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7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宪兵、特务等一些非作战部队。

    如果现在拿下北平,并非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杨震甚至认为调一个师进城,在不动用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情况之下,最多两天便可以结束战斗。但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却让老总与杨震,很是越来越头疼。

    自此次华北会战打响,方方面面不少的有心人士,不断的通过各种的渠道向中央施加压力。有些与中央关系亲密的民主人士,曾经不止一次的给重庆和成都的八办写信、拜访。重庆政府的各个部门,也频频的向中央施加压力。

    要求中央一定要保证北平城这座千年古都,在此次作战之中不遭受太大的破坏。有的专家、学者,甚至提出北平一草一木都不能受到损失。自北平周边战役打响之后,中央在政治上始终承受着国内带来的巨大压力。

    不仅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联名写信给中央施加压力,甚至美国人也来参合了一脚。美国驻华大使,不断的到驻重庆八办拜访。要求抗联一定在作战之中,要保证被日军扣押在北平城内的美英传教士、教授等人的安全。

    考虑到这些知名学者与专家的影响力,对中央争取知识分子工作带来的影响。中央还是再三要求,抗联在作战之中一定要慎重。尽可能的不要对北平城内外的古建筑,造成什么太大的破坏。

    中央在电报上,不断的再三提醒老总与杨震。甚至主席在亲笔电报上,直接告诉杨震,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果实在无法保证北平城不遭受破坏,可以暂时考虑放弃对北平城的围攻,改为长期围困为好。

    甚至在北平周边战场已经接近尾声,部队已经进入攻城态势的情况之下。中央给总前委发来一封长长的电报,上边排列的要求绝对保证不受破坏的古建筑名单,让杨震都感觉到有些头晕眼花。

    先不说什么紫禁城、景山、太庙、天坛一类的知名古建筑,外加白云观、雍和宫等寺庙之外,单单这份名单之中王府就有很多座。还有很多的古建筑,曾经两世为人的杨震,听都没有听说过。杨震很是想问问,这些玩意都是什么跟什么?

    那个什么大高玄殿,谁能告诉他北平城内什么时候有这么一座建筑物了?这是一个什么东东?还有什么皇史宬,这些东西都在北平城内吗?后世曾经不止一次去过北平的杨震,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至于这一世,虽说在北平生活了几年,但是毕竟那段的记忆,对于杨震来说早就已经退去。对于现在的北平,几年后的北京,杨震的记忆还是以后世为主。可杨震依旧不清楚,北平城什么时候多出这么多的,还是必须要保证安全的古建筑了?

    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标示出来的这些古建筑所在地,杨震是异常的头疼。要是按照这个名单,北平这场其实已经无丝毫悬念的攻坚战压根就别打了。中央的这份名单,可比老总临时抱佛脚搞出来的那个要详细的多。

    为了完成这个所谓的政治任务,杨震犹豫了良久,最终提出派人与城内的日军交涉。提出日军保证北平城内的古建筑,不遭受任何的破坏,并移交全部的政治犯与被其扣押的美英人士。

    日军全部和平退出北平,周边的抗联以及十八集团军部队,则保证日军的撤退行动,不受任何的干扰。为了增加成功的筹码,甚至杨震主动提出停止对丰台车站的攻势,可以放目前被困在门头沟山区的一一零师团残部撤回丰台车站。

    同时杨震也很清楚,一旦日军答应让出北平,眼下通州战场的五十九师团,也同样会成为日军提出的一个要求。而放眼下已经苟延残喘的一一零师团,以及五十九师团残部撤回天津,是杨震最不情愿的。

    一一零师团的主力,现在大部已经被歼灭。剩下的已经不足五分之一的兵力,目前困守门头沟矿区。在周边制高点已经全部被攻占的情况之下,这个重新组建的一一零师团留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而在通州战场,已经完成对五十九师团的分割合围,并已经解决了其三分之一的兵力。可以说战役打到这个时候,北平战场周边的敌军大部分已经被的解决。北平战场,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尾声。

    眼下城外剩下还在抵抗的日军,总兵力全部相加也只剩下不到六千人,其中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数量更少,并且被分割在平西与平东两大战场上。重装备和空中掩护方面,现在抗联占据绝对的优势。

    同时在平北与平西战场上,抗联的坦克部队已经基本上腾出手来。抽调的预备队两个师,也已经进驻北平西、北两个方向,并控制了西直门以及西直门车站。在平北方面已经攻占了地坛,并对德胜门与安定门完成了封堵,抢占了德胜门的瓮城。

    在平东方向,抗联以及配属的晋察冀军区一部,已经进抵朝阳门,并切断了北平城外的环城铁路。整个北平城的西、北两个方向,此时已经大门洞开,城东方向也已经完成对外城的扫荡。

    而对于抗联来说,第一阶段作战之中损失虽然不轻。但是通过有效的补充体制,之前战损过大的部队,也已经通过抽调预备兵员,完成了对大部分战损部队的补充,并且恢复了大部分的战斗力。眼下的北平战场,实际上已经无任何的悬念。这个时候放日军残部回天津,对于一向讲究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的杨震来说,心中是相当不情愿的。

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可中央偏偏在这个时候,再三提出对北平的攻击一定要慎重。最好是逼日军主动放弃北平,让杨震那里会甘心?如果一旦坐下来谈判,冈村宁次提出的要求,绝对不会仅仅一个一一零师团。通州战场上的五十九师团,这个冈村宁次也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所以在此次谈判之中,杨震从头到尾始终保持着沉默。尽管这个建议是他提出的,并已经得到中央的批准。但是对于具体事务,杨震却是从来就没有出过一声。即便是派人出面与日军谈判,也是由晋察冀军区出人。

    杨震不是怕背上某些包袱,也不是怕被人非议。对于杨震的来说,有些东西他已经背的够多了,也不在乎多这一件两件的。他不出面,甚至是不出声,只是讨厌这些政治上的东西,;来干扰他的军事指挥而已。

    政治任务,杨震在每次作战之中,最怕的就是这四个字。尽管他也明白,军事手段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而已。所有的军事行动,最终都是要为政治利益服务。但是对于这四个字来说,杨震一向都是敬而远之的。

    看着提出与日军谈判的建议之后,便转过头死死的盯着地图,在讨论的时候一言不发的杨震。知道杨震心中不痛快的老总,微微的摇了摇头,却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一下这位年轻的将领。

    对于放这些日军就这么撤回天津,将已经送到嘴里面的肥肉在吐出去。作为一名军人来说,老总也是不情愿的。但是他不能不考虑中央目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打烂北平城之后,对中央未来工作带来的影响。

    沉默了良久,老总最终还是道:“杨震同志,如果冈村宁次答应这个条件,我们还是无条件执行吧。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看一时。很多的时候,我们这个级别的干部,眼光要长远一些。”

    “先不说一旦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北平城,真的在我们手中被打烂了。咱们先不说在眼下政治上的得失,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单单对后世子孙,我们又该给出一个什么样的交待?”

    “北平城不是某一个政治势力的北平,更不是日本人的北平,他是属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那里金碧辉煌的古建筑,是属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我们这些人,不能不给后世子孙一个交待。”

    老总这些劝说的话,让杨震笑了笑道:“老总,您说的这些我都清楚。我这个人虽说毛病多多,但是服从大局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我只是多少有些不甘心。眼看着就要尽全功了,却因为某些原因,只能将已经到手的东西拱手再让出去,实在心里有些不甘心。”

    杨震的回答,老总却是斩钉截铁的一句话:“杨震同志,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于中央的这个决定,我们这些前线指挥员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是政治任务,是没有任何的讨价还价余地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我也不愿意这个时候终止我们的攻势。但是为了保证北平这个古都,完整的回到人民的手中。为了给后世子孙一个交待,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管理解不理解,这个政治任务都是我们必须要完成。”

    “不过你也不要过于钻牛角尖,其实很多的问题都是两面性的。冈村宁次能同意我们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也不都是不利的一面。不占而下北平,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的很大的益处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这个时候北平城能回到我们的手中,我们不仅可以将这座千年古都完整的保存下来。同时,对于晋察冀军区来说,也将再无后顾之忧。而且我们眼下被牵制在北平,以及周边战场的大量兵力,也能够全部的腾出手来。”

    “这些腾出手来部队不管是南下冀中战场,还是东进至天津一线。无论是投入到那个战场,都将会成为一股有生力量,并有可能会影响到战局的走向。尤其是装甲部队,对于我们的冀中会战,甚至有可能成为压垮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北平回到我们手中,就等于平绥铁路线已经完成打通,平汉路保定以北的路段,也可以完全的打通。我们可以利用铁路线,将补充的物资直接送到徐水。这也改变了目前我军对冀中战场的补给,只能绕道太行山区的窘迫境地。”

    “这对于我们目前承受的后勤压力来说,可以得到相当大的缓解。并节省我们宝贵的运力以及卡车,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并将前送物资的运量,短期之内可以增加十几倍。使得前线的部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补给。”

    “杨震同志,这场交换虽说也许从短时间来看,对于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战役之中的某一个战场,来说是弊大于利。但是从整个战局的发展来看,如果冈村宁次能够同意我们的要求,整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而且从目前北平的战局来看,即便放走门头沟地区的一一零师团,通州的五十九师团,也不会对天津的战局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两个师团,一个有生力量已经基本全歼,一个已经被极大的削弱。没有长时间的整补,这两个师团已经是无力参战。”

    “以天津的日军兵力和实力,以及可动员的后背兵员力量来看,很明显是没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将这两个师团整补完毕的。除非他们能得到本土的重新补充,否则就算放走这两个师团的残部,对整个战局并无太大的影响。”

    老总的这些半是安抚,半是命令的话,杨震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站起身来,看着窗外的飘雪,沉默良久才对老总道:“老总,我不是担心放走这两个师团的残部,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您说的对,即便让这两个师团的残部跑到天津。但是天津的日军,也没有实力在短时间之内,将这两个师团的残部整补完毕。而且以我们目前在平津战场投入的兵力和装备来看,别说两个师团的残部,就是两个全建制师团又能如何?”

    “不过老总,您在国外留学多年,经历与见识比我多的多。您很清楚一支现代化的军事体系的灵魂是什么?放跑这两个日军师团残部的确没有什么,对我们短期之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和影响。”

    “但是真正影响很大的是,放跑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以及两个师团残部的大批军官。对于日军这种半现代化体系的军队来说,他们的军官团都是按照精英的模式来培养的。尤其是其中大批的佐级以上的军官,和大量的各级参谋,才是他们真正的大脑和核心。”

    “即便所有的士兵全部的损失掉,但是只要这个军官团的体系还健在,他们随时可以恢复元气。日本人现在将战火几乎燃遍了亚洲,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尽管日军的整体战斗力,现在还没有出现太大的下滑。”

    “但随着日军不断的在扩编,合格的高级军官和合格的作战参谋,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日军来说,却是越来越宝贵。日军之前在战场上损失了大批的兵力,但也正是依靠这些训练有素的军官团在,才让他们依旧还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他的底层军官不足与战损,可以依靠大量的速成培养,也就是所谓的后备军官来补充。如果日军的眼界在开阔一点,不要在拘泥于传统,大批的久经考验的士官也可以随时升为军官。”

    “但他真正的大脑所在,永远不是那些被称之为消耗品的后备军官,或是速成培养出来的中队长或是小队长一类的基层军官。在战争之中军官中伤亡最大的,就是这些兵头将尾。这些人熬过来、升上去,才能算是精英。”

    “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他的真正大脑是那些高级军官以及高级参谋。尤其是多年实战经验培养出来的高级军官和合格参谋,才是一支军队真正的精华所在。这一点,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没有任何的不同。”

    “这一点对于我军,其实也是一样的。多年苦心培养出来的高级干部,对于我军也是一样的宝贵。相对于放跑了日军两个师团残部,放跑了一个完整方面军司令部,一个军司令部,外加两个师团依旧比较完整的军官体系,这才是对我们来说最坏的一个结果,也是我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对于现在的日军来说,每一个战前经过严格培养出来的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都是相当宝贵的。尤其是珍珠港事变爆发之前,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以及佐级以上的军官,都是异常宝贵的。”

    “如果这些人保留下来,我们即便歼灭在多的日军部队,也不可能真正让日军伤了根本。因为他们可以依靠这些随时可成为陆军士官学校,或是陆军大学教官的高级军官,重新培养出来一批。”

    “一场战役下来,底层军官的损失虽然巨大,但是整体上的补充,对于一支有着完整培养体系的军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可合格的高级作战参谋人员,以及高级指挥员,却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培养出来的。”

    “中日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我们不能不承认日本人的军官培养体系,虽说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缺点,但是其的确培养出来一批战斗力相当强劲,而且指挥能力和素质,都相当不低的军官。至少经过正规军校,尤其是战前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指挥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保住了这些人,只要日军重新补充兵员,他们的整体军事素养,下滑的就真正有限。大脑保留下来,即便是肢体受到一些损失,但是却并不影响这支军队的真正行动能力,至少不会是决定性的。

    “如果想要动摇他们的根本,那么只有从**上尽可能多的消灭日军的高级军官,以及参谋人员。从根子上,一点点的削弱他们的恢复能力,打乱他们的培养体系。一个小队长也许可以用六个月培养出来,但是培养一个哪怕是少佐参谋也远远不够。”

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内打老鼠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顿:“特别是现在北平城内,那些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那些中佐以上的军官,才是日本陆军真正的精英所在。也是真正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

    “我们一个合格的军事干部培养,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合格的作战参谋培养,更是需要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培养过程。对于日军这样一支过于讲究精兵的军队来说,他们的高级作战参谋培养,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人培养的难度,远远胜过一名少尉小队长。击毙一百个日军少尉小队长,不如击毙一个日军大佐或是中佐更有价值。这并不是说击毙日军高级军官的更有面子,而是对日军这个体系造成的损失更大。”

    “在日本陆军大学培养能力有限的情况之下,这种人是死一个少一个。死一个,便是伤了一分元气。至少在时间上,是很难完全弥补的。一个经过系统培养出来的中高级军官的真正价值,远远超过那些速成培养出来的下级军官。”

    “更别提北平城内的那些中将、少将、大佐等高级军官,这些日本陆军真正的大脑所在。这些人之中任何一个人被击毙,对日本陆军来说其真正的损失,都无异于打垮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甚至有可能更多。”

    “我们干掉一个日本陆军中将或是少将,日军在扩编的时候,也许就会少一个合格的师团长或是旅团长。如果能够击毙一个日本陆军大佐,他们就会少一个合格的参谋长或是联队长。”

    “当一支军队苦心培养出来的高级军官,以及大批合格的作战参谋永久性的损失,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才是最无法弥补的损失,才是给予他们真正的重创。因为失去了这些人,他们将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全的补充完毕。”

    “如果让这些人都活着回国,即便是这场战争我们真正打胜。但没有消灭掉这些军队的真正大脑和精华所在,日本人只要认为需要发起一场战争,再加上比较健全的工业体系,那么他们就可以重新随时建立一支军队,而且这支军队的恢复速度将会相当快的。”

    “就像现在的纳粹德国一样,恢复的速度将会相当的快。一战后的德国只保留下十万人的军队,但是他们却保住了一个健全的军官团。到了国际形势允许之后,在短时间之内,便重新扩大为一支庞大而有战斗力的军队。”

    “如果要从根子上彻底的摧毁一支军队,那就要摧毁他们的体系。首当其冲的就是摧毁领导这个体系的人,也就是这些高级军官和高级参谋。如果能够打掉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彻底的击毙或是俘获所有的军官。那么整个战略意义,绝对不亚于全歼日军两个师团。”

    “这次作战不管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我们如果能够彻底打碎整个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大脑,对我军下一步的战略企图,将会是相当有利的。对我军能在河北,甚至整个华北站稳脚跟,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协助。只是现在,的确有些太可惜了。”

    杨震的这番话说完,老总也很沉默。杨震说的这些老总很清楚,彻底的瓦解一支军队,不是你消灭了多少部队,而是决定你能不能彻底的瓦解他的体系,彻底的打掉他们的大脑。这一点对于消灭一支重视传承的军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可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在两难之间别无选择。此次如果真正达成协议,放整个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以及日军残部撤离北平,返回天津甚至是回到日本。虽说的确如杨震说的那样,的确有些太可惜了。

    但是彻底打掉日军在华北战场的整个大脑,在以后也许还会有机会。可如果北平这座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古都,在自己手中毁于战火,那么将会是永远无法再生的。两难之间,只能选择保护恐怕永远没有机会弥补的那一个。

    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还可以接受的情况之下,只能选择暂时放弃了。不过在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少年。即便这次放走日军华北方面军,但只要战争还在进行,彻底的解决他们的机会,以后还是会有的。

    不过老总也没有将话彻底的说死,毕竟日本人会不会同意这个要求那还是两说。现在的北平城的确对日军来说,已经无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日军只要还盘踞在北平,哪怕只是一天,对于自己一方的整个华北战局来说,就如同如鲠在喉。

    平汉铁路与平绥、平承铁路线,就一天无法使用。也就是说北平城现在虽说已经无实际的战略意义,但是日军只要守住北平城一天,就可以在后勤补给上,扼制住抗联的咽喉。使得抗联对冀中战场的补给,只能通过太行山区的简易公路。

    同时也会牵制此次战役之中,抗联与晋察冀军区投入在战场上的相当一部分的兵力,在北平周边而无法转用到其他的战场。这对于缓解冀中战场抗联兵力上的劣势,还是相当有影响的。

    尽管日军不同意,也基本上守不住北平。即便是现在就选择攻城,以城内的日军兵力来说,最多也就是两天的时间,便可以彻底的解决战斗。但形势即便已经恶化到了极点,可对于一向固执、认死理的日军将领来说,能不能低头结果还是两说。

    相对于其他的问题,如果日军不放弃北平,那么下一步的作战怎么打,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既要消灭掉城内的日军,还要保住那些古迹不受到大规模的破坏,尽可能的避免城内的百姓出现较大的伤亡,这才是一场最艰难的战斗。

    尤其是谁也不能保证,日军会不会在最后时刻狗急跳墙,来一个玉石俱焚。现在城内的日军,守住北平城的兵力是没有。但是如果拽着北平城内部分百姓,与部分古建筑陪葬的能力,他们还是有的。

    想了想,老总抬起头对杨震道:“我们也不要在这里太过于想当然了。日军最终能不能同意我们的这个要求,现在还很难说。不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最终的立足点,还是要放在打上。”

    “中央此次是下了死命令的,我们作为前线指挥员,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要执行的。你这个一线指挥员,现在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在即达到中央的要求,又能彻底的肃清城内日军。将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尽可能完好无损的移交给人民。”

    “这就好比在一个瓷器店里面打老鼠,既要将老鼠打死,又不能将店内的坛坛罐罐一股脑的也全砸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应该仔细的琢磨一下,这场瓷器店里面捉老鼠的战斗,究竟该怎么去打。尤其对于日军这样的军队来说,你这场战斗该怎么打。”

    “尤其是在眼下日军在城内的大部分人,已经撤进了皇城的情况之下,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个最艰难的考验。我还是那句话,一旦真正需要攻城作战。那么这场战斗不仅要打好,还要不能造成任何无法弥补的损失。”

    老总的话,杨震微微点了点头道:“老总,这一点您到是不必太过于担心。针对一旦日军不同意,逼迫我们只能攻城这一点,我已经有了一定的计划。我在内城与外城的争夺之中,将部队打乱以坦克排和步兵连为基干,采取多路渗透,以点对点的战术。”

    “调进城的步兵,在战斗之中一律不使用,除了无后坐力炮与火箭筒之外的火炮和炸药包。但是为了加强攻坚火力配置,一个连我准备加强一挺高射机枪,一门五七无后坐力炮。高射机枪穿透力强,但是没有杀伤爆破弹。”

    “五七无后坐力炮对付不了重型工事,但是可以对付一般的野战工事。无论是十二毫米机枪,还是五七无后坐力炮,杀伤范围都不是很大。即便不小心命中了某些古迹,也不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同时调进城参战的坦克,我准备以昨天才从东北调来的,装备英制步兵坦克为主的独立十三坦克团为主。该团装备的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主炮口径为四十毫米。对付一般的工事足够,但却不会对周边的附属建筑造成太大伤害。”

    “而且英制步兵坦克,装甲厚度足够。对付日军可能采取的肉弹战术,结果相对来说会好一些。即便在近距离之内,日军的反坦克炮命中,对其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投入坦克参战,有利于减少我们的伤亡。”

    “至于整个北平城最精华的皇城争夺战,我的军区直属侦察旅的主力,现在就在汤山一线待命。一旦需要强行攻城,我准备在外城和内城争夺战进入尾声之际,采取地面渗透与空降结合的办法,直接强攻皇城。争取在宫城之外,将城内的日军主力解决。”

    “在去年新京战役结束之后,我们就考虑过对大城市的攻坚作战。为了让新京战役的景象,不在其他城市重新上演。我们专门在四二年下半年,抽调了一批部队,演练城市攻坚战,特别是巷战。对于这种瓷器店里面打老鼠的作战,我们并不陌生,也总结了一些专门的战术。”

    “不过老总,我不可能保证不对古迹有任何的破坏,也不可能保证对成为战场的一些古迹,不造成摧毁性的破坏。老总这是战争,不是军事演习,更不是过家家。战场上的事情,我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

    “但眼下战役打到这个地步,我也绝对不可能松手。先不说这个时候放手,我们之前的所有付出将会前功尽弃,甚至要影响到整个战役的进程。即便不强攻改为围困,可老总北平城内那几十万中国百姓怎么办?”

    “北平城内不产粮食,即便有存粮,日本人在还要保证军粮供应,以及维持几万日本侨民的情况之下,也不会供给中国人使用。长期围困北平城的兵力,按照城内日军的数量来看,我们现在不是拿不出来。可长期围困下去,城内的几十万中国人怎么办?”

第六十二章 冈村宁次的选择

    杨震的回答,老总只给了尽力而为四个字的回答。至于其他的,也只能看事情的发展而定了。毕竟冈村宁次究竟怎么想的,能不能同意自己提出的交换条件,他们也无法预测。不过为了给冈村宁次施加压力,在二十四小时最后期限抵达之前。杨震调集一部兵力,向北平外城地区发起了攻击。

    日军对于抗联提出的要求,始终未给予任何的答复,也没有要求给予答复之前停火。所以此次发起攻击,也并不算违反任何的协议。此次攻击一方面是给日军施加压力,逼迫他们接受协议。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必要时候攻城打好提前量。

    此次攻击的意图,就是要将北平的内城与南部的外城分割开来。并尽可能多的在城区内,扎下一部分的钉子。如果形势允许,将直接完成对皇城的包围。彻底的完成对北平城内的日军残存兵力,完成最后的打击准备。

    杨震命令已经抢占西直门的部队,在西北城区采取不断蚕食的战术。集中部分的兵力,向城区内一点点的多路渗透。不断的在北平地下党的配合和引导之下,以坦克配属步兵实施浅纵深迂回穿插。一点点的将日军在西北城区的兵力,与城内主力分割开来。

    同时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