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雁门关至广武的日军实力已经消耗余烬,已经掀不起太大的风Lang来。而张庄和马邑的二十一师团主力,在两翼的压力以及对身后的顾虑吗,也有全线回缩的迹象。这个时候,陈翰章觉得是时候将重点放在北线了。
至于缴获的那三门德制战防炮,陈翰章则在第一时间将其运回大同,并利用运输机运回东北。同时将老总的结论,在第一时间上报给总部。提醒其他战场,注意日军新式反坦克炮的威胁。
第二百九十七章 总攻击
而就在陈翰章在这边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整个晋北战场兵力进行微调的同时。山下的熊伯涛,也按照命令开始对新广武最后的攻击。熊伯涛没有将手头上的所有兵力,一次性的全部都投入进去。
尽管他的手中现在只剩下七个连的兵力,其中还有两个连是几个连压缩编制之后,临时编成的。但熊伯涛还是坚持认为,在攻击正面有限的情况之下,一次性投入太多的兵力,付出的代价还是有些太过于高昂。
而且攻击正面过于狭窄,也不利于攻击部队的展开。现在部队虽说付出的代价有些大,但是已经拿下了新广武正面的大部分据点。日军在新广武的防线,已经回缩至新广武城和两翼百余米的长城处。
在山下重炮的轰击之下,整个新广武与两翼长城,已经大部分坍塌。日军仓促修建的野战工事,已经大部分被摧毁。新广武城已经犹如剥开壳的鸡蛋一半,直接暴露在攻击部队的枪口之下。这个时候在投入太多的兵力,已经是有些过于浪费。
而且面积不大的新广武城,也容纳不了太多的兵力。所以熊伯涛根据形势的变化,一改过去逐点争夺的办法,而是采取了黑虎掏心,集中一个连在全部炮火的掩护之下,不顾日军两翼直插新广武城日军核心地点新广武城。
在侧翼则以两个连以排为建制,采取交替掩护、跳跃式攻击的办法。对新广武城两翼,日军沿着长城修建的最后残存据点发起总攻击。在夺取新广武两翼的山头之后,这两个连则采取东西对进,配合正面攻击部队对广武城进行最后总攻击。
熊伯涛将手中的火焰喷射器,全部调拨给了这三个连的攻击部队。而且每一个连都加强了一个工兵班,配备了大量的炸药。将所有的高射机枪和双二三高炮,暂时停止对空警戒,全部参加到一线,为攻击部队提供火力资源。
并将一门双二十三高炮和三挺十二毫米高射机枪,拉到了新广武左翼,他曾经付出惨重代价,几乎拼光了一个连才换来的,一个可以俯视新广武至雁门关公路的制高点,对雁门关方向实施二道火力封锁。切断日军通过公路,增援新广武的路线。并从侧翼压制日军新广武两翼的火力点,为两翼攻击部队穿插行动创造条件。
在炮火支援上,熊伯涛没有采取过去的弹幕式射击的方法。而是将一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连以炮为建制,全部分散开。采取大炮上刺刀的办法,尽可能的抵进射击。尤其是日军配属到一线的九二步兵炮阵地,作为重点火力压制目标。
并将所有的八二迫击炮全部集中,加上仅有的一个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连,作为一个迫击炮群,专门压制日军的反斜面阵地,尽可能的减缓并迟滞,日军部署于反斜面阵地的兵力,对正面攻击部队的反冲击的速度。
实际上承担这个任务,山炮是最适合的。但他的部队,现在已经无一门山炮。总部新补充的几门山炮,还在空运当中。无奈之下,熊伯涛只能使用迫击炮群承担这个任务。好在抗联制式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威力和性能都是相当优秀的。
熊伯涛的攻势发起之后,虽说也小有挫折,但是进展总体上说还是可以接受。正面攻击部队让开两厢,直插新广武的战术,可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真正的新广武城争夺战,打的虽然也很激烈,但是进展还是相对较快的。
第一波攻击,攻击部队在身后直瞄火炮,以及加强的无后坐力炮与火箭筒的掩护之下,就打进了新广武城,并在第一时间站住了脚。虽然日军抵抗依旧顽强,但后继乏力的日军已经再无之前的那股子寸土必争的气势了。
而在两翼的攻击之中,攻击部队第一波的攻势,直接对准了新广武两翼的日军炮兵阵地,以及在之前战斗中给抗联带来很大威胁,即便在外围据点已经基本拔除干净的情况之下,对正面攻击的部队依旧有威胁的日军平射十三毫米高射机枪阵地。
这三个日军的平射高射机枪阵地成交叉布置,射界不仅相当的开阔,几乎覆盖了整个新广武的正面。而且设置的也相当的调转,巧妙的利用了新广武正面的山体结构。上面覆盖的是就地取材周边长城的条石、城砖,以及拆卸的城内房子木料,修建的异常坚固。
这三个给抗联攻击部队带来很大伤亡的火力点,直瞄火力打不到,迫击炮打不穿。甚至是一百五十毫米榴弹落上,也无法彻底的摧毁。为了修建这几个火力点,以及整个新旧广武城防工事、炮兵阵地。日军将新广武两侧一百五十米距离内的长城条石和城砖,能拆卸下来的基本上都拆卸了下来。
不能不说当年修建长城的时候,没有所谓的豆腐渣工程。这些条石和城砖,质量相当的过硬。尤其是那些城砖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但质量依旧相当的过硬。一发八二迫击炮弹落上去,基本上无法造成什么伤害。一发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直接命中,也不过炸开一部分。对整体的结构,也无法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要是用后世仿制的那些质量实在不咋地的城砖,估计熊伯涛之前的阵地争夺战中,也不会为了这几个机枪工事,以及日军部署在新广武两翼长城的炮兵阵地头疼异常了。也正是这几个机枪工事,与山头上的日军步兵炮和交叉火力的重机枪,给抗联前期攻击带来的了相当大的伤亡。
在战斗之中伤亡的无后坐力炮手和火箭筒手,有近一半都倒在了这三挺射击精度奇高的机枪火力之下。而这三挺日军的大口径机枪,虽说性能比不上抗联装备的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但是毕竟是大口径机枪,一千米之内的距离,杀伤力还是相当的强。
如果命中人体,一样直接将人打成两截。不打掉这三个机枪工事,不仅攻击正面的部队侧翼受到很大威胁,而且后续部队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接应和配合。甚至有正面攻击部队,被这三挺机枪压制在新广武正面山体上的危险。
这次熊伯涛在拔出了两翼其他据点,并打掉了日军炮兵阵地之后,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拔掉这三个机枪工事。为了解决掉这三个机枪工事,熊伯涛甚至给正面攻击部队,才配备了;两部火焰喷射器,而两翼的攻击部队则配备了三部。
没办法,这三个位置刁钻的机枪掩体,除非直接命中射击孔,否则就是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以最近的距离开火都无法摧毁。对付这样的掩体,火焰喷射器是最佳的武器。抗联的火焰喷射器,全部都是使用的凝固汽油,威力要比一般国家使用的大的多。
只要能将喷火兵送到其最大射程四十米的距离之内,即便没有准确命中射击孔,但其所发出的一千度高温,长点射时候十二秒的高温火焰持续时间,也足以让工事内的日军脱离工事。
熊伯涛告诉带队的两个连长,就是他们的部队全部打光了,也要彻底的解决这三个机枪工事。一句话,就是倾尽全力要保证正面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保证正面攻击部队,与后续部队之间的连接。考虑到某些方面的问题,熊伯涛给这两个连各配备了三名狙击手。
两个连长在接受命令之后,略微一合计,将其他的方面的战斗交给了指导员和副连长,两个人则各带一个排,加强一部无后坐力炮和一部火焰喷射器,专门对付这三个该死的火力点,以及他周边的配套工事。
这次他们以机枪火力,压制住两翼的掩护火力点。自己则直接带着两个班,在手持苏制莫辛纳甘步枪的狙击手精确射击掩护之下,带着火焰喷射器直接杀奔三个火力点。以两个班包括两个连长在内全部倒在了冲锋路上为代价,成功的将火焰喷射器送到了适合发射的位置上。
随着这三个曾经给抗联攻击部队带来巨大伤亡的日军机枪火力点,被烈焰彻底的包围,里面库存的大量十三毫米子弹发生剧烈的殉爆的之后。这三个与外围火力点相互配合和策应的日军机枪工事,终于彻底的被解决。对正面的攻击一次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熊伯涛对新广武发起的总攻击,从枪声响起到战斗完全结束,雁门关的日军除了两个小队之外,再无一兵一卒的增援。甚至其他方向的日军残存力量,在抗联的最后总攻击发起开始之后,逐步的开始向雁门关一线撤退。
陈翰章当初判断的没有错,在他正面攻击与炮火拦截相互结合的战术之下,二十一师团在雁门关的兵力,已经逐渐消耗余烬。当他最后的总攻发起之后,坐镇雁门关的日军二十一师团步兵八十二联队长冈田美吉大佐,此刻身边已经只剩下一个半中队的兵力。
至于他手下的三个步兵大队,外加三个工兵中队的兵力。除了在前面还有两个已经残缺不全的步兵中队和一个工兵中队之外,其余的不是在新旧广武一线灰飞烟灭,就是躺在了雁门关向新广武增援的路线上。
从雁门关到新广武短短三公里的距离,中间两道抗联火力封锁区之内,到处都是日军被炸的七零八落的尸体。从雁门关一直到新广武城的山后,成片的日军战死者尸体,成为最显眼的路标。一路上到处都是没有撤下去的重伤员,发出的痛苦呻吟声。
新广武关正面的山脊上,已经被双方流出的鲜血染成了大片的红色。这片战场,因为积累了太多的火药和炸药,十余年之内几乎寸草不生。而在新广武正面,方圆几平方公里之内的战场上,也到处都是敌我双方战死者的尸体。
到处都是被打坏的装备,以及已经无人在使用的武器。被动员前来掩埋双方战死者尸体的老乡,久久的不敢上前。同时继旧广武打成一片废墟之后,新广武这座雁门关前,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战略要地,连同两翼的上千米长城,也彻底的打成了一片废墟。
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从心的日军
抗联在新广武方向投入的一个团,打成了一副空架子。负责守备新旧广武以及雁门关的日军二十一师团第八十二联队,也拼光了几乎所有的作战部队。在这场血腥的争夺战之中,陈翰章最终达成了将二十一师团行动序列分割的战术意图,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当初为了保住新广武,在兵力已经不敷使用的情况之下。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这位冈田美吉大佐,不仅将三个工兵中队送上了一线。还直接将辎重联队留在后面,负责保证全师团粮弹运输的半个联队也调派了上去。
结果他不顾师团辎重联队长反对,强行征用的两个辎重兵中队,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消耗余烬。战斗打到这个程度,他的八十三联队已经处于实在无兵可调的窘迫境地。别说反击旧广武了,就是防备新广武其实也到了力不从心的地步。
不仅步兵已经所剩无几,就连二十一师团留给他的两个山炮兵中队,三个速射炮中队,六个大队炮小队,两个高射炮中队和一个高射机枪中队,所有的火炮和高射机枪加在一起,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
最让这位大佐联队长恼火的是,师团长田中久一阁下在抗联拥有大量坦克,而且极善于利用坦克迂回穿插的情况之下。为了确保雁门关这条二十一师团北上作战的生命线,以及在必要时候的退路。
专门将大本营加强给二十一师团的五十六门德制五十毫米战防炮,中的近一半留下来交给八十二联队。就是怕抗联以坦克为先导,强行向自己身后穿插。至于三十二师团发来的抗联在晋北的坦克集群,已经全部被其吸引到山阴至应县之间的情报,田中久一中将历来都是嗤之以鼻。
这头老狐狸除了自己亲眼所见,否则他根本就不相信任何方面的情报。无论是友军,还是山西第一军。甚至华北方面军传来的情报,他都要再三核实一遍之后,才会部分的相信。尽管三十二师团长井出铁藏中将信誓旦旦,但他依旧将大本营配给的新式反坦克炮,留在雁门关一半。
但没有想到这些帝国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最后时刻,从德国进口的最新式,也是威力最大的PAK三八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居然在这一战之中短短的一天半时间,被自己丢的只剩下雁门关内的四门。
要知道,这些性能极其优异,威力远远超过帝国最新式的一式速射炮的反坦克炮,帝国一共只进口了不到一百门。除了留下的必要作为标准的仿制品之外,二十一师团是目前整个帝国陆军唯一装备这种武器的师团。
当初二十一师团在抵达华北之后,一改往日日军出动向来是雷厉风行做法,宁愿坐视最佳的战机白白的错过,而在河北境内待机不短的时间。除了部分原因是为了调整原有专门为东南亚作战,但是并不适合在中国战场作战的武器装备之外。真正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等这几十门新式反坦克炮。
抗联在绥远战场和晋北战场上采取的装甲集群攻势,让即便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华北方面军极其惊异不说。更让其错愕的是手头的反坦克武器,无论是缴获的英军战利品的两磅炮,还是日军原有装备的九七式速射炮,甚至包括日军最新式的一式速射炮,几乎无法应对抗联中的部分坦克。
尤其是马尔蒂达二型坦克和T三四坦克,几乎没有任何武器可以应对。甚至三八式野炮,在近距离之内平射都无可奈何少量装备的九零式野炮,以及缴获的英制野炮虽说威力足够。但其数量毕竟有限,在还要承担火力压制与支援的情况之下,在去承担反坦克任务,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关键的是数量,根本就远远的无法满足需要。
从化德、商都、大同战场上传来的情报,在第一时间之内便被华北方面军动用飞机送往大本营。从大同守军拍摄出来,用小飞机接出来的照片,以及东北的新京战场上传来的抗联坦克照片,并商都、化德战场上传来的有限情报,经过大本营的判读确认为苏制T三四坦克和英制玛蒂尔达二型坦克。
对于华北战局陆续恶化同样忧心忡忡的东京大本营,深知一旦让抗联打通了与关内之间的陆地联系。到时候获得中国关内丰富人力资源补充的抗联,恐怕就是关东军再也难以压制住了。
日军大本营很明白,任何事情都是连锁反应的。不想办法遏制住抗联的坦克攻势,此次华北方面军的作战很有可能会彻底的失败。而一旦让抗联打通了与华北方面的联系,到时候倒霉的并不仅仅是关东军。同样可以依靠抗联正在迅速建立起来军事工业支撑的华北共产军,也会让华北方面军再一次陷入永无宁日的状态。
而且美英方面不顾中国现状,与中**队直接接触,并给与相当数量的援助更是让大本营感到忧心忡忡。战场上抗联投入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十字军巡洋坦克,以及同样在东南亚战场上大量出现过的英国轻型轰炸机。
再加上后期出现在东北,日军在东南亚战场同样遭遇,并缴获的美制M三型轻型坦克。这些美英两军的制式武器装备,都已经表明美英现在开始对抗联给予援助。而这些援助给了同样属于共产军序列的抗联,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同样会转入华北的共产军手中。
一旦让华北的共产军,获得充足的装备和弹药补充,并强大起来。这些对于日军来说如跗骨之蛆一般的共产军,将会让华北永无宁日。四一年日军付出重大代价,才换来的华北相对稳定一些局面,将全部会付之东流。
这些共产军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实在太过于恐怖。之前如果不是其缺枪少弹,而且训练不足,日军对付这些人付出的代价只能会更大。现在如果让其获得充足的补充,更是如虎添翼。那么等待华北日军的结果,只能是日本无法接受的。
现在东北已经丢了一多半,曾经的满蒙生命线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华北如果再不安稳,再加上华中和华东地区同属其作战序列的新编第四军。日军依靠中国丰富的资源,支撑其以战养战的计划就将完全被打破。
虽说日本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眼光,只能用差强人意都勉强合格来形容。但是在绝对不能让抗联打通与华北共产军之间地面联系上这一点,以及打通后带来的连锁反应,看的还是相当的长远。
否则也不会在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一而再的答应冈村宁次那些,甚至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看来,也有些近似乎无理的要求。成建制的师团,大量的反坦克炮、高射炮等装备,粮食、弹药等物资,这些对于现在的日军来说,想要凑出他所要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避免华北的形势进一步的恶化,遏制住抗联的装甲集群攻势,以保证华北方面军可以将已经进入晋北的抗联驱逐出。东京大本营不仅真的下了血本,不惜暂停东南亚的攻势,抽调回两个师团。
甚至考虑再三,还是从去年在决定对美英开战前,为了应对强大的多美英装甲力量,特地从德国进口的,作为看家宝贝使用,并准备大规模仿制的九十门最新式PAK三八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抽调了五十六门调拨给了二十一师团。
而在投入战场之前,在前关东军参谋长,现任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的吉本贞一再三提醒之下。那位二十一师团长田中久一中将考虑再三,为了保证自己的后路安全,将其中的一半留给了留守的八十二联队。
结果这位老兄虽说将这些新式的,也是日军现在最有威力的反坦克炮的真正作用,充分发挥了起来。的确也遏制住了抗联以坦克集群,在运动之中包抄、攻占旧广武的企图,倒也算用到了正地方。
但在陈翰章改变了战术之后,除了留守在雁门关的四门之外,其余却在抗联封锁之下,无法从前线撤回,只能当做大材小用的当做步兵炮使用。而在一次次的反复拉锯之中,不是被击毁,就是耗尽了弹药只能自己炸毁。而同样在一次次的反复拉锯之中,他的八十二联队主力,也一点点的消耗余烬。
陈翰章判断的没有错,他投入雁门关正面穿插的部队,的确伤亡不轻。但是在抗联集中的优势火力,以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单兵火力之下,固守雁门关一线的二十一师团八十二联队,也耗尽了自己的鲜血。
手头上剩下的这点兵力,冈田美吉大佐无论如何也不敢在向新广武增援了。雁门关是二十一师团的退路,即便新旧广武都丢了,只要雁门关在手,师团主力一旦回援,就还有缓和的余地。但是如果连雁门关都丢了,那么二十一师团真的陷在晋北战场了。
更何况他身边仅剩的这一个半中队之中,还有半个中队根本就不是战斗部队。除了一半人是勤杂兵、马夫之外,剩余的一半人其实是专门负责火化战死日军尸体,连枪都没有的火化兵。这么种情况,冈田美吉那里还敢出兵在增援已经进入最后时刻的新广武战场?
除了派出一个步兵小队和一个工兵小队,象征性的增援之外,根本就不敢再抽调一兵一卒。而这两个小队,除了在通过抗联的炮火封锁区丢掉一个之外。剩余的也在新广武的反斜面阵地上,被一顿迫击炮弹炸的七零八落。
真正冲上新广武增援的部队,东拼西凑也只有十余个人。只能不断的给师团部发电报,要求师团部立即回师夺回新旧广武,并给予雁门关一线增援。以保护这道二十一师团的生命线,以及最后的退路。
实力已经消耗余烬的冈田美吉大佐,已经无力再增援新广武。而陈翰章也在拿下新广武之后,无力在继续南下。他只能原来北岳区的那个团,加上剩余的部队,并留下一部炮兵就地固守新广武。
第二百九十九章 观感
至于旧广武,只能派出少量的警戒部队控制,以及部分炮兵封锁旧广武至雁门关的公路。旧广武方向的防务部队,眼下伤亡几乎也同样余烬的部队,却是已经无论如何也派不兵力出来担任防务。
而这一战搞的目瞪口呆的不仅亲临一线的老总,还有在晋绥军区途径晋北时候,被老总留下来,此次也带来观战的各个纵队、旅、团、营各级部队的副职。当他们知道对面的日军足足一个联队之后,大家谁也没有说话,都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之中。
放下望远镜,老总看着身边的各级干部转过头道:“你们不要羡慕他们的装备,这些装备咱们早晚也都会有的。中央已经决定,此次战役结束之后,各大区的部队轮番到东北整训、换装。我让你们看的是他们在作战之中的步炮协同战术,还有在攻坚作战之中的战术运用。”
“你们都是一线带兵的人,也都是未来部队扩大后军事主官的第一人选。我这次之所以将你们留下来,组成一个观战团,参观抗联的此次作战,就是让你们好好的学习一下,在装备水平提升之后,我们在战斗之中应该怎么去打。”
“装备上去了,对指挥员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不能装备上了,但还是过去的老一套。过去红军时期,一个方面军的炮兵加在一起,没有你们现在一个旅多。在东渡抗日之后,我们的炮兵数量更少。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我们该怎么去打,就值得我们好好的考虑一下。”
“今天带你们来,不是来看热闹的,更不是让你们来真的参观的。说白了,就是好好的学习。不仅要求你们带着眼睛来,更要求你们都带着心来。我现在想听听你们现在,都有什么心得体会。”
老总的话音刚落,那边的晋绥二纵队副司令犹豫了一下后道:“老总,这次战斗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他们的战术很特别,在整个战斗之中各级部队分工很明确。即便是班一级,也有各自不同的战斗分工,作战编制直接下到班一级。每个战斗班的每个战斗小组,都有详细的分工。”
“这些战术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相当的实用。在后方纵深火力掩护下的多点渗透式进攻,只要打开一点则可全线突破。老总,他们采取的这个战术与日军惯用的进攻战术,到是有几分相似,但又不完全像。”
“与日军的惯用攻击战术相比,攻击点的选择上多了很多。当然一线的压制火力,也不在是日军的九二重机枪和掷弹筒。他们的无线电通讯配备到连一级,在战斗之中一旦受到日军火力拦截或是压制,可以呼叫后方的炮火支援。”
“这个标准,连日军都没有达到。日军的步兵与炮兵的联系,主要还是通过旗语和有线通讯。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能这么做,我想他们的连一级部队,应该不是配备了炮兵的观察员。就是连一级的干部,至少也懂得炮兵坐标的测算。”
“因为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前后方的协调作用,尤其是炮兵的火力支援,更不会误伤自己人。还有一点是他们的炮兵可以根据前边观察员的测算,实施方位射击。并可以实施炮兵的超越射击,可以不依赖炮兵阵地自己的目视观察实施盲射。这一点我们的炮兵,目前还远远的做不到。”
“他们的小口径直瞄火器的数量很多,对付日军一线机枪工事很有作用。我感觉这些武器,就是为了对付日军工事而设计和制造的。而且他们在攻击之中,很善于利用地形的掩护。这个他们口中的一点两面,三组一队的作战方法,我感觉可以全军推广。”
“另外,他们每次战斗在对炮兵使用上,都要针对目标的不同对使用的炮弹数量,做出一定的预算。在炮火的使用上各负其责,师团营各级分工明确。擅长使用各种火炮,编组成炮群作战。”
“而且对炮兵的使用上,很注意前后方的联系。他们在炮兵战术上,一看就是下过苦工的。这炮弹打的,一个个的弹坑像是尺子量的。这一点,咱们短时间之内还做不到。老总,咱们的底子实在太薄了。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人员,大部分的干部培训时间太短。甚至很多人,接触大炮的时间都不长。”
对于这个纵队副司令员的评价,老总很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一点上,你看的还是比较准的。他们的战术的确是以日军进攻战术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的。但在炮兵的使用上,却是明显超过日军。”
“不过我要说的是,他们的连以上干部,都至少要懂得一部分的炮兵引导知识。要不然你报错一个坐标,那倒霉的不单单是日军了。大炮可不长眼睛,两军相接他可分不清谁是自己人,那个是日军。”
“我今天将你们带来观战的主要原因,就是想通过这一战,让你们学习什么叫做现代化的战争。装备上去了,观念也要改变。我听说包头一战,你们中间有些干部,对于炮兵的使用可是各有方法。”
“有的人像是地主老财一样,在战场上抠抠搜搜的不舍得用。打了几发炮弹,就马上将炮兵撤回来。打出一发炮弹,都要你们这些做军事主官的批准。团营一下,对中口径迫击炮的使用都没有自主权。有的则大手大脚,对付日军一个小队,就打出了三五百发的炮弹。”
“战前对炮兵的使用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到了战场上乱打一气,各级建制的炮兵任务不明确。对炮兵阵地的选择也不是很注意,只注意正面火力支援,对于防空等其他的方面不重视,下面的意见也听不进去。
“我说同志哥们,这么做怎么能行?你们就算就是发衣服,也不能乱发一气,你也得按照身高和大小来吧。装备上去了,观念不上去怎么行,指挥能力上不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怎么行?”
“这次你们晋绥军区主力南下静乐作战,我和你们司令员谈了一下,为了部队的长远考虑,为了加快部队的成长和建设,将你们这些副职都留了下来组成一个观战团,但更是学习团。就是让你们与兄弟部队学习一下,装备上去了我们该怎么做。”
“中央已经与抗联方面谈过,此战过后华北各大战略区,将分批进入东北抗联根据地整训。一是利用东北根据地的稳固,以及比较丰富的粮食产量。减轻老根据地现在承受的巨大人力、物力的压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