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百思不解的时候的,那钢钩被拖动了,快速拖动的钩子猛的挂上了铁丝网上。

    这是要干什么?

    在人们的诧异中,那门小炮继续炮击着,与此同时,在炮位后方的射击死角时,战士将绳索扣在马拉的炮车,而在战场上,还有十几辆炮车在等待着挂扣上那绳索,差不多忙了近半个小时后。终于所有的钢钩都挂到了俄军的铁丝网中。

    在战壕中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的军官。从腰间拿出信号枪对着天空扣动了扳机。伴着一声枪响,一条烟龙拖着白色的烟尾飞向了天空。

    在距离俄军前沿的数百米的战壕后方,那些马挽炮车旁的辎重军官在看到升空的数信号弹后,立即冲着马车上的辎重兵大吼了一声。

    “驾……”

    辎重兵立即赶动着挽马,八匹挽马牵引的炮车拖着那绳索往前行走着,而那些被钢钩钩着的铁丝网随着挽马的拖曳,立即扭曲起来,一开始,一切都非常容易,在重挽马的拖曳下,那钢钩拖曳着铁丝网,如摧枯拉朽似的轻易解决了数道铁丝网,即便是那些桩木也被轻易燃易的拖了出来,可慢慢的随着拖曳的铁丝网越来越多,重挽马的动作变得缓慢而吃力起来。

    一片公里宽的铁丝网在挽马的拖曳下变了形,俄国人几乎是瞠目结舌的看着铁丝网扭曲的堆成了一堆,就在他们惶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突然,在战壕的后方先是传来几声炮响,然后空中传出了一阵怪异的声响听起来像是尖锐的风哨、其间还伴着类似猪叫的“呼、呼”声,随后那一堆扭曲的在地上堆积着的铁丝周围,便发生了一阵剧烈的爆炸。

    在那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整个世界好像都随着爆炸声晃动了起来,在剧烈的爆炸之后,那堆成一团已经很难再拖动的铁丝网被炸成数截,赶着挽马的辎重兵再次喝着马,赶着炮车奋力的朝前拖曳着身铁的铁丝网。

    用望远镜观察着俄军前沿的军官,看着敌军前沿那堆铁丝网几乎已经消失之后,他的嘴角露出了浓浓的笑意。

    “拖曳铁丝网的效果似乎还不过!不过就是不能针对大型工事,若是铁丝网再多几道的话,估计就很难拉动……”

    用重挽马牵引的炮车拖动绳索,拖曳破坏敌军的铁丝网,这是刚刚研究出的一种手段,引比于利用爆破筒清除铁丝网,拖曳破坏铁丝网的成本低廉、而且效果似乎还更好——可以清除战场上的铁丝网。不过拖曳出的大堆铁丝网混在一起会越来越重,以至到最后马车无法拖动数以百吨的铁丝网,这时必须要用高爆榴弹摧毁那些铁丝网,最后再将炸断的铁丝网拖走,尽管多少还会有些遗留,但至少总比爆破筒清除的面积更大一起。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整个滨海就像是一个试验场一般,在检验着东北军十年建军的成就的同时,同样东北军也在这里试验着各种各样的战术,战争总会促成变革,比事军事战术上的变革,尤其是在轻机枪等武器投入使用之后,那些在后装枪时代刚刚发生变革战术,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在夜幕的掩护中,一小队穿着白色伪装披风的战士,悄然无声的在战场上朝着一座孤立的炮垒处逼近,他们的动作极小,即便是俄军的哨兵仔细观察,也很难注意到雪地中的这些人。两个排的战士说这么悄无声息的从炮垒两侧迂回到炮垒附近,那一个个射孔在战士们的面前根本就等于不设防。

    不过战士们并没有继续动作,他们没有朝门边逼进,而是于射孔处,躲避着,听着听着地炮垒里不时响起的俄国人的说话声,随着一声令下,所有的战士都戴上了防毒面具。

    戴着防毒面具战士的小心翼翼的从腰间的硬铁盒中取出玻璃球,那是特种手榴弹,也就是所谓的毒气手榴弹,这是一种试验中的武器,虽说受限于环境,毒气无法大规模使用,但是并不妨碍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内使用毒气,在战士取出特种手榴弹手,便依在射口附近。等待着命令。

    在带队的军官用手指倒数,隐在射口两侧的战士们,立即把手中的毒气手榴弹从射口处扔进了炮垒内。

    “咔、咔……”

    在这寂静的午夜,玻璃制摔碎的声音是如此的刺耳,那些在炮垒中的俄国官兵,甚至都还未曾反应过来,他们所身处的掩体,便被笼罩在一片白色的烟雾之中,嗅着空气中古怪的味道,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什么……”

    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烟雾是什么,但心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还是让他们发出尖叫声,不过那法叫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在过去的试验中,他们曾不止一次的将装着氢氰酸的特种手榴弹投入类似的炮垒中,特种手榴弹的外壳摔碎后,其内部的氢氰酸会立即变成高浓度有毒气体,人员在其杀害范围中心只要2秒就会失去意识然后死亡,像这种半封闭空间最多只需要十几秒,里面的人就会被全部杀死。

    就在炮垒内再也没有任何声响之后,门边的战士才打开那沉重的铁门,进入封闭的炮垒之中,在他们面前呈现出的却是一副惊悸的画面——炮垒内的所有人都死了,那一具具尸体至死时都脸上都带着惊恐万状的神情,在战士们被这惊悸的一幕给惊呆时,那名带队的军队却轻说道。

    “通知上级,我们已经成功夺取炮垒,特种攻击效果很好……”(未完待续。)

第210章 好天气

    几乎每一天,当许自立都会抬头看着那旗杆上的旗,每当看到那旗帜迎风飘荡的时候,他的眉头便会蹙成一团儿,嘴里更是嘟嚷着。

    “真是的,什么时候才能不起风?”

    风!

    在寒冬腊月的滨海地区,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亦是从海面上刮来的海风,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从未曾间断过。

    似乎,在冬天里,大小不等的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气象条件。可有时候,这看似不起眼的风,却会影响到许多军事行动,至少对于东北军而言,这风,总会给新的军事行动带来一些影响。

    比如对空艇部队的行动就会造成影响,风会影响投弹的精度,同样也会对体积庞大的飞艇造成影响,影响其稳定性,甚至可能会导致其硬质的铝合金骨架变形,总之,风会给飞艇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也正因如此,除非迫不及待,否则空艇部队就绝不会于大风天气中出发。而现在,这风虽然不大,但就像会对飞艇造成影响似的,成为了行动最大的阻力!

    “该死的,这风吹的……”

    在心里这么嘀咕一声,许自立只能有些无奈的继续等待着。

    在过去的一天天中,许自立,甚至东北军参谋部以及滨海地区集群司令部,无不是有如当年的周喻一般,在等待着天气的转变,只不过与周喻等东风不同。此时他们所等待的却是一个无风之日。

    他们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无风之时,仅此而已。

    似乎他们的要求非常简单,但有时候往往最为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却是最为困难的。就像现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却是任何人力都无法左右的。

    相比于天气,也许战斗更容易的受到人力的控制,在5号以及6号炮垒被攻克之后,大规模的进攻战便开始了,与先前那种密集的炮击不同,在随后的几天中。战斗更多的是小型突击作战,一个个百人规模的大小不一的炮垒被不断的攻克,那些战斗大都发生在夜间。每一次都是相似的小型突击集群,他们由装备精良的精锐步兵组成,担任整个部队的突击前锋。他们以小战斗群为主,却配备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往往每个班都会配备一挺轻机枪。每一名战士都会携带滨江造手枪。总之这些突击队拥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单兵武器。甚至就连同小型的60毫米迫击炮,也是他们的标准装备,作为进攻力量的前锋,小股的突击部队配备轻型火炮,机枪和自动武器,寻找敌人的薄弱地带并进行突破。突破后突击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目标包括敌军的火炮阵地,进攻路线上的敌军残余部队则可以交由后续部队清理。

    正是得益于这种战术。使得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扫清了十数公里的纵深内的俄军的数道以小型堡垒为核心防线。进而为进攻俄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铺平了道路。

    “2号炮垒沦落了……”

    前方传来的消息,康德拉夫的脸上再没有了一丝笑容,在5、6号炮垒陷落后,战争就对俄国越来越不利——中国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派出一支支精锐部队切断了炮垒的后方道路,将原本看似稳固的防线扯的稀碎,甚至,就连眼镜蛇堡与鹰堡之间的防线也出现了中国人身影。

    “真是的,要塞在他们的面前,就像是纸片一样!”

    要塞像纸糊的似的,一个月前,如果有人这么说,康德拉夫一定会嘲笑他的无知,但是现在一个个堡垒陷落的事实,却在提醒着他要塞的无用。

    “你听说那个故事了吗?”

    柯尔蒂斯看着师长说道。

    “那一个?”

    “就是那个我们的司令阁下打电话的故事……”

    参谋长的话让康德拉夫一阵沉默,他怎么没听过这个故事,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史特塞尔打打电话询问前线某一座堡垒的情况,军官回答说“我们这里安全极了,中国佬都不知道死到什么地方去了,战士们就等干掉那群黄猴子呢”,在挂上电话之后,史特塞尔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又给那个要塞打去了电话,结果接电话的人却变成了中国人——要塞陷落了,只用了几分钟。

    也许这样的形容非常夸张,但是康德拉夫却知道这是事实,现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昨天晚上又丢了几处炮堡。每天都会有炮堡在陷落,至于前方的炮垒,也在一个个的陷落。

    “真是的,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这种机枪……”

    又一次,唐德拉夫从桌上拿起了一支机枪,这是一只标准的轻机枪,面对前线对轻机枪的需求,沈阳兵工厂立即动员了全部产能在短短十天内,既通过更换轻型枪管以及双脚架等方式向前线提供了超过2000支轻机枪。而这些轻机枪则构成了前线突击部队的火力核心。

    “在这种步兵机枪的帮助下,他们的精锐突击队就像是拿着消防水管一样,用子弹把我们全都淹死在这里,可是我们呢?别说是这样的步兵机枪,既便是机枪……”

    俄罗斯有多少机枪,康德拉夫并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在他的手中一共只有14架机枪,其中还有11架是从海军的军舰以及仓库中取来的手摇机枪,只有三架机枪,那些装在炮架上的机枪笨重不说,更为致命提数量太少。

    “不仅仅只是机枪,还有他们的手枪,真是精美的艺术品……”

    赞叹不已的同时柯尔蒂斯,抚摸着桌上的那支自动手枪。对于几乎所有的俄**官来说,拥有一支滨江式手枪,可以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只不过直到现在都未曾缴获多少,即便是偶尔缴获一些手枪,也没有足够的子弹。

    “无论是机枪也好,手枪也好,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被包围在这里,只能看着他们用机枪和手枪屠杀我们……”

    “也不是全部。手榴弹!”

    柯尔蒂斯连忙说道。

    “城市里的船厂以及工厂,就用缴获的手榴弹制造了很多手榴弹,昨天。我们补充了一万枚手榴弹,如果中国人再进攻的话,我们可以用手榴弹击退他们的进攻!”

    战争总会推进军事技术的进步,几乎是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当俄国人发现东北军随身携带着手榴弹。并在进攻中一次次的摧毁他们的防线之后,他们就在第一时间研制出了手榴弹——用罐头盒加铁钉以及炸、药制成的手榴弹,尽管原始但在防御中也能发挥一些作用,面对前线俄军的呼吁,仿制中国手榴弹也成为城内船厂以及其它工厂的工作,相比于其它武器,由木头、铸铁以及拉火管、炸药组成的手榴弹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很快手榴弹就被送至前线。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数量,但后方工厂的产量正在不断提高。从最初每天几百枚提高至现在的数千枚。

    “手枪、机枪、手榴弹,嗯,还有炸药筒,我的朋友,你看,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们一直处心积虑的研制新型武器,以提高战斗力,可是相比之下,我们呢?我的朋友,我们的装备和对日作战的时候,又有什么区别呢?”

    放下那架轻机枪时,康德拉夫的语气显得极为无奈。

    “也许有一些进步吧,毕竟在上次战争中,我们还有一半的部队使用着老式的别丹步枪,可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敌人,却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家伙……”

    武装到牙齿,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在康德拉夫看来,那些中国人确实是一群非常出色的军人,而更为致命的是他们还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武器。

    “准确的来说,他们一直处心积虑的想要击败我们,在我们放松军备的时候,他们却在加强军备,他们聘请最优秀的德国人帮助他们训练部队,还聘请最出色的工程师设计武器,所以……”

    不等柯尔蒂斯把话说完,康德拉夫便摇头说道。

    “所以,我们需要尽一切可能阻挡他们,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击退他们,至少延迟他们的进攻,现在我们不再是为了简单的胜利而战,而是为了俄罗斯的荣誉,我们绝不能被那群有色人种击败!”

    绝不能被鞑靼人击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样的言语便在俄军的战壕、堡垒中流传着,尽管充满着种族歧视之意,但也成功的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对于这群骨子里充斥着白种人优越感的俄国人而言,他们又怎么可能接受失败的命运呢?

    “我们要好好的收拾那群中国佬!”

    眼镜蛇堡外围一处用钢轨加固的掩体内,穿着水兵深蓝色呢大衣的大尉大声叫喊着。

    “要让那群留猪尾巴的鞑靼人知道俄罗斯人的历害!”

    这位大尉全然不顾东北军并不留辫子的事实,不断的从言语上鼓励着身边的战士们,在他的身边,一枚枚黝黑的水雷一字排在深达十余米的堡垒之中,在过去的几天之中,鉴于水雷巨大的威力,海军仓库中数以千计的水雷被改造成了炸弹,有许多甚至被改成了电发地雷,被埋设在于地下。非但水雷被加以改造,就连同海军仓库内库存的上千枚12英寸炮弹,也被改造成了炸弹或者地雷,现在俄国人正在用一切方式加强他们的防御。

    当大尉指挥着战士们将水雷用抬上轨道滑车的时候,在满是冰雪的雪原上,几名披着白色床单的战士却趴在冰雪上,拼命的拖曳着身后的雪橇——雪橇上放置着一枚重达300公斤的炸弹,那炸弹是用城内的工厂用铁铸成的,其威力极大,如果布设在合适的位置,在中国人进攻时,只需要按下启爆器,就能将数以百计的中国人炸飞,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类似的行动总会阻滞中国人的进攻,甚至有一次,防御部队用事先埋设的几枚炸弹成功击退了中国人的进攻,第二天清点尸体时,他们发现在阵地前方躺着上百具尸体。

    “喂,伊万,如果中国人不通过这里怎么办?”

    将炸弹拉至合适的位置之后,累得浑身是汗的瓦西里问道身边的朋友。

    “那就向上帝祈祷!”

    伊万紧张的朝着左右看去,

    “祈祷上帝保佑他们一定会从这里通过,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炸上天!”

    在伊万说话的时候,他朝着周围观察了一下,天地间非常平静,平静的让人很难相信这里会是战场,就在这时,突然,他的视线却被某一个物体吸引了。

    “咦,那是什么?”

    一棵不知何时被炸断的树杆树枝上,不知什么时候被系了根布条,那布条随着风微微晃悠着,或许一个布条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他似乎在堡垒附近的出看到类似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布条,为什么会有这些布条?

    就在伊万疑惑着不知那布条为何系在那里时,在东北的前沿阵地上,却有人一直观察着那些布条,观察着它们的飘扬方向。而今天,从清晨直到现在,那些布条无一例外的只是微微飘荡着人,就连那山谷间极为复杂的山风,也在这个时间停止了!

    这是一个好天气!

    在接到前线打来的电话之后,许自立的心脏顿时一紧,他连忙推开窗户朝着院中悬着的风标看去——风标低垂着,甚至连动都不动!只是偶尔的微微向南飘荡数下,随后又会垂落下来,似乎那风很难带动风标。

    这是一个无风之日!

    意识到这时等待已久的天气之后,许自立深吸口气,然后他先走到记事本上记下今天天气,然后又拿起电话,对着电话另一头说道。

    “接司令部!”

    几分钟后,许自立听着电话那端传来司令的声音时,他立即对天气情况作出了汇报,最后又总结道。

    “长官,这是最近以来最好的天气,以后也不会有比今天更好的天气了!”(未完待续。)

第211章 解释(求月票)

    距离前线数十公里外一片戒备森严山坳里,荷枪实弹的宪兵警戒的注视着四周。在山坡上的树林中,还可见一些游动地哨卡,甚至山顶上,亦设有岗哨,卫兵全神贯注地来回走动。

    在这开阔的山坳中,耸立着数座高达数十米的系留塔,在系留塔的一端半空漂浮着多达15艘庞然大物,巨大的雪茄烟形银色气囊最长的超过百米,即便是最为短小的也有六七十米长,除了艇首扣到系留塔上之外,在飞艇舱的下方,还有十多根粗绳如船锚似的固定于地面,似乎是防止漂浮物脱离控制,偶尔的在微风的吹拂下,白色漂浮物微微摇晃着。

    在过去的几天中,空艇部队在前线建成了这片飞艇场,为了保护飞艇的安全,在飞艇场周围更是派驻了多达一个团的步兵部队,以为他们提供安全保护。

    在战争爆发日的“双城子奇袭”,那个世界上第一次机降作战之后,空艇部队似乎就消失了,在进攻海参崴这场战争中,再也没有了他们的身影,可实际上他们从未曾闲下来,非但没有闲下来,反而还在为新的战斗作着准备——一艘艘海军的、陆军的飞艇,都被调至了前线,调至这处临时建成的飞艇场。

    “飞艇!”

    望着眼前的大怪物,商德全不由的一愣,。

    对于飞艇,他并不陌生,甚至作为高级将领他还有过搭乘飞艇的经历,而且在东北军参谋部中还有多达五艘小型机动飞艇,那种机动飞艇的尺寸不大。载重量仅只有1。5吨。可以说除非特殊情况下可用作空运。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小型飞艇根本没有太大的用处,但这也不尽然。

    对于参谋部而言,这种时速130公里的小型飞艇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为快速的交通工具,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将军从大连送到东北任何地区,相比于越来越大的大型飞艇,这些小型飞艇或许用途不大。但却一直由参谋部掌握着用于“要员运输”。甚至,那些小型飞艇并没有被纳入东北陆海军的空艇部队的序列。

    也正因为有过搭乘空艇的经历,加之“双城子机降作战”使得商德全对于飞艇的印象极深,现在看到飞艇的时候,那脸色上难免显得有些震惊,他几乎本能的相到了战争爆发那天的机降作战。

    “是不是要准备对海参崴实施空降?”

    意识到这一点后,商德全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因为双城子奇袭并不是由陆军实施的,尽管那场战斗之后,参谋部已经计划成立陆军的空降部队。并开始抽调精锐步兵进行训练,但现在若是海参崴仍然由陆战队夺取。那么陆军的声誉……

    不过作为战区司令官,商德全显得极为稳重,于是,他便把视线投向自己身旁的年轻少校,等着他的回答。

    “司令官阁下,这些飞艇,是目前东北所掌握的全部的23艘飞艇,包括参谋部掌握的要员艇以及刚刚建造的苍龙艇,为了实施这次计划,我们计划投入全部的空中力量!”

    这是1901年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李卓然少校在解释着的时候。他信步走到一艘大型飞艇下方,随手打开吊仓仓门,并邀请身边司令官一同进入吊仓内部,手指着继续解释道。

    “对于飞艇,相信阁下并不陌生,比如像最为轻巧的要员艇,它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30公里,而载重量最大的苍龙3号速度不过只有102公里,他们的升限也各有不同,但是阁下,实施空降任务只是飞艇可以实施的任务之一,对此,司令官阁下应该非常清楚……”

    李卓然少校显然对这些飞艇有着很深了解,但是他的回答并没有解开商德全心底的疑惑。

    “阁下,你们有什么疑问尽可向我质询。按照大帅的命令。您能够了解飞艇的一切情况,同时也应该了解接下来的行动。”

    望着面前这位战区司令官满脸困惑表情,李卓然少校随即停止了讲解,微笑着说道。

    “少校,这些的飞艇能有什么用?是准备用作空中侦察,还是实施机降?”

    在商德全看来,现在进行的海参崴的要塞攻防战,空中侦察的效果与地面没有太多的区别,即便是获得了一些航拍照片,至多也只是让他们能够辩别对对要塞造成的打击。但是对海参崴的空中侦察早在战争爆发初期就由那些袖珍飞艇实施,那些载员两至四人的飞艇,是由战区直接掌握的,与要员飞艇一样,皆不属于飞艇部队。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侦察,至于机降,即便是我们集中所有的飞艇,也无法空降足够的兵力,到时候非但不会有任何作用,反而可能会导致战士们白白牺牲,考虑到整个战略目标的要求,大帅同意了这次作战。”

    李卓然少校蹲在吊仓间位置,用手示意着可自由移动的一处底板,并继续解释道:

    “这个出口是投弹口,飞艇除1名艇长、4名操作人员以及相关必备物品外,还能装运数位投弹员以及重量最高可达8000公斤炸弹。根据我们过去的演习所取得的成果,在高度计指向800米高度时,也就是步枪狙击手最大的射高外,飞艇可以有效打击地面100*100平方米范围内的目标,可以说,现海参崴的棱堡要塞无一例外的都在这个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当然,所有投弹员必须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投弹员,并借助新型的投弹瞄准器。”

    “8000公斤!”

    商德全的眼睛猛然一睁,在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的同时,他又不断在其内心估摸着飞艇所具备的威力。8000公斤就相当于17门305毫米攻城炮一次性发射的火力。而这还只是一艘。更何况。飞艇是在800米的高空。要塞上的火炮无法对其实施有效威胁,即便是地面步枪手同样不能在这个高度攻击飞艇。

    当然基于对飞艇的了解,使得他非常清楚,飞艇投掷的炸弹看似威力强大,但实际上却无法像攻城重炮一样,可以穿透厚重钢骨混凝土。

    “少校!那么我们的炸弹可以炸毁他们的要塞?”

    听到李卓然少校的讲解,商德全同样很是高兴,但他更关心的却是能不能炸毁要塞。如果不行的话,他仍然需要使用攻城炮,只不过,现在距离年关还有2天,只有短短的2天。

    打进海参崴过年!

    这是大帅发出的命令,现在,整个滨海战区所有的任务目标都是以攻克海参崴要塞为中心,所有的任务都必须要为它们让步。

    “阁下,这边请!”

    李卓然少校邀请商德全将军走进他的指挥所。他的临时指挥所是用帐篷搭建,与其他建筑一样。上面覆盖了着白色的伪装装。

    刚一走进指挥所,商德全便盯上了帐篷一角放置了十多枚炮弹。它们分为三类整齐的摆放着。单从外面涂漆上,就可以分辨的出那是高爆弹与榴霰弹两种,相比于其它国家更注重榴霰弹不同,东北军更倾向于使用高爆弹,两种炮弹前者是使用最广泛的绿色,后者则是灰色。至于另外一类炮弹,它的外形与前两种大致相同。但有明显感觉个头稍大些,与照明弹似乎有些类似,对于这种涂着白漆的炮弹,他自然不知其用途。

    看着商德全有些好奇,李卓然少校只是含笑说道。

    “前两种是在战场上使用最广泛的炮弹:高爆榴弹以及榴霰弹,嗯,至于照明弹之类的特种炮弹就不在其间,而这一种还有化学弹。”

    “化学弹?”

    商德全的眉头顿时皱成了一团,作为东北军高级将领,对于化学武器他并不陌生,事实上早在五年前,东北军第一次实施氯气攻击时,他就曾亲眼目睹过氯气的展现出来的杀伤力,那次结果震惊了所有人,而试验的结果促成了将军们赞同全面推动化学武器的研制。

    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间,试验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氯气也好,光气也罢,总会受制于这样那样的施用条件,更为致命的一点是,它们必须要使用毒气瓶施放,然后借由风势吹向敌军,但这却有可能导致意外——两年前的一次演习中,就因为风向的转变,导致上百名参演官兵牺牲。正因为那次演习事故,导致东北军对毒气的使用有着种种的条件限制。相比于毒气瓶施放,炮弹施放毒气总是有些不尽人意——炮弹太小,携带的毒气数量有限。

    而作为战区司令的他,从一开始就考虑过毒气,这也是他向前线派出天气观测员的原因,但是地形却又限制了毒气的使用,与氢气轻于空气不同,无论是氯气也好,光气也罢,它们都重于空气,而俄军的要塞则位于山顶高地。施放毒气后较重的毒气几乎不可能飘至山顶。而受限于化学炮弹的威力,将毒气炮弹打上山顶要塞,同样也是做梦,它的威力实在太小了。

    难道……

    “用飞艇投掷毒气瓶吗?”

    突然,看着远处的飞艇,商德全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安全上,有保障吗?”

    商德全倒是不再顾忌什么这样那样的条约限制,毕竟他只是个标准的陆军将领,对于他来说,他所关心的不是使用毒气是否违反国际公约,如何尽早攻克海参崴才是当务之急。至于其它的。还是让它们见鬼去吧!甚至,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要求突击队使用氢氰酸毒气,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瓦解俄国人的防御。

    “绝对有保证!阁下,我们计划在海参崴要塞使用最新研制的新型化学品,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