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挽回了一些损失。”
“记住,下回再有这种事情,你作为政治委员要首先想着的是你的职责。战局紧张,我不想在多说什么。你们几个要记住此战,特别是你们所在的战线,决定的是我们的生死和未来的发展。”
“你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政治指导员。我军政工干部的应该有的职责,你应该很清楚。到了东北这么长的时间,你也是一直担任政工干部。中央千辛万苦将你们从关内调过来,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改变抗联原本政治工作薄弱的情况。”
“但你这次的表现,说实在的让我很失望。今天的话,我不想再说第二遍。记住,我们部队里面的政工干部不是摆设,虽然略有调整,但与全军所有的政工干部的职权都是一样的。要不然我们设置政委干什么?我的部队不是某些方面,不会因人设职。”
看着欧阳吉善在杨震巡场之下,相当窘迫的表情,一边王明贵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位政委在开始的时候,表现的的确有些软弱。刘长顺固执的不肯迈步,他这个做政委的却始终没有表态。
自己曾经也向他汇报过,希望他能以政委的身份与刘长顺谈谈。履行条例规定的政治委员职责,但欧阳吉善却始终没有去做。就看着自己与刘长顺争吵,却就是一声不吭。当刘长顺要求他去正镶白旗与苏尼特旗交界处,去督战的时候,他也没有表示反对。
好在自己面对局势的发展,在无法改变刘长顺决定的情况之下,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他这个做政治委员的还是支持了自己。在向上级汇报的时候,也主动承担了责任,等于变相的保护了自己。
犹豫了一下,王明贵还是开口想要岔开话题道:“一号,经过几天的激战,我们已经将二十六师团的残部压缩到一个最小的空间之内。其残余兵力虽然还在抵抗,但经过昨夜的总攻击,其最后的阵地也被我军分割成了四块。”
“可以说彻底的解决二十六师团,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现在整个围歼二十六师团的部队,已经全部可以腾出手来,投入到其他的方向。同时与一一零师团的战斗,目前已经具备总攻击的条件。”
“如果我军能够打垮一一零师团,整个西线正面战场,将会直接推进到绥南。并将察南、绥南、晋北战场,连成一个整体。日军无论在晋北战场,再增加多少兵力,也无法从我军手中夺回主动权。同时也解决了我们西进作战,最大的后顾之忧。”
“至于康保一线,杨继财那里虽然伤亡惨重,但也拼掉了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三分之一兵力。作为参谋长,我认为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抽调出不少于两个师的兵力,用到其他的方向,甚至可能会更多。”
“我想这个一一零师团,还用不到我们集中这么多的部队来对付。我想我们在全力西进的同时,还可以抽调一部分兵力迂回尚义、张北,并从侧翼威胁张家口,配合察南一线完成最大的突破。”
听到王明贵的汇报和想法,杨震却是摆了摆手道:“你现在命令杨继财停止继续攻击,并将所在部位标示在地图上送到你这里,由你们转给航空兵。康保一线的日军守军,由总部替你们解决。”
“康保一线是你们向绥南战场增援的必经之路,不拿下康保一线,你们无法快速增援绥南和晋北。之前你们的犹豫不决Lang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我们现在却恰恰最需要的时间。你们之前的Lang费,总部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想办法去弥补。”
“这次总部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所有的事情到此为止,我不想再追究什么。但是我今天明确的告诉诸位,我绝对不想再有下一次。记住,你们是高级指挥员。你们在战场上所犯的错误,下面的干部、战士,将要用鲜血去弥补。切实的履行你们的职责,不要让我再失望了。”
“至于其他的作战部署和建议,你一会去和杜开山汇报,这是你作为参谋长的职责与权利。下一步战斗该怎么打,你们自己研究决定。我要面对全军的战局负责,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这里耽搁。总部要求已经提出来了,剩下的就看你们这些一线指挥员怎么做了。”
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
杨震还是老习惯,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继续耽搁下去。也没有看着脸色因为他的批评,而微微有些涨红的欧阳吉善,目瞪口呆的王明贵脸上的表情,站起身来带着很是失落的刘长顺,直接乘车赶往机场。
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关注单独一个方向的战局。这个时候他本就不该离开总部,但是此次调整西线指挥员至关重要,很容易引起军心不稳。所以他还是亲自跑了一趟,就是为了能够快速的稳定军心。事情谈完了,他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继续耽搁下去。
回来的飞机上,看着一脸失落的刘长顺,杨震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利用这段飞行时间,与他好好的谈一谈。递给刘长顺一包烟之后,杨震才开口道:“老刘,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调你回来吗?”
听到杨震的问话,点燃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之后,刘长顺看了看面前的杨震道:“知道,是我违反了总部的命令,在指挥上有些过于求稳了。没有及时的按照总部的要求派出援军,增援老陈的那边,影响了总部对全局部署的调整。”
“可一号,我当时面对的敌情,让我不能不慎重。我当时所在的位置,面对着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对手,还承担着掩护察南战场的整个侧翼。并直接威胁、牵制晋北部分日军的重担。”
“如果我在没有完全解决二十六和一一零师团之前,便抽调兵力西进。万一战局出现致命的变化,损失的可就不单单是我这里了。您曾经不止一次的和我们说过,在战略上要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所以再三考虑,我决定还是稳重一些。先解决二十六师团,钳住一一零师团,晾着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康保所处位置重要,日军轻易不会动用这个固守两部防线结合部的独立混成第九旅团。”
“但如果日军形势危急,这个齐装满员的旅团就势必会出动。尤其是六十九师团,被意外困在集宁,援兵迟迟不动的情况之下,他们是不会放着这个野战旅团在那里悠哉的。毕竟康保再重要,也没有两个日军师团重要。”
“只要能将这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主力,我即可变更部署。先暂时钳制二十六师团余部,集中主力在野战之中将一一零师团与这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全部歼灭在康保、化德、镶黄旗三角地带之中。”
“一号,我一直认为在我军现有装备的前提之下,野战要比攻坚战更可以加快速度。但总部的要求,我又不能执行。考虑到未来可能展开的引蛇出洞,所以我就没有派出太多的部队。一号,我并不是在糊弄总部。而是康保那里,实在没有那个必要派太多的兵力。”
“其实我认为老陈那里,没有必要非得与六十九师团僵持。他完全可以采取围三厥一,将六十九师团放过来,集中兵力抢占大同。他那里一个加强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外加两个骑兵旅的兵力,夺取大同并坚持一段时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军目前占据着绝对的空中优势,有空中支援再加上他的机动能力,以及关内部队的配合。采取机动防御的战术,他那里完全有实力抗拒日军两个师团以上的兵力,进行的反击作战。”
“至于六十九师团放过来,我这边的负担虽然有些加重,但也是在完全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但老陈却是很固执的不愿意放手,还是想着一口吃掉这个六十九师团,反倒是分散了自己的兵力。”
对于刘长顺的解释,杨震摇了摇头道:“你能想到这些,我不能说你完全做错了。但你的这个部署,总体思想上还没有脱离你的那个稳字。你的这些部署我问你,如果你不拿下康保,就算陈翰章那里答应你,将六十九师团放过来。”
“那你怎么完成对这个六十九师团侧翼的包抄?还是准备打成一线平推?如果六十九师团与一一零师团汇合到一起,面对着抱成一团,又有工事可以依托的两个日军师团,如果在加上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去解决?”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整个西线正面战场的兵力,全部长时间被牵制在你那个所谓的三角地带,那么陈翰章那里究竟需要等待多少时间,才能够得到他需要的援军?察西与晋北,那个对日军更加重要,这不用我和你解释吧。”
“还有那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既然你知道他们的位置重要,轻易不会出动,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先解决他们?使你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缓冲余地?两个日军师团是分割合围好解决,还是抱成一团好解决,你是老兵了,难道就真的不清楚吗?”
“绥南出现大量的我军,你当日军真的会无动于衷?你的想法是不错,但你不要过于低估你的战友和敌人。现在其实我们正适合最有利的态势,将日军利用战局的发展与变化分割起来,可以相对轻松多的逐一解决。但是这个战机,却差一点毁在你的手中。”
“你当团长的时候,当旅长的时候,打的不是挺好的吗?虽说有些一样有些过于求稳,但也没有想现在这样患得患失,一步都不敢去迈。职务的晋升,在你身上我没有看到动力,只看到了压力。”
“你的问题表面上看似是过于求稳,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在你的心态上,在你的脑子里面。你是怕了,怕打了一次败仗,之前获得的荣誉会受到影响,会影响到你在这支部队之中未来的前途。”
“你在老部队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如果不是有被俘的经历,你在老部队如果没有牺牲或是当逃兵的话,现在最多是一个连长。到了东北之后,虽然最初的时候遭遇到了一些磨难,但短短几年之内成为手下几万大军的纵队司令。”
“职务上的提升,让的你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你是怕这些荣誉会随着一次败仗,而彻底的灰飞烟灭。你是怕你的前途,也会因为一次败仗受到影响。因为你很清楚,你的能力与其他的纵队级干部相比,始终差了那么一些。”
“其实你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对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有一个很清晰的判断。你很清楚你自己身上的弱点,以及缺陷在那里。在统筹全局上不如王光宇,机动作战、长途奔袭,不如陈翰章。作战机动灵活,长于出奇制胜方面不如杜开山,在稳扎稳打,攻守兼备方面你不如王效明。”
“所以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你就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越是在敌情可能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步子就迈的越小。哪怕你的这些谨慎和小心,所付出的代价,是你战友的鲜血和生命,你也不愿意有任何的改变。”
“此次战局发展和变化带来的战机,你难道真的看不出来?你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你的性格和能力我又岂会不知道?我还没有那么糊涂。如果战局打到这个地步,你还看不出来战局未来的发展,我这个当一号的就太不合格了。”
“的确你的军旅生涯,是我们所有纵队一级指挥员之中最短的。甚至比绝大部分关内部队调过来,或是抗联出身的师团一级的干部都要短。王光宇原来是抗联的四军副军长,王效明是军参谋长。陈翰章虽然只是师长,但却长期独自在最重要的方向承担作战任务。”
“王明贵、于天放、刘海涛等一些师长,也都是抗联的师一级干部。装甲一师师长易良品,在红军的时候就是团长。十七师师长熊德臣在红军的时候,就是四方面头等主力师的副师长。”
“就连杜开山,也在川军之中当过多年的排长。虽然一直都没有升上去,但是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对部队的管理能力,都要比你经验丰富的多。以你的资历,比他们可以说都浅很多。”
“但你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你的能力究竟怎么样,我还是清楚的。你究竟有没有这个能力当这个纵队司令员,我也是最的清楚人。你的能力的确差了一些,但是没有差到连战局的发展变化,都看不出来这个地步。”
“别忘了,你的那些指挥能力都是我手把手教会你的。我这个老师虽说只是半瓶水,但在培养军事干部的时候,自认还算是勉强的合格。自己带出来的部下,究竟什么样的能力,我还是很清楚的。”
看着刘长顺被自己说的脸色越来越苍白,杨震却没有停下来。重病需要猛药医,如果他的心态不能调整过来,那么他在这支军队里面的路,真的也就走到了头。这支军队,将不会再有他的容身之地。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不执行上级的命令,私下搞一套,在这支军队还是红军的时候,就绝对不会允许出现的情况。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但是见死不救,不执行上级命令绝对是大忌。说出去,那是绝对要捅塌天的。
杨震在重组抗联的时候,一而再的打断建制调整部队编制,将各方面出身的干部混编在一起,就是为了杜绝山头主义,各吹各的号倾向出现。一旦有这种苗头出现,杨震处理的都异常严重。
之所以在发现刘长顺的真实心态之后,杨震没有再给刘长顺任何的改正机会,而是立即将他调离。就是担心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被别人真的看出来,那就真的彻底的把他给毁了。抗联之中,明眼人还是很多的。
不满意归不满意,但对于杨震来说,刘长顺不单单是自己一起在日军集中营内冲出来,现在所剩不多的老兄弟中一个,他实在无法下重手去处理。而且刘长顺的身份,在军内更代表着一个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因为关内部队大量干部和部队的调入,已经不在那么的孤势。
但毕竟他的出身的老部队,就在那里摆着。纵队一级的军事主官,目前关内部队出身的干部就只有他一个。无论是从私人感情,还是从其他的角度来看,杨震都是要保他的。所以干脆直接快刀斩乱麻,用杜开山将其直接换下来。
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带兵了
看着刘长顺越来越苍白的脸色,杨震心中也隐隐的有些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更没有听郭炳勋的,将刘长顺继续放在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的位置上,或是调任军区步兵学校去搞军事教育,让他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但眼下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已经全部都挑开了,杨震还是决定将该说的话,一次都说完。刘长顺心态上的问题,已经很重了。早点解决,还有挽回的机会。如果再拖下去,他自己就把自己给毁了。
沉思了一下,杨震道:“我这个人搞不搞裙带关系,你是很清楚的。如果真的连一点能力都没有,我会把你放在这么一个关键位置上?如果要是体谅你是当年一起冲出集中营的老兄弟,我完全会给你安排一个位高但是不会上战场的位置。但绝对不会让你独挑大梁,当一个纵队司令员。”
“我不会拿着几万,甚至更多的干部和战士的鲜血,去作为一种交换、一种补偿。老刘,你应该明白我的性格。也应该明白我们这支部队从红军的时候,就不搞那种裙带关系,现在我更不会搞那种山头主义、裙带关系。”
“我当初之所以最终点头,由你接替陈翰章,主要还是因为你虽然自身有很多弱点,但是能力还是有的。至少这个大局观,还是相当不错的。眼皮子虽说有些窄,总体来看还算可以。但现在来看,你让我真的很失望。”
“你宁愿坐视战机的丧失,眼睁睁的看着在陈翰章那里陷入苦战,急需增援的情况之下,近在咫尺的你却还在那里稳扎稳打。我说的好听一些,你是担心一一零师团会切断迂回部队的后路。”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是怕在抽调走部队之后,你手头剩余不多的兵力会打败仗。无法按照总部的要求,彻底歼灭察哈尔战场的两个日军师团。所以宁愿你的战友,在那里流血、牺牲,也不愿意出兵增援,分散你手中的兵力。”
“即便我已经给你下了命令,你依旧不肯执行。派到康保的那个加强团,你是在糊弄总部。因为你压根就没有打算,在完全解决掉一一零师团之前分兵。为了你自己的那顶红顶子,连战局发展都不顾了。老刘,这次我真的对你很失望。”
“就凭你的这些做法和想法,我说你一句其心可诛都不算过头。今天就咱们两个人在这里,这些话我可以说,如果有第三个人在场,我都不会说一句。因为那样会直接将你打入冷宫,永世你都别想在翻身了。”
“你是老八路出身的干部,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当过一段时间的红军。我们这支军队最忌讳的是什么,你心里应该清楚。你这是犯了最大的忌讳,甚至可以说犯了天条。如果在当年的红军时期,枪毙了你都不为过。你的这种心思一旦揭露开来,这支军队之中将再也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被杨震说中了心思的刘长顺,此时脸色已经变得一丝血色都没有。没有想到自己隐藏那么深的秘密,居然被一号摸的这么清楚的刘长顺,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什么,最终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出口来。
他知道自己再怎么解释,也已经没有必要,也无力再去解释什么了。一号看的太清楚了,一句句话就像针尖一样,自己刺透自己的心里。自己的内心想着什么,刘长顺自己终归还是很清楚的。
看着面色无一丝血色的刘长顺,杨震叹了一口气道:“你这种心态,已经不适合再带兵了。我现在给你三个选择,一是回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司令员,做好全军预备役部队的整编和训练工作。干这个你是轻车熟路,不用在重新熟悉。”
“与关内交通线即将打通,中央将动员大批群众迁移东北。总部决定,将所有的移民都整体编成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在三江平原,再开垦出上百万亩的耕地。还有去年至今年开春,日军对华北各个根据地进行的残酷大扫荡,使得各个根据地出现了大量的孤儿。”
“总部已经电请中央,让各个根据地对孤儿进行收容,全部转送东北。由东北局进行抚养,按照年龄编入各个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收容华北孤儿的所有学校,全部编入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所以生产建设兵团下一阶段的任务很重,总部希望能选择一个熟悉这些工作的人回去,能够尽快的上手。如果你选择回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司令员,倒也算是回归本行。毕竟那是你一手组建的,回去上手也很轻松。”
“二,军区与苏联人达成一份协议,以粮食换苏军俘虏德军战俘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苏联人转交过来的第一批德国战俘,达到我们要求的并不多。我们最急需的坦克方面技术和航空技术人员几乎没有,都是一些什么坦克驾驶员和飞行员一类的。总部报请中央批准,决定选派一名代表去苏联,监督此项工作的进行。”
“你先去东北局党校,学习两个月之后去担任驻苏联代表。专门负责与苏方交涉,引进我们最急需的人才,别这帮**子再糊弄咱们,用粮食换来一帮什么都不会的废材。同时兼任东北局驻苏代表,兼管我们派在苏联留学生。”
“第三,回军区挂个司令部院校部副部长的职务,去组建第三兵种指挥学校并担任校长,专门负责为关内部队轮训和培养旅团级干部。这三个职务,你自己考虑吧。但是带兵,暂时不要考虑了。”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我希望你能去苏联。你是军事干部,知道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是什么,能为我们选出我们真正急需的人才。另外,我和苏联方面协商,准备让你进入苏**参谋伏罗希洛夫军事指挥学院,以及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以提高你的军事素养。”
“一是增强自身的军事素养,并学习一些军事工程方面的理论。二,也为组建我们自己的高等军事学院做准备。同时考察一下苏德战场,坦克作战的运用以及使用。你不用急着回答我,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考虑。至于这段时间,你先去东北局党校学习。”
刘长顺对于杨震的安排,却一直没有说话。直到飞机已经抵达通辽机场,他才开口道:“一号,我听你的安排,你让我去那里,我就去那里。如果我去苏联能够对我们有利,那我就去苏联。你说的对,我现在的确提高军事理论修养。”
对于刘长顺的答复,杨震没有再说什么,拍了拍他的手。刘长顺是不是真的想通了,杨震不知道。但杨震自己知道,自己能帮他的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今后究竟能够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就看他自己的了。
至于让他去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到不是杨震的一时心血来潮。随着各项计划一步步的展开,杨震越来越觉得需要一名精通综合军事工程的高级指挥人才。但派谁去学习,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苏联人的空军理论和海军理论,甚至现在的坦克作战理论,杨震都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苏联人在军事工程理论研究方面,杨震却是一直很是欣赏。所以杨震一直想派出一批干部,去苏联进修一下军事工程方面的知识。
只是派出的人级别太低了,眼光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所需的要求。军事工程是一门学问,需要有一定战略眼光和水平的。但级别够的,现在他去哪抽调人选。纵队一级的干部,杨震是一个都不舍得放。现在刘长顺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让他倒也是一个恰当的人选。
飞机在通辽机场降落之后,杨震一个人下了飞机。至于刘长顺,这架运输机将会把他送到哈尔滨。那边杨震昨晚就已经给李延平挂了电话,刘长顺下飞机之后,将会直接进入东北局党校学习两个月,并进修一段时间俄语。
看着飞机又一次飞进了云海之中,杨震摇了摇头,上了来接他的汽车返回指挥部。等此次会战结束,自己返回哈尔滨的时候,刘长顺恐怕已经赴苏联留学了。这一走,再见面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了。
犹豫了一下,杨震给李延平挂了一个电话。让他安排一下,在刘长顺在党校学习期间,如果他那个小学教师的恋人政治上没有什么问题,就将两个人的婚事办了。然后让他们两口子一起去苏联,彼此也算是有一个照应。
放下给李延平的电话,杨震起手起草了一封给航空兵司令部的电报。让他们立即准备十七架B十七轰炸机,以及十七枚二号五型特种航空炸弹。对康保战场,实施特种轰炸作战。
但在下达完毕命令之后,杨震也再三要求航空兵,一定要做好准备,这十七枚炸弹绝对不允许有一枚落入康保县城。那里现在不仅仅有日军,还有日军在修建筑垒地域时,所有作战地域内被强行迁移进康保县城的上万名居民。
这种每枚重量达到一点五吨,原本是为战场上可能遭遇到的,日军修建的永备工事群准备的,新式二号五型特种空气燃料炸弹。一旦有一枚落入康保县城,其巨大的爆炸威力,可以将整个康保县城彻底的摧毁,城内的所有地面生物将无一幸存。
所以杨震再三要求航空兵一定要测算好杀伤半径,选择好投掷的区域,绝对的不能出现误伤的情况。航空兵既要然后给这些炸弹发挥最大的威力,但也绝对不能误伤一个中国的老百姓。
杨震的这个要求,其实有些过分。但他也实在没有办法,作为始作俑者,亲手打开这个潘多拉匣子的他,很清楚这玩意的杀伤力。体积越大,代表着当量也就越大,同时意味着杀伤半径也就越大。
随着战局的变化,以及大批科技人员的加入,一些秘密工厂陆续组建。这种抗联压箱底子的武器,发展的速度很快。从原来的几百公斤,增加到了现在的一点五吨。而且随着装药的调整,威力也与之前使用的不可同日而语。此次投掷地点,距离康保县城这么近,杨震不可能不担心误伤到城内的居民。
第二百一十章 苏英奇的感受
这些新研制出来的加料炸弹威力与之前相比大大的增强,一枚炸弹下去整个毁伤的面积达到几个足球场的面积。这十七枚炸弹投掷下去,足够在整个康保城周边形成一片巨大的无氧真空地带。
在炸弹威力波及的爆炸区域,所有的人畜都将无一幸免。所有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将全部被摧毁。如果这些炸弹落入面积并不大的康保城内一枚,整个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四周有城墙作为阻隔,杀伤力也将会倍增。所以杨震才再三要求,航空兵一定要仔细测算杀伤半径,慎重选择投掷地点……
其实除了气象以及精确位置之外,航空兵那里基本上不用怎么准备。在林西境内早就囤积了二百枚新生产出来的这种特种航空炸弹,只是因为这种炸弹的生产工艺过于复杂,杀伤威力实在太大,而一直没有使用而已。
只要接到命令,这些炸弹一个小时之内就完全可以做好全部投掷的准备。B十七轰炸机在林西机场也有一定的停放,但是数量没有那么多。接到命令的航空兵,立即从齐齐哈尔调集了十一架B十七轰炸机,赶往林西机场。会同在那里的六架,准备执行上级的命令。
待三个小时之后,增调的轰炸机群抵达,林西机场立即陷入一片的忙碌。身着防化服的地勤人员,立即为炸弹安装引信,为轰炸机群做好出击前的准备。机要人员,也在频繁的与康保战场联系,测量风速、气象等投弹必要的指标。
而此刻在康保县城外的杨继财接到杜开山电报之后,对这种炸弹威力心知肚明的他,丝毫没有犹豫。先是命令苏英奇立即向后撤退一公里,但随即便撤销了后撤一公里的命令,直接命令苏英奇所部向后撤退五公里之外。
接到杨继财电报,并不清楚抗联手中还有着这么一种炸弹的苏英奇,很是有些纳闷。前一封的电报,还让自己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这一片丘陵地带,等待大部队完成转向,彻底围歼这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
转过来一封,就马上命令自己向后撤退一公里。还没有等自己搞清楚怎么回事,这下一封电报,让自己在后撤五公里。被彻底搞糊涂了苏英奇,几次致电杨继财,希望他能跟自己解释清楚这两道命令的由头。
两夜一天的激战,他带着的一个加强营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扔在了这片不大丘陵地带。如果不是援军总算赶到,用坦克冲散了向自己固守最后的中间山头阵地蜂拥而至的日军,稳定住了局面。恐怕自己连同最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