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王侯-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煜和朝廷更没想到南汉如此快就被灭国,南唐惊惧之下,十万大军只是停留在与原南汉交接处,不敢轻举妄动。
这个捷报传来之后,赵匡胤和两府重臣及朝廷上下无不稍微松了口气,南汉国灭,那伐南大军被两国夹击的局面便不会再发生,可南唐大军依然没有撤离,伐南汉大军依然还要被牵制在南方。还是有可能会发生大战。
这个时候,不论是南唐,还是契丹,以及暗中兴风作浪的弥勒教,包括大宋天子及朝廷,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了川蜀。若是川蜀流寇暴乱形势继续恶化,南唐和契丹同样可能趁机动兵。而大宋刚刚远征南汉,虽然打得其实很顺利,但因为路途遥远,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可不是小数字。短期内大宋已经打不起大仗了。到那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今日朝会上,便主要针对此事,进行议事,拿出一个章程出来,朝廷要按照最坏的局面提前进行准备。
赵匡胤略有些疲惫的目光扫过文武百官,说道:“赵普!你先说。”
赵普出列,向天子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如今赵赞、潘美所带七万大军被南唐拖在南汉不难轻动,川蜀之地百姓生计更已彻底糜烂,近十万流寇虽然被牢牢困在川蜀,但始终未能将其重创,接下来两万剿匪多大军及叶尘从南汉带来的九千兵马势必被牵制。而时间一长,恐会生出变化,这些流寇从川蜀流窜出去,又会祸乱其它地方。就算这些流寇没能出川蜀,但只要他们一日存在,南汉七万大军和川蜀三万多大军每日的损耗都是不小数字,这样拖下去,朝廷财政势必紧张。”
赵普说到这里,略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接着又说道:“但我大宋真正的危机依然是在北方契丹,半月前契丹往大同府又增兵五万,其它地方契丹边军多有异动,哨探也有所增加。显然契丹狼子野心,想趁我大宋发生内乱之际,有所图谋。而契丹大军是否会南下,及南唐十万大军是否敢对我大宋动兵,关键之处都在于川蜀之地流寇之乱何时能够平定。”
“所以,臣以为,川蜀之地流寇内乱半月之内必须平定,否则契丹和南唐一北一南,说不定就会有所异动,到那个时候,我大宋两面受敌,川蜀内乱又未平定,后果不堪设想。”
赵普一番话将当前大宋形势分析极为透彻,一些之前还未看清形势的文武大臣不由神色沉重,赵匡胤的脸色也越加凝重难看了几分。就连赵光义也是眉头紧皱,苦思对策。
赵匡胤沉声说道:“如今曹彬受刺,生死难料,朕虽然调动叶尘去统领剿匪军负责大局,但那些流寇甚是狡猾,从不与我大军正面相战,且身后还有弥勒教妖僧暗中操纵,叶尘能否在半月之内平定,此事恐怕太难。赵卿可有半月平定川蜀流寇的对策。”
赵普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若是没有南唐与契丹威胁,自然是务必要将川蜀流寇彻底剿灭,让那流寇匪首千刀万剐。可如今情况特殊,形势危机,所谓非常时期用以非常之策,臣斗胆请陛下派人暗中与流寇匪首接触,对其招安,然后将流寇进行分化安置,以温和之法先平定川蜀之乱。到时候以南唐向来软弱,自会退兵。内乱平定,南唐退兵,契丹见我大宋无机可趁,自会退兵。”
“此事万万不可!陛下!对反贼流寇进行招安,此举乃是对我大宋朝廷的侮辱,也是陛下的耻辱。天下亿万子民和各国外邦都会因此事势必看轻我大宋。”赵光义毫不犹豫,便出班郑重说道。
吕馀庆略一犹豫之后,也出班说道:“陛下!所谓招安是对反贼流寇的妥协,这本身就是对我大宋朝廷律法和朝纲的藐视和践踏,若此次对这些反贼行了招安之举,以后天下间一些不法之徒中的枭雄之辈定会纷纷效仿,遗祸一朝啊!臣请陛下慎重。”
吕馀庆话音刚落,一名文官紧接着便出班,说道:“吕大人所言差矣,所谓特殊时期行非常举动,招安是有种种弊端,但当前形势如此严峻特殊,当以行此特殊之法。”显然此人是赵普一系的人。
前些日子刚刚晋升为御史中丞的王悦风突然出班,没有看刚说话的文官,而是看了一眼始终面无表情的赵普,眸中深处闪过一丝怨毒,寒声说道:“赵相公身为宰相,百官之首,川蜀之地出现暴乱,本身就有失责之罪,如今竟然还要行那招安之事,此乃奸相之举。”
全场陡然一静,所有人都看向赵普。
赵普脸色微变,目光冰冷看了一眼王悦风,后者毫不退缩,甚至含有挑衅之意。一个多月前赵匡胤在赵普府中看见十数罐的瓜子金之事不知被谁最终还是泄露出来,虽然此事赵匡胤没有对赵普进行任何处罚,但紧接着没过几天便将与赵普有仇怨的王悦风提升为御史中丞,赵匡胤此举让很多人都看出天子终是对赵普有所不满,没有了以往的信任。
但是,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王悦风被放到御史中丞位置上,不光是针对赵普,同时还针对着势力日益庞大的华夏卫府。王悦风与叶尘、赵普都算有死仇,放到这个位置上再好不过。
赵普当然知道招安的种种弊端,也早已料到赵光义一系会趁机在天子面前对他难堪,但他却没有想到王悦风竟然敢将话说的如此露骨刻薄。这样的事情他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过了。
不过,赵普心中虽然愤怒,但紧接着却也是有些欣喜,他亲自出面不惜给自己身上泼脏水,提招安之事,对他来说实乃一举两得之事。先不说他对当前大势看是很清楚,除了招安之策外,想要摆脱当前大宋困局太难,除非叶尘再次创造出奇迹。但所谓奇迹本身就是很难很难出现的事情,又怎么会轻易出现。
所以,他相信以天子的务实理智,心在天下的胸怀和性格,必会采纳招安之策。但这个辱没朝廷的名声却要他背着,此事赵匡胤那里自然会记得这个大人情和功劳。另外,通过此事,他可以在天子心中留下一个关键时刻,为了国事,不惜牺牲个人名节的好印象。他相信此事之后,前一段时间因为瓜子金之事,在天子心中失去的信任和隔阂,必将重新恢复大半。
说了这么多,其实赵普就认准了一点,他的权势和地位终归还是要建立在天子对他的信任上。
这些念头在赵普心中一闪而过,赵普没有理会王悦风等人,而是深深向赵匡胤一拜,说道:“陛下!臣身为宰相,百官之首,值此我大宋严峻时期,为了我大宋能够平安度过,臣做这奸相之事又如何?臣请陛下下旨招安。”
全场文武百官身体一振,他们却是没想到赵普会说出这样决然和忠贞的话来。有些人心中慢慢回过味来,禁不住暗骂赵普果然好手段。
赵光义看着赵普,慢慢回味赵普刚才所言,突然想明白了赵普的目的,不由眼睛一眯,有些后悔提前安排,他甚至怀疑昨晚上收到的有关赵普今日在朝会上会提出招安之事都是赵普有意泄露,好让自己有所准备,引自己今天去配合他做一个为了大宋安危,不顾个人得失的大忠臣。
ps:两更早早送上,跪求打赏,求月票,求红票,求纵横网站的订阅。昨天只增长了六张月票,还多是保底和会员月票。这几天打赏月票翻倍,所以看着真的很眼馋,还是那句话,只要诸位今天打赏月票超过二十张,我将这几天攒下等下个月媳妇生娃时候用的稿子给大家加更,我说到做到————————
第二百八十五章 狂喜的天子与恐惧的皇帝
(非常感谢‘seespencer’、‘wars’‘ccp’等热心读者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赵匡胤其实这几天也想到了招安之策,但他虽然有务实和理智的一面,但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时间坐得久了,个人尊严和骄傲也会随之增长,正如刚才赵光义所言,对反贼流寇低头招安是对他的奇耻大辱,这样的决定并不好去下。
至于其它一些负面影响,赵匡胤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日后腾出手来,将南唐以雷霆之势早早灭了,自会震慑宵小之辈,重新恢复他和大宋朝廷的威严。
正如赵普所算计的那样,赵匡胤对于赵普主动将招安之事提出来,并且竭力提倡招安还是比较欣喜的,至少今日朝堂之上的一幕传出去,可以让天下士子和百姓将大半脏水泼向赵普。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赵普替他背了黑锅。
但赵匡胤这个时候还在犹豫,他此时犹豫一方面是他的骄傲和尊严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却是对叶尘还存有期待。不管怎么说,自去年叶尘在晋阳出现之后,这一年多以来,已经创造了一次次的奇迹。他是多么希望叶尘能够在十五天之内将流寇击溃,力挽狂澜,一举改变当前国之困局。
赵光义一系的人此时也渐渐反过味来,不再一味的反对招安从而给赵普添彩头。所以,全场又恢复了安静,所有人等着赵匡胤自己进行决断。
赵普眼见赵匡胤还在犹豫,心想看来自己还要‘逼迫’一下天子,彻底将招安之事的脏水全部接过来。
这样想着,赵普扑腾一声跪了下去,说道:“陛下!招安乃是解决当前我大宋困局的唯一之法,还请陛下不要犹豫,早日做出决断。”
赵匡胤深深叹了口气,心中有了决断,正想说什么,突然有小黄门进来禀报:“陛下!川蜀大捷,祥符侯派人送来了川蜀大捷的捷报啊!”
所有人身体一震,赵匡胤眼睛一亮,说道:“捷报内容快点说。”
那小黄门一看所有人都看向他,不由略有些紧张,继续说道:“回禀陛下!祥府侯叶尘亲率两千华夏卫急行百里,夜袭流寇大营,斩杀流寇三万多人,四万流寇已经投降,七名流寇首领中已有六人被杀。流寇大势已去,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全场顿时寂静一片,所有人一脸的难以置信,不少人瞠目结舌。赵普一愣之后,说道:“这怎么可能,两千人面对十万流寇,即使是夜袭,也不可能有如此战………”
赵普话音刚落,赵匡胤却是一声长笑,欣喜若狂,相比赵普的怀疑,他因为本来就对叶尘创造奇迹充满期待,此时反而更容易相信捷报中的内容。
“叶尘做得好!叶尘做得好啊!”
广德殿中,赵匡胤难得的放弃了天子的矜持,毫不掩饰的为叶尘所取得的大捷而叫好。
除曹彬之外,另一位枢密院副使沈义沦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两千对近十万………虽说是流寇,但此事太过………还请进一步核实才好。”
王悦风强忍着心中对叶尘的恨意,也出班说道:“陛下!臣斗胆怀疑这捷报乃是叶尘夸大之语,有谎报战攻之嫌疑。”
赵匡胤此时冷静下来之后,也感觉两千对近十万之敌,虽然是流寇,但如此大捷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但他没有理会王悦风和沈义沦,而是对那报捷的小黄门说道:“捷报中应该有此战的详细经过。”
小黄门赶紧说道:“回禀陛下,是有详细经过。”
赵匡胤喝道:“那还不赶紧将详细经过说一下。”
小黄门一个激灵,赶紧说道:“是!陛下。”
“捷报中说:六月十八日,七路流寇聚集于大巴山商议闯过百丈关,流窜关中之事。华夏卫府探子探得消息之后禀报祥府侯叶尘。叶侯一边命令川蜀禁军和京营派骑兵急赶而来准备围剿,但担心流寇又如以往那样流窜而去。所以,叶侯一边于天黑之后,亲率两千华夏卫府的华夏卫,夜行百里,绕行至流寇营地后山,翻山越岭于天明前卯时三刻左右,夜袭流寇大首领徐青飞的营地,并让提前潜伏到七股流寇中数十名暗子放火、生事、造谣,顺利使得流寇七个营地同时发生严重营啸,两千华夏卫趁机斩杀流寇九千多人,三万多流寇互相踩踏残杀而死,近四万流寇于天亮后当场投降,两万多流寇逃走,被早上急赶而来川蜀禁军和京营禁军骑兵围剿,逃走不足一万。而这一万中多为流民,真正的流寇只有两千多人。且七路反贼首领中六个被华夏卫府潜伏在流寇中的华夏金卫趁乱斩首成功。如今只有徐青飞一个人逃走,但捷报后有备注,徐青飞乃祥符侯故意放走,然后派华夏卫府行动司司使白沧海带领高手跟踪,以次是为了找到此次川蜀之乱罪魁祸首弥勒教小明王上官冰云。”
这小黄门口才不错,三言两语将捷报中的内容清晰的表述清楚,逻辑分明。
之前怀疑叶尘是谎报战功的人再也不会说什么。毕竟是否谎报战功很容易被证明,那些流寇是否已经大势已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被验证。叶尘除非脑子被门挤坏了,否则断不会做这种谎报战功的蠢事。更何况在如今这关键时刻,牵扯事大,更是不会。
在玉悦风和吕馀庆、陶谷等叶尘死敌的神色复杂中,赵光义率先反应过来,躬身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如今川蜀流寇之乱已解,以那南唐的软弱,不久定会退兵,北方契丹也定不敢轻易起兵生事。此次我大宋之危已然解去。”
群臣纷纷反应过来,紧随其后,包括赵普、王悦风、吕馀庆和陶谷等人在内,都不约而同的向赵匡胤躬身一拜,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匡胤长笑一声,心中也是欣喜不已,深感叶尘真乃自己的福星,但他心底深处则对华夏卫府的实力感到震惊,不由重新对华夏卫府的实力进行估算。
这样想着,赵匡胤说道:“此乃叶尘力挽狂澜之功。等南唐退兵之后,潘美将南汉降帝刘鋹等送到开封之后,朕再对征伐南汉和平定川蜀之乱的有功之臣一起进行封赏,在此之前,政事堂拿出一个封赏案卷出来拿给朕看。”
赵普躬身称是。
赵匡胤突然神色一变,眸中寒光闪烁,说道:“有功之臣自然要封赏,但有些人做错了事,酿成大错,却不能放过。成都府路上下官员,职司与此次流寇之乱有关者,全部给朕彻查,此时由御史台负责。”
王悦风赶紧躬身出班称是。
………
………
南唐京都,金陵。
南汉如此快速被宋国拿下,本来就让李煜一阵心惊,开始有些后悔派兵南下,但楼炎明再三给他保证宋国川蜀之乱绝对短时间内平定不了,并且北方契丹对宋国也有所异动。这让李煜心中又微微松了口气。出于对楼炎明和佛祖的信任和信仰,李煜强忍着没有下令退兵。
另外,南唐朝中一些忠贞之士不知具体详情,对李煜此举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以为李煜随着南汉被宋国占领,终于醒悟,在言辞和行动上纷纷对李煜给予了赞颂。这让李煜心中更多了一些底气。打算只要宋国内乱不定,便大着胆子和宋国耗下去,甚至答应了楼炎明只要内宋国内乱之势扩大,北方契丹铁骑南下攻宋,便下令让十万大军攻打南汉的宋军。
楼炎明是这样想的,李煜也是这样打算的,南唐朝廷上下对此都已经达成了共识。萎靡多年的南唐朝廷竟然因此而有了重振旗鼓的迹象。
然而,就在南唐上下摩拳擦掌之时,宋国川蜀之乱被叶尘一战平定的消息传来,犹如给众人当头浇了一盆冰水,让南唐上到李煜,下到每一位朝臣都感到冰寒刺骨。南唐上下刹那间因为这一个消息变得阴云密布。
南唐虽然只是派了十万大军南下挺进南汉,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甚至之前还借道给宋军,而上官冰云之事自认隐藏身后,且又毕竟上不了台面。
但是,南唐朝廷所有人都毫不怀疑,宋帝必然会找南唐算账。甚至大宋禁军很临南唐也不是什么值得怀疑的事情,唯一不确定的只是何时开战而已。
无尽的恐惧一下子充斥了向来软弱的李煜心中,李煜一边下令十万大军迅速撤回,一边以恭贺大宋打下南汉的名义,赶紧派遣使臣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前往开封,妄图能够通过金银财富使得大宋君臣放过南唐。
………
………
徐青飞带着自己的义子和两名心腹骑着马在山间小道默默行走,这里不是大巴山中,也不是百丈关附近的秦岭山脉,而是川蜀南部泸州一带。
出乎叶尘和白沧海的预料,这徐青飞并没有北上去百丈关附近找上官冰云,而是乔装打扮,隐姓埋名,一路南下穿过川蜀,向大理国方向行去。
ps:求打赏,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求纵横网站的订阅——————————————
第二百八十六章 徐青飞的归宿
徐青飞个人实力不弱,是一名一流高手,意志坚强,且做事谨慎小心,虽然当初被上官冰云威逼利诱做了反贼,但却并未被上官冰云以催眠邪术控制。只是以上官冰云的狡猾,徐青飞真的能够摆脱弥勒教的控制?
毕竟,还有两三千流寇逃走,以徐青飞在流寇中的威望,他的利用价值还没有彻底失去。
徐青飞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些天小心翼翼,一边躲着官府的通缉和追捕,一边还要提防着上官冰云及弥勒教的人出现。
这些天,徐青飞不敢入城镇,也不敢走官路,一直走偏僻山路小道。
这一日,徐青飞带着义子和两名心腹来到了泸州附近山区一个彝族山寨,妄图跟山民卖点吃食。
这是一个很小的彝族山寨,整个寨子人数加起来也不到两百人。山寨中甚至都没有供人买卖东西的店铺。徐青飞一行来的时候,寨子里面的人好像都出去干活去了,寨子中除了二十多个老弱病残之外,就没有几个人。
徐青飞四人见此,山贼流寇的本性便又显现,找到山寨里院子最大的一户彝族,准备抢一些东西快速离开。
这家彝族有一个用木头和竹子搭建的两层小楼,还有一个篱笆围起来的小院子。徐青飞估计是这个山寨里彝族族长的家。
四人轻易跨过篱笆,一刀将冲上来刚叫了两声黑狗砍死,然后就上前推开了木楼的门。
徐青飞让一个心腹守在外面,找个地方藏起来放风,然后带着义子和另一名心腹钻进了木楼。
徐青飞三人进去的地方是一个灰似于客厅的所在,里面正中间有一把木椅子,徐青飞三人进去时,那把木椅子上坐着一个人,一个身穿乡绅员外服,一脸笑意的中年男子。
徐青飞三人一愣之后,那名心腹二话不说,便提刀冲了上去,以为是这家的主人,想着先砍翻再说。
徐青飞看清那人着装和神色之后,知道事情有些不对,但也没有阻止那名心腹,他想试一下此人的来意和深浅。
啪的一声,徐青飞的心腹手中刀在距离中年人一尺时,突然一声惨叫,跌飞了出去,左边脸却已经红肿,吐出了一口血水,其中还有两颗牙。徐青飞瞳孔一缩,他旁边义子已经抽出长刀,他的手也抓住了腰间的刀把之上。他刚才看得清楚,这中年人出手快如疾风,实乃他生平仅见的高手。
“阁下是何人?”徐青飞知道在这个地方遇见这样的一个人,绝非偶然,对方十有八。九是冲着他而来。心中不由猜测是大宋官府的高手,还是弥勒教的人。
“徐青飞!你如今犹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路逃到此处,莫非是想到那大理小国隐姓埋名过那寻常人的生活。”中年人从怀中拿出一个手帕擦了擦手,幽幽然的说道。
对方能够叫出他的身份,徐青飞毫不意外,但对方这话说的有些玩味,让他有些摸不准头脑。
“废话少说,阁下到底是谁,来到这深山小寨等老子,到底想做什么,何不明说。”徐青飞冷声说道。
“好!徐当家果然是个爽快人,在下就明说了。嗯………大巴山一战,徐当家营地乃是带领华夏卫府主攻之地,可除了你逃出之外,黑狼、血屠夫和黄一刀他们六个首领全部被华夏卫府的人杀了。徐当家莫非真以为是自己运气好?”中年人说道。
徐青飞还是首次听说其他六个匪首已经被杀,不由脸色微变,顺着中年人的意思一想脸色再变,想到了一个可能。
“不错!徐当家看来已经想到了,徐当家的确是那叶尘特意放走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你找到上官冰云。可惜华夏卫府的人却没有想到你根本就没有去找上官冰云。嗯………徐当家也不用担心,华夏卫府的人已经被我们的人牵制住,一时半会来不到这里,徐当家算是暂时摆脱了华夏卫府的人监视。”中年人说道。
徐青飞此时却已经脸色异常难看,中年人的话不难判断,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能够逃脱的确有种种蹊跷。任谁本以为自己已经逃出官府的追捕,结果突然知道自己只是被官府故意放走的鱼饵,那心情都好不到那去。
但他也是聪明人,马上就想到眼前之人的身份,深吸一口气,说道:“阁下耗费如此大的功夫,替在下挡住官府的人,到底想做什么,不如明说。”
中年人看着火候差不多了,便说道:“在下的身份日后你自会知道,你现在只要知道两件事情就行了。第一,大巴山一战后,你们核心马贼流寇逃走了近三千人,其中近两千人已经被我们救下,且已经换了身份,全部集中送到了安全之处。第二,在下现在也是来救阁下的,是要将阁下也送到那处安全之地,且还会让阁下继续统帅那两千流寇。”
徐青飞心中震撼,他实在想不明白如今江湖之上还有那个势力能够不知不觉中将被大宋骑兵追捕的流寇救下,然后安全的送走,且还统一送到了一个地方。就算是北方实力强大的契丹国也不可能在大宋国内做到此事。
他心中有些怀疑对方只是想将自己诓骗过去,但想来想去若是没有对方的帮助,自己恐怕很难从华夏卫府手中逃脱。
徐青飞脸色变幻不定,中年人却有些不耐,说道:“在下所在势力之强大远不是那弥勒教、天一道之流所能够相比,看中徐当家,说白了就是看中了徐当家当马贼流寇能够在官军手中周旋抗衡的本事。徐当家若是不想跟在下走,那就死在这里吧!”
话音一落,屋外的那名心腹跑了进来,说是外面被一群黑衣人包围了,紧接着这木楼两处角门中涌出十多人,手持强弓将徐青飞一行围了起来。
徐青飞见此,苦笑一声,说道:“好!老子跟你们走。”
中年人闻言,微微一笑,突然手指伸出,指向徐青飞的义子,说道:“将他杀了。”
徐青飞的义子脸色大变,正准备有所动作,嗡嗡声一片,徐青飞眼睛一跳,闪身到一边,转头看去,他的义子身上插了十数根箭,却已经死得不能再死。
“阁下这是何意?”徐青飞问道,脸色难看。
“你这位义子已经中了上官冰云那妖僧的邪术,徐当家莫非想哪一天突然被你的义子将脑袋砍了。”中年人说道。
徐青飞神色一滞,再也不说话了。
就在这时,一名神色冷冽黑衣老者跑了进来,对中年人说道:“黄长老!那华夏卫府的人厉害,特别是那白沧海,我们七十多人全部被杀了,只有我一人逃了出来,我们还是赶紧离开此地,他们很快就会赶来这里。”
中年人神色一凝,说道:“我带徐青飞先走,你带几个人将这寨子里面的人全杀了。不要留下任何线索。”
黑衣老者躬身称是,点了四人,快速向外跑去。中年人带着剩下的人也快速的离开寨子,进入了西边茫茫山林之中消失不见。
………
………
巴州大战后,叶尘便到成都府坐镇,一边指挥剿匪大军,配合当地官府做一些安定百姓和分化流民等后续之事,一边等白沧海、夏飞等一行华夏卫府的高手回来。当日他得到消息说徐青飞没有前往百丈关,而是欲前往大理,便知道此次想找到上官冰云几乎不可能了。
六月十九日,罗耀顺、曹玮、展熊武、杨延平四人带领九千大军从南汉赶到川蜀。叶尘让他们休整两日之后,和五千剿匪的京师禁军提前赶回开封。
七月四日,白沧海和夏飞一行人空手而回,不但没有找到丝毫上官冰兵的踪迹,就连徐青飞都给跑了。让叶尘大为失望,白沧海也郁闷的不行。
七月七日,叶尘接到坐镇华夏卫府衙门的韩虎派人送来密函,天子招他回京。并附带的说了一下天子为何急着叫他回京。
叶尘派李君浩和行动司保卫部司使黄楼平带着五百黑骑,于十日前便已经将从流寇手中缴获的二十多箱金银财宝送回了开封。
叶尘的计划本来就是要交给朝廷、交给天子。但也是等他回到开封之后,亲自上缴。这事叶尘在捷报中就附带的提到过。
可是,这几天川蜀一带糜烂甚极,百废待兴,所需财物赈灾、安置流民十分巨大,然后大军打胜了仗回来,按照惯例免不了要大肆封赏一下。
然而,朝廷现在没钱了。
朝廷最近先是派了十万大军与南汉打了仗,本以为可以从南汉国库里面有大批缴获,结果南汉皇城里面就是一个空壳,金银财富早就被转移一空。
再加上,赵匡胤又担心南汉百姓和当年后蜀————如今的川蜀一样,生出逆乱之心,且为了让南汉百姓早日归心,不但严令大军不可强抢原南汉百姓财物,且还免了原南汉百姓半年的税收。
ps:两更早早送上,跪求打赏,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求纵横网站的订阅————————————
第二百八十七章 叶尘的仇人们
(非常感谢‘笔架山居士’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与此同时,又与流寇打了两三个多月。
这两场仗国库消耗巨大。一个月前,因为川蜀民乱的原因,赵匡胤又下旨免了十数个受了各种天灾的州县税收,这样一来国库进账就减了不少。
三司使罗公明最近这些天为钱愁白了不少头发,实在是拿不出钱了。
赵匡胤便派人去华夏卫府想提前收取叶尘从流寇手中的缴获,可是那五百黑骑兵之前接到叶尘的命令是不让任何人动那十数箱金银珠宝,李君浩、韩虎等费尽了脑汁,都没办法。消息传到赵匡胤那里,天子自然不高兴。所以招叶尘尽快回京的旨意便传了过来。
叶尘看了密函之后,眉头蹙起,苦笑一声,他却是没有想到朝廷近日竟然如此缺钱。这一下将五百黑骑兵只听自己一人的命令暴露在赵匡胤眼中,此等翻忌讳的事情,任何一个天子都绝对不会开心的。若非叶尘此次立了大功,赵匡胤给他面子,这五百黑骑兵估计已经被大军围杀了。
………
………
七月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