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王侯-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知识和最大的潜力都发挥了出来。从而才能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

    至于监察司监察百官的权力,因为在明处,且最后官员的判处由大理寺和天子决定,虽然让中下级官员闻之色变,但对于高层来说,虽然重视,但反而没有真正的忌惮,甚至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于监察司这样的机构和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极为喜欢的。

    而华夏卫府这股庞大恐怖的力量现在完全是由他来控制,甚至因为机构特殊性和人员来源组成的特殊性,绝大多数人都只认叶尘,而不认朝廷,甚至不认天子。所以三个多月前突然传来叶尘的死讯之后,即使是赵匡胤对于华夏卫府下一步的控制和处理感到极为棘手。

    现在看来,华夏卫府要走向什么方向完全在于它地最高领导者的个人意愿和品德,如果自已不在了,谁将控制它?它将走向何方?

    这样庞大的力量,没有制约和监督,原本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叶尘现在需要绝对的权威,不得不默认这种现状,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内耗,尽快地建立起庞大的势力范围,帮助大宋一统天下,尽最大程度的让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在自己有生之年让这个华夏名族的国家走向盛世巅峰。

    叶尘在朝廷和百官及各派系斗智斗力,那只是各种派系势力在权力中心的集中体现,即便打败了他们,也不代表最终的胜利,他的一些想法,监察司的职责能否继续良好的推行下去,在目前这种低效地官僚体系、迟滞的消息流通速度下,完全依靠人为因素,建立在自己的威望和强势以及天子的信赖和重视程度。

    但实事上,华夏卫府…………现在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打探军情和执行督察百官行为的特务机关了。如果自已不在了,这把利刃落在对手手里,不但破坏了自已呕心沥血才推动起来的变革,而且将使对方的权力大到不可控制,而这必将对自己在乎的人带来灭顶之灾,甚至紧接着给这个国家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之前叶尘还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这一次自己死讯传到开封之后,从天子到宰相赵普、晋王赵光义等文武百官对华夏卫府的态度和反应上,他看出了很多问题和隐患。但这些问题和隐患即使他看清楚了,一时间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个时代大的形势以及封建社会大的体制和理念压在那里,即使以他如今的权势也没有丝毫可能性改变这一点。他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自己有一天离开或者死之前,给华夏卫府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当然这些或者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叶尘也只是想一想,心中有个数或者提前做一些准备就行。

    这种准备是为了自己和自己家人及在乎的人安全问题,他必须要在华夏卫府之外,或者说大宋天子和朝廷眼睛之外,建立一只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

    华夏卫府将当初的南帮近千人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培训出来的精英,一批批地派出京师,这些人全都去了哪?保卫司副司使杜千秋年初奉叶尘命令,将南汉皇宫累积数十年的庞大财富从太一道手中抢到手之后,偷偷转移到海外荒岛之上,并建立了秘密基地。同时杜千秋负责华夏卫府在外面的所有店铺、产业和财物的保卫工作,主要与华夏卫府内务司有‘财神爷’之称的三位副司使合作比较多,对其麾下生意进行保护的同时,叶尘也是让杜千秋对周鑫、吴志远和冯刚进行监督,这个监督的意义除了本身的职责之外,其实还有叶尘更深一层意思。

    华夏卫府南府司使大江帮帮主刘金元独力发展长江以南的华夏卫府势力同时,还挂着却是发展海运的招牌,越来越游离于华夏卫府之外。

    吴越王钱志尹在叶尘建议之下,在后世上海所在之地建立自己的封地,最终会建立成一座背靠大海,专属海外贸易的商业极为发达的海港城市。这件事同样有着叶尘为一些将来之事布局目的。

    总的来说,叶尘虽然没有削弱华夏卫府、更没有掏空华夏卫府。但却让各种势力各有归属,存在一定独立性,当他存在的时候,这些都会统一在华夏卫府下边办事,但是一旦自已不在了,或者自己这边出事了,这些势力的最高领导者和主要主事者就可以迅速切断和华夏卫府的联系,甚至可以在暗中将华夏卫府掏空,变成一个空壳。叶尘之所以暗中作如此多准备,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自然是担心历史未能改变,晋王赵光义变天成功,成为大宋主宰,到时候必将会杀自己和自己一系所有人。

    真若是那样,赵光义派来欢天喜地接手华夏卫府的人将发现他接手的华夏卫府已经是一个空壳,什么都没剩下,甚至可能还要替华夏卫府支付先后让华夏卫府帮着打理生意或者直接入股华夏卫府生意的王侯公卿、皇亲国戚的大笔生意资金。

    叶尘不想做枭雄,他的行为一旦被侦知,几乎可以被视作大逆不道。但是他必须保证自已地心血不要因人而废,更要保证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乃至在乎的人能够很好的活下去。毕竟如今的自己不但已经有了几个真心爱着自己的女人,更有了自己的骨肉,还有一大群可以为了自己去死的下属和朋友。

    因为见到自己的女儿,想起这几个月来的生死经历,从而正在为一些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苦恼的那个男子所坐的黑色马车来到了皇宫的城门之下。

    叶尘深吸一口气,跳下车来,没有去看几名满脸欢愉,向自己围拢过来的官员,只是在心中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学会做一名孤臣,否则以手中的权势和武力再沾上结党,那就真的招惹天怒帝妒了。

    御史中丞王悦风以昨天城门前百姓对叶尘所表现出极度热情一事为引子,弹劾叶尘收买民心、图谋不轨的折子,今天一大早就已经送到了天子面前。

    翰林学士院承旨陶谷关于叶尘王爵之位不合大宋规制,以翰林院的名义要求重新议定的折子同样已经在今天一大早就送到了天子面前。

    这两个折子对叶尘如今身份权势以及在赵匡胤心中地位信任来说,乍一看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实事上赵匡胤看了之后便将这两个折子留中不发。但叶尘绝对可以肯定,这个折子里面一些诛心之语多多少少已经在赵匡胤不可测度的帝王之心留下了一些阴影。

第四百八十二章 凶手到底是谁

    (昨晚家中有些事耽误了,今天更的迟了非常抱歉。另外非常感谢‘流离de岁月’、’轻轻的疯子’、‘知命侯’、‘csn69’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叶尘从战术上对敌人这样的手段会加以藐视,但在战略上绝对不会无视。

    同时,这两个折子也让叶尘对一些潜在的、必然的危机更加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是,如今开封城,乃至整个大宋,最大的一件事情是叶尘昨天在京都城外受到了一支携带有守城弩的军队刺杀,而且还差点死去。

    …………

    …………

    叶尘没有急着进宫,而是去了皇宫东面紧挨着宫墙的那座建筑。

    叶尘眯眼看着石阶上的那个衙门,看着石阶两旁威武莫名的石狮,在心里叹了口气,一直以来,因为皇帝对军队强硬控制和叶尘的自省谨慎,叶尘刻意与这里拉开了距离,以致于到现在为止,这竟是自己第一次来这里。

    这里就是宋**方的中枢————枢密院。

    枢密院奉陛下之命,控制着宋国所有的军力调动,负责一应对外征战之事。建国这十多年以来,宋国对外发动了不知多少场战争,期间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名将大帅,不知为宋国获取了多少土地与财富。

    宋国的军队如今是除北方契丹之外天下最强军,宋国的枢密院便是这最强军的头脑。

    …………

    …………

    枢密院门口卫兵早在叶尘远远走来的时候,就认出了叶尘这位大人物,并向里面通报了消息,等叶尘来到门口时,曹彬和沈义伦亲自在门口迎接。

    叶尘来枢密院,自然是要和曹彬询问一些事情,沈义伦客气了几句,便借口离去,在枢密院客厅之中只剩下叶尘和曹彬二人。

    曹彬平静问道:“这件事情你准备怎么处理?”

    “我先等着看陛下地处理结果。”叶尘沉默少许后;继续应道:“只怕枢密院这边也调查不出来什么结果。对方投了这么大地本钱为了杀我,自然也想好了善后的法子。”

    他说到这时,突然想起一事,神色肃然,说道:“只是军方都开始有人骚动了;陛下还是如以往那般毫不担心吗?”

    “查…………总是能查到一些东西。”曹彬望着叶尘;没有回答叶尘最后的问题,不过他知道眼前优秀年轻人并没有被鲜血仇恨冲昏头脑,欣慰笑道:“守城弩都是有编号地。”

    “怕只怕连这城守弩也是从别处调过来;查错人可不好了。”

    “你说地不错。”曹彬唇角浮起一丝古怪地笑容;“陛下震怒之下;案子查地极快;枢密院这边在我亲自调度之下,没有人敢拖沓,昨天晚上就得了消息,山谷中一共有五架守城弩,三天前才从军器监出坊;本应是沿路送往晋阳方向的…………只是不知为何;却比交货地时间晚了些;恰好出现在了你回京地路上。”

    “晋阳?”叶尘皱起了眉头;“有人是想让北大营安国公当替罪羊?这可能吗?”

    “陛下当然知道这件事情地蹊跷。”曹彬说道。

    “所以这个调查出来的证据其实也没有用。”叶尘叹气说道。

    曹彬静静地看着叶尘;半晌之后缓缓说道:“你被军队伏击;这在京都,就算是我大宋建国以来,也是最大的事情了。”

    “而且你活着回来;不知道让多少人再也无法安坐府中,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睡不着觉,吃不进去饭。”

    叶尘沉默。

    “你真的要动手?”

    “这肯定是要陛下最后决定,此外…………还有一件隐情,此次我亲自潜入南唐,却是为了一份名单,一份我大宋朝廷内与圣堂有关联的人名单。”叶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

    曹彬神色一凝,皱眉想了一会,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只是………若是这些人中有军方某些将军,你出手的时候,注意方法和借势,否则军队的人不管你理由是什么,都很容易因为这种事抱团,对你产生反感和敌意,所以你不要把整个军方都得罪了。”

    “我有分寸。”

    曹彬站起身来,最后说道:“好了,赶紧进宫去吧!陛下在等着你。”

    …………

    …………

    正如曹彬所说,从昨晚上到现在;有无数人;坐于幽房;神思不宁;沉默不语。

    叶尘遇刺地消息早已传遍整个京都;今日早上例行地朝会就因为这件突发事件戛然而止。

    大臣们私下议论;陛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表现的还算镇静;只是有宫中传来消息,陛下回到崇政殿之后,摔碎了一件玉斧;长久沉默不语。

    所有的人都知道皇帝陛下陷入震怒之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害怕;那些主持了山谷之事;或者暗中帮助了山谷之事地人物;各怀鬼胎;各怀不安的在各自府邸里筹划着。

    既然这些人敢于在京都郊外杀人;自然就做好了迎接陛下怒火和华夏卫府报复的准备。他们只是没有想到,在动用了如此强大的力量,进行了如此周密的准备之后…………叶尘竟然没有死!

    …………

    …………

    “他居然没有死!他怎么能不死。”

    晋王府赵光义刚刚招来心腹商议过一些事情之后,又想起叶尘还活着对自己大事存在的变数,等下面人退下去之后,不由咬牙切齿地说着;一手抓着身旁脚榻上地绣布;将这软软地绣布抓成了无数朵难看地花朵。

    “只是…………圣堂竟然在军中都有人,能够偷偷的训练出五百私军,且明显在战场上经过生死历练,此人是谁?军中谁有这个能力做到此事,潘美还年轻,没有这个底蕴,能够随时让自己两百亲兵为了他去死,已经很不容易,算是拥有一代名将的一些特质。所以,此人只能是北大营的李继勋或者西北大营的慕容延钊?”

    “不管是他们中的何人,但圣堂竟然在我大宋军中都有如此人物隐藏,果然好手段。将来即使成事,也不得不防啊!”

    赵光义喃喃自语,神色变幻不定。

    同一时间,有很多人在都在猜测着;究竟是哪个势力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京都近郊敢谋杀天子宠臣,朝廷中的第一权臣华夏卫府司使叶尘。

    有自认为聪明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晋王赵光义和宰相赵普,最多再加上一个枢密院副使沈义伦。因为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三位大佬才有这样的动机;才有这样地胆量;才有有这样的实力。

    …………

    …………

    “很遗憾这次没有成功。”宰相府,百官之首宰相赵普正和几名心腹议事。

    说到这里,赵普神色有些复杂,又说道:“不过这事儿与老夫无关;老夫还不至于愚蠢到这种地步。”

    “要对付叶尘;绝对不可采用武力,否则就是用自己的命去赌命。所以继续和华夏卫府那边张大为搞好关系。”赵普叹了口气最后说道。

    一名心腹终于忍不住心头地强烈疑惑;问道:“究竟是谁动地手?竟然能够调动一支精锐军队,总不可能是曹公忽然患了失心疯吧!”

    “你们也不要瞎猜,曹彬自然是不可能的。五架守城弩地编号已经查清楚了。”赵普看了众人;“东西是军器监应该送已经送到北方大营定国公那里的守城弩。”

    有心腹坚定地摇摇头:“定国公的势力远在北方;就算五百强军化整为零,但再次聚集起来,也不可能完全不惊动京都外面的驻军和华夏卫府的探子;至于这五架守城弩。更是…………荒唐。”

    “朝堂之上;从来不管荒不荒唐。”赵匡胤说道:“陛下和华夏卫府要发泄怒气;在找不到出口地情况下;即使是定国公,也有有个交待才行。除非他们能够找到真正的对手。”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调动军队去狙杀一人,只有事关主事者的生死或者…………与那把椅子无关。”

    “当然不管是有人为了自保想杀叶尘,还是晋王那边为了那把椅子要杀叶尘,这都和叶尘本身如今所拥有左右朝堂和决定一些人的生死的能力有关。”

    “如果是某个军中大佬想要自保而杀叶尘,那就和张大为传来关于叶尘此次在南唐所做的事情有关,想来无非是叶尘调查出了一些东西,有人想要杀人灭口。”

    “而若是晋王赵光义在背后谋划了这件事,肯定是因为晋王知道不管他想做什么,叶尘都会成为最大的阻力。甚至这个阻力比老夫给他的还要大。”

    不需要抽丝剥茧;赵普只是缓缓一句一句说着;就像是在说家常一般;便无比接近地靠拢了事情地原初真相。

    说到这里赵普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看来;我大宋朝廷上下,想叶尘死的人还真不少;可惜…………叶尘此人天纵奇才,胸中自有沟壑,是真正做实事做大事的人,他对朝廷中大部分人来说自然是灾星,但对陛下和大宋来说却是名副其实的吉星下凡啊!”

    毫无疑问;对于政局上地判断;对于名利场中地罗网;百官之首宰相赵普拥有世人难以企及地智慧;但对于山谷狙杀一事;他也只是猜中了表面地部分;至于最深层地原因;只怕除了圣堂大长老玉枫之外,便只有叶尘自己最清楚了。

    甚至就连主持这次山谷狙杀地军方大人物和计划中执行第二次刺杀的潘美这两个主事人也不清楚。

第四百八十三章 入宫

    (今天第二大更送上,非常感谢‘波兰不眠夜’和‘晓天’刚才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宋国皇宫里没有太后,皇子只有两个,当今宋皇后性子温柔大方、贤惠善良,即使去年花蕊夫人进了宫,陛下对也的宠信大不如前,但宫里的关系相对历朝历代都要简单得多,整体气氛也一直很肃淡。特别是花蕊夫人虽然得宠,又身怀魅惑之术,得到赵匡胤的恩宠,对赵匡胤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赵匡胤作为开国大帝,意志坚定,却也不是寻常的皇帝,还不至于为了花蕊夫人费了当今宋皇后,花蕊夫人试探过几次,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在这方面的想法也淡了,一心只想着将赵匡胤伺候舒服,让天子越加宠信自己,最好被自己迷得**颠倒,然后在有朝一日能够为教主出大力。

    如今的皇宫,除了天子之外,说话最有力量的女人自然是宋皇后,然后便是花蕊夫人。

    此外,虽然陛下还没有立下太子或者皇储,外面又有传言太后留下遗诏让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晋王赵光义,但毕竟只是传言,更何况即使是真的,所谓太后遗诏对于天子这种最为独特的‘生物’来说又能有多少约束力。明眼人都知道,将来最有可能接掌宋国江山的皇子,自然是小皇子赵德芳。

    虽然这位小皇子年纪尚幼,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但是唯一能够威胁到他地位的那位兄长魏王赵德昭,虽然对于皇位有着窥探觊觎之心,可是半年前那场弥勒教对天子刺杀时地不堪表现,已经将其在天子心中彻底踢出了局,即使是原本的支持者宰相赵普,最近都对赵德昭慢慢有些疏远。

    总之,至少在眼下,小皇子赵德芳的道路是光明的。身后的助力又是叶尘这堪称大宋第一权臣,可以说是最为实在的,而整个宋国日后统一天下的轨迹是清晰地和充满信心的,所以皇宫里的气氛最近至少在表面上是良好地,半年前因为天子被刺引发的太监宫女大清洗的压抑也渐渐变得轻松,每个人地精气神都好似透着股奋发向上的味道。

    …………

    …………

    叶尘一路不紧不慢。进入皇城的时候已是接近午时,待进入深宫之后,已经是午饭时间。

    此时,他坐在崇政殿内,摸了摸在轻轻响鼓的肚子,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心想先前应该在皇城门口吃过饭再进宫的。

    这只是一个很美妙的想法,他身负天子重任,既然已经回京,昨天下午没有立刻进宫,已经是天子的恩宠,今天这个时候进宫也是有些迟了,哪里敢在宫外逗留。正暗自恼火之时,忽然瞧着两个小太监端着个食盒走进了崇政殿。

    陛下这时候不知在何处宫中用午膳。即使内廷将叶尘已经进了宫的事情禀报于他,这一时也赶不过来。叶尘怔怔地看着食盒里地食物,笑了笑,说道:“看来陛下知道我没吃午饭?”

    今日留在崇政殿外当值地太监头子,也是叶尘一直在怀疑可能是圣堂或者赵光义在宫中潜藏最深的一枚暗子,宫中太监大总管王继恩。

    王继恩早在晋阳时便和叶尘打过交道。不管二人心中最深处是怎么看待对方的,但至少明面上算是熟人了。此时王继恩眉开眼笑看着叶尘。说道:“总司使大人心急国事,想必是误了饭点,先拣些点心垫垫。陛下这时候在后宫用膳,便是想赏您一碗宫饭,也怕来不及不是。”

    叶尘也不客气,对着食盒里的东西开始发动攻势。身为一名臣子,当皇帝陛下不在的时候,就已经坐进了崇政殿中,这本来就是杀头的罪过。而在崇政殿里不请旨就用餐,更是大不敬的事情。只不过他早就得了特旨,所以坐地安稳,吃的放心。

    王继恩在一旁笑着,脸上的热情恰到好处,只是心想,叶尘终究不是一般臣子啊!想要离间叶尘与天子之间的关系,让天子对其生出些许猜忌之心容易,但想要天子开始不相信叶尘,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叶尘放下了筷子,和王继恩温和地说了几句话,这才将目光缓缓地转向了他的后方,看着那个愈发沉稳的年轻太监,平静说道:“听说我夫人在宫中的时候是你负责饮食起居的,可是竟然有人将我当时假死的消息传到了我夫人的耳中,让她动了胎气,乃至于差点酿成大祸,此事你不向我交待一下?”

    辛石满脸恭谨,只是神色有些恐慌,眸子深处有着旁边王继恩刚好能够察觉到的恰到好处的一丝恼怒,向叶尘行了一礼,回话道:“回总司使大人地话,奴才得蒙圣恩,一应职责都是陛下和宫中的贵人安排,功过对错自有宫中贵人说了算,若真要向总司使大人解释的话,当时那两个送药的宫女来的时候,奴才刚好被陛下叫过来询问事情。所以,奴才还请总司使大人见谅。”

    “日后记得服侍陛下用心些。”叶尘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话,便住了嘴。

    王继恩瞧出叶尘的情绪有些不高,随意奉承了两句,便领着辛石离开了崇政殿,走在路上心里想着,这位颇得陛下看重的小辛公公竟然无意中得罪了叶尘,与叶尘不对眼,看来平日间该与这小辛公公多多亲近,对其多多提携,想办法将其发展成自己的人就更好不过了。

    王继恩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在自己离开崇政殿的时候,叶尘和辛石对视一眼,然后轻轻地,不易为人察觉地点了点头。

    崇政殿内一片安静,叶尘沉默地梳理着脑中的思绪,辛石毕竟资历太底,虽然如今在内廷中提升的速度已经够快了,只是眼前有些事情随时可能会发生,所以宫中极需一位能够在关键时刻,出得了皇宫皇城,将消息送出去的人。王继恩为内廷第一人,刚才利用其与辛石刚好在一起的机会,演了一出戏,若王继恩真的是圣堂或者赵光义的人,那么多半会亲近辛石,甚至全力对其提携。在这件事情里。叶尘也是绕了许多弯,给辛石出了些气力。

    正这般想着,崇政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叶尘对于赵匡胤的脚步声早已记在在心中,轻易便分辨出是赵匡胤来了。

    叶尘赶紧收回伸懒腰地双臂,站了起来迎接陛下。

    崇政殿的门被推开。一身明黄衣服的宋国皇帝陛下赵匡胤大步走入,微显清瘦的面颊上一片平静。只有两鬓里的白发透露着他地真实年龄与这些年耗损太多的心神。

    一众服侍的太监没有入门。王继恩极为聪慧的在后方将崇政殿的门紧紧的关上,整个崇政殿内就只剩下皇帝与叶尘二人。

    君臣二人互相见过礼,叶尘被重新赐了坐位,谢了恩坐下,然后极为诚恳的以臣子的口气对天子对于韩可儿及家中的照顾一事表示了感谢。

    皇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提这件在他看来微不足道且极为恼怒的小事。叶尘死讯传来之后,当时他派人将韩可儿接近皇宫,本来就是担心叶尘唯一的血脉出问题,结果在自己眼皮低下,最后还是差点出了问题,这件事情让他极为恼火,天子一怒,血流成河,为此宫中又死了三十多名太监宫女,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让他感觉在叶尘面前很没面子,有失天子尊严,所以此时却不好多说什么。

    此事说完之后,赵匡胤自在地坐到了软榻上,双手揉着膝盖。眼睛看着叶尘。忽然哈哈笑了起来。

    叶尘被这串笑声弄的一头雾水,有些尴尬地站在原地。

    赵匡胤极为畅快的又轻笑了一声,说道:“叶尘,你果然是上天派下来辅佐朕统一天下,建立不世之功的福星。朕当初在晋阳时就没有看错你。”

    叶尘随口谦虚的了几句,将身旁早就准备好地密奏匣子取了出来。放到了软榻之中的矮几上。

    赵匡胤打开匣子,认真地看了起来。这匣子里面放着两个密卷,上面一个是前吴越国的疆域图以及人丁财政分配地细致情况。下面的密卷是叶尘在南唐最大的收获————一份名单。

    赵匡胤看了第一个密卷之后,缓缓地放下手中地宗卷,没有急着看第二个,而是站起身来,走到了崇政殿的一面墙上,拉开墙上挂着的帘子。

    帘下是一大张全天下地地图,上面将各路、州描的清清楚楚,甚至是东面南面地海岸线,也画的极为细致。这块地图原型还是叶尘去年夏天的时候手绘的,图中不仅包括了宋国地疆域,也包括了宋国周边南唐、契丹、大理和之前的吴越国的国土。

    叶尘之前在崇政殿议事时,便曾经见过这张地图。知道宋国君臣,特别是眼前这位天子对于拓边的无上热情。

    赵匡胤稳定地手掌在地图上移动着,崇政殿内的光线虽然明亮。但毕竟不是手术室里的无影灯。他那只手掌移到地图上地何处,何处便是一片阴暗,就像是黑色的箭头,蕴含着无数的威权,代表着数十万的军队,杀意十足。

    会争取今天还有第三更甚至第四更,只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纵横网站的订阅——————————

第四百八十四章 名单上的九个人

    (今日第三大更送上,非常感谢‘轻轻的疯子’、‘书友33307827’、‘fenchion’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那只手掌落到了原本吴越国的上方,轻轻地拍了拍。皇帝未曾转过头来,平静说道:“不费一兵一卒,朕便拥有此地,叶尘,你就算之前没有出现假死那件事,朕直接赏你王爵之位也是应该的。”

    “臣之所以成功,关键还是我大宋国力和军力远在吴越国及南唐之上,实乃大势所趋,吴越王室三代,钱月禅和钱志尹父子都是聪明人,他们自忖死后,吴越国最终只有降或破两条道路,也就是说若不是我大宋国力强盛,他们也断不会向我大宋低头服软。所以才被臣通过一些手段趁势说服。总之此事臣不敢居全功。”

    这话倒也确实,任何外交谈判,其实都是根植于实力的基础之上。所谓‘弱国无外交’便是这个道理。如今天下大势初显,除了北方契丹之外,宋国大军在其它各国之中已经所向无敌,而吴越国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商立国,军队实力孱弱,国防之根本极不牢固,如浮萍在水,如淡云在天,最终被灭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对于吴越国来说,在大宋与南唐之间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并不难做出,在宋国强大地国力军力压迫下,南唐如今都已经称臣,更何况当时的吴越国。叶尘此次的成功,虽然也有自身机缘巧合和自己及华夏卫府实力的体现,但从根本上应该是宋国强大军力和皇帝陛下地成功,因为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如今的宋国已经是除契丹之外,华夏大地上第一强国。

    叶尘笑着应道,他能看出来,虽然皇帝此时一脸平静,但内心深处的喜悦却是掩之不住,这位一心想一统天下,建立百代不朽功业的帝王,花了十数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