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节约成本,如今在这一片辽阔海域跑商路完全没有武力的商船已经超过一千五百艘,黄家拥有的商船、战船总数达到近三千艘,其中四百吨以上的大海船高达七成有余。

    但是黄胜还认为太少,要在三年内翻一番,至少要让黄家体系船舶的总吨位达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一半才行,接下来再用三年时间争取超越这个西夷。

    自从黄家在中国海崛起,海上马车夫的海运饭其实不好吃了。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使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商船的一半,于是运费的竞争力无与伦比。

    这一种盖伦船遇上海盗唯有利用船速逃跑来摆脱被掠夺的命运,可是黄家的战船和武装商船具备明显的速度优势,又大规模列装固定式望远镜,能够提前发现他国商船。

    因此这几年夺取的西夷商船有七成都来自于荷兰人。

    如果黄胜成功夺取马六甲立足,势必把劫掠的范围扩大到印度洋,那时又会大量夺取西夷的盖伦船,此消彼长成为运力第一的海上强国为时不远。

    黄家在大发展,在紧锣密鼓练兵,在进行实战演习,所有的军民时刻为南下马六甲拓土准备着。

    与此同时一部法律大典也形成文字刊印后下发到了基层,内容言简意赅,不太成熟属于基本法,几十页而已。

    军队里总旗官以上级军官人手一部,民事官全覆盖,连管理三十户的保长都必须熟读。

    大部分内容和大明法度不形成冲突,但是给予了妾室和庶出子女相对的人权,消除了宗族权力,禁止了所有的民间私刑。

    还有一条也形成法律,不许任何妇女缠足,无论主动被动都会被追责,当然不会被斩首,判处社区劳教一年以上必不可少。

    与黄家体系蒸蒸日上形成反差,大明这个年关可过得可不太好。

    崇祯六年的冬天,悲催的皇帝再次被六百里加急带来的坏消息惊扰。

    不是心腹大患建奴寇边,而是实在想不到区区陕西流寇居然愈演愈烈急速向山西、河南、四川蔓延开。

    十一月二十四日,几路流寇合兵一处乘黄河冰冻跳出观望不前的大明官军的合围。

    逃出生天的流寇连克渑池、卢氏、宣阳三县,从陕西进入河南,从此中原大地兵灾连年流民四起,本来就连续遭遇饥荒苦不堪言的老百姓雪上加霜。

    河南巡抚玄默集结重兵堵截防止流寇窜入京畿之地,这个时候的流寇们根本没有具体目标,他们就是走一路祸害一路,能抢掠多少算多少。

    既然预备北上去北直隶抢劫受阻,流寇们转而南下,经汝州至淅川、内乡、光化、南阳,于是乎,无产阶级被疯狂人为地制造出来,中原糜烂旦夕之间。

    白雪茫茫,河南西部河南府渑池县的官道上,许多饥寒交迫的难民扶老携幼往东蹒跚而行,他们都是不肯从贼的良善之人,如今心中还有一丝希望。

    那是因为他们听说过只要找到“战神”家的人,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有活路。据说归德府有许多日子过不下去的老百姓已经投奔“战神”现在不仅能够活下来,还混到饱肚子。

    有些老百姓言辞凿凿告诉大家,前几日渑池县就有“战神”的家丁来过。

    他们还在许多醒目的地方贴了图画,留下了文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老百姓如果活不下去都可以去“战神”的封地。

    那里有许多田地可以给大家耕种,保证不会让任何人饿死。

    “李老弟,‘战神’的传言是不是真的啊?”一个满脸褶子头发花白的中年汉子问一起艰难跋涉的本庄人老李。

    他的名字叫做王老实,从陕州地界逃难来此,还算幸运由于有三个孔武有力的儿子,一家子九口人还都在。

    李姓汉子肯定道:“王老哥,我说了多少遍了,是真的,那一天我去县城卖南瓜就亲眼瞧见南国公的家丁了,他们一边在墙上画画,一边和围观的许多老百姓唠嗑,就是让大家活不下去尽管投奔黄家。”

    王老实决定带着一家子逃难就是听了传言,得知“战神”家丁会给去投奔的老百姓吃食,以后会给土地耕种,可是他半信半疑,见到同乡就问一遍,好像得到确认后心里才舒服一些。

第六百一十二章:流贼肆掠

    王老实道:“可是我心里不踏实,南国公是天大的官啊!他收留我们这些无用之人干什么?”

    “不知道,反正我听说归德府已经去了不下十几万人,据说南国公的封地有许多良田没有人耕种,因此需要大量屯户。”

    王老实道:“种地啊,这倒是没问题,只要南国公给口饭吃就成。”

    “我倒是无所谓是不是种地,只要两个小子别被流寇祸害了就成。要是被流寇掳去从了贼,一辈子就毁了。”

    “是啊,那帮龟孙太坏了,走一路祸害一路,不知道多少好人家被他们祸害得家破人亡。”

    “咱们加把劲只要能够见着黄家人就能够喝上稀饭了,娘的,晌午喝了一碗南瓜稀糊糊,肚子空得难受死了。”

    王老实叹口气道:“唉!李老弟,你知不知道东庄那些人昨天夜里干什么了?”

    “知道,我宁可死也下不去手,哪怕是饿死的乡亲。”

    王老实略显凄凉的声音响起:“是啊,我想起来就恶心,总之吃人这样的事情我永远做不出。只盼着能够找到黄家人,要不然我可能也会被别人吃了。”

    王老实家的三个儿子也没有正经起个名字,就是大小、二小、三小这样叫着,王大小去年娶了媳妇,儿媳就是大小家的这样叫着,叫自己老婆家里的,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当然是大丫、二丫。

    十八岁的王二小插嘴道:“爹,您说什么呢,有我们兄弟在,实在撑不下去也是我们杀了别人让您吃。”

    这小子血气方刚早就过了这个时代娶妻的年纪,可是家里太穷,只能竭尽全力给大小添了娘子,可惜还是个有听力的哑巴。二小和十六岁的三小可就连个哑巴女人都娶不到了。

    王老实训斥儿子道:“二小不许瞎说,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人,如何能够做出禽兽之事。快走,找到‘战神’咱家就会有活路。

    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有动力,这些结伴往东的都是钻山沟进密林躲过流寇裹挟的老百姓。

    侥幸逃生的他们在流寇走远时从躲藏地点出来,发现家被烧了,自己变成了赤贫,逼不得已只能在祖坟上最后一次磕头后,别了祖宗基业离开家乡往东寻找活路。

    渐渐地官道上的流民越来越多,走着走着就会有体力不支的老弱一头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不久纷纷扬扬的雪花就会把已经冰冷的尸体覆盖。

    伊州东的官道上,许四九、郭三喜带着八百壮汉,顶风冒雪推着四百辆独轮车顽强地往西前进。这是黄家留在归德府经营的一部人马,这也是许多活不下去流民的希望。

    他们出发时的队伍达到五千人,带着满载粮食的独轮车足三千辆,隔一百里就选择一个有防御力的屯堡留下一些人马和粮食。

    郭三喜和哥哥郭和喜由于长得高大,所以饭量也比一般人大,小时候经常吃不饱肚子,才十四岁就跟着哥哥去当兵吃粮。

    他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家主布置的任务就是尽可能不让老百姓饿肚子,他当然乐于做这样万家生佛的好事。

    军情处传来情报告知西边打起来了,流民遍地许多人饿毙在冰天雪地,人吃人事件屡有发生,不仅仅是吃尸体,易子而食杀妻而食的人间惨剧已经不新鲜。

    留守在归德府的许四九、郭三喜和马跃他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坐不住了,家主是让他们尽可能多救人,在归德府等着流民找上门恐怕达不到家主最起码的要求。

    这些军官属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家主对他们失望的主,几位主要领导商议后做出决定,留下孙振怀处理归德府事务。

    许四九、郭三喜、马跃三人带上五千人三千独轮车运了一万余石粮食准备接近战区尽可能多带回一些不愿意从贼的老百姓。

    一路上不断留下人马和粮食就地收容老百姓组织他们继续往东,来到禹州地界时人马只有三成了。

    马跃留在禹州北八十里一个大屯堡里就地驻守,这是一个当地宗族的聚居地,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族长本来还带着族中壮丁跟马跃、郭三喜的一千六百人马对峙,后来知道他们是从归德府赶来的“战神”家丁,族长改变了态度迎接他们进入屯堡。

    族长姓李字君培在这个屯堡里颇有威望,李姓是这里的望族,有七成人家都是宗族子弟。

    李君培早就耳闻“战神”这些年的义举,前些日子又得知黄家人在归德府收留难民开设粥厂。

    今日见到了一千多穿戴整齐的人马,见识不凡的李君培感觉到了凛然正气,选择了无条件相信许四九等人,把他们请进了屯堡。

    因为他见识过山贼、流寇,知道那些队伍和老百姓差不离,他也见到过大明卫所军和营兵,那些将士十有**都萎靡不振。

    而出现在屯堡外的队伍截然不同,一个个军容整齐精神抖擞应该是强军,他们自报家门“战神”麾下,应该实至名归,拥有如此精气神的队伍在内地可不多见。

    很快李君培就发现自己的决定是英明的,这些人推来的每一辆独轮车上足装了四石大米,据说这些大米是南国公从遥远的交趾运来。

    李君培是个不第秀才,当然知道故土交趾,听说南国公从如此遥远的地方买粮食就是为了救人于水火大为感动,他当场表态会带着全族投奔南国公。

    作为当家人,这位族长可不是心血来潮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眼看着流年不利地方上盗匪猖獗,而田地里的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也有流寇。山贼不时下山盗割屯堡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麦子导致直接减产。

    虽然目前遇到的流寇、山贼的力量不足以攻破屯堡,但是李族长每日胆战心惊,他要对整个屯堡里的近两千人负责。

    李家堡得以保全完全是靠运气,来这里的都不是大股贼人,他们只能祸害堡外的庄稼,没有能力攻击堡垒,可是刘家堡的青壮也无力冲出堡垒驱赶流贼。

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烂

    李族长早就听说有大一些的流寇连县城都能够打下,如果来攻打李家屯堡恐怕这里的上千族人都会死于非命,自己就万死莫赎了。

    他想带着族人寻觅可能安全的地方,可是又不知何处能够容身,正在左右为难去留不定之时,救苦救难的南国公人马出现在眼前,这样的机会他如何能够错过?

    许四九和这位落第秀才聊了一个时辰,给他介绍了黄家的基本情况。

    李族长得知故土交趾已然成为黄家领地激动不已,知道那里有大量的田亩急需老百姓屯垦,去了那里的老百姓每一户就会获得五亩私田,连税赋都不用缴纳。

    族人拖家带口南下时,一路上的吃用谈不上好也肯定能够让每一位老百姓吃饱穿暖,如此好的移民条件更加坚定了李族长带领全族南迁的信心。

    接下来“战神”的家丁居然还要往东,他们还要接近战区竭尽所能救出更多的老百姓。

    李族长被感召了,他派了族中八个从小练武的汉子陪同,因为这几个人熟悉地形能够当好向导。

    许四九、郭三喜带着八百人马,推着四百辆独轮车装载着一千六百石粮食继续向西前进。

    队伍里有李义勇、李义全等等八个当地人骑马同行。李族长以防不测给八个汉子装备了皮甲和猎弓,所以他们都有一定的战斗力和防御力。

    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一,许四九、郭三喜的队伍接近到了伊阳县城东大概五十里时前方探报,有大股流寇在围攻县城。

    负责哨马的是亲兵队出身的祝国兵总旗官,还有六人也是总旗官同样来自亲兵队,另外二十九人是在河南招募的骑手,算不上骑兵。

    他们每组十八人和李家堡四个武术家轮番前进哨探,经常登高用携带的千里镜观察官道周围的情况,遇到险要地形会来回探查至少三遍。

    祝国兵知道独轮车上的粮食会引来太多盗寇觊觎,如果由于疏忽大意被贼兵夺取粮食,会活了坏人饿死太多好人,责任重大半点马虎不得。

    乘着黄河封冻跳出官兵巨大的包围圈的各路流寇再次如同蝗虫般蔓延开来,本来就灾害连年难以为继的河南再被这些贼人烧杀抢掠一番如何受到了?中原糜烂已成定局。

    流贼肆掠过后简直是片瓦不存,其凶残程度不亚于建奴,由于大量裹挟老百姓,流贼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紫金梁王自用被三十六营反骨仔推为盟主,贼胆养肥了的流寇进入豫西北一带为了摆脱尾随的追兵分分合合,他们已经具备了攻击县城的实力。

    经过几次攻打县城得手,反骨仔们得到了武器和粮食的补充,对自己有了信心,手下的贼子都乐于追随当家的攻打县城。

    因为每一次破城这些贼骨头都会抢到太多金银财宝和美女,城池里的官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粮食,流贼把附近的粮食全部收罗一空,掌握在手里。

    不想从贼的老百姓除非选择自杀或者饿死,如果想苟且偷生就不得不跟着贼兵继续祸害下一个城池。

    贼兵很残忍,他们驱使刚刚被迫跟随的老百姓扛着木板、梯子、沙袋等等简陋的攻城物资往城头冲锋做炮灰。

    有时候守城军民战斗意志相当坚决,战况比较惨烈,城下的老百姓的尸体堆积如山,流寇的中坚力量就可以踏着老百姓尸体冲上城头。

    流寇们称呼自己的生力军为老营兄弟,顾名思义都是一些积年老匪。

    三十六营的流寇组织混乱,他们或单干或者合伙劫掠,紫金梁部几个大当家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纠结了两万余众准备围攻伊阳县城。

    伊阳知县金会嘉密切注意流贼动向,他已经得知几个县城被贼兵攻破县太爷连同一家老小都死于非命,有些士大夫居然被流寇百般荼毒后才在痛苦中死去。

    金知县把从老家带来一直跟在身边的四个家丁,都派出去打探流贼消息,这几个家丁都是宗族子弟,忠诚度毋庸置疑。

    他们发现漫山遍野涌来了大股流寇,意识到势头不对连忙赶回来报告家主,金知县很果断决定立刻弃城逃跑。

    伊阳县城里居住着一位在乡官员李中正,他曾经出任过兵部车驾清吏司正六品主事。

    他家是伊阳县望族,此人有血性,不但没有逃之夭夭,而且拿出私产、粮食集结家丁招募城中壮士准备坚守城池。

    还有一位叫做常省身的生员也是伊阳县殷实之家,他动员了宗族里的子弟二百余人主动协助李中正守城,还有许许多多官吏和老百姓都纷纷响应,收集五花八门的器械追随。

    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虽然聚众两万余,其实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刚刚被裹挟的河南老百姓,属于乌合之众,有战斗力的不过两三千老营惯匪而已。

    即便如此,两万余人马铺天盖地而来,那气势还是让伊阳县坚守的军民不寒而栗。

    丧心病狂的流寇驱赶着老百姓扛着梯子、门板、巨木乱糟糟的攻城。

    他们没有统一指挥,也没有选择什么重点突破口,就是靠人多,拿老百姓的命去消耗伊阳城头守军的滚木石和箭矢。

    摧山虎等等头目带着老营的惯匪压阵,发现被驱赶的老百姓调头立刻挥刀砍杀,可怜的无辜百姓进退都是一死,伊阳城下哭声震天。

    骨肉相残,山河为之变色,城头的军民心里也是无比悲苦,被打死在城下的就有许多他们认识,都是附近四乡八里的乡亲啊!

    李中正红着眼对着城下大喊大叫:“乡亲们,别再上来,拿起武器去砍杀后面那些贼人啊!在城下死了那是从贼附逆被击毙,回头攻击贼子即便死了也是烈士啊!”

    李中正知道此战可能凶多吉少,他准备带着族人舍身取义,也号召乡亲们不要附逆,可惜任他喊哑了嗓子也无济于事。

    被裹挟的老百姓连跑得慢一点都会不断被督战的贼子斩杀,他们不敢面对贼子的刀矛只能选择硬着头皮一次次的冲击城池。

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

    战斗在持续,双方都不断有人倒下,摧山虎不急着动用老营的惯匪发动总攻,他认为经过这一战,就可以挑选活下来的强壮老百姓加入老营给他们饱食。

    那些炮灰死了算什么?粮食根本不够吃,多死一些无用之人会少了许多要吃食的嘴呢。

    流寇大举裹挟老百姓的用心极度歹毒,不仅仅让他们在战时成为炮灰,在粮食告罄之时被裹挟老百姓中的妇孺就成为两脚羊,变成这些丧心病狂贼寇的食物。

    得知大股流寇攻打伊阳县城,郭三喜没有退却,他继续带领队伍加速前进,很快祝国兵的斥候就发现了从伊阳县方向疾驰而来的一辆四轮马车。

    这车居然是黄家产品,郭三喜没有骑兵,三十六个斥候里只有七个家主亲兵队出身的军官能够骑战,另外二十几人骑术无可挑剔,骑战还需多多练习。

    这些人是黄家招募的前大明驿卒,他们和李独眼的遭遇相同,都是邮局下岗后的失业青壮年。

    斥候见到了来自伊阳县的马车当然要拦截下来打听情况,祝国兵等十八个骑士和四个李家堡武术家包围了马车,车上的人面对火铳和明晃晃的斧子不敢反抗,他们也发现了这些骑士大部分都是身穿明军鸳鸯战袄。

    被拦截下的是仓皇出逃的伊阳知县金会嘉,他见到了着装整齐的明军骑兵,以为是来了援兵,不肯流露自己是弃城而逃,不回答骑士们的问题,只是追问他们是哪一部人马一共来了多少。

    沿着官道加快速度前进的许四九和郭三喜见到了金会嘉,他们两人身穿从五品、正五品大明武官服饰出现,身后又有几百兵丁,金会嘉认为这两人应该是明军主将。

    他立刻表明身份,并且告知许四九流寇应该有几万,伊阳城小兵弱无法坚守,他就是火速出城般救兵。

    许四九这段日子在中原大地跑了许多地方,早就看出来这个金知县是弃城而逃,但是他不点破,就当做县太爷真的是为求援而出城。

    许四九和郭三喜当即决定加速前进尽快攻击流寇,即便贼人已经破城也不可能迅速控制局势,只要把火速他们打出去,就会保全太多家庭,能够救太多老百姓。

    就在摧山虎几个发现伊阳城头的滚木石已经告罄,他们发动老营生力军进行总攻击,并且多次冲上城头,伊阳城岌岌可危之时,西边一阵大乱,传来“、、……。”的火铳声。

    带着军民开始和冲上城头的流寇肉搏的李中正听见了火铳声大喊大叫:“乡亲们,一定是救援的官军来了,咱们有救了,快把贼人打下去!”

    许多守城青壮也听见了火铳声,霎时间伊阳城头的军民士气大振。

    他们有的端着长枪刺,有的用大刀砍,有些人只有木棍,此时也是抡圆了砸,已经军心动摇的贼子们一时间不能抵挡丢下两三百具尸体落荒而逃。

    郭三喜自己的武力值恐怖,他长得牛高马大,临战时在缠绕软甲和棉甲外又穿上全钢胸甲,这八百人里有黄家私兵出身的军官六十六人,其余人也是五千乡勇里的佼佼者。

    因为越接近战场面临遭遇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路上留下的都是技能或者体力稍逊之人,最后的七百余乡勇当然都是好汉。

    虽然这些乡勇没有胸甲和缠绕软甲,但是都有黄家独家生产的帆布材质内衬钢丝的棉甲。

    这种战甲轻便保暖,防护力足以抵挡流寇的弓箭,即便被明军制式步弓直射在四五十步左右也能够抵挡。

    因为这是冬天,厚厚的棉衣也起到保护作用,流寇的射箭水平比建奴差远了,况且他们没有多少步弓。

    郭三喜的队伍里骑兵太少,只有七个军官能够骑战算得上骑兵,其他人只能算骑马步兵,加上李家堡的八个武术家也不能冲击敌军。

    处理日常事务是职位略高的许四九说了算,打仗就是郭三喜这个军事主官做主,黄家的作战条例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郭三喜安排许四九带着一百乡勇和九个宣传队辅兵断后,自己和六十六个军官顶盔掼甲率先冲阵,身后尾随攻击的是二百使用木杆长枪的乡勇。

    骑马的三十九人在七个骑兵军官带领下,发现敌人溃逃在后面掩杀争取扩大战果。骑兵后面是四百乡勇推着装满粮食的独轮车。

    再后面是伊阳知县和四个家丁依旧乘坐四轮马车随行。

    已经接近战场,粮食就是命,如果打赢了仗丢了粮食,说不定连黄家私兵都会饿肚子,救人那简直是笑话,不赶紧回刘家堡,大家都有可能饿死,哪里有余力管嗷嗷待哺的饥民?

    流寇的队伍乱糟糟,他们的哨马放得根本不远,再加上纪律松弛,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哨马已经得知伊阳县城被攻破就在眼前,他们都幻想着早一刻入城抢金银财宝睡美女,都往伊阳城下去了。

    郭三喜带着队伍出现时正好对着伊阳城东流寇队伍的后队下手,接战前郭三喜告知大家对着穿得光鲜武器好的流寇下手,这些人十之**是惯匪或者头目。

    衣服破破烂烂拿着棍棒的只要不主动攻击咱们就可以放过他们。

    确实如此,刚刚被裹挟的流民有好衣服也会被惯匪霸占去,有铠甲、兵器更加轮不到他们使用,只对准装备好一些的敌人下手效果一定不错。

    大踏步前进的六十七个黄家私兵接近流寇果断打响燧发枪或者双管短铳,立刻有许多流寇头目命丧当场,蓦然被攻击的伊阳城东流寇瞬间崩溃。

    高大威猛的郭三喜插好打空的双管短铳,左手轻钢圆盾,右手挥舞单手战斧,如同杀神一般挡者披靡。

    他全副武装,防护力足够,贼兵射出的箭矢轻飘飘的,郭三喜都懒得用轻钢圆盾去格挡,他把钢盾也当做攻击武器劈头盖脸对着敌人招呼。

    郭三喜左右手双击,面前血肉横飞,根本没有一个贼兵能够在他面前使出一招。

第六百一十五章:追杀流寇

    黄家私兵如虎入羊群,贼兵哪里有一丝战斗意志,接下来就撒丫子抱头鼠窜,后来完全是一场掩杀。

    几十个有马的贼子看见危险逼近打马就跑,七个骑士知道贼兵里骑马的即便不是大头目也一定是流寇精锐。

    因为马对于流寇来说可是精贵无比,在每天都有人活活饿死的情况下,一匹马吃用的草料可以让几个饥民能够活下来。

    在流寇队伍里拥有马匹当然是绝对的奢侈,没有两下子肯定不可能骑马。

    祝国兵和六个兄弟发现了流寇马贼开始逃跑立刻打马急追,不会骑战的几十人也催马追下去了。

    不会骑战不要紧,又不是骑兵对冲砍杀,只要追上逃跑的马贼腾出手挥舞马刀对准敌人后背划拉一下就完事大吉。

    那些奔逃的流寇马贼也十有**不是骑兵,说不定骑术还不咋地呢。

    郭三喜浑身浴血模样恐怖如同杀神般,更加没有贼兵敢在他面前晃悠,黄家军官组建的冲锋队都杀到伊阳城下了也没有遭遇像样的反击。

    这不是吹嘘,此时的流寇还没有什么战斗力,历史上曹文诏只带了一千辽东铁骑入关讨贼,简直是一路平推,所有的贼兵都是望风披靡。

    黄家私兵的战斗力和装备远胜辽东边军,敢战的勇气无与伦比。郭三喜集中力量冲击伊阳县城东门部署的流寇,这里只不过是几百老营贼子裹挟的几千流民而已,当然如同砍瓜切菜。

    郭三喜跟建奴打仗已经习惯了,从来没有发现如此怂包的对手,貌似这些人还不如大越国的军队呢。

    本来郭三喜准备一个突击杀进伊阳城再作计较,现在发现贼兵如此好打决定乘着他们崩溃之时在后面掩杀扩大战果。

    他来到伊阳县东门根本不在城下停留,高声喝道:“兄弟们,流寇一个个都是怂包,今天咱们让这些贼子见识一下‘战神’军队的威风。”

    跟随的六十几个黄家见习军官也一个个如同血人没有折损一人,连受到重创的都没有,他们齐声吼道:“接着杀,杀得这些只会欺负老百姓的混账从今往后不敢胡作非为。”

    由于郭三喜和六十六个军官杀开血路,后面的二百使用长枪的乡勇几乎没有遭遇攻击,他们拾遗补漏一直在不断刺杀,也没有倒下一个,见了血的乡勇此时此刻士气如虹。

    他们声嘶力竭大吼道:“杀流寇啊,杀死这些吃人的畜生!”

    郭三喜道:“好样的,兄弟们跑快些,随本官杀……。”他一刻也不停留直接带着二百多人往南追杀而去。

    没多久,推车的乡勇和断后的许四九来到城下,看见漫山遍野都是奔逃的流寇,看见郭三喜带着人往南追杀而去。

    许四九当机立断让推车的乡勇留下一百人看着粮食,自己带着近五百人往北掩杀。他高声鼓舞士气道:“兄弟们,那些流寇不堪一击,咱们一个冲锋就能够把他们打垮。”

    断后和推车的乡勇早就把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黄家军官大无畏的气概感染了所有人,此刻没有一个乡勇畏惧不前,都端着木杆长枪嗷嗷叫着跟随许四九疾奔而去。

    紧紧地跟着队伍的金知县是个胆小鬼,见许四九带着人冲杀,跳出马车在后面大喊大叫:“许大人,击退贼人已经是奇功一件莫要节外生枝啊!”

    可惜没有一个人搭理他,许四九已经跑远了,北边的流寇更加慌乱一个个都在比腿长。

    金家的四个家丁不由得赞叹道:“好汉,人人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啊!大人,伊阳县有了‘战神’人马在,没有谁能够拿得下。”

    金知县忽然哈哈大笑道:“绝处逢生啊!你们几个也是会家子,不要陪着本官也去砍几个贼子吧!”

    四个家丁轰然答应立刻挥着腰刀跑得没影了,金知县从四轮马车上跳下来整了整衣衫背着手对城头喊话。

    负责东门防御的是王典史,他和守城的青壮都在傻傻的看着城外那些追逐流寇的猛人。金知县安全第一一直躲在马车里没有被城头的人发现。

    此刻王典史见县尊在城下叫门,马上明白了城外追逐流寇的猛士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