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先生,中国人不仅仅只是想要报复墨西哥人!”(未完待续。)
第376章 铁钉(为新书求支持)
(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蹶;战马蹶,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战士折;战士折,帝国灭”。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民谣,充分的向人们说明了“蝴蝶效应”。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
以至于每每回顾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感觉历史是如此的荒诞不经。其之所以荒诞不经的原因正在其最初仅仅只是因为某些极为微小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事件。
正像1911年的那个年中,即便是“托雷翁事件”以及其后引发的事件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时,人们也不曾想到,事件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似乎,在所有人的眼中,这并不是一件大事。
但是,正如《帝国亡于铁钉》一书中的民谣中所讲述的“蝴蝶效应”一般,谁也不曾想到那一枚小小的铁钉,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历史时,我们总有那样的一个疑问,当时的世界究竟为何走到了那一步?
当世界的灯光熄灭的时候,想陷入黑暗中的人们终将会思索这一问题。
但是在当时——无人在意!”
《世界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
华盛顿每一天的开始都是同样的景致。
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里酣睡时,一轮朝阳跃出远方的地平线,将笼罩着这座城市的厚厚云层镀上金辉,造成天气晴朗的假象,然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依如往日一般,温曾以鼎在起床后便会系紧跑鞋的鞋带。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像钟表走时一样按部就班,他的生活同样也是安步就班的。他的个人生活与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几乎安全一致,实际上,他的生活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海军学校的作息时间。
军队总是会改变很多人的习惯,而作为海军中校的曾以鼎,就是被军队改变的众多人中的一员,对于他来说,他已经习惯了军队的作息,即便是婚后也无例外,就像现在,每天清晨,无论外面是下雨亦或是下雪,他总是会在凌晨5点起床,然后进行一次10公里长跑。
对于曾以鼎以及中**队的每一名军官而言,保持体能是必须的,即便是作为帝**队的最高统帅的皇帝陛下,每天都会进行体能训练,以保持充沛的体能,而作为军官的他们自然也不例外,习惯,当一个习惯养成之后,便很难改变。
作为帝国海军驻美武官长的曾以鼎,并不住在使馆内,实际上使馆内部的不少官员都住在馆外,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会像现在这样换上便装,然后沿着波多马克河慢跑,然后再回到住所洗去身上汗水,然后再打扮得衣冠楚楚的离开家门,然后到达大使馆,在那里换上军装,继续当天的工作
依如往日一般,在波多马克河畔进行长跑之后,换好衣服准备离家的曾以鼎,在离开卧室,来到客厅之后,他就像是有强迫症一般,对门窗进行检查,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牙签!
在门窗的边缝里有塞上半根牙签之后,他才会离开家。
妄想症。
在外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痴病,但实际上,做为一名海军武官,这却是为了防止他人渗透进入自己的家中,尽管明知道家中并没有任何机密文字,但这只是一种保密防范。
尤其是在现在的这种局势紧张的状态之下,在曾以鼎离开家门的时候,天空降下的雨,让他坚起了衣领,所幸这里离大使馆并不远,只需要加快脚步就行了。
在他加快脚步的时候,曾以鼎感觉到似乎有人在跟踪自己,他注意到身后的尾巴似乎不仅仅只有一个,不禁心中一惊。不过随后他便冷静了下来,这也许只是例行的跟踪任务罢了。
对面就是大使使馆。高大的建筑不时有人出出进进。现在已经9点钟,开始上班了。但是曾以鼎并没有立即进去,而是站在报亭旁,浏览着报刊杂志,卖报人则把帽子压到眉际,然后声嘶力竭的叫喊着。
“看一看中国人要求一亿比索赔款,并割让下加利福尼亚……中国人向美国宣战。”
……
这就是典型的美国的媒体,听着卖报人的喊声,曾以鼎在心底暗自骂了一句。
所谓的一亿比索的赔款,是政府与墨西哥方面谈判提出的条件,至于割让下加利福尼亚,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根本就是污蔑,实际上美国才是真正意图染指下加利福尼亚的国家,美国之所以支持马德罗推翻迪亚斯的统治,正是因为其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马加雷纳港遭到了拒绝,而在对墨西哥的谈判中,为了阻止美国通过马德罗政权获得下加利福尼亚,外交部才会提出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马加雷纳港的要求,实际上,这一要求与一亿比索的谈判一样,只是“狮子大开口”,只是外交谈判的策略。
尽管海军对于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马加雷纳港充满了兴趣,毕竟对于海军来说,这意味着海军可以把手伸到美国的家门口,从而进一步保证对美国的进攻优势。但在另一方面,海军却非常清楚,美国绝不会接受这一条件。而海军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实际上是为了阻止美国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马加雷纳港。
虽然美国掌握着正在修建中的巴拿马运河,但是在运河区并没有合适的港口驻泊大舰队,而其一旦租借马加雷纳港,则意味着美国在中美地区获得一个海上前进基础,从而形成一个美洲链条,而这并不是海军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才会在这次谈判中提出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马加雷纳港的要求,但在最后的谈判中,外交部会放弃这一条,进而退居其次,要求墨西哥政府承诺,绝不将马加雷纳港以及其它港口租借给任何国家!
而这一外交上的策略,现在却成了美国人口中的“罪证”,成为了中国试图染指美洲的“罪证”。
“该死的美国佬!”
恨恨的骂了一句,曾以鼎却还是掏钱买了一份报纸。然后朝着尾巴看了一眼,便迅速的走进了对面的中国大使馆。
在大使馆的一个地下室里,曾以鼎刚刚走进那间地下室,就被一个年青的海军军官拦住了。这些生气勃勃的小伙子,平时在这里研究最近收集到的美国海军的情报资料。
“长官,”
年青的海军军官喘着气说道,
“我们刚刚获得了一份情报,美国海军正计划将大西洋舰队的主力调往太平洋!”
“什么?你们确定吗?”
诧异的接过情报,曾以鼎简单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美国海军正计划将大西洋舰队的主力调往太平洋!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人将会明白,在墨西哥的问题上,美国绝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在白宫内,诺克斯国务卿用平静的口吻说道。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看到,中国人不仅轰炸了墨西哥的多座城市作为报复,同时,他们还开出了史无前例的一亿比索的赔款,这甚至超过了墨西哥政府一年的财政预算,这意味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人根本就没有试图通过谈判桌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他们对下加利富尼亚的野心,更是已经充分展现出了他们对美洲的野心,如果美国不能够阻止他们的话,正如马德罗总统所说的那样——”
话声微微一顿,诺克斯道出了马德罗派出特使带来的亲笔信中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他,坚定了他干涉这一事件的决心,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积极介入墨西哥革命的他来说,他绝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外交成果”为中国人毁去——墨西哥革命之所以成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才得已成功。
“今天墨西哥的利益被牺牲,那么明天整个南美都将为中国人所染指,整个世界都将臣服在他们的讹诈之下!”
面对国务卿的言语,体重332磅的塔夫脱缓缓的站起身来,拖动着他那有些沉重的躯体,慢慢的走着,他从不曾想过自己会成为总统,实际上对于他来说,他根本就不想当这个总统,他缺乏政治敏感,他所具备的只是一位做事认真的法官的能力。
尽管罗斯福说塔夫脱是“全国最适合当总统的人”,但是塔夫脱因循守旧,不善辞令,不具备控制共和党的能力,不能圆滑地调和党内互相敌对的派别;他缺乏政治手腕,不会巧妙地掩盖同垄断资本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是推行一系列**裸的极端、保守政策;他没有独立的思想和政治路线,虽然完全听命于前总统的老套路,但他缺乏老罗斯福的才干。因此,塔夫脱政府的每一重大决策,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引起激烈争吵。
在对外政策方面,像老罗斯福一样,塔夫脱有雄心,有计划地扩大美国在国外的影响。在国务卿菲兰德?c?诺克斯的帮助下,他以“金元”代替了“枪弹”。这就是“金元外交”。但有时也是金元、枪弹交替使用。塔夫脱鼓励美国银行家和企业家到国外去投资。政府为在国外修建铁路和创办事业的企业家们提供贷款。这些政策为美国的商品出口开辟了市场,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金元外交”成功的阻挡了其它国家染指美洲的企图。
而现在,面对来自中国人的威胁,本就没有太多主意的他,一时间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如果我们介入的话,很有可能导致目前现在的局势陷入进一步的僵局,这无疑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或许塔夫脱他缺乏政治手腕,甚至有些没有政治敏感性,但是他仍然可以看到,美国的强硬介入,将会导致什么。
“但是,总统先生,如果我们不介入的话,那么整个美洲自此之后,都将会为中国人所影响——美国的影响将会因为我们今天的退让,而退缩回美国本土,相比于美国的金元,也许,中国人的大棒更能令南美各国的将军们所臣服!总统先生!~”
诺克斯又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看着总统说道。
“现在,我们并没有多少其它的选择!而且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同英国一同合作,向中国施加压力的话,并且给予中国人一个台阶,那么,他们无疑将会面对现实,”
那是什么样的现实呢?
就是承认美国在美洲事务上的绝对处置权,这才是诺克斯所希望得到的,或许,在太平洋的对抗上,美国处于相对的下风,但是如果美国能够保证美洲不为中国所染指,那么在美洲美国便不会处于劣势。
“面对现实,到时候,中国人恐怕并没有多少选择!”
把英国拉进来,这是诺克斯的想法,现在是时候让世人看到英美法三国合作之后,对世界局势的左右了。
“是的,他们是会面对现实,面对美国对于他们的敌意,诺克斯,我们必须要的看到的是,这同样会令中国人感觉到羞辱!而且我们的舰队调动,也有可能会导致他们作出其它的激烈反应!”
“总统先生,现在中国人舰队,同样也在调动,他们的太平洋舰队正在增强,为了对抗来自中国的威胁,我们的舰队必须要调往太平洋,否则,中国人随时都有可能像打败俄国人一样,轻易的摧毁我们的舰队!”
海军部长的回答让,让塔夫脱再次沉默了下来,他默默的走着,因为体重的关系,使得他的脚步显得极为沉重,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此时他的内心想法——如果可以的话,他根本就不想面对这一切,想要做出选择实在太困难了!
如果罗斯福在的话,他会怎么办呢?
又一次,他想到了前任总统,同样也是他的好友,想像着他会怎么做,显然,他绝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英国方面会同我们一起行动吗?诺克斯?”(未完待续。)
第378章 不列颠的决定(为新书求支持)
(帝国一书快要结束了,在是否写一战的问题上,无语也曾考虑过,但是在完成一战的布局,也就是中德俄奥联盟的情况下,一战的结果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实在是没有写的必要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其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庆典,并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18国200余艘军舰参加庆祝仪式。中国海军派出了“大明号”战列舰参加这一阅舰式。
6月24日上午11时许,乔治五世国王偕玛丽王后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陪同下检阅各国舰队。当英王乘艇接近检阅区时,80艘各型战舰分8行威武阵列,全部旗帜高悬,“大明号”舰上官兵昂首在甲板列队。隆重壮观的观舰式持续了1小时20分钟……
在这一天,在这一隆重的典礼上,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世界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样满面笑容的海军将领们在宴会上握手、敬礼,干杯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享受这样的快乐时光。
当乐队演奏乐曲的时候,当各国海军的将校军官们挽着英国贵族小姐手臂翩翩起舞的时候,谁又能想到,短短的几个月之后,枪炮代替了乐器、撕杀取代了舞蹈,仇恨替代了友谊、泪水替代了笑容!”
《世界大战》
伦敦,唐宁街十号,英国首相官邸。
作为英国首相的阿斯奎斯,此时面色铁青,抱着双手,灰蓝的眼睛紧盯着刚刚做完报告的内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这位内政大臣很快将会出任海军大臣,与现任的海军大臣麦肯纳进行交换,当然,这一消息暂时并未对外公布。
“也就是说,除非我们站在美国的一边,否则我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首相的问题丘吉尔一摊手:
“首相阁下,正是如此。”
阿斯奎斯陷入了沉思,房间里顿时变得死一般地安静。
半个月前,乔治五世国王举行加冕庆典上,中国大使以及中国将军们还在那里大谈着和平,当时,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海军使用航空母舰对墨西哥多座城市进行的轰炸是“不值一提”的,那个时候,谁也不曾想到,事件会朝着现在这种局面发展。
中国人首先进行了轰炸,作为报复,然后提出了苛刻的赔偿条件,而一直自认为对美洲负有责任的美国,亦随之介入这一事件中,美国选择了以强硬的态度作为回应——他们从大西洋舰队调动了六艘战列舰前往太平洋,这无疑是在刺激着中国作出进一步的决定,中国亦随之增强了他们的太平洋舰队。
可以说,现在太平洋上的局势日趋紧张起来。
“首相阁下……”
海军大臣麦肯纳小心地打破了沉默,
“我相信,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没有挽回的机会了,如果英国不能够有所行动的话,那么中国人的阴谋无疑也就成功了。”
“他们是在考验我们吗?”
阿斯奎斯冷笑道:
“至少,他们有这种打算,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正是他们考验我们与美国同盟关系的一个机会,我们的任何退让都有可能被外界误解,首相阁下。”
麦肯纳说道,作为海军大臣,实际上他现在已经有些无能为力了,他没有办法将日趋激烈海军竞赛进行下去,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无法适应现在的局势变化,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提出与内政部长丘吉尔进行互换职位。
丘吉尔摇摇头:
“在我看来,事情应该可以这样理解,这一事件最初只是偶发事件,是谁也不曾意料到的,但是随着事件的演变,中国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因此他们不惜冒着酿成严重外交事件的风险,进行一些试探,他们希望籍此摸清楚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同盟条约究竟是浮于形式,还是实质性的,同时他们还试图寻找到美国人的底线,假如美国人在墨西哥问题上退让的话,那么他们势必将会把魔掌伸向南美。”
这正是伦敦对“托雷翁事件”的演变做出的一个判断,对于伦敦的精英们来说,他们同样意识到,事件背后贮藏着野心。
“军事贵族,政治寡头,工商财阀,强有力的皇帝,那是一个东方的德意志帝国。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两个德意志帝国携起手来,对我们展开两面夹击。”
阿斯奎斯脸上忧虑的表情是不可能也完全没必要刻意装出来的。
“在过去的几年间,为了维持帝国的利益,我们已经对德国以及中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满足对方贪婪的胃口。他们什么都想要,他们嫉妒我们,眼红我们的帝国,不把我们肢解就绝不肯罢休,我们每退一步,他们就想更进两步!德国的海军正在步步进逼,他们很快就有可能凭借经济上的优势,超越皇家海军……”
麦肯纳越说越激动,差点拍起了桌子。
作为海军大臣的他,之所以感觉到无奈,正是因为德国的步步进逼,让他疲于应对,而更为致命的是英国的财力使得英国已经无力将这场海军的军备竞赛继续进行下去,德国海军超越皇家海军,只是时间问题,这显然是任何一个英国人都无法接受的。
麦肯纳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至于中国人,他们甚至比德国人更为狡猾,十年前,他们正是借着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打败了俄国,可是最后他们干了什么呢?他们不仅夺走了俄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还占领了西伯利亚,半个亚洲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可是即便如此,他们的野心依然没有得到满足!”
丘吉尔点起根雪茄。
“中国人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在过去的几年间,许多东南亚的土著青年前往中国留学,他们在煽动那些土人从欧洲各个帝国脱离出去,投入他们的所谓“东方文明世界”,也就是纳入他们那个以自己为主导的东亚体系。他们玩弄着民族主义的花招,迟早要把自己烫伤,但在此之前,会先烫伤我们,我们的亚洲的殖民地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掀起一场新的暴乱,很难说其中没有中国人的支持……”
“大英帝国虽然强,却无力与两个德国同时对抗,既然无法再向对方让步,我们就需要新的砝码,让天平向我们这一边倾斜。”
财政大臣劳合?乔治扶了下他的单片眼镜边悠然说道。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必须要尽一切可能,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是要把同美国的同盟关系更进一步加深吗?”
陆军大臣霍尔丹叼着他那装饰精美的烟斗有点含糊不清地说道。
实际上所谓的《英美同盟》并非是一份真正的同盟条约,在那份同盟条约之中,并没有强调太多的责任,更多的是互信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国之间互相令对方能够全力专注眼前的对手的一份互信条约,除此之外,只是用比较笼统的语言强调两国面临威胁时,应该进行合作并给予支持,但这并非是强制性的。
劳合?乔治点头说道:
“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仅仅依靠法国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德国的,我们需要能够压制中国的力量,准确的来说,我们需要压制“四皇同盟”,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趁此机会进一步加深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令我们的同盟成为真正的同盟。”
丘吉尔露出轻蔑的表情,他放下雪茄烟,用轻蔑的语气说道:
“美国人?他们是一群敌视的家伙,企图守着罗斯福时代的成就睡大觉。就在去年,美国海军还是世界第二,今年以后,它将被德国和中国渐渐甩在后面。罗斯福给他们留下了宝贵的成就和宏伟的目标,想一想那个吓人的两洋舰队计划。再看看现在的美国海军,那位尊敬的塔夫脱先生上台以来都干了些什么?”
正如丘吉尔所说,事实上,在世纪初,美国海军还只是世界上第六支最大的舰队。到两年前,经过与中国进行的数年的军备竞赛,它已仅次于皇家海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中国拥有优势——美国拥有太多的老旧战舰,也就是当年的那支大白舰队。而相比之下,中国舰队更为新锐,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这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可以牵制中国的力量!”
对于英国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现在英国所需要的。
“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是,美国国会中的对真正同盟的抵触,”
实际上,当初签署《英美条约》时,尽管罗斯福一力主张应该英美应该成为真正的“盟友”,但是考虑到国会的压力,最终所谓的“同盟”还是变成了互信,当然互信中又加了一条互助,尽管那种互助,并没有强制性。
在罗斯福竞选失败后,继任的塔夫脱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表现出了对远东形势的担忧,并暗示美国海军的目标是成为一支随时可以集中力量应付任何一个方向——尤其是太平洋方面——挑战的有效力量。
但在接下来的实际政策执行中,塔夫脱政府既没能以外交手段遏止德国和中国在太平洋的扩张,又弱化了自罗斯福时代以来海军蓬勃展的势头,一面高叫和平、克制,一面又在军备上自束手脚,企图以抽象的道义原则来说服各国共同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利益,在老奸巨滑的约翰牛们看来,实在可笑至极。
甚至就连《英美条约》也被淡化了——当然,是以和平的名义,现在,面对中国人的威胁,那些美国人总算是想起了那份条约。
“那些该死的美国佬,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那位绅士当初说什么,不,我们不是靠战舰,而是靠人类的普遍正义与道德来解决问题,我们要和平,让战争滚得远远的!哈里露亚!”
丘吉尔不无嘲讽地学着美国人的腔调叫道。
“在现实的威胁与利益面前,美国人已经学聪明的。而且,就我个人而言,宁愿把太平洋全都送给美国,也绝不肯中国和德国占领哪怕一个珊瑚礁。”
劳合?乔治显然不是在说笑话。
“当然,也包括墨西哥、南美!让美国人与中国人在那里争夺这一切,我们眼下只需要专注欧洲就行了!”
阿斯奎斯相眯缝起眼睛:
“这么说来,大英帝国真到了无法保卫太平洋的地步了?”
麦肯纳无奈地摊手道:
“首相阁下,很遗憾,现在看来正是如此。未来我们将不得不在欧洲与亚洲之间做出选择,很显然,我们必须优先解决欧洲问题。”
“何况欧洲问题本来就很棘手了,”
陆军大臣霍尔丹放下烟斗补充道,
“我们所面对的四皇同盟,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强大的联盟,美国的加入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之间的力量对比,那个协约需要美国。”
“也就是说,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必须要坚定的站在美国的一边!”
丘吉尔刻意加重了语气,尽管瞧不起美国人的敌视以及天真,但是并不妨碍他对美国的重视。
“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说,美国才是我们战争可以依靠的盟友,也只有美国才能够牵制中国的力量,令其力量被牢牢的制约与亚洲,而不是作为德国盟友,在欧洲给予德国支持!”、劳合?乔治语气坚定,仿佛那注定的未来早已在他眼前反复重演。
“所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配合美国人,当然,我们还需要拉上法国人一起去干这件事情!”
“看来,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阿斯奎斯并不清楚的是,这一决定将会导致什么,但他却明白,为了英国的利益,他必须要做出选择,而现在,他做出的这一选择,无疑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好吧!那就让我们拉上法国人,一起支持美国人吧!”(未完待续。)
第379章 绝不妥协(为新书求支持)
(帝国一书快要结束了,在是否写一战的问题上,无语也曾考虑过,但是在完成一战的布局,也就是中德俄奥联盟的情况下,一战的结果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实在是没有写的必要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为世界持久之和平,美国、英国以及法国希望中国立即撤出停泊于墨西哥外海的舰队,并停止对墨西哥的外交讹诈。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提出的善后条件无疑是极为恰当的,三国认为,对“托雷翁事件”的善后处置,应交由一个中立且公正的多国机构处置……我们相信,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将得到圆满的解决”……
当这份趾高气扬的外交公函由三国大使递交给外交大臣的时候,时任外交大臣则是用愤怒而又激动的口吻说道。
“这是最后通牒!”
是的!
或许,对于他们而言,这只是一份很“普通”的外交公函,但是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不仅仅只是最后通牒,这根本就是一种羞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与“托雷翁惨案”一般,这一记响亮的耳光,使得中国人看清了西洋国家的嘴脸,进而断然放弃了对于和平的希望。
直到今天,在欧洲依然存在着一种言论——假如当年中国做出一定的让步,也许1500万青年就不会化为尸骨,凋零在人生最精彩的年货。
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一句中国的老话“士可杀不可辱”!”
《走向战争》
没有任何疑问,7月15日,就是英、美、法三国的对华外交通文发出之后的第二天,包括《东亚日报》在内的数十家报纸上均以头版刊登来自三国的“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