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王侯-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尘笑着应道,他能看出来,虽然皇帝此时一脸平静,但内心深处的喜悦却是掩之不住,这位一心想一统天下,建立百代不朽功业的帝王,花了十数年的时间也只不过灭了后蜀、北汉和南汉三国,先不说灭后两国的过程中叶尘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甚至扭转战局的大功,本以为最后才能拿下的吴越国竟然就这样被叶尘以一己之力拿下,这件事情本身不只是拿下了吴越国一国之地这般简单,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南唐国境四面八方都是宋国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唐已经被宋国所包围,一旦宋国对南唐开战,完全可以从四面八方展开进攻,这种战略意义完全可以让打下南唐变得轻松数倍。
此外,以吴越之地的富庶,完全可以让宋国大军提前一大截时间准备好对南唐开战最为欠缺的后勤方面的准备,也就是说过了这个年,开春之后,大宋便可以对南唐开战了。而南唐一灭,除了偏居一隅之地的大理小国之外,基本上大宋对华夏之地完成了南方一统,只剩下北方契丹。
如今,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又再次迈出了一大步,或者说极为关键的一步,那种愉悦即使是一国开国大帝,那也是怎样也伪装或者掩饰不了的。
叶尘抬起头来,趁机肃然说道:“陛下,吴越实属当今天下最为富裕之地,臣在吴越详细进行了一些了解和查探,发现原因在于吴越之地商业极为发达,特别是与海外之国的通商极为盛行,这得益于之前的吴越朝廷对商业的优待和吴越各州县官府对商人的各种优待,如今我大宋志在天下,每次打仗所耗粮草、军械、军饷都难以想像,若是能够让吴越之地始终保持如此繁荣商业,当可以一吴越之地便能够承担我大宋一半军队大战所需。所以,臣建议陛下治下地吴越之地,在对待商业和商人方面还是以前的吴越之地。”
“朕允了。”赵匡胤很斩钉截铁地挥了挥手。不待叶尘再说什么。直接说道:“朕要的吴越之地,便是如今的吴越之地。若是让其变成南唐或者江淮那样,朕要他做甚?”
叶尘心中无比震惊。自己最担心地问题,钱月禅和钱志尹父子最担心地问题,原来在陛下的心中根本不是问题。眼前这位不愧是大宋开国大帝,胸襟眼光果然不可测度。
一念及此。叶尘不禁对赵匡胤生出了无穷地佩服之意。只有眼光极其深远的帝王。才会如此果断慷慨,只怕陛下的心志眼光,比自己想像地更要宽广一些…………所谓心怀天下,正是如此啊!
只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宰相赵普的弱点是太贪,晋王赵光义的弱点是心胸狭窄,叶尘的缺点是太重感情,而大宋当今天子赵匡胤的弱点则是太重人伦亲情大义。
紧接着,皇帝又与叶尘讨论一下纳吴越入版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叶尘在南唐的一些经历,说起叶尘在南唐名叫陈青的书生身份,甚至已经有了金陵第一才子的名头,不由爽朗的笑了起来,一直以来南唐在文学诗词歌赋方面看不起大宋,赵匡胤虽然对此不以为然,但毕竟文人儒家乃是正统,对此事也曾经耿耿于怀,所以如今说起这事,也是大感有面子,不管怎么说叶尘在大宋朝廷内可不是文官,随便到南唐待个两个月便有了金陵第一才子的名头,甚至因此事而得官。这件事传出以后对南唐来说固然是奇耻大辱,但对大宋上到天子,下到官员百姓都是津津乐道的一件很有面子的佳事。
之后,赵匡胤又特别让叶尘将对南唐国主李煜和朝廷,以及南唐大军的形势以及感观或详细,或简单的说了一遍。
许久之后。赵匡胤揉了揉有些疲惫地双眼。最后问道:“叶尘,以我大宋十万大军实力为准,你认为南唐与南汉相比如何?”
叶尘极为认真的想了一下,说道:“南唐比南汉要强上不少,但两者之间也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若我大宋强军攻打南汉只需五十步,那攻打南唐只需要一百步便可。”
赵匡胤对于叶尘的回答很满意,也更进一步让他决定就在明年便对南唐开战。
他回过头去,再一次注视那方地图。天下地版图已经变了,但这面地图还没有变。皇帝轻声说道:“明年又要做新图了。”
“恭喜陛下。”叶尘微笑说道。
皇帝此时终于笑了起来,手掌忽然重重地拍在了地图地上方,那一大片涂成青色的异国疆土。明黄色地衣衫上似乎都携带了一股无法阻挡地坚毅味道。
“南唐其实不算什么,我大宋真正的敌人是圣堂,然后便是北方契丹。”
叶尘的心脏猛地一缩,神色一振,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
…………
赵匡胤最终还是拿起了第二份密卷,看了之后,有着预料之中的愤怒,也有着联想起这些年一些往事之后的恍然大悟。比如去年年初攻打北汉时无声无息潜入后方的那五千契丹铁骑,还比如今年夏天川蜀暴乱最后被圣堂暗中神不知鬼不觉转移走的那两千流寇。
京都的冬天,一片寒冷,虽然还没有到年关最冷的那几天,可是琼雪拥民宅,玉栏截朱墙,漫天大雪时不时地落几阵,整个京都都笼罩在寒气之中,而阔大地皇宫朱墙都被雪水打湿了,显得有些发黑。
正如大红宫墙颜色的变换一样,满朝文武都知道。大宋皇帝陛下此时的心情也有些阴沉,有些郁黑。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陛下才长长呼出一口气,渐渐恢复平静,说道:“圣堂…………好手段啊!甚至朕不得不承认,在早些年,一些事情上,圣堂的人还曾经帮过朕不少大忙。他们难道是将朕的江山当成了他们后花园不成或者等着有朝一日窃取朕的江山…………”
这些话太重,即使以叶尘如今的身份都不好接,所以沉默不言。
赵匡胤略微停顿之后,说道:“如此说来,这次城外对你的刺杀,出手之人最有可能的是慕容延钊那老匹夫,妄朕这些年对他如此信任,将整个西北大军交给他,不想他的夫人竟然是圣堂七宗五姓中陇西李氏家的小姐。怪不得西北之地他能够如鱼得水,朕一直以为是他能力使然,现在看来也与暗中圣堂的帮助有很大关系。”
慕容延钊的夫人是圣堂七宗五姓中陇西李氏家主————圣堂三长老李明轩的亲妹妹。这种机密事情刘瑾瑜是不知道的,但圣堂原本六长老武霸天却是知道的。
说完这些,赵匡胤微微闭眼,陷入沉思。
半响之后,赵匡胤猛的睁开双眼,眸中深处已经有了决断,说道:“这些人必须死,但不能以圣堂的名义对他们动手。”
叶尘点头称是,赵匡胤拥有这样的想法,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意外,毕竟圣堂之事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太过夸张,公布于众之后反而容易引起一些恐慌不说,还会让一些人对事情真实性产生怀疑,特别是在圣堂对百姓进行煽动或者散布一些谣言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将会在一些地方酿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为,这份名单中为数不多的九个人中,有两个人身在朝廷中枢极为关键位置,反而是最好解决的,直接将其拿下都不算什么。可是另外七个人身份地位特别是在一定领域内的威望或者民心都非同小可。
第三更了,今天写这近一万字真不容易,整整一天啊!只求兄弟们给个捧场和月票,给些后面继续保持每日三更的鼓励和动力————————
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的决定
(晚上发现‘那年那天的我’一口气捧场了两万币,捧场月票和寻常月票加起来一次性投了近百张,真的好激动好开心,顿时感觉打了鸡血一般,所以为感谢‘那年那天的我’的慷慨大捧场,我决定今天就算如拼了我这条小命,至少也要四更。)
这七个人中,除了河南郡公————西北大营统帅慕容延钊之外,其余六个人都是地方大员,身份最低的都是一个大州的从四品知府,而另外五人是一路的经略安抚使或者一路判官甚至转运副使,这些都相当于后世一省的常委,甚至其中官位最高的是河北西路转运使于江月,这已经相当于后世一省省委书记,而大宋为了杜绝五代乱世时武将拥兵自重的隐患,给地方文官极大的权力以压制地方上带兵的武将,所以于江月手中权力之大远不是后世一省的一把手所能够相比的。赵匡胤刚才对于去年攻打北汉时契丹五千骑兵竟然能够潜入大宋境内后方截断粮草一事感到恍然大悟,便是因为这份名单中有于江月。
“这些人华夏卫府已经派人将他们盯住了吧?”赵匡胤问道。
叶尘点头称是,然后说道:“陛下,臣已经让监察司和情报司开始收集他们所做一切不法之事证据,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将他们一一拿下。”
赵匡胤微微颔首,表示对华夏卫府未雨绸缪的满意,然后说道:“除慕容延钊之外,其他八个人这些年都是朕极为看重的能臣,官声民望都是上上之选。不过他们虽然处理起来有些麻烦,但以如今华夏卫府的手段,即使是于江月,朕也并不是很担心他们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慕容延钊这老匹夫执掌西北大营多年,就拿昨天你在城外遇刺一事可以看出,他在西北大营党羽必定不少。朕在这个时候若是直接找个借口下旨让他回京一趟,西北一地定会出现一些情况,他也定会以此为借口不来。而朕若是直接下令让你们华夏卫府将他捉拿,这老匹夫很有可能直接带着一些人反了,甚至与刚刚表示臣服的党项诸部联手让西北发生动乱。所以,对慕容延钊的处理才是重中之重,你们华夏卫府就此事好好筹划一下,确保万无一失,你也要做好亲自前往西北处理此事的准备。”
对于赵匡胤最后所做出的决定,叶尘并不是很意外,甚至全部在他的预料之中,此时自然恭敬称是。
…………
…………
叶尘遇刺的消息早已震动京都,所有人都逐渐知道了事情地细节。也猜到了一定有军方的得力人物参与到此事之中,每每想到皇帝陛下控制最严的军队都出现了问题,文武百官们都默然的同时,心中生出莫名的警惕,不敢多言多语一句。而他们要是能够看见叶尘手中那份名单,然后再看见皇帝陛下看见这份名单时的神色反应,或许能够明白皇帝陛下比他们想像中的还要阴沉,还要愤怒得多。
接着几日的小朝会上,除了一应政事之外。谈论最多的便是叶尘遇刺之事,调查由华夏卫府领头,协同大理寺与枢密院早已展开了。只是那五百个人头几经画图索对,却是找不出来一丝线索。
除了那五座守城弩与衣饰之类的线索外,叶尘遇刺一案的调查竟是没有半点进展。
皇帝陛下的脸色虽然依然平静,但有幸参与朝会的大臣们,都能感受到陛下双眼隐着地怒火越来越盛,只是不知道这火什么时候会喷将出来。将一些人烧成灰烬。而知道一些事情真相人更知道,陛下的怒火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因为叶尘遇刺,比如叶尘、曹彬、赵普和赵光义。
…………
…………
半年前,叶尘以送亲永庆公主的名义前往吴越国,送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是为了将自己属下误杀当时吴越国大使一事的屁股擦干净。
但谁也没有想到,叶尘一下江南,到了吴越国,竟是做了那么多事情,不到一个月时间,翻手**间,竟然直接将吴越国收服,并入宋国。当时这件事情传到开封之后,可谓是震惊整个朝野乃至天下。
后来,传来叶尘被南唐和弥勒教为报复吴越一事而刺杀,无数人为之惋惜,朝廷和陛下也以叶尘的功绩封了其为郡王,给了谥号,算是对叶尘吴越之事的最大的奖励。
然而,前日皇帝陛下突然昭告天下说叶尘还活着,只是为了一些重要之事假死潜入南唐,如今事成就要回来,并且回来时候,顺手从南唐卷来两百万两银子,将困扰宋国半年的国库空虚,无钱救灾问题轻易解决了。
此事让朝廷上下,乃至整个开封城所有人当时都为之瞠目结舌,感觉此事太过悬疑。但有了叶尘带回来的两百万两银子,朝廷终于有底气开始继续大修水库,赈灾减税,再加上收服吴越一国这泼天大功,这一笔笔都是叶尘对宋国朝廷的功绩。皇帝陛下让朝廷上下包括晋王、魏王和宰相在内所有官员和勋贵去南门迎接,如此殊荣自大宋建国以来都未曾有过,但以叶尘的功绩的确拥有这个资格。
但谁都想不到,就在当天,叶尘在回京路上,距离开封城四十多里山谷中竟会遭到狙杀!而且刺杀叶尘的人不是大宋的敌人南唐或者弥勒教和圣堂,而是大宋的一支军队,最主要的是还携带有守城巨弩。
这不仅仅是对一名大功臣或者天子最为信任宠信权臣的狙杀,而是这件事情已经触碰到了朝廷和天子的底线,如果这次事情不能查清楚,那只能说明皇帝陛下对于宋国的控制力,特别是对宋**队的控制力,已经远远不如当年。
而在大宋继承大统之争逐渐浮上水面的今天,这种信号,无疑就像是海水里庞大鲸鱼伤口里透出的一抹血红,足以引得无数条鲨鱼前来贪婪地夺食!
可是案子却始终如同一团迷雾般,久久看不真切内里的模样,如果再拖些时日,只怕皇帝陛下震怒之下,会不计后果,施下天雷严惩。
而朝中那些持重之臣,即使包括想趁机做一些事情的赵普在内,最害怕的也是这种局面,他们担心皇帝陛下因为爱惜颜面,而在没有证据地情况下,无线性攻击,无底限惩处,而将此事扩展到了一个宋国所承受不住的地步。
“请陛下三思!”
一位站在文官队列靠前的老臣,出列跪于龙椅之下,沉痛说道。
“三思什么?”
宋国皇帝抬起有些沉重的眼帘,最近这几天,江淮雪灾之迹渐现,江淮两路及各州的奏章竟是比这满天的雪花飘来的更多,不是伸手向朝廷要银子,就是要征夫,要不就是叫苦连连,说来年要减赋免征。
减便减吧,他最近与叶尘几次谈话之后,暗中也让三司的户部司进行了一些调查对比,发现靠从土地里刨银子,就算刮地三尺也刮不出多少银屑儿,叶尘说得对,银子这种事情,还是得靠商业。
只是…………几乎江淮各州都发来告急,难道今年江淮的雪真的有这么大?
皇帝皱了皱眉头,前年秋天在叶尘已经提前说出黄河会决堤的情况下,朝廷做了那么多准备,最后虽然开封府近没有决堤,但黄河终究还是在其它地方决堤了,不知淹死了多少自己的子民,冲毁了多少民舍良田。今年春天川蜀旱灾初现,征伐南汉大军已经出发之后,便在弥勒教妖人的密谋下发生暴乱,差点动摇了国本,好不容易叶尘带领两千人马夜袭八万流寇,一举扭转乾坤,算是平稳了半年。可是到了秋天河东之地又遇上旱灾加上蝗灾致使颗粒无收,好不容易用叶尘抢来的两百万两银子朝廷缓过劲儿来,积蓄了一些气力,哪里料到到了年底又突然来了一场大雪。
这老天爷,还真是不给自己这个天子面子。
还好,华夏卫府这大半年来对江淮富庶之地贪官污吏梳理了一遍,继续在位的和重新上任的要不都是能官干吏,要不都是较为清廉能做实事之辈,大雪初期,便做了不少准备,赈起灾来也是要比往年官府碰见类似的事情动作要迅速些。每每想到此事,赵匡胤便感觉华夏卫府监察司的建立实在是今年最为明智的一件事情之一。
想到这里,他猛然惊醒,这才思及自己走神,可哪怕是走神里所想的事儿,也和…………叶尘有关系,于是微怔之后,又笑了起来,重复问了一遍。
“三思什么?”
殿中跪着的是政事堂两位副相之一,叶尘在朝廷中死仇参知政事吕馀庆。
吕馀庆先是在去年秋天因为修建黄河堤坝与叶尘当朝打赌输了,损失了颜面之后,且因为当时输了一万贯钱让他有把柄落于赵光义之手,不得不在朝堂上暗中倾向于晋王赵光义,这让他一直视为奇耻大辱,所以便与叶尘结了仇。
半年前南汉降帝刘鋹进京时,他听了叶尘另外两个仇人王悦风和陶谷的建议唆使,利用自己负责安排刘鋹的机会威胁诱骗刘鋹就南汉皇宫中的财富消失一事栽赃叶尘,结果被叶尘当场戳破,以致于吕馀庆颜面尽丧,当时便直接晕了过去。
第四百八十六章 吕馀庆的表演
(非常感谢‘光火了’、‘书友威风小小’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此事传出之后,吕馀庆已经沦为天下笑柄,至此也恨死了叶尘,这对他这样示名誉胜过生命的文人来说,实在比杀父杀母之仇还要重。
但因为赵匡胤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法,最终还是将其继续留任参知政事。吕馀庆也知道自己名声已经被叶尘彻底毁了,这大年半来便一直是以一位诤臣的面目行走于朝廷之中,所以先前议论调查钦差遇刺一事时,只有他敢站出来,反驳皇帝陛下的意见。
只是大臣们都以为陛下此时心中一定震怒,所以都有些畏怯,即便是敢于直言的吕馀庆,也没有如往常那般只是一揖为礼,而是直接跪了下去。
可是他没有想到,端坐于龙椅之上的陛下,竟是没有听清楚自己说什么,竟似是走神了!
而皇帝先前走神里唇角带着的一丝笑容,也落在了众臣子的眼中,大臣们心中犯着嘀咕,心想陛下是想到什么事竟如此高兴?难道他心里并不如文武百官们所猜想的那般震怒?
不可能,大臣们在心里摇着头,这些自以为精明已成天性的大臣心中,感觉皇帝陛下这抹笑容就多了一丝神秘莫测的意味,不由群心颤栗。
“请陛下三思,那城弩编号虽属晋阳,只是………这个线索未免也太过………”吕馀庆思考了会儿,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太过明显,总觉着应该是真正的奸人刻意栽赃,还请陛下三思,收回先前那道旨意。”
皇帝笑了笑,这才明白吕馀庆惊惧的是什么,挥挥手说道:“起来回话,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不要动不动就学人跪着进谏。”
这话显得很温和,而皇帝的温和却透露着一股自信与稳定,似乎根本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众大臣先前还在担心陛下对于朝廷的控制,此时看着这一幕,却忍不住咋舌自责,心想自己怎么可以这么糊涂,龙椅上这位是谁?可是大宋国已经快要统一天下的开国大帝。
“朕在军中设立监军一职,可不只是针对北大营,而是要在我大宋军队中所有军指挥使以上军队中都要设立监军,并且监军人选是从宫中内廷中挑选,不会对朝廷运转有任何影响。”皇帝微笑着轻轻捋了捋颌下的短须,说道:“另外,李继勋那里,你们不用担心他会有什么想法,既然叶尘遇刺一事牵连到他,他当然要解释一下,朕相信他,让他驻守边疆,北防契丹,功在天下,朕当然不会心疑,只是此事总要有个决断,总要说清楚。”
吕馀庆抹抹额上的汗,感觉自己今天的表现不说恰到好处,也差不多了便有些困难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归入列中,他这大半年虽然看似是一名诤臣,实际上却是在揣摩皇帝的心思,在大多时候配合皇帝将一些事情做得更漂亮完美而已。
…………
…………
赵匡胤因为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事儿,他也没有如臣子们想像中的那般愤火,身为帝王,保持必要的神秘感以及亘古不为的平静,以显示自己的不动如山、天下尽在朕手中…………更何况叶尘并没有死。
叶尘如果在山谷里被杀死了,对于宋国皇帝来说,这就是一个刑事案件。
叶尘既然没有被杀死,刑事案件就变成了政治事件。
但凡伟大或者昏庸的政治家,在处理政治事件时,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不着急。前者不急是因为胸有成竹,后者不着急,是棘手不知如何下手。
赵匡胤自然是前者,但因为这件事情有着寻常大臣并不知道的内因,其中牵扯到的根本不是北大营李继勋而是西北大营的慕容延钊,且处理起来极为麻烦,根本是不能有任何着急的,所以赵匡胤索性沉下心来,稳稳的处理此事。
在全军军指挥使以上军中设立监军一职,是叶尘的建议,是想以此为借口先正大光明的派几人到西北大营中看看形势情况。但赵匡胤是答应了,可是除了到西北大营的几名监军将由华夏卫府探子假扮内廷太监担任监军之外,其它大军的监军直接被赵匡胤从内廷太监中挑选了。
叶尘后来从辛石那里得知,从内廷中挑选监军是王继恩对赵匡胤的建议,这一度让叶尘对其居心很是怀疑,特别是担心派出的那些监军会不会被王继恩在里面掺杂了圣堂或者赵光义的沙子,但结果这些监军人选是从与王继恩一直没有什么关系的武德司里面挑选的,这才让叶尘稍微放心了一些。
…………
…………
于湿后朱黑混杂的宫墙下行走,于圆间经冬耐寒的金线柳下经过,大宋宫中湖泊已然结冰,秋日哀草却没有承接瑞雪的荣幸,早已被杂役太监们清除干净。
沿路一片整洁下掩盖着的荒芜。
皇帝当先一人负手行走于阔大的宫中,四周没有一个人敢过于靠近,后方辛石领着一干太监,捧着大衣暖壶小手炉跟在后面,小碎步走着。
没有行走多久,便习惯性的来到了花蕊夫人所在花蕊宫附近。
皇帝正要推门而入,突然想到叶尘前天与自己长谈之后,最后有些极为隐晦的提醒,不由眉头微皱,他知道臣子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对自己后宫之事敢说什么的,更何况叶尘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他虽然说的隐晦,但定是因为以其身份一些话不好直接说明,这其中或许牵扯到天子尊严和后宫颜面。但叶尘此举必然是有深意。这样想着,他又转身离开,去了宋皇后的寝宫。
…………
…………
叶府,叶尘上了那辆外表看起来极为寻常的马车,充当车夫的武霸天有些生疏的一摇手腕,马鞭在空中转了几个弯儿,带下几片雪花,马车便缓缓开动起来。
暗处刺杀司的杀手们随之而行,还有一些伪装成路人的华夏卫府密探们也汇入到了并不多的京都行人之中。
马车行至京都一处热闹所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行人。
叶尘掀开窗帘一角,往外面望去,只见街道两侧的商铺开门依旧,那些做零嘴儿的摊贩们撑着大伞,用锅中的热气抵抗着寒冬地严温,与一年前所见,并没有一丝异样。
他不由笑了起来,自己先是假死活着加来,然后又遇刺,对于朝廷来说,确实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对于这些民间百姓们来说,想必也是这几天最津津乐道的饭余消遣内容,只是事情影响不了太多,该做小买卖的还是要做小买卖,该头痛家中余粮的还得头痛,自己遇刺,更多的是让朝堂不宁,对于万年如一日的青常生活并没有太多改变。
马车绕过繁华的大街,转向一个相对安静,也是相对豪奢的街区。此时天时尚早,一应冬日里的娱乐生活尚未开始,所以这街上的楼子都有些安静,只有街正中最好的那个位置,建筑特色和布置有别于其它楼子的一座高墙大院已经红灯已然高悬,棉帘重重遮风,以内里的春色,吸引着外间凄风苦雪里的雄性生物。
此地正是京都吃、喝、嫖、赌、演、玩如今最为出名的永乐会馆。
叶尘的马车从旁边一条道路直接驶进永乐会馆的内院,在楼后方的湖畔门外停了下来。
他是永乐会馆真正意义上的大老板,在后门处候着的嬷嬷和护院看见他从马车上下来,吓了一大跳,心想大老板不是传说受了重伤吗?怎么还有闲心来这里…………视察?却也不敢多说什么,一方面赶紧派人去通知大掌柜胡麻子,一面小心翼翼地将叶尘迎往湖畔最漂亮的那幢独立小院。
永乐会馆是叶尘建立华夏卫府之前为了赚钱而开设的,平时打理全部交由他从扬州带来赌场高手————永乐小镇的老熟人胡麻子,但其中盈利则是叶尘和李君浩、王超三人分别占了五成、二成、二成的比例。另外一成,却是被叶尘大方的直接交给了朝廷,入了天子内库。
叶尘当时在朝廷中地位远不能和现在相比,深知吃独食,特别是当官的吃独食,垄断生意的危险生,在后世那般法制健全时代都很容易树大招风,引来灾祸,更不用说在这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所以,当时直接将五分之一收益上了税,说白了就是直接给了天子。放在现在自然是没有必要了,当然以他现在的身份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做这种生意了。
叶尘自然不会等胡麻子跑来之后再进楼,直接穿过湖畔的积雪,缓缓向永乐会馆专属东家的那幢小楼走去。
没过多久,一脸激动的胡麻子便跑了过来,在外面经过通报,经过叶尘允许之后才进了叶尘所在的包厢之中,想要向叶尘跪下行大礼,被叶尘阻止,然后恭敬的向叶尘简单汇报了一年以来永乐会馆的生意收益情况,叶尘勉励了几句,然后交给其一个秘密任务,便让其退下去准备。叶尘今天要在永乐会馆和王超、罗耀顺、曹玮、展熊武、扬延平聚宴。
第四百八十七章 崔熙在永乐会馆中的奇妙
胡麻子所谓的准备除了安排了会馆中最好的厨子,最好的食材,最好的姑娘来叶尘这边之外,主要是准备去替叶尘见一个人。去见这个人华夏卫府的人不合适,胡麻子的身份最好不过了,更何况那人说过到了开封之后,要来永乐会馆中找姑娘,叶尘自然是要安排一下的。
…………
…………
多年以后,圣堂第四个白乌鸦崔熙跟着叶尘想办法去刺杀契丹无敌大将耶律休哥时,有时还会想起胡麻子带着他去挑选姑娘的那个明月高挂的夜晚,一样的刺激、些微的紧张和完事之后的…………舒爽。
如今永乐会馆已经是天下首屈一指的销金窟,几座院落像王公府上的别宅般分布在楼后瘦湖的两岸,湖上有薄冰,冰上有碎雪,雪中有无数片被风从湖畔腊梅枝上吹落的殷红花瓣。
崔熙出生七宗五姓之中博陵崔家,可谓是出生富贵,即使崔家后来没落,以他崔家唯一嫡系血脉的身份,也从来不缺钱。但因为玉老魔和圣堂九长老的安排,他这些年几乎与世隔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