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他们一样……”
视线投在俄罗斯舰队的身上,中年绅士的唇角一扬。
“届时等待美国海军的也许是相同的命运!”
望着那夕阳下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看着那些庞大的战舰舰艏处的双头鹰徽,中年绅士却又突然一笑,摇头说道。
“哎,想得太远了,现在,对于咱们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瓦解俄国人的攻势,怎么样……”
扭头看着身边的青年人,他轻声的询问道。
“我们在南美的情报人员都派出去了吗?都抵达各个港口了吗?电报联系上他们了吗?”
一系列的问题从他的口中道了出来,那些派往南美各地的情报人员是为了掌握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动向,毕竟他们离不开煤炭,离不开那些先期抵达德国运煤船,这同样也为他们获得情报提供方便,只需要将眼睛盯入港口内的运煤船就行了。(未完待续。)
第251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求月票)
美国的气氛很怪异!
几乎是在金子坚太郎来到美国的第一天,在他抵达旧金山的第一天,他就感觉到美国气氛的怪异。
“对于中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美国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观,在罗斯福的演讲中,中国从美国的手中偷走了夏威夷,中国人在美国侨民的手中偷走了“共和国”将残酷的东方式的暴政施加于那里。这是美国人敌视中国人原因之一,而在另一方面,俄罗斯在美西战争时的趁火打劫,抢在美国亚洲分舰队进攻菲律宾之前,进攻并夺取菲律宾,对美国人的影响远大于夏威夷事件,毕竟夏威夷事件对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多少直接冲击,但美西战争却曾掀起整个国家的战争狂热……因此,解决中美分歧,必须从夏威夷着手……”
在第一天的日记中,金子坚太郎如此写道,作为东北方面派出的特使,他同样也知道,这将是他在美国的外交使命中的核心,他所需要争取的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中立。
微弱的星光下,几栋红砖建筑依稀可见,其一栋的上爬满的长春藤,行走在哈佛大学校园里,金子坚太郎只觉得自己似乎陷入回忆之,自己在美国的求生生涯的最后几年,正是在哈佛大学结束的,身边静立着一些不知年岁的大树,浓密的树叶在风轻响。
尽管校园的旧貌虽然勾起了金子坚太郎的回忆,但是他却根本没有时间去回忆往昔,这次他来之所以来到哈佛大学,是因为接受哈佛大学的邀请讲演中俄战争问题,向哈佛的学生们表演讲,作为哈佛毕业的学生。他自然知道这些学生在十几、二十几年后产生的影响。
在金子坚太郎到达美国之前,随着后贝加尔战线陷入僵持。开始有美国人说道着什么“中国危险”,象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抵抗世界上最大的陆军国家俄国,岂能占优势?而更为要命的是,东北仅仅只是中国的三个省而言,这种实力上的悬殊。甚至远大当年的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差距。
然而,事实正相反,东北军连战连捷,所以美国人完全改变了对中国对东北的看法,不再将其视为一群“卑鄙的趁火打劫者”,而将其视为强者,毕竟现在数十万俄罗斯军队,已经被包围的在后贝加尔。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随时都有可能以中国战胜而结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政治气氛得到了缓解,实际上,早在罗斯福出任副总统时,其就针对东北当年“夺取”夏威夷的行径,大加指责,在其出任总统后更是变本加厉的宣称那是卑鄙的无耻的趁火打劫,在其口中,东北是一群“小偷”至于唐浩然则是“窃贼”。而其更是信誓旦旦的宣称“美国永远保留夺回夏维夷共和国的权力”。
在罗斯福长达数年的影响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舆论以及民间已经为罗斯福所影响,目睹这一情景,金子坚太郎的心情不可谓之复杂,而这就是金子坚太郎现在所面临的局面,一个政治气氛敌对中国的政治局面。甚至民间对中国持以敌对态度。
当然,俄国在美国的待遇也不见得好上多少,中国是趁人之危,俄罗斯则是趁火打劫,也正因如此。在美国的舆论中,更倾向于两国杀个两败俱伤,然后美国趁机夺回夏威夷、菲律宾,当然,这不过只是少数人的想法罢了,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他们并不赞同美国卷入战争。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美国人对中国的敌视心理,而这种敌视完全得益到他的那位老朋友——西奥多?罗斯福。
“看来,当年的夏威夷事件,正是由你策划的啊!”
默默的在心底念叨着这个事实,金子坚太郎不禁有些失望,在之前演讲中,他曾试图缓解中美之间的分歧,但是在演讲的过程中,许多哈佛的学生在关心中俄之间战争走向的同时,同样也要求中国从夏威夷撤军。
“恢复夏威夷的独立地位……”
想到美国学生的抗议,金子坚太郎忍不住露出一丝嘲笑。
“真是一个笑话,当年美国人策划“政变”的时候,怎么没有人在意夏威夷王国的独立地位?”
“阁下,您也曾在美国留过学,美国的扩张中,从来没有顾虑过其它国家的利益,比如墨西哥……”
特使的冷嘲,让王宠惠连忙于一旁说道,作为东北大学的毕业生,他正在哈佛法学院学习,这次金子坚太郎以私人特使的身份抵达美国后,其正是他的私人助理。
“于白种人看来,他们对黄种人的歧视是发自骨子里的,也正因如此,他们绝不会反思对夏威夷的粗暴干涉,于他们看来,我们对夏威夷的保护,无疑就是在侵犯美国人的利益……”
嘴里这般念叨着,金子坚太郎的神情突然变得极为凝重,在现在的美国,他似乎看到了浓浓的战争阴云。罗斯福的海军扩张既是在太平洋点燃了扩军的火焰,甚至也点燃了未来中美对抗的导火索。
“王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极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金子坚太郎的语气显得极为坚定,他并不怀疑东北有赢得战争的可能或者说机会。
“我们一定能赢!”
王宠惠认同的点点头,对于这一点,任何一个出身东北的人都不会怀疑,而且对于胜利他们同样也充满期待,作为海外的留学生,他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同样也能感受到在战争爆发之后,随着东北的一次次胜利,那些外国人看待他们眼光的变化,尽管仍有歧视,但至少不再像过去那样**裸,如果东北赢得这场战争。无疑,届时中国将真正挤身强国俱乐部,到那时,谁会还会歧视中国人?
“我现在考虑的倒不是赢或者不赢的问题,而是……”
话声稍稍一顿,金子坚太郎不无感叹的说道。
“二十年。也许十年后,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可能会导致一场新的太平洋战争,王君,我想,中俄两国之间的战争也许只是这一切开始……”
来到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时,看着白宫开放式的草坪,望着进出白宫的人们,金子坚太郎忍不住在内心赞叹着美国的与众不同。或许只有美国,即便是平民也可以随意进入总统府,然后向总统府的工作人员递出自己的名片,请求拜见总统。
也只有美国了!
身着礼服的金子坚太郎在感慨中朝着白宫走去,偶尔进出白宫的游客和议员们大都会向这个东方人投以诧异的眼光,许多人已经认出了他来,纷纷悄声言语着。
是那个金子!
是那个从旧金山一路演讲到华盛顿的金子!
在进入白宫的接待室后,金子坚太郎向白宫的工作人员递出了自己的名片。他是以老同学的身份来拜见罗斯福的。并不是以私人特使的身份,这正是他最聪明的地方。他并不是想让第一次见面过于官方化。
“他会接见自己吗?”
尽管与罗斯福有着很深的私交,但是金子坚太郎非常清楚,自己的那个老同学不同于其它人,用唐帅的话语来说“是一个标准的帝国主义者”,那个人在很年青的时候,其眼中就只有美国的利益。早在其出任海军部长助理时,就策划参与了夏威夷事件,由此可见其品性,同这样的人打交道,实在是有些困难啊!
希望……
就在内心祈祷的时候。刹那间,接待室的另一扇门打开门了,室内走出来的正是金子坚太郎这次要拜访的罗斯福,穿着一身西装,留着八字浓须西奥多?罗斯福一见到金子坚太郎的瞬间,便热情而主动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同他握着手说道。
“我的老朋友,你可是让让我好等,为什么在抵达华盛顿前没有给我电报,要不然我一定会到火车站去迎接你……”
虚伪也好,真实也罢,至少在这一瞬间,金子坚太郎似乎找回了曾经的老朋友,他连忙笑着说道。
“老朋友,我这不是来了吗?在哈佛的时候,我就相信,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入主白宫!”
然后在两人手挽手进了椭圆型办公室时,白宫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诧异的看着这一幕,在金子坚太郎抵达美国后,可是无数次提及“夏威夷事件”,提及事件中“美国海军的违宪行为”,而他们的总统先生,正是这一事件的幕后参与者,也是“掌握夏威夷”的鼓吹者,现在他们两人怎么会显得这么亲近。
或许,这就是政治家。
“金子,你能来到华盛顿,我很高兴,十年前,在日本被俄罗斯占领的时候,我就曾向你发出过邀请,可惜你拒绝了,怎么?现在你开始为中国人效力了?”
听着罗斯福的话语,金子坚太郎连忙回答道。
“谢谢你当年的邀请,现在,我同样也是为了日本的解放而效力。”
他的回答倒在罗斯福的意料之中,随即他用嘲讽的口气说道。
“美国一直都反对俄罗斯占领日本,现在你们的天皇已经死去,包括他的继承人,你以为中国人在赢得这场战争后会同意日本独立吗?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他们会占领日本,像俄国人一样……”
“是的,总统先生,我也相信存在着这种可能……”
罗斯福的话语让金子坚太郎的心底微微一惊,他似乎觉察到一些问题。
“日本人与中国人同文同种,我想在未来的中国之中,日本是做为平等的一员加入,而非像是俄罗斯一般的奴役……”
对于未来日本的命运金子坚太郎有着清醒的意识,日本的灭亡使得他深信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决战必定会爆发,而那场战争则直接关系到黄种人,准确的来说是东亚人的在世界上的生存权,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赞同“东亚一体化”,当然这个一体化是以满清被推翻作为前提。
“啊……”
微微一愣,罗斯福神情诧异的说道。
“真的没想到,当初的那个金子居然会这么说,如果我告诉你,美国会在未来全力支持日本的独立,你还会这么想吗?”
“在哈佛的时候,你曾经说过,付出总需要回报,美国帮助日本的目的为什么呢?是为了日本的港口?是为了同中国对抗?我想,日本总需要付出代价,西奥多,”
凝视着曾经的好友,金子坚太郎语气坚定的说道。
“你必须要知道,现在,在你的主导下,美国正在走向另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对抗之路,我的朋友,这将是一条走向战争的道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到那时,也许整个太平洋都会燃烧起来……”
“如果不是了解你,我会把这当成战争威胁!”
罗斯福站起身,走到他的办公桌边,拿出了一根雪茄烟。
“中国对夏威夷的占领,使得我不得不做一些并不情愿的选择,就像对俄国人的帮助,不过我应该感谢中国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俄国舰队的到访,国会也许仍然会在是否扩充海军的问题上争执着,现在,已经没有了争执……”
“那么,俄国舰队也是时候离开了,我的朋友,我们都知道,你的邀请只是为了让美国人感受到旧大陆的强大!”
金子坚太郎一语道破了罗斯福的想法,美国对俄罗斯的帮助是有限的。
“在这场战争你的立场是什么呢?是中国与俄国拼个两败俱伤吗?那样的话,美国便有机会从中渔利?”
在接连的反问之后,金子坚太郎又特意补充一句。
“也许,对于美国而言,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但是,如果中国赢得这场战争呢?我的朋友,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是否考虑过,那个时候的太平洋?”(未完待续。)
第252章 前沿(求月票)
夜晚的大西洋上风平浪静,谁能想到,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还曾刮起一场风暴。天空上的星星在大海夜色里闪烁。星光映衬在平静的海面上,在这特定的氛围内会让人有种置身于神话般的仙境之中的错觉。
在海面上,离开夏威夷已经四十三天的两艘潜艇编组成队,排成纵队在缓缓前进。浮在海面上的潜艇犹如海面上的蓝鲸一般,缓缓航行着。
在甲板上,水兵们都在透着气,他们或是在吸着烟,或是在坐在甲板上享受着这夜间的凉凉的海风,总之,全是一副好不自在的模样,但毫无例外的是一点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之色。
四十三天的航行,使得每一个水兵都感觉极为疲惫,而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放风”的机会都显得极为珍贵,对于这些远航的士兵们来说,这或许是航行中唯一让人感觉愉悦的事情了。
这次远程对于东北海军的潜艇部队而言,无疑是一场考验,他们从夏威夷的珍珠港驶入驶过太平洋,越过合恩角,进入大西洋,一路向北,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现在这两艘经过诸多考验的两艘潜艇,在福克兰群岛接到一次补给之后,在补给即将耗尽时,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当水兵们在甲板上放着风的时候,潜艇舱室内亮着昏暗的橘色灯光。穿着防火皮衣的潜艇艇员们在各的岗位上工作着。昏暗的橘色灯光意味着现在是夜晚。虽然船员每隔8小时换班轮值,但长时间的远程航行加上潜艇舱室的密闭生活环境。轻而易举的就把他们的生理时钟全都搞乱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分不清白天,分不清黑夜。
为了让水兵们的生物钟不至凌乱,进而影响战斗力,在潜艇夜航时。舱内灯光调暗。清晨时转亮。以便让水兵们产生昼夜有别的感觉,而在三餐供应中也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之分。以尽可能的让水兵们在长时间枯燥的航行中有身在陆地错觉。
但实际上,这种身在陆地的感觉,却是从未曾有过的,尽管英国海军答应协助“中国派往大西洋的侦察船只”,但远洋潜艇作为东北海军的一个“杀手锏”。却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国之重器”,就像在福克兰群岛,潜艇只是曾在某个无人的小岛上泊靠,至于所需要的物资,全都是泊于索莱达岛的北洋渔业的捕鲸船运送。
那些在过去的几年间采用风帆与柴油机作为动力的钢壳捕鲸船,在某种程度上,是这场战争中的尖兵,几乎是在俄国作出派出第二太平洋舰队这一决定的同时,海军便征召了数十艘远洋捕鲸船在大西洋、太平洋执行侦察任务。而他们同样也担负其它的任务,比如像远洋潜艇提供补给,现在,在百慕大群岛的某一座无人孤岛上,同样有两艘满载着燃料、食物等物资的捕鲸船在等待潜艇的到达。
“艇长!我们现在已经比原定计划超出五天。按照现在的航速度。虽说我们的食物以及淡水都足以支撑我们抵达目的地,但是我担心设备……”
趴在海图上再一次计算了所需时间后。面带疲色的马国功看着眼前的丁伏涛问道,目地在英属百慕大的一个无人岛屿,根据同英国方面达成的协议。他们可以进入英属领地获得补给或暂时停留,当然这一切都是“非官方”的。这意味着他们在大西洋获得了一些立足之地,尽管他们并有得到的所需要的艇身维护。
尽管对于东北海军的潜艇部队来说,最为遥远的航行就是从大连往夏威夷的航行,但这次远航行也不过仅只是有惊无险,直正的考验是并非是远航本身,而是上万海里远航对柴油机、电动机等机械设备的考验。在整个期间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轮机能否坚持那么长时间,尽管其间也曾碰到故障,但说来到也是有惊无险,至少没有发生灾难性的故障。
尽管为了尽可能多的携带燃料和机械备件。艇内的其它非必要物资被压缩到了最底标准,甚至就连忙食物以及淡水都被压缩。对于远程航行而言,这一切是致命的。但为了更多的燃料和备件,也只能如此了。
可即便如此,在经历了几十天的远航后,潜艇的机械损耗仍然超出他们的意料,备件的使用远远大于预期,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马国功的担心。
马国功的话让丁伏涛一愣,他没想到在历尽千辛万险来到大西洋后,在距离目标还有几天的航程时,就要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
“邵立杰,你是机械师,你告诉我,设备能不能支持三天的航行?”
丁伏涛直截了当的问道机械师,相比于副艇长参谋,在这样的问题上,他更愿意相信机械师的语。
“嗯,没问题……”
沉思片刻,绍立杰又补充道。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还有一些损耗不太严重的部件,也可以拿过来使用,别说是三天,就是十三天也能支持……”
“确定吗?要知道,大家伙现在可全都指着你哪。”
疑惑的看着面前的机械师,丁伏涛有些紧张的问道。
不到迫得不已他是不会打破无线电静默招唤补给船的,这是他不能担负的风险,一但打破无线电静默。就有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尽管他非常清楚,俄国人的无线电技术远逊于东北,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更愿意相信俄国人的无线电技术不逊于东北。
尽管东北大学才是无线电的发明者,但为了安全,也只能如此,他们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抵达大西洋,沿途跟踪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
暮色浓浓,大西洋上的薄雾浮在海面上。潜艇指挥塔上的了望手尽管用着高倍望远镜。但可视距离仍然不高。突然。远处天海一片的边沿入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在平静的海面上中时隐时现,了望手随即拿起了电话。
“报告!312方向现在不明商船!”
值班大副推开艇长室。对室内的长官汇报道。
“立即下潜到至潜望镜深度!立即进入作战态度!”
丁伏涛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命令,遭遇商船对于潜艇编队而言是一个难的的演练机会。这一次远航是伴存着训练,尽管他们的任务是跟踪。但谁知道这个任务会不会突然变成攻击,没准,他们还将会打响这场战争的“第一枪”。
随着艇内的红灯亮起。原本休息的水兵被纷纷唤起,甲板上的的水兵顺利返回艇内。水兵们急匆匆的返回各自的岗位,在水密舱门关闭的瞬间,潜艇迅速潜入海面以下……
里约热内卢是整个人南美洲最好的天然良港。这里既是葡萄牙人登陆之地,同样也是巴西的首都。傍晚时分,里约热内卢港的天边出现一片乌云时。天还未亮就再次暗了下来。接着狂风夹着大雨铺天盖的的砸了下来。看不见码头了。至少停于港内的商船是不会出现什么危险情况。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雨停风散。
也就是在这雨停风散的时候,一艘悬挂着东北商船旗的捕鲸船驶入了里约热内卢港,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中国的捕鲸船出现在这里,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早在三年前,就有来自中国的捕鲸船深入南大西洋。进入里约热内卢港,在全世界的捕鲸业陷入萧条的时候,中国的捕鲸业以及远洋捕渔业却迅速发展了起来,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中国更是建造了吨位高达2。5万吨的远洋的渔业母船,以用于支持远洋渔业,正如当年的规划一样,大海已经成为中国的牧场。每年数以百万吨的渔获令北洋渔业获得丰厚的渔业的同时,亦令中国人获得的了廉价的肉食来源。
对此。世界似乎从不曾在意,对于其它国家而言,他们似乎并没有发展远洋渔业的意愿,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的需求,至少在全世界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像东北一样由政府推动渔业发展的地区。
而遍布世界各地的远洋捕鲸船、渔船,无疑就是渔业发达的象征。即便是战争也无法支阻止渔业捕获,甚至在“多佛尔事件”后,俄罗斯更是将事件归罪于“中国发达的渔业”,使得他们误以为那些渔船是“中国的侦察船”。好吧,那只是借口。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事实,也正因如此,这艘捕鲸船才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这只是一次正常的靠港。
里约热内卢港区人很多。就像一个市场。到处都是喧嚷的人群。望不到头的椰林坠着温暖朝阳。路两旁那些野蛮的黑人、白人以及土著人,更多的却是那些明显带着混血相貌的人们。向那些刚下船的水手们兜售各种货品——西瓜、椰子、兔子……这些新鲜的果肉往往最受那些水手们的欢迎,毕竟在海上他们根本吃不过新鲜的果肉。
在那些水手中,几名东方人在人群中并不怎么显眼,他们的肤色黝黑,完全隐于那些土著人之中,至少在西方人看来,这些东方人和土著人并没有多少区别,其中的一个人在到达港口后,更是直接进入了电报局,从电报局中拍出了一份电报,那份电报极为简单,只是告知捕鲸船所在的位置,这是例行的通告,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非要说特别的话,恐怕就是捕鲸船需要维护的字眼了,这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远洋的船只总难免需要保养维护。
在这份电报发走之后,领头的东方人很快便来到了位于港区的一座三层小楼前,那三层小楼上的用葡萄语书写着“北洋贸易公司”——在过去的多年间,借助英国人所倡导与全力支持的“自由贸易”,东北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着自己的贸易,自然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巴西,尽管只是刚刚在此开拓业务,但他们相信凭借着廉价的优势,有一天中国制造的诸如棉布、皮鞋之类的工业消费品最终会取代巴西市场上的美国或英国货,当然,这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所需要仅只是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进行开拓。
“你们来了?需要什么帮忙的地方吗?”
几乎是在李幕刚一进入办公室,那个显得有些疲惫的公司经理,便连声说道。
“怎么样?其它船都到位了吗?”
李幕沉静的问了一声。
“从北到南,现在每一个港口中,都有我们的船……”
经理一边说话,一边展开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标注着许多港口,如果注意的话,可以发现那些港口无一例外的都是大型港口。
“现在,我们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发现了德国的运煤船,嗯,还有这里……”
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德国运煤船没有什么意外的地方,但对于这些搞情报的情报人员来说,他们却能从德国运煤船中推测出目标的航线。
“这么看来,和最初推测差不多?”
李幕用铅笔在地图上划了几条线,然后又将几条线互相连接,一条完整的航线出现了。
“这个,我只是商人……”
经理用古怪的口吻说道,确实,巴西在情报局的分划中属于排不上号的五类地区,只是委托贸易公司“收集”相关情报,他当然不像李幕那样,本身就出自海军情报处,对海军的事务可以说是极为了解。
“确实,可是,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很难展开这样工作!”
李幕点点头,将那份地图收了起来,然后看着经理说道。
“现在这里的气氛怎么样?巴西人以后是否会批准俄国人进港?”
“战争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对他们来说,他们可不关心我们和俄国人之间的战争,不过……”
经理朝着窗外看了一眼。
“我相信,在这个地方,一切还是用钱说话,如果我们能适当的做出一些投资,我想,还是可以让巴西人拒绝俄罗斯的!”(未完待续。)
第253章 法属圭亚那(求月票)
“我们不仅派出了第二太平洋舰队,还派出了第三太平洋舰队,为了捍卫俄罗斯帝国在亚洲的利益,如果需要,我们还将派出第四太平洋舰队,直到彻底击败中国人,……”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英国的立场表现得越来越刺裸裸,他们不仅在外交上帮助中国人,甚至还直接插手战争事务。
或许英国并没有派出自己的军队介入这场战争,但是英国却千方百计的阻止俄罗斯购买军舰,并帮助东北海军购买军舰。
也正是在英国的帮助下在战争爆发之后,东北海军从英国意大利等国购买了十余艘军舰,为了抵消东北海军的扩充,俄罗斯不得不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更多的军舰,组建第三太平洋舰队,以增强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实力。
只不过临时组建的第三太平洋舰队使出波罗的海的时候,在美国进行了长达50余天的“友好访问”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即将结束访问,他们获得命令将在法属圭亚那,与第三太平洋舰队汇合。
九月七日,结束了在美国“访问”之后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加勒比海明媚的阳光里,抵达了法属圭亚那。海上风平浪静,水兵们享受着加勒比海明媚的阳光,心情显得极为愉悦。
法属圭亚那是欧洲国家在南美洲大陆唯一的一块殖民地,这是一片完全为热带雨林所覆盖的领地。甚至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许多见多识广的俄罗斯海军军官都不知道这块土地,西蒙诺夫同样也是如此,他知道巴西。墨西哥等南美洲国家。可却是不知道在南美还有一块法国的殖民地。但现在,这却是他们未来休整停泊的地方。
“在巴西人同意我们进入他们的港口之前,我想我们只能在这里呆下去了!”
尽管现在建队还没有抵达位于河口的库鲁……也就是他们这次航行的目的地,但是有关那里的情况,却已经在舰队中传开了。
库鲁是一座河口小城,那里既没有设施条件良好的港口,也没有修船厂,可以说除了河口的天然避风塘。再也没有其他的设施了。可即便如此,对于第二太平洋舰队来说,这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