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到高炉的图纸之后,其便开始研究着如何对高炉加以改造,从而提高其产能。
“……炉高15。24米,底座直径1。83米,炉腹直径4。88米,底座高0。76米……”
将图纸上的英制单位换算成米制之后,唐浩然又一次研究着19世纪高炉的结构,高炉顶部的有一个钟型的顶罩,那是密封盖,高炉煤气通过一条气体专用管道导向四个铁制的热风以及5个平行单焰管道蒸汽炉,一面研究着炼铁高炉的结构,唐浩然一面回忆着其与后世高炉的异同之处。
高炉的主体结构上没有太多的区别,但在细节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而正是这些细节上的区别,使得在唐浩然的眼中,这座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炼铁高炉于后世看来,无疑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的炼铁高炉,其甚至远不如后世的“小高炉”。
“容积107。5立方,日产量才只有50吨,铁焦比居然能高达1比1。5……”
于唇边感叹着这个时代的冶金水平的落后,唐浩然却又开始盘算起这座高炉的生产成本,决定生铁成本的一是铁矿石,二是焦炭,而按照高达1比1。5的铁焦比计算,每吨生铁仅焦炭的成本就需要13两白银,而以后世的标准,即便是吨铁耗0。5吨焦炭,都算是“高耗能”。
“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现在的高炉利用系数只有0。4,嗯,要先想办法提高富氧率,这个对对强化高炉生产和提高利用系数有明显的作用。”
结合后世小高炉的利用系数,唐浩然立即开始着手在纸上记下改造方案,除去提高富氧率之外,还需要降低燃料比。
“石灰石……”
看着冶炼工艺中用石灰石作熔剂,吨铁用石灰石高达一吨,用量多,严重影响炼铁的焦比,唐浩然便想到了后世常用的石灰,用石灰作熔剂的工艺可加速铁矿石的冶炼进程,而且石灰的用量远少于石灰石用量,即便是以60年代的标准,亦可降至100公斤。不单可大幅度减少渣量。而且对增铁节焦十分有利。可以显著降低焦比,同时又能铁矿石装炉量,进而提高产量。
结合着后世看过的改造老高炉的资料,唐浩然很快便制定了对高炉的改造方案,作为冶金工程师,对于钢铁冶炼,原本就极是在行,甚至若非此时适当工业应用的深冷法制氧设备以及技术尚未发明。唐浩然甚至生出了将那两座转炉,改造成顶吹氧气转炉的念头,而之所以采用碱性转炉,除去因朝鲜铁矿低磷、低硫的特点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产量大,且设备成本低廉,生产成本亦低于炼钢平炉。
“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沸点,深冷法就是利用了物质的这一性质,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
闭目思索着深冷法制氧工艺的原理,唐浩然却发现对此完全是一知半解,只是知道它的工艺原理,至于如何加压,如何将空气转变为液态,如何蒸发,却完全是没有任何头绪。
“暂时先不考虑这个,将来可以交给其它人……”
唇边念叨着,唐浩然重新将视线投向了自己擅长的冶金事业里,对于既不知道那里有沉船宝藏,又没有诸如时空门、外星人之类的“金大腿”,却又困于资金不足的唐浩然而言,唯一能依靠的便是自己所学习的冶金。
“转让新型高炉工艺?”
瞧着初步“改造”的图纸,唐浩然旋即摇了摇头,未来自己可还要靠着一吨铁便宜几两银子,同西方钢铁厂争夺中国以及亚洲的钢铁市场,从而依靠钢铁业的利润推动其它行业的发展,甚至在特区的规划中,钢铁都将是其核心。
更何况,在未来的战争中,钢铁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
“还有什么能卖个好价钱?”
手指轻击着桌面,唐浩然蹙着眉,突然,他的眼前一亮,他想到曾于书上看过的一句话“与战争相关的发明,总是贮藏着无尽的财富”,钢铁,钢铁不正是与战争息息相关吗?
枪炮需要钢铁,军舰亦需要……军舰!
那两个字闪入脑海的同时,另一个词却于脑海中浮现。
“装甲钢!”
在这个海权论胜行的时代,正是长达数十年的巨舰大炮时代开端,而各国的巨舰大炮使得对造舰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哈维镍钢的发明,再到渗碳钢,无一不是在巨舰大炮主义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克虏伯渗碳钢!”
想到这个词,唐浩然顿时想起了这个钢铁中的“传奇”,相比于已经发明数年的哈维镍钢,克虏伯渗碳钢的硬度更高,其刚一发明,便凭此迅速取代了哈维镍钢,其使用渗碳工艺形成表面硬化层,有了更好的防护性能,从而成为巨舰大炮时代军舰的标准装甲钢,即便是高傲如英国,为保持海军技术平衡,亦不得不通过支付巨额授权费用以及昂贵的专利金,引进克虏伯渗碳钢,至于其它各国无不是如此,这一切直到一战爆发后方才改变,而在战前的二十余年间,各国仅渗碳钢专利费便向克虏伯公司支付了数亿马克,以至于在英德海军竞赛时便有英国人称,英国每制造一艘战列舰,便需要向德国支付数万英镑的专利金。
而现在渗碳钢并未发明,甚至在其发明后的十数年间,都是“高精尖”科技,但在二十一世纪,钢铁渗碳工艺也是烂大街的“基本工艺”,作为冶金工程师的唐浩然对此自然谈不上陌生;唇角微微一扬,脸上满是得意他自语道。
“没错,就是它了……”
(痛到哭……真的哭了,特么痛的浑身是汗,每走一步都像是有刀割着膝盖一般……求月票,求安慰……)(未完待续……)
第62章 警察(第二更,求月票!)
“一二一、一二一”
“慕华馆”旁的校场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间,诸如此类的操练声一直回响着,穿着黑色警服制服的警察于此接受最基本的训练,不过尽管这些从国内招聘的其需要接受“警务培训”,但在警务培训之前,却又必须接受长达四个月的军事训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警务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停留于表面,而统监府的警察培训,按照聘请自香港的英国警察教员来说,与其说其像是巡捕,倒不是说是宪兵,不过,这恰恰正是统监府所需要的,至于警察,不过只是一个保持对朝鲜威慑的名义罢了。
与香港、上海等地警察装备警棍和短枪以及少量步枪不同,统监府警察部所属的5000余名现役以及在训警察,却准备着英制李氏步枪以及法制夏塞波步枪,若非其仅只有“礼炮队”所属的12门克虏伯行营炮,恐怕真会有人将其视为军队。
虽是如此,可却并不妨碍三千余名警察于朝鲜各地维持“治安”,更准确的来说,是展示中国的力量,警察是统监府唯一的武力依靠,既是威慑外洋野心,又就是威慑朝鲜自立之念的工具,正因如此,现在的警察与过去卫队一般,依然保持着三两五钱的“厚饷”,甚至每年还有二两的“制装费”。
厚饷养兵,并不是意味着宽容,无论是各警察局、派出所的警察,亦或是“慕华馆”校场上的在训警察,每天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校场上的在训警察。高强度的训练。总会把这些来自国内的以及少量朝鲜人的学警折腾的筋疲力尽。
每天天未破晓时,军营校场上口令的喝声便如震天雷般的从清晨开始回响着,这些刚刚招募的学警在校场进行各种军事训练,真刀真枪真练:五公里武装越野,二百米障碍,刺杀,投弹,射击、擒拿等等。校场上成天是一派龙腾虎跃,热火朝天的模样。即便是天黑了,还有人摸黑练射击,瞄香火头。
即便是周末也不例外,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们中有10%的人会被淘汰,这是警察部的训练条令,甚至在训练期的四个月,他们不会得到薪饷——安家费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薪饷,总之。十人淘汰一人,这是不变的规矩。
统监府警察这碗“三两五”的饭不好吃。即便是在役警察,每个月都需要进行八天集训,如果成绩无法达标,亦会被淘汰,在役警察如此,更何况这些在训的学警。无论是那些来自山东、河北的国人也好,亦或是学警中仅有的几十个会说中文的朝鲜学警,无不是铆足了劲,以煎过四个月的训练,进而授衔成为一名警察。虽说即便是入了役也不见得轻松,可至少让他们有了一个盼头。
“什么是步兵五大技能!”
训练场上,马士武面对着眼前的十余名学警,大声吼喊道,这五大技能是到了朝鲜后,长官编写《步兵教范》时方才提出来,就是他这个大沽出来的警士,也不过是刚刚上手,见这些些学警都沉默着,他的视线朝着一个学警的身上移去。
“金允林,出列!”
“报告长官!”
出列是个身个不高的朝鲜人,他的官府中带着朝鲜腔,虽说警察部中的警察以山东人为主,毕竟山东地少人多,从淮军平捻起开始,以淮军为首的“中央军”便喜好于山东征兵,而不知多少山东人为了一口饭,就去当了兵,警察部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因为统监府挂着个“朝鲜”,加之警察需要与朝鲜人打交道,所以也需要训练一些朝鲜警察,不过相比于国内招警要求三代清白不同,招募朝鲜警察却更为严格,除去三代清白、识字之外,还需要有县监作保,从而将大量朝鲜人排斥在“朝鲜警察”的序列之外。
至于金允林虽说其父是两班贵族,但因其母是小妾,因此世代不能参考科举,永不能成为士大夫,亦不能同士大夫家庭的女儿结婚,但因其父宠爱其母,方才动用关系,使其应募成为警察。
而对于如金允林一般两班贵族以及士大夫家庭的妾生子而言,无不是将成为警察作为晋身之道,至少在这里,绝不会因其是妾生子而对其加以歧视,亦正因如此,金允林才会将警察部视为自己的新家,训练亦远比他人更为刻苦,他清楚的知道,这是他于天地间唯一的容身之处。
这会面对长官的训问,他连忙大声却又不失恭敬的回答道。
“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土木作业共五项,这是每个步兵最基本的五大技能,既是战场之必需,也是军人之必须;每个步兵都得会!警虽为警,然警察亦是武装力量之构成,除熟练警务外,亦需掌握基本步兵技能,即五大技能”
金允林非但答出了五大技能为何,同样也回答了警察为何要练五大技能,虽说那不过只是警察部的“文字游戏”,可其这般回答,却让马士武非常满意。
“金允林说的好!”
称赞一声,马士武继续说道。
“也许,你们会说,你们是警察,又不用上战场,可不要忘记,警察也是武装力量的一部分,若是战时行以动员,你们是警员的没准就是军队里的下士,中士、上士,到了军队之中,你们就会成为班长、排长,成为一支军队中的骨干,所以,你们光会还不行,而且要“过硬”,要“过硬”,就得天天练,练着练着,你们自己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马士武大声吼喊着,在大沽口训练的时候,虽说是那些教习操练着,可是大人却于一旁不时督促时,与其说是教习操练,倒不如说是大人“加菜”,从拼刺,到训练中的言语,大人的一些习惯,自然而然的灌输到他们的身上,相比于淮军等行伍,这支组建不过五个月的部队,有着太多的不同。
“什么叫“过硬”?就是水涨船高,你硬?还有比你更硬的,在行伍之中,比的就是硬气,比得就是本事,谁的本事熊了,那到时候谁都瞧不起,所以,你们必须要样样更过硬,只有过硬才能服人,若是手头的功夫不硬,那就谈不上什么晋升,若是我这个警士,不如警员,警员能服气吗?所以,我就更需要练习,你们练一个钟头,我就需要练两个钟头。”
话声一落,马士武的右手猛一提手中的木枪,然后冲着金允林喊道。
“金允林!王大富!出列!”
“有!有”
“刺杀术一对二训练!”
“是……”
分钟后,在这十二名学警的面前。马士武和金允林、王大富三人穿着一身如盔甲般的拼刺护具,手持拼刺木枪,三人相隔数米。枪呈现四十五度,彼此对视着。他们的举动吸引了周围的注意力。
对于这些在营令的要求下,实施着闭营训练的学警而言,他们平素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的娱乐活动也就是日常的训练,尤其是刺杀训练,因为,特别刺激,总会让人热血沸腾。
刺杀对抗训练是两个战士面对面的搏杀训练。双方身上都穿着专用的皮衬钢甲护具,头戴皮质头盔,面部是钢质护网,看不清彼此的模样,对抗双方手持一米八的木枪,像戎装的武士一样,整个顿时显得威武无比,而对抗的胜负很简单——谁第一枪此种对方胸部为胜。
刺杀对抗特别激烈,是两个人的针锋相对,在木枪的撞击声中,从嗓间迸发出的喊杀声,更是声如雷鸣一般。高手出场时,往往几秒钟,顶多是十几秒钟的激烈搏斗,猛然,不知是谁第一枪刺中对方。一枪中的,裁判叫停,对方就完蛋了,激烈的对抗戛然而止,胜负分明。
按照当年在大沽口唐大人的话说,在战场上就这样,硬碰硬,谁更硬,一枪就把对方捅死了,毫不含糊。
“那边十三分队,表演一对二了!”
消息一经传来,立即吸引了训练场上的警士和学警们,那些正在休息的在训练学警纷纷朝着十三分队所在的位置跑去,而正在训练着新人的警士亦下令解散,命令大家前去观摩学习。
在老卫队中,马士武的刺刀,在整个卫队那是有名的,当初在大沽他不单是第一个完全掌握刺枪术的兵,不过半个月的功夫,便以一对三,将三名教习击败,从而奠定了卫队刺刀第一人的名声。
到了朝鲜后,唐大人那句“刺刀亦是军人胆魂”,更是在他身上得到了诠释,当年在迎恩门,一马当先的他,硬是率领一个班的的战士,借着朝鲜兵犹豫不决未曾开枪的档口,用刺刀先后刺死刺伤十余名朝鲜兵,从而迫使上百名朝鲜京兵扔枪投降。
也就是从那时起,马士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整个卫队的刺杀教官,现在瞧见他“表演”刺枪术,周围的战友们自然不会错过“学习”的机会。
在众人的围观中,提着木枪的马士武眼睛眯成了缝,在提枪的瞬间,一声爆喝从他的嗓中迸发。
“杀!”(未完待续……)
第63章 权威(第一更,求月票!)
“杀!”
如一声闷雷般的喝吼在校场上回荡着,甚至传出了校场。
“那里是怎么回事?”
坐在马车的唐浩然,在经过校场附近时,听着那喊杀声,虽只是一声“杀”,其间就像是贮藏着不知多少力量似的,只让人心魂一颤。
再朝校场上看去,便看到校场上警员以及学警都围成了一堆,而不是像过去一般在训练,原本今天来“慕华馆”是了其它事的唐浩然,顿时好奇起来,因为兼着警察部“部长”的关系,每隔三四天,他都会来营中,一来是询问训练情况,二来则是通过向警察员的“问寒问暖”,加深他们对自己的印象。
当然,最为重要的借机告诉他们,这警察部是谁的警察部,他们是给谁卖命,现在同这些警察谈论什么民族、国家,几乎等于空谈,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养成,需要教育,而这种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通过歌曲、戏曲以及诸如报纸、杂志之类的刊物,毕竟他们都识字,而还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看报纸无疑是这个时代最“高大上”的娱乐了,警察部办的有《盾牌》,至于统监府亦办有《中华日报》,当然更为重要恐怕还是往各地“承恩祠”祭祀前明先烈,那种氛围同样会影响到他们,总之,未来有时间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改变他们。
往日里,这挂着“警察学校”的校场上,全是一副龙腾虎跃的热闹状,今个是怎么了?大家伙都围在那干什么?
虽隔数米。但隐约的。唐浩然还是能听到一阵阵爆裂似的喊“杀”声。那声音只让所有人的心气一荡,更让他的心头一颤。
“好家伙,这喊杀声喊的,可真带劲啊!”
“长官,听这声音应该是马士武表现刺枪术,大家于一旁观摩!”
跟在一旁的吴鼎元连忙答道,于此之所以称其为长官,却是因往日的交待。于警中只需把他视为警察部部长就行了。
“你说的是那个在迎恩门以一敌十的马大胆吧!”
之所以其被称之为大胆,就是其用一个班敢冲上百人的敌阵,对于他刺刀上的功夫,唐浩然自然不陌生,在大沽的时候,就见过他如何用一柄木枪击败三人的,听大人这么一说,
吴鼎元连忙主动提议道。
“长官,应该有阵子没见人表演刺枪术了吧,长官编的刺枪术。可谓是刚烈至极,而那马大胆也是练足了功夫。堪称警察部刺枪无敌,不知长官有没有兴趣看一下!”
下属的马屁,只是让唐浩然微微一笑,
拼刺刀!
尽管仿着后世的习惯,唐浩然引入了“五大技能”,强调“敢于刺刀见红”,可在另一方面,他又岂不知刺刀不是万能的,其击败不了机枪,更击败不了大炮、坦克,但是刺刀对勇气的磨砺却是不可忽视的,而对于这个时代的满清军队而言,其欠缺的恰恰就是勇气与意志,
若非如此,四年后所谓的满清精兵、帝国擎柱,又岂会被日军用一个个刺刀冲锋便轻易击垮,苦练拼刺,不是为了用刺刀击败敌人,而是为了让士兵用敢于刺刀见红的勇气去战斗,这会听到军中刺刀第一人在“表演”,唐浩然虽说有兴趣,可今天还有其它的事情。
“下次吧,……”
摇摇头,唐浩然并没有朝校场那边走去,而是示意马车继续往前走,不过临了时,还是交待了一声说道。
“这刺枪术,不单这里要练,中华学校那边也要练,还有将来要办的军官学校!”
军官学校,到现在也就是只有一个影子——委托驻法德奥公使从德国聘请的军事教官尚还在途中,至于商德全、吴鼎元等人,他们在德国留学期间,只是于克虏伯公司学习炮术,至于现代军事理论……也就是于武备学堂所学的早已落后的军事理论以及陆军战术。
正因深知自家真实情况,唐浩然才没有因为掌握“五千精兵”而得意起来,甚至在他看来,因为没有合格的军官,这五千精兵作警察,反倒比作为军队更为合格,亦正因如此,他才会对德国方面派来的教官加以期待,虽说只有几人,可他们总能让帮助自己建立一个现代的军官体系,进而建立一支现代陆军。
“也要练!”
提及军校时,唐浩然的视线投向“慕华馆”周围的这片土地,这片被警察部征用的土地,是政变后那位大院君没收的“敌产”——三万六千余亩田地,被自己“借用”用为警察部的训练用地,非但警营设于此,靶场以其机器局,亦设于此处,对于朝鲜而言,这亦是一种威慑。
威慑,现在自己于朝鲜的统监可不就是靠着这两字,靠着随时可以废立国君的“威慑”,如果没有军事力量作为支撑,又岂能谈得上“威慑”。
早晚有一天,非得把朝鲜纳为行省不可!
想到朝鲜的诸多问题,唐浩然在心底默默言语着,此时马车继续往靶场的方向行驶着,靶场位于山下,在接近靶场的时候,枪声已经隐约可闻,听着那枪声,唐浩然唇角微微一扬,打到了朝鲜起,就开始说这个“五大技能”,若是今天的试验顺利,这五大技能方才能备全了。
靶场上,看着拿起步枪的大人,郑廷襄却变得有些紧张起来,这支李氏步枪的改进其实极为简单,只是加装了一个桥夹插槽,甚至就连同步枪亦是用旧枪改造而成。
只是拿过步枪,看着枪身上的英文,唐浩然便心知这枪是用旧枪改制而成,拿起桥夹接连装了两夹子弹后,依然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这种桥夹。装弹相比于过去快了许多。”
至少不用一发发的压子弹,试图几夹子弹后,虽依还是有些不尽人意,但在唐浩然看来,这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雨村,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能不能把枪机还有机匣适当的简化一下。当然是在保留其主要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
口中提着建议的时候,唐浩然则又用手在枪上比划着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其说是想法,倒不是如说是借鉴后世NO。4步枪对枪机的简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还有,至于这个的表尺,可以移至枪尾,采用立“框”式表尺……”
借鉴后世的NO。4步枪以及法国的MAS36步枪提出建议的时候,唐浩然甚至又在纸上画出了一个简图,以便让郑廷襄明白自己的想法。面对大人的吩咐,郑廷襄面上全是赞同之色。若说过去还有些怀疑,自从按照大人的想法,试制了几个小玩意之后,他便再不会怀疑大人在军械方面的天赋。
“大人,如果这样的话,估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所谓的简化几乎不亚于重新设计,对机械的了解使得郑廷襄深知这恐怕需要耗费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没事,现在咱们不急!”
虽说心急于新式武器的推出,可在另一方面,确实也不急,毕竟在历史上日军拿的是单发村田步枪上的前线,现在于警察部的仓库里,还存着近两万支夏赛波步枪,充足的库存以及敌军的现实,使得唐浩然自然没多少换装的压力。
“大人,这是……手榴弹?”
瞧着箱中的手榴弹,商德全整个人顿时一愣,将投弹列入“五大技能”的是大人,不过除了训练时投的铸铁木柄的“教练弹”,整个警察部谁都没见过手榴弹,而今天见到了真正的手榴弹。
“没错,就是手榴弹!”
接过商德全的话,唐浩然有些兴奋从箱中取出一枚手榴弹,木柄、铁头,用后世的话来说典型的德式长柄手榴弹,但与德式长柄手榴弹却有所区别,其铸铁弹壳上带有预铸刻槽,整体观如菠萝一般。
“大人,这手榴弹早已经完成试验,不过初时因为用火药的关系,威力有限,只能产生六七片、至多只能十余片破片,最少时甚至只有两三片,所以才通过预铸刻槽的方式,以增加破片量,即便是用火药亦可产生二三十片,威力全不比小炮小!”
在郑廷襄于一旁说道着火药的威力区别时,唐浩然已经拧开手榴弹的马口铁后盖,捅破防潮纸,抠出拉火环,拉着白棉绳的拉火环就那般悬于柄下,手握着弹柄,见大人兴致勃勃的要试,商德全连忙于一旁说道。
“长官,标下瞧着这手榴弹有些眼热,过去只说这投弹是五大技能,今个终于能尝个鲜了?”
商德全之所以会这么说,并非是眼热或者好奇,在他看来,这手榴弹毕竟是“炸物”,有一定的危险,大人千金之躯自不能立于危墙下。
商德全这么一说,原本兴致勃勃的唐浩然才想到后世手榴弹训练时发生的种种事故,自觉肩负使命的唐浩然还不想冒这个风险,即然商德全这般说,便顺坡下驴道。
“也好,这步兵五大技能,非但士兵要掌握,军官亦需要掌握,子纯,给!”
“把这个拉火环扣在小拇指上,对,就这样……在手榴弹出手的瞬间,一扣手腕,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火环就随手拉出了拉火绳,于是,手榴弹在出手的同时就拉响了,拉火绳就挂在小拇指上了……”
虽说自己没有试验,但并不妨碍唐浩然为其做解释着投弹要领,虽说没投过实弹,可毕竟也看过教材,甚至还编写了五大技能手册,说起理论来唐浩然自然也算得上是个权威。
(痛到崩了……依然很痛……泪如雨下啊!求安慰,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64章 变革(第二更,求月票!)
开阔的靶场上只有商德全一个人,他避开了原来的堑壕和掩体,站在堑壕和掩体一侧的平地上,面前的一切都看得一目了然,默默的盯视着前方。
站在数十米开外的唐浩然等人无不是站在沙袋后方以避免破片伤害,看着商德全在那里做准备,活动转腰,甩动臂膀,然后俯身拿起一棵手榴弹,一面静静地注视着前方,一面在手里做着拉火的准备。
突然,在众人的注视中,商德全后退了几步,站定脚步,双眼注视着前方。片刻后,他又大步上前助跑,侧身,甩臂,转体,手臂伸直,整个身体像拉满的弓一样向后绷紧,突然,他的身体在快速运动中猛地向前一下张满,手榴弹出手之际,手腕随势往下一扣,这是拉火动作,“嗖”地一声,手榴弹飞向天空。
晴空中一个小黑点向前飞着,飞得很高,很慢,在空中形成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准确的落在靶场下方,四五秒后“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爆炸的位置正好插靶板的地方,手榴弹是落地后爆炸,手榴弹的爆炸震撼了靶场上的所有人,不单是旁人震撼了,就连同商德全等人也被震撼了,所有人全都愣了。
“这,这就是一门小炮啊!”
吴鼎元眨眨眼惊讶的喊道,在警营里投弹成绩合格是35米,差不多也就是十丈左右,若是在行军打仗时,几千个士兵一人投上几枚手榴弹,那还得了……这仗可就真没法打了。光是靠手榴弹炸都能把敌人给炸的魂飞魄散。
“不是一门小炮。是人手一门小炮!”
商德全应着声。有些兴奋的他又拿起了一枚手榴弹甩了出去,助跑,投弹,第二颗手榴弹呼啸着出手,又是一声爆炸,这一次又响起了一阵掌声,手榴弹是在报靶坑内炸响的,换句话来说。相隔数十米他直接把炸弹扔到了战壕里。
“好!”
叫了声好,唐浩然带头鼓掌,掌声顿时在靶场上响了起来,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投弹的魅力,而唐浩然亦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手榴弹爆炸,过去只是在电影上看到过。而对于“发明”手榴弹的唐浩然来说,他整个人无疑更得意一些。
“一共扔了四枚,在战场上一个步兵也就是携带四枚手榴弹,无论是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