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哥是诸葛亮-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匈奴人的将领们现在已经无法阻止部队的溃散了,士兵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离那些可怕的敌人越远越好。

    联军士气高涨,痛打落水狗。

    伊宁城南,刘循的军队遇到乌孙的军队后,大将雷铜经验丰富,立即命令留下500骑兵监视伊宁城里的乌孙军队,自己带着主力列阵迎击乌孙援军。

    两军对阵后,雷铜亲自上前叫阵,他的意图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雷铜手持金背大砍刀,威风凛凛地对着对面的敌阵喝道:“我是益州大将雷铜,哪个不怕死的敢上来迎战?”

    对面过来一个年轻将领,手持一把三股钢叉,纵马山前迎战。雷铜不知对方虚实,先试探着过了两招,发现敌方就是个渣,于是向他面门虚晃一招,刀头下沉,砍在马头之上,然后趁他慌乱之际,一刀将其砍死。

    敌方沉寂了一下,又出来了一个中年将领,与雷铜交战。

    尹宁城头,大将军元宗见援军到来,建议开城出战,从背后袭击益州的军队。

    元弥有些犹豫。元宗说到:“现在联军正与北匈奴人交战,他们抽不出身来增援城外的益州军,咱们可以夹击他们,目的不是要消灭他们,只是把咱们的援军接进城来,增强防守的力量。联军与北匈奴人无论胜败,胜者也会元气大伤,咱们就能守住城池,等待援军。

    再者,他们是长途奔袭,携带的粮草辎重一定不多,耗也耗死他们。待会儿出城后,我多派信使到各地求援。我相信一定能坚持到解围的那一天。”

    元弥见他说得有理,不再犹豫,说到:“就按照你的计策办吧。小心点,现在乌孙国离不开你。”

    元宗感激地说道:“我王放心,元宗去了。”转身去调集部队去了。

    元宗调集了城中能动用的全部骑兵,共计6500人,来到南门,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就要冲出城去。

    城外负责观察的哨兵用望远镜发现了城门口的动静,报告了统领。统领立即按照事先的预案,将500骑兵分为三队,将他们从焉耆国防军学来的三段射运用起来。

    元宗指挥着乌孙的军队冲向城外,刚刚出了大门洞,迎面飞来了近200支利箭,一下子将冲出去的十几个骑兵射倒了,人和马的死尸阻住了其余骑兵的道路。元宗下令搬开死尸,几十个骑兵下马去搬运死尸。

    这时,又是一波箭雨飞来,将他们大部分打倒了。箭雨一**地永不停歇,乌孙的军队无法通过狭窄的门洞,竟然冲不出去。

    乌孙军队装备的盔甲单薄,士兵们无法穿过密集的箭雨。元宗见冲不出去,只好下令士兵们去拆百姓家的门板,临时当做盾牌。

    办法到是不错,可是时间却耽搁了很长,当他们顶着门板终于冲出了城门,形式已经变了。姜浩的骑兵中已经分出了5000人马增援过来了,再出去没有任何意义了。

    元宗只好带人退了回来。这一番折腾白白损失了200多人马。

    姜浩赶到刘循身边时,雷铜已经接连斩杀了乌孙的四员大将了。仍然在那里耀武扬威。

    乌孙援军见敌人的援军到了,本来就决心不大的统军将领,心生退意,下令撤退了。

    姜浩心里惦记着城北的主战场,让刘循继续围城,他带人返回城北。

    当姜浩心急火燎地赶到城北时,不禁大跌眼镜。5万多人的联军,竟然击溃了10万北匈奴的大军。斩杀了三万多人,俘虏了5万多人,活捉了5个万夫长。只有敌军副将带着一万多人,逃回了北匈奴!

    这时,李坤带着自己的骑兵和诸葛均的一个长弓营,继续追歼北匈奴的军队,并乘胜收取北乌孙的领土。其他四虎又返回了伊宁城下。

    当联军又回到伊宁城下时,元弥和元宗见援军没了,强大的北匈奴的军队也完了。不等联军劝降,打开城门投降了。

    几天以后,西域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乌孙各地在元弥的亲自劝降下,全部投降了。其它目标也全部达到,西域正式瓜分完毕。

    按照约定,大军启程进军汉中。诸葛均派甘易随联军行动,自己留下整理战后的摊子。

    西北五虎在西域的行动,引起了所有军阀势力的重视。

    消息传到了在许昌的曹操耳中,他也不禁大吃一惊。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各方反应

    许昌丞相府。

    称病在家多日的荀彧这天接到曹操的指示,叫他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他虽然因为曹操逼迫汉献帝的事情,与曹操闹点意见,但是曹操的指示他还是不敢不遵从的。于是来到丞相府里。

    他刚走进议事殿里,就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大家都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目光中透漏出来的信息,基本上是幸灾乐祸或者是同情的意思。

    曹操看向他的目光也有些奇怪。荀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曹操示意他坐下。程昱这时正在念收到的情报,见他进来,声音更加提高了不少,似乎是专门念给他听的。

    程昱接着念道:“西北五虎假借内讧的名义,集结约9万人马,突然不宣而战,奔袭了乌孙国的都城,俘虏了乌孙国王元弥,现在乌孙已经全部落入了他们手中。西域已经被他们瓜分完毕。只有大琬国得以幸免,大概是他们不愿意与其背后的康居国(今俄罗斯境内)发生冲突。

    在此期间,他们以5万余人,对阵北匈奴的十万大军,竟然在2个时辰内大破敌军,歼灭敌军近9万。现在主力正向汉中行进。”

    待程昱停下后,曹操说到:“真不愧是老夫的女婿,竟然把咱们这些老家伙都给算计了。”

    荀彧十分尴尬,因为分化西北五虎的计策是他出的,调离与西凉对峙的大军的主意也是他出的,没想到反倒中了诸葛均的计策。使西北五虎从容地分割了西域。西北五虎成了一个相互接壤的庞大的势力。

    他觉得脸上发烧,只好站起来向曹操躬身施礼谢罪。说到:“这次,的确是文若之过,计划不周,被人利用,给大汉统一大业增加了困难。请丞相责罚。”

    曹操是个超级枭雄,对于胜败之事看得很淡,叫荀彧坐下,说到:“文若不必自责,此事我也有责任。当初分化西北五虎的计策,我也是同意了的。现在看来,咱们都小瞧了这帮年轻人了。”

    贾诩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荀彧当初提出这个计划时,他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此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再纠缠下去。于是说到:“丞相,通过这件事情,我倒是看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果然,曹操的注意力被转移了过来,他感兴趣地说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倒是说说看?”

    贾诩说到:“首先是他们的作战方式。他们这次采取的战术是,大造舆论,迷惑对手,不宣而战,千里奔袭,不给对手防备的时间,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其次是他们的作战目标,他们不是诸城攻打,而是集中全力攻打乌孙的王城,一举破坏了乌孙的指挥系统。以极小的代价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曹操说到:“这次这些年轻人,干得十分漂亮。这的确是一种新的战役模式。值得研究。”

    贾诩接着说到:“不仅如此,他们以5万人对阵北匈奴的10万大军,竟然在短暂的时间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里面的事情更值得我们研究。这样,边境上抓获了一名北匈奴的一名汉人士兵,他参与了这场战役,我把他带来了,让他讲一下当时的情况。”

    这是一个早年被俘的汉军士兵,被迫加入了北匈奴军队,这次利用北匈奴军队大败之机,逃回大汉境内。

    他见到这群大官十分害怕,也不过是身子微微发抖,可是让他描述当时战场上的情况时,这家伙竟然两眼发呆,半晌说不出话来。在贾诩的温言抚慰下,才说出了当时战场上的情况。

    起先他就看见大将军冒疆被床弩射杀,对这种远程武器心生畏惧。接着长弓营的箭雨从天而降,身边许多战友被射死,射伤,他侥幸没有受伤。在进攻联军的中军时,他随着大队冲锋,他的位置靠后,当前面发生激战时,他也觉得命好,也许不等自己冲上去,敌人就垮了。

    谁想到,无数的箭雨和石弹从天而降,专门打击他们这些后面的部队,此时士兵们拥挤在一起,避无可避,他身边的战友又是不断地倒下,至少有几十只箭与他擦身而过。老天有眼,这家伙居然在箭雨的缝隙中毫发无伤。

    后来联军的铁浮屠杀来了,他也和战友们围攻上去,他砍了敌人一刀,人家没事,反手一刀砍来,他急忙举刀去挡,敌方力气太大,将他的刀打飞,刀身就贴着他的鼻子而过,他又捡了一条命。

    后来,军队垮了,他逃过联军的追杀,躺在尸体堆中装死,逃了出来,一路向南,回到了汉朝境内。

    在这位士兵心有余悸地讲完之后,现场一片沉寂,人人都在想着那士兵经历的可怕场面。扪心自问,如若自己带兵与这样的敌人交手,胜负如何,都不禁摇头。

    半晌,曹操勉强笑道:“看不出你还是个福将。这样吧,你就留在我的亲军护卫营里吧。”那士兵谢过退下了。

    曹操说到:“看来,我女婿的新军比咱们最强的护卫军还要厉害,是该研究一下军队的建制和装备问题了。”

    孙尚香正在邀约山庄修养,自从孙权不再监视她的行动后,她就来到了这里。因为她见不到诸葛均,就来到她与诸葛均共同生活过的地方,寻找那残留的温馨。

    这天,孙权和吴国太来看望她。

    吴国太十分喜欢这个两个小外孙,过来就抱去一个。孙权也抱起那个男婴,一边逗弄着,一边对孙尚香说到:“小妹,现在小均可了不得了,最近又打下了乌孙和菇墨,除了人口还少些,地方比咱们东吴还大。真正是个西域王了。”

    孙尚香一听到老公的消息就十分在意,就催着哥哥赶紧说说,孙权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尽可能地告诉了她。

    孙尚香不停地提问,想知道的更详细一些,孙权也很配合地尽量夸大地称赞诸葛均。正说得热乎,忽然觉得胸口一阵热乎,小外甥的小**也很给力,在他的衣服上“画了一幅地图”。

    孙尚香不好意思地接过儿子,嘴里说着抱歉,喊侍女给哥哥换衣服。孙权到是不以为意,笑道:“这小家伙还真能干。”

    这时,诸葛瑾也来看望孙尚香。孙权因为这一段时间对孙尚香不错,上次在营救诸葛亮的事情上,也表现良好,因此在诸葛瑾和孙尚香面前说话底气十足。他说道:“小妹,子瑜,咱们是一家人,我的事你们可要帮忙。”

    孙权这么说,孙尚香不觉得怎样。诸葛瑾却有些受宠若惊,急忙说到:“吴王有话请讲。”

    孙权说到:“小均这次在乌孙以5万人马,击溃了北匈奴人的10万大军,以极小的代价,歼灭了对方的九万人马。看来他的新式军队真是厉害,我也想组织像他那样的军队,你们可得帮忙啊。”

    诸葛瑾说到:“不知道您有什么具体想法?”

    孙权说道:“我想派人去学习他们的,军事组织方法以及训练方法等。听说他们有个军事学院,我也想派人进去学习,总之,全面了解他们的军事情况。具体的想法是派出一个军事代表团,到他那里参观学习,团长就由你来担任,再派甘宁,吕蒙,凌统等人随你一起去。”

    说到这里,孙权看着孙尚香,说到:“你们顺便把尚香也送过去吧。”

    孙尚香一听,激动得眼泪立即流了下来,说到:“谢谢二哥了。”

    吴国太听说孙尚香要走了,万水千山的,今后见个面太难了,不禁哭了起来。

    刘备听说了西域发生的系列故事,对于西北五虎尤其是诸葛均的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忌惮。他现在十分后悔自己在诸葛亮的事情上的表现,本来与诸葛亮感情深厚,只因一念之差,做了那小人之事。他念念不忘图谋益州,现在张鲁叛乱,他决心插上一脚。可是西北五虎的军队已经插足了,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他叫来庞统,问道:“庞军师,益州和汉中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庞统自从在图谋诸葛亮的事情上,没能露上一手,反而吃了个瘪子。在刘备面前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因此他急于表现一番,就在如何图谋益州和汉中的事情上,下了功夫。他说到:“主公,现在倒是有个好机会,咱们怎么这么……”

    刘备认为可行,立即调集了25000步骑兵,亲自为帅,庞统为军师,张飞为先锋,开往汉中。

    张鲁(?…216年、245年或259年),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去世后谥号为〃原〃,葬于邺城东。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三国时辖南郑县成固县褒中县沔阳县南乡县,蜀汉分成固县置。黄金县,曹魏分安阳县置,后属蜀汉。兴势县,蜀汉分成固县置。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97万。张鲁拥有步骑兵9万余人。

    自从与益州刘璋发生冲突以来,双方互有胜负,目前与刘璋的军队在巴山一线对峙。听说西北五虎的大军来援助刘璋,他十分头疼,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简雍来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回到博格达沁

    主持政务的王梓,嘛含和军事将领吕秉、刘汉和覃兵等人,听到国王就要返回博格达沁的消息,心里都十分激动。焉耆国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广大翻身民众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百姓们对于新国家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和公民的自豪感。

    听说国王打下了乌孙等地,将国土的面积扩大到了大宛国境,人人兴高彩烈。大家都很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知道国家越是强大,他们的生活就越是有保障。现在听说国王就要回来了,都想着要前往迎接。

    王梓等人商量,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开始了积极准备。

    杜雪莲想到要见到自己亲亲的老公了,心里十分盼望。对于即将见到曹静,她心里还是不愿意的,但是曹静的到来,以及将来孙尚香的到来,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前不久,黄晓婉和姜浩的妹妹姜晶已经来到了博格达沁,杜雪莲以主人的身份面对她们,心里感觉还是良好的。毕竟自己是正式的王后。因此对于她们态度很好,照顾得很周到。二女都是未婚,年纪又小,自觉地对杜雪莲十分尊重,三人相处得很好。

    曹静的身份可是大大的不同,她是汉朝正式册封的西域王后,又是天下权势最大的大汉实际上的皇帝曹操的女儿,杜雪莲就感到了压力。她为了与曹静今后如何相处这件事,整整考虑了好几天,终于想通了,做出了决定。

    李罗听说国王要回来了,带着廖氏兄妹和1000名骑兵前往轮台城方向迎接。

    在原来龟兹与焉耆边界,李罗迎到了诸葛均的人马,李罗立即跪下亲吻诸葛均的脚面。这是李罗的专利。

    在焉耆国,诸葛均下令废除了跪拜之礼,提高了公民的身份,深受百姓欢迎。李罗却坚持对诸葛均行家主之礼。他从一个低贱的奴隶,被诸葛均提拔成了一个国家的重臣之一,这种际遇,李罗永远铭记于心。他长期跟随诸葛均,对于诸葛均的种种神奇,在李罗心中,国王就是一个神的存在。国王就是他的主人,他仍然是国王的奴隶,这是他心甘情愿的选择。

    诸葛均很喜欢李罗的忠诚与机灵,也就给了他这种特殊的待遇。

    行完了礼,李罗满心欢喜地说道:“主人,恭喜您成为西域王。”

    诸葛均见到他,也很高兴,说到:“李罗,好久不见,你还好吧?”

    李罗捶着自己的胸脯说到:“谢主人关心,李罗好着呢!”他看到曹静,由衷地说道:“这位就是王后吧,您真像天上的仙女一样美丽!和李罗的主人太般配啦。”接着一手抚胸,向她行了焉耆国通用的礼节。

    曹静被这种直截了当的真诚的赞美,夸得心花乱放,娇俏的小脸更是像鲜花般绽放。她伸手拉住老公的手,仰望着自己的情郎,满脸写得都是幸福。

    李罗说到:“主人,百姓们听说您要回来,都非常高兴,都要到城门外迎接您呢!”

    诸葛均虽然不喜欢这样兴师动众的场面,但是对于百姓自发的行为还是感到高兴。他也不矫情。点点头表示接受。

    李罗立即吩咐手下,快马奔回博格达沁,告知国王回来的准确时间。

    王梓等军政大臣们,都等在城门附近,周围是成千上万的百姓们。都不停地向着西面张望。

    徐庶也在人群中观望。他看到百姓们如此热情,就问到:“你们为什么要迎接国王;是不是官府逼着你们来的?”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们都用怪异的,不,应该说是鄙视的目光看着他。一个中年人说道:“你是新来的吧?”

    徐庶可不就是新来的。他说道:“我刚来焉耆时间不长,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这么拥戴你们的国王,我听说,他只是一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怎么就能让你们这么拥戴呢?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说起大家爱戴的国王,中年人打开了话匣子。他眉飞色舞地说道:“自从我们大王来后,焉耆的变化太大了,许多事情我保证你想都不敢想。比如说,看病不要钱,孩子上学也不要钱,你听说过吗?”

    徐庶摇摇头,说道:“还有这样的事?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那个男子见他这样的反应,更加的意起来,说道:“那是当然。”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卡片,对徐庶说道:“看看这个,这是公民身份证。在焉耆所有的人都是公民,在政治上上人人平等。连国王也一样。在这里,贵族只是一种称喂,在经济上有所补贴,但是在政治上与我们平民的待遇是一样的,比如服兵役,投票权等,相互之间的礼节也是一样,不必平民必须要先向贵族行礼。”

    听他们谈论这些看来熟悉的话题,周围的几人也围拢过来,一起参与进来。一个老年人说到:“我过去是老爷家的奴隶,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够和老爷平起平坐。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这都是托我们国王的福啊!”

    另外一个中年人说到:“过去的官府,是为贵族和富人们服务的,俗话说,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百姓有了冤屈,没有个申诉的地方。现在好了,咱们平民也可以堂堂正正地状告不法的贵族和官员,基本上可以得到公正的待遇。”

    诸葛均将现代司法制度引进了焉耆,公检法司俱全,从体制上保证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个青年人说道:“别看我们国王年轻,那本事可太大了。焉耆国能有这样的发展,主要是他的功劳。听说了吧,我们国王刚刚打下了乌孙和菇墨,还把凶恶的北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真是可惜,我没有能够赶上这样的战斗。”

    徐庶问道:”打仗是要死人的,你不害怕吗?“青年人说到:“怕什么,咱们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就是战死了也是光荣的。”

    徐庶说道:“听你这口气,好像你是自愿当兵,而不是官府强征你们入伍的?”

    青年人不屑地说道:“你从哪里听来的,从军还要官府强征?咱们这里,你想当兵可难着呢!不仅要年龄合适,身体素质好,还要政审合格。可不是相当就能当的!”

    徐庶问道:“当兵难道还有什么好处吗?”

    青年人说道:“好处就多了。只要参军,全家就可以享受军属待遇,有粮食和其它物质上的补贴,如果立功受奖,能得到物质上的奖励。退伍后优先安排工作,工资要高于其他没有入伍经历的人。如果战死了,抚恤优厚,可以保证家人衣食无忧。关键是光荣啊。”

    一个中人羡慕地看着年轻人,说到:“看你的样子,参军应该没有问题。我家老三个子矮了,体检不合格。没有当上。”

    年轻人骄傲地说道:“我的体检和政审都已经通过了,就等着官府通知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与诸葛均有关的事情,说来说去就一个字“赞”。徐庶注意到,他们称呼诸葛均都是“我们国王”,看来他在焉耆的认同感很强。

    徐庶饶有兴趣地听着他们的谈话。忽然,有人喊道:“来了,咱们的国王来了!”

    徐庶随着众人望去,果然,诸葛均乘坐着李罗带去的敞篷马车,在护卫们保护下过来了。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们载歌载舞地欢迎着自己的国王。

    诸葛均来到大臣们的面前,杜雪莲首先上前迎接。这时人们注意到了诸葛均身边的曹静,感觉有些尴尬,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诸葛均微笑着伸出手,将杜雪莲拉上马车,亲切自然地拥抱了她,然后让她与曹静在左右依偎,挥手向百姓致意。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喊声:“万岁,国王万岁!”

    诸葛均也喊道:“万岁,百姓们万岁!”

    徐庶心里纳闷:“小均看来是受到百姓们的衷心爱戴。不过,这百姓也能称呼万岁?”

    在热烈的欢呼声中,文武大臣们陪同诸葛均进了王府。

    那边,诸葛均和文武大臣们叙话。杜雪莲拉着曹静的手也在亲热地交谈。杜雪莲说到:“静儿妹妹,欢迎你呀,你长得这样好看!难怪均哥这么喜欢你呢?!”

    杜雪莲在如何对待曹静,以及今后如何对待对待孙尚香的问题上,可是动了脑筋的。论地位,论感情深厚,她都比不上这二位,心里有些压力。她考虑了很久,才找到了平衡点。她的岁数最大,而且现在是焉耆王后,加上她对诸葛均的了解,决定与她们保持亲密,来缩小与他们在诸葛均那里的差距,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热闹欢迎宴会结束了,天渐渐地黑了。诸葛均有些困了,想着休息了。这时,他才发现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晚上在哪里睡觉,由谁来陪着?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军事与科技

    从前的诸葛均,尽管已经娶了不少女人了,可是身边一直是只有一个女人。现在一下子身边有了四个,对了算上孙尚香的侍女胡芳,就是五个女人了。他真有些不适应。

    今天晚上还好办,诸葛均先来到曹静房中,与她闲聊了一会儿,然后,对她说道:“静儿,赶了一天路,早点休息吧。我今天就不陪你了。”说着站起身来。

    曹静伸手抓住他的衣襟,娇艳欲滴地望着他,不肯撒手。诸葛均心里痒痒,心道:“这个小妖精,真是勾人呀,不管了。”俯下身来,按住她的娇躯,征伐起来。

    一个时辰后,曹静甜甜地睡去。他轻手轻脚地穿衣离开了她,走出门去。曹静睁开秀目,流出晶莹的泪水。

    诸葛均来到了杜雪莲的房间,屋里还亮着灯。她躺在床上,身上只着一袭轻纱,露出里面玉润的肌肤,诸葛均上前轻轻拥着她的娇躯,用手轻佛着她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说到:“莲儿,一定是个儿子。”

    杜雪莲向往地说道:“不,一定也是龙凤胎。”

    诸葛均说道:“有理,我的种子一定是这样的,没有道理只生一个。”

    诸葛均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精力有些不济,说到:“莲儿,你要多保重身体,孩子要紧,来,我服侍你早点歇息吧。”

    杜雪莲闻到他身上女人的香气,不依地说道:“没事,我打听过了,现在胎儿已经稳定了,可以那个……”

    诸葛均吃惊地看着她那娇羞的模样,眼中射出“???”

    现在的焉耆领土面积已经达到了89万平方公里,人口37万6千人。如此广饶的领土,只有一个军不到两万人,实在是太少了。扩军已经势在必行。

    如何合理建军,才能高效地完成军队的使命,后世的主力部队(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武装警察)与民兵现结合的方法,十分有效。这种制度最合理之处,就是把维持国内稳定和地方治安的任务,交给地方部队来完成。而地方部队是轻装部队,需要的经费较少。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建设野战部队。

    新的国防军编制为一个集团军,辖两个军,共38000人。地方部队为一个武警总队,九个地方支队,共22000人。全国共设6个军区,每个军区辖基干部队2000人。

    现在是战争年代,诸葛均重点发展野战军,财力物力向野战军倾斜。

    野战集团军每个军辖18000人,下辖三三制的师和团。每个师均辖两个骑兵团,一个驮马化步兵团,一个火力团,一个辎重团。师直属工兵营,警卫营,侦查通信营。军直属一个重装骑兵营(铁浮屠)。

    诸葛均亲任集团军司令,吕秉任副司令。覃兵任第一军军长,赵云任第二军军长。甘易,刘汉等人分任1——6师师长。

    除了野战军的建设,诸葛均重点抓了武器研究院和军校建设。

    美丽妖娆的焉耆相思湖景区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里湖水清澈,芦苇茂密,鱼虾繁多,野鸟成群。

    焉耆武器研究院设立在城东北的相思湖畔,这里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镇,在这里活动的人全是与研究院有关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另外就是这里的驻军,为武警部队的一个支队部和所属的两个大队,加上研究院的独立警备大队,共1400名驻军,戒备森严。

    这个研究院是诸葛均的宝贝,人员主要是从东吴迁来的原上方山研究院的骨干人员,另外从大汉以及各地招募来的各种优秀工匠。

    为了吸引优秀的工匠人才,焉耆不仅在物质上优待工匠,在政治上也给予了很高的地位。焉耆工匠现在的名称全部改为科技工作者,共分为8级,5级以下称为技术员,6—7级以上称为工程师,8级称为高级工程师。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最高可以授予贵族称号。在焉耆国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

    在汉朝,工匠的地位极低,基本上是官府和大家族的杂工,身份和奴隶差不多。这样的地位反差,引起了各地工匠狂热的向往,他们千方百计地逃向焉耆。许多人因此而丧命。

    焉耆每天都会接待到来投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