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这个……”
赵凤昌先看一眼宋玉新,心里倒是犯起嘀咕,这唐子然提的要求倒也不算什么,无非就是把禁烟局收取特许商押金存入朝鲜银行,这事倒是不难……沉吟片刻后,他立即胸有成竹地说,
“这事倒也不难,可老弟,即便是这银子要存进这个朝鲜银行里,恐怕还得这朝鲜银行先在汉口开行才是!”
赵凤昌并没有一口回绝,虽说朝鲜银行是朝鲜统监府设立的银行,可若是没有制台大人的同意,其又岂能于汉口设行,若是有了大人的许可,他这个人情无论如何都得做,如若大人不同意……那可就别怪赵某人不念旧情了。
“这……”
迟疑了一下,宋玉新继续说道。
“请大人放心,制台大人那边,定不会回了此事,今天能得大人这句话,职下便能和唐大人那边交待了!”
又客套了一会,待将宋玉新送出衙门之后,赵凤昌不过是刚回到衙门里,便瞧见桑治平从内堂走了出来,似笑非笑的瞧着赵凤昌。
“仲子先生,您这所笑为何?”
亲自为桑治平倒上一杯茶,赵凤昌笑问道。
“竹君,也就是你,把事都推给了大人!”
桑治平的话里倒是没有客气,不过在这幕中也就只有他作为张之洞的故友入幕,能与赵凤昌这位总文案说出这样的话来。
“瞧您说的,我也就是个话,若是朝鲜银行当真于汉口设分行,不用他宋杰启上门,也不用子然打招呼,我都会把银子存进去。”
虽说禁烟局的烟款存在汇丰银行中,每年赵凤昌能落一厘的好处,可若是大人那边有所吩咐,他却只能跟着去办。不过他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谈下去,而是反问道。
“子然怎么想起来办银行了?”
“这银行也是一门学问。”
桑治平感叹着说道。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在《泰西策》里头,子然曾提过,现代西洋诸国之银行家看上去彬彬有礼,其实大权在握,口中笔下运筹帷幄,世界金融竟全为其所左右,各国工厂商业以至政府亦仰其鼻息,其既然对银行家如此推崇,又岂能不办银行?”
桑治平的话让赵凤昌深以为然的点下头。
“原来如此啊!那大人的意思是……”
沉默不语的桑治平,从袖袋里取出一个手本来,递了上去。
“这是大人的批文,请赵大人看看。”
慢慢地翻开大人的批文,待看清其中的内容,赵凤昌的脸色不由微微一变,制台大人不单同意朝鲜银行于湖广开办业务,更准备将海军衙门铁路专款存入银行生息,表面上是7厘的利息远高于汇丰的行息,可这举动的背后是什么意思?又岂需多言?
“我明白了!”
点点头赵凤昌连忙感激道。
“多谢仲子先生提醒!”
对于赵凤昌的谢,桑治平倒是没有回应,而是直接说道。
“大人一直称赞竹君是个会读书也是会做事的人,想来即便是不需我来提醒,竹君自然也知道该如何办。”
乍一听来。赵凤昌还不以为意。可对桑治平的话稍加思索。顿时便急得头上冒汗,想到前阵子大人于自己主持禁烟局的不满,虽说后来这解库的银子总算是“正常了”,可谁知道大人心底是否有些微词,现在桑治平的话,更是让他心下一紧,连忙恳声道:
“这……还请仲子先生明示!”
“竹君,你要知道。有些事情,大人想做,但没办法去做,想帮,但没办法去帮!知道这些便行了”
桑治平笑了笑,站起身说道:
“好了,这时间也不早了,我那边还有些事,竹君,大人的话。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我这还要去见一见杰启!”
丢下一句话,全不顾赵凤昌满面的急色。桑治平便径直离开了的禁烟局,在他离开禁烟局时,想他人弹劾赵凤昌主持禁烟局后贪污不下数十万两的风闻,却是冷冷一笑,旋即又摇头暗叹一声,那脸上全是一副无奈之状。
“能帮你的也就这么多了……”
远在汉城的唐浩然自然不知道湖北借款一事的进展,亦不知张之洞、桑治平等人的想法,依如过去一样,最近一段时间,他整个人完全被银钱之事给牵伴着,随着各项事务的展开,每天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流着,眼瞧着公司和银行就要见底了,心情自然也就一日不如一日。以至于到现在,唐浩然只能完全把希望压到银行的身上。
“靠自己的钱不够,那就得想法用别人的钱!”
在朝着位于城北的机器局走去的时候,坐在马车上的唐浩然冲着身边的唐荣俊说道。自己的银子不够用,只能另外想法子的他,除去银元铜元之外,这会却已经把念头动在了银行的身上。
“大人指的是借钱?”
作为朝鲜银行总办的唐荣俊,是所有的留美幼童唯一学习金融且又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也正因如此,他一来便被委任为朝鲜银行总办,负责创办朝鲜银行,而他的工作也极为出色——仅用一个半月便仿效汇丰银行首先制定的了银行的各项制度,并且从上海、天津等地拉来了一批外资银行内郁不得志的华裔雇员。
现在唐浩然刚一指到用别人的钱,唐荣俊立即联系到了借款,于是便立即建言道。
“大人,平壤那边不是来信了吗?现在已经于平壤一带发现了多处露天矿苗,其中埋层最深者亦只有不足十五英尺,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岁末即可出煤,待到明年大同江解冻时,航运公司可首先将煤运往天津、上海等地通商口岸,待到煤路铺开后,可以把航运公司先行抵押予诸如汇丰等银行……”
唐荣俊小心翼翼的道出了他的计划,在创建朝鲜银行的过程中,他总算是弄清楚了统监府的现况,在朝鲜看似高高在上的统监府一分钱没有,所有的资金皆是来源于“北洋实业公司”,而北洋实业实际上是唐浩然的私产,至于朝鲜银行创办的五十万元,不过是朝鲜官府交予统监府的经费,甚至其中还有二十万吊旧钱,用穷困莫名来形容统监府到出再恰当不过,这反倒让他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如何筹钱,不单是统监府的事情,同样也是他这个银行总经理的事情。
“这样从航运公司那里可以回收部分资金,这笔钱可用于煤矿扩建,待煤矿扩建展开后,再以煤矿抵押贷款,用于修筑铁路,首先筑通仁汉线,待其筑通后,再以其抵押……”
听着唐荣俊道出的那个抵押复抵押的“融资方式”,只是微微一笑,这种经营方式在后世的企业扩张中极为普遍,现在唐荣俊能想出这么一个主意,倒也难为他了。
“树奇,”
凝视着唐荣俊,唐浩然笑着问道。
“借钱总需要还的,再者,这么点钱解决不了问题,树奇有没有其它的什么办法帮我个忙?”
话声稍顿,唐浩然轻声说道。
“帮我弄个千把几百万两银子来?”
(再次厚颜求月票,求点赞,你的每一分支持都是无语始终努力坚持的最大动力!PS: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第43章 拓财(第二更,求月票)
“咣、咣……”
机器局厂房内,悬空的天轴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通过传动皮带将动力传至机器上,伴着机器的轰鸣一张张红铜铜板被冲制成一块块铜饼,铜饼又被制成一个个紫红色的铜元。
在震耳欲聋轰鸣声中声,郑廷襄这位月前刚从美国来到朝鲜的机器局总办,神情略显得有些紧张,虽然在技术方面他有着足够的自信,但是他只是一个机械工程师,或许在美国参与了布鲁克林大桥的筑建,也曾于工厂中出任技术工程师,但却还是第一次主持一座工厂,这家工厂的规模或许不大,机器不过两百余部,中朝工人亦只四百余人,可毕竟是目前统监府规模最大的工厂。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座工厂关系到统监府的未来——银元以及当十铜元的制造都将在机器局内进行,而这又关乎朝鲜钱制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为了保障钱制改革,更重要的是为统监府获取钱利以支持特区以及平壤周边矿场建设,他更是改造了数十部机器局旧设备,以用于制造铜元。
“大人,若按每天开工一班,十一个小时计算,铸钱车间每日可制造30万枚当十铜元……”
郑廷襄小心翼翼的汇报着铸钱进度时,唐浩然只是拿起一枚铜元仔细查看了一下,当十铜元是唐浩然亲自设计的,与记忆中的晚清铜元并没有多少区别。
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恐怕就是正面的梅花纹环绕的“当十文”,背面依然是蟠龙。铜元上不带有朝鲜字样。仅只有正面见光绪年号以及百枚换银币一圆的字样。之所以设计这种铜元,倒不是为了强化“宗主权”。而是为了能够让铜元于国内流通。银元也好、铜元也罢,最终都要流通至中国,只有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才能使统监府获得足够的钱利。
“一天30万,也就是三千元……”
于心底盘算着每日的利润,虽说每日利润近千元,可一年几十万银元又能干什么?
抬起头。注意到厂房上高悬的电灯看去,唐浩然看着郑廷襄问道。
“厂房中既然装了电灯,那么晚上干活是否对工作有影响?”
电灯,或许没有这个发明于工业时代的意义更为重大了,在电灯之前人类的生产只局限于白天,而在电灯之后,人类第一次真正战胜了黑暗,而工厂于夜间生产亦成为可能。
“电灯?”
抬头看着头上的电灯,在美国工厂任职的经历使得郑廷襄对夜班生产并不陌生,想通大人的想法后。郑廷襄连忙回答道。
“大人,厂房内用的电灯皆是150烛光爱迪生电灯。在晚上生产完全没有问题,大人是想再开一班?”
“那就再开一班,毕竟,咱们现在在仁川和大同江有几千工人需要发工钱,树奇……”
说罢,唐浩然扭头看着唐荣俊吩咐道。
“两地的分行建的怎么样了?还有设立在山东各海口的分理处,也要办好!”
建立分行以及分理处是为了将银元、铜元发行出去,相比之下设于山东通商港的分理处无疑更为重要,在分理处劳工家属凭单即可领取五成的工钱。
“帮我弄个千把几百万两银子来?”
从下了马车,唐荣俊的脑海中便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这会听大人这么一问,他才回过神来。
“啊……”
回过神的唐荣俊连忙应声道。
“大人,最迟下个月,分理处就能投入使入……”
在提及分理处时,唐荣俊瞧着那成箱的铜元,眉头却是微微一锁,那些劳工的家属会接受朝鲜铜元吗?
瞧着外观精美的铜元,唐荣俊又联系到先前大人说的那句话“帮我弄个千把几百万两银子来?”,如果仅只是靠铜元的话,至少需要制造二十亿枚铜元方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可制造二十亿枚铜元又需要多长时间?
当唐荣俊思索着这些问题,恍惚着随着唐浩然、郑廷襄离开铜元厂后,一行人又来到了枪炮厂,枪炮厂就是朝鲜于十年前通过北洋军械局采购设备在北洋军械局的帮助下建立的汉城制造局,虽说拥有百余台设备亦有数十名于天津培训的熟练工匠,可过去十年间却仅只能从事枪械维修、翻新之类的工作。
作为统监府下第一家“军工企业”,唐浩然自然对其极为看重,甚至之所以委托郑廷襄负责机器局,正是欲借其机械专长,使枪炮厂步入正轨,从而奠定军事工业的基础。
相比于伴着机械轰鸣声显得震耳欲聋的铜元厂,不过只有数排西式厂房的枪炮厂却显得有些“安静”,现在不仅枪炮厂压制弹壳的枪弹厂已经并入铜元厂,甚至就连同工人亦并入铜元厂,在某种程度上,枪炮厂正处于停工之中。
在厂房之中,只有十几名工匠正在维修朝鲜军使用的旧式步枪,这是目前枪炮厂仅有的“业务”。
“仁玉,以现在枪炮厂的设备,可以生产步枪吗?”
瞧着车间内的同样以天轴传动的设备,唐浩然反问道,现在对于武器生产他倒不怎么上心,这倒不是因为有北洋军械局的“仓库”,而是因为资金的窘迫使得统监府不可能制造大量的武器。
“大人,设备上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制造毛瑟式单发步枪,每日可出枪十支,如以在下来看……”
操着并不流利的带着广东口音的官话,郑廷襄谨慎的答道。
“若枪炮厂造枪,应仿制日制村田18式步枪,相比毛瑟步枪,其省略枪机卡笋;生产性能更为简单,若制造村田18式步枪,每日出枪可达15支……”
既便是如此一年不过五千多支步枪,还不够一个混成协用的,这兵工厂若是不加以扩大,恐怕还真得从北洋军械局想办法,不过工厂的规模虽说不大,倒也可以作为育才,再则矿场那边还需要这边生产部分简单的设备。
“仁玉,虽说眼前这枪炮厂不制枪炮,而要代制机器,可枪炮总归是其本职,回头我让警察部送来几支李氏步枪,你研究一下它的原理,看看能不能改进一下……”
嘴上说着,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唐浩然又拿出记事本,用铅笔在记事本上绘制了一个简单的草图。
“现在卫队和警察部用的李氏步枪,虽说使用弹匣供弹,可却需要一发发的装弹,这是桥夹,五发为一夹,通过枪机上的桥夹卡槽装弹,你看看研究一下,能不能让李氏步枪使用桥夹供弹……”
之所以会提及桥夹是因为八年后的布尔战争,使用李氏长步枪的英军被布尔人收拾的没有脾气,布尔人的毛瑟步枪是用桥夹装填的,一次就可装满弹仓。而虽然李氏步枪容量比毛瑟步枪多了一倍,但装填时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很费时间。
“还有……”
翻过一页后,唐浩然又继续画起了草图。
“这是手榴弹,用铸铁制弹壳,钻孔木柄的拉火管和火炮上的拉火管差不多,只不过有三四秒的延时,用拉火绳拉发……”
瞧着大人于纸上绘制的手榴弹草图,郑廷襄的眼睛睁大,全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而接下来大人又绘起了另一种武器的草图,虽说只是原理但已经足以让郑廷襄为之惊叹。
“……迫击炮相比其它火炮更简单一些,它的膛压低,可以使用普通钢管制成,考虑到现在卫队以及警察部的情况,轻便易携带的迫击炮更适合他们,仁玉,……”
将手榴弹、迫击炮的草图交给郑廷襄时,唐浩然面上带着微笑。
“这几种武器你可以先研究一下,试验一下,等到时机成熟了,咱们再扩建兵工厂,生产这些武器!”
现在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生产,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试验,在天津时没有工厂为自己研制,现在自己守着一个工厂又岂能不干些什么?没准战争爆发后,部队还要靠着其赢得战争的胜利。
“是,大人。”
接过那几张“图纸”,郑廷襄恭敬的答道,尽管他并不是军人,对于武器亦没有多少敏感,但仍能从中觉察到这几个发明对战争的意义,甚至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战争。
一个多小时后,在离开了机器局返回汉城的路上,唐荣俊瞧着面前的大人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状,先前来时的路上大人的那句话还在他的心里悬着。
“大人……”
见唐荣俊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唐浩然笑问道。
“怎么了树奇,有什么话,你尽管直言!”
“大人,荣俊一直在思索着先前大人于路上说的那番话!”
唐荣俊看着唐大人谨慎的再次提及先前的话题。
“你是说银子的事吧!”
唐浩然岂会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他看着唐荣俊反问道。
“树奇,于国外创办企业、兴修铁路除去银行贷款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融资?”
“大人,您的意思是……”
想到大人话中的答案,唐荣俊的心头一动,瞧着大人不无激动的问道。
“是要发行债券吗?”
(今天高考结束了,数年苦熬终于到头了,现在是好好放松,好好玩乐的时候了!祝参加高考的朋友考得好成绩!嘿嘿,第二更,求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大家的加入!)(未完待续……)
第44章 拓业(第一更,求月票!)
北洋轮船公司的“中华号”轮船,是一艘排水量不过1500吨的客货轮,这艘二手的旧轮是北洋轮船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新加坡的英国船商手中购得,亦是只有四艘轮船的北洋轮船公司中,唯一的一艘钢壳蒸气轮船,至于另外三艘船,不过只是西式蒸气帆船。
此时这艘千吨商轮泊于泊位上,船上的乘客并不多,不过货舱倒是堆满了——多达三千余件货物,其中既有火柴亦有皮革半成品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简单工业或半工业品,自仁川特区设立以来,通过不断的努力,一些北方的商人终于意识到了特区的优点——税收低且司法倡明,绝无需担心官府敲诈勒索,开始尝试着于特区内建立起作坊式的工厂。虽说现下出口的商品并不多,但对于特区而言,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嘟……”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中华号”轮船缓缓驶离仁川特区码头,驶向大海深处。唐荣俊依然伫立在甲板上,凭栏望着大海,望着波涛,久久未动。
作为朝鲜银行的总经理,此次前往上海,绝非仅仅创办上海以及湖北的银行分行,在他的心中酝酿着一个计划,要在上海创办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证券交易所,要创办一个不依赖官府、不受各国银行操纵、可以自主经营、自由发展的证券交易所。又谈何容易?
现在各国银行集中于上海,可谓山深而林密。
单是在上海租界内的外商银行,就有十数家资金雄厚的银行。在这样环境中。要开辟出一条路。把朝鲜银行发展起来,具有几分可行性?发展前景可观还是堪忧?
而且,对于唐荣俊来说,缺少开办银行的必备条件——雄厚的资金。他几乎近于两手空空。表面上注册资本不过区区百万元的朝鲜银行,现在甚至都拿不出二十万元来,如此两手空空的想在那里打开一片天地,并创办一家证券交易所,为特区的建设募集资金。岂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用什么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呢?
在唐荣俊陷入思索的时候,在这艘船上陷入类似的思索中的还有另一个人——张靖,他的嘴里叼着根香烟,默默的立于船舷边,作为北洋贸易公司的经理,他此次去上海的任务倒也简单——推销特区以及朝鲜的商品,与其它多家公司成立后获得公司的巨额投资不同,北洋贸易公司是响应统监府的对外贸易号召建立的。
原本无论是于同文馆就读亦或是前往朝鲜,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机会。毕竟他并不是家中的长子,再则父亲也只是汇理银行的小买办。家境远谈不上富裕,即便是在同文馆中,他亦谈不上优秀,正因如此,他才不愿错过机会,自然也包括组建贸易公司的机会,
给个经营项目呗,要不真没饭吃了!
自从贸易公司组建之后,他便凭着自己是大人“学生”的身份,在统监府、在公司里请求着,一番请求之后,贸易公司同矿务局签署了平壤煤矿的海外委托贩卖合同,矿务局提供优质价廉的平壤无烟煤给公司,公司呢想法向海外出口,卖出去利润两家分。
尽管无论是北洋矿务局亦或是北洋贸易公司,在表面上都是北洋实业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可实际上却是独立单位,甚至北洋实业公司至少就眼下来说,只有一个设在统监府内的“办公室”,至于贸易公司,则更简单——只有六名员工。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六个人皆非常年青,皆都来自于上海,自然对上海极为了解。
“咱们前往上海开设分店,是因为上海的市场还离咱们最近,需求最多,只要能敲开上海的市场,就能沿着江敲开全中国的市场。不过现在上海,外国洋行云集,彼此都已经开展着激烈的竞争,咱们这么插一脚进去,恐怕不容易啊。”
同身边的副经理丁幕杰说话的时候,张靖的眉头蹙着,为了打开上海的市场,现在整个贸易公司根本就是“倾巢出动”,除去留下一人之外,其它五个人都和他一同前往上海,甚至带走了公司所有的流动资金。
“不容易啊!”
丁幕杰长叹口气,不过二十一岁的他,刚从教会学堂毕业,受老师的邀请前往特区,未曾想到这么快便重返上海。
“上海开埠近五十年,那里洋行林立,咱们做的又是最简单出口米谷、煤炭等之类的初级产品,这些市场竞争本身就很激烈,更何况,咱们要展开贸易就首先得建造卸货码头,这上海的码头,可都是洋行自己修的,要是我们没东西谁会信任我们?谁愿意跟我们做买卖,卖家那么多!就单纯这个码头,因为洋人的洋行更是先入为主,把有利的位置都占据了,就拿进上海最晚的日本的三井洋行来说,他们修建的码头既规模小还地方偏僻,寒酸至极。”
丁幕杰的叹息,听在张靖的耳中,他先是一愣,而后又自信满满的说道。
“可就是这样,他们也办成了生意不是,当年在上海的所有日本人都加到一起,还不到一百人,咱们和他们一样,本地的消费市场是别指望了,那只能指望别人家了,所以咱们就得学着他们,拿出最诚意的态度,最谨慎的产品,用最执着的勇气、最灿烂的笑容来,在茫茫的人海中,一个又一个的陌生面孔面前,冒着各种各样的白眼、怀疑、轻视、甚至喝斥,一家一家的不厌其烦的重复推销着自己的商品。既然三井洋行当年能办到,咱们也能办到,要知道,咱们的煤比可比他们好太多了!”
“可是筑码头的钱从那里来……”
丁幕杰反问一声,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虽说矿务局那边因为是自家人所以在结算上给了很在的照顾,但是到达上海后,无论是征地,建仓库亦或是筑码头,那都需要银子,可贸易公司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两万元。靠着那两万元,别说是建仓库筑码头了,就是征地,都不见得能征到足够用的地,毕竟租界的地价极高的,那两万元还不够塞牙缝的。
“咱们的那位财神爷不是在船上嘛!”
想到先前上船时碰到的那位,张靖便冲丁幕杰笑说道。
“走,咱们一起去见见这位财神爷,没准,他那能帮咱们想点办法!”
又是来借钱的!
几乎是在互相认识的瞬间,唐荣俊便意识到眼前这两位贸易公司的经理与副经理的来意了,北洋实业公司表面上私营公司,但实际上却有统监府以土地、矿权等物换得的股份,因为摊子太大,以至于各个方面都面临资金的问题,眼前的贸易公司同样也是。
这会这两位找上门来,除了想从银行拿笔贷款,旁的还能是为了什么?简单的客气之后,面对张靖希望获得贷款筑港的要求,沉默片刻后,唐荣俊反问道。
“予靖,来,说说你到了上海后怎么办?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米谷之类的土产,也不过就是一说,真正的重点是煤吧,你准备怎么把煤卖出去?如何同垄断上海煤市的日本人竞争?”
因为于汇丰银行工作时曾接触过煤商的关系,所以唐荣俊深知现在上海等地煤市俱为日本洋行所垄断,朝鲜煤想要打开市场,就必须要先把日本人挤下去。
“先不用考虑日本人!”
一提到市场的布局,张靖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现在咱们产量有限,日本煤在上海一个月能卖五六万吨,现在最紧要的是把咱们的煤卖出去,既然咱们的煤质不逊英国的威尔士煤,我的想法是,凭着低价,先把质量稍逊于于平壤煤的澳大利亚煤挤出上海,同时挤占英国煤的市场,这样的话,就能保证一年四至五万吨的市场,有了这个市场,待到于上海站稳脚之后,咱们再同日本人竞争,再说……”
话声稍稍一顿,张靖又继续说道。
“日本煤质量差,各国公司都是按比例将廉价日本煤和价格稍高的澳大利亚煤或者高价英国煤掺混到一起后,可以弱化日本煤燃烧速度快的缺陷,获得较为理想的加热效果,平壤煤便无法取代日本中低档的日本煤,我估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上海一年的市场,在未来的三四年内至多也就是十五万至二十万吨,能把英国煤、澳大利亚煤的份额抢下来,就足够咱们同日本人竞争,迫使他们放弃优质煤市场。”
张靖的想法让唐荣俊不时的点着头,诚如他说的那样,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凭着低价的优质煤抢占优质无烟煤市场,虽说看似稳妥,但唐荣俊却看到其中的一个问题。
“予靖,一年十五万至二十万吨煤的利润有多少?”
反问一声后,不待其回答,唐荣俊又接着问道。
“煤矿于统监府的意义又为何?仅凭一年十几二十万吨煤,又如何能令府中满意?予靖,大人之所以派你开拓海外煤市,恐怕并非只是让你卖个十几二十万吨煤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各位大大加入,无语每天都会尽量挤出时间于群中,欢迎大家向无语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手中还有月票的话,不妨投给《帝国的朝阳》,无语保证不会让大家失望的!)(未完待续……)
第45章 兴业 (第二更,求月票)
时值晚秋,公共租界最为热闹地段;因为天气较冷的关系,深夜时显得分外安净。霜浓月薄的夜里,除去通亮的灯灯之外,惟有路边的一家店铺点着强烈的电灯,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一堆黄肥皂。
在玻璃窗的面前,略有些醉意的山口宏一则盯着那黄色的肥皂足足看了近半个钟头。这黄肥皂之所以吸引他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其质量,若是论其质量的话,并不比日本肥皂强上多少,实际上,这家仁川的兴华肥皂厂生产出的肥皂,其质量全不比日本货好,但作为三井物产上海分社的社长,几乎是在这家北洋贸易开办的第一时间,他便敏锐的意识到竞争者的出现。
尽管现在北洋贸易公司的展示柜中不过仅仅只有肥皂、火柴、皮革等简单的半工业半手工商品,但是却足以让其心生警惕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