数人合抱粗细的梁柱,在大殿内,隔出了东西两厢。两厢之中,排满了桌案。桌案都是旧的,跟国子监差不多。而且桌案都不高,只有一尺多,不到两尺的样子。给考生们准备的是用来跪坐蒲团。

    在考官们的监督引导之下,三百八十二名贡生们在集英殿中央排好了方阵,打头的三人是在礼部试排名最前的三个。

    几声净鞭响过,乐声止歇。在礼官的叱令下,所有的考官和考生,无一例外的都跪拜了下去,静静的等着天子的到来。

    寂静的大殿中,寇准低着头,研究着大殿地面上作为铺垫的砖石。虽然是烧制出来的砖石,却是泛着幽暗的金属光泽,也难怪外界传言说,宫中使用金砖铺地。

    如果是汉代,殿上都是铺着地板,进殿要拖鞋。但到了南北朝之后,周时的礼节就已经开始变了。到了现在,已经可以穿着靴子走在大殿上。

    连串的脚步声终于从前方传来。

    并不吵闹,很整齐,静悄悄的响起,又静悄悄的结束。

    然后礼官的又吊着嗓子半吟半唱的发号施令。

    三跪九叩。

    向着当今的大宋天子,统御亿万兆民的皇帝,叩拜下去。

    一拜一起之间,都能看着殿上的人物。但隔着有些远了,光线又很昏暗,看不请坐在御榻上的赵匡胤是个什么模样。

    只是站在天子两侧靠下位置还有三人也在列。不出意外,应该是宰相薛居正和两名参知政事的卢多逊和吕馀庆。

    一连串事先已经被礼官传授的礼仪之后,考生们终于可以落座。在内侍们的引导下,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各自就位。

    然后今次的考题题目便出来了。

    ‘古之明王,求贤而听之,择善而使之。法不足以有行也,改之而已;人不足与有明也,作之而已……以守位则安,以理财则富,以禁过则听,以讨罪则服,以交鬼神则飨,以来蛮夷则格,以上治则日月星辰得其序,以下治则鸟兽草木得其性……朕夙兴夜寐,心庶几焉,而未知所以为此之方。子大夫其各以所闻,为朕言之……以所见言之毋隐。’

    果不其然,别看今次皇帝亲自出的考题洋洋洒洒数百字,本质上就是一句话:地方上的行政阙失,可以放胆直言。

    关于地方上的行政的阙失,本来便是叶尘在这两年以来布置给寇准最重要的作业,寇准在这两年中可没少思考研究,甚至前往州县,走防民间调查,按照叶尘所教的方法采集一些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

    所以,关于眼前的考题,寇准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寇准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脑子里面早有存在的东西默写下来,稍加修改而已。

    寇准胸有成竹的振笔疾书,草稿纸上,转眼就出现了一行行墨迹淋漓的小字。

    下笔畅快如此,实是平日作文时难得一见的情况。乃是早就心中有数的原因。书写起来自然不会有半分滞碍。可即便如此顺利,寇准也没有去争夺前几名的想法。

    天下聪明人数不胜数,能从百万士子中杀出来的集英殿上这三百多人,眼光长远的也所在多有。在寇准想来,不仅仅是自己曾经思考过地方上的行政阙失问题,三百八十二人中,至少有十分之一都事先对此问题有过思考。

    但寇准很安心,只要注意不要将大宋历代天子的名讳带出来,就不会有失败的危险。进士已经到了手中,区区名次而已,何须他孜孜以求。

    赵匡胤在殿中慢慢走着,薛居正、吕馀庆和卢多逊跟在身后。

    见到天子过来,考试中的贡生要起来行礼的时候,便会被赵匡胤所阻止。他是来看考生应考的,不是来打扰考试的。

    赵匡胤的视线在一份份卷子上掠过,只要上面有让他眼前一亮的论断时,赵匡胤就会稍稍停步,记下这一个考生的姓名。

    从前到后,又从后走到前,在考桌前后的空隙中,天子、宰相悄无声息的踱着步子。

    对于寇准的形象,赵匡胤自然早早就注意到了,看着叶尘的这位弟子,正心无旁骛的笔走龙蛇。

    寇准在贡院中一直拖到最后才交卷的事,赵匡胤也听说了。明白寇准并非是七步成诗、落笔如江河的捷才,而是喜欢深思熟虑的稳重性格。现在写起来如此顺畅,当是灵感来了或者平时便对地方上的行政阙失有过思考研究。

    赵匡胤不想打扰到寇准的行文,只准备看上两眼,就打算离开。但视线落到试卷上,两脚便迈不开了。一直站了好一阵子,从头到尾的将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了两遍,才慢慢的又点了点头,回头对薛居正、吕馀庆、卢多逊低声说着:“没有让朕失望。”

    薛居正赶紧附和称是,吕馀庆欲言又止,想起陶谷在礼部试时做的蠢事,终是没有说出‘文字尚有待琢磨。’之类的话。

    殿试的交卷速度,要比礼部试快上一点,不管怎么说,也没人敢让天子等到三更之后。

    殿试都是开始的早,结束的也早。

    到了午后时分,天子已经转回到后殿休息,而最后一名考生,也终于交上来自己的试卷。

    接下来,就是批改的工作了。

    以卢多逊、陶谷、徐铉为首的知贡举的那批考官,并没有出现在殿试上,而是由赵匡胤另外任命一批官员,担任考官——详定官、编排官、弥封官。

    殿試审核之制,与礼部试差不多一样,仅仅稍有区别。

    应考举人交卷之后,先交付编排官,去掉卷首姓名籍贯,改以字号数字来排列。然后给弥封官,指挥三馆书吏誊抄、比较。接下来,交付考官定等,再次弥封后,交送覆考官再定等。前后定等完毕,最后交送详定官启封对照考官和覆考评判的异同。详定官最后确定下名次,将试卷誊本重新缴还给编排官,揭开籍贯姓名,与本卷中的字号对应,将确定下来的名次,呈递给天子。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是礼部试的翻版,大同小异。但接下来就不同了,因为评判出来的结果要交给天子审核。这一事,就会改变进士们最后的排名。

    到了快入夜的时候,赵匡胤给殿中等候结果的考生们赐了酒食。听着前殿的谢恩之声,今科进士名次的榜单,连同考生们的试卷正本,一起呈到了赵匡胤的面前。

    刘寅、安守亮、王嗣宗。

    这三人是考官们定下的前三名。

    赵匡胤将三人的试卷找了出来,文字绝对都算是出类拔萃,但内容却实在是太过平常,或者说没有新意,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特别是赵匡胤看着后面的名单,一直看到了一百多位,也没有看到他方才关注的两个举人的名字。着意找了下寇准,竟然被放在了第二百五十六名,归属第四等,几乎是最末了。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是赵匡胤想要看到的,所以看着排名,他眉头蹙了起来。心头便多了几分不快和怒意。

    然而,不等他发怒,前殿正在享用他赏赐酒食的考生们传来一片惊呼,紧接着便有内侍跑来汇报说是有考生喝了陛下赏赐的御酒吐了一口黑血,昏死了过去。

    第二大更送上,九孔说话算话,初八开始恢复一日两更以上。苦求捧场,求月票和红票的支持——————

第五百九十四章 鸩酒

    (非常感谢‘wars’、‘威虎山老八’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赵匡胤大惊,问道:“是谁?”

    一直在前殿的卢多逊此时也跑了进来,说道:“陛下!是寇准昏死了过去。”

    赵匡胤眉头一皱,喝道:“赶紧传太医,直接让钱乙过来,快!”

    有传旨小黄门跑去叫钱乙,赵匡胤便带人快步走到前殿,眼见寇准脸色苍白如纸,再见地上那一摊黑血,不由脸色微变,说道:“寇准中了毒!”

    大殿中所有人心中一跳。

    …………

    …………

    钱乙和听闻到消息的小皇子赵德芳没过多久便匆匆到来,钱乙看过寇准之后,却是脸色大变,失声道:“是鸩毒,不对…………是鸩酒…………这怎么可能,鸩鸟不是已经绝迹了吗?”

    包括赵匡胤在内,现场所有人闻言,不由脸色大变。这是因为鸩酒实在是名气太大。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鸩酒,也叫酖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鸩毒毫无颜色和异味,毒性却能够尽数溶解于酒。

    鸩酒之所以名气很大,则是因为自古以来,鸩酒在华夏朝廷中是一种御酒,只不过与其它皇宫中的御酒不同,他是皇帝用来赐死罪臣专用毒酒。

    古籍上有很多关于以鸩酒赐死和饮鸩酒自杀的记载,“惧鸩忍渴”、“饮鸩止渴”就源于此。如《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唐书??申渐高传》中说:南唐皇帝李升顾虑大臣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想诛杀之。有一次,李升倒了一杯“鸩酒”赐给周本。周本察觉了皇上的意图,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说:奉给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李升当即色变,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为帝王演戏奏乐的优人申渐高见此情景,一边跳舞一边走了上来,接过周本的酒说:请皇上把它赐给我吧。说毕,一饮而尽,将杯揣在怀中走了。李升立即暗遣人带着解药去给申渐高,未等药到,申渐高已经“脑裂”而死。原文虽未说明脑裂的详情,但听起来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了。

    另外,由于鸩毒的残酷性实在太过彰显,仁者一直反对使用这种奇毒。战国时,楚国的使者驸马共前往巴国,途中见到一人挑着一担下了鸩毒的酒正欲谋财害命。驸马共请求买下毒酒,但所带的钱不够,驸马最后把自己的马车也一并给了对方。东西到手,他立即把鸩酒倒入江里。这个故事,被作为宣传仁慈的例子广为流传。

    在晋代,朝廷曾下令严禁鸩毒,并不准鸩鸟过江。当时石崇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时,曾经捕获了一只鸩鸟雏,交给后军将军王恺养护,司隶校尉傅诋立即向朝廷告发了此事,朝廷下诏宽宥了石崇,但命令立即把鸩鸟当众烧死。

    东晋升平二年,王饶竟然向朝廷进献鸩鸟,晋穆帝司马聃大怒,下令把王饶鞭打二百,并把那只鸩鸟当中烧死在京城的十字路口。

    如这样的记载为数不少,所以只要是读书人没有不知道鸩酒的。

    “不是鸩酒,鸩酒中之立死,寇准虽然昏死了过去,但明显还没有死去。”站在一边的卢多逊最先反应过来,大声说道。

    所有人闻言,顿时也反应过来,包括赵匡胤在内全部看向钱乙,所有古籍中关于鸩酒的描述可都是饮之立死。

    “快查看酒水食物,确定是何毒。”赵德芳跑过来,一边将寇准抱在怀中,一边急声说道。

    钱乙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施展医术将寇准毒性暂时压制,此时闻言摇了摇头,但还是拿起寇准眼前酒水闻了闻,拿出银针插入酒水和食物之中,看了看没有变色的银针,说道:“酒水和食物都没有毒,寇准所中之毒就是鸩酒,不过鸩和酒是分开的,寇准体内早就被人注入鸩的口液,刚才寇准喝了酒,两者在体内相遇,便形成鸩酒。只不过,这里的鸩与历代朝廷中用来赐死罪臣所用鸩酒不同。而是鸩鸟中最为稀少的黑鸩,其毒性强而难发,用酒为酒引子,一发则动全身,只是不会如寻常鸩酒那般中毒立死。但也是无药可救………至少以老夫的医术,难以医治。还是赶紧将寇准送祥符王府找鬼医,以鬼医的医术或许还能够解此毒。”

    不等钱乙将话说完,赵匡胤下令安排,旁边小皇子赵德芳已经派人准备车驾,让侍卫抱着寇准向外跑去。

    但是等赵德芳亲自带领一队侍卫护着寇准离开大殿,出了皇宫之后,赵匡胤越想越感觉寇准中毒之事太过蹊跷,要知道寇准的才能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毕竟还远未成气候,不管是弥勒教还是圣堂,都不会或者说没有必要对其下手。

    “不好,此事恐怕还是冲着叶尘而来的。”赵匡胤突然想起一事,脸色巨变,大声喝道,“辛石,你速去祥符王府,追上寇准,告诉白沧海他们,寇准中毒很有可能是为了破坏叶尘解毒而去,让他们慎重斟酌,万万不可因为救治寇准而影响救治叶尘。”

    叶尘这些天在半死迷宫中解毒,胜算不到三成,并且只要未能顺利给叶尘解毒,必然会当场死去。赵匡胤身为大宋天子,这些事情自然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辛石心中一跳,答应一声,以最快的速度跑出了大殿,带着几名侍卫骑马追向赵德芳和寇准。

    然而,辛石因为担心叶尘的安危,以最快的速度追去,但是赵德芳带着寇准心急着解毒,同样全速开进,最终辛石还是没有追上。

    辛石心急如焚,带着八名侍卫,纵马冲向叶府大门,一百名守在叶府正门处的华夏卫早有察觉,脸显警惕,随着带队的一名副部使一声令下,手中弩箭已经冲着辛石一行九人举了起来,两边高墙上、树冠中、房顶上密密麻麻的手持强弓的华夏卫,同样举起了手中强弓。半死迷宫内传出消息,总司使大人解毒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他们不敢有丝毫放松。虽然他们已经看清来者看起来是宫里面的人,但他们依然没有放松警惕。

    辛石将这一幕看在眼中,脸色微变,赶紧跳下马,并大声说道:“让开,咱家是陛下派来传旨的,十万火急之事,赶紧让开,否则耽误了大事,小心尔等的脑袋。”

    所有华夏卫无动于衷,强弩和硬弓并没有放下去,不过看守正门的那名副部司使已经派人去请示负责叶府半死迷宫外防卫的胡三光。并上前客气的对辛石说道:“这位公公可有圣旨、天子金牌之类证明身份之物。若是没有,还请稍等,本官已经派人去请示司使大人。”

    辛石闻言差点气的半死,他是奉天子口谕而来,且出来时仓促的很,哪有什么圣旨和天子金牌。但看这形势,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只能干着急。

    同一时间,叶府之中半死迷宫之前,胡三光和白沧海并没有立刻便将寇准带到半死迷宫去见鬼医,二人脸色有些难看的看过寇准情况,互视一眼,从彼此眼睛之中看出了各自猜测。胡三光咬牙说道:“这显然是弥勒教或者圣堂的阴谋,想要影响总司使解毒。”

    白沧海眸中杀机已经滔天,寒声说道:“虎子这小子很有可能和当初王超一样,已经中了楼炎明控心术,送进去说不定会不顾一切捣乱。”

    胡三光说道:“没错,楼炎明多半已经猜到鬼医前辈必须要待在总司使大人身边,想以此方法让寇准接近总司使大人,然而让其伺机出手。”

    赵德芳听了二人对话之后,也反应过来,脸色变化中也开始犹豫起来。

    三人没有犹豫多久,白沧海叹了口气,说道:“虎子与总司使大人情同父子,不能见死不救,我亲自送他过去,他若是有所异动,我会在第一时间将他制住。”

    胡三光和赵德芳松了口气,白沧海从一名侍卫手中接过寇准,转身进了半死迷宫。

    这个时候,有华夏卫府过来向胡三光请示宫中来人想要进府之事,胡三光便亲自去看。

    …………

    …………

    半死迷宫,鬼医小院子,正厅之中,盘坐着四人。

    叶尘光着上半身,紧紧闭着双眼,盘坐在最中间,丹田位置散发着点点星光的天星玉佩被诡异的吸在皮肤上。

    与叶尘面对面盘坐着的是上官冰云,二人都是双手平举,各自抓着阳日和阴月玉佩的两头,这两枚玉佩分别散发着刺目白光和摄人心魄的黑光。

    上官冰云左右肩膀上各放着两只手,手的主人是玉道香和鬼医,他们一左一右坐在上官冰云身后。

    此外上官冰云与叶尘之间还有一根很细的输血管连着,上官冰云体内的血不断的输向叶尘。

    这个过程中,上官冰云、鬼医、玉道香三个人身体都在轻微的颤抖,而叶尘身体更是诡异,他的丹田之处有一阴冷一炽热,两股莫名之物,在体内各占一半身体,以某种极为玄妙的方式流转个不停。

    我接受评论区中几个兄弟的批评,在第五百九十二章中关于科举制度的描述内容是太多太啰嗦了一些,抱歉,以后我会注意的。

第五百九十五章 黑血蛊母的分裂

    两种世界最为极端能量侵袭全身,叶尘左边身体冰寒彻骨,完全已经被冰封起来,失去了一切感觉。而右边身体犹如放在了大火之中,炽热疼痛之极,要不是叶尘此时已经难以发出声音,即使以叶尘铁一般的意志,恐怕也早已惨叫出声。可是奇怪的是,这两种极端属性能量好像只发生在他身体上,竟然没有丝毫外溢传播,从外面看去竟然没有丝毫异样。

    和两年多前永乐城附近荒庙中发生的那一幕一样,两股极端属性的能量已经把叶尘全身经脉化作角力的战场,两者不断激荡争持,那种痛苦犹如千万把细如牛毛的利刃,切割着叶尘的经脉和五脏六腑,只不过相比当初,叶尘此时的肉身已经不知强了多少倍。但是叶尘此时依然疼痛得全身抖震不已,受尽了这极痛之苦,这种疼痛足以让这个世间绝大部分人直接疼死。

    实事上,叶尘同样痛不欲生,情愿快点死掉好脱离苦海,但他求生的**和强悍的意志,让他的神智尽可能的忘记这种极致的痛楚,死守着最后那点清明。

    而这样的坚持,不知不觉中,使得叶尘经脉、肉身、五脏六腑已经被这两种能量淬炼得脱胎换骨,变得坚硬、强悍了不知多少。

    这样的情况,或者说这般锥心刺骨的极度痛苦,叶尘已经经历了七天时间。同样的,他体内黑血蛊母同样在这两种极端属性能量追逐下,坚持了七天时间。

    不过,照此时情况,黑血蛊母已经被这两种极端属性能量追逐着无处可去。但叶尘的肉身和精神意志同样已经达到了极致,最多再有半个时辰要不变成白痴,要不身体直接崩溃。

    所以,这个时候叶尘是真正的到了生死存亡最关键时刻,说是与死亡赛跑,与死神拔河也不为过。也就是说就看他和黑血蛊母谁最先坚持不住。

    就在这个时候,白沧海抱着寇准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看清房中形势之后,将寇准放在喻清妍面前。喻清妍看了一眼场中叶尘,发现输血管没有任何问题后,便开始查看寇准的情况。白沧海在旁边死死的看着寇准,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只要后者稍有异动,便可将其制住。

    便在这时,叶尘体内心脉位置传出一道奇异的虫鸣声,声音极细,但却传出很远,声音之中蕴含着人类难以理解的恐惧和愤怒。

    几乎在虫鸣声传出的同时,一道细小黑影以极为恐怖的速度从叶尘心脉位置顺着血管,逆流冲进了叶尘手腕处的输血管之中,向上官冰云冲去,所过之处,那输血管直接化为粉碎,肉眼几乎难以看清,比针尖还要细小的黑血蛊母半个身体便暴露在了天地空气之中,不过黑血蛊母的天性让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冲向上官冰云。

    鬼医、玉道香、喻清妍被这一幕所惊,顿时欣喜若狂。前两人赶紧停止对上官冰云体内真气的灌注,并且出手将上官冰云向后拉动,与叶尘手中阴月和阳日玉佩分开。叶尘身体一震,体内两种极端属性能量失去后继来源,渐渐被叶尘丹田内真气吸收一空。

    然而,就在黑血蛊母暴露在天地空气之中的同时,寇准身体内散发的一种人类难以闻得见的气息顿时被黑血蛊虫所感知到。

    电光火石间,黑血蛊母再次发出一道奇异虫鸣之声。

    下一刻,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黑血蛊母竟然从身体三分之一处裂开,变成一大一小两个部分。而且后面一部分瞬间长出一个狰狞的脑袋,而前面一部分断裂处蠕动之中瞬间愈合变成尾巴。也就是说黑血蛊母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独立的个体。不过,黑血蛊母从叶尘体内吸收的剧毒全部在前面那只黑血蛊虫之中。

    当然,黑血蛊母太小,寻常人肉眼根本难以看清发生了什么。即使玉道香和鬼医眼力远超寻常人,隐隐能够看清一些,但由于事发突然面对紧接着发生的事情还是反应慢了一些。

    小的那个黑血蛊母继续顺着输血管瞬间钻进了脸色极为苍白,身体很虚弱,几乎已经剩下半条命的上官冰云体内。而与此同时,后面那只黑血蛊虫竟然瞬间转身冲向叶尘手腕,速度快如闪电一般,玉道香一声尖叫,玉手抓了一个空。这只黑血蛊虫在最后时刻还是从精神疲惫到极致,意志涣散,陷入深度昏迷状态的叶尘体内钻了进去。

    下一刻,本来陷入昏迷状态的叶尘和上官冰云同时身体一震,同时睁开了双眼,只不过两人的双眼均是一片血光。

    玉道香、喻清妍、鬼医、白沧海目睹此景,不由心中咯噔一声,暗呼不妙,因为两人目光神色漠然寒冷无比,没有任何温度可言,更不蕴含丝毫人类感情。最主要的是四人从叶尘目光之中感受到了一股极度陌生感。

    “不好,叶尘被黑血蛊母夺去了神志,赶紧制住他。”鬼医最先反应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