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人们感叹着唐子然盛名之下,实则不过只是个守成之士,天下英贤纷纷入天津、下武昌之时,东北海军的成立,着实震得世人为之一惊,在人们惊道,难道东北数年不进,其意在于北洋决于海上的时候,又一个通如其来的消息,却在人们的心头激荡着。
南洋共和国!
护侨!
诸如此类的字眼在过去的几日间不断的于人们心间激荡着,不断的闪现在报纸上头,几乎每一个人看着新闻,都忍不住为东北捏把汗来心道着,这东北的胆忒大了,居然敢从洋人嘴里头夺食吃。
可不是与洋人口里夺食嘛!
这个劳什么子南洋共和国,明眼人一眼便看了出来,这不过只是打着的旗号罢了,就像当初的夏维夷一般,那美国人打的不也是什么“共和国”的旗号嘛,结果让东北给硬生生的拔了旗,这一次他们却是学起了美国人的伎俩来。依着葫芦画个瓢的仿着当初在夏威夷干的事情。在南洋弄出了一个“南洋共和国”来。
好嘛!
这唐子然居然胆肥到在海外开疆拓土了!
在感叹之余。大家伙也都为他捏了把汗,这小子也太狂了,居然敢从虎口夺食吃?这洋人又岂是好轻与的?多少年来,大清国同洋人打交道,有那次不是以吃亏告终。
可转念一想,众人回忆着这些年,唐子然同洋人打交道的经历,却诧异发现。无论是在朝鲜也好,在东北也罢,似乎其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从未吃过什么亏,非但是没吃过亏,甚至还屡战便宜,似乎洋人就认准了他那一套似的。
但这次似乎和前几次不一样,前几次都未伤着洋人的实质利益,即便是在夏维夷一事,在美国那也是反对多过赞同。可这一次却与以往不同,这可是直接从荷兰人身上挖肉吃。人家能轻予了他。
“不轻予又能如何?”
面对他人的质疑,李鸿章用一种似无奈的口吻说道。
“难道荷兰人还能派兵舰打他不成?”
就荷兰人的那点破铜烂铁,别说同俱是新锐军舰的东北海军打,便是最不起眼的南洋水师,怕都能收拾得了他们,这也是东北海军的底气所在。
“玉山,你说,同洋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为何,直到现在,每每同洋人打交道,我依然是如履薄冰,全不似子然一般,如鱼得水?”
看着身边入幕最早,相随最久的周馥,李鸿章忍不住感叹一声,他所感叹的倒不是其它,而是唐子然处理外事手段。
“说到底,还是他比咱们更了解西洋!”
周馥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在他看来,唐子然能办好外交,是因为他知洋识洋,自然知道如何同洋人打交道。
“可同洋人打交道的那个唐少川,可是当年咱们派出去的人,那些从美国回来的,也有留于府中的,可却远不及东北那边,这又是为何?”
话声略沉,李鸿章凝视着远方的天空,轻语道。
“昨日,赫德告诉我,英国政府同东北签署了通商航海条约,那条约完全是把东北视若对等之国家,而非我大清国之衙门,甚至就连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也同意在派员考察后,再酌情协商……”
感叹着东北在外事上的突破,李鸿章的心中却乏起一阵阵苦涩之意,相比于他的保守,唐子然无疑更为激进一些,在弄明白英国人想要什么之后,其立即诱使其拿出相应的东西作为交换,甚至甘愿为英人驱使。
相比之下,李鸿章却没有心思,甚至不愿为英人驱使,如此一来,在外交上自然落了下着,非但落了下着,现如今跳上英国那艘船的东北,已经不再是直隶眼下能直接制约的了,任何与东北的冲突,都有可能引起英国的不满。
顾虑太多!
在这一瞬间,李鸿章似乎明白了自己为何会落于下乘,在对待俄英两国的问题上,明知道俄罗斯与英国水火不容,但于他来说,所希望的是借两国互相平衡,以维持当前局面于不失,但却忽视了一点——英国需要对抗俄国的盟友,而相比俄国,英国对中国并没有领土野心,反观俄罗斯,却对中国虎视眈眈,面对这样的邻居,纵是与英国为伍,又有何不可?
只可惜……
“荃帅为此无需忧虑,这英人又岂不知将来之势尽在直隶而非东北,荃帅只需于以往一般,与英国公使如常交道即可,再则……”
周馥的话声微微一顿,看着李鸿章认真的说道。
“有些事,唐子然能做,咱们不能做,他可以不顾仕林之声,可咱们却要顾忌许多!”
亲信幕僚的话让李鸿章默默的点点头,而后又是长叹一声说道。
“玉山,你错了,老夫顾忌的又岂只是其结交英国?我顾忌的是,他唐子然,心不在此啊!”
心不在此?
周馥的眉头猛跳,隐隐的似乎猜出什么来,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这……以唐子然的精明,其断不会为英国人火中取粟吧!”
都是聪明人。只需要李鸿章微微一点。周馥立即明白了中堂语的顾忌出于何处。
“若当真如此呢?”
反转过身来。李鸿章一边往前走着,一边缓声说道。
“其对经述所言,虽是半真半假,可这东北海军常驻南洋,恐怕将成事实,只恐其志真在北邻,若是如此……”
若是如此,那几年后……眉头紧锁着。李鸿章轻语道。
“只恐到时候,纵是你我再般不愿,亦恐只能卷于战火之中,玉山,届时,我北洋当如何自处啊!”
相比之下李鸿章并不担心东北,甚至不担心“两北合流”,他更担心的是,是东北将来把北洋拉入战火之中,那却不是他所愿卷入的。毕竟他绝不能接受北洋数十年精华毁于一旦。更何况,这还是他的家当所在。若是没了北洋陆海军,谁会把李鸿章当成个事儿?
“这……”
可不就是这个理嘛!
他唐子然想挑起边事没事,可别把旁人拖下水啊!
细细思量一番,周馥却只觉得浑身上下更是冒出了一阵冷汗来,直隶、山东、两广再加上浙江,这沿海的地界里,可都是北洋的地盘,若是到时候俄国人打了过来,那可真就……
至于刘坤一的江苏,有上海租界在那,到时候各国宣布中立,俄国人自然不甚可能进袭江苏,等到那个时候,无论胜也好,负也罢,这天下会是谁的天下!
还不是他张……
“荃帅,您是说,张南皮!”
提及张南皮,周馥的眉头猛蹙,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到那时,遭受重创东北也好,或是实力大损的北洋也罢,相比于养精蓄锐的湖广,如何自处?
“张香涛带出了一个好的门人啊!”
感叹一声,李鸿章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但眉宇间却又带着些不定之色,似乎他还在怀疑着什么。
“门人……”
在良久的沉默之后,周馥突然辩说道。
“哼哼,他张南皮何德何能,能用得起三省总督作其门人?荃帅,以卑职看来,唐子然绝不可能为张南皮所用,当初其于湖北禁烟一事,已尽显张氏之短视,以唐子然心境之高,其又焉能再为南皮之用?岂能为其火中取栗?”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馥的话让李鸿章禁不住挑了挑眉,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表面上,东北甘为英人驱使,甚至为英国充当马前卒,但实际上,其之所以如此,除去俄人对东北的直接威胁之外,还有的恐怕就是唐浩然喜好利用西洋各国之间的矛盾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
就是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完全不可避免;俄国人总是太过贪婪;对此;李鸿章可谓是了解极深;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同俄国人打交道时;他都是慎之又慎。而现在当东北自己面对着东顾之忧时,其势必需要一个盟友加以支持,对俄国于东方扩张早就持以警惕态度的英国,自然是其再好不过的选择。
“也许自己当真是想多了!”
心底这般想着,似乎许多想不通的事情都在这一瞬间想通了,可是李鸿章的心底却仍然存在着些许不安,或是都说仍存在着些许隐忧。
如惹引火烧身的话……
这才是李鸿章真正担心的地方,他所担心的不是将来东北与俄国人的冲突,那与他何干,真正让人忧心不已的是什么?是东北与俄国人之间爆发战争之中,俄国人会迁怒于内地,到那时,直隶、山东、浙江以及广东,都有可能陷于战火之中。
到那时无论他李鸿章想法如何,北洋都势必将不可避免的卷入战争之中,待到北洋的实力受损之时,这关内……
沉吟良久之后,李鸿章突然回头看着周馥说道。
“玉山,这阵子,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想私下里同俄罗斯公使见上一见!”
老大的话让周馥先是微微一愣,随即顿时明了老大人的意思。
“荃帅,您的意思是……”
这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显然是准备同俄国人一同联手。
“不是玉山你想的那样,”
摇摇头,李鸿章无奈的苦笑道。
“操持外交多年,西洋各国中最为贪婪者莫过俄罗斯,同这样的国家打交道,总是要小心一些,现在东北与英国交好,咱们不能因为冷了英国而亲近俄国,若是这样的话,英国人肯定不愿意,无论是英国也好,俄国也罢,都不是咱们能招惹得起的,我想……”
话声微微一顿,李鸿章又接着说道。
“如若有可能的话,我想让俄国人知道,咱们与东北不同,如果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关内……嗯,至少我北洋,希望能够持以中立,而非处于其它立场,嗯,我想这一点,那怕就是英国人,也会理解的!”
中立!
在李鸿章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可是他显然忽视了一点,无论东北也好、北洋也罢,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可出于私心而言。这却是与北洋最好的选择,只有中立,才能避免战火燃烧至内地沿海,至于东北如何,那就与他李鸿章无关了!
再不济,等将来,他李鸿章保他唐子然一家衣食无忧,便是尽以人情了!至于将来如何?嗯,也许有一天,当中国有那个实力的时候,再说将来吧,眼下,还是先顾眼前更为实际一些!
“与俄国人来说,北洋如其一根心头刺般,我估摸着,只要有可能,他们肯定乐见我们保持中立……”
确实,若是俄国人知道李鸿章会如此,恐怕第一个会笑出声来,一直以来,在整个东北亚对其压力最大的便是北洋舰队,而非英国海军,现在既然北洋舰队表示“中立”,无疑是在向其表示——中国将阻挡俄国人南下!
相比之下,东北给予俄国人的牵制甚至是不值一提的,毕竟东北的海军实力实在是太过薄弱了。
“大人……”
沉吟片刻,周馥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来。
“现在就让俄国人摸着咱们的底牌,会不会早了点!”
周馥的担心让李鸿章摇摇头,他颇是感慨的说道。
“现在就让人摸着底,是不好,可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唐子然那小子的底在什么地方。若是……事到临头的时候,也就不一定来得急了,当然,咱们也不能一下完全把底都透出去,反正……先透一点,让他们多少明白咱们的意思!”(未完待续。)
第150章 东洋暗潮(求月票)
1896年,1月20日,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其也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当然,东方人的二十四节气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对于尼古拉总督区的俄国统治者来说,他们更希望总督区内的“黄猴子”忘记所谓的东方文明。
对于“尼古拉总督区”的四千万民众来说,这已经是其在俄国人治下的第四年头了,在过去的四年中,曾经的《投降协议》中商定的一个个条款被一再推翻了,总督区议会被解散,机关成员不经选举产生,而是受到总督任命,甚至,就连义务教育也随之停止了,不过并也不是完全停止——只是许多乡村学校,因为经费问题停办,在城市中,旨在推进“俄罗斯化”教育,并没有停止,在那学校中,俄语是所有学生必学的内容,除去学校之外,还有“国语传习所”都以俄语普及为其基本导向。
可以说,以俄罗斯化为核心的奴化教育,在过去的四年间,一直都是“尼古拉总督区”的核心所在。尽管在全面失败的心理重挫下,加之如福泽谕吉等精英鼓吹着“脱亚入露”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身为“露国人”的现实,但是在日本大地上抵抗却从未曾停止。
夜,风和雪,给北部山区带来的极度的严寒,曾经郁郁葱葱的大山,此时已经尽为厚没膝盖的雪所覆盖。映着月亮的冰原一座木堡前绵沿着一圈简易的战壕。战壕里是冰冷的冻土。木塔监视哨圆木上覆着一层冰雪。雪在月光下闪着银光。
这是一处距离铁路只有几俄里的一座监视垒。从半年前。地下抵抗军出现这一地区之后,他们就像是一群日本传说中的恶鬼一般,袭击着俄军的巡逻队、小据点,并不断的破坏铁路,现在这些抵抗力量,更是控制着一些偏远的山区。
而对这支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控制薄弱地区的“抵抗力量”,拥有十余万兵力的驻尼古拉总督区俄军显得有些无力,小股部队可能被其吃掉。大股武装行动又多为不便,进剿部队又时常被其带入山区绕着圈子,尽管他们曾一次又一次的歼灭这些“抵抗力量”。但是这些抵抗力量却像是永远也无法清剿完似的,总会在出人意料的时候,再一次用袭击向世人展示其存在,对于尼古拉市的将军们来说,这些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的抵抗力量,更多的只是土匪般的存在。
“一种不可避免的土匪式武装!”
这是将军们对“抵抗力量”的形容,似乎对于俄罗斯帝国而言,这些抵抗力量是不值一值的。是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消失的,似乎也正是如此。
尽管总督区的农民承受着比战前更沉重的税收。但相比于过去,现在的日本人却有了更多的选择——帝国本土已经向这个“第二大民族”敞开了大门,在短短四年之中,上百万无地的贫民移居远东以及西伯利亚,在繁荣当地经济的同时,同样也缓解了总督区内部的矛盾。与此同时,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同样也吸纳了日本过剩的劳动力。
非但如此,甚至总督区与远东还形成了某种互补——总督区内出产的工业消费品源源不断的销往远东以及西伯利亚甚至凭着俄国的特权还销往中国,而远东以及西伯利亚的农业矿产资源则又弥补了日本资源上的不足,似乎对于总督区内的人们来说,这日子似乎还不错。以至,这甚至成为了许多日裔工商人士支持俄国统治的原因。
当然,对于那些从俄罗斯派来的官员们来说,他们似乎对“黄猴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表现的听话,顺从,对待占领者态度极好。甚至就连俄国企业家也喜欢日本人——他们干活非常卖力,而且不酗酒。
最初总督区上下不相信日本人会如此驯服,他们甚至认为日本人可能有阴谋,可能企图发动武装起义或做出其他更可怕的事情。但事实上,在天皇投降后,绝大多数顺从的日本人根本没有想过要暴动。
当然那只是绝大多数,仍然有一些并不“顺从”的日本人,依然顽固的抵抗着,在城市中,在山区,他们仍然在抗争着,只不过,他们的抵抗,在俄国人的眼中,似乎是无力的,不值一提的,甚至就连城市中的袭击,在俄国人看来,也不过只是抵抗者的“垂死挣扎”。
对于俄罗斯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是,“尼古拉总督区”已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头奶牛——1895年,总督区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5亿卢布,从而令其成为帝国最重要的税源,日本的生丝、棉布以至于铅笔等廉价的工业消费品,更是成为了俄国的新锐出口商品。
“帝国的奶牛”这是俄国人对“尼古拉总督区”的形容,至于那些微弱的甚至不值一提的抵抗,在俄国人眼中,不过只是这头奶牛身的几只跳蚤罢了。尽管这几只跳蚤让十余万驻军头痛不已,但是却无关大局。
时值深夜,刺耳的哨声在空气中回荡着,那是警察吹响的哨声,也许是在某一个地方发生了“抢劫”,当然,更有可能的是抵抗力量杀了人,比如某一位在年初时刚被总督府授勋的日本企业家,他们从来都是抵抗力量的袭击对象。
在警哨声中,昏暗的街道上,石原次郎默默的行走着,偶尔的他会抬头看着那路灯,相比于战前,东京的街道似乎更昏暗了,这并不是心理上影响,而是事实——为了降低成本,路灯的灯泡的瓦数更小了,甚至就连路灯的间距也加大了。总之。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总希望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
昏暗的街道两侧,偶尔可以看到几家亮着灯的店铺,石原次郎径直来到了一家悬挂着“佐藤书店”,在这间书店中,书籍都敞开陈列,读者可以随手翻阅,店堂里摆着长椅和桌子,读者可以坐在那里看书。在书店外的人行道上。设一个茶缸,免费向过往行人供应茶水。内山书店不管金额大小,无论国籍,读者都可以实行赊账。也正因如此,这里总会吸引很多客人。
不过也许是因为再过半个小时,就要霄禁的关系,所以书店里并没有任何客人。
听到推门的风铃声,佐腾抬起头来,用那只不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个陌生人。
“晚上好,”
佐腾用日语说道。他已经习惯于用一种怀疑的眼光打量走进店里的一切不相识的人。同时打量着这个人。这人高高的个子,举止文雅。身穿深灰色大衣,系了一条时髦的领带,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只有那种“脱亚”的人身上才有的气味。
所谓的“脱亚”,指的是那些举指、服装完全西洋式的人们,是现在的尼古拉总督府最为另类的人,于是佐腾便用了俄语问候。
“少跟我瞎咧咧好不好。”
陌生人就这样回答了佐腾的问好。这种粗鄙的话语和他那身打扮可太不相称了,给人的感觉就象早饭后吃了个臭鸡蛋似的。
“你是中国人?”
这个人说的是一口中国话,惊讶之余,佐腾又用中国话询问道。
“是的。”
“我是说——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有中国护照,什么都是中国的。”
在日本,还有一种人,那就是冒充中国人的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并不愿意接受俄国人的统治,冒充中国人,也是一个极为无奈的选择。
“当然了,您问这个干什么?”
“我能为您做点儿什么事吗?”
“听着,首先我想在你这儿转着瞧瞧,”
石原次郎说话的口气和在逛一家书店没有什么两样,而在他看着书的时候,佐腾则与一旁看着,目光中却带着一丝好奇,终于,那人似乎找到他的想要的书,是一本《三国演义》。
“这本书,有宋刻版的吗?”
宋刻版?
这怎么可能,那会根本就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但佐腾的眉头却是猛然一跳,冷静的回答道。
“〈西游记〉倒是有,您想要看看吗?”
答非所问的回答中,压抑着一丝狂喜。
“嗯,不光是看看。”
“那您是想买几本了?”
“正是,正是。老兄,一下子就叫你说着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连唐刻的也弄上几本来!”
佐腾察觉到这个陌生人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于是便开口说道:
“先生,我们是不是在东京见过面?”
“好像是在汉城吧!”
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几分钟后,佐腾关上了书店的铺门,在二楼的隔层中,他亲自给眼前这位一副“脱亚人”打扮的人倒了一杯茶。
“怎么样,这次家里来这里,是不是有什么打算?”
多年来,一直潜伏于日本的佐腾,一直在等待着家里的直接命令。
“哦,倒也算不上打算,是这样的。”
石原次郎把话声微微压低,盯着佐腾说道。
“家里知道你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网络,而且这个网络现在已经延伸至了远东,考虑到将来的部署,家里希望我去远东把那个网络扩大起来。”
“你说什么?”
佐腾的身体猛然前倾。
“你是说……”
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个命令背后透出的信息,这绝不是什么“分权”,而是在告诉他,家里将要做出一个重大的调整——因为多年来,他所构建的情报网,与普通的情报网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他所构建的是一个抵抗网络。
“噢,是你猜没的那样,就是……唔,就是说,从现在开始,重点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家里希望知道,你这里需要什么。”
“武器,越多越好!还有炸药!”
佐腾几乎毫不客气的提出了他的要求,什么步枪啦、炸药啦,都是抵抗军所需要的。
“那怕就是旧式的武器也行,这里的同志太需要武器去抵抗俄国人了。”
“这个没问题,家里会帮你们解决的。”
石原点点头,看着佐腾说道,
“不过呢,现在,家里认为,现在日本保持安静是符合家里的利益的,而且似乎许多日本人都甘于作为顺民,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希望,你们在日本的抵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个又如何控制得了呢?
作为抵抗力量的组织者,佐腾自然知道现在抵抗力量的薄弱,尽管总会在报纸上看到“暴徒”的新闻,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明白,相比于四年前,现在的抵抗是不值一提的,甚至就连同俄国人,也却发的相信,他们已经征服了日本。
“啊!家里的意思是?”
眉头紧皱着,佐腾却有些走神,一方面,家里同意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武器,但却要求他们保持安静!
“安静!”
简单的两个字,从石原的口中道出。
“现在,这里需要的是安静,对于日本人来说,顺从似乎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这样的顺从至少眼下是符合我们的利益,一个沉寂的毫无抵抗的日本,会令俄国人产生错觉!”
会是什么样的错觉呢?
那就是日本接受了俄国人的统治的错觉,对于家里来说,他们需要俄国人产生这个错觉。
“亏他们想得出来,”
佐腾看着面前的客人说道,
“这样的错觉,会不会给家里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这我不清楚,但我们所需要仅仅只是服从命令!”
服从命令,这正是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其它的选择。
“好吧!”
佐腾点点头。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看样子,家里现在提供的武器,恐怕还是需要分散储备起来吧!”
“你明白就好,有时候,为了将来的事业,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的举动!”
石原笑着答道。
“好了,”说话的时候,他站起了身来。
“我得告辞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光明正大的在这里见面吧!”(未完待续。)
第151章 尼古拉湾(求月票)
尼古拉湾,尽管易名已经长达四年之久,但在许多俄罗斯帝国“和族”,甚至外国船员来说,他们仍然习惯性的称其旧名“东京湾”,在东亚或许没有比这里优良的港湾了,其南由三浦(西)和博索(东)两半岛环抱,只留一小开口,由浦贺水道进入太平洋。横滨港、东京港以及横须贺港全都处于东京湾之内。
而其中对于俄罗斯而言,最为重要的恐怕就是曾属前日本海军所有的横须贺港。横须贺港内的停泊设施、修船能力、油料和弹药贮存设备及兵员休整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具备了海军基地所需的各种条件,几乎是从其开港之日起,便因其水域开阔、水深流缓、加之无须疏浚而享有东洋第一军港之称。可以说,是太平洋西岸屈指可数的天然良港之一。
横须贺港曾是前日本海军最大、功能最全的海军基地,作为前日本帝国的海军基地,另外还包括的横须贺首府、海军工厂、海军陆战团、学校等西洋式建筑。该基地的前身是1865年日本江户幕府在该地创办的第一家造船厂“横须贺制铁所”,以后在1872年被当时的明治政府划归海军部,有了海军基地的雏形。
也正因如此,俄罗斯帝国海军部才会在占领日本后的第一时间,将太平洋舰司令部从“俄日战争”中尽显冬日封港弊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迁往横须贺,这座设施优良甚至优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军港。
尽管被完整接收的横须贺港被评价为“俄罗斯帝国远东海军基地中,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基地”。但俄罗斯立即野心勃勃的对基地进行了扩建。经过四年的投资。基地海军工厂修造船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初步具备了建造巡洋舰、战列舰等当时主力舰船的能力。
“俄罗斯帝国第一次在东方拥有了真正的海军!”
对于刚刚完成第二次环球航行的马卡洛夫中将来说,几乎军舰驶进横须贺,不,应该是康斯坦丁海军基地的时候,面对宽阔的海湾以及设施优良,甚至就连喀琅施塔得也无法与之相比,后者还有长达百天的冰封期。
“俄罗斯帝国的马靴第一次终于伸进去温暖的太平洋中!”
马卡洛夫的激动。使得他身边副舰长斯潘捷维奇引用着已故的海军元帅的话语。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到去世的时候,都在关心着这个基地,关注着日本,前日本海军的四座军港之中,对俄罗斯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横须贺了!”
斯潘捷维奇口中的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次子,是帝国的海军元帅,海军总司令兼波兰王国总督,也正是他把一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残破的海军重建为现代化的世界第三的海上力量。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真正的太平洋舰队之父——俄罗斯太平洋分舰队正是在其谋划下筹建。在其之前。从没有太平洋分舰队,在尼古拉皇储被刺杀,面对战争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